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高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职学校新德育模式构建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服教育集团)
1799年法国发现的野孩维克多。 1799年在法国南部的阿维龙森林中发现的野孩维克多,法 国外科医生伊塔德对他进行了长达5年的强化训练,维克多 的生活也发生明显变化,如养成正常的睡眠、进食和个人卫 生习惯,对周围的人产生眷恋和信赖、视觉、触觉、味觉都 得到发展。
但是,没有达到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把维克多教育成 正常的人。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 17
3个方面、6大核心素养、18个基本要点
文 化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中 国 学 生 发 展 核 心 素 养
基 础
科学精神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全
自 主
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面 发
发 展
健康生活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展 的
人
社 会
责任担当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 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24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
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 3
第一部分:关于教育问题的追问 育人,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
高职德育研究现状与德育工作创新构想
分 高职德育应注重人文关怀 、 ; 加 强城 市精 神和地 方人 文精 神教 育 以及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紧紧 围绕 学生 的成 才成 长需要 等方 面 不断拓展更新德育 内容 。 。卢兆梅
的德育 观 , 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德育 教学 模 式 观 , 多重 性 的 德 育功 能
观, 既面 向未来又立足现实 的德育 目标观 】 。
作者简介 : 李江梅 (9 9 ) 女 , 16 一 , 四川南部 人 , 新疆警察学 院副教授 ; 高亚滨(9 5 )女 , 17 一 , 新疆 呼图壁人 , 新疆警察学
院讲 师 。
基 金项 目:0 2 2 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 项任务项 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影响西部 民族地 区高校稳 定的民族和宗 《 教 因素研究》 编号 :2D Z 0 5 , ( 1J S 2 3 )主持人 : 高亚滨 。
技 巧化 u。德 育从 “ 向说 教 式 ” 单
育、 形势教育与民族宗教教育模块 。
( ) 二 树立全 员育人理念
道德规 范 , 履行道德责任与道德义 务, 无视学生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
遵 循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于 关
进一 步加 强 和改进 大学 生思想 政
向“ 向互动式” 多 转变 , 既要组织 面 忽视学生 的个性差异与人格尊严。
职业学校德育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想, 认为学好学坏无所谓, 不专心读书 , 偶尔逃课逃学 , 还喜欢无事生非 。四是有早熟倾 向。部分学生过
早涉足社会 , 交往过多 “ 朋友” 存在 “ , 好玩就是幸福” 思想, 还受不 良影视作 品影 响, 谈情说 爱, 影响学 习。五是信奉和传承亚文化。个别学生否定和诋毁主流文化 , 或者表示不屑与嘲讽 , 从而在赢得合法性 和合理性的 自我肯定的同时, 表达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叛逆 。 …
1 了解 和 把握 学生 思想 现状 。 明确 德育 活动开 展 方 向
相对于普通高中 , 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 , 个性发展参差不齐。瓯海职业学校学生入校的动 机有三类 : 一是 自 的, 愿 即学生乐意在职业学校学技能或立志报考职业大学 ; 二是无奈的 , 由于升学考试 成绩不理想未被普高录取 ,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到职业学校学 习; 三是混混的, 可能家长工作太忙而疏 于对子女管教 , 又不想让子女过早踏入社会 , 学生抱着“ 混混” 的态度来到职业学校 。这些学生无论在文 化素质, 还是在思想行为上同普高生相 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新时期 , 职高学生的思想行为有六个特点。一是以 自我为中心 , 控制能力差 , 感情脆弱 , 冲动。违 易 纪频率增多 , 管理难度增大。二是学习上多 自卑 。部分学生认为 ,我这种水平 了, “ 还能学好 吗? “ ” 我还 能升大学吗?思想有顾虑 , ” 自卑感较强。三是普遍存 在厌学现象。有“ 读书无用论 ” “ 、知识无用论” 思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课题研究结题综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课题结题
综述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对这一表述,我们理解是中职生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专业理论与技能在学校教育中均不能实现同企业紧密对接,就其“思想观念与价值观”教育(即德育教育)而言,迫切需要对传统德育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以实现其紧密对接。
我们在近年来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围绕培养“准职业人”毕业生目标,开展了大量的学生职业化培养实践工作。尝试性地提出了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并在此理念下构建了德育目标、德育理念、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载体和德育评价六方面的德育文化。即:德育理念是“塑德修能”,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途径是“三成教育”,方法是
“10S管理”,载体是“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评价是“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报告制度”。
适逢中职德育改革的历史时期,在此仅将我们在中职德育工作创新实践的基本情况作个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德育创新理念的提出
(一)提出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
从对《计划》的分析中,我们认为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准备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化员工。清华大学国际化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客座教授李强老师认为: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综合起来讲应该是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因素。因此,我们提出了塑德修能的中职生德育教育理念。
第五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五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德育概述
德育概念: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
含义: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求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确立依据:既要考虑教育目的、德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又要考虑具体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考虑具体的德育内容,考虑特定对象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
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学德育基本任务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里品质
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德育任务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概念:是教育者按德育目标对受教育者在品的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教育者: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德育过程结构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客体,又是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律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
德育生活化方法的 优化
继续优化德育生活化的方法,使 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 理需求,提高德育的效果和质量 。
德育生活化与科技 手段的结合
将科技手段引入德育生活化实践 ,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 术手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 预测,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 性。
THANK YOU.
