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和主要技术特点
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尽管十年文革给我们民族带来了 巨大的伤害,可是关系到国防建设和 国家安全的公路建设却仍在动乱中进 步。曲曲折折的中国公路建设发展到 1978年,总里程达到89万余公里。尽 管等级低、质量差,但它的确通到了 全国90%以上的乡(镇),初步形成 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公路网。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 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公路交通变得窘 迫、局促起来,日益成为制约 突飞猛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 “瓶颈”。打破瓶颈、发展交 通的深切呼唤,从改革开放的 最前沿传来。1985年,中国公 路总里程历史性地突破百万公 里。
中国公路的新面貌
截至2016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69.6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 11.90万公里。公路密度48.9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1.24公里百平 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59.0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7。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22.6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 18.0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0.0,提高1.6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等 级公路里程60.12万公里,增加2.6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8,提 高0.2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3.10万公里,增加0.74万公里;高速 公路车道里程57.95万公里,增加3.11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9.92万 公里,增加1.96万公里。年末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 总数99.99,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00、 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94, 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6.69、提高2.24个百分 点。
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 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 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多年才能完成的发展 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 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改善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喜人进展的同时,位于高速公路 上的大型桥梁和长大隧道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桥梁和隧道 建设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特点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特点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快速。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中国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已经形成了从南北到东西的立体网状结构。
2. 铁路技术水平提升。
我国不断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的铁路技术,包括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
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速度和安全性能大幅提升,受到国内外乘客的广泛赞誉。
3. 铁路运输效率提高。
我国铁路运输能力逐年增强,运力和速度不断提升。
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和普速铁路的改造使得火车的运行速度更快,运输能力更大,大大提高了客运和货运效率。
4. 铁路改革不断深化。
为了推进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市场化,我国不断深化铁路体制改革。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市场化竞争、加强运输组织和运行管理,铁路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效果。
5. 铁路国际合作密切。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铁路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铁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广中国的高铁技术和标准,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信赖。
总的来说,我国铁路发展现状特点是快速建设、技术水平提高、
运输效率增强、改革不断深化和国际合作密切。
这些特点表明中国铁路正朝着更加先进、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
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截止到去年年底,我们的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6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60%。
一、中国高铁技术先进运营速度高。
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建成了京津、京沪、哈大等一批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开通运营里程已经达到8000多公里,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是世界上高铁的最高运行速度。
这种运行速度需要靠多项先进技术和装备给予支撑。
首先是高速列车。
21世纪初,我国自主研制了“中华之星”、“先锋”等动车组,为高速动车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线路工程。
线路工程主要包括轨道及空间线路,路基、桥梁、隧道等。
轨道方面,研发了无砟轨道成套技术和三网合一的经测网,研发了高速钢轨、扣件、道岔等轨道设备,满足了线路高平顺、高稳定的要求。
路基:高铁将路基工程由传统的“土石方”理念转变为“结构物”进行设计,形成了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确保高铁路基长期稳定和平顺。
桥梁:进行高铁桥梁结构设计、结构选型、材料等方面技术攻关,确保高速列车通过时,桥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隧道:采取特殊洞口结构,增加隧道断面,优化断面形式,有效降低列车进入隧道和会车时的压力波,满足旅客舒适度的要求。
列控系统:列车每秒钟前行近100米的运行,必须要靠设备自动控制,我们分别研发了满足时速250和350公里的二级和三级列控系统,最小间隔时间是三分钟。
牵引供电:研发25千牛以上大张力接触网系统,其中在京沪高铁试验的时候,我们把张力放到了40千牛。
还研发了特种接线AT牵引变压器和远程控制系统等先进设备,满足动车组可靠受流和实时监控监测。
建设环境复杂。
这是不同于外国的特殊情况,这里主要有在世界上没有遇到过的:比如说东北冰天雪地,气温的变化零下-40度到+40度;海南地处亚热带温热潮湿;西北黄土高原存在大面积失陷性的黄土;东部河网密布,大量淤泥质软土,需要解决沉降、冻胀等六个特殊的问题。
我国高速铁路的趋势
我国高速铁路的趋势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善,高速铁路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新时代下的交通主力军。
我国高速铁路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发展速度加快,线路日益完善自2007年开始通车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年均发展速度超过20%。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达到了2.2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
未来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依然会保持较快的水平,预计未来10年内将再新建2.5万公里高速铁路,使得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4.7万公里。
在高速铁路的运营方面,我国也逐渐形成了基本完善的网格结构,城际快速铁路、城市圈快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初步构建,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及重要城市群。
未来还将优化调整高速铁路建设区域布局和线路网络,建成一批高端高质、客流量大、盈利能力强的干支干线和重要支线。
二、始终以服务为核心,建设智能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的发展旨在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铁路运输服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不断加强高速铁路的智能化建设,推进智能运维、智能安全、智能服务等方面的研发和创新,使得高速铁路逐步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未来,高速铁路将会运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技术研究”“动车组技术和节能环保型车辆技术研究”等,实现铁路行业的“双创”和创新型发展,打造出更为智能、高效的高速铁路。
三、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高速、舒适、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同时还能够强化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
高速铁路成为了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推动了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商业业、科技创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未来,我国高速铁路将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的联动作用,开发利用沿线资源,推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创新,搭建区域合作的平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速铁路
对“未来地铁”的原理进行的简化 未来地铁” -第四代
管道内真空度由完全真空变为低度真空, 管道内真空度由完全真空变为低度真空 , 保留 10—20%的空气,即将常温时的空气密度1.2kg/m3 10—20%的空气,即将常温时的空气密度1 降为0 12- 24kg/m 降为0.12-0.24kg/m3。 列车时速由22500公里降低为2000-3000公里; 列车时速由22500公里降低为2000-3000公里; 把 “ 地下铁道 ” 改成主要以高架桥为主要形式 , 地下铁道” 改成主要以高架桥为主要形式, 以降低工程造价。 以降低工程造价。 经过了这些简化之后,在充分利用当代科技成果 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试验研究,未来10年以后,这 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试验研究,未来10年以后,这 种超高速铁路很可能成为现实。
各国高速铁路模式及规划
日本新干线 法国TGV网 法国TGV网 德国ICE网 德国ICE网 欧洲高速铁路网 各国在建及规划的高速铁路里程
日本新干线
日本400系列高速列车
日本新干线
• 总规模7000km,一日到达 • 全部修新线,旅客列车专用,动力分散型, 独立转向架 • 目前5条1952km,计划5条1440km, 规划12条3500km
高速铁路技术概况1
摆式列车基本原理
摆式列车的提出: 限制列车曲线通过速度的因素: 安全性 舒适性 列车通过曲线时,如果车体能够向曲线内 侧倾摆一定角度,相当于增加曲线外轨超高, 可提高列车通过曲线速度而不降低旅客舒适 度——摆式列车
为什么采用车体倾摆技术可以提高旅客列车的 旅行速度?
