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合集下载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3.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他们在阐述各种社会现象时同时 阐述了教育现象,他们在提出其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
些教育观点,这些观点、主张便是教育学的最初形态和教育学的萌芽。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萌芽阶段
5.杨贤江((1895-1931))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
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书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是阶级斗争 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1.杨贤江,又名李浩吾,浙江慈溪人。马 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著有《教育史ABC》、 《新教育大纲》等著作。 2.《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 主义的原理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他认为 教育是上层建筑,驳斥了 ‚教育万能说‛、 ‚教育救国论‛和‚先教育后革命论‛。他认 为要变革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有进行革
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曾于1919年5月起应邀
来华讲学两年多时间,其教育
理论在20世纪的中国传播一时 ,影响极其广泛深远。
王国维与中国教育学
1.王国维于1901年 翻译了日本立花铣三 郎编著的《教育学》, 这是引进中国的第一 本全文翻译的《教育 学》。 2.他于1905年编著 了一本《教育学》, 这是国人编著的第一 本《教育学》。这两 个“第一”,使他也 足以名垂中国教育学 史册了。 3.提出“夫哲学, 教育学之母”。
夸美纽斯的主要贡献
1.对教育学的理论性质第一次作了明 确肯定的回答: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 人的全部艺术; 2.提出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 儿童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3.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提出泛教育 的主张; 4.首次从科学认识的角度强调并试图

《教育学》教学课件_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教学课件_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内容:绪论:教育与教育学教学要求: 1、理解教育的概念,认识到东西方学者界定教育概念时出发点的不同,感受教材定义所体现的新动向。

2、理解教育活动三要素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育的概念、教育活动三要素的关系、教育在各历史阶段的特征教学难点:如何学好教育学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课件演示等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导言:教育学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好比从医人必学的一门临床医学,把握了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才能迅速、准确、全面、高效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而我们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往往从它的涵义入手。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教育的词源西方的词源来自拉丁文“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的词源来自中国的甲骨文。

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三)教育的定义1. 广义的教育: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学习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指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本教材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一)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2.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二)学习者学习者≠受教育者≠学生“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成是比较被动的存在,看成是纯粹“接受教育者教育”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演示文稿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演示文稿

• 2.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影响人的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活 动。
•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 会教育
•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 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 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的活动。
• “教育”的定义:p8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 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 动。
儿童跟随有经验的长者共同劳动,在这同时学习各种生产 和生活的经验,并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 • 总之,教育是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生产劳动中 产生的,这是马克思产义的正确观点。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
• 学校产生于何年何处?P18 • 学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P19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 “学校教育”的定义:p9学校教育是由专 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 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 的教育活动。
二、什么是教育学
• 教育学是阐述教育知识,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 一门社会科学。
• 研究对象——教育 • 打个比喻: • 医学:关于人的生存的科学 • 教育学:关于人的发展的科学 •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 教育学:是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 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服及其发展变
化的必然趋势。 •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 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及学校教育的出现
•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 其次,人类的劳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的共同劳动 • 再次,原始社会的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青少年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
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刘老师。





刘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枪打掉一只,还有几 只?” “一只也没有。” “对!”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 故事影射怎样的 “五个角。” “完全正确!” 教育现象?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 “太棒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4、 准确的定义

教育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A、 实践性 (有明确的目的) B、 耦合过程 (互为前提,密不可分)
C、 动力性 (起促进作用)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在一定背景下
发生)
二、教育的要素


如果你是一个私立学校的举办者,你来办学 首先要考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基本要素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还有三个角。” “错!应该是还有五个角。” “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着对角线锯就是三个 角。” “你这孩子别往外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 “对的。” “变成了春天!” “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 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 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长大的? 那个孩子想。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特朗里
3、 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



