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者技术创新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视角
企业治理效率增进的作用分析——基于股权治理与债权治理角度
理 和股 权 治 理 的 作 用 也 应 该 分 析 这 两 种 治 理 工 具 对 企 业 治 理 效 率 的不 同影 响 。
3 股 权 治 理 的 力 度 和 有 效 性 因 企 业 股 东 性 质 、 权 集 中 ) 股
度、 信息不对称程度而有所差 异。一方 面个人 股东 、 机构投 资
股东 、 国有 股 东 和 法 人 股 东 对 股 权 的 收 益 性 、 配 性 、 资 性 支 投 的选 择 顺 序 和 追 求 程 度 不 同 ; 一 方 面 股 权 集 中程 度 与 控 股 另
关键 在 于 改 善 企 业 的 债 权 治 理 。 1 企 业 治 理 效 率 的 内 涵 . 由 于企 业 治 理 的 最 终 目的 是 取 得 一 定 的 治 理 效 率 , 企 即
股 权 治 理 的 目的 在 于 保 证 企 业 经 营 者 行 为 与 股 东 价 值 最 大 化 目标 的一 致 , 权 约 束 以 股 东 对 企 业 拥 有 的 最 终 所 有 权 股
致程度 、 业活跃程度等 。 企
2 股 权 治 理 的 作 用 分 析 .
治 理 传 导 机 制 ( eg f , 然 , 业 的 不 同 融 资 方 式 具 有 不 同 B ro)显 l 企
的 治 理 机 制 涵 义 。企 业 外 部 融 资 方 式 主 要 有 两 种 : 权 契 约 股
融资和债权契约融资 , 由此 产 生 了 基 于 收 益 索 取 权 ( 余 索 取 剩 权) 控制权不 同的两种治理工具——股权 治理和债权治理 。 与 本文 通 过 分 析 阐 释 治 理 效 率 的 内 涵 , 一 步 比 较 企 业 两 进 种 融 资 契 约 的 治 理 作 用 , 出 目前 我 国 企 业 治 理 效 率 增 进 的 指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s)指扣除固定⽀付之后的总收益,它通常是股东收益的代表,但是也可在企业理论或产权理论中,剩余索取权
以被经理层分享,实际上⼤致等于⽑利润。
通常,完全契约理论或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对此概念都没有分歧。
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residual rights/residual control rights)是在不完全契约框架特有的名词,指契约中除了
剩余控制权天然地属于物质资产的
与法律或习俗不⽭盾的所有其他权利。
Oliver Hart认为,剩余控制权
特定权利(specific rights)之外的、与
剩余控制权。
我曾就此问题专门与
与他通过信。
所有者,但是后来他实际上承认经理⼈也拥有⼀部分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反之则不⼀定。
剩余控制权的⼈通常总是能拥有剩余索取权
拥有剩余控制权
这个问题是2006年⼈⼤经济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学考试试题之⼀。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
管理从而增加企业 剩余 的动力 ,可 以形
成有效 的激励机制 。
取权 , 而没有剩余索取权的剩余 控制权 则 是缺乏 激励 的控制 权( 肖耿 ,19 ) 9 7,
只有在二者对 称分布 的情况下 ,其 所有
权。
配 ,否则将导 致激励机 制的扭 曲,或者
出现软约束 。 由于企业 的各 契约签订方
有时也把剩余控制 权称为控制权 。需要 指 出的是 ,剩余控 制权不能简称为控制
权 ,因为 两者 是不完全相 同的概念 。控 制权是指 契约 中规定的决策权和没有 特 别规定 的决 策权 ,即包括 明晰控制权 和
相结合
取 权 顺 利实 现 ,防止 剩 余 控 制权 被 滥 用 。因此这两项 权利合理分配 原则概括 起来 是 ‘ 险和收 益 的对称 性 ” 风 ,具 体 可 以表述 为三点 。① 谁拥有剩余索 取权 并对承 担企业最后 的风险 ,谁就应 该拥
企业理论的经济学家广泛接受 。
剩 余 索 取 权 必 须 与 剩 余 控 制 权 相 匹
在合约中没有特别规定 的活动的决策权,
与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与 明晰控制权构 成股东企业 所有权 ;剩余索 取权与剩余 控 制权 构成经营者企业所 有权 ;剩余索 取权 与参与控制权构成生 产者企业所有
者 才 会 既 享 有 资 产增 加 的价 值 , 又 承 担
但 是剩余索取权与 剩余 控制权相对 应并不意味着谁掌 握剩余控制权谁就拥
有全部权的简称 ,而是 既可 以指剩余控制权 ,又可以指明晰控 制权 ,还 可以指参 与控制权 。剩余控制
关于公司制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匹配的研究
【 关键 词 】 司制 企业 ; 余 控 制 权 ; 余 索 取 权 ; 配 公 剩 剩 匹
还 现 代 企业 理 论 认 为 企 业 剩余 索 取 权 与 剩 余 控 制 权 的 匹 配 是 效 率 的 追求 。 而经 理 人 员 除 了追 求 更 高 的 货 币 收 益 , 力 图 获得 更 多 的 非 最 大化 的 必要 条 件 。剩 余 索 取 权 和 剩 余 控 制 权 的匹 配 对 于 企 业 的发 货 币物 品 , 现尽 可 能多 的非 货 币收 益 。货 币 收 益 于 非 货 币物 品之 间 实 展 、 率 的提 高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效