(1).采用车体倾摆技术可以弥补线路欠超高,以 提高列车通过曲线的速度; (2).列车曲线通过速度提高后,减少了由于曲线限 速所需要的制动和加速过程所占用的时间; (3).基于上述两点,采用车体倾摆技术后,缩短了 旅行时间,提高了旅客的旅行速度。
高速铁路技术概述
高速线路的基本特点
高平顺性 高稳定性 高精度、小残变、少维修 宽大、独行的线路空间 高标准的环境保护 平直、曲线半径大 线间距宽、隧道截面积大
一、高速铁路线路技术
高速铁路的主要结构
高标准的平纵断面设计 高速轨道新结构——无碴轨道 高速道岔 高速路基、路桥过渡段 高速铁路桥梁 高速铁路隧道 高速牵引供电系统
高速铁路的噪声源 轮轨噪声 空气动力噪声 集电系统噪声 建筑物噪声 噪声控制技术 对噪声源进行控制 在传播过程中进行隔声 对受声点进行噪声控制
高速铁路的振动及其控制
高速铁路振动影响因素 列车速度效应 线路条件 环境振动控制标准 铁路干线两侧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标准为 80dB 环境振动控制技术 高速动车组方面 线路方面
摆式列车转向架的关键技术
难点:1.既有线路高速运行——线路质量差 2.曲线通过速度高 3.增加倾摆机构,结构复杂 关键技术:1.选择并设计适合线路特点的轮对径向 装置——柔性定位、自导向、迫导向 2.倾摆机构设计及优化 3.构架结构设计及优化 4.中央悬挂及牵引装置设计 5.悬挂装置参数优化
高速铁路相关概念及主要技术特征(详细)
第一节高速铁路概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高科技技术的发展,高速电气化铁路被列为铁道部重点建设项目,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国家科技攻关的重要课题.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国内几条主要干线已相继提速,广深线车速定为200 千米/h,一些适应高速铁路的接触网结构已在线路上使用,它将使接触网技术带入新的领域,为此有必要了解高速铁路的相关知识一、高速铁路相关的概念1970年5月,日本在第71号法律《全国新干线铁路整备法》中规定:“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千米/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铁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法律条文的形式给高速铁路下的定义.1985年5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国际铁路干线协议规定高速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为: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300千米/h;新建客货运列车混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25千米/h.1986年1月,国际铁路联盟秘书长勃莱认为,高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至少应达到200千米/h.因此,国际上目前公认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千米/h及其以上的铁路叫高速铁路.我国学术界定义(非官方定义):新建铁路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50千米,改建铁路列车最高运行时速≮200千米,可称之为高速铁路;时速160~200千米铁路称为快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客运铁路、以客为主适量兼顾货运的铁路均为铁路客运专线.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高速铁路:一是既有线客货混运型;最高运行速度 200千米/h,如俄罗斯、英国等;二是新建客货混运型,最高运行速度 250千米/h,如德国、意大利等;三是新建客运专线型,最高运行速度可达300千米/h及其以上,如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高速列车按动力配置方式不同可分为动力分散型和动力集中型,按转向架形式不同分为绞接式和独立式.比较典型的如日本各系高速列车,属于动力分散型、独立转向架;法国的 TGV高速列车,属于动力集中型、绞接式转向架;德国的 ICE高速列车,属于动力集中型,独立转向架.二、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征1、高速铁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在世界上,高速铁路的诞生是继航天行业之后,最庞大复杂的现代化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学科之多、专业之广已充分反映了系统的综合性.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蓬勃发展,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三大技术有:计算机及其应用;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的实用化与遥控自控技术的成熟;新材料、复合材料的推广.高速铁路绝非依靠单一先进技术所能成功,它正是建立在这些相关领域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综合协调,集成创新的成果.因此,高速铁路实现了由高质量及高稳定的铁路基础设施、性能优越的高速列车、先进可靠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高效的运输组织与运营臂理体系等综合集成,如图2-1-1所示.系统协调的科学性,则是根据铁路行业总的要求,各子系统均围绕整体统一的经营管理目标,彼此相容,完整结合.高速铁路在实施中,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把各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通信信号、运输组织及经营管理等于系统纳入整个大系统工程之中统筹运作.为实现总体目标,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虽然这些新技术分别隶属于各有关的子系统,但其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参数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均须经详细研究、反复论证与修订,才能保证实现大系统综合集成特性的要求,达到整个系统的合理与优化.图2-1-1 高新技术综合集成的高速铁路总示意图2、高速度是高速铁路高新技术的核心不言而喻,高速铁路的速度目标值是由常规铁路发展到高速铁路最主要的区别.按照铁道部现行的规定,列车速度的级别划分见表2-1-1.序号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千米·h-1列车级别1 v≤120 普速列车2 120<v≤200 快速列车3 v>200 高速列车列车运行速度是属第一层次的系统目标,只有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之后才能选定线路的设计参数、列车总体技术条件、列车运行控制及通信信号系统:当然,运量规模、行车密度、运输组织、成本效益等也均是第一层次系统目标,但是在各种交通运输力式中,速度始终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它是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所以速度目标应是第一位的.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铁路旅客列车速度连续跃上三大台阶,60年代第一代高速列车,速度为230千米/h,80年代初第二代高速列车速度达到270千米/h,至90年代第三代高速列车速度已达到并超过了300千米/h.到2l世纪初,将要有350千米/h的高速列车问世.列车最高运行速度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它体现了铁路的等级及其技术发展水平.但是对社会而言,旅客出行一般并不十分关注列车的最高速度,而关心旅行时间的缩短;只有提高旅行速度才能给旅客带来实惠.