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哲学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学

合集下载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

跨文化沟通技巧
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与效率。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教育内容与方法
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置、教材 编写和教育方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谢谢聆听
和作用。
0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总结词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和体验当地文化。
详细描述
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居住在研究地区,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 化元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 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 仰、习俗、社会组织、艺术、科技等 方面,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详细描述
文化人类学不仅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差异,还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结 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文 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具有综合性、比较性、跨学科性和实地调查等特点。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文化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的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技术发展等新议题的涌现,文化人类学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化变迁与适应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全球化、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局面,文化人类学需要应对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挑战。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文化哲学人类学-兰德曼

文化哲学人类学-兰德曼

蓝德曼的文化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人类学(cultral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简称“文化人类学”,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哲学人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代表了哲学人类学在当代发展的趋向和潮流,主张汲取考古人类学、知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结构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以及原始文化研究的积极成果,继承古希腊以来以人的本体为中心的自由和创造思想,批判存在主义(德国海德格尔和法国萨特)的自由理论,站在哲学人类学研究已达到的理论高度(人的开放性、活动性、趋向完美性等),摒弃仅从生物、心理、宗教等某一领域来理解人的狭隘性观点,用人类活生生的和创造性的历史性代替对人的片面理解,强调把人置于更广阔的文化、社会、历史、传统的背景中思考,从而达到对人的完整存在的正确理解。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蓝德曼认为:“文化人类学是未来的人类学。

以前所有的人类学只不过是它的序言。

”蓝德曼(Michael landmann,1913~)是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人类学的主要代表。

他的文化哲学人类学思想集中体现在1955年出版的《哲学人类学》一书中。

这本书从文化哲学人类学的角度对哲学人类学的发展作了纵向的历史描述,并对哲学人类学各分支作了详尽的评述。

全书共分为5部分:(1)哲学人类学导言;(2)宗教人类学;(3)理性人类学;(4)生物人类学;(5)文化人类学。

一、非专门化与创造性蓝德曼首先分析了生物哲学人类学的“非专门化”和“专门化”两个概念,认为人类的“非专门化”如果就获得知识而论,它就意味着“向世界敞开”;如果就行为而论,它就意味着人是创造的、人是自由的。

这里的“创造性”不是指通过审美而体现出来的创造性,“自由”也不是通过伦理和政治而体现的自由,相反,它们都只能在一般人类学的意义上加以理解。

在蓝德曼看来,“非专门化和专门化并非是相互并行的。

人并非如同动物依赖后者生存一样直接依赖前者生存”。

人类的非专门化包括“非完善”,意味着我们具有与生俱来的空缺,而人的自由创造力正是为了保证填充这个空缺。

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

社会问题研究与解决
要点一
研究社会不平等
分析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根源,探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 异与冲突,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
要点二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提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 方案,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与文化资源开发
文化资源评估与规划
评估地区文化资源的价值与特色,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 规划,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化进化论
总结词
认为文化发展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 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VS
详细描述
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发展有一个线性的进 化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它认为某些文化特征和现象是由于历史和 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发展和演变的。文化进 化论在人类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也有 其局限性和缺陷。
文化生态学理论
文化相对主义与普世价值 观的平衡
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普世价 值观的传播与认同,寻求二者的平衡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总结词
将文化视为符号和意义的体系,强调文化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详细描述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一个符号和意义的体系,通过符号和意义来表达和传承社会规范、价值 观和信仰。它强调文化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文化如何影响和塑造社会成员 的行为和思想。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关注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强调文化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过程。
文化生态学理论关注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相互影响,强调文化如何适应环境的 变化和发展。它研究不同文化在特定环境中 的生存和发展情况,以及文化如何影响和塑 造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人类学基础知识

人类学基础知识

人类学基础知识人类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的学科,它研究人类的起源、演化、文化、社会结构、生物学及语言发展等方面。

这门学科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的方式, 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对这门学科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人类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人类学(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Anthropos”指的是“人类”,“logos”则是“学科”的意思。

因此,人类学可被理解为“人类的研究”。

人类学主要包括四个子学科:物理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人类学。

1. 物理人类学:研究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异同之处,涵盖了人类的生物学特征、进化以及遗传等方面。

2. 文化人类学: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文化人类学家致力于了解人类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思考和相互交往。