20 0 5 0 0)
【 摘 要 】 业 所 有 权 即 剩 余 索 取 权 和 剩 余控 制 权 的 配 置是 公 司 治理 的 关键 , 而 在 公 司制 企 业 中 剩 余 控 制 权 与 剩 余 索取 权 不 匹配 的现 象 企 然 已十 分普 遍 。 代 企业 理 论 认 为 剩 余 控 制 权 与 剩 余 索 取 权 的 匹配 是 效率 最 大化 的 必要 条 件 。然 而 由于 未 来 的 不 确 定性 、 约 的 不 完备 性 , 现 契 剩余
用 和 用 两 事 会 和管 理 层 ,董 事 会 和 管 理 层 依 法 对 企 业 法 人 财 产 进 行 经 营控 制 。 制 。 股 东 可 以通 过 “ 手 投 票 ” “ 脚 投 票 ” 种 方 式 实 现 剩 余 控 制 当 股东 亲 自经 营 自 己 的资 产 时 。 东 为 了 自 己 的利 益 会 尽心 尽 力 。 而 权 。 股 2 .经 营 者 的 剩 余 控 制 权 与 剩 余 索 取 权 的 匹 配 现 代 企 业 所 有 权 董 事 会 和 管 理 层 作 为 代 理 人 经 营 时 , 有 可 能 牺 牲 股 东 的 利 益 , 求 就 追 股 是 自己 的效 用最 大化 , 而 引发 代 理 成 本 。 要 解 决 代 理 成 本 的 问 题 , 从 而 就 与 经 营 权 的分 离 , 东 和 经 营 者 的 目标 和 利 益 不 一 致 , 产 生 经 营 者 但 经 还 要 使企 业 的剩 余 控 制 权 与 剩 余 索 取 权 相 匹 配 。 果 剩 余 索 取 权 与 剩余 激 励 问 题 的 必 要 条 件 , 并 非 充 分 条件 。 营者 的激 励 之 所 以 必 要 , 如 控 制权 的 主体 合 一 , 使 其 拥 有 足 够 的 内生 激 励 和能 力 去合 理 行使 其 因为 经 营 者 拥 有 股 东 所 不 知 且 难 以 验 证 的信 息 , “ 有 信 息 ” 经 营 会 即 私 , 控 制权 .从 而 激 励 和 约 束 一 般 剩 余 控 制 权 主 体 为 产 权 主 体 的 利 益 服 者 的 一 些 行 为 或 决 策 是 股 东 无 法 观察 和监 督 的 。 如 果 信 息 是 对 称 的 ,
剩余索取权
❖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一种激励机制,可以解决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 激励问题,克服企业内部成员“搭便车”行为,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谢德仁著.企业剩余索取权 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2001. [2]许艳芳著.企业收益分配研究 从剩余索取权的角度出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刘贵生等编著.企业收益分配财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杨小凯. 企业理论的新发展[J]. 改革,1993,04:59-65. [5]权小锋,蒋军锋. 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公司绩效[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08:78-88. [6]郑红亮,王凤彬.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一个理论综述[J]. 管理世界,2000,03:119-125. [7]刘明辉,张宜霞. 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 会计研究,2002,08:54-56. [8]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研究》, 1996 年第9 期。 [9]道格拉斯﹒C.诺思.杭行译.2008.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出版社. [10]阿曼·阿尔钦,哈罗德·德姆塞兹.2008. 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A] [11]奥利佛·E.威廉姆森.段毅才,王伟译,2010.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
公司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分析——公司利益相关者①角度
山东
济南
201) 5 0 2
【 要】 摘 公司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组织体, 如何评价一个公司的经营业绩, 取决于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而如何认
定公 司的存在 目的取决于公 司是 什 么。 截止 目前最为普遍的业绩评价标准是股 东价值 最大化 . 这一结论 的逻辑是公 司是股 东追
求价 值 最 大 化 的 手段 和 工 具 , 司存 在 的 目的 是 实现 股 东的 价 值 最 大化 。 而 这 一 理论 正 受到 公 司利 益 相 关 者 理 论 的挑 战 . 文 公 本