要提高旅速不是轻而易举的,这不仅只是列车的性能,还要看沿线的环境与条件,线路设计优劣,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还涉及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等,所以从整个系统来分析,列车旅速最能反映铁路的水平.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区段旅速与最高行车速度之比最高的可超过0.8,而最低的不及0.6.重视提高旅速与最高速度之比也有利于获得良好的运营效果.所以说,高速铁路第一层次的技术核心指标是速度,它不仅是最高运行速度,还应包括高速列车的旅行速度.3、系统间相互作用发生了质变众所周知,常规铁路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在长期的实践中,铁路行业的技术进步已获得科学的积累,至今巳形成了技术管理规程、系列规范、各种标准、各项规定等一整套可操作的法规,使具有复杂综合集成特性的铁路系统,有据可循、有序运作.在当今铁路系统中,运、机、工、电、辆各子系统的日常工作司各司其职,正常运转.然而,高速铁路情况大不相同,虽然它仍受铁路行业传统影响,但由于行车速度至少提高1倍以上,将引发铁路行业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质变.过去用于常规铁路行之有效的法规不能照搬于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从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训、施工、制造到运营管理,都要超前、系统地进行研究才能付诸实施.随着速度的提高,各子系统原有的规律和相互间关系将转化为强作用而须重新认定.系统中某项参数或标准选择不慎都将引发连锁反应.例如,线路参数、路基密实度或桥梁刚度选择不合理,不仅是线路质量问题,还将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及可靠性,也干扰运输组织、行车指挥.反之,确定列车主要参数及性能也必须考虑线路参数与控制系统方案,否则最终都要制约整个系统效能的发挥.系统之间的关系远比常规铁路复杂.所以,在筹划高速铁路之初,必须从总体上估计到这一庞大系统更加复杂的综合特性,认真研究并协调各子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变异的合理范围,重视新系统的强耦联特性.4、系统动力学问题更加突出前面已经阐明了高速铁路整体的主要技术特征,并说明了高速铁路与常规铁路在本质上的差异,下面将着重从总体上分析发生本质差异的基本原因,以便更深刻地认识对高速铁路技术系统提出的新课题.纵观世界,凡能独立自主建设高速铁路的国家,在筹划立项之初,对高速铁路的重大技术与经济问题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特别是在确定基本功能与主要技术参数时,都根据各自的条件结合其国情与路情做了周密的调查,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分析.其中,高速铁路系统动力学问题是这一切的根由.(1)、高速铁路系统动力学问题○1高速列车的振动与冲击问题高速列车在线路上行驶,速度越高,激励车一线一桥系统发生的振动与冲击越强,致振的敏感因素越宽.振动与冲击的频响函数关系,主要取决于参振系统各自的动力学特性,它包括其内在的物理力学参量、相互间发生接触或约束的几何参量与物理参量.很明显,相互接触的物体其相对速度越高,在研究动载作用时应考察的截止频率越高,而可能发生的强作用点就越多:一般而言,振动与冲击动力响应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是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在频域范围内,应考察的频率不仅取决于激励频率的高低,还与系统的固有频率密切相关.激扰频率与速度成正比,与接触表面沿速度方向上的几何变异之波长成反比.由此可见,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及运载装备不但应具备优良的固有特性,还必须在界面上彼此都要保有均匀、平顺、光滑的特征.这是建立高速铁路各子系统都必须遵守的共性准则.系统振动与冲击力学分析,最主要的日的是协调各子系统组成部分的特性参数,保证系统功能优化.对于高速铁路来说,最重要的是确保列车持续、安全、平稳运行.因此,必须预见在各种速度工况下系统的动力响应.突出的问题如:轮轨间接触力的变化,将影响列车牵引与制动的实现、轮轨的磨损与疲劳、运行的安全指标;车一线一桥系统的动力反应,将影响结构功能与列车平稳运行;弓网系统的振动,将影响授电效能及安全;所以动力响应是涉及高速行车技术深层次的基本问题,须认真处理.○2.高速列车运行中的惯性问题在系统振动与冲击的动力学分析中,主要着重于研究列车以常速在直线线路上运行的动力反应.实际上对更为复杂的问题,如列车起动或制动时的变速运行工况,通过平面曲线或变坡段竖曲线上运行及高速过岔等问题,只能简化为刚体动力学或弹性联接的多体动力学来分析.其基本点是在理想状态下分析选定系统的固有特征及界面特性,对更复杂的某些非稳态问题着重研究列车的走行性能,限定在低频城内研究列车运行中的惯性问题.预见高速列车运行中可能发生的纵向及横向加速度,前者与列车的牵引制动性能、列车的操纵及线路纵断面有关,后者主要受线路平面设计参数制约.高速列车运行中的惯性问题直接影响旅客的安全与舒适.对于安全性来说,列车速度在300千米/h以下时,安全条件阈值一般宽于舒适度的要求,即只要满足了乘客舒适度就能保证安全的要求.但对超高速铁路来说条件就不一定总保持这样了,即在舒适条件范围内,超高速铁路系统中某些安全限值将超限.这是因为激扰频率增高以后,列车某些部件工作条件更不利于安全运行所致.所以,随着速度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将可能比舒适度有更严的要求,这是值得注意的.对于舒适度,人体承受振动的能力与频率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图2-1-2),其频率在10 Hz以下更为敏感,承受能力较低.从感到不适的加速度幅值来看约为0.1g左右.对于这种超低频振动横向加速度的承受能力,因人体质而异,它与姿态.年龄、性别、职业、经历图2-1-2 人体对振动反应的示意图等都有关.一般采取在旅途中列车上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确定,现参考国外资料列于表2-1-2中.列车运行加速或减速时,旅客均要承受纵向惯性力的作用,通常亦以加速度衡量:加速时由于受到牵引功率的限制,一般准静态(平均,以下同)加速度值都不超过0.05g,所以加速时在正常操纵下,不会给旅客带来不适感:但制动时为确保列车安全,整列车制动功率大,减速距离较短,如列车速度为300 千米/h时,紧急制动距离小于3 700米,其准静态减速度低于0.1g,考虑车辆制动时动作不一致将有冲动现象发生,但瞬时减速度将接近0.3g,这时旅客将感到不适,所以紧急制动只能在非常情况下使用.在一般常用制动情况下有较严格的规定,当制动参数取0.8或0.5并操纵得当,其减速度分别为0.075g及0.05g.所以,为保证列车行驶时旅客的舒适度必须重视运动中的惯性问题.这应从线路基本参数、列车性能及操纵技术予以保证.(2).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1列车空气阻力问题地面交通系统都有一个难以避免的共性问题,这就是空气动力学问题.在地表大气层中,交通载体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竖向力、横向力和压力波等与速度平方成正比,随着速度的提高急剧增加,从而成为提高地面高速交通速度主要的制约因素.高速列车时速超过200千米/h, 就必须认真研究这一问题.为减缓空气动力的影响,通过大比例风洞模型试验及三维有限元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筛选设计方案,可作出技术经济合理抉择.其主要问题如下:在一定速度下,高速列车空气阻力及其他空气动力作用取决于列车的外形、列车的截面及外发面的光滑平顺度:所以,在列车的总体设计及车体没计中都必须周密处置,使整列车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2)列车内部空气密封问题高速运行的列车,由于各种气动效应影响使列车内外压差增大.若列车密封性差.则必将引起车内气压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将引起人体各种不适感.