3. 考古学:通过研究人类物质文化遗留下来的痕迹,揭示人类的过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古学家通过挖掘遗址、研究古代建筑、工艺品和遗物等,还原古代文明的面貌。

4. 语言人类学:研究人类语言的产生、发展和使用。

语言人类学家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语音学、语义学等,并探索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

二、人类学的重要概念在深入了解人类学之前,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1. 文化: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社会学习系统,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习俗、语言等。

通过文化,人类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传递和积累知识。

2. 社会结构:指人类社会中不同个体之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等各个层面的组织形式。

3. 婚姻与亲属关系: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婚姻制度及亲属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文化中的婚姻和亲属制度差异巨大。

4. 社会学习:研究人类如何通过观察、模仿和交流等方式获得和传递知识,以及如何在社会中适应和学习生存技能和文化价值观。

三、人类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不仅仅适用于学术界,还能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应用:1. 公共政策与发展:人类学研究可以为政府和机构的决策提供有关人类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深入了解。

文化人类学概论

文化人类学概论

文化人类学概论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语言、信仰、价值观、习俗、社会结构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研究,文化人类学家试图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变迁和传承,以及文化与人类行为、社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民族志写作、比较研究等。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通过深入实地观察和采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民族志写作则是将田野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对特定文化的描述和解释。

比较研究则是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探讨文化的异同和变迁规律。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文化人类学家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和变迁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之,文化人类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人类学:源自希腊文,由“人”和“学问”两个字合成,意思是研究人类本身的学问,伴随西方国家全球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产生,最初的人类学家借助殖民者的文字记录展开研究,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

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的体质与文化及其发展变迁的学问。

1897年美国华盛顿人类学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科地位最初确立。

文化: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由耳濡目染产生出)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欧洲)狭义:对异文化的共时性研究社会人类学(英)广义:对不同时代(考古学)不同地区(语言人类学)不同民族(民族学)考古学: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重构历史上不同文化群体的社会生活,探讨人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语言人类学:研究语言,或借助语言学的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认为族群语言与族群的社会结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内容密切相关。

因而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像符和文化资源,认为语言反映了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语言人类学所研究的语言是社会构造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的能动作用。

民族学:更多的关注人类文化现象,侧重于“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分析这些异同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于当地人的现实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从而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

(对人类的认识)考古学:研究过去的人类文化语言人类学:通过语言符号研究文化民族学:研究现在的人类文化文化人类学:研究目标:以人为终极目标,试图全方位的,整体的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这三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概念。

人类学概论目录及简介

人类学概论目录及简介

内容简介编辑推荐文化人类学是一门以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于文化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来理解文化的本质(进而理解人)的学问。

编著本书的目的是向没有任何民族学和人类学基础的同学尽可能全面地介绍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通过一段不长的时间的学习后,能够初步掌握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历史、主要的议题、重要的观点和理念。

内容简介本书以文化多样性为基本的叙述视角,简洁而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结合诸多民族志资料,扼要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如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语言、宗教信仰等等。