眼看看马 的本来 面 目, 他们只是坐在书房里 , 自言 自语 的说 :
假如我是一匹马 . 我会做些什么呢?” ⑤
近年来经济增加值 E益引起人们 的注意 , t 它是 一种将会
计 基础 和价值基础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方法。可 以将其定义
为公司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后 的剩余收益⑥ ,此种 方法 将股东
权益成本包括在应扣除 的成本 中⑦ 。 经济增加 值受到推 崇的重要 原 因之 一在 于它可 以将 管
最大化 。而公司 的控制权分配也影响公 司的整个 治理结构包
括机构设置 、 机构 间权力划 分与制衡等方面 。本 文试 图从公 司经 营业绩评 价和公 司治理结 构两个方 面就 员工和 债权人 参与公司的价值增值与控制权进行分析和说明。
理者 和股东 的利益绑定 在一起 , 现有效 的激励 , 实 降低公 司
的代理成本 。另外它直接 简便 的提供 了投资于公司的成本 收
益分 析 ,可以吸引外部 投资者特别 是风 险投资 和战略投 资 者 。但如果将股权成本 和债权成本一样视为全部资本 费用 的
一
1 经 营业 绩 评 价 角 度分 析— — 公 司剩 余 索取 权 的
基于企业所有权安排发展阶段的剩余索取权分配研究
此基本上不可能设计 出一个一般化 的最优
化企业所有权安排。
企业 资产所有者享有企业全部剩 余索取权 和剩余 控制权。此种情况下 不存 在企 业的 所有权 安排 问题 ,所有权全部控 制在资产 所有者手里 。不属于本文介绍的情况 。 第二阶段 :二元主体分享型 阶段 。即 企业资产所 有者和经营者分享企业剩 余索
与数量 以及时间限制。公司的经营者一般
所有者 及企业的利益相 关者在 分担企业利
益 的同时, 也承担企业 的风 险。 按照承担风
内容摘要 :本文 以企 业契约理论 的 不 完 备 性 为 基 础 ,在 了解 企 业 所 有 权 安
排 经 历 的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后 ,讨 论 了企
买本公 司一定 数量 股份 的权 利。经理股票
期权作 为一种股权激励机制 , 2 世纪 中 在 0
后期迅速发展起来 的 ,最早 实行时主要面 件 和外界环境的不 同,具有代表性 的企业 所 有权 安排形式大致经过 了三个阶段 。但
追求企业发展 的根本动 力之 一。因此 ,将 经营管理者的收入报酬与经营业绩相挂钩 ,
基 企 所 权 { 展 段 于 业 有 安E 阶 的 { 发 剩 索 权 配 究 余 取 分 研
■ 姚 楠 田)
一
对经营者 的贡献给予应有 的回报 ,才可 以 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 本文所研究的就是 由长期激励作 用的
价格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 的股票 ,并有权
在一定时期后将所购入 的股票在市场上 出 售 ,但股票本身不得转让。如果公司股票
各种企业所有权 安排 形式 是并存的 ,而且 在任何 一种 相 同类 型的企业 制度框 架下 ,
5.案例:中国MBO典型案例
MBO的方案设计:中国MBO案例11. 思路导航及其他MBO是一种资本市场的运作技术,曾被视为“降低代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的利器,亦是投资银行的经典业务。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MBO曾经风靡一时,盖因其产权界定的功能。
该案例的主要目标是:(1)分析经典MBO的经济条件、产生背景和运作过程,在此视角下,分析中国MBO的功能;(2)分析中国MBO的融资路径选择;(3)在中国的资本市场,MBO存在诸多悖论,基于此种情况,为了提高MBO的成功概率,中国MBO方案设计的要点是什么?(4)如何实施MBO的方案,其要点是什么?(5)分析中国资本市场上MBO的五种模式,证明和说明中国MBO的经济原理。
图1 思路导航2. 经典MBO视角下中国MBO的功能分析在经典经济意义上,MBO的根本特征是“金融创新”。
MBO的金融创新是建立在目标公司能够创造财富和提升价值的基础上。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经济学的意义上,MBO的价值创造,是公司所有权结构优化的结果,是1 声明:本案例的目的是用来说明MBO的经济动因、条件、方案设计和模式选择等问题,并不是着重说明MB0的细节问题。
由于材料来源的局限性,材料之中可能存在引述、说明和数据不当的地方,但是这并不重要,需要读者格外关注的是背后的金融原理和逻辑。
本案例并不是用来评论某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或其他,而是分析决策背后的经济逻辑。
案例中的评论是基于学术目的,而不是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其他进行判断和说明。
本案例的素材来源于有关材料。
公司治理结构失效的市场纠正的结果。
公司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并不是适合于任何类型的企业。
在要求高度创新性的领域,企业家的功能更为重要,而不是职业经理人。
MBO是一个将职业经理人变为企业家的资本市场机制。
自从迈克尔·C·詹森和威廉·H·麦克林提出代理成本理论以来,如何降低代理成本就成为管理者、学者关注的主要话题。
