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合集下载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收获与反思(四篇)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收获与反思(四篇)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收获与反思(四篇)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总结与反思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收获与反思篇一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看、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数学活动”。

根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详细、精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制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敏捷自如地选择教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仆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

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共享性,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觉问题猎取学问,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索问题的习惯。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进展性评价,进展性评价应当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展,在学问、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忙学生制订改良规划,促进更好的进展,这样,评价的鼓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供应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复原数学本色。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课标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在这里,我们对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期做出改进。

首先,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更加关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思维密集型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追求了数学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兴趣的培养,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有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最后,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采用更多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数学,做到不仅掌握数学知识,也能运用到实际中。

总之,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注重趣味性教学以及多元化学习方式等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拥有一门有趣、有使命感的数学科目,在未来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作为一名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

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目标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教学目标不再是教会学生一堆公式和算法,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术态度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方式1.学生中心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理解者和学习策略的引导者,更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交流形成真正的理解,而且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3.面向问题面向问题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选取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探究活动和协作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方式与以前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1.教师教育的不足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老师们需要培养更多的能力,在知识储备能力、教学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要有所提高。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学生思维障碍的存在由于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在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时会面临一些思维障碍,如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探究问题求解的自主性等等,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这些思维习惯。

3.有些重视能力培养而忽略了知识的教授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忽略数学知识本身的教授,正确的方法是,在进行数学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践与思考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践与思考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践与思考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自行解决问题。

但小学生对自己的控制力并不是很强,往往需要老师在一旁指导,指导他们前进。

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地对其进行评估,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评估中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指导他们进行数学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思考1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意义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现在的老师,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知识,往往都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讲授的内容上,老师们往往都是站在讲台上,给他们讲解,而不会去分析学生的问题,也不会去研究学生的问题,也不会去研究学生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

而且,尽管许多老师都认识到了评估的重要作用,但在课堂上,往往只会给学生一个总结,一般都是夸奖和批评,并没有从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多层面的评估,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评估,这样就会削弱评估的效果,进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虽然小学数学是一门很基本的数学,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学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思考,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数学课上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对他们的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以前老师和老师的互动很少,老师就相关的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的解答,并没有深入的沟通,而教学评估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与老师的关系,让老师对自己和老师都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提高课堂气氛。

2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思考2.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2.1.1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况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评估量表,对学生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评估。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2)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2)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厦门六中数学课改组孙东耀新学期,一股高中新课改的春风吹绿了闽南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新课程培训热情空前高涨;新型的教师观、人才观、学生观、现代教学观逐见雏形;新高一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扬;教学科研蔚然成风,基于“模块”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探究成为教科研的主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课堂模式初步呈现;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走在课改第一线的老师们已摸出了一点门道,有的甚至在课改浪潮中游刃有余。

但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如何改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每周一次数学探究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听课评课体会,就新课标下如何改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谈几点拙见,望得到同仁赐教。

如何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人说要“诗意地教语文”,有人说要“逻辑地教数学”,有人说要“辨证地教政治”----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怀灵蛇之珠。

其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弊端:一、评课标准面面俱到。

从教学目的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基本功的表现、教法学法的定位、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学手段的应用、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效果如何?条条框框面面俱到。

这样的评价往往抹杀教师的个性,抑制老师主体性发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

二、评价机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评价者,大多习惯教学结构严谨、教师基本功扎实、师生配合默契、课堂节奏感强、完美无缺的“好课”。

要是有哪位老师在优质课上,因学生争论而造成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可能受到“精心安排不合理”的评论;要是有哪位老师在自己的公开课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学讨论造成拖堂,就有可能被认为组织不严密;要是有老师在有人听课,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做笔记而板书少,就可能被说成教师基本功不扎实。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反思一、引言新课程标准是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举措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数学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呼吁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对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考。

二、新课程标准的亮点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上有着许多亮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很少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此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计算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模型构建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新课程标准的挑战尽管新课程标准引入了许多亮点和创新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转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这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努力适应新的角色和教学方法。

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以往的数学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应用,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深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资源,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和方法。

