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义探讨及法律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更是明显。
在城市,人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而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存在原因、影响和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1.政策和制度因素在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政策和制度差异非常突出。
城市地区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源投入,而农村地区则常常被忽视。
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进而形成了城乡差距。
2.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资源被吸引到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更是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3.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管理体制相对薄弱,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管理和运营不善。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影响1. 加剧了城乡差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严重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城市,人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而在农村地区,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差异越来越大。
2. 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教育水平的不均等将导致农村居民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医疗条件的不足将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会加剧,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障、 就业、 公共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就现阶段而言, 生
存型公共服务仍然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内
务体系, 满足农民在教育、 医疗、 社会保障、 就业等方面的
一 基本公共需求, 户籍制度改革才 农田水利、 医疗卫生服务、 就 业服务、 基本社会保障等; 发展型公共服务主要有义务教
格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内在要求。十二五” “ 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4 7
、
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
经过 3 多年的改革发展 , O 我国已从生存型发展阶段
进入到发展型阶段。在这一阶段 , 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 不平衡、 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
共交通、 公共通信、 公用设施和环境保护等 ; 四是基本安 全服务, 包括公共安全、 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指平等地、 非歧视性地保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切实维护社
会和谐稳定”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象也主要是农民和农民 ,
工。
障一国全体公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是全体公民共享
发展质量的同时, 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建设, 更加强调经
题, 有助于稳定农民的未来预期, 减轻预防性储蓄倾 向,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有助于调整政府的投资和消费结构 , 使政府由向基础领域投资逐步向改善民生和消费型投资 转变; 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济和社会并重发展。效率 ” “ “ 和 创新” 驱动强调市场经济
生活方式、 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等 多方面因素影 城
科学技术与推广应用等。由于地理环境、 生产条件、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 才能为农村土地物权化改革提 育、 供有利条件 , 发挥土地要素功能 , 推动土地有效流转和农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不断优化,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然而,城乡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仍然存在,尤其是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方面的差距较为明显。
三、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及原因(一)问题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均衡。
城市地区设施完善,而农村地区设施相对落后。
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等。
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资源匮乏。
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差异大。
城市地区服务质量高,农村地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原因1. 历史因素: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2. 经济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3. 政策因素:政策导向和实施力度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影响。
四、推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策略(一)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特别加强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均衡发展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如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等,鼓励和引导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
(四)加强监管和评估,确保公平性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服务公平性。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总2 卷 第 5 4 期
2O 0 8年 l 0月
兰州商学院学报
J un l f n h u C m ec l o e e o ra o kI 0 o m ri l g 2 aC l
Vo 4 N . L2 o 5 Oc.,0 8 t 2 0
水平低 、 医疗设施差等问题 。据调查统计 , 乡镇卫 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 、 职称低 、 技术
、
城 乡基本 公共服务不 均等的
‘
低等“ 三低” 现象。从政府对 医疗机构的投入 比 重看 , 财政投入大多集中在城市医院, 农村医疗机
要求逐步提高农 村基本公共服务水 平 , 推进城 乡 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社
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城乡居民提 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 是缩小城乡差距 、 实现社会
・ 收稿 日期 :0 8一 4—1 20 o O 作者 简介 : 刘兆征 (9 o . , 山西临县人 , 1r _ ) 男。 7 硕士 , 师 , 讲 研究方向 : 经济理论与 实践 。
raiaino b n a d rr u l e C q aiain Frf ,ti p p ra ay e eu e u iain el t f z o r u a n ua p b i Sl e e u l t . i l l c  ̄ z o e y h s a e n zst n q a zt l h l o p e o n n o hn s b na dr rl a i u l evc .T e h n me o fC ie eu a n ua scp i sr ie h n,i dsu s sterao so u b n a d r b b c t ic se e sn r h f a n rr ai u l e ieu e u iain Fn l u a b scp i sr c n q a zt . ial t rp ss8 me c u tr au e o r a d rr l b c v l o y,i p o oe 0 o neme rsfrub a u a s n n l b scp bi evc q ai t n ai u l srie e u z i . c l ao
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摘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本报告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面临的矛盾,重点围绕城乡义务教育、城乡社会保障、城乡医疗卫生、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四个领域进行了全面分析。
本报告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包括:一是国家财力分配要实行“三个倾斜”;二是在推进相关重大制度与体制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三是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四是注重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政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农民阶层没有能够很好地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集中表现为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不均等。
社会发展的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公平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破解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需关注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本报告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和建议。
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界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实现手段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联合国,2008)”。
据此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实质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在使用价值形态上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公平、公正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推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明显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城乡教育质量差异较大。
2. 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齐全,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农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3.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2. 资金投入不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部分地区由于财政困难,无法满足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
3.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性差异,加剧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四、解决策略为推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
2.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制度初探
《 展 研 究 》 发
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 法律制度初探
● 李睿熠
[ 内容提要] 当 我国 前, 人均GP 突 00 D 破3 0美元, 正处于迈向中等发达国 家的新发展阶段。 建立城乡 基本
公 共服 务均等化体 系, 不仅是党的十七大的战略要求, 也是 当前新 阶段实现 发展 方式转 变, 推动科 学发展 , 促
入。
求, 而且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科
学 发展 。
4是政 府职能回归的迫 切需要 。 .