本书既可作为面向大学本科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入门教材,也可供人类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目录前言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何为文化人类学一、人类学的诞生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二、文化: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文化四、理解文化:学习文化人类学的意义第二节如何学习文化人类学一、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二、关于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三、文化人类学课程学习的具体方法第二章符号、文化与人类社会第一节人与符号一、人的符号性二、符号的功能三、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公共符号第二节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文化的差异性及其理解二、文化的相似性及其理解三、文化是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一第三节文化的特性及其结构功能一、文化的特性二、文化的层次结构及其功能第三章文化生成的基础第一节生境、适应及文化的生成一、文化与环境关系的不同界说二、生境与文化的生成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第二节人类社会的生计方式一、狩猎与采集二、园圃农业三、集约农耕四、畜牧业第四章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第一节田野调查及其历史一、什么是田野调查二、田野研究方法的确立三、中国人类学家进行田野调查的历史回顾第二节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及过程一、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二、调查课题的选择及提纲拟定三、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四、进入田野五、文化震撼六、价值中立与田野伦理第三节民族志及其反思一、什么是民族志二、西方科学主义民族志的确立三、民族志的反思第五章语言与文化第一节语言的本质和功能一、语言的本质二、语言的功能第二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二、语言与文化结构的关联第三节语言濒危与文化多样性危机一、世界濒危语言现状二、濒危语的成因及抢救第六章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第一节性别与社会性别一、性别与社会性别二、社会性别理论三、性的禁忌第二节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一、婚姻二、家庭三、亲属称谓四、继嗣群第七章族群与族群认同第一节族群概念一、西方族群概念的认知历史二、中国学术界对族群概念的界定第二节族群与民族的关系一、族群与民族的学术论争二、族群与民族的区别第三节族群认同研究现状一、族群认同的基本特点二、族群认同的基本理论第八章宗教与仪式第一节宗教的含义及类型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宗教二、超自然存在的类别三、宗教中介第二节仪式与巫术一、仪式二、巫术第九章濡化、社会化与涵化第一节濡化、社会化与涵化一、濡化——文化传递的方式二、社会化三、涵化——文化输入的方式第二节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一、文化中断二、文化适应第十章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流派第一节范式与理论流派一、起源——历时阶段二、结构——共时阶段三、意义——互动阶段第二节人类学中国化一、何为“人类学中国化”?二、中国人类学的实践三、人类学的中国经验译名对照表书摘插图第一章导论文化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的理解第二节如何学习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与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侧重点上肯定有所不同,尽管二者之间有许多的联系。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
张小军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型
□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它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实验/实践为主□专题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为主□自学为主□其它
授课语言
√中文□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
□英文□其他外语
学分学时
学分
总学时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
外文
教材
主要参考书
1、亲属制度
2、婚姻
3、家庭
第十一章、政治与权力政治文化
1、国家与社会
2、政治人类学
第十二章、经济
1、经济文化
2、经济的文化
3、经济人类学
五、心智的文化
第十三章、宗教
1、宗教
2、宗教的文化
3、宗教人类学
第十四章、艺术和文学
1、临界与生命
2、艺术的人类学
3、文学的人类学
第十五章、科学和教育
1、知识的文化
先修要求、适用院系及专业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400字,双语教学课程须同时提供中英文内容简介)
本学科以人类社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发展为主题。首先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其次从人类物质文化开始,循序进入广义的文化人类学的内容:文化与生态的关系、“人”的文化的四个纬度(语言、身体、性别和人格);第四部分介绍文化与制度的关系,具体从家庭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面向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则深入到心智的文化,分别介绍人类的宗教、文学艺术和科学教育。最后从时空的角度分别介绍日常文化、大众文化及文化的全球化,希望通过梳理这一脉络深化对我们现实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人类学知识点整理

人类学知识点整理

三.新进化论 主要是从人类生产活动与其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文化的进化问题。 代表人物:莱斯利·怀特、朱安利·斯图尔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怀特 《文化的进化》
主要观点: (1)文化进化的标志是人类对能源的获取。人类文化的进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依靠自身能源;②把太阳能转化为体能,获取畜力;③燃料能源;核能 (2)技术的发展是文化进化的基础。 ① C=ET (文化发展水平=人均年利用能力*开发能源的工具与技术的效率) ②文化分为三个亚系统:技术系统(基础地位)、社会系统(中间)、思想系统(上层) (3)文化是发明与革新的原因
泰勒 《原始文化》,人类学之父。 主要观点 (1)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 文化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 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认为文化是进化的,经历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 (3)在方法论方面,泰勒提出了文化残存法和比较研究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残存 是指某些文化现象虽已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和意义,但仍旧以一种残余物的形式存 在于现实社会。
斯图尔德 《南美印第安人手册》、《文化变迁论》 主要观点 (1)多线进化论 在类似的环境下,相似的利用资源及技术,导致平行发展的社会结构。 (对文化史的研究有三种解释:单线论、文化相对主义、多线论) (2)文化生态学 ①文化是适应周围生态环境的产物; ②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就是考察文化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 ③关键词:文化核心;文化类型;社会文化整合水平 文化核心 与生产及经济活动最有关联的各项特质之集合,实际证明与经济活动有密切关联 的社会、政治、宗教模式皆包括在内 次要特征 其他与文化核心没有紧密关系的特质,可能有较大的变异,如历史因素、随机的 创新和传播 社会文化整合水平: ①文化类型的三个层次:家庭、群落和国家;②对复杂程度不同的文化分类 思考新进化论与古典进化论的区别?