个体角度

外在强制过程 过于宽泛(广义的) 循环定义(狭义的)
忽视社会影响 外延过于宽泛
教育是教育者施加于受教育者的影响。 完全独立自 用A定义B,再用B定义A 主的“自学” 或者用A一个顽皮的孩子偶尔 定义 B,用B定义C,用C定义A 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称为教 可以称之为 育者。 把手指伸到火苗上, 例: 被灼伤,由此获影响的人称为受教 ——这是教育吗?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学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 • • • • • • •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3、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4、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5、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改革 6、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 7、教育改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 8、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科学发展阶段 1、时间: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 2、发展的特征: 出现了大批的教育家和大量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学空前 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3、出现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专著。 英国 斯宾塞 《教育论》 德国 梅伊曼 《实验教育学》 美国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 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1、独立的教育科学开始形成 捷克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 学科的开始; 德国 著名哲学家 康德 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 课程; 德国 教育家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次在心理学和伦 理学基础上建立了教育学科学体系。 2、教育学的科学水平有所提高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论语、学记)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三)教育学的科学发展 (四)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时间跨度 欧洲:古希腊 古罗马 中国:三四千年 2、发展特征 (1)仅作为教育思想存在且与其他思想相混合 (2)虽未形成独立科学但积累了丰富教育遗产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 (3)教育经验的总结虽已达到一定的理论化程度,但抽 象概括层次较低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4、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者:在社会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教育媒介:构建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6、教育功能:⑴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⑵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⑶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7、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教育(特征:非独立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原始性2、古代社会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近现代社会教育4、现代教育的特征:⑴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⑵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⑶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8、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特征: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具有科学性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⑴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⑷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⑸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9、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①孔子《论语》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论教育作用:论教育的社会作用论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关于教育目的,孔子希望培养出“贤人”和“君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信息社会的教育
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展望
学校发生系列变革
学校目的人文化 学校类型多样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
教育功能
政治性、文化性、生产性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第三讲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创立与 发展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第二,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 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 第三,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 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或教育理论:
➢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和实科教育理论 ➢梅伊曼与拉伊(德国): 实验教育学 ➢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 ➢凯洛夫(前苏联):《教育学》 ➢阿普尔: 《教育与权力》
二、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 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 是一个耦合的过程,将个体与社会的需 要很好地统一起来; 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促使”; 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三、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 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就学校教育而 言,它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 固定的兼职教师。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 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 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 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选自傅道春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18页。)
2.西 方
➢ Education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 的意思,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family education)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1)奠基性。

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性格、习惯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感染性。

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亲情,息息相通。

(3)针对性。

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可以准确地针对子女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4)长期性。

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持久性、连续性。

(5)灵活性。

家庭教育面向个别成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随机进行。

(6)社会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深受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社会。

资料来源: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1.2.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social education)广义上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狭义上是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现代社会教育则主要是指狭义上的。

它面对整个社会,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为目标。

按教育对象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以少年儿童为对象进行的教育。

其目的在于配合学校促进少年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2)成人文化教育机构,以成人为对象进行的教育。

在技术革命时代,社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所有社会成员保持与社会发展需要同步前进的重要教育形式。

资料来源: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1.3.《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4-3世纪,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整理)
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使教育的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学术自由)
4、两汉时期的教育。(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北魏献文帝设立,被认为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开四馆---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
a.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夏朝: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两类。
商朝:学校出现,学校名称有“大学”、“小学”、“庠”、“序”;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它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2、西周的教育。(建立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特征“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有“国学”、“乡学”之分。学科(六艺):礼、乐、书、数、御、射)
(E)中世纪的西欧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2、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射箭、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5、批判主义教育学(代表: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

02第1章_教育与教育学

02第1章_教育与教育学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学习提要】你心目中的‚教育‛是指什么?从前的教育家们如何解释教育的起源?教育是怎样发生与发展的?教育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实际上干了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历史上的教育家是如何理解的?教育学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教育学流派如何研究教育?【引子】 穿越时空的爱在小学的教材里,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苏珊的帽子》。

文章的主人公小女孩苏珊,因为得了癌症,经过三个月的化疗,她的头发全掉光了,为此,她不敢到学校去上学,害怕同学们笑话她。

可当她三个月后戴着一顶帽子出现在她所熟悉的教室,她却惊呆了:因为班里的同学每人都戴着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根本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她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安静下来,平静的走进了教室,开始了新的生活。