另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有更好的支持体系。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支持,包括教材、教辅以及相关培训的支持。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赵文宏 ( 曾用名 :张振江 ) ( 河北省邯郸市磁 县讲武城镇学 区王家店学校
数学 是人 们对 客 观世 界定 性 把握和 定 量刻 画 、逐渐 抽 象 、形成 方 法和 理论 ,并进 行广 泛应 用 的过程 。在新 的数 学课 程标 准 中明确 规 定 :“ 数 学课 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 自身 的特 点 ,更应 该 遵循 学 生学 习数 学 的心理 规律 ,强调 从学 生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出发 ,让 学生 亲 身经 历将 实际 问题 抽象 成数 学模 型 并进 行解 释 与应 用 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 新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 的主 动参 与 ,发展 学 生 的数感 、 符号 感 、空 间观念 、 统计 观念 以及 应 用意 识 与 推理 能 力 ,新 的数学 课程 标 准废 除 了学科 中 心论 ,确 立 了数 学教 育应 面 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重视数学与学 生生 活 、 自然 和社 会 的联 系 ;体 现 了数学 学 习活动 的 过程 性特 点 ;尊 重学 生 的 个体 差异 ,倡 导 自主性 学 习和探 究性 学 习 。 1数 学 课堂教 学 中 的基本 理 念 数学 课堂 教学 是 数学 活动 的教学 ,是 师生 之 间、 学生 之 间交 往互 动与 共 同发展 的过 程 。数 学课 堂教 学 ,要 紧密 联系 学 生的 生活 实 际, 从学 生 的 生 活 经验 和 已有知 识 出发 ,创 设 生动有 趣 的情 境 ,引 导学 生开 展观 察 、操 作 、猜想 、 推理 、交 流 等活 动 ,使学 生通 过数 学 活动 , 掌握基 本 的数 学 知 识 和 技 能,初 步 学会 从 数学 的角 度去 观察 事物 、 思考 问题 ,激 发 学 习数 学 的兴 趣 。数 学课 堂教 学 是教师 依 据数 学课 程标 准 的理 念与 基本 要 求 ,在全 面 驾 驭教 科书 的知识 体系 、知 识 结构和 编 写意 图 的基础 上 ,根 据 学生 的具 体情 况 ,对 教学 内容 进 行再创 造 的过 程 。数学 课 堂教 学是 数 学教 师 的教 学 技 能 :教 学 能力 、业 务 水平 、文 化修 养 、教育 观 点 、师德 和 思想 素质 的综 6 5 0 0)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新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

下面我结合平时教学实际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教学趣味化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怕学,厌学。

因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善于挖掘教材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二、注重教学生活化中国有句老话:“学到用时方恨少”。

这句话就正好给我们指出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少”就是缺乏,“恨”就是强烈的求知欲。

这种强烈求知欲要在“用”的时候才会出现。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有一种习惯,就是先学后用。

总是要让学生把一部分知识学完,然后再去用。

我们应该尽量想办法把“用”提到前面来。

让学生早一些进入需要“用”的气氛和环境中来。

让他们先碰碰“钉子”,感到缺乏。

让他们从“用”的角度来看待所要学的东西,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愿意用心学习,就知道所学知识怎么“用”。

例如,我们在学习概念时,就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一个需要使用这个概念的背景境界中去。

在他明显地感到需要这个概念时,再来总结出这一概念。

这样做了以后,这个概念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突出而又很切实的印象。

以后一遇到类似情况,他会立即想到运用这一概念的。

所以,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本质就是,先产生对数学“用”的需求,然后再学数学,“用”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5篇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5篇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5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实验,为此,我校数学研组也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本人所教五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实况,下面就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和做法: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师生应相互沟通和交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

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状态。

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爱与期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数学课堂教学总结反思【8篇】

数学课堂教学总结反思【8篇】

数学课堂教学总结反思【8篇】篇一:课堂教学反思总结篇一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

反思中我觉得教学的效果最终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很好的'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因素:一、体现一个“主”字这里所说的“主”字指的是:课堂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

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

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再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讲解和被动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来。

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灌输知识,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数学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社会主体。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了解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可以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借鉴。

本文还将探讨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应对策略,总结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建议,为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可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构建素质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能力。

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

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

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篇1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生活即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强调了大众数学研究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

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

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研究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研究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需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教师每每照本宣科。

课堂每每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腐的教学手腕、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研究,教师每每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需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脚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

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

应创设与学生糊口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立探究研究,让学生充分自立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题目,归纳出解决题目的办法、规律。

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研究的精神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想》寿县江黄民族希望小学姜攀数学教学,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可或缺的内容。

过去很多教师不善于这一法宝,使自己的课堂减色不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中,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课堂评价更多的是批评、指责与否定,便走入一个“消极评价”的极端,即教师无视学生真实的课堂反应,对于课堂教学计划以外的学生表现给与一律否定。

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虽然老师对于学生的“超纲的”表现可以给与适当的表扬,但是这种激励最终却成了“棒极了”“真了不起”等词语,我们可以在很多的听课中听到老师在表扬学生时,用到这样的词语。