哲学人类学

哲学人类学
人是进化的产物,但这一观念起初不易被人们接受。19世纪上半纪,法国考古学家布歇·德彼尔特(Jacques Boucher de Perthes)在法国北部发现了一些加过工的燧石和其他石器,认为这是远古文化的遗迹。一直到20年 後,即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源始》(Origin of Species)出版时,人们才承认了这一说法。
17世纪末期,洛克(John Locke)的著作《人类理解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给欧 洲思想带来了一种新风格,主张采用经验的探讨方法,要求人们要意识到人类知识所受到的限制。洛克阐明人应 当承认自己是这世界的理性主人,但人并不是个绝对主体,而是一个具有形体的意识,带著人性实体的各种缺点 和限制。洛克、休姆(David Hume)以及法国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的哲学可算做哲学人类 学。达朗伯(Jean Le Rond d'Alembert)和狄德罗(Denis Diderot)的百科全书派也有人类学的倾向。
哲学人类学每个个人生活的不可索解的奥秘,心理学的任何模型和图式对它只能提供有限的理解。哲学人类 学不能形成一个学派,而只能代表现代各种不同思想所共有的一种趋向。
谢谢观看
哲学人类学有了明显的特点。它是与人文科学密切相关的一个哲学分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重新发现人 不仅是一种自然动物,而且也是一种文化动物;他们把传统的自然哲学补充以「历史哲学」。孟德斯鸠、伏尔泰、 康德和黑格尔都相继发展了一种历史的或法律的和政治的人类学。
在19世纪社会科学高度专门化的情况下,科学专家的视野越来越狭窄,他们过分地夸张他们自己的科学,结 果成为他们专门化的俘虏,而不能观察人的全部及其实质。宗教科学专家看到的只是宗教仪式行为,而经济学专 家则认为个人的或社会的生活都只是全神贯注於个人的物质利益。哲学人类学为了补救这种认识论上的无政府状 态,主张在对人的理解中人生的价值处於首要地位。在人文科学出现之前,古代哲学叫做形而上学;哲学的这一 新支可以认为是「人而上学」,以期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高潮中,再求得人的平衡。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一、引言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通过探究人类行为、价值观和信仰,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互动,来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课程讲义旨在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认识,并开启一扇了解人类文化的窗口。

二、概念解析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物质产品以及符号系统和象征意义。

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反过来被人类所塑造。

2. 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关注人类在不同文化中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

通过比较研究,人类学试图找到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

三、基本原理本课程将介绍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不能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评判或比较。

每个文化都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长期深入地生活在被研究的社区中,观察记录人们的行为、交流和文化实践,以获得对该社区文化的全面理解。

3. 社会构造主义社会构造主义认为社会现实和文化意义是由人们共同创造和建构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个体的行为和经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理解和经验都是独特的。

四、课程大纲本课程将按照以下内容安排进行教学:1. 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特征3. 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与实践4. 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施5. 社会构造主义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应用6. 文化变迁与适应的研究7. 文化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8. 当代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前景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1. 授课与讲解:老师将对每个课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人类文化学教程目录

人类文化学教程目录

绪论人类文化学的一般问题第一章·人类学与文化观第一节、人类学的对象 (3)1.体质人类学:洪德、托皮那、赫尔默、达尔文、费孝通 (4)2.考古学 (5)3.语言学 (5)4.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6)第二节、人类学在中国1.人类学的传入与发展:芮逸夫、孙学悟、蔡元培……郭沫若、吕振羽、吴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中国人类学的复兴 (10)第三节、文化的解释1.以属类确认文化:泰勒、摩尔根、钟敬文 (11)2.以属性确认文化:安托万·菲雷迪埃、马林诺夫斯基、恩斯特·卡西尔、怀特、格尔茨 (12)3.中国文化中的文化观 (16)4.人类学最关心的文化问题:文化的评价、文化的变迁、文化涵化问题 (17)第二章·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人类学研究方法概述一、研究方法的历史 (19)二、人类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和论题 (20)1. 田野调查法2. 全貌观察法3. 概念分析法A. 普同论B. 全貌论C. 整合论D. 适应论和变迁论E. 文化相对论第二节、人类学研究的田野工作法1.田野工作的发展历程:R·M·基辛;阿道夫·巴斯蒂安、摩尔根、博厄思;、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里夫-布朗;本尼迪克特、林顿、米德;柴尔德、怀特、斯图尔德 (23)2.田野工作的特点 (25)3.田野工作的类型 (27)4.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 (28)第三章·人类学的应用第一节、应用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应用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范围1.形成期的研究概况:1914年以前 (34)2.发展初期的研究概况:1914-1938 (35)3.扩展期的研究概况:1939-1970 (37)第三节、应用人类学在中国的实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哲学人类学