所以,对车窗、车门、车辆间连结风挡都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3线间距问题两列相对行驶的高速列车在线路上会车时各种串气动力作用比单列车行驶时强烈,并将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与车内人员的舒适感.这种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与高速铁路的线间距成反比:高速铁路的线间距应根据车速、车宽、列车头形系数、车体密封程度、车窗玻璃承压能力等因素来考虑:若在高速线上有各种不同类型式列车运行,应顾及性能较差列车的承受能力.○4隧道断面选择问题对于有限界面的隧道而言,高速铁路的空气动力学作用将比在明线环境条件强烈,在一定速度下,其幅值主要与隧道断面的堵塞比密切相关.所以,列车速度越高,隧道断面应越大.对长隧道来说还必须考虑隧道内空气有较通畅的导流途径以缓解具动力效应.2、对高速铁路主要子系统的基本要求(1).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是确保高速行车的基础.前巳论述,高速铁路与常规铁路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线路高平顺度特性方面.高平顺性最终体现是在轨道上,无论轨道是在路基上或在桥梁上,也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轨道,都要求它不仅在空间要具有平缓的线型、高精度的允差、高光洁度的轨面,而在时间上还必须具有稳固的高保持性.由此决定了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各主要组成部分——路基、桥梁、隧道等的主要技术参数与技术规定,必须互相协调,使之整体上满足高速行车在运动学、动山学、空气动力学及运输质量方面各项技术指标;所有基础设施在运背管理方面还必须具备高可靠度与可维修、少维修的条件,以利降低成本及提高效能.(2). 高速列车高速列车是高速铁路的运输载休,是实现高速铁路功能的关键.为确保高速行车主要功能指标的落实,高速列车在车型、牵引、制动、减振、列控、检测、供电等一系列专业技术上都要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在轮轨系基础上的各型高速列车吸取了当代相关高新技术,已做出为世人瞩日的成就.为满足更高的目标需求,仍在不断更新换代,具技术发展永无止境.(3).高速铁路的运行控制、行车指挥及运营管理高速铁路运行控制、行车指挥及运营管理各系统是确保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有序、发挥效率与效益的核心体系.虽然高速铁路与常规铁路相似,其主要软硬技术都由区间轨道电路、自动闭塞、车站计算机联锁等所构成的调度系统支持,但由于运行速度大幅度的提高,列车密度增加,行车组织节奏明显增快,高速铁路的运行控制及调度系统应更加完备,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体系应更加严密.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是以行车调度为核心,集动车底调度、电力调度、综合维修调度、客运服务调度、防灾安全监控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应能确保高速高密行车的安全与效能.高速铁路的经营管理从模式、体制到运作方法都要适应新的形势,必须结合国情与路情作山切合实际的选择,以促进高速铁路效能发挥.以上,从大系统总体观点概述了高速铁路的基本技术特征,并对现代化的高速铁路提出了系统的、原则的新要求.三、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经济优势1、运行速度高速度是高速铁路的技术核心,也是其主要的技术经济优势所在.1990年5月18日法国TGV的试验速度就达到了515.3千米/h.新世纪伊始,2001年5月26日,TGV高速列车从法国的加来跑到马赛,全程1 067.2千米,只用了3 h 29 米in47 s.其中前1 000kin只有3 h 9i米n,平均运行速度达到了317.,千米/h;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366.6 千米/h.迄今,高速铁路是陆上运行距离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交通运输方式.近几年相继建成的高速铁路,其最高运行速度都在300kin/h左右,预计几年内将达到或突破350千米/h.旅客出行在途中所花费的时间由’部分组成:一是山出发地(家)至始发站(港)的走行(或)短途运输方式的运行)时间及等待时间;二是所乘坐的交通运输方式白发站(港)至到站(港)的旅行时间干是由到站(港)至目的地(家)的走行(或短途运输方式运行)时间.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其第一和第三部分时间(以下简称附加时间)是不同的.一般坐飞机,附加时间较长,而汽车就比较短,但对一定距离而言飞机的飞行时间要短于汽车的运行时问.就公路、铁路和航空而言,所谓某种交通运输力式的优势距离,即为旅客出行花费的总时间比其他交通运行方式都少的距离范围.速度越高,附加叫问越少,其优势距离范围就越大.当代大交通系统中,高速公路、航空运输与铁路并存,且都在迅速发展.旅客选择运输工具主要出于对速度、安全、经济及舒适度的综合比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活动节奏的加快,将进一步增强旅客的时间价值观念,对交通运输下县速度的要求将更为迫切.如果旅客出行的附加时间以高速公路为零,高速铁路为1 .oh,航空为2.5 h(上飞机前1.5 h,下飞机后1.oh),汽车平均运行速度取120千米/h,飞机巡航速度取700千米/h,高速铁路最高运行速度分别取210 千米/h,250 千米/h,300 千米/h和350 千米/h,从旅客总的旅行时间进行比较,具有利吸引范围为:小汽车:优势距离在200千米以内;航空:优势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高速列车:速度为210千米/h,优势距离仅为300-500千米;速度为250 千米/h,优势距离为250—600 千米;速度为300 千米/h时,优势距离为200—800 千米;速度为350 千米/h时,优势距离为180—1 100 千米(图1.3 1).但旅客出行选择交通运输力式,除考虑时间节省(优势距离)外,还需综合考虑票价、舒适性、安全因素等.如果加上安全、舒适及票价等因素,高速铁路的有利吸引范围还将有所扩展,即使速度目标定为300千米/h,上限也将在1 000千米以上.某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距离不等于其线路的长度范围:线路的长度指一条线两端点站间的距离.比如高速公路的优势距离在200千米以内,其线路长度超过200 千米者不胜枚举;航空优势距离在1 000 千米以上,小于1 0130 千米的航线和航班也有的是;高速铁路优势距离在200 千米—800千米间,小于200千米(如德国的曼海姆——斯图加特99 千米)和大于800千米(如闩本的东海道与山阳新干线计1 069 .4 千米)都有.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都要为沿线的旅客服务,通过汽车和列车中途停站或开行短距离的班车,吸引沿线客流.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 300多公里,而旅客平均行程只有400余公里,北京——上海的客流只占总发送量的7%左右,其周转量也不到20%.因此,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与航空争北京——上海的客流,而主要的市场是沿线各站到发的客流.列车运行距离指该列车始发站至终到站间的距离.除两站间的直达列车外,一般列车在中途却要停车上下旅客,既为长途旅客服务,也为短途旅客服务.列车的运行距离可小于或大于铁路运输的优势距离;也可小于或大于(如跨线运行的列车)某一线路的长度 .弄清楚优势距离、线路长度和列车运行距离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后,就不难理解最高运行速度为300千米/h的高速铁路其优势距离在200~800kn/间,而修建长达1 300多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的合理性了 .2.、运输能力大高速铁路旅客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以达到3米ln,列车密度可达20列/h.