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知识点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知识点

高二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知识点【基础解读】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1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1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

(2)在天人关系上,强调“________”,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3)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________”二、老庄之学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____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思想(1)认为“________”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________思想。

(3)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________原则。

(4)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________”的社会。

3.庄子思想(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他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就叫“________”。

4.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________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1.特点:奖励________,实施________。

2.李悝(1)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________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的________收入。

(2)创立“________”,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购进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

(3)进一步推行按________授田宅的制度。

(4)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________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5)所著《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3.商鞅(1)政治①废除________制度,根据________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②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③实行________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①废除________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

②实行________政策。

(3)思想: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以________为师。

4.韩非(1)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________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高二历史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二历史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中国 社会 重大 变革
(根本 原因)
直接原因: 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诘难、批驳,
形成“争鸣”局面。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所处时期
春秋
战国 儒家
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 墨子
春秋
战国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8. 2006年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由海峡两岸首次携手 的同根一脉两岸祭孔2006曲阜孔子庙祭祀大典,于 9月28日上午9时隆重举行。下列所述孔子的思想言 论,不正确的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D、“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4.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 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法家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5.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道家
(李耳) (老聃)
庄子
(庄周)
继承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相 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 主张以法治国,以法、术、势结合, 子 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孔子的“仁”思想——关注、重视人,社会和谐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职 业教育等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高二历史必修3_名师教案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二历史必修3_名师教案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师讲述:同学们对百家争鸣的理解是宏观的,缺乏细节的认识,而历史的真实恰恰就存在于细节之中。让我们回归本源,看一看这场运动为什么要叫做“百家争鸣”。首先,如何理解“百家”,大凡书1,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汉)班固撰:《汉书·艺文志》,1745页,1781页,北京:中华书局,
材料呈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李慧玲、吕友仁注译:《礼记·中庸第三十一》,
26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教师设问:《礼记》为孔子的嫡孙子思所著,他对“亲亲”“尊尊”做了怎样的改 造?(参考答案:把“亲亲”概括为“仁”,把“尊尊”概括为“义”。)
教师讲述:子思把传统的“亲亲”“尊尊”改造为儒学的“仁义”,建构了儒学的核心观念。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他对“亲亲”“尊尊”观念做了进一步的改造。
三、百花怒放——从对“义”观念的不同解读赏百家争鸣中的“争鸣”
教师讲述:什么是“义” ?义的涵义来源于西周时期的“亲亲”“尊尊”观念。“亲亲”要求人们必须关爱自己的亲属,“尊尊”要求人们在各种场合都要讲尊卑秩序。春秋时期,“亲亲”“尊尊”被概括为“义”,同时“义”又被人们赋予更多的内涵如公、正、善等。战国时期,虽然“义”已成为诸子普遍接受的观念,但诸子对“义”的传统含义“亲亲”“尊尊”仍然作了选择性继承和改造。
教师设问:诸子间的争鸣与诸子和官员间的争鸣有何不同?(参考答案:诸子间的争鸣主要是理论的探讨,而诸子和官员间的争鸣,其目的是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所谓百家争鸣,指的是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自己的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诸子学以致用,以其所学去游说诸侯,这就不可避免地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高二历史选修一通常涉及的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文化成就等内容。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文化科技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读。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

在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诸侯国各自为政,但需向周王室朝贡。

到了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此后,历代王朝虽有所调整,但郡县制的基本框架一直延续下来。

二、经济发展的脉络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

农业方面,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手工业在唐宋时期尤为发达,尤其是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海外。

商业活动随着城市的兴起而繁荣,宋代的市场经济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相继兴起。

秦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此外,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科技与艺术的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尤其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山水画,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五、对外交流与融合自汉代开通丝绸之路以来,中国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

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和使者。

元代时,由于蒙古帝国的扩张,中国与欧洲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些交流不仅促进了物质文明的交流,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六、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秦始皇的统一六国、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明成祖的永乐大典编纂等。

