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贷款风险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和不良贷款的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和不良贷款的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指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一般先进行定量分类,即先根据借款人连续违约次(期)数进行分类再进行定性分类即根据借款人违约性质和贷款风险程度对定量分类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贷款风险分类应遵循不可拆分原则。
即一笔贷款只能处于一种贷款形态而不能同时处于多种贷款形态。
贷款形态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银行业资格考试正常贷款鲁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不良因素或借款人未正常还款属偶然性因享造成的。
关注贷款:借款人虽能还本付息但已存在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
次级贷款暑借款人的正常收入已不能保证及时j全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对外借款、保证人、保险人履行保证、保瞄责任或处理抵(质)押物才能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可疑贷款暑贷款银行已要求借款人及有关责任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处理抵(质)押物预计贷款可能发生一定损失但损失金额尚刁能确定。
银行业资格考试损失贷款暑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和处理搁(质)押物后仍未能清偿的贷款及借款人死亡或依照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未还清的贷款。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是金融机构与个人或企业之间的一种金融活动,通过向借款人提供资金,金融机构可以获得利息和其他费用。
然而,贷款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评估贷款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本文将详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内容和作用。
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基本原则1.1 适用范围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适用于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
它的目的是帮助金融机构识别和分类贷款风险,确保风险管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1.2 风险分类标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抵押品价值、贷款用途等因素,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等五个风险等级。
这些等级反映了贷款的违约风险程度,有助于金融机构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1.3 风险分类的时机和频率贷款风险分类应在贷款发放前进行初步评估,并在贷款期间进行定期评估。
金融机构应根据风险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监控、提高贷款利率、要求增加抵押品等。
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作用2.1 促进风险管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帮助其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贷款风险。
通过将贷款进行分类,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了解风险暴露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2.2 优化资本分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优化资本分配。
根据贷款的风险等级,金融机构可以将更多的资本用于高风险贷款的覆盖,以减少潜在的损失。
这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2.3 促进市场透明度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通过公开披露贷款的风险分类结果,金融机构可以增加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其贷款风险管理能力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
三、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挑战3.1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然而,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的挑战,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和更新的困难。
第五章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与风险分类
估计贷款损失率
估计贷款损失率=(正常类贷款×1%+关注 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0%+可疑类贷 款×40%+损失类贷款×100%)/贷款余额 3%以下:10分 6%至3%:8分至10分 9%至6%:6分至8分 12%至9%:4分至6分 15%至12%:0分至4分 15%以上:0 指标来源:《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
正常类贷款的特征是借款人能正常还本付息, 银行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已有充分把握, 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 偿还的消极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会 遭受损失。 贷款损失概率为0
关注类贷款
关注类贷款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 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 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二、贷款风险的种类
按贷款风险本身的性质划分
静态风险(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动态风险(决策失误、经济环境变化、市场行情波动) 直接贷款风险(银行决策失误) 间接贷款风险(客户经营中的风险传播给银行) 高度贷款风险(由风险贷款带来的风险) 中度贷款风险(中长期贷款) 低度贷款风险(短期贷款)
贷款分类的信息主要来自于信贷档案。一般地信贷档案至少 覆盖以下6各方面内容
客户基本情况 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 重要文件:借款申请书、贷款调查报告、审批文件、贷款合同、 授信额度或授信书、贷款担保的法律文件(担保合同)、财产所 有权证、借款人的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
注意:重要法律文件缺失或有误导性以致法律责任不清的贷款应至 少归为关注类(包括关注)以下
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2004),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对不 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 实践中,各国的商业银行一般以拨备覆盖率指 标考察其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情况,评价贷 款损失准备是否充分。 其比率的高低应适合贷款风险程度,不能过低 导致拨备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 备多余,利润虚降。也是反映业绩真实性的一 个方面。
