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自救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五、【仪器、药品、用品】多媒体、镊子、酒精灯、酒精、棉花、水、蜡烛、火柴、木条、小煤块、烧杯、小石块、大试管、烧杯、石棉网、滴管、小刀、剪刀、热水(60 ℃以上)、白磷、红磷、棉布、湿抹布。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一、燃烧的条件木船燃烧的条件是:二、灭火的方法八、板书设计九、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与反思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点:1.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学生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体验中逐步培养探究能力;3.注重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7-1 燃烧和灭火 课件(共41张PPT)
燃烧和燃烧条件
④ 实验设计 a. 在500 mL 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 400 mL 热水,在 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b. 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 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c.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 d. 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 磷)。
结论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氧化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放易燃物
禁止吸烟
学习目标
燃烧和燃烧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
燃烧和燃烧条件
1. 燃烧 燃烧是指可燃物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现象 是发光、发热并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但发光发热未必 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 变化。 2. 着火点 着火点是指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会随意改变。
燃烧和燃烧条件
⑤ 实验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 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 (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⑥ 实验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 所需的最低温度。
燃烧和燃烧条件
例题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 量不限)能规范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B )
实验
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 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 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九年级化学 课题1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答案:(1)氧气(2)发光、放热(3)可燃物(4)氧气(或空气) (5)着火点(6)隔绝氧气(或空气) (7)温度到着火点以下(8)有限(9)急剧燃烧(10)可燃性气体1.燃烧的条件(1)燃烧:通常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如蜡烛燃烧、木柴燃烧。
(2)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3)燃烧的条件①实验探究实验操作现象分析空气中的白磷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接触氧气空气中的红磷不燃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达到着火点,没接触氧气白磷燃烧达到着火点,接触氧气②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温度达到着火点。
【例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水能分解B.纸不是可燃物C.没有和氧气接触D.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解析:回答燃烧的问题,一定要紧扣燃烧条件。
纸船是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也接触了氧气,故只能从温度找原因。
纸船中装了水,加热时,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船不燃烧。
答案:D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原理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辨误区灭火原理①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②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三种措施中的任何一种,不需要同时具备。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①移走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例如,森林失火时,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形成隔离带。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如油锅失火可盖上锅盖,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等,它们都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③降低温度,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扑灭;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料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CO2催出干粉 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易分解
2NaHCO3 = Na2CO3 + H2O+CO2↑
用来扑灭 油、气体 引起的失 火 干粉灭 火器 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贵重设 备、精密仪器 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 灭火器
△
火灾自救
5.通常所说的燃烧一定(CD )多选 A.属于化合反应 B.属于分解反应 C.属于氧化反应 D.发光发热 多选 6.下列有关燃烧和缓慢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不是 C.前者反应缓慢,后者反应剧烈 D.前者剧烈且发光发热,后者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7.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 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达到着火点、有氧气 )。
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4.综合上面三个思考题,可得出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燃烧需要3个条件
1
2 3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 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 所固有的性质,无法升高或降低。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和缓慢氧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剧烈程度不同 联系:都是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常见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油、 气体引起的失 火
用来扑灭图书、 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引起的失火
用来扑灭木 材、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引 起的失火
九年级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思考: 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X X √
√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 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 成隔离带
发现火灾如何报警?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 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 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 车。
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 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是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 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常见消防安全标识:
你认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吗?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禁止放 易燃物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 -氧化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下面物质哪些是可燃物?
沙子
√ √
木材
棉花
水
√
纸 岩石
√
酒精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 问题引出:
•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 假设:
1、物质可燃; 2、要升温; 3、要有氧气
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思考: 1.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X X √
2.家里电器着火了
√
趣味实验
吹 气 生 火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Na2O2 + 2H2O= 4NaOH + O2↑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水中的白磷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4、燃烧需要:前提--①可燃物;
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灭火。
具体的灭火方法如下: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用水、二氧化碳液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Ⅱ
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解析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后测评1·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促进烟尘的扩散【答案】B【解析】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故选B。
2·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钻木取火__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B、煽风点火__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C、釜底抽薪__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D、百炼成钢__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答案】C【解析】A、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B、扇子扇风,促进空气的流通,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此选项正确;C、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质的燃烧,从而实现灭火,故此选项错误;D、钢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变成钢是消耗碳的过程,从而达到钢的标准,故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答案】D【解析】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7单元课题1_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5分钟训练1.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
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灭火的原理:(1) 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思路解析:本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
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思路解析: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反应速率。
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10分钟训练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灭火的三种基本方法:①隔绝空气②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答案:(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4)隔绝空气(5)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6)隔绝空气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思路解析: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熄灭。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 可燃物 缺 和 一 (2) 氧气 不 和 可 (3)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
通常如何保存少量白磷? 保存在冷水中。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或 或
温度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 的性质及颗粒大小有关,不随外界条件 的改变而改变。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其它常用灭火器的使用
1、可燃物 2、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课堂练习:
1、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氧气的浓度,纵 坐标表示温度,则可燃物最易燃烧的点是( C ) A. a B. b C. c D. d
温度
a
着火点
c
b
d
氧气浓度
2、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 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工作的是( A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发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3、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 熄灭,这是由于( B ) A.O2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D.达不到着火点
4、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杯子后谁先熄灭?”这 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 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 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杯子,一会儿,都熄灭了。 原因是 。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 观察到杯子内壁变黑。此时,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 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刻、课堂互动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提前进行实验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互相交流看法,共同完成任务。
-在全班交流环节,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2.多媒体课件:包含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互动白板:用于展示实验过程、记录讨论结果、进行实时反馈等。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燃烧和灭火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科学原理,互动白板则能够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动方式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搜集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燃烧条件和可能的灭火方法。
作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六、教学过程以焰火与火的图片及视频引入新课。
根据燃烧特征的总结引出燃烧的定义。
给学生创设篝火晚会的情境,通过篝火晚会需要燃起篝火,引出燃烧的条件,并进行探究。
通过练习,强化燃烧的条件。
通过篝火晚会上篝火的点燃,讲述可燃物点燃的方式。
引入:同学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60周年国庆晚会、11届全运会开幕式吗?你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燃烧与灭火?板书:燃烧与灭火提问:请说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第七单元 课 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探究和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
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用具:小蜡烛(2支)、水、镊子、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滤纸、刀子、抽滤瓶、试管、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250 mL3只、500 mL1只)、铜板、吸耳球、酒精灯。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练习1、写出你熟悉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说出物质哪些更容易发生反应?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与灭火可燃物氧气氧气着火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教学难点:面粉爆炸的实验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总结教学用具:金属罐、小塑料瓶、炒干的面粉、吸管、吸耳球、蜡烛、火柴,幻灯片、flash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与灭火1、1、燃烧的条件2、2、灭火的原理3、3、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教学探讨与反思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大,因此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探究和生活中的日常知识的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讨论活动获取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