每列车载客人数也比较多,如采用动力分散方式及双层客车,其列车定员可达1 200—1 500人/列,理论上每小时的输送能力可以达到2x 24 000—2x 30 000人.四车道的高速公路每小时的输送能力约为2x4 800人,2条跑道的机场每小时的吞吐能力约为2x 6000人.可见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是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不可比的.我国拟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按3米in设计,高速列车定员初定为1200人/列,每年可完成1x6 500万人的输送任务,且还有进一步扩大其运输能力的空间.京沪高速铁路远期运量将达2x 5 500万人/年以上,这是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难以胜任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潜在的客流量是很大的.我国需要发展高速度、大运量的公共交通体系: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大的特点在我国将得到充分发挥.3、安全性能好安全是人们出行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首要因素.尽管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都竭力提高自身的安全性能,但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日本每10亿人公里死亡人数既有铁路为1.97人,汽车为18.9人.欧洲铁路共同体14个成员国,每年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54 000人,伤170万人,超过铁路的125倍.美国死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者每年约5万人.据铁道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我国高速铁路的社会成本及对社会的贡献”课题的研究,我国交通运输中每亿人公里交通事故死伤人数公路为死亡10.5人,重伤24.88人;民航为死亡0.1人,受伤0.01人;铁路为0.29人,重伤0.72人.每人公里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公路为0.064 9元;民航为0.000 5元;铁路为0.001 8元.高速铁路采用了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保证前后两列车必要的安全距离,防止列车迫尾及正面冲撞事故.几乎与行车有关的固定设施与移动设备,都有信息化程度很高的诊断与监测设备,并有科学的养护维修制度.对一些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自然灾害,设有预报预警装置.所有这些构成了高速铁路现代化的、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这一系统可以防止人为的过失、设备故障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的事故.高速铁路在国外已有近39年运营实践,除德国1998午6月3日发生的翻车事故外,在其他国家从未发生乘客伤亡事故.其中日本39年来已安全运送近70亿人次的旅客,每天要到发800多列高速列车,无一伤亡事故发生.这是其他仟何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难以做到的.相比之下,高速铁路是当今最安全的现代高速交通运输方式.4、全天候运行高速铁路的安全保障系统不但保证了高速列车运行安全,也使铁路运输全天候的优势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高速铁路系有轨交通系统,且取消了地面信号.因而,除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自然灾害外,几乎不受天气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且24小时都可安全地正常运行.由于高速铁路事故率几乎为零,再加上全天候都可正常运行,因此高速列车始终是在一个十分稳定的系统中运行,其正点率非常高.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列车平均晚点不到o.3 米in,几乎与钟表一样的准.这是其他任何一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都做不到的.西班牙A VE高速列车晚点5米in,就要向旅客退回全部票款.这也是其他任何一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不敢承诺的.5、能源消耗少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能耗标准是评价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重要技术指标.研究表明:若以普通铁路每人公里消耗的能源为1单位,则高速铁路为1. 3,公共汽车为1.5,小汽车为8.8,飞机为9.8.高速铁路大约是小汽车和飞机的1/5.高速铁路使用的是二次能源——电力,而汽车、飞机使用的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能源——汽抽.因此,发展高速铁路,符合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随着水电和核电的发展,高速铁路在能源消耗方面的优势还将更加突出.6、占用土地省交通运输,尤其是陆上文通运筋,由于要修建道路和停车场,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大部分是耕地,双线高速铁路路基面宽9.6~14 米,而4车道的高速公路路基面宽达26米.双线铁路连同两侧排水沟用地在内,每公里用地约70亩;4车道的高速公路每公里用地要105亩.。
高铁乘务书稿第一章
第一章高速铁路概述学习目标1.掌握高速铁路的概念、产生及发展。
2.掌握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经济特点。
3.熟悉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与建设。
4.了解我国高速铁路系统构成。
导入案例高速铁路是当代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铁路牵引动力、线路结构、运行控制、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技术进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综合水平。
第一节高速铁路的产生和发展一、高速铁路的概念定义: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能以200km/h及以上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铁路。
随着高铁不断发展变化,世界上对铁路速度进行了等级区分如下图:(见图1-1)图1-1二、高速铁路的产生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铁路运输的特点:运量大、可靠性高、全天候。
1903年10月27日,德国用电动机车首创运行时速达到210km/h;1955年3月,法国刷新了高速铁路的记录,用两台电力机车牵引三辆客车实验运行时速达到了331km/h;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成功运营;1981年法国建成了最高时速为270km/h的20时期80年代,世界铁路进入第二发展期--高速铁路的大发展期。
提高列车速度是铁路赖以生存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
三、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速铁路是现代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铁路牵引力、线路结构、车辆技术、制造工艺、列车运行控制、运输组织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在日本,高速铁路被誉为日本“经济起飞的脊梁”。