贷款风险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日期:5月17日主讲人:微小信贷审批部丁建军一.贷款风险分类标准:1.五类信贷资产的定义: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债务人的偿还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权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2.核心定义与主要特征的关系(1) 核心定义是最基本的标准;(2) 主要特征是在充分理解核心定义基础上,根据分类的经验的总结概括出来的参考。
(3) 核心定义是内容,主要特征是形式。
3.对重组贷款的分类(1).需要重组的贷款在实施重组前应至少分为次级类.(2).重组贷款设置6个月的观察期(3).重组贷款: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
参考资料:一般意义上的“贷款重组”变更贷款条件的重组。
即在借款主体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原借款合同的借款、期限、担保方式进行调整,或者实施借新还旧。
变更借款人的重组。
即借款人无力还款,第三方因各种原因愿意承接原借款人债务的情况下,对原借款合同的借款主体进行调整。
市场化的资产债务重组。
即借款人与债权银行按照市场原则、自主决策、互相选择、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实施资产债务重组的情况下,对原借款合同还款条款等作出调整。
4.债务转移的分类: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最终被其他关联或非关联的企业接收,如果债务人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可以调升至正常或关注类;否则,至少应被列入次级类。
5.逾期时间与风险分类的关系: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就这一问题的直接规定是第九条:“分类时,应将贷款的逾期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逾期超过一定期限、或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为进一步完善我行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风险程度,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化解信贷风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并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所称“贷款”包括:普通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银行卡透支、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应收账款等类似性质的其他债权及类似性质的或者有负债。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评价贷款风险状况的一种方法。
严格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揭示,并及时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是指按贷款本金利息收回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合并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必须严格按照分类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初分和认定,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并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
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可以使信贷业务经办人员及时发现其管理的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动态、真实、全面地把握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二)可以使贷款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贷款评估、审批、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管理;(三)为分析和预警信贷风险、制定信贷政策及收贷收息和开拓业务提供依据;(四)正确评价各级支行信贷经营管理工作绩效,为信贷业务授权提供依据;(五)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分类范围和时限要求(一)分类范围:凡由我行提供信用、承担风险的信贷资产,包括各类贷款、票据承兑与贴现、保证业务、以及表内外应收未收贷款利息等(对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只认定其损失金额)均要求逐笔进行分类。
(二)分类时限: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实施意见》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对承兑、担保(含保函、备用信用证)和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进行统计,并单独汇总报告,表外业务一旦浮现垫款或者违约行为,计入资产负债表时按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划分,并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上报分类结果;新发放贷款在贷款发放月内进行分类,发现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者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及时调整信贷资产的认定等级。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中发[1997]19号)提出:要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现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和考核办法。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经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试点和试运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条件已经具备。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公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见附件),从2002年起,在我国各类银行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实施范围。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在华的外资银行均应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根据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原理,制定符合本行实际情况的贷款质量分类办法,报人民银行批准后执行。
城乡信用合作社可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在部分地区试行。
二、实施标准。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是各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基本标准。