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

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
——代表没落奴隶主消极避世的心态
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朴素的辩证法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 道家:
②庄子(战国):
——代表没落奴隶主的心态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主张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获取精神自由(逍遥)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2. 法家:韩非子(战国)
——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积极进取的风貌 改革观:主张变法
考情分析:本单元是高考的重点区域,江苏高 考近五年都有命题,特别是2011年和2013年, 必修命制了两道大题目,2012年选修涉及。 预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 础。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
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 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 【答案】
•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 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 和谐。
•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 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 发展
法治观:主张以法治国
(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用严刑 酷法镇压人民的反抗以维护封建统治)
集权观: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2.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3. 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的先秦思想家是A. 墨子B. 孔子C. 荀子D. 孟子4. 孔子在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他整理出六种教本,后人称为“六经”,其中不包括A. 《诗》B. 《易》C. 《乐》D. 《论语》5. 春秋时期,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资格的是A. 墨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6.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种思想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②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A. 系统的“仁政”思想B. “民贵君轻”的思想C. “人性本善”的思想D. 轻摇薄赋的思想8. 荀子对儒学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 最早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思想B. 主张“以德服人”C. 结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学,使之更适应社会需要D. 主张“性恶论”9. 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________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10.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1.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2.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A. 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 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 “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1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 .政治运动B .启蒙运动C .思想文化运动D .思想解放运动14.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孔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概述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概述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教材分析
(1)通过实行看图式教学、表格对比、关系连线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材分析
思考:何谓“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概念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此九派成为“九流”,加上小说家合称为“十家”)“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纷纷涌现,以及各学派间相互诘难批驳而争相发表自己见解的局面。
2、孟子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尊为“亚圣”,其言论录为《孟子》”。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 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 出“民贵君轻”思想;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
①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结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思想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
3.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1.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万世师表”“至圣”。
问: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96页 0150页 0187页 02424页 0482页 0558页 0583页 0605页 0607页 0693页 0729页 0765页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7课 启蒙运动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附录一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 想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 源及其发展

【高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试题(带答案)

【高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测试题(带答案)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1. (2021广东卷)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2.(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1分)《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

”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①墨子②荀子③老子④苏格拉底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②④3.(08海南历史)“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4.(08上海历史,A组)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5、(08重庆文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6、(08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7.(2021山东基本能力)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8.(2021山东基本能力)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9.(2021海南历史卷)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10.(2021海南历史卷)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11.(2021海南历史卷)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

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 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C. 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D. 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2、针对“百家异说”的局面,《荀子•解蔽》中认为,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主观武断,原因是人们往往“蔽于一曲”,认识片面,主张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3、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

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

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

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4、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这段言论的实质是( )A.宣扬君权神授B.批判无道君主C.主张克己复礼D.提倡君臣平等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 )A.墨家学派B.儒家学派C.道家学派D.法家学派6、“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7、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8、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题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史上出现了鼎盛时期,各种治国思想进行了大讨论、大演练。

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2.(名校)【题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A.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来源】河南省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3.(名校)【题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都强调尊卑等级观念,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D.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4.(原创)【题文】下列思想家与图片描述相符的是A.老子B.孔子C.荀子D.韩非子5.(名校)【题文】梁启超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成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的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来源】四川省德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试卷6.(改编)【题文】孔子指出,君子对自己不严肃、不自重,就没有权威,学的东西就不稳固,这也是一种不诚心的表现。

所以要以忠诚信实为主。

这表明孔子强调做人要A.博学多才 B.树立权威 C.信任他人 D.诚信第一【来源】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7.(名校)【题文】“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源自同一部先秦典籍,它是A.《春秋》 B.《道德经》 C.《论语》 D.《韩非子》【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市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8.(改编)【题文】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知识点总结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知识点总结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与第1课相同)落实课标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带来思想的大解放,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3、阶级条件:社会变革导致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4、政治条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没有一统的思想形态,各国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纷纷网络人才,养士成风,宽松的局面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环境;5、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

6、科技条件:自然科学领域成就突出,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7、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①4个思想要点:仁政学说——思想核心;人性本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

②评价: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在唐代被当作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①4个思想要点:“明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性恶论”;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治国思想;民水君舟思想。

②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子和墨家1、墨子的8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力、上天、节用、节葬。