原来,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的班主任--一个年轻的女教师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起,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的帽子来学校上课,越新奇越好!孩子们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只是听老师的话而已。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没有人注意到苏珊的帽子,所以也没人注意苏珊的还没有长出头发的头。

这个小故事,给了我许多的感触。

这是多么细心的教师呀!她关注到了孩子幼小的生命情感,费尽心力巧妙的去保护一个孩子脆弱的心灵,让孩子获得了一种自尊,自信,从而为她扬起远航的风帆。

这是什么?这是教育。

教育,就是爱。

爱,是教育的真谛,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需要爱,需要爱来启迪,需要爱来滋养,更需要爱来丰盈。

①教育,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任何人某种程度上都在进行着教育活动。

《苏珊的帽子》中的班主任自然在从事教育;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说:“孩子,你不能这样做,应该尊敬长辈。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教育。

教育是什么?似乎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却令人难以回答!人们讨论了几千年,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每个人对教育都有不同的理解。

案例中的路月琳老师认为“教育,就是爱。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二分。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
•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 科
• 教育学主要回答: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
教育有何用(教育的功能)
为什么教育(教育目的)
谁来教育(教育者) 教育谁(受教育者)
教什么(课程) 如何教(教学)
……………………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力图系统论述教育问题,这些著作为 教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卢梭
夸美纽斯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二分。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赫尔 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首先,赫尔巴特明确表示教育学要成为 一门独立学科,就必须形成教育的基本 概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原则
孔 子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二分。
2.西方古代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
《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 • 古罗马:
西塞罗:《论雄辩家》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奥古斯汀:《忏悔录》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二分。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二分。
其次,赫尔巴特以心理 学、伦理学为基础,应 用一系列概念,建构了 相对完整、独立的教育 学体系,形成了赫尔巴 特独有的教育学话语体 系和研究典范。
赫尔巴特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二分。
(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十二分。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整理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语义与层次(一)“教育”的词源我国的甲骨文中就有“教”与“育”两个单字。

“教”是指儿童在成人执鞭监督下习文之事,《说文解字》的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教”字在汉语中始终具有“上所施,下所效”之义。

“育”,是指妇女养育儿童之事。

“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包括精神上的和肌体上的。

中文的“教育”指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灌输,是一种积极的活动或者说是外塑的行为,如塑造、陶冶、训练、宣传、灌输、说教、规劝、训示、改造、教化、感化、濡化等,通常可以一概称之为“教育”。

西文的“教育”则强调人生来就有特定的潜能,教育的过程就如助产的过程,视教育为一种展开的、内发的、自然的消极活动(二)“教育”的语义“教育”一词,最早使用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在古代虽有“教育”一词,但在20世纪前,很少把“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词来使用。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论及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教”、“学”两字。

“教育”成为常用词,在我国是20世纪初的事。

[ 黄向阳.“教育”一词的由来、用法和含义.载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110.] 1901年5月,罗振玉在上海创办了最早以“教育”命名的杂志《教育世界》。

在创刊号上提到了“教育学”这门新学问,因而“教育”一词一跃成为理论术语。

中文的“教育”有外烁的意向;西文的“教育”则有内发的意向。

汉语“教育”,英文“education”,法语“éducation”通常就包括文化知识的技能授受之意;英语中的“education”可能是“教育”也可能是“教育学”。

(三)“教育”的层次不同的人在使用“教育”这个词时,其逻辑层次并不一样:1.教育是一种影响活动2.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影响活动3.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意识的精神影响活动4.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5.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6.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7.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达形式8.教育有时候特指思想品德教育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1.生物起源论主要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

教育学 第一章_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 第一章_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学研究对象和教育学发展
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二、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 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 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
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除了体罚外,机械的练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 方法。机械的练习是指通过单一枯躁的训练磨灭学 生的独立性和反抗性。另一教育方法道德反省是古 代中国重要的教育要求,如“君子求诸已,小人求 诸人”。宗教忏悔在古代西方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 位。从以上可以看出古代教育的方法是比较多样的, 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一些方法在今天仍然具 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主要观点
(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 的需要; (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 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 条件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 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第四节 法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方
一、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二、研究教育学的方法 (一)直接研究的方法 (二)间接研究的方法 (三)借助研究的方法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 教育思想 : • 1.生活教育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 2.教学做合一 3.终身学习观 •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这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 • 名言 •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2、 教育是立国之本。
4.教育劳动起源说