各行可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结合本行不良贷款的种类和特征,制定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三、新老贷款质量分类方法的衔接和时间安排从2002年1月1日起,各类银行应把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对所发放和管理的贷款,根据日常风险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和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标题: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是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但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银行需要对贷款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指引。
本文将介绍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匡助银行更好地管理贷款风险。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目的1.1 确定风险程度:通过分类,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每笔贷款的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1.2 便于监管:贷款风险分类可以匡助监管机构更好地监督银行的风险管理情况,确保银行合规运营。
1.3 保护资金安全:通过分类指引,银行可以更好地保护资金安全,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依据2.1 借款人信用: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是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信用良好的借款人风险相对较低。
2.2 抵押物价值:抵押物的价值也是贷款风险分类的考量因素,价值高的抵押物可以降低贷款风险。
2.3 贷款用途:贷款用途的合理性和风险性也会影响贷款风险分类,风险较高的贷款用途需要更严格的分类。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3.1 内部评级模型:银行可以建立内部评级模型,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抵押物价值和贷款用途等因素进行评级分类。
3.2 外部评级机构:银行也可以委托外部评级机构对贷款进行评级,借助专业机构的评估来确定贷款的风险分类。
3.3 综合评估:综合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结果,银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贷款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措施4.1 风险控制: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暴露。
4.2 风险分散:通过贷款风险分类,银行可以实现风险分散,避免集中在某一类贷款上。
4.3 风险预警: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
五、贷款风险分类的监督和评估5.1 监管要求:监管机构会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银行符合监管要求。
5.2 自查自纠:银行也需要建立自查自纠机制,定期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后,贷款本息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1、客户被宣告破产,依法清算,仍不能偿还债务;
2、客户遭受重大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无力偿还债务;
3、客户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或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处罚,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无力偿还债务;
4、客户及其担保人下落不明,债务追索对象失踪。
1、外部环境、关联企业发生不利变化,影响还款能力;
2、未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3、关键财务指标,财务数据明显下降;
4、经营机制发生变化,对还款能力发生不利影响;
5、经营管理、领导成员、经营策略、股东结构发生变化,影响还款能力;
6、还款意愿差,不配合贷后检查;
7、担保措施发生不利变化。
次级类
客户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证按时全额还款
1、经营亏损、净现金流量为负值;
2、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3、支付发生困难,难以按市场条件获得新的资金;
4、客户股东纠纷等管理问题突出。妨碍债务偿还;
5、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贷款。
可疑类
客户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1、处于停产、半停产;
2、已经资不抵债;
3、客户存在逃避债务行为。
海口首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类别
总体特征
基本特征
正常类
各方面情况正常、合同、承诺正常履行,不存在影响贷款本息按时全额偿还的因素
1、一直正常还本付息;
2、财务状况良好,现金流量为正值且稳定,各项财务指标合理;
3、生产经营稳定;
4、诚实守信,积极配合公司检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担保措施正常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贷款风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贷款风险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贷款风险的重要性
• 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 贷款风险可能导致银行的资产损失,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 贷款风险可能导致银行声誉受损,影响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及时性原则:贷款风险 分类应定期进行,以便 及时发现和防范贷款风
险
• 定期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 估 • 定期对贷款业务进行审查和管理 • 定期对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进行分 析和调整
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流程
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步骤
• 收集借款人信息: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用途、担保方式等 • 对借款人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 对贷款业务进行审查:审查贷款用途、担保方式等是否符合规定 • 对贷款风险进行分类:根据分析结果,将贷款分为低、中、高风险
贷款风险是指贷款业务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导致贷款损失的风险
• 信用风险: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 • 市场风险: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变动导致贷款损失的风险 • 操作风险:贷款业务流程中的失误或违规操作导致的风险
贷款风险的分类方法
按照贷款风险来源分类
• 信用风险: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 • 市场风险: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变动导致贷款损失的风险 • 操作风险:贷款业务流程中的失误或违规操作导致的风险
贷款风险预警的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银行对某企业的贷款风险预警