2、评价:墨子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取征引;战国之后趋于没落。

四.庄子和道家1、3个思想要点:①哲学观点:齐物(任何事物本质相同);②人生态度:逍遥(旁观、超然,无所恃);③天人关系:不相胜(人必然顺从自然)。

原创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原创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
(1)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 人物。庄子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 依于老子的哲学。
(2)主要思想
①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一切事物都没有本质区别。 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学在民间”。
3.诸子百家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老子、庄子 孔子、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实质:代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 的学派。 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晚期,其他 为战国时期。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而不是创立者。
4.“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
③“仁”在政治上的表现:为政以德。 ④教育的方式:
主张私学;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 提倡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学习方法。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具有进步性:
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1)老子生平: 老子(传说约前600年—约前
470年),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 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著有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
(2)主要思想 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②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③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④哲学方面:运动、对立与转化。

第一课 百家争鸣

第一课  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体系的构建
2、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亚圣)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 舆,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相传师承子思。著有《孟子》,文章说理 畅达,长于论辩。元代追封他为“亚圣”。
2、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亚圣)
——思想主张
①政治主张:“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 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仁礼治国方案为什么 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1)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 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3、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亚圣)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 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 家。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韩非、李斯 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年高望重,曾三次 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 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 家居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因 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春 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 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55 岁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 返鲁,专心执教。
(一)仁义担当的儒家
【拓展思考】“仁”和“礼”之间的关系
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
“仁”是内在的修养;“礼”是外在的规范。具备“仁”的内 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 好地践行“仁”的品德,二者相互制约。“隆礼”是儒学的表 层结构, “贵仁”才是它的思想核心。两者结合的方法是遵 循“中庸”之道。

第0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0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①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②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1)经济上: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④。

(3)阶级关系上:⑤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教育学术上:从“学在官府”到⑥,私学兴起。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4.百家争鸣的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⑦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⑧的变革。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

2.孔子的思想主张(1)思想核心是⑨。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倒退)。

(3)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⑩,整理古代典籍。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孔子 春秋时期 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派 孟子 战国时期 主张实行仁政;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使儒家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战国时期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三、道家和法家1.老子的思想主张(1)万物的本原是 ⑪ ,要顺应自然; (2)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1)主张 ⑫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2)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3.墨家学派—— ⑬ 的代表 (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⑭ 。

(2)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提倡无差别的爱,要求把别人的身、家、国看成像自己的一样,视人如己,反对一切掠夺性的战争。

K 知识参考答案孔子的重要思想类别内容政治 思想仁思想核心是“仁”。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一元主义妄想,而是欣赏它那些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

”之所以赞赏“多元的场面”是因为它( )A.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D.有利于底层民众意愿的表达2.(2018·宝鸡高二检测)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3.(2018·临沂高二检测)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人之性恶”D.“性本善”4.(2018·长沙高二检测)“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体现出的孔子教育思想是( )A.因材施教B.不耻下问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5.(2018·中山高二检测)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6.荀子说:“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据此,你认为荀子( )①主张“性恶论”②重视礼制③强调教化④主张礼法并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2018·成都高二检测)“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8.(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高二历史教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教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教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百家争鸣”的出现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1)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新课导入教师语: 让我们追随着战马飞驰声,回到汹涌澎湃的春秋战国,体悟那英雄辈出、璀璨群星的思想家们的生活时代。

播放《中华文明》相关片段。

提问: 我们从视频中了解到“百家争鸣”哪些背景呢?学生回答: 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群雄争霸……教师语: 伴随着政治经济大变革而来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鞭笞各位“仁慈”思想家创造了无数的救世思想,并收徒讲学加以传播,为民、为理想奔走各方,铸就了中国的灿烂辉煌的“百家争鸣”时代。

让我们这些卓越的思想家们上演一场“百家争鸣”的大戏吧,用他们的思想回答古代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吧!新课导入●2中国古代有一本书,有人说只要读懂这本书就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了。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由《论语》导入百家争鸣。

基础达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A. “有教无类”B. “举一反三”C. “温故而知新”D. “当仁不让于师”解析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 (2013年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B)A. 老子B. 墨子C. 荀子D. 韩非子解析“兼爱”、“非攻”是墨子墨家学派的主张,墨子还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儒 家
仁、礼、 敬鬼神而 为政以 远之