《教育学》课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课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培养目标的狭窄性 阶级性和等级性 强制性和专制性 机械性和刻板性 独立性和无衔接性
9
第一节 教育概述
3.近代教育
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了近代社会,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 教育的巨大变化。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立法的实施
是教育活动的主导 者,主要是指教师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 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 教育者作用于受教 育者的全部信息
教育者
注意结尾 惯用语
不要滥
用通知
12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二)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 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 可能开展,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 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教育 活动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发展目标都 无法实现。
教育 问题
教育 规律
15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和探讨肇始于人类教育活动的开 始,但是在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探讨尚停留在 经验和习俗的水平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也就没 有形成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的“学”。
16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二)独立形态阶段
4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 家勒图尔诺(C. Letourneau,1831—1902)和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T. P. Nunn,1870—1944)。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课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课件

(三)心理起源论
•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 识的模仿。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 教育家孟禄(PaulMonroe,1869~1947)。 • 孟禄 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 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 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 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 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 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 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 2、教育的时空特征——强调教育的终身化、国 、教育的时空特征 强调教育的终身化、 强调教育的终身化 际化、信息化。 世纪中叶以来 世纪中叶以来, 际化、信息化。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相继提出 了终身教育、 了终身教育、国际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等新的教 育时空观念。日本筑波大学编的《现代教育基础》 育时空观念。日本筑波大学编的《现代教育基础》 中指出: 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 中指出:“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 过是某种意念……这种观念使用权人们有可能将 过是某种意念 这种观念使用权人们有可能将 教育现象作统一的综合的考察, 教育现象作统一的综合的考察,或者使整个活动 重新体系化。 终身教育的构想是“ 重新体系化。”终身教育的构想是“创造贯穿人 的整个一生的从生到死进行教育的过程的原 理……。” 。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掌握教育的历史发展特征与教育学 、 的历史发展。 的历史发展。 2、理解教育的本质与属性及要素。 、理解教育的本质与属性及要素。 3、了解教育的起源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教育的起源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教育
•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 一个刚看电影的人可能会 说,“我从这部电影中受 到了深刻的教育”; • 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 类: • 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 “教育”,表明一种深刻 的思想转变的过程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英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英教)

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征
(二)教育学的学科特征
• 1、理论性:如教育的概念、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构成要素等 ,是教育理念 ,也被称为教育原理。 • 2、实践性:教育学的根本使命是指导教育实践。包括如何处 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认识课程等。 • 3、艺术性: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普及化运动。
• 1970年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其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 一书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以后,世界各国大力推进“继续教 育”和“终身教育”。
二、教育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
• 1、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 三种形态: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 2、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3、请每个小组给本组起队名,设计小组logo及口号
• 4、时间15分钟,最后一组要受到小惩罚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小组讨论——我的教育理想国
• 1、请每个人拿出一张纸写上名字与学号
• 2、请每个人回答以下问题,并在组内发表你的意见
• 3、请组内选出本组最有代表性的意见在班上发言
• 4、小组讨论,整合出最佳答案,把最后答案交上来
小组讨论——我的教育理想国
• 1、你认为什么是教育?
• 2、教育有什么作用?
• 3、你认为现在的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 4、你理想中的教育是怎样的?
一、教育的概念
(一)从字源上论教育
•1.甲骨文中的教育:有“管、教、养”的意思。 •2.英语世界的教育educare:含有“引出”的意思。
一、教育的概念
是通过教育。他指出了教育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并第一次提
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 代表作有《理想国》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古希腊语的教育一词与教仆有关。

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经验。

3(广)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特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使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4.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

5.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想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6.学校出现以后,教育就有的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仍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非学校教育。

7.古代(奴隶、封建)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目容对方)⑴政治功能8.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⑵经济功能),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这些变化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现代学制的形成上。

9.(学校产生以后),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趋势:从形式上看,教育经历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非形—形—制)10.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11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系统规定性、任、入条、修年、关系)1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强学前衔小学、普义教延年限、普通职业渗透发展、高等类型多样、国家交流)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二战后)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强迫教育)⑶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⑷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⑸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13.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

主讲人
周丽华
导论: 1、教育学是什么?