哲学人类学

精神的、内在的 — 自我反省
哲学人类学使用的超验方法“是一种深入 到存在之根基的研究方法,它经常出现在 我们的行动中。” 它有归纳性的特征:我 们从现象出发对人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 了解人的来源及其最终原因。这种方法使 我们找到一种最终的、结论性的论证和解 释,并对使之成为可能的条件进行讨论。
关于”人”的研究历史
主要代表:德国生物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格伦。 《人,他的本性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
生物人类学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人本身存 在的领域是什么,然后才能从这个领域中来 理解人。 人既不是生活在生命之外的神的天国, 也不是生存在周围环境的动物乐园里,而是 存在于人自身所特有的生物领域之中。 生物人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从人自身 的生物领域出发,通过与动物比较的方式, 去发现人存在的特殊结构,并借此结构来说 明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全部内容。
人的保存文化的能力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创造了无数精彩的历史. 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道德法则,社会制度以 及格文化传统都被人们以各种方式(书本,图 片,音影)保存下来了.过去的创造力转化成 了客观形式.正因为人类有了保存文化的能 力,所以人的创造就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而 不是在虚无中创造.
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
• 主观精神:人的创造力 • 客观精神:人类文化创造的结果,它是由人类 长期创造所形成的一种客观文化.
• 关系:“客观精神是主观精神的前提,而主观 精神反之是它的凝聚点和显示点.”
以客观精神为中心的文化哲学人类学的 主要内容: 1.人是文化的存在 2.人是社会的存在 3.人是历史的存在 4.人是传统的存在
人与动物的区别
人 动物
未特定化
特定化
人的器官并不趋向某一特 特定化就是说动物的器 定的状况,主要是非专门化 官适应于每一种特定的 的,这种非专门化在形态学 生活条件 上表明人是以“匮乏”为特征。

人类文化学

人类文化学
文化人类学在破除迷信,帮助人们摆脱神学思想束缚,客观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消除民族偏见,增进民 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等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
“部落自然法”就是各民族之间共同普遍的原则。维柯按照“本性即生育”的原则,考察了地中海沿岸民族 的原始文化,从中发现了三个表现在不同民族历史中的共同普遍原则:宗教、婚姻制度、丧葬制度(相当于我国 “周礼”中的祭礼、婚礼、葬礼)。维柯认为,宗教、婚姻、丧葬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共同来源,是人类进入文明状 态的标志,是人和动物相区别、人之为人的主要特点。这三大来源体现了人类共同遵守的“部落自然法”,由一切 人所分享的自然理性所规定的、自发的和必然如此的习俗或倾向。这种“部落自然法”就是宗教、婚姻、丧葬等 “起源于互不相识的各民族之间的一致观念”的“共同的真理基础”,就是由人类起源方式所决定的共同人 性。
人类文化学是从文化角度研究人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特别重视对原始文化、神话传说所体 现的人类文化渊源、结构的考察。18世纪时,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已初露萌芽。一些历史学家注意到古代社会的文 化遗迹,搜集民歌和民间故事蔚然成风,产生了英国麦克佛生《苏格兰民歌选》、弗列索《金枝》那样的传世之 作。维柯在这样的氛围下提出了自己对历史研究的独到见解,开创了透过神话传说研究人类各种文化、制度、特 性起源的先河。神话研究仍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马林诺夫斯基、列维―斯特劳斯等在这方面已取得了 重要成果。科
狭义和广义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它以人们自己创造出来,又受它濡染、规束的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和 演变规律;比较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异同,分析其成因,研究其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其分支学科还包 括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认知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一词在使用上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人类学相当于欧洲大陆一些国家所称的民族学 和在英国所称的社会人类学或社会文化人类学。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含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三个分支学科。 在文化人类学属下,考古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复原人类无文字记载时期的社 会文化面貌,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环境、人们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宗教 信仰的关系,同时把语言当作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民族学则主要研究各 民族和各地区、社区的文化,比较其异同,分析这种异同的产生原因,认识这种异同存在的意义,揭示人类文化 的本质,探讨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规律。