• 对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等进行定期监测,发现企业信用状况恶化 • 对企业的贷款业务进行审查,了解贷款用途和担保方式是否符合规定 • 对企业贷款风险进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防范贷款损失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规程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规程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规程一、概述贷款风险分类是指对贷款项目进行风险程度划分的过程,以明确风险等级,为银行决策提供依据。
贷款风险分类既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衡量贷款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和流程,确保分类结果客观准确、合理合法。
二、操作流程1. 贷款风险评估银行通过对贷款项目的风险评估,获取项目的风险指标数据。
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分析、抵押物评估、个人或企业信用评级等数据指标的综合分析,以判断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贷款风险评估的结果,将贷款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一般情况下,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3. 风险等级确认风险等级的确认需要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确认依据是风险评估的综合结果。
确认风险等级时需要考虑贷款项目的风险性质、资产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
4. 风险等级调整在贷款项目的生命周期内,风险等级可能发生变动。
当风险等级发生变动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并重新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的调整需要经过专业人员审核确认后才能执行。
5. 风险分类报告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风险管理部门应编制风险分类报告。
报告包括风险分类的统计数据、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等内容,并将报告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
三、操作要求1. 严格执行评估标准贷款风险评估应按照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评估标准应包括贷款项目的财务指标、信用评级、抵押物情况等内容。
2. 分级标准清晰明确风险等级的划分应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以保证分级结果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分级标准应包括风险等级的名称和对应的风险指标范围,便于操作人员判断风险等级。
3. 风险等级调整程序规范风险等级调整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和确认,确保调整结果的客观合理。
调整过程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将调整的依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
中国银行 贷款风险分类
中国银行贷款风险分类《中国银行贷款风险分类》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开放,中国银行作为国内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承担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贷款业务中,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贷款风险,中国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分类措施。
首先,中国银行根据贷款的用途和性质,将贷款风险分为个人贷款风险和企业贷款风险两大类别。
个人贷款风险主要来自于个人消费贷款、房地产贷款以及汽车贷款等,而企业贷款风险则涉及企业运营贷款、项目投资贷款以及公司债务等。
其次,中国银行还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将贷款风险进行了细分,包括优质贷款、一般贷款和次贷款。
优质贷款风险较低,借款人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一般贷款风险适中,借款人有一定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次贷款风险较高,借款人信用状况较差,还款能力不稳定。
此外,中国银行还根据贷款的时间和还款方式,将贷款风险进行了时间和还款方式分类。
时间分类主要分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风险相对较低,还款周期短;长期贷款风险相对较高,还款周期长。
还款方式分类包括等额本息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等额本息风险相对较低,还款金额相对固定;等额本金风险相对较高,每期还款金额逐渐减少。
中国银行将贷款风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科学地评估贷款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根据不同风险分类,银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贷款利率、还款期限和还款要求,以更有效地管理贷款风险。
同时,分类也可以提醒借款人注意贷款风险,避免发生还款困难和逾期等问题。
总而言之,中国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是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确保贷款业务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分类,银行才能更好地管理贷款风险,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是金融机构与个人或者企业之间常见的一种金融活动。
然而,贷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
为了规范贷款行为,降低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发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该指引的内容。
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背景及意义1.1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贷款业务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贷款业务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贷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2 贷款风险的存在和对金融机构的影响贷款业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市场变化等。
这些风险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1.3 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分类指引为了规范贷款业务,减少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监管部门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该指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科学的风险分类依据,匡助其更好地管理风险。
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主要内容2.1 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原则《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明确了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类、风险评估等。