教育思 历史影响 想
有教无类 中国传统文化
因材施教
的主流;在世 界文化史上有
注重学习方 重要影响

老子 道
道是万物本原 无为而治


辩证法
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原;对中 国文化产生深 远影响
巩固反刍
1.整理探究案,巩固下面的问题
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及意义
2.拓展《学案导学》“课时跟踪检测 (一)”
小国寡民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
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结合教材思考:老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保守一面
2.礼的含义:“克己复礼” 礼的实质:维护奴隶
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声相和,前后相随。
2.辩证法思想
—《道德经》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
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只要能“守静”,就
可以以弱胜强。
辩证的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它也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老子的治国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孟子是地主阶级的 思想代表。他所采取的办法是调和,但他 痛恨暴政,重视人民经济生活及其在政治 上的重要性,是有进步意义的。
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 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 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 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材料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
(3)秦朝时
(4)西汉时 (5)两宋时期 (6)明朝时期
(8)十九世纪末 (9)辛亥革命后
(10)新文化运动前期
(7)洪秀全吸取儒家大同思想
微信群 / 微信群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异
爱人 仁政 仁的思 想 民本思 为政以德 民贵君 想 轻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 水 性恶论
三、道家和法家
材料一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老 子
材料二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庄 子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 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 效。”——韩非子
材料一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 敛。”
孟子的政治思想继承孔子“仁”的思想而有所发 展,提出施行“仁政”的主张。他主张“政在得 民”,强烈地反对暴政,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 的剥削和压迫,对当时各国的政治和战争多有抨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认为,得民心的做国君。失民心的国君是人人 得而诛之的独夫,而国君危害了国家的时候可以更 换。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 想核心是“仁”。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 多,在记录孔子主要言行的《论语》中“仁” 字出现109次。孔子是如何对“仁”作解释的 呢?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 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 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 爱人之心和谐人际关系。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讲“仁”“爱 人”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具有 很大的进步意义。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
老子
• 韩非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百家争鸣”的含义及表现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时期:孔子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2、法家学派:韩非子
材料四 “欲天下之富而恶 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 “(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 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 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 数。”——墨子
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 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地运动着,他把事物看 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 系、互相依存。 庄子认为人通过修养可以得道,就可以摆脱人间 的烦恼,并把“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 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韩非子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 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墨子认为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提倡无差别的爱,要求 把别人的身、家、国看成像自己的一样,视人如 己,反对一切掠夺性的战争。
⑶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 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 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 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 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 他的学生从四方带 奇木异树来此种植 2000多年来不断增 植,已达3万余株, 为我国最大的人工 园林,园林内栖息 着多种禽鸟,为旅 游观赏胜境。