2023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研究 和实践》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德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效果 • 研究成果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01
德育生活化是近年来德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它强调将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 合,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04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育的生活化
总结词
通过自然、亲切的语言和实例,使德育内 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VS
详细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的理 论和概念,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场景, 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例如,在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分享日常 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和反面例子,让学生深 刻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 求和兴趣,提高儿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实践性教学探究
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实践性教学探究
摘要:文章基于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现状,在学习指南、实践活动模块、课堂教学案例、课堂组织形式、考核标准等方面,围绕实践性过程、实践性考核开展探究,为德育课程改革提供指引。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德育;实践性教学
一、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背景
1.国家对中职生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课程性质对教学的开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章节中,也特别指出,该课程要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本门课程肩负着中职生的道德品行和法治知识教育,结合了知识教育和行为教育,目标是内化于心、外乎于行,既要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去社会实践,依法维权,又要使学生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虽然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在推行,但效果不佳。
3.课堂教学遇到阻力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德育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实践性教学区别于以往单纯的“说理”“讲解”“识记”,传统的方式不仅不容易被学生接纳,反而经过多年的不变和不转换,部分与德育课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引发德育课教学的危机。
所以,关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应该从实践教学
中探索教学实践的可行策略,这也是本项目研究的初衷。
二、中职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现状
第九讲 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九讲德育理论与实践
讲授内容:中小学为什么要加强德育?
(1)教育生存的环境变革(市场经济新格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新形势,来自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的威胁)使学校德育面临挑战和困境。
(2)德育实效性差↗德育目标过高
→家、校、社三种教育配合不够
↘重理论说教,轻道德实践(急剧萎缩)
↘教师素质急待提高
(3)加强德育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4)德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动力保证作用
二、德育的概念
德育↗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道德教育
↘心理教育
三、德育的功能
(一)育人功能——通过德育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二)社会功能↗政治功能——通过德育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经济功能——①通过传播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现代观念来促进经济
发展
②通过培养生产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良好职业道德,
能动地作用于经济发展。
(三)生态功能——①通过德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
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
四、德育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公民的政治态度。(三)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五)培养学生道德选择、道德思维、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五、德育内容
六、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在活动与交往中,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内容
↓
教育者→活动与交往→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
高职德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理实探索
理 论 灌 输 实 效 性 差 , 以 为 继 ,不 断 受 到 质 疑 难 和批 判 ,这 已 引起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者 、研 究 者 和 众
多 高 校 一 线 德 育 教 师 的 反 思 。但 为什 么 理 论 灌 输 法 仍 然 市 场 广 阔 ,成 为 最 常 用 的教 学 方 法 或 模 式 呢 ?究 其 原 因 .是 因 为 在 教 育 的 实践 中 , 道 德 灌 “ 输 ”操 作 简便 ,工作 量 小 ;此 外 ,德 育 的 复 杂 性
校德 育教 育 的一 大 难题 。部 分学 生认 为 ,思 想政 治 理论课 的教学存 在 授课 内容 与实 际不 相符 合 ,甚 至
脱 离 实 际 ,重 理论 体 系阐述 ,轻 现 实 问题 研 究 ,重
群 体 。教育方 法 亦不 同 ,应 该根 据学 生 的不 同年龄 层 次 、教育层 次 安排教 学 ,同时 讲究 教学 的不 同方 法 。 因此 ,从 年 龄层次 来讲 ,在 儿童 少年 阶段 ,对
判 . 图从 理论到 实践探 索一 条德 育教 育 的 实践教 学模 式的新路 。从 实践教 学的 必要性Baidu Nhomakorabea、 状 困境 到新 模 式 试 现
的方 法论研 究 。 论证 了打破 传 统课 堂理 论 灌输 式教 育 , 引入 实践教 学模 式的 必要性 和 可行 性 , 改革德 育教 对 育教 学 , 对培 养新 世 纪的 建设 者和接 班人 具 有积 极意 义 。
新时代技工院校德技并修的研究与实践
文/徐 炯 林丽群
新时代技工院校德技并修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些年国家重视发展技工教育,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到“德技并修”一词。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强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注重“德技并修”。新时代技工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意见》为根本遵循抓好落实。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中,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新使命。德技并修,不仅是对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理想期待,而且是对现有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反思。
一、德技并修的时代内涵
德技并修,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德育和技能教育一体化,德和技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人无德不立、无技不成。德是技的根本,必须做到以德养技,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融入技能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德技并修的时代内涵,剖析技工院校推进德技并修工作的现状,结合个人思考提出可行举措,为技工院校深入开展技工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技并修 实践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科研工作者协会规划重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实践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课题编号:XJKX19A052)的研究成果。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是德的延伸,学生要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高尚的品德会促使学生努力提升技能,精湛的技能是学生胜任工作的硬核条件。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在新时期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中的创新与实践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
在新时期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中的创新与实践
刘长国1 刘长伟2 刘冠军1