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

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

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它对人类的起源、演化、文化差异和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的定义、历史和主要研究领域,并介绍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人类学的定义和历史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涉及人类的生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人类学家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类的生活行为、社会制度和符号系统,揭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人们对于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和其他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产生了兴趣。

旅行家和探险家们开始收集人类的古物和信息,这些成果为人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学逐渐形成了几个不同的分支,包括考古学、人类遗传学、人类生态学和社会人类学等。

这些分支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类学体系。

二、人类学的研究领域1. 考古学考古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研究古代遗址和文物,揭示人类的历史和演化过程。

考古学家使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如挖掘和文物分析,恢复古代社会的面貌。

2. 人类遗传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人类的遗传变异和基因演化。

它通过对人类DNA的分析,研究人类起源和迁徙的历史,以及人类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

3. 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关注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研究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 社会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和文化。

社会人类学家通过对人类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符号系统的研究,揭示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人类学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获取和分析数据。

其中,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田野调查是指人类学家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中,通过观察、访谈和参与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研究材料。

此外,人类学家还经常使用档案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和口头历史等方法。

这些方法为人类学家提供多维度的研究数据,帮助他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文化人类学教案

文化人类学教案

第一讲:导言二、关于“人类学”一词人类学一词来自希腊文,它的英文名称是:Anthropology。

它是希腊文anthropos 和logos的缩写。

“anthropos”是“人”或者“人类”的意思;“logos”是“逻辑”或者“科学”的意思。

从字面的意义看,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的学问,也就是对人类的生活和文化方方面面的研究“人是什么”,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规划未来。

三、三个核心概念(Key concepts)从人类学所要探讨的问题看,我们认为,人类学有3个核心概念。

它们是:社会、文化、进化。

四、人类学的学科分支(subfields)现在人类学有4个分支学科,这些学科分支是19世纪后衍生出来的,它们分别是: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或者称作民族学)和语言人类学五、中国的人类学在中国,我们所说的人类学主要是指文化人类学即社会人类学,或者叫做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研究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阶段。

似乎文化人类学可以替代人类学的其它3个分支学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自先秦时代开始,我国就有许多著作记录和描写个民族和族群的情况,除了许多零星的记录外,许多著作比较集中地描述了某些族群的文化。

有些还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和分析。

1、翻译原著。

2、留学取经。

3、学科初建。

4、研究成果。

六、社会人类学的学科特征、研究范围人类学家强调通过研究其他社会、研究异文化,增加对其他社会和文化的了解,来改革我们自己的习俗,来促进我们文化的发展。

人类学是一门反思性的学科,其特征表现在3个方面:1、通过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审视,达到对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当作全人类一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思与批评。

2、通过揭示我们对各种文化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分析的努力中所固有的弱点,来打破既有观点的稳固地位,达到对知识获得一般性规律的反思与批评。

3、通过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重新定位,达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这些反应来达到人与外界的平衡。笑是当存在的多义性带有积极含义的心境;哭是当人的独创
性被否定的命运所推翻时的心境。人通过失常态超越了自我,超越环境而居于环境之上,从环境
中区分出与其对立的自我。失常态与精神相关是指失常态只是精神的人才有的行为,一切精神活
动的最终依据是失常态。人作为生物的存在、心理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是互相冲突和对立的。这

生物哲学人类学试图克服舍勒的精神和生命的二元论人类学,在人的生物学领域中以人的未
特定化和未确定性作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同时也是人的活动性以及向世界开发性的条件,
由此出发人从事精神文化活动。这样,人的完整性已在生物领域确立了。但由于格伦过分强调了
生物性对文化性的作用,使得他对人类文化生活的解释显得牵强附会。他忽视了人类文化生活的

全部心理状态的中心是人的失常态度,只有通过它才能理解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人,人的精
神本质也就表现在人的失常性之中。所谓“失常态度”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它是指人由于碰
到无法解释、不知如何对待的情况,而丧失自制力所产生的破坏性行为或反应。失常态度的典型
表现是笑和哭。人的失常态不与任何生物合目的性有关,它是精神的人的特有的古怪行为,人通
学人类学等等。