在台湾,2003年,台北--高雄(345km/h)在韩国,2004年,汉城--釜山(300km/h)在欧洲,高速铁路建设始于法国。
四、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1964--1990年(见图1-2)日本的东海道、山阳、上越、东北新干线:法国的东南TGV线、大西洋TVG线: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线:德国的汉诺威--维尔茨堡线。
推动了高速铁路的第一次建设高潮。
图1-22.第二阶段1990--1998年(见图1-3)西班牙、法国、日本、比利时、德国在这一时期分别又建成了新的高速铁路线路。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特征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特征高速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现代化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快速、安全、舒适的特点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介绍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征,从线路、车辆、信号与通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线路技术特征1.1 轨道设计高速铁路的轨道设计通常采用了标准轨距,为了确保列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轨道的线路标准和曲线半径都有严格的要求。
同时,为节约成本和提高速度,高速铁路采用了直线段和缓和曲线两种方式构成的纯线段式轨道,大大降低了列车在曲线区段的离心力。
1.2 基础设施高速铁路的线路基础设施包括路基、桥梁和隧道等。
为了确保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高速铁路的桥梁和隧道设计都十分严谨。
桥梁设计通常采用混凝土或钢结构,以确保强度和稳定性。
隧道的设计遵循安全、通风和环保等原则,以保障行车的安全和乘客的舒适性。
1.3 供电系统高速铁路的供电系统采用了架空输电方式,通过架设在铁路两侧的电气设备,为列车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为了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高速铁路通常会设置供电分段装置,以避免因故障或其他问题导致整个线路停电。
二、车辆技术特征2.1 列车设计高速铁路列车设计考虑到了速度、舒适度和节能性等方面的需求。
列车的外形设计通常采用气动学原理,以减少空气阻力,提高列车的速度。
内部空间设计注重乘客的舒适体验,座椅、通道和行李架等的设计都考虑乘客的便利性。
同时,列车的车体材料和制造工艺也可以对减轻列车自重起到重要的作用。
2.2 制动系统高速铁路的制动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关键。
目前,高速铁路普遍采用电控制动系统,通过电磁阻力、电液控制和制动电阻等方式对列车进行制动。
此外,列车还配备有紧急制动系统,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停车。
2.3 动力系统高速铁路的动力系统通常采用电力传动方式,列车通过电机驱动来实现高速运行。
为了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高速铁路通常会设置多个动力装置和分散式供电系统,有效减少能量损耗,并保证列车在长途运行中的可靠性。
(最新整理)高速铁路概述
• 青岛- 石家庄-太原:全长约770 公里,连接华北和华东 地区,已开工建设石家庄至太原段205公里;
• 南京- 武汉- 重庆- 成都:全长约1600公里,连接西南和
华东地区,已建设南京至合肥段、武汉至合肥段、宜万段、
2021成/7/2遂6 渝段。
27
高速铁路的建造条件: • 线路基础好(要求平面要直,曲线半径 2200m以上) • 牵引动力大 • 车辆质量高 • 制动系统完备 • 线路全封闭
法国TGV-TMST高速动1车7 组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述
• 德国高速铁路
德国ICE-1高速动车组
2021/7/26
18
德国ICE-2高速动车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述
• 德国高速铁路
德国ICE-3高速动车组
2021/7/26
19
德国ICT高速动车组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状况
• 其他国家高速铁路 • 西班牙Talgo-350 型高速列车
缺点
铁路
运输能力大,能承担大量客货运输; 速度快;运量越大、运距越长,运 投资成本高。
输成本越低;受气候影响小,安全 建设周期长。 可靠。
水路
占地少、运量大、投资省、运输成 本低。能运输长大重件货物。
运输速度慢,受自然条件的限 制较大。
公路
机动、灵活性强,对客运量、货运 量大小有很强的适应性。
运输能耗高,运输能力小,运 输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网规划是:到2020 年,初步形成 北京-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北京-沈阳-哈尔滨 (大连) 、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和徐州—郑州-兰州、杭 州-南昌-长沙、青岛-石家庄—太原、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客运专线总规模约为1.8万 公里。旅客列车运行时速将达到200公里以上。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特征
3.4 宽大、独行的线路空间
列车沿地面高速运行时,将带动列车周围的空气随之运动,形成一 种特定的非定常流场,称为“列车绕流”,俗称“列车风”。这种列车 风形成的列车气动力将威胁沿线工作人员和站台旅客的安全,对沿线建 筑物也有破坏作用。列车风卷起的杂物也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相邻线路 两列车相向高速运行交会时,产生的空气压力冲击波易震碎车窗玻璃, 使旅客耳朵感到不适,甚至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所以高速铁路要求 有一个宽大的行车空间,即增大两线间的距离和加宽站台上旅客的安全 退避距离。在有高速列车通过的车站站台上,除加宽临近站台的安全退 避距离外,还需在安全线上设置手扶安全护栏,留出可供旅客上下车的 活门。
高稳定性特征反映在桥梁上,表现为对桥梁结构要求有足够大 的刚度。因为高速列车对桥梁的动力作用远大于普速列车对桥梁的 作用。桥梁出现较大挠度会直接影响桥上轨道的平顺性,造成结构 物承受很大的冲击力,旅客舒适度受到严重影响,轨道状态不能保 持稳定,甚至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此外,为保证轨道的平顺性,还必须限制桥梁预应 力徐变上拱和不均匀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这些都对高 速铁路桥梁结构刚度和整体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对桥梁 挠度、梁端转角、扭转变形、横向变形、结构自振频率 和车辆竖向加速度方面作出严格的限定。所以,高速铁 路桥梁设计主要由刚度控制。尽管高速铁路桥梁活载小 于普通铁路,但实际应用的高速铁路桥梁,在梁高、梁 重上,均超过普速铁路桥梁。
此外,还应重视减少列车振动以及防止电磁干扰等措施。
法国环保措施
3.6 开通运营之日,列车即以设计速度运行
目前世界上所建成的高速铁路,除日本东海道新干线 外,其后修建的所有高速铁路,均在通车之日列车即按 设计最高速度运营。东海道新干线因是第一条高速铁路, 没有修建经验,开通运营第一年因路基问题列车未能达 到设计速度目标值,经过一年多的整修后,最高运营速 度才达到210km/h。法国高速铁路在铺轨完成后,一般 经过5~6个月的调试后验交,列车即以最高速度运行。
我国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特点.