(1.四平职业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2.吉林省艾斯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探讨了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在新时期“课程思政”改革中的推广与应用,以及新时期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在新时期“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创新与实践。通过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活动,继承和发扬了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精髓,为培养新时期的“铁的纪律、金的人格”的职业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通知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突破,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各院校坚持课堂教学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教师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关系的正确认识,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坚持课程教学中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并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中国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高职学生不但要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共识。四平职业大学在2018年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建设中,汲取了大量的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的经验及成果,使我校的“课程思政”取得了很好的落实。
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近十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理论深度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实践应用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近十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素养展开,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1. 德育理论体系的构建:近年来,我国德育理论体系逐渐丰富和完善,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德育过程、德育目标、德育策略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德育理论还受到了国际理论的影响,吸收了西方德育理论的精华,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
2. 德育策略与方法的创新:近年来,德育理论研究开始注重德育实践中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索德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情感教育、品德建设、行为规范等德育策略不断得到实践验证,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德育模式和方法。
3. 德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在德育理论研究中,对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德育目标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探讨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素养,推动了德育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二、展望
近十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未来的德育理论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和努力。
1. 加强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未来的德育理论研究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研究应该服务于实践,推动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也需要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和问题,反哺理论研究,形成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
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1
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目标:
理解“道德”、“德育”等基本概念
了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阶段和流派
把握学校德育的主要原则、内容和方法
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问题
探讨并提出解决德育问题的模式和方法
一、德育包括些什么
中西方教育理论对德育的界定:
西方:moral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与宗教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狭义:指道德教育。(但许多人不赞成这一观点)
广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总称
更广义: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德育概念出现“泛化”现象,原因是:
1、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道德与政治不分,道德政治化
2、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过于宽泛的德育界定有如下弊端:
1、无所不包的对象等于取消了概念本身
2、用西方道德教育研究理论用于我国宽泛的德育领域,在理论体系上有严重缺陷。
3、在理论上无法使人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
4、在实践中让德育承受了无法承担的任务,难以实现根本目标
5、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教育问题相互混淆,容易采取错误的教育决策。
我们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守一:德育即道德教育,其他称为“社会性教育“
望多:同时要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
对德育的研究应当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无所不包的对象无法研究。
二、德育过程理解在概念上的反映
对于德育过程理解上的不同也影响人们对德育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头脑的,(转化说)如:
德育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德育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德育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理论创新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德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一、理论创新
德育教育的理论创新主要包括德育教育的价值观变革和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改革两个方面。
1、德育教育的价值观变革
在社会的发展中,德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一直在变化。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社交能力等。德育价值观的变革让教育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对德育的需求。在公民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人的生命价值,强调个体的尊严和权利。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对伦理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掌握,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道德思考能力。
2、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改革
传统的德育教育注重法律条款和规定,这种方式在实际教育中难以实现。同时,德育教育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从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实践
1、课堂风采和班级氛围的建设
在学校课堂上,教师应该在授课的同时,注重讨论和实践,并鼓励学生在班级内进行有意义的互动。班级氛围的建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需要全体师生的努力。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2、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的实践应该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让学生在学习时,充分认识到所学内容对生活的影响。例如,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置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环节以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德育课教学改革实践与成效
德育课教学实践与成效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为我们开展德育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我校德育课教学工作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去组织实施,不断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实践,现将近三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成效总结如下:一、用改革帮助教师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沿袭了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根深蒂固,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认识到,在学科建设以及教学研究中,首先要求老师们更新教育观念,真正树立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新观念,我们通过教材的学习、课题研讨会,逐步认识到:不解决教育观念问题,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课题研究的开展就是一句空话,教学中产生的矛盾和困难就难以解决。几年来,我们运用现代开放性教育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现有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生活态度,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较好地提高职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为职高学生回归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观念上,改变教师中心观,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树立学生自主