一、生物哲学人类学 生物哲学人类学把生物学领域对人的研究作为出发点,把人的未特
定化和非确定性作为人的根本特征,以此来解释完整的人的意义及其创造性活动,并以生物性为
基础来确定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主要代表人物为德国生物学家社会心理学家阿尔诺德 格伦。

生物哲学人类学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人本身存在的领域是什么,然后才能从这个领域出发来理
础的哲学人类学。

哲学人类学的基本主题是人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首先,他认为哲学人类学是以人为中心,
从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展开对完整的人的研究。其次它探讨的上述问题是最终的哲学课题,它所
完成的是哲学所需要完成的最终任务,它所建立的是全部哲学的基础。换言之,哲学人类学不是
一般的哲学而是元哲学。最后,它不仅是元哲学,而且也是元科学,一种关于人的基础科学。

舍勒一生思想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97-1913年,这时他受李普曼和奥伊肯的
影响,逻辑和伦理的关系问题是他研究的主题;第二阶段为1913-1922年,他把现象学推广到伦
理和宗教领域,形成了以应用现象学为特征的价值伦理学和宗教现象学;第三阶段为1922-1928
年,他逐渐放弃了现象学,强调经验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结合,建立了以生命冲动和精神本质为基
对人的研究当做哲学研究的核心的哲学思潮。这种意义上的哲学人类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 主义、人类中心论等倾向的所指大体接近。狭义地说,它是指20世纪20 年代末由马克斯 舍勒最 早系统提出、后来又为其他哲学家从不同方面作了发挥的关于人的哲学。其最主要特征之一是从 哲学角度来解释经验科学中关于人的知识。这种研究将为各种具体的人类学学科奠定统一的哲学 基础。它企图把经验科学对人的研究与形而上学对人的思考结合起来;从哲学的立足点出发,通 过对人的起源、进化以及人与动物、环境、世界宗教、社会、历史、文化的探讨,揭示人在宇宙 中的特殊地位,描述人的完整形象,抽象出人在人类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结构。
的惟一领域。但文化世界一旦形成又有其自主的客观性,它作为人类经验的中心为个人超越自身
的狭隘经验、为人类摆脱本能的限制以及为人类获得自由创造了前提。

格伦把人的生物性与文化性联系起来考察。他把伦理看做沟通人的生物领域和文化世界的中
介,从人的第一本性过渡到第二本性的桥梁,人弥补不完备性达到完整性的手段。
独特规律,他所描绘的人仅仅是生物人。

第三节(续1)

二、心理哲学人类学
它以心理学为基础,把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特征(如笑和哭,
爱和恨,高兴和沮丧等)还原为人的本质结构,并赋予它超越人的内在性和向外开放的特征,由
此出发来解释与人相关的生物和文化领域,从而达到对人自身存在或完整的人的理解。主要代表
欲望和动能,需要精神的限制和引导;精神协调人的各种欲望和需要,引导生命冲动实现精神和
价值的目标。第三,精神作为一种动态的趋向性需要有实在的内容去充实它,精神需要从生命冲
动中汲取原始的力量、激情和欲望。精神和生命接触时,必然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状态和本能的冲
突而体现在人身上的不断克服紧张、冲突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和精神互相补偿的过程。这一过程就
这种补偿人生物性不足的活动,又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全部前提。格伦把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活动
所产生的巨大成果称为文化。文化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指人在活动中产生的主体经验结构,
包括知觉、意识、语言等;另一方面是指与人相关的历史条件,它包括法律、科学、艺术、伦理、
国家等等。文化能补偿人的自然缺陷、生物匮乏,文化是人的第二本性,也是人能实现自身本质

生命冲动是一种自在和自为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四个层次:感性冲动、本能、习惯和实践智
能。感性冲动是生命最基本的表现,它指有机体自身内在的向外趋向性,无意识的需求,无规定
的运动。本能是生物体的某种适应自然需求的合目的的有效行为。具有专一性和定向性。习惯是
生物体具有联想记忆的能力,它通过条件反射形成新的心理动力定型。实践理智是生命冲动表现