剩余控制权理论综述
19 2) 从 企业 融资 的角度 、 布莱 尔 ( B ila 9 r , 1 5) 从 风险 承担 者 ( isr k 一 t ak er ) 与风 险制造 者 ( ir sk 一 m ak er ) 相 对 应 的角度 、 巴 泽 尔 ( 19 7 ) 从 人 力 资本 属 于 主动 性 资 产 的角度 以 及詹 森 和 麦 克 林 (1 9 9 ) 从 企 业 知 识 结 构 的角度 出发 , 他们 都指 出决策 权 (剩 余 控 制权 ) 的 安排应 与剩余索取权 相 匹 配 才是 有 效 率的 , 因此 应 将剩 余控 制权给 予拥有 剩余 收益 的要 素所 有者 。
以 出售这些 用来 定 义古 典 企 业 所有 制的权 利 , 即可
以 出售 他所集 中的对 于 合 同的 剩 余权利 。
按照 法 马 和 詹 森 ( 19 83 ) 对 企 业 决 策 程 序 的划 分 , 企 业决策 可分 为“ 决策 管理 ” 和“ 决 策控制 ” 。 “ 决
策管 理 ” 包 括最初 决策 方 案 提议 和 决 策方 案 被 批 准
一 91 一
GH M o 二 , 19 9
。
)
因此 , 在
M 文献 中剩 余控 制 权 和
控制权 两个 概念经 常混用 , 从而阻碍 了我们 对“ 剩余
控制权 ” 的认 识 。 (二 )剩余控 制权 与特定控 制权 既 然企业 的契约性 控制 权可 以 分 为特 定控 制权
和 剩余控 制权 两种 类 型 , 如 何 界定 它 们 的范 围 ? 在 企业 中 , 哪些权 利属 于特定 控制权 , 哪些 权利 属于剩
关于剩余索取权的综述
【文献综述】关于剩余索取权的综述张国芝摘 要:十九世纪的业主制企业经历了管理革命、资本革命与创业革命后,出资、创业与经营管理“三位一体”的企业形式让位于三者分离的现代企业,从而使得企业剩余的分享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独占转变为权益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及其工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这一企业所有权问题成为企业理论研究的热点。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剩余的界定及剩余索取权问题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企业剩余 剩余索取权 剩余控制权一、关于企业剩余的界定克莱因(Klein,et al.1983)和道(Dow1993)认为企业剩余是“准租金”,就是指那种不会影响现有的对需求者的供给而只是将来影响供给的要素的报酬。
青木昌彦(Aoki1984,1988)认为企业剩余是:“准组织租金”抑或“组织租金”。
尤金・法玛和迈克尔・詹森(Eugene F.Fama and Michael C.J ensen l983a)认为企业剩余是企业的不确定的收入流与合同中规定给予代理人的固定报酬的差额,即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合约所规定的对净现金流量的所有者为剩余索取者。
郭继强(2004)认为企业剩余是组织剩余,是指企业的总收入(总收益)减去支付给外部所有者的报酬和内部要素所有者的保留收入后的余额。
曾爱青、刘智勇(2005)认为企业剩余是企业总收入弥补完相关支出后的余额,企业剩余=企业总收入—企业内研究、开发与生产的费用=企业总收入—资产与服务的市场交易成本—要素使用的保值成本。
郑立群、夏庆、吴育华认为可用企业的经济增加值(EVA)构造企业剩余函数。
理想EVA=税后经营净利润—投资总额(债务资本比例×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比例×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成本)。
史正富(2002)认为企业净剩余是剩余价值中扣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必要耗费后,真正归于产业资本所有者的最终余额即S=W-(C+V)-RD-MS-GA-IR,其中RD、MS、GA、IR分别为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
知识视角下的企业——对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质疑
于 个人 智慧 在 于个 体知 识 的差 异和个 体 的 自由。如
( )不 完全 合 同与 剩 余 权 利 安 排 之 间 的逻 辑 一
缺 陷
果 承认 企业 的 “ 团队生 产 ”效 率大 于个 人效 率 ,就 意 味着 必须 承 认集 体 智慧 ,从 而必 须承 认发 挥 每个 人 智慧 是企 业 发展 的基 础 。 企 业发 展 涉 及 纷 繁 复 杂 、多 种 多 样 的事 实 本
维普资讯
经济 理论 与经 济管 理 2 0 0 6年第 1 O期
知识 视 角 下 的企 业
— —
对 新 制 度 经 济 学企 业理 论 的质 疑
李 建 华
( 复旦 大 学理论 经 济学博 士后 流动站 ,上 海
20 3 ) 0 4 3
[ 摘 要]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的逻 辑 缺 陷在 于 :不 能 由不 完 全 契 约 导 出将 “ 余 控 制 权 ” 或 剩
[ 中图分类 号] F 9 .4 文献 标 识码] A [ 0 13 9[ 文章 编号 ] 10- 5 6 (0 6 1— O 1-0 00 9X 20 ) o 02 一6