发展的活动观。据此,我们注重了以下两个统一:
(一)重视教育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德育的教育目的重点在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这就要善于用大量丰富的知识进行立场观点教育,努力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德育不同于智育,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德育课的教学过程是知、情、意(信)、行诸环节构成的,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我们在德育课在教学上,不是泛泛的道德说教,而是回归生活,理论联系学生实际。一方面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重视品德教育,养成教育,人生观教育。德育课的思想性和实验性都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讲清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由接受知识到提高觉悟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职高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中职学校的目标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在新时期下,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愈加重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在中职学校中,德育工作普遍存在问题,教育制度不是很完善,加强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是当前中职学校工作的重点。文本针对新时期职高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对于存在的问题给出适当的解决对策,以实现德育工作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职高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发展全面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涵了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德育工作的实施关乎学生的成长,只有完善的德育工作,才有助于学校教育的开展,学校的重点在于育人,做好德育工作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
一、新时期职高德育工作的意义
在全面教育发展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其主要的动力与源泉,德育工作对其他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导向,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精神动力,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打下了思想基础,增强了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职高德育工作现状
(一)德育队伍建设不完善
中职学校的领导不够重视德育工作,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德育队伍的建设不完善,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校领导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师资上,只重视专业课教师,缺少专业性较强的德育教师。
(二)德育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德育队伍要有很强的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但中职学校的现状是个别的德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过关,责任感不够强,没有教育的意识,在进行德育工作中,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接受,缺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影响了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由于德育工作者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就直接影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德育工作无法正常运作。
三、新时期职高实现德育工作的基本对策
德育工作的开展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等,学校实施德育模式,实现德育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倡导以学生为主,实现主体化德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单纯地进行课本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主体化教育,要求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想法与意见,以学生的需求为
主,教师是起引导的作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改变学校的德育教育状况。用主体的德育观对学生进行指导,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让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全程管理。例如推行值周班制度,负责学校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使每个人都有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或者在班级中建立一些比如班级公约等的一系列约定,规范学生的行为,监督学生的情况。
(二)改善问题学生,实现教育转化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对于犯错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要了解事件的全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处在青春期,心理成熟度还不是很完善,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教师转变方式,与学生的相处要平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对于问题学生,要用真心去教育,给予学生一定的转变时间,对于学生的优点,要不吝啬鼓励,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加以奖励。例如,在中职学校中有不少学习不认真爱上网吧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就会发现爱上网吧的学生思维能力都非常高,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解决问题学生就完成了一半的德育工作。
(三)依据学生特点,重视德育工作
学生都有其特性,依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
1. 要意识到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是有思想意识的人,重视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的需求
2. 不能仅限于当前学生的发展,要用长远的眼光考虑学生的成长,培养其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重视学生的主观性,学生拥有独立的人格,不是教师与家长的附属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
4. 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才会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要让学生了解社会,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增强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四)加强教师专业化,实现全员德育
德育工作的开展重点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职学校的全部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全员德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真正理解德育工作的内涵,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校外的家长也是德育工作的成员,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例如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找学生进行谈心沟通,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教师定期进行家访,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等等。
总结
解决当前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实现德育工作更好的发展,完善德育理论与实践,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设适合德育工作进行的教师队伍,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保证德育工作更好的实施,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宏义.学校德育原理[M].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2006(31).
[2]胡斌斌.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杨兆山.教育学――培养人的科学与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