哲学人类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的某种修正和发展。虽然存在主
义能在这个异己的、压抑的、动荡的世界中找到个人存在这个落脚点,但是由于它把人引向自己
的内心生活,忽视了自己所经历的世界,从而使人无法在社会中有意义地塑造世界。同时,由于
在存在主义的生存领域中没有生活过程的连续性、没有通过当前片刻来保持已达到的成就的可能
统一。第四,精神是对一切事物的开放态度。精神不是作为实在领域的事物,精神的意向性活动
使个人能超越自在世界达到自为世界,超越自己的生命领域以及心理的存在达到个人的精神存在。
最后,精神在纯形式中是无力的,虽然精神有自身的特征和规则,但它没有自身的原始动能。它
仅仅是一种动态的倾向性。

生命和精神互相补充。首先,二者是人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其次,生命作为一种盲目的
命冲动的历史,又是精神发展的历史。生命冲动在历史发展中起动力作用。人的精神为历史发展
提供了一个无限开放的可能性。由于精神的变化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历史的发展没有预定的目 标和计划,发展是多元化的,并呈现出无限丰富、多样而又复杂的发展样式。历史发展的结构本 质上是精神的结构。完整的人和上帝有密切关系。上帝被体验、被理解为生命与精神的统一。人 和上帝互相独立,也互相包含。上帝通过人的生命精神化和精神生命化不断趋向自身的完美,历 史达到的是两者暂时的统一,在上帝那里,两者才达到真正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完整的人。人通 过上帝看到自身的完整性。
是生命精神化或精神生命化。

第二节(续2)

三、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舍勒在回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以后,试图从完整的人出发,考
察人与世界、历史、上帝的关系,借助这三个主题来确定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

舍勒通过人与动物的比较来说明人与环境世界的关系。人是以精神为本质,以生命为基础同
环境世界发生关系的,这构成了人向世界的开发性。人是一个能够向世界开放的X。历史既是生
中绝望成为人存在结构的重要特征不同,在哲学人类学中,希望是人存在本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这种以希望为特征的乐观主义成为哲学人类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节 舍勒和哲学人类学的创立

绝大多数哲学人类学的代表都把舍勒当做理论先驱,而把自己看做舍勒事业的继承者。

一、舍勒的思想历程及其哲学人类学的基本目标
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是20世
第十三章 哲学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学

本章概述

• 舍勒开创的哲学人类学以经验科学对人的研究为重要依据,从哲学角度探讨 人的本体论结构,揭示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力图描述人的完整形象,在世界 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舍勒等人的哲学人类学和卡西尔的人类 文化学。
第一节 哲学人类学概况

广义地说,“哲学人类学”可以泛指19世纪下半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兴起的把
使人超出动物的特定化生活而获得自由。因此创造性决定了人的本质。只有立足于人的精神创造这一基础,才
纪初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与胡塞尔齐名的现象学者,价值伦理学的奠基人,哲学人类学的开创者。
主要著作有:《先验的方法和心理的方法》(1900)、《同情的形式和本质》(1913)、《伦理
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1916)、《论人的永恒性》(1921)、《知识的诸形式与
社会》(1926)、《人在宇宙中的地位》(928)等。
人物有宾斯万格和普列斯纳。

普列斯纳是德国心理学家、现象学者和哲学人类学者,他对哲学人类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一
是把舍勒的经验方法和形而上学方法的结合具体化为现象学的方法和释义学的方法,二是运用这
一方法开创了心理哲学人类学。他采纳了狄尔泰的见解,即人的生命必须在精神科学领域中获得
释义。因为人在自己所编织的以语言和文化为中心的网络中过着超出动物的生活。
种冲突是通过人的失常态表现出来的,同时也是借助失常态得以调节的。

普列斯纳通过失常态所建立的不是人的某种固定的本质,失常态只是标志着一种持续不断实
现着的动态概念。它既表现了人的肉体和精神,又说明人的内在性和外在性的联系。它意味着人
在生物和文化生活中,人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我与他人的冲突中,缺乏平衡同时又试图
的最高形式,它包括生物的选择能力以及在选择基础上活动。实践指生物通过某种活动能获得该
生物种中完全没有的特征或活动方式。理智指生物的新的活动方式不受本能和习惯支配,而为实
践理性所操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