关于教育的学问,是一门探索人类教育 智慧的学问。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更好地解释教育现象;它能帮助我们解 释、说明教育现象,即当我们知道怎样 做时,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更好地参与教育活动。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哪些?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教育与人的 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初步形成现代教育观,如教师观、学生 观。 -了解并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 则和基本规范。如作为科任教师和班主 任的常规工作等。
卢梭(1712~1778)
1757年写成,1762年发表《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观: 1、人性本善。“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 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了。” 2、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

赫尔巴特(1776~1841)
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1835
年《教育学讲授纲要》 教育学的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 “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 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 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主智主义教育观。强调“智育是全 部教育的中心”,以管理论、教学 论、训(德育)论为框架,以系统

参考书目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 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 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 科学出版社,1996年。 [美]Lynda Fielstein &Patricia Phelps 著:《教师新概念: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3、学科发展时期
教育观点:多元化 研究范式:多样化 研究领域:分化

教育观点的多元化:杜威对传 统教育的批判


教师中心 教室中心 教材中心


学生中心 生活中心:“教育是生活的 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 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 的生活”,“学校作为制度 应当是简化现实的社会生 活”。 经验中心:“儿童的社会生 活是其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 中或相互联系的基 础。”“学校科目相互联系 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 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 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

4、我们如何学习教育学?

(1)基本建议 “阅读使人丰富;讨论使人成熟;写作使人精 确。” 课堂上记笔记,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课 外以教材作参考,阅读多本教育书籍。 (2)教学要求 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讨论等)+考试成绩 (闭卷笔试)

参考书目1: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 馆2002年。 [法]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86 年。 [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浙江 教育出版社2002年。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0年。
思考与练习
1、教育、学校教育的定义。 2、著名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3、访问一些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了解教 育理论知识在其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 用。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 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2、特征
3、教育的产生
时间: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活动 原因:人类生存的需要;伴随着人类传 递经验(生活与生产经验)的需要而发 生 条件:自觉意识与思维能力(强调人的 主体性)、语言、前知识(理解的基 础)、交往的环境

二、学校教育
1、定义

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 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 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2、特征
(1)专门化(2)制度化
3、学校教育的出现
时间:奴隶社会 条件:生产力发展、政治统治、文化需 要(文字出现) 特征: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三、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

定义: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所有一定年龄 范围内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迷思:教育学是科学 吗?
二、 教育学的发展

近代教育学的创立是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发 生的。

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仁义、学而优则仕 教学原则:温故知新、循循善诱、循序 渐进

2、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被确立
夸美纽斯(1592~1670)

1632年写出、1657年发表《大教学论》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参考书目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 教材· 教法》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本章探讨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教育?教育的 历史(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的历史(重要的 学者及重要著作)?
教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教育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大致 经过了: 前学科时期; 学科形成时期; 学科发展时期。

1、前学科时期

或是思辩的,或是经验的
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知识即美德; 产婆术 柏拉图(前428~前347):《理想国》— —培养哲学王 亚里斯多德
研究范式:多样化


实证、量的研究、绝 对主义——自然科学 的方法 实验教育学:拉伊、 梅伊曼
解释、质的研究、相 对——人文科学方法 狄尔泰:“我们说明自 然,我们理解情感生 命”

研究领域:分化与整合


分析教育中的形而上学问题:教育哲学、教育逻辑学、教育伦理 学、教育美学 分析教育中的社会现象: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 教育法学、教育人类学、教育人口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文化学 分析教育中的“个体”:教育生物学、教育生理学、教育心理学 运用方法直接分析教育活动: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未来 学 研究如何运用方法来分析教育活动: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 教育评价学、教育实验学、教育信息学 分析与其他领域共有的实际问题:教育卫生学、教育行政(管理) 学、教育规划学、教育技术学 分析教育领域独有的实际问题: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 (瞿葆奎 唐莹,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