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平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
2是 缩小贫 墓 . . 、 乡 差距 城 发展差距 , 实现 社会和 谐稳定的
府的职能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 国各级政府在 以经济建 我
1 . 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巳有一定的法律法规。 当前,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由法律、 法规和部门规章条例
三个层次组成的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体系p 在保障基本公共 ,
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领域有 ( 如: ( 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公共就 ) ; 业领域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就业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 国劳动合同法 , 以及支持农村发展、 中西部地区发展、 财
发展 方式转 变和和谐社会建设。
[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法 律
中图章编号: 03 07 2 1) 5 00— 10 - 60(0 1 0 — 113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迫切任务。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 出 “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
进社会公平正 义的现实需要和紧迫任 务。 本文力求从 法律制度视角, 对公共服 务均等化问题进行研究, 出建 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研究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研究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的核心要义,也是国民财富增长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社会和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
但是就目前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要解决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政府职能转型的缺位、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等阻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完善相关法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来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作者简介:徐金毅,西南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013-02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内涵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它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公民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公民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公民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
(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意义1.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有助于公共资源向那些资源比较匮乏或者是政策未覆盖的区域,尤其是那些较为贫穷的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农民的权利,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根据西方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将资金安排用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充分的使资金的效用释放出来,尤其是将资金投入资源不足的地区,用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其产生的效用要大于将资金投入资源丰富的地区,从长期来看,也可以减少资源丰富地区的远期负担。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凸显,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很大的差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亟待解决。
在我国,城市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覆盖面广,而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低,覆盖面窄。
这种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大政府引导和监管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研究意义】。
1.2 研究意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会导致资源浪费、社会不公平、群众满意度低下等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研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党中央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开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指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平等现象。
关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5篇范例]
关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5篇范例]第一篇:关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我县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霞浦县现有2个街道,14个社区。
我县城市社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的基本现状如下: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
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收益。
宁德市委、市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列入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截止目前,我县已建设完成了8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将在2012年底之前完成其他6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做到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全县社区全覆盖。
二是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
社区综合服务站是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社区居民开展活动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是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内容。
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也列入了宁德市2011年为民办事时的项目。
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松港街道东兴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并已申报了2012年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计划,分别是松城街道龙贤社区、兴贤社区。
我县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力争在五年内,做到社区综合服务站在全县社区的全覆盖。
霞浦县民政局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第二篇: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问题;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命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指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可以看出,我们党十分重视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引导资源流向农村,推动社会整体全面、协调地发展。
一、城乡公共服务的概念及内涵(一)公共服务的概念我国还处于研究公共服务问题的初级阶段,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也没有达成一致认识。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差距。
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城市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这既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政策制度、资源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地区在公共服务投入上相对不足。
2. 政策制度不健全:政策制度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政策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公平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在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时面临较多困难。
3. 资源配置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部分地区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导致农村地区无法享受到足够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更好地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2. 完善政策制度:政府应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政策制度,保障农村地区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
例如,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教育投入制度等,使城乡居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3. 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共享和互通互联。
例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远程教育等平台,使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基本公共服务。
4.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者:王萌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03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凸显。
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政府必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这一举措,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以现有的资源条件,政府需要在制度建设、财政改革、与社会组织合作方面不断完善,才能最大化地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63-02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日趋改善,不仅个人收入有所增加,也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
以北京市为例,低价的公交系统让市民出行不再困难;“数字北京缴费通”推动了缴费方式多样化的实现;市政府利用社会建设专项基金,向社会购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等,以便更好地服务北京市民。
但在“马太效应”、“拥挤效应”、“规模效应”的影响下,农村并不能获得通畅的资源和服务。
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村居民享受不到这些优质的公共服务。
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与城市相比;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缓解,但依旧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来看,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就让农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是不现实的。
但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它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包括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和基本能力的需要,涉及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人们需获得基本的健康保障。
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理解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在农村地区,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这包括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
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农村教育均等化水平农村教育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
要提高农村教育均等化水平,首先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善条件。
同时,要加强农村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还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农村医疗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当前,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条件落后,导致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为了提高农村医疗均等化水平,应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支持,提高农村医疗设施和医疗技术水平。
另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医生的培训和招聘,吸引更多的医生到农村执业,提高农村居民看病的便利性。
四、发展农村交通网络农村交通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环节。
当前,农村交通条件落后,不少偏远地区交通不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农村交通均等化水平,应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的通村公路和农村公交车站。
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交通运输企业的扶持,提高乡村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的数量和质量。
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首先要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待遇,确保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特困人员和残疾人的救助和扶持,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
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对农村水利、电力、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网络、物流和市场的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一、引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向所有居民提供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涵盖了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多个领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
二、对教育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
这有利于打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三、对医疗的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医疗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医疗领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相同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健康水平,促进全民健康,减少由于医疗条件不足带来的因病致贫问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
四、对社会公平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别将逐渐缩小,各地区的居民将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到相同水平的公共服务,这有助于减少地区间的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教育、医疗和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和公正的社会服务。
以上是关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作用”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它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其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尤为突出。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差距。
