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研究由笔者担任主评判员,并由另一团队成员
担任助理评判员,分别对 500 节微课样本进行类目评
判,评判结果一致的类目共计 440 项。信度计算公式 为:K=2*440/(500+500=0.88);R=2*0.88/[1+(2-1) *0.88]≈0.94。可见本次内容分析信度较高,研究结 果可靠。根据内容分析的信度要求,如果信度大于 0.9 即可把主评判员的评判结果作为内容分析的结 果。
基本知识讲解;题型精讲;考点归纳;方法
传授;经验传递
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
课程类型 型 ; 练 习 型 ; 实 验 型 ; 表 演 型 ; 探 究 学 习
型;合作学习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方法 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与教学
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 媒体和工具
科分布不均衡。
表 2 微课时长统计表
学段 统计
0-5 分钟
5-10 分钟 10-20 分钟 20 分钟以上
数量 (节)
177
比例 (%)
35.4
表 3 微课学段分布统计表
时长 统计
小学
数量 (节)
170
比例 (%)
34
288 57.6
初中 205 41
31 6.2
高中 90 18
4 0.8
其他 35 7
表 8 学段* 微课类型 交叉表
微课类型 数量 (节)
学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其他
合计 (节) 比例 (%)
讲 问启讨演练实表探合 授 答发论示习验演究作 型 型型型型型型型型型
合 计
100 10 5 0 30 15 0 5 0 5 170 150 5 5 5 10 15 10 0 5 0 205 85 0 0 0 0 0 5 0 0 0 90 30 0 0 0 5 0 0 0 0 0 35 365 15 10 5 45 30 15 5 5 5 500 73 3 2 1 9 6 3 1 1 1 100%
组织
教学组织
快速引入课题;授课精练;重点突出;总结 收尾快捷得当
教学语言 规范清晰;简洁精练;幽默风趣;与时俱进
支持资源 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
支持与 互动
互动性测试;师生或生生互动 (如学习者在
互动设计
线或离线提出问题,老师答疑) 师生与媒介互动 (追踪个人学习记录,推送
相关学习资源等)
技术模式 摄制型;录屏型;软件合成型;多种混合型
(三) 设计内容分析类目表 内容分析法的关键在于内容分析类目表的建立。 类目表的设计需要遵循类目设计的科学性、客观性、 完备性、独立性、可比性以及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 为达到上述类目表的设计要求,本研究的内容分析类 目表的设计以教育部发布的网络课程评价规范[4]和首 届中小学微课大赛评审标准[5]为主要依据,并在此基 础上再充分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以完成类目表的初步
又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2]具体 来说,内容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 内容”,分析方法的特征是“客观”“系统”“定量”, 内容分析的结果通常表现为大量的数据表格、数字及 其分析[3]。内容分析法提供了一种将定性研究内容进 行量化分析的方法,从而能更为明确地发现隐含在定 性内容之间的特征和规律。本研究正是希望通过内容 分析法,并辅之以卡方检验对关键变量进行交叉分 析,以直观的量化数据描述我国当前中小学微课开发 与应用现状,透视微课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 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 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 *
——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
□ 王玉龙 陈奕如
【摘 要】
微课较好地契合了微传播时代高效、便捷的传播特征和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需求,近年来广受 重视。本文以内容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中国微课网为样本来源,通过系统抽样,从 21,814 节微课 资源中抽取 500 节作为研究样本,从选题设计、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学习支持与互动、技术与艺术 水平、评价与反馈五个维度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系统梳理出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反思了 我国在微课开发与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优化与改进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我国中小学微课开 发与应用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微课 ;内容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考、主动参与、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以及激发 学生产生良好学习体验的优质微课还比较少。且从学 段分布来看,高中主要以讲授型为主,占 85%;升 学压力较小的初中和小学的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微 课类型相对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问答、演示 及练习型微课开始增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表 7 所示的卡方检验结果来看,不同学段微课类型的显著 性概率 P=0.785,差异不显著,但这恰恰是由于讲授 型微课比例过高且较多项目的频数为 0 而对检验结果 形成了决定性影响。
值观等高阶目标融入短小的微课设计,对教师的教学
(二)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维度
1. 教学目标 从对微教案和授课过程的分析来看,知识技能以
及过程方法维度的目标设计较为明确,达标率均在
97%以上,而情感维度目标设计较为模糊,如表 9 所 示。可见,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巩固与强化仍然是大
部分老师制作微课的主要意图;情感维度的目标设计
尚未成为教师们的自发意识。此外,要将情感态度价
技术与 技术水平 图像稳定;画质清晰;声画同步;语音清晰
艺术
艺术水平
背景页面简洁统一;动画色彩造型和谐;板 书注解合理恰当
评价与 反馈
总体效果 目标达成;教学特色;教师风采 描述性评价 用户评论;作者互动 量化评价 点击播放;人气投票;人气打分
(四) 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
始向解题及考点归纳倾斜。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升学压力和应试导向依然对微课选题有重要影响。微