材料一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 之立君,以为民也。” “从道不从君。” 材料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的一种政治思想,他把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 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这一理论观点对后代的政治思 想有很大的影响,成为有作为的帝王(如唐太宗李 世民)的座右铭。
学 派 道 家 墨 家 法 家
代表人物 老子 庄子
*** 墨子
主要思想 “无为而治”;朴素 的辩证法思想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 说 “兼爱”“非 攻”“尚贤”“节俭”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商鞅 韩非子
这段话是孔子对其精神修养发展过程的概括。孔 子说自己15岁时就立志学习知识,来提高自己的 精神境界;30岁时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40 岁时已经成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到了50岁、60岁,孔子认识 到天命了,并且能够顺乎天命了;70岁时能从心 所欲,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正确,这是圣人发展 的最高阶段。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 称,是孔子嫡系长 期居住的府第,也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 衙与内宅合一的典 型建筑。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⑴孟子的思想——“亚圣” ①“仁政”思想 ***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性善论:性本善 *** ⑵荀子的思想 *** ①“仁义”和“王道” ②“君舟民水” ③性本恶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时期:孔子 ***
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⑵教育贡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 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本课考点知识: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 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 和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孔子
孟子
荀子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 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 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 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 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 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 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 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 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 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 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 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咐,弄得苏培盛以为年侧福晋又怎么得罪咯那位主子爷呢!看着水清那屈指可数,少得可怜の采办记忆,他是彻底地抓狂咯!面对那样の结果,他真是对自己又气又恼,继而将那 股怨气劈头盖脸地撒到咯秦顺儿の头上:“您说!那些东西,哪些是年侧福晋送来の?”“回爷,奴才,奴才也记别太清咯。”“记别得咯?您是干啥啊吃の!那么点儿事儿都记 别住,要您那奴才还有啥啊用!”无辜の秦顺儿那壹次又成咯替罪羊,被王爷罚站咯两各时辰,都难解他の心头之气。可是秦顺儿の被罚竟然成为咯无谓の牺牲,因为直到今天宴 席开始之前の最后壹刻,王爷都没什么收到任何来自怡然居の生辰礼。对于那各结果,他根本无法接受。她那是无意中忘记咯,还是故意别送他?当然别应该是忘记咯,那么大の 事情怎么可能忘记,更何况今天还有家宴呢,她怎么可能别晓得今天是他の生辰?故意别送他?为啥啊?因为吉尔吗?他已经给她解释过两次咯!她别应该再怀疑他!因为那些日 子对她の冷落吗?她对于他の两次解释都无动于衷,她犯咯那么大の错处,居然还敢心生怨气,那别是耍小性子,耍小脾气,还能是啥啊?在他の所有诸人中,还没什么哪壹各能 够持宠而骄到可以左右他の程度!那壹肚子の怨气持续咯整整壹晚上,而现在,当他看到水清与萨苏如此亲热投缘,如此姐妹情深,极为看重与十三小格兄弟情の他,竟然暂时忘 记咯生辰礼の别快,在心中,真心实意地希望那两妯娌能续写他们两兄弟の佳话。十三小格对于自己福晋与小四嫂の姐妹深情也是颇为动容,但是今天是四哥の生辰,总要留些时 间给四哥四嫂,于是赶快开口说道:“要别,愚弟明天让萨苏过来给小四嫂请安,您们再痛痛快快地好好聊聊,今天四哥の生辰,愚弟就别打挠咯。”“别用,别用,弟妹那些日 子带五小格很辛苦,已经够累の咯,别再跑来跑去。”水清壹听十三小格那么说,那才发觉自己耽搁萨苏の时间太多,让两位爷在壹旁等着,实在是太失礼咯,于是赶快别好意思 地婉言谢绝咯对方の好意思。第壹卷 第613章 佳期十三小格虽然说の是真心话,但是见到水清推辞,于是赶快又客气咯壹下:“唉,假设别是担心打挠咯四哥の生辰,弟弟就让 萨苏留下,您们好好痛快聊各够。”“谢谢十三叔の好意,还是赶快回去吧。”“那恭敬就别如从命,四哥,四嫂,我们那就告辞咯。”送走咯十三小格两口子,排字琦、水清、 淑清三各人默默地跟在王爷の身后往回走。刚才十三小格壹直以“四哥の生辰”作为别再打挠、尽快告辞の理由,对于那各理由,在场の所有人都明白那句话の内在含义:十三小 格无非是担心影响咯他四哥与哪位嫂子共度佳期良宵。排字琦想也别用想,壹定别是她。他只要是在府里,壹定会严格遵守初壹和十五那两日,雷打别动到她の霞光苑。即使他们 早已经没什么爱情の情况下,即使他们在霞光苑也是分房而眠,他仍然如此严格地要求他自己。他那么做の目の只有壹各,保证她作为嫡福晋,作为壹家主母の地位和脸面。况且 明天就是十壹月初壹,他怎么可能连着两天都在霞光苑?而且那二十多年の事实也充分证明咯,他の生辰,从来都别曾在霞光苑度过。淑清在暗暗担心,也在暗暗祈祷,爷会被她 打动吗?爷壹定要被她打动。虽然她没什么十足の把握,但是她又是万分地期待。假设今天爷能够来到烟雨园,壹定能够壹扫多日来の晦气,好好地扬眉吐气壹番。于是担心の同 时,她又在暗暗地祈祷。水清从来别关心他与哪各诸人共度良宵の事情,但是别关心哪各诸人,与影响哪各诸人可是两回事儿!假设因为她の缘故,影响咯哪位姐姐与王爷共度良 宵,那她の罪过可就大咯,所以她才会那么急急地与十三小格夫妇道别,以免成为哪位姐姐の绊脚石、心头恨。此时の她依然沉浸在与萨苏久别重逢,知心の话儿说别完,却又被 迫早早分别の情绪中难以自拔,所以壹边规规矩矩地跟在王爷和排字琦の身后,壹边想着自己の心事。王爷根本就没什么想与哪各诸人共度良宵,他早早地就打算好咯,他要去怡 然居兴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