这些原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2.2 贷款风险分类的具体指标和标准该指引详细列出了贷款风险分类的具体指标和标准,如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贷款用途等。
这些指标和标准有助于金融机构对贷款进行科学分类。
2.3 贷款风险分类的流程和方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还规定了贷款风险分类的流程和方法,包括风险评估的流程、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使用等。
这些流程和方法有助于金融机构全面了解贷款风险。
三、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效果3.1 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通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金融机构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贷款风险,降低自身的风险暴露,提高经营的稳定性。
3.2 优化贷款业务的管理指引的实施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管理贷款业务,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提高贷款业务的效益。
3.3 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实施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风险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金融机构和借款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贷款风险的分类和指引,可以匡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风险,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贷款风险的概念和特点1.1 贷款风险的定义:贷款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可能面临的借款人违约、资金流动性不足、市场波动等导致的潜在损失。
1.2 贷款风险的特点:贷款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不对称性和时序性等特点,需要金融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
2. 贷款风险的分类方法2.1 按照借款人信用状况分类:将借款人按照信用等级分为优质、良好、普通和风险四个等级,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水平。
2.2 按照贷款用途分类:将贷款按照用途分为个人消费贷款、房地产贷款、企业经营贷款等,以评估不同用途贷款的风险特征和潜在风险。
2.3 按照贷款期限分类:将贷款按照期限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以评估不同期限贷款的偿还能力和风险水平。
2.4 按照担保方式分类:将贷款按照是否有担保分为有担保和无担保贷款,以评估担保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和保护程度。
2.5 按照贷款金额分类:将贷款按照金额分为小额、中额和大额贷款,以评估不同金额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
3.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作用3.1 评估风险水平:通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金融机构可以对不同类别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了解风险水平和潜在损失。
3.2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结果,金融机构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风险并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3.3 优化贷款业务结构:通过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金融机构可以优化贷款业务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贷款业务的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
4.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应用案例4.1 银行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和准备金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银行业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引言概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担保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匡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风险分类的背景和意义1.1 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1.2 还款能力的评估1.3 担保情况的评估2. 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1 风险等级划分原则2.2 评估指标和权重的确定2.3 风险分类的方法和流程3. 风险分类的具体指引3.1 优质借款人的分类标准3.2 中等风险借款人的分类标准3.3 高风险借款人的分类标准4. 风险分类的应用和效果4.1 风险分类对贷款审批的影响4.2 风险分类对贷款利率的影响4.3 风险分类对贷款担保要求的影响5. 风险分类的监管要求和控制措施5.1 风险分类的监管要求5.2 风险分类的控制措施5.3 风险分类的监测和评估6.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局限和改进6.1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局限性6.2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改进方向6.3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作为金融机构管理贷款风险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担保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然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数据分析的应用,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将更加精准和有效,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第五章 贷款风险分类
——特点:以风险为依据(risk-based) ——应用范围: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多数国家、多数东欧转轨国家
大洋洲模式:(澳大利亚/新西兰)
按贷款是否计息,将之划分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
正常类,还本付息正常进行; 受损害类又分为: —— 停止计息,贷款本金或利息已逾期 90 天以上、或借款人因财务困 难已停止付息的贷款; —— 重组,因借款人财务困难而对贷款条件进行修改,如减少本金、 减免利息。 —— 诉诸抵押担保收回的贷款,将抵押品变现或履行担保以后,贷款 仍可收回
……………… 15-19级 …17.2% ……………… 20-24级 … … … … … 少于5级 …7.3% … 14.5%
二、我国贷款分类制度的历史演进
1、我国传统的分类方法——一逾两呆“四级分类”