我国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特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点由于各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国情、路情不同,运输模式不同,故采用的技术和装备也不同,运营管理和养护维修方式也有不同。
我国具有国土辽阔、人口众多、铁路客货运输繁忙等不同于国外的特点,因此在充分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其特点是:满足高速度、高密度、大运量、长距离、高舒适性及多种运输组织形式需求;兼容不同速度等级的列车,配备多种编组形式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采用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耐久性且少维修的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及信息化的运营管理系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追求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及低运营成本。
高速铁路系统主要由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动车组、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等6大系统构成。
我国高速铁路各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2.1 工务工程技术特点为保证高速列车能够长期、持续地安全、平稳的运行,要求线下基础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精度、小变形、少维修等特点。
线下基础的这些技术特点是高速铁路有别于中低速铁路的最主要之点,需要从线路平纵断面、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等各方面选用必要的技术标准和措施加以保证。
2.1.1 线路为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平稳和旅客的舒适度,线路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平、纵断面变化应尽可能平缓,并具有一个宽大封闭的运行空间。
为此增大了线间距、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及夹直线的长度及坡段长度等。
(1)建筑限界建筑限界是铁路的基本技术标准之一,与运输模式和车辆、桥隧、站台、接触网等设备设施的设计密切相关。
建筑限界一般分为基本建筑限界、桥梁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根据牵引种类,又分电力牵引铁路、内燃牵引铁路的建筑限界等。
浅谈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和特长
浅谈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和特长(2011-02-02 18:37:57)转载标签:杂谈自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东京至大阪高速运营铁路以来,40多年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截至2010年底前,全球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近2.5万公里,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7531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超过30%,稳居世界第一。
分布在我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韩国、我国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运载量大、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交通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世界高速铁路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历程可以基本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可算为三次建设高潮。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由发达国家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推动了这一次建设高潮。
在这期间建设并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有:日本的东海道、山阳、东北和上越新干线;法国的东南TGV线、大西洋TGV线;意大利的罗马至佛罗伦萨线以及德国的汉诺威至维尔茨堡高速新线,高速铁路总里程达3198公里。
这期间,日本建成了遍布全国的新干线网的主体结构,在技术、商业、财政以及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在日本等国高速铁路建设卅领下,世界各国尤为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和英国等最为突出,对高速铁路投入了极大的财力并付诸实践。
1991年瑞典开通了X2000摆式列车;1992年西班牙引进法、德两国的技术建成了471公里长的马德里至塞维利亚高速铁路;1994年英吉利海峡隧道把法国与英国连接在一起,开创了第一条高速铁路国际连接线;1997年,从巴黎开出的“欧洲之星”列车又将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连接在一起。
在这期间,日本、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对发展和完善高速铁路网也进行了周密和详尽的规划,对原有高速铁路网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第三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以来,这次建设高潮涉及到亚洲、北美、大洋洲以及整个欧洲,形成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一场革命性的转型升级。
中国的高速铁路特点
总之,中国高速铁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 优势,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 志之一。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管理的不断优化,中国高速铁路将继续 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高铁文化与旅游
高铁文化与旅游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也 促进了高铁文化和旅游 的发展
高铁线路的开通使得许 多城市和旅游景点得以 连接,为游客提供了更 加便捷、快速的旅游方 式
其次,高铁的快速、 便捷服务改善了人 们的出行体验,提
高了出行效率
最后,高铁的发展 促进了城市间的经 济交流和区域发展, 为中国的经济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国际合作与竞争 能力
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
中国高速铁路在国际上具 有很强的合作与竞争能力
此外,中国高铁还积极参 与了国际高铁建设与合作 项目,如中老铁路、中泰 铁路等
4
运营效率
运营效率
1
中国高速铁路的运营效率非常高
2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信号系统和智能化调度系统,
高铁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此外,中国高铁还采用了先进的客票系统和安 检系统,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
5
社会效益
210324/4/28
社会效益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 展带来了巨大的社
会效益
首先,高铁的建设 和运营为社会提供 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03
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城市的
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14
高铁安全与应急 处理
高铁安全与应急处理
高铁采用了先进的安全技术和 设备,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
体系和应急预案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非 常注重安全和应急处理 同时,高铁运营方还加强了与 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形 成了高效的安全监控和应急处 理机制,确保了高铁运营的安 全和稳定
关于中国高速列车的相关知识
关于中国高速列车的相关知识
中国高速列车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历程:中国的高速列车技术经过了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过程。
最早的高速列车型号为“和谐号”,其最高时速为250公里,于2004年投入运营。
随后,中国自主研发了“复兴号”系列高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350公里,并实现了智能化和绿色节能。
技术特点:中国高速列车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包括铝合金车体、大功率交流传动、动力分散式等技术,使其具有高速度、高舒适度、高可靠性等特点。
此外,中国高速列车还具有强大的加速能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高速度。
运营模式:中国高速列车的运营模式是以“八横八纵”为主骨架,以其他城际铁路为补充,实现网络化、规模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同时,中国高速列车还采取了“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等运营模式,提高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国际合作:中国高速列车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中国高速
列车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口到一些国家和地区。
未来展望:未来,中国高速列车将继续向更高速度、更高安全、更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同时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推动中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高速列车是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未来,中国高速列车将继续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为全球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和优势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和优势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和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安全、高效的交通方式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对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优势进行探讨。
一、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英国伦敦与利物浦之间的列车是世界上第一列达到时速40英里的火车。
然而,直到20世纪,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并没有显著提高。
1955年,日本推出了首个时速120公里的新干线列车,标志着高速铁路技术的重要突破。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速铁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TGV列车时速达到了300公里。
而如今的中国高铁已经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运行速度,甚至更快。
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轨道技术的创新:高速铁路采用了宽轨距、钢轨、混凝土枕木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列车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
2. 牵引动力的改进:高速铁路采用电力牵引技术,它比传统的内燃机车更加节能环保,能够提供更大的动力输出。
3. 信号控制系统的先进:高速铁路配备了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列车位置和速度,确保行车安全。
二、高速铁路技术的优势高速铁路技术相比传统铁路和其他交通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1. 高速度:与传统铁路相比,高速铁路的时速明显更高,乘客可以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这对于商务旅客和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援非常重要。
2. 安全可靠:高速铁路采用现代化的安全措施,如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防撞装置、自动紧急制动等,大大降低了事故风险。
3. 舒适便捷:高速铁路车厢内设施齐全,座椅舒适,并提供网络连接、空调等服务,为乘客提供良好的旅行体验。
4. 绿色环保:高速铁路采用电力牵引系统,不会产生尾气和噪音污染,对环境影响较小。
5. 经济效益明显:高速铁路可以大大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一体化。
此外,高铁的建设也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发展前景与挑战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许多国家都将高铁列为发展重点。
介绍中国高铁五年级