虽然相比较过去传统的教学有进步之处,但是却依然没有达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把握如下两点:一、课堂评价要有理有据首先,课堂评价要让学生明白是因为什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学生是出于发展的人,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严管来对待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当的进行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激励教育,关怀学生的人文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有理有据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由于哪方面的表现受到了表扬,或者因为什么收到了批评。

二、课堂评价的节奏应该放慢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

对此,教师应如何评价,其实,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不要过早的作出评价 而应把评价的节奏放慢些,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出最符合他们的评价。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我认为有一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分别从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对生进行全方面的锻炼,既学到了知识,也让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以“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为题,探讨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如何以更加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通过思维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深入,从而进行深度教学,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大大改变了教学的思路,以前的传统教学被新课标替代,学生被要求具备不同的能力,以适应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

新课标的出现,使教育的整体框架更加清晰,它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指导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能力发展和能力深入进行认真落实的教学。

根据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策略使用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等。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能力深入式学习,积极探究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能力,进行技术应用,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够应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加强教学管理也是当前教学质量提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做到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安排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教学指导的质量,从而达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理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地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并能够结合新课标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知道学生能力发展的路径,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专业,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实施思维发展,能力发展和能力深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这需要教师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管理,实施科学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十堰一中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评价研究论文篇_3

十堰一中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评价研究论文篇_3

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走进枝江一中新课改课堂观后感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数学组孙运林(442000)众所周知,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改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变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新课改的关键。

枝江一中的课堂教学有很多可取可学之处。

亮点之一:卓有成效的“423”课堂教学模式枝江一中从2006年开始,把管理的重心定位于课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革,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调动所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在“研”与“导”上狠下功夫,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进展。

首先提出了“三案六环”教学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侧重于老师的“教”,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到“211”模式(将40分钟的课堂切割成三块——老师讲20分钟,学生互动10分钟,达标检测10分钟)起步,续之以“2115”(老师讲20分钟,学生互动10分钟,达标检测10分钟,预习5分钟)的先学后导、讲练结合,最后定型为“423”模式:“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教学设两环,教学全程用三案”。

第一学习时间新知预习分“四步”(即一读,通读课本,把握梗概;二看,精看教辅,知识提炼,由厚到薄;三填,填写学案,边填边记;四练,针对训练,及时巩固)。

课堂教学推进设“两环”,一环指第二学习时间教学的四个步骤——生议,学生小组讨论;生讲,班内学习小组交流;师拨,教师精讲点拨;反馈,学生课内达标。

二环是指在第三教学时间内的三个教学步骤——生练,尝试解答;展示,班内小组交流;师评,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提炼。

教学全程用“三案”(“三案”是指“学案”、“练案”与“教案”,学有“学案”;练有“练案”;教有“教案”;三案分而不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

亮点之二:“不读不讲,不做不讲、不练不讲”三原则423课堂教学模式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正在迅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它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用数学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

这项标准推出了“认知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引导学生更系统地学习数学,并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着力落实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教学,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本文将从实践中反思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以便使之更加高效、有效地发挥作用。

首先,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理解、总结和联系,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究、分析、实践、演绎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协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中,以便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诊断问题、设计实验和反思,对数学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使学生能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了这样的教学策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按照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进行探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反思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一步提供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陈琳 2007224301 07数本3班今年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感到新教材确实有所不同。

以前,读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时候,总觉得新课程标准好像和我们自己的理念也差不多。

新课程标准说的,我们已经在运用,是很简单的事,但现在教教新教材,再来重新研读新课程标准,顿时觉得新课程标准原来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新课程标准蕴涵的思想、理论、方法等值得我进一步去思索。

数学的本质,也就是“什么是数学”的问题,就世界范畴而言,有两种说法,即“数学是演绎的科学”(古希腊为代表)与“数学是量的科学”(中国古代、印度古代为代表),前者重视几何,后者重视算术与代数。

而康托在1883年则提出“数学的本质在于自由”的著名论述。

在新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比比皆是;乃至有些学者曾经提出过如果一门科学不能用数学进行表述,则它就尚未形成科学的论述。

而数学知识则是由问题—语言(包括符号)--论证—命题以及数学观点这样五种成分所组成。

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

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大致情况是:学校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学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其中有课程标准要求过高的原因,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整齐、教得不够活的原因,更有现行评价体制的原因。

课程标准是左右一代人的数学素质的行动性纲领,是指挥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社会和家长形成数学教育观念的魔棒。