新 制度 经济 学企 业理 论 的主 旨在 于论 证资 本 主 义企业 制度 的优 越性 ,而资 本主 义企 业则 是新 制度 经济学 企业 理 论 的社 会 经 济基 础 。2 O世 纪 资 本 主 定人 群 ( 本 提供 者 )的重 要依 据 ,关 于新制 度 经 资
济 学企业 理 论 的质 疑首 先在 : F:不 完全 合 同并 不 能 作 为论证 剩 余索 取权 或 者剩余 控 制权 被 事先赋 予 特
定 人群 的根 据 。
义企业 的 发展为 新 制度 经济 学企业 理 论 的传播 奠定 了很好 的基 础 ,然 而 ,这 并不 意 味着 新制 度经 济学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对公司治理影响论文
浅析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摘要从国有企业改革出发,通过对国有企业剩余控制权以及剩余索取权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国有企业在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享中存在的经营者经济效益不佳,信息不对称现象显著,激励机制不完善;股东具体对象缺失,职能错位,目标多元,激励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合理调整剩余所有权分配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公司治理很久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其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经济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企业办社会现象越来越严重等等。
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深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中,企业所有权改革则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合理高效的分配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来促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优化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相关假设的解释1.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有限理性的提出是经济学家西蒙(simon)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中完全理性假设,在完全理性的假设下,人们可以预测一切可能的结果,并择其最优。
西蒙指出,在现实的世界中试不存在完全理性的上帝一样的人存在的,主要是基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完全理性是不可能存在的。
于是,提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即指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愿望下,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不一定选择最优的选项,但可能做出次优或合理的选择。
2.信息不对称在社会经经活动中,一些信息只被某个人或某一类人拥有,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能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问题。
在国有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国企中,管理者掌握了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信息,而国有企业归全民所有,即全国人民,这无异于不归任何人所有,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昭然若揭。
二、国有企业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企业产权分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现代产权理论把剩余控制权看做产权的本质。
它有普遍性、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
管理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及其激励模型分析——以管理层收购企业为例
会影响投资者对公 司价值 的重新评判 , 使投资者获取 超 常 收益 【 J对 超 常 收 益 的解 释也 就 形 成 了管 理层 2。
酬为 , 企业经营所需的原材料等支付为 Ⅳ, 机器设
基 金项 目: 天津 市哲 学社 会科 学研 究 规划 基金 资 助项 目(JX0.3) T F 70 2
作 者简 介 :孙 通 讯作 者 :孙
利 (16一 6 9
),男 ,博 士 ,副教授 .