《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财政部1988)中规定,将贷款划 分为正常、逾期( 分为正常、逾期(overdue)、呆滞(idle)、呆帐(bad),后三 )、呆滞( )、呆帐( ),后 类称不良贷款。 贷款未到期,划为正常;本息拖欠超过180天以上的为“逾 期”,贷款利息拖欠逾期三年为“呆滞”,贷款人走死逃亡或经国 务院批准的为“呆账” 1996年,人民银行发布《贷款通则》,调整逾期和呆滞贷款的 定义 贷款过期 天即为逾期 逾期 年为呆滞 或逾期虽未满 定义,贷款过期一天即为逾期,逾期一年为呆滞,或逾期虽未满一 年,但企业停产、项目下马的,也可划为呆滞
9
2011-6-24
可疑类: 相对于次级更加严重,即使履行担保,也肯定会发生损失,但存在一些影响贷款偿 还的重大不确定性(如贷款正在重组、诉讼) (逾期180天以上,至少划为可疑) (一些国家规定,一笔贷款一般不能连续两次划为可疑,因不确定因素应随时间推移而确 定; 中国,若合同执行困难,抵押物处置缓慢,法院审判拖延过久,且分类间隔短,当局规 定每季分类,可能第二次仍划为可疑,第三次分类时,逾期超360天,应划为损失) 损失类: 贷款肯定要全部损失,无意义在帐面保留 (逾期超过360天,应划为损失,若贷款未到期,但有充分理由相信无法收回,可划为损 失) 争议:划为损失类,是否意味着核销并放弃债权? 观点一,须经法院宣布破产清盘的贷款才可划为损失; 观点二,损失的划分只是银行内部对债权真实价值的确认,不代表放弃债权,收回后可重 新入帐
贷款风险类别以及信贷风险
贷款风险类别以及信贷风险一、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1.Zeta分析法是“贷与不贷”的贷前审查管理,而贷款风险分类是则是贷后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掌握资产质量状况,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分门别类的采取相应的处置手段,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水平,为信贷风险的量化打下基础。
2.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3.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从而判断资本是否充足,为监管部门提供最低资本要求监管依据。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从还款的可能性出发。
我国《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第三条规定:“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纪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银行的信贷管理。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贷款风险程度与企业信用等级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即信用等级越高,贷款风险越小,分类等级越高。
客户评级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与还款能力有正相关关系,但就一笔贷款而言,影响本息归还的因素往往超过借款人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内容。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AAA、AA级企业中仍然存在大量不良贷款。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借款企业提供虚拟的报表和资料,使信用评级失准。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第一章贷款分类的目标第一条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二)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二章贷款分类的标准第三条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四条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五条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四)贷款的担保;(五)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六)银行的信贷管理。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第六条对贷款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第七条需要重组的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重组后的贷款(简称重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贷款风险分类(合集5篇)
贷款风险分类(合集5篇)第一篇: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日期:5月17日主讲人:微小信贷审批部丁建军一.贷款风险分类标准:1.五类信贷资产的定义: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债务人的偿还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权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2.核心定义与主要特征的关系(1)核心定义是最基本的标准;(2)主要特征是在充分理解核心定义基础上,根据分类的经验的总结概括出来的参考。
(3)核心定义是内容,主要特征是形式。
3.对重组贷款的分类(1).需要重组的贷款在实施重组前应至少分为次级类.(2).重组贷款设置6个月的观察期(3).重组贷款: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
参考资料:一般意义上的“贷款重组”变更贷款条件的重组。
即在借款主体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原借款合同的借款、期限、担保方式进行调整,或者实施借新还旧。
变更借款人的重组。
即借款人无力还款,第三方因各种原因愿意承接原借款人债务的情况下,对原借款合同的借款主体进行调整。
市场化的资产债务重组。
即借款人与债权银行按照市场原则、自主决策、互相选择、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实施资产债务重组的情况下,对原借款合同还款条款等作出调整。
4.债务转移的分类: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最终被其他关联或非关联的企业接收,如果债务人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可以调升至正常或关注类;否则,至少应被列入次级类。
5.逾期时间与风险分类的关系: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就这一问题的直接规定是第九条:“分类时,应将贷款的逾期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逾期超过一定期限、或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款计划或承诺 董事会决议 保险合同与保险单据 借款借据 抵押财产所有权证 抵押品评估报告 催款通知 其他
三、借款企业财务与非财务状况分析、担保分析
12
2011-6-24
——借款人财务状况分析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 ——借款人非财务因素分析 ——贷款担保分析(法律面、经济面)
——对含义的理解:
贷款分类的实质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评价 贷款分类不但包括结果,也包括过程 贷款分类是银行内部信贷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银行外部监管的 重要内容(两个不同视角:内部分类 / 外部分类)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 1)监测已发放贷款的质量,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 动态地反映贷款品质; 2)评价银行信贷管理过程,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 3)将贷款实际质量与损失准备提留挂钩,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 供依据。 为何需要对贷款分类?
