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
加减法验算说课稿
《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到商场买衣服的情境,通过母女俩算的结果不同的情境,提出“谁算得对呢?”的问题,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查谁算的对过程中,学习加法的验算。
教材呈现了学生不同的验算方法,交流时,重点指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用减法验算加法的方法。
最后通过议一议让学生体会验算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加减法的验算。
4、教学难点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中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三、说教学程序教学本节内容,首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教学中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要注意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应有的资源,设计如下的教学进程一、复习铺垫看第一个算式写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45+56-10156+45= 101-45= 101-56=讨论:你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二、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
1、出示情境图:妈妈带小红去商店买衣服。
2、让学生看图。
说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包含了哪些数学问题?3、提出蓝灵鼠的问题:谁算得对?4、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
5、交流学生不同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起讨论归纳出具体的演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关于用减法演算加法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想出,教师可结合交流做重点指导,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教师可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交流。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验算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加减法验算是指通过加减法运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
2. 加减法验算的方法:a. 对于加法运算,可以将其中一个加数与计算结果相减,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b. 对于减法运算,可以将减数与计算结果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引发学生对验算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验算的意义。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验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检验,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验算方法和解题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加减法验算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验算的过程。
2. 问题导向: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清晰地讲解加减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加减法验算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东东说:没问题,阿姨。
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教学例1(加法的验算)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
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验算来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如果结果相同,则计算正确;用和减去一个加数,如果差等于另一个加数,则计算正确。
2. 减法的验算方法:用差加上减数,如果和等于被减数,则计算正确;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如果结果相同,则计算正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验算的原理,能够运用验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验算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加减法验算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演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讨论验算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个验算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验算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评估学生对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设计一道加减法题目,并使用验算方法检查答案。
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加减法验算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程扩展:1. 邀请数学老师或家长来课堂分享他们在教学或生活中使用验算的心得。
2. 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或相关展览,了解数学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九、教学资源:1. 准备实物、图片、数学道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全面提升孩子数学口算能力,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加减法的验算教案:全面提升孩子数学口算能力,避免出现计算错误1.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掌握相关技巧。
(2)提升孩子的数学口算能力,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2.教学内容加减法的验算(1)什么是验算?验算是指在计算运来进行后,通过另一种或几种方法来重新计算,以验证计算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
(2)为什么要进行验算?验算是为了防止计算错误,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3)加法验算加法验算是验证两个数相加的结果是否正确。
例如:86 + 24 = 110将计算过程颠倒过来,即:24 + 86 = 110若再算一遍,得到:110 - 86 = 24110 - 24 = 86以上两个结果都是正确的,说明计算过程正确无误。
(4)减法验算减法验算是验证两个数相减的结果是否正确。
例如:98 - 45=53将计算过程颠倒过来,即:98 - 53 = 45若再算一遍,得到:45 + 53 = 98以上两个结果都是正确的,说明计算过程正确无误。
(5)乘法验算乘法验算是验证两个数相乘的结果是否正确。
例如:89 × 74 = 6586将计算过程颠倒过来,即:74 × 89 = 6586若再算一遍,得到:6586 ÷ 74 = 896586 ÷ 89 = 74以上两个结果都是正确的,说明计算过程正确无误。
(6)除法验算除法验算是验证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是否正确。
例如:126 ÷ 7=18将计算过程颠倒过来,即:7 × 18 = 126若再算一遍,得到:126 ÷ 18 = 7以上两个结果都是正确的,说明计算过程正确无误。
(7)小结加减法的验算是重要的数学口算技能,能够提高我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避免出现计算错误,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听、说、看、做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
(1)听: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教材,进行出题及讲解问题答案。
人教版 数学三年级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验算(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加减法的验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小节的内容。
教材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因此,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是第1课时,集中教学“加法的验算”,这样便于学生熟练掌握加法的多种验算方法,形成验算技能。
二、整合思路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加减法验算说课稿
《加法的验算》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是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1、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加法验算部分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加减法验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基础上学习的。
而且验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准确率。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3、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4、教学目标: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5、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课的重点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而准确地进行加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时的评价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这一点。
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索发现的机会和条件。
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验算的作用,并初步掌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三、说学法:教学中让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四、说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师:根据第一个算式,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另外三个算式的得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人教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
人教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
人教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一、说教材。
《加减法的验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册第二单元第
27-28页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借助购买物品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展开探索并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因为验算的本质就是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的,因此本节课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因此把加法验算和减法验算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学生.
学生刚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很熟悉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估计掌握验算的方法不是很困难。
验算的书写格式、关系的表达可能欠缺。
这些地方需要老师关注和细化。
三、说目的.