利 ,s ni @0 . u o u le u d n e c
一
、
剩 余 索取权分享及激励模型分析
措施 。
企业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 总收人扣除所有 固 定合约支付后 的剩余额 的要求权 ] 当我们将 企业 ¨。 看成是生产要素之间合约的集合时 , 会发现这些合约 虽然 规定 了各个 生产要 素提 供者 ( 叫利益 相关 也 者) 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但是这些合约无法确定所
是负值 , 就是说投人 者承担了损失 。 因此剩余索取权 是 企 业 中 的合 约 所 未 能 覆 盖 的 收益 或 损 失 。 公 司 在
制企业 中 , 工人取得工资 , 银行取得贷款利息 , 经营 者取得薪金 , 债券持有者取得债券利息 , 这些都具有 固定收入 的特征 , 股东取得的股息成为其中最不确定 的部分 。 也就是说 , 股东是剩余索取权 的获得者。 随
场竞争 日 趋激烈 , 这种剩余分享模式的作用会越来越 明显 。 种模 式 的最 大 缺 点 是参 与 剩余 分 享 的 主体 这 过多 , 如果不能清晰界定各方的利益与努力的关系 , 缺乏相互间的诚信基础 , 对充分调动各方 的积极性较 为不利。 ( 式 4)表 明 , 东 、 营 者 、 工共 同拥有 股 经 职 企业剩余索取权 , 而债权人作为风险规避型的资本拥 有者获取固定报酬 。 随着债权人对剩余分享 的退出, 此种模式与式 ( ) 比, 3 相 对股东和劳动要素提倡者 的激励作用有所提高。 ( ) 式 5 表示股东和经营者共 同分享企业剩余 。 在股东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 这是一 种具有较高效率的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方式 , 既能促进
对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论分析
可见 ,劳动合 同法 》 《 中的无 固定 期 限劳 动合 同无 论是
项连续订 立固定期 限劳 动合 同 的次 数 , 自本 法施 行 后续 订 对于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而言 , 都是一项有利于双赢的措 固定期 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 算 。也就 是说新 法 明确规 定 了 施 , 于增 强劳动者对用人 单位 的认 同感 和信任感 , 高 有利 提 在该法施 行后再次续 订 (签订 )劳 动合 同才 作 为计算 第 一 劳动积极性 , 以促 进企 业 的长 足进 步 。可 以从本 质上 改 可 次劳动 合同订立时 间 , 即《劳动合 同法 》 施行 后用人 单位 与 变之前不正 当、 不规范 的用 工行 为 , 劳动 者应享 受 的权 益 将 同一 劳动者签订 了两 次 固定期 限劳 动合 同 , 才符 合应 当签 充分落实 。 订无 固定期限劳 动合 同 的情 形 , 是在 这 个 意义 上 ,劳 动 正 《 合 同法》 的出台丝毫没有加 重企业 现 有 的责任 , 仅仅 是 表现
与 员工签订无 固定期 限 劳动 合 同 , 不是 说 企业 在任 何 情 度 的、 并 严重失职 、 营私舞弊等 法规 规定 的 1 O多种情况 的 , 合
况下都不能与之解除合同了, 法律明确规定了连续与企业 同都有 可能 被解 除 , 可 以被终止 。劳动 者应该 明 白, 也有 如 订 立二次 固定期 限 劳动 合 同, 且没 有 本法 第 三十 九条 和 第 果遇到法律 规定 的劳动 合 同可 以解 除 的条 件 , 或者 可 以裁
界, 企业 的收入也是不确定 的 , 业 收入在 扣 除所有 固定 的 益 , 企 个人 的最
新制度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宁波大学
第一章测试1.《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将制度分为()A:汲取性政治经济制度B:正式制度C:非正式制度D: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答案:AD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亚利桑那州(美国)的诺加利斯之所以比索诺拉州(墨西哥)的诺加利斯更发达,是由于前者具有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C:人与人之间日常聊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属于制度。
D:是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绩效进而决定了与其他国家的差异。
答案:BD3.以下属于反“理性”的表述是()。
A:我们是历史的代理人,我们应该做这做那,这是历史的要求,阶级的要求,民族的要求。
B:凡是真正的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且只有一个,所有其他答案都是错误的。
C:一组普遍而不变的原则支配着世界……只要一背离它们,人类就会陷入犯罪、邪恶和悲惨的境地。
D:宇宙的进程并无目的,只是一种无目标无意义的运动。
答案:D4.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哪些研究领域()A:各种可供选用的社会法规(产权)和经济组织如何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均衡结果?B:在同样的法律制度下,经济组织的形式为什么会使经济行为发生变化?C:控制生产与交换的基本社会与政治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变化的?D: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契约的经济逻辑是什么?答案:ABCD5.以下()不属于旧制度学派代表人物。