8
2011-6-24
3.我国现行贷款分类制度的特点(新旧制度比较 / 国际比较)
五级分类的核心含义(《贷款风险分类推导原则》2001——参照美联储定义):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基本能够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 影响的因素(存在潜在缺陷,损失概率一般不超过5%)。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 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缺陷明显,可能产生损 失,损失概率在30%至50%间)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较大,但损失程度尚未确定,损失概率在50%到75%)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 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基本损失,损失概率在95%到100%) (红色字:对1998版本的修订)
归纳起来,各国监管当局对贷款分类的态度: 制度导向性的监管
原则导向性的监管
6
2011-6-24
(二)商业银行的内部贷款分类体系
银行可制定内部贷款分类方法,前提是须与监管当局发布的 标准有对应和转换关系
大银行 通常对贷款分类更为细致 将正常贷款分为5-9级 ……………… 10-14级 占36% …25% 25%
……………… 15-19级 …17.2% ……………… 20-24级 … … … … … 少于5级 …7.3% … 14.5%
二、我国贷款分类制度的历史演进
1、我国传统的分类方法——一逾两呆“四级分类”
《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财政部1988)中规定,将贷款划 分为正常、逾期( 分为正常、逾期(overdue)、呆滞(idle)、呆帐(bad),后三 )、呆滞( )、呆帐( ),后 类称不良贷款。 贷款未到期,划为正常;本息拖欠超过180天以上的为“逾 期”,贷款利息拖欠逾期三年为“呆滞”,贷款人走死逃亡或经国 务院批准的为“呆账” 1996年,人民银行发布《贷款通则》,调整逾期和呆滞贷款的 定义 贷款过期 天即为逾期 逾期 年为呆滞 或逾期虽未满 定义,贷款过期一天即为逾期,逾期一年为呆滞,或逾期虽未满一 年,但企业停产、项目下马的,也可划为呆滞
二、贷款情况的基本分析
资料:贷款档案(见下页) 贷款目的 约定目的与实际用途 还款来源 计划来源与实际来源 贷款期限 合约期限与资产转换周期 还款记录 担保抵押 保证人与抵押品状况
11
2011-6-24
贷款档案
法律文件 贷款合同 授信额度或授信书 担保合同 合同附加条款 背景材料与信贷文件 贷款申请书 客户背景材料(身份标识、企业概 况、经营历史) 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财务 报告、审计报告、纳税证明) 授信业务背景材料(信贷调查报告、 贷款审批结论、授信协议签订和客户 支用情况、贷款检查报告、授信业务 的担保情况) 风险分类分析报告 还款记录 备忘录 往来信函 其他
3
2011-6-24
PD与LGD的关系
一方面,PD与LGD是正相关(Altman,Resti & Sironi ,2001) 另一方面,LGD具有与特定交易相关联的特性 不仅受债务人资本结构、所处行业(如Altmna & Kishore(1996)的 研究表明,有形资产较少的行业的LGD往往比有形资产密集型行业的 LGD高)、信用能力以及商业周期的影响,也受交易的特定设计和合同 的具体条款,如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技术、清偿优先性的影响
怎样翻译? 关注/次级 哪个听起来更严重 可疑 象政治术语 损失不如呆帐形象 ——悬赏…………
——特点:以风险为依据(risk-based) ——应用范围: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多数国家、多数东欧转轨国家
大洋洲模式:(澳大利亚/新西兰)
按贷款是否计息,将之划分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
正常类,还本付息正常进行; 受损害类又分为: —— 停止计息,贷款本金或利息已逾期 90 天以上、或借款人因财务困 难已停止付息的贷款; —— 重组,因借款人财务困难而对贷款条件进行修改,如减少本金、 减免利息。 —— 诉诸抵押担保收回的贷款,将抵押品变现或履行担保以后,贷款 仍可收回
四、贷款风险分类的适用范围: 表内授信(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 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 表外授信(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 银行内部评级的二维体系: 借款人评级
内部评级
Combined rating 债项评级
一维:借款人总体违约风险 二维:特定债项的交易风险
——本质上以期限为基础划分贷款类别
7
2011-6-24
传统方法简便易行,但存在很大局限性: (1)信贷资产质量识别滞后 未到期贷款未必都正常 (2)标准宽严不一 逾期标准过严 两呆的定义过宽 此外,挂帐停息和呆帐准备金的规定又使银行收益高估, 经营成本低估
2、五级分类法的引进和推行