在教育普遍受重视的今天,课程标准的制订更是关乎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新标准要求中学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完全正确的,也完全符合数学文化素质的内涵。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为发展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为培养新一代人才而达成共识。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深入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真正落到实处。
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教师在介绍了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后问道:“请同学们比一比,黑板面和桌面,哪个表面大,哪个表面小?”一生答:“黑板面大,桌面小。”教师表扬道:“你真聪明,大家为他鼓掌!”学生边鼓掌边说:“棒,棒,棒,你真棒!”接着,教师又问:“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盖子的面,哪个表面大,哪个表面小?”另一生答:“数学书的封面大,文具盒盖子的面小。”“说得不错,表扬他!”“棒,棒,棒,你真棒!”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发展。正如专家所言:“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评判。
二、评价语言中肯,不能失真。
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固然可贵,而引导学生在别人发言时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也同等重要。课堂上,我们时有发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倾听,还是一味地举着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在别人发言时,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插嘴打断别人的思路。也有的学生默不作声,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不关心合作的内容和进展,自己想着自己的事。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课堂上充分展示了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合作学习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引入课堂,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偏颇了“标准”的理念,削弱了合作学习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中通过设计和教学达到的目标有以下几点:1、通过课前复习,明确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和知道整数乘积的重要性,为下一步教学铺好路。

2、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校开展四年组同课异构的4月8日,适逢一个孩子的生日,在清晨,我临时决定根据这个偶然的事件导入新课。

课前组织学生给今天的寿星写上一条生日的`祝福或者是期盼,装入一个特别不起小盒子中。

在完成正常的听算和复习后,举起盒子,这是全班同学要送给子烨的祝愿,看看有什么不看护的地方。

学生争先恐后地指出,就加上包装,彩带。

相机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自然、流畅,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课后又特意请今天表现出色的一个学生替赵子烨进行了包装,3、在进行小数竖式乘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孩子在大演算本上试算,再请两位做的分别对和错的学生把答案写在本上,全班学生共同分析其对与错的原因,通过学生的独立计算、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解决包装纸问题,明确了计算小数乘法要转换乘整数乘法进行计算,掌握了竖式的写法及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等知识。

彩带的应用题要求末位对齐,在学生刚试着列出竖式后,针对部分学生依照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情况,我组织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到底怎么对齐,原因是什么?孩子们唇枪舌剑地争辩过后,终于确定了结论末位对齐。

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4、通过巩固应用,解决课后练习题掌握了两个乘数相乘,其中一个比1小,积就比另一个乘数小;一个乘数比1大,积就比另一个乘数大。

的位数等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厦门六中数学课改组孙东耀新学期,一股高中新课改的春风吹绿了闽南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新课程培训热情空前高涨;新型的教师观、人才观、学生观、现代教学观逐见雏形;新高一教师的改革热情高扬;教学科研蔚然成风,基于“模块”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探究成为教科研的主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师生关系课堂模式初步呈现;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走在课改第一线的老师们已摸出了一点门道,有的甚至在课改浪潮中游刃有余。

但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如何改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本学期我校高一年每周一次数学探究课令我受益匪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听课评课体会,就新课标下如何改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谈几点拙见,望得到同仁赐教。

如何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有人说要“诗意地教语文”,有人说要“逻辑地教数学”,有人说要“辨证地教政治”----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怀灵蛇之珠。

其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弊端:一、评课标准面面俱到。

从教学目的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基本功的表现、教法学法的定位、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学手段的应用、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效果如何?条条框框面面俱到。

这样的评价往往抹杀教师的个性,抑制老师主体性发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

二、评价机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评价者,大多习惯教学结构严谨、教师基本功扎实、师生配合默契、课堂节奏感强、完美无缺的“好课”。

要是有哪位老师在优质课上,因学生争论而造成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可能受到“精心安排不合理”的评论;要是有哪位老师在自己的公开课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学讨论造成拖堂,就有可能被认为组织不严密;要是有老师在有人听课,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做笔记而板书少,就可能被说成教师基本功不扎实。

要是在优质课上出现以上情况甚至可能被取消复赛资格。

这样老师的创造性可能因此而停步。

可见,如何评价一堂好课?关系当前新课改的方向问题,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务必突破的问题。

新课标明确提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对学生的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不同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社团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新课标已经给予课堂教学评价准确定位,但是评什么、怎样评、如何操作,却是一本难念的经。

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还是追求教学环节、教学艺术完美无缺?反思一,数学课堂核心应从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

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知识,把握解题技巧和了解思想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

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生活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例如在高一数学模块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这节课中,我设置这样问题情境: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