介绍中国高铁五年级摘要: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二、中国高铁的技术特点三、中国高铁的运营成就四、中国高铁的未来展望正文:【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全称中国高速铁路,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
从2007 年开始建设以来,中国高铁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系统。
2007 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此后,中国高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武广、郑西、沪宁、京沪等高速铁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铁网初步形成。
到2018 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2.9 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70% 以上。
【二、中国高铁的技术特点】中国高铁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列车技术:中国高铁主要采用国产“复兴号”高速列车,该列车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动力分散系统、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等技术,最高运行速度可达到350 公里/小时。
2.轨道技术:中国高铁采用无砟轨道技术,这种轨道结构具有高平整度、高稳定性、低维修量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列车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能。
3.信号系统:中国高铁采用先进的CTCS-3 级列控系统,能够实现列车的自动控制、自动防护和自动驾驶等功能,确保列车安全高效运行。
【三、中国高铁的运营成就】中国高铁的运营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出行效率:中国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例如,北京到上海的高铁行程仅需要约4 小时,相比传统的火车出行方式,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
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铁的建设和运营,有效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交流和人口流动,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和成就,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铁路领域的影响力。
【四、中国高铁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高铁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高铁网将进一步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和主要技术特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
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
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
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
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
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
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
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
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
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
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
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堡)、西班牙2008年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高速铁路、韩国2004年开通的京釜高速铁路一期(首尔~大丘),中国台湾的台北~高雄高速铁路,设计速度都是350km/h,开通后运营速度为320km/h 或300km/h。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各国也在不断地进行提高速度的试验研究。
1988年德国ICE1试验速度达到406.9km/h,1993年12月日本Star21试验速度达到425km/h,1990年5月18日法国TGV动车组试验速度达到515.3km/h;2007年4月3日法国成功地进行了高速列车试验,创造了世界铁路的最高试验速度574.8km/h。
1.2 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我国具有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点,铁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具有大运力、低成本、节能、环保等优点,在综合运输交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而铁路发展一直严重滞后,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必须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
为此,2004年,我国铁路制订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于2008年进行了调整。
1.2.1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高速铁路2004年1月7日,我国铁路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开始实施。
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加快高速铁路建设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要,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200km/h及以上。
“四纵”高速铁路:北京~上海(350km/h、1300km);北京~广州~深圳(350km/h、2230km);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350km/h、1860km);杭州~宁波~福州~深圳(杭宁350km/h、其他250km/h,1600km)。
“四横”高速铁路:徐州~郑州~兰州(350km/h、1400km);杭州~南昌~长沙(250km/h、880km);青岛~石家庄~太原(250km/h、770km);南京~武汉~重庆~成都(250km/h、1900km)。
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际客运系统,共2000km。
1.2.2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的高速铁路2008年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对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铁路网总规模和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
其中,高速铁路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增加了4000km的高速铁路。
将杭甬深高速铁路向北延伸至上海、杭长高速铁路向西延伸至昆明,还要建设蚌埠~合肥、南京~杭州、锦州~营口、南昌~九江、柳州~南宁、绵阳~成都~乐山、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沈阳~丹东等高速铁路连接线,扩大高速铁路的覆盖面。
同时,在长珠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建设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图1 2008年调整后的高速铁路网规划示意图1.2.3 “十二五”期间的高速铁路建设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按照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继续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5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
重点任务之一是继续发展高速铁路,建成4.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其中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
快速铁路网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并与区际干线、城际铁路、既有线提速线路有机结合,基本覆盖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城市,将使区域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高速铁路的建设标准和开通运营速度,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十二五”期间,将贯通“四纵四横”高速铁路;有序建设高速铁路延伸线,如北京至呼和浩特、大同至西安、西安至成都、成都经贵阳至广州、合肥至蚌埠、合肥至福州、南京至杭州、吉林至珲春、沈阳至丹东、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哈尔滨至佳木斯、武汉至九江、郑州至万州等,进一步扩大快速铁路网覆盖面;规划建设长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长珠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区、关中城市群、海峡西安经济区以及呼包鄂地区、北部湾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滇中地区等城际铁路1.3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历程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高速铁路技术,本世纪初开始建造高速铁路,并陆续开通运营。
在近二十年的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与实践中,一直遵循着科技攻关、试验验证、工程实践和推广应用的科学规律,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的先进技术,并且高度重视韩国、我国台湾高速铁路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利用我国铁路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储备,结合我国的国情、路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
1.3.1 高速铁路技术科学研究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跟踪世界高速铁路技术发展,1990年铁道部正式列题开始研究高速铁路技术。
至2002年,包括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在内,国家和铁道部共列了297项关于高速铁路关键与重大技术的研究课题。
1993~1994年,由国家科委、计委、经贸委、体改委及铁道部(简称“四委一部”)联合组织进行了《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内容涉及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方案、技术可行性和技术路线、经营机制与筹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价、国力分析等。
研究认为“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是迫切需要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国力是能够承受的,建设资金是可以解决的。
因此要下决心修建京沪高速铁路,而且愈早愈有利”。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四委一部”联合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报送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建议的请示”报告。
1995年铁道部组织完成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铁路运输新技术研究》中的《高速铁路线桥隧设计参数选择的研究》专题研究;1997年铁道部组织完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铁路试验工程前期研究》中《高速铁路线桥结构与技术条件(标准)的研究》专题研究。
通过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对高速铁路站前工程的设计、建造技术进行了充分研究,提出一系列设计参数、技术条件或设计标准。
1997年~1998年,铁道部先后在铁科院东郊环行线和郑武线组织进行“200km/h以上列车高速运行综合试验”。
环行线试验最高速度达212.6km/h,郑武线试验最高速度达240km/h。
综合试验对200km/h及以上的路基、轨道、道岔、桥梁和路桥过渡段的动力响应,噪声振动,弓网受流性能,轨侧人员气动作用力,列车交会压力波,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牵引制动性能,电磁辐射等高速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
2004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后,铁道部在对高速铁路技术前期科技攻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路情,有计划的组织了路内外科技人员进行高速铁路技术全面深化研究,共开展了115项研究试验项目。
内容涵盖基础设施、高速列车、牵引供电、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专用通信、环境保护、安全监控、信息化、系统集成、运输组织、养护维修以及客运市场分析,融投资等各个领域和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对许多重大技术问题都已得出明确的结论或相应的技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