基于以上考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
2.学会对加法减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五、出现问题。
在验算教学中,大部分孩子们掌握了加减法的检验方法,会用多种方法验算,并能表达清楚。
1.个别学生验算的书写格式没有掌握,只写了计算或验算竖式。
2.抄录原竖式中的数据作为验算结果,使得验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体验验算的产生时间很久,是在生活情境中体验?还是在学生出现计算问题中体验,可能后者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验算》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作者及工作单位钟玲柳州市融安县雅瑶乡黄金小学教材分析《加减法的验算》这一课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法,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和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的。
而验算的熟练程度和良好的验算习惯以及验算的灵活运用,在学生今后学习中,还会影响到计算的准确率及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因此,要让学生感受验算的意义,而且让学生体会到验算的作用,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11231212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有效实施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的步骤,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讨论归纳”从而概括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仅摘到了自己想要的“苹果”,同时也发展了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科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回忆旧知识等途径,唤起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策略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同时,教师的适当点拨,让学生初步掌握了验算的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精心创设开放的数学课堂。
在学生尝试练习中、让学生在计算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的验算方法。
并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这样开放的、动态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去“创造”,学生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亲身“经历”这样生动活泼的、积极生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一、教材说明《加减法的验算》本册教材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的,验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以及验算的灵活运用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通过练习验算,进一步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及灵活运用。
四、教法、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通过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情境,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体验,巩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灵活运用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五、教学程序说明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本节课是加减法验算最后一课时(共三课时),第一课时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由于还要训练验算时的书写格式,验算方法、书写格式掌握后,只完成课本“做一做”习题及练习七第一题部分习题,第二课时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并完成练习七第1题(部分题)第4、7题.第三课时完成练习七2、3、5、8题。
本节课我主要以教材安排的练习题为主,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熟练掌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并达到灵活运用。
六、具体环节设计1、课前口算训练主要是为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填空题设计的目的要使绝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生再通过表格的形式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由于低段学生不善仔细读题,故此,安排了读表格及说算法这一教学环节。
学生在三年级才接触多位数加减法,因此,在计算时,安排分组完成。
4、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熟练后,再利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验算填空题。
(这一环节,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填空,自己再一次总结验算方法,可由于没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却一手包办。
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的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的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三年级上册的《加法的验算》。
本课内容是加法运算的进位,是学生在掌握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的教材。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介绍了加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加法的验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需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验算的原理和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运用加法验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验算的原理和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1. 教法:采用实例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逐渐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
2. 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法,为学习加法验算打下基础。
2. 学习新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需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加法验算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验算的理解和应用。
4. 归纳小结:通过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加深对加法验算的理解和方法掌握。
七、评价与反馈1. 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2. 反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也需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加法验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复杂算式中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验算。
-将加法验算的步骤和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
举例解释:
-难点一: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逆向运算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来解释,如使用数线上的标记点来表示数字,通过反向移动来理解逆向运算。
-难点二:对于含有多个加数的复杂算式,如(a + b) + (c + d),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来指导学生如何重新排列和组合这些加数。
4.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表达和交流能力,促进数学语言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加法验算的基本方法:逆向运算验算和借助数线验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将加法验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举例解释:
-重点一:通过具体的算式,如123 + 456 = 579,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逆向运算(579 - 456 = 123)和数线工具来验证加法计算的正确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加法验算》|人教新课标(2023秋)三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和数线工具进行加法验算的能力,增强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提升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发展数学抽象和运算能力。
3.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的意识,提高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
-难点三:学生可能知道如何进行加法验算,但难以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需要教师设计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锻炼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加减法的验算》参考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认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 让学生经历合作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到算法多样性,并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3.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学习内容:加减法的验算P27-28例1、2。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需要出示情境图(例1):思考:如何验算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呢?”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想出一个验算的方法吗?汇报验算策略:先验算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总价是否正确,再用200元减去购物所花去的钱,就可以验算出找钱对还是不对。
二、探索交流检验第一步:先验算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总价是否正确。
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验算的?“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是183?”学生展示其验算方法,教师订正格式。
汇报并归纳验算方法反馈练习:P27做一做,教师着重巡视学困生。
检验第二步:用200元减去购物所花去的钱就是应找回的钱。
“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是17?”,四人小组讨论:学生板演,教师订正格式反馈练习:P28做一做,教师着重巡视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选择验算方法上所遇到的困难有两种,第一种是不懂得加减互逆关系;第二种是混淆。
对于第一种,可加强练习,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明确规定先用一种,利用加减互逆原理,可以“用减验加”的办法,熟练之后则“用加验减”。
)小结:对比两种计算的验算三、分层训练加减法互逆练习:不用计算,根据789-593=196填空:()+()=()()-()=()先计算再验算,完成后同桌交流计算、验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623+287 (2)904-268下表是某影剧院一周观众入场统计表:(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做完后,四人小组各成员交换验算)先填表,然后再回答下面的问题:星期日男观众比女观众多多少人?星期六男观众比女观众少多少人?四、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加减法的验算》说课稿一、说教材。
《加减法的验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5册第二单元第27-28页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借助购买物品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展开探索并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因为验算的本质就是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的,因此本节课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因此把加法验算和减法验算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学生.
学生刚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很熟悉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时,估计掌握验算的方法不是很困难。
验算的书写格式、关系的表达可能欠缺。
这些地方需要老师关注和细化。
三、说目的.
基于以上考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
2.学会对加法减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验算的算理和书写格式。
四、说流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
主要主要介绍两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
通过两个题组的口答,复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简洁地表达。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在购物的情境中,体验验算的产生。
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找得钱对不对?。
怎么才能知道找的钱对不对呢?要想知道找得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
第二层:探索验算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尝试完成,小结方法。
第三层:小结,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检验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
五、出现问题。
在验算教学中,大部分孩子们掌握了加减法的检验方法,会用多种方法验算,并能表达清楚。
1.个别学生验算的书写格式没有掌握,只写了计算或验算竖式。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
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抄录原竖式中的数据作为验算结果,使得验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3.体验验算的产生时间很久,是在生活情境中体验?还是在学生出现计算问题中体验,可能后者更符合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