1993~1997年:前期酝酿与准备 1998~2001年:试点与争论(鸵鸟政策时期) 1998年,人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区域性试点 2001年底——2003年:双轨制 2001年12月,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的通知》,并公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正式版 2002年1月,国有银行全面试行 2004——现在:全面推行 2003年11月,银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 2005年,银监会发布《关于整顿后的城市信用社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 2006年,银监会发布《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组织实施方案》 2007年,银监会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 >
Cyptno & Stein(2002)的研究表明: 清偿优先性等项目因素对LGD的影响贡献度最高,为37%左右;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为21%左右; 行业性因素为21%左右; 企业资本结构因素为16%左右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贷款分类制度
4
2011-6-24
一、发达国家的贷款风险分类
(一)监管当局的贷款分类制度 美国模式(五级分类) OCC(联邦通货监理署)将贷款划分为: 1.正常(pass) 2.关注(special mentioned / other asset especially mentioned) 3.次级(substandard) 4.可疑(doubtful) 5.损失(loss) 3+4+5 =分类贷款(classified loans ) →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 loans) 分类贷款+2=受批评贷款(Criticized loans)
银行稳健经营
金融审慎监管
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1997版) 关于贷款分类的规定: 原则8 ——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建立评估资产质量和贷款损 失准备金及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政策、做法和程序 《贷款会计处理和披露的最佳做法》(1999)
外部审计
不良资产处置和银行重组
2
2011-6-24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标准: 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9
2011-6-24
可疑类: 相对于次级更加严重,即使履行担保,也肯定会发生损失,但存在一些影响贷款偿 还的重大不确定性(如贷款正在重组、诉讼) (逾期180天以上,至少划为可疑) (一些国家规定,一笔贷款一般不能连续两次划为可疑,因不确定因素应随时间推移而确 定; 中国,若合同执行困难,抵押物处置缓慢,法院审判拖延过久,且分类间隔短,当局规 定每季分类,可能第二次仍划为可疑,第三次分类时,逾期超360天,应划为损失) 损失类: 贷款肯定要全部损失,无意义在帐面保留 (逾期超过360天,应划为损失,若贷款未到期,但有充分理由相信无法收回,可划为损 失) 争议:划为损失类,是否意味着核销并放弃债权? 观点一,须经法院宣布破产清盘的贷款才可划为损失; 观点二,损失的划分只是银行内部对债权真实价值的确认,不代表放弃债权,收回后可重 新入帐
2011-6-24
Copyright ‐ Zhao Zheng Wuhan University
第 节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第一节
1
2011-6-24
信贷资产分类(Credit Asset Classification) 或称贷款分类(loan rating)
一 贷款风险分类的含义: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含义 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 按照风险 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
如何理解各个档次的含义?
正常类: 美国,从正面阐述(“有充分把握”) 中国,从反面阐述(“没有任何理由怀疑”) 为避免笼统地将贷款划分为正常,许多银行内部贷款分类制度将正常类细分为多档 (一般4-6档) 关注类: 本息偿还仍正常,但存在一些可能影响贷款偿付的不利因素,目前未构成实质影响, 但继续下去可能使贷款发生损失→应予关注 动态考察,若下一阶段这些因素消失,可重新划为正常,反之若恶化,将划为次级 (已经发生逾期,但未超过90天,可划分为关注) 次级类: 美国,次级类贷款的划分不考虑担保因素,突出第一还款来源 中国,可将担保因素考虑在内,但对担保的有效性及其价值应持格外审慎态度 (需重组贷款,至少划为次级,重组后的分类不能超过重组前的档次;非应计贷款一般应 划为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