A:凡勃仑B:加尔布雷思C:米切尔D:康芒斯答案:B第二章测试1.野生老虎越来越少,家禽越来越多,最可能的原因是()A:因为老虎无归属,被人任意捕杀,而家禽则不然B:因为老虎全身都是宝,人们都想获得,而家禽则不然C:因为野生老虎危害人类,所以被人捕捉,而家庭相反D:因为老虎对生产无益,而家禽则不然。
答案:D2.产权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两率接近论上,就是指()A: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接近B:社会收益率与结构性生产边界接近C:个人收益率与技术性边界接近D:技术生产边界和结构性生产边界接近答案:A3.“少管闲事!”体现了权利行使的哪种边界?()A:不损害他人得益为边界B:法律为边界C:以主观愿望为边界D:有效权力的边界答案:A4.“我的劳动使它们脱离原来所处的共同状态,确定了我对于它们的财产权”,这句摘抄大概来自哪本著作()。
剩余权利匹配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视角
为( S Y) ( , ,1 。 K, , = 0 0 I) 其经济学解释 为: 真实 世界的基金治理存在 着信 息不对称 , 治理合约 是 不 完备 的 。 既 然 合 约 是 不 完 备 的 , 么在 代 那 理人和委托人 之间就存在 剩余控制 权和剩余 索取 权 之 争 。 当委 托 方赋 予 代 理 人 的 剩 余 控 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为零时, 理性 的代 理 人 就 会
权 利
的三 维 坐标 系 时 , 味 着 在 坐 标 系的 左 下方 区 意 域存在 着过原点的截面集 , 该截面集中的所有 的截 面 都 是 完全 信 息 条 件 下 的 两 权 匹配 的 均 衡 解 。 那 么 为什 么 截 面 集 不 经 过 水 平 坐标 轴 的坐标值为正值的 区域呢? 因为, 我们假设的 前 提 是 完美 信 息 , 果 截 面 集 经 过 了水 平 坐标 如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9 42 1)2 0 9 O 1 4 4 1 (0 00 — 5 一 2 0
一
委 托 方 要 求 的投 资报 酬 率 经 营 企 业 呢 ? 我 们 过 Yt 作 平 面 V 点 0的 平 行 面 YKtt交 K 轴 t S 于点 K , 于 点 s ,于是 我 们 得 到 期 望 的 两 ts轴 t 权 匹配的均衡模型 : 代理方拥有的剩余控制权 为 Kt剩 余 索 取 权 为 s。 同理 , 以 分析 Yt0 , t 可 < 时 的新 的 两权 匹配 均 衡 模 型 。 只 是 在 分析 时 , 我 们 需要 作 K 轴 和 s轴 的 反 向 延 长 线 ,新 的
《 经济师》0 O 2 1 年第 2 期
● 新视 点
●刘百 芳
摘 要: 有限合伙制投 资基金的剩余权利
对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论分析
对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论分析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激励其更好地为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
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的逻辑、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了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由,并认为经理股票期权是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标签: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委托——代理1 剩余索取权、控制权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产生的原因。
现代企业理论中讲的企业所有权,就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它与产品的所有权和财产的所有权有着不同含义。
这里的“剩余”二字就是指“合同未明确规定的”:剩余索取权指的是对合同未明确规定的收益的索取权,剩余控制权指合同未明确规定的对企业的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是相对合同收益权而言的,由于企业面对的是不确定的世界,企业的收入也是不确定的,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后的余额的要求权就是剩余索取权,显然它也意味着对风险的承担。
剩余控制权是相对企业的决策权而言的,由于企业将要面临的市场竞争、政治环境等不明确,当实际状态出现时,就需要有人来对此做出决策,这种权力就是剩余控制权。
2 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论依据2.1 符合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的逻辑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即谁拥有这两种权益,被称为企业的所有权安排。
很明显,剩余索取权所指向的剩余收益量的大小,取决于剩余控制权的实施情况。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选择只影响他自己的利益,个人的最优选择就是社会的最优选择。
这是用来减少外部性的方法。
以一个企业作为整体,那么这里的“选择”对应的是剩余控制权,“利益”对应的是剩余索取权。
因此,为了减少契约不完备性所带来的外部性,就要使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即风险承担者与风险控制者的对应。