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经选举每年更换5个,不能连选连任。

请问: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记为A,而2006年的安理会理事国组成的集合记为B,则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传统的评课过程,评教师如何教几乎成了评课的全部,至于学生怎样学、学得如何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却显得少之又少。

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理念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是有一定差距。

由此,老师们看到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往往是执教老师的课堂“表演”,是展示自己“教”的表演!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调动起来。

评课时要么一味吹捧戴高帽,做“好好先生”;要么天花乱坠不知所云,使得评课成为一团和气的走过场。

新课程下,应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发展。

目前新课改出现良好迹象,现在的公开课很少称呼“示范课或观摩课”,而是“探究课”。

称呼的改变意味着观念的转化。

有的课表面不那么紧凑,教师也没有精彩地讲解,但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学生积极性被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地位被确立。

这样的课我们不但不能说他不成功,而且应该说是有创意。

新课改的课堂应关注:①学生参与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有充分地讨论、交流、活动的时间,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是否都能积极参与、很好地体验了学习过程;②学生思维状态。

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地思考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思维积极活跃,是否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③课堂有探究氛围。

④学习效果,是否体现三维目标。

反思二,评价标准宜粗不宜细,应建立多层面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课主体一般是同行和领导或教研员。

新课标主张“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难以完整操作。

新课标呼唤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但在目前评课中却没有一个学生参加,主人不在如何了解教学成效?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在评课中缺席。

围棋高手每次大赛后,总要进行“复盘”,以分析成败的原因所在。

教师做不到“复课”,但过后可以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听完课真实感受;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喜欢怎样学?对老师的课堂有何要求?教无定法,新课改应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传统的评课标准好象一把万能钥匙,不管什么学科,不论哪种课型,不问从教年限,不理会生源素质的差异,不分何种场合基本是一个标准。

为了在“创优质课、评优课”能够得到高分,一些年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个细节遗落了,担心哪个知识点忘记了。

因为听课的教师仿佛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听,都想鸡蛋里挑骨头,以在评课时能说说授课者的缺点。

事实上如果听了每个人的发言才来备课、上课,根本没办法上公开课。

道理很简单,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能把大家的观点都整合吗?要解决这一矛盾,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一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课型模式,不同教龄的老师制定不同的评课标准。

否则如盲人摸象,都紧握自己的片面真理不放,只能是以偏概全。

当然,这个标准的制订者要尽可能是深入教学一线的教师,并且这个标准应当是经过反复讨论辩驳形成的共识观点。

反思三,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不可滥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本质。

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数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或计数器进行探索和发现。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直观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互动起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拓展教学空间,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

真正为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最佳手段。

比起过去那种完全靠一本书、一幅黑板、一张嘴巴、几根粉笔的教学不知强上多少倍。

若使用恰当,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它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标志。

但是,课堂上多媒体的不合理滥用,不仅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重点、难点得不到突出和突破,浪费教师或课件制作者的大量精力和体力。

大力倡导课改的今天,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应该说是好事。

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1)认识上的误区。

一些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甚至整堂课没有用到一点粉笔,美其曰:“即实现教学革命,又减少空气污染;既展示自己制作水平,又体现与时俱进的课改理念”。

公开课一旦没有使用多媒体或网络教学,就会觉得这种课明显低一个档次,甚至认为没有课改的味道。

有的老师,特别是上年纪的老教师不喜欢上公开课,原因是担心自己不会使用多媒体。

(2)“机灌”代替“面授”。

有的课,教师像机器人似的,在课堂上充当电影播映员角色,课堂上只是不停点击鼠标,不断的播放教师课前准备的课件。

虽然也做了适当的点播,但目的是为了完成多媒体课件任务。

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探究、协作,更谈不上提出创造性问题,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

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在真正领会新课标理念前提下,科学合理使用。

(1)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数学教学。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分析解题思路时,教师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

虽然有些层面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如向量)、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

如画正弦、余弦函数图象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产生过程:列表—运算——描点—连线,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没有办法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2)不要盲目利用多媒体追求数学课堂容量。

使用网络教学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并非“多多亦善”,否则教师为了完成备课内容只好“满堂灌”,课堂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容器。

过多的教学内容,师生之间自然缺少情感交流,更谈不上合作探究,大胆质疑,主动发展。

(3)用多媒体教学要有的放矢突破重点、难点新课标明确指出,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但不是代替老师工作学生学习。

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恰当辅助教学,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高一数学模块一《指数、对数函数图象比较》、《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就很容易使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不要把一些很容易讲清楚的内容也做成复杂的课件,这样不仅教师费时费神,学生抓不住重点。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四,数学课堂应重视交流与协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模式由于开放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