课作为助学性资源,其巩固重点、突破难点、解答疑
点的助学功能有待加强。微课选题应进一步契合不同
学段学习者特征,满足自主学习需求,凸显学科特色
与风格,注重关键问题解决以及一般性的方法与经验
的提炼、总结与传递。
表 5 学段*主题定位交叉表
二、内容分析结果描述
(一) 选题与设计维度
1. 微课时长 由表 2 可知,93%的微课时长在 10 分钟以内, 且初、高中又略长于小学,符合不同阶段学习者注意
力维持特点,体现了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的设计理
念,也直观反映了当前关于微课时长的主流观点。进
一步分析发现,理科类微课长度稍微短于文科。这可
能是因为理科课程可直接切入正题、教学过程注重例
表 6 学段*主题定位卡方检验
Pearson 卡方 似然比 线性和线性组合 有效案例中的 N

df
45.769a 21
39.190 21
2.350 1
500
渐进 Sig. (双侧) .001 .009 .125
表 7 学段*微课类型卡方检验
Pearson 卡方 似然比 线性和线性组合 有效案例中的 N
3. 主题定位 当前微课主题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明显的选题特
色,且基本知识讲解类微课高达 46%,如表 5 所示。 可见,微课定位尚未与一般的课堂教学区分开来。通
过表 6 所示的卡方检验结果可以发现,不同学段微课 选题差异的显著性概率 P=0.001,差异非常显著。小 学较为注重基本知识及关键概念讲解;初、高中则开
56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设计,进而又将类目表初稿分别发给三位专家进行意
见咨询。最终确定了选题与设计、教学设计与教学组
织、学习支持与互动、技术与艺术水平、评价与反馈
5 个一级分析类目, 18 个观测变量,80 项评价指
标,形成如表 1 所示的类目分析表。
2015.04 57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表 4 微课学科分布统计表
学科 统计
语 数 英 物 化 生 政 历 地 信息 音 美 体 其 文 学 语 理 学 物 治 史 理 技术 乐 术 育 他
数量 (节) 85 114 48 47 33 25 16 15 14 59 6 4 8 26 比例 (%) 17 22.8 9.6 9.4 6.6 5 3.2 3 2.8 11.8 1.2 0.8 1.6 5.2
多疑虑,微课应用还未成为一种自发意识。
从表 4 所示的微课学科分布来看,数学、语文、 英语三科总计为 49.4%。可见,传统的主科依然占据 了主要比例。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学科比例高
达 11.8%,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微课尚未被一线教 师普遍认知,但这恰恰是由于行政力量对主要学科的
倾斜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对微课的熟知而导致微课的学
选题依据 数量 (节)
关键 概念
难点 突破
课后 拓展
基本 知识
题型 精讲
考点 归纳
方法 传授
经验 传递
合计
学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其他
合计 (节) 比例 (%)
25 10 5 105 5 0 20 0 170 20 10 15 85 35 0 40 0 205 5 10 10 20 25 10 5 5 90 5 0 0 20 0 0 0 10 35 55 30 30 230 65 10 65 15 500 11 6 6 46 13 2 13 3 100%
表 1 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内容分析类目标
类目
变量
指标
时长
0-5 分钟;5-10 分钟;10-20 分钟;20 以上分 钟以上
学段
小学;初中;高中;其他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
学科
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
ຫໍສະໝຸດ Baidu
选题与
体育;其他
设计
关键概念教学;难点突破;课后拓展延伸;
主题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4—0056—07
一、研究设计
(一) 选择研究对象 中国微课网[1]是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 微课大赛的官方网站,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中小学微 课资源平台。其中收录了 21,814 节来自全国一线中 小学教师的微课作品,内容涵盖中小学全学段与全学 科, 教学形式丰富, 课程类型多样,能较为全面地 反映我国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开发现状。由于总体容量 较大,为提高抽样的可操作性和样本的代表性,本研 究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 500 节微课作为分析样 本。首先对中国微课网的 21,814 节微课按系统默认 排序进行编号,然后按照系统抽样的相关公式,确定 取样间隔 K=N/n=21814/500≈44,接着决定抽样起 点 R=(K+2)/2=23,最后以 R (23) 为起点,顺序抽 取第 R+K 直到 R+(n-1)K 共 500 个单位为样本。 (二) 确定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
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 它 [6] 是保
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内容分
析的信度公式为:R=(n*K)/[1+(n-1)* K ]。其中 R 为 信度, K 为多个评判员的平均相互同意程度,K 为两 个评判员间的相互同意程度。
K 值的计算公式为:K=2M/N1+N2。其中 M 为二 者都完全同意的类目数,N1、N2 分别代表两个评判 员所分析的类目数[7]。

df
21.020a 27
26.752 27
4.722 1
500
渐进 Sig. (双侧) .785 .477 .030
4. 课程类型 上述微课的主题定位直接体现在微课类型上,如
表 8 显示。在所选样本中,讲授型微课比例高达 73%。可见当前我国微课的授课模式还较为单一,还 是以传统的讲授型为主,目前能够引导学生自发思
题讲解、知识点易于划分;文科课程的讲解需要较多
的情境引入和铺垫,具体知识点相对于理科比较难
划 分[8]。
2. 学段与学科分布 由表 3 可见,微课开发在应试压力较小的初中和 小学阶段较为活跃,总占比达 75%,而在高考压力 较大的高中阶段相对较少,仅占 18%。这也反映了 一线教师、管理者对微课能否真正优化教学还存在很
*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2012 年度重点课题子课题“基于知识类网站运作 机制的微课资源库系统构建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3620577-0020);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2 年度 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2JXN051) 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