农村地区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相对落后,城市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较高。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二)政策制度不完善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重要原因。
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未能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
(三)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过于注重城市发展,忽视农村地区的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
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对策(一)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二)完善政策制度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确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
同时,应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政府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同时,应加强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愈加迅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愈加激化,城乡发展的差距也愈加拉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是十八大报告中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之一。
将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因此,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标签:科学发展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和国家在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中亟需关注的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公平与正义的本质体现,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人民最为迫切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
[1]一、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能够平等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益,还关系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否能在公共服务这一目标中达到有效的合理的平衡。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是“底线均等”,是在承认我国区域、城乡、人群之间存在合理差别的基础上,体现全体公民应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在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均等”,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权利均等”。
“机会均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
城乡公共服务作为我国公共服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公共服务是否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尤其是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是否满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平正义为导向,在向城乡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在生存和发展等基本需求上提供大致相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1、科学发展观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到中共十七大报告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再到十八大报告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通过: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标志,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覆盖面。
然而,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城市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居民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仍需努力。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1. 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资源分配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2. 财政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3. 制度建设滞后:公共服务领域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导致服务效率低下。
4.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
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1. 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
例如,推动城乡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使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城乡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一)问题1.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多的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2. 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大:城市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存在医疗服务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
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滞后,农民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较低。
(二)原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政府在公共服务投入上的差异。
2. 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地区在执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时存在不到位、不彻底的问题。
3.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一)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和监管机制,确保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二)推进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同时,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义探讨及法律研究
作者:李金莉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27期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的核心内容。
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是党的十八大重要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本文力求从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意义、法律制度保障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建立完善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城乡公共服务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开始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生存型社会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过渡。
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成为新阶段的突出矛盾。
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可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目标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标志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又强调提出不仅要依法治国,还要依法行政,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提供了法律保障。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政府职能的关键内容和实现公平正义、保障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必要举措,正在成为国家“十二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
纵观发达国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解决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发达国家政府注重建立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从立法上确保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作为政府法定的职责。
比如,美国政府从20 世纪初开始就通过和实施了一系列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法规;德国以政府责任名义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以法律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做到明确分工,责任清晰;在亚洲,日本、韩国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是注重建立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的公共治理模式。
当前,我国国内对于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研究不足,造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分析上的分歧,对缩小城乡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提供的理论与政策力度支持不够,而且现有的解决方案大都力图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构建多元化供给方式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很少涉及如何从法律层面提供保障。
我国各项成文法典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可以充分保障我国农村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但其滞后性也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阻碍了公共服务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与改革步伐。
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制度,就是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推动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法律保障。
因此,透过法律视角分析思考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建立起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差异过大。
在农村广大地区,政府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足,是城乡差距的最重要的方面,它反过来又制约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发展的恶性循环。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逐步提出了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因此,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可以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权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消除我国城乡之间由于巨大差距而引发的矛盾,又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扩内需、促发展、保增长的重要举措。
在此背景下,从法律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时,首先强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在养老保障、社会救助、义务教育、就业等方面都有具体条款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明确了政府要向全体公民提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明确每个人都可以均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就要求建立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内的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管理其公共事务的新型体系。
目前,全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已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例如义务教育领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还有一些城市积极探索出台了促进区域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制度,例如山东、成都、广东、浙江等省市正在积极探索促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政策和制度创新方面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2目前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法律法规也是一种公共产品,但它必须有政府制定并提供。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在保障方面存在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目前,我国关于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与推进的法律制定的构建蠢仔很多问题,主要有:(1)不健全、不完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推进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尚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与依据;(2)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部分法律规定已经愈来愈不适应社会需要,甚至成为影响和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与发展的阻力因素。
(3)GDP是考核政府的主要指标,而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却没有相应的考核和监督法律制度,同时,也缺乏评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缺乏约束机制。
(4)缺乏救济的法律法规。
一般公民受到不公平对待后,缺乏申诉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上访成为其利益诉求的唯一渠道。
因此,修改、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与法律制定,对于建立由政府主导、协调社会不同主题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说,十分迫切与重要。
3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体系的建议
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体系,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法律保障。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制体系建设,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立法,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法》,从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围、主体、对象、标准、资金保障、运行管理、考核监督、责任追究及法律救济等方面予以规范,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角度予以规范,从各级政府、公民、社会组织与相关主题的权利与义务方面予以规范,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法律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以《宪法》对公民基本规定为依据,围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领域,整合现有法律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层次,完善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所有领域的实体法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英鉴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中国党史出版社,2006.
[2]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新华网,2002-11-17.
[3] 王伟同.城市化进程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财贸经济,2009(2).
[4] 张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障碍与破解[J].人民论坛,2015(3).
[5] 里睿熠.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制度初探[J].发展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