张维迎教授指出,公司治理结构背后的逻辑是:控制权跟着剩余索取权(风险)走,或剩余索取权跟着控制权走,有效的公司治理应使二者达到最大可能的对应,这也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所有权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对于企业来说 ,关键是要 建立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 的动 力机制和 决策机制 ,以确保技术创新的投入 积极 性和技 术创新决策的正确性。根据企业 两个主要 管理权 限:剩余 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的配置对经营者的技 术创 新作用的分析 ,文章提 出剩余 索取权的增加 能提 高经营者的创新动 力,单 方面增加 剩余控制权则制约经营者的 技术创新动 力的结论 ,并得 出我 国国有企 业的技 术创 新不足正是 源于 “内部人控 制”的结果 。
合约收益权而言的, 指的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
约支付 ( 如原材料成本 、固定工资 、 息等 ) 的余额 ( “ 利 利 润 ” 的要 求权 。费方域 (0 6 认为剩余索 取权指 的是对 ) 20 ) 于团队的净收入及 向其他投 入支付 报酬 的权利 。法马与 詹森 ( 93 认 为剩余 索取权 是对企业 的不确定 的收人流 与合约 18 )
企业的长远利益而努力进 行技 术创新 。与非技 术创新 的企业 生产活动相 比,创新行 为 的结 果更加 难 以预 料和描 述 ,技术 创新具有较高 的风险性 和非程 序性 ,缺 乏既定 的规律 可资借 鉴 ,创新的所有 者与 创新 的决 策者 存 在较 大 的信 息不对 称 , 因而对创新进行监督 的成 本和难 度 比之 监督非创 新行 为要高 的多 。所 以,经 营者在创 新行 为中 的剩 余控 制权更 大 ,他在 创新活动 中更有条件从事 个人 主义行 为 ,以获 取 自身 利益最 大化 。因此企业 的良好 的权力激励 与权 利配置 不仅 可 以确保 经营者创新决策 的正确性 ,还可 以为经 营者提 供足够 的创新
收人流量的要求权。关于剩余控 制权 ,哈特 (90 19 )从 产权 角度指 出,企业的合约性控 制权可 以分为特定控 制权 和剩余 控制权 。特定控制权是指那 种能在事前 通过合约 加 以明确界
定 的控制权力 ,即在合约 中明确规定合 约方在什 么情 况下具 体如 何使 用 的权 力 。剩 余 控 制权 (eiulr hso ot 1 rs a i t f nr ) d g c o 是指那种事前没有在合 约 中明确界定如何使 用 的权 力 ,是决
企 业 经 营者 技 术 创 新 行 为 的 经 济 学 分析
基于剩余 索取权与控制权的视角
于 璐 ,詹 蕾 于 骥 ,
(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 、四川 大学 企业研 究 中心 ,四川成都 1 2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 ,四川成 都 60 6 ; 10 4 3 .中国民航 飞行 学院 ,四川广汉 6 8 0 ) 13 7 6 06 ; 10 4
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的合理 配置 ,创新 权力 的合理 配置 和 运用 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和制约经营者能力 的有 效发挥。
而剩余控 制权 则通过股东大会选 出的代表 股东利 益的董 事会 拥有 ,董事会享有关 于企业运 营的重大 战略决策权 即任命 和 解雇 总经 理的人事权 。 企业 的剩余 索取权 和剩余控 制权 的对应被称为两权对应 , 如张维迎所 说 ,剩余 索取权和 剩余 控制权应 该在 风险承担 者 ( 有者) 和风 险制作 者 ( 所 经营 者)之 间集 中对称 分配 , 经 营者 的剩余控 制权越 大 ,他所 占有的剩余索取权也应该越大 。 两权对应 的研究 目的是 为了解决 由两权分离 而产生 的经 营者 和所有者 目标不一致 的问题 ,通过 使经营者 拥有一定 剩余索 取权 以削弱其机会主义 动机 ,从而 防止经 营者因掌握 剩余 控 制权而可能导致 的机 会主义行 为。 由于技术 创新活 动是一 种
创新动力和创 新能力 ,其 中经营者 的创新 动力来 自技术 创新 活动对创新主体 的吸 引,吸引 力的强 弱主要 受到委 托人 ( 企 业所有者 )构建 的激励制度 的影响 。一旦 企业 没有形 成对经 营者的 良好激励机制 ,经 营者 的 自身 目标无 法实现 ,那 么创
新动力 的不 足就 会导致 经营者 的渎 职行为 , 营者则 不会为 经
非程序化决策没有规律 可资借鉴 ,创 新所有 者和创新 决策 者
1 剩 余 索取权 、剩 余控 制权 的概 念界 定
企 业剩余 索取权是指对企 业总 收入扣 除所有 的 固定 合约 支付后 的剩余 额的要求权 ,即对 企业剩余 的要 求权 ,是 企业
所有权 的一个重要 方面 J 。张维 迎认 为剩余 索取权 是相对 于
关 键 词 :技 术 创 新 ;剩 余 索取 权 ;剩 余 控 制 权 中 图分 类 号 :F 2 .2 24 1 文 献标 识 码 :A
在技 术创新活动 中,企业经营者是企业技术创新 的主体 ,
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 ,在技 术创 新过程 中承担 着决策 者和 组织实施者 的重要职能 。企业 技术 创新水 平取决 于经 营者的
合 约一方 就会 购买 剩余控 制权 。在古典 资本 主义 企业 中 ,企 业所有者 既拥有特 定控 制权 又拥 有剩余 控制权。在现 代企业 中 ,特别 是股 份公 开发行公 司 中,特别控制 权通过 合约授 予 职业经理人 ,即高层 经 营者具 有企业 日常经 营管理 的权 力 。
空间 以施展其创新才能 和经营 才华 。可 见如何 设计有 效 的薪 酬制度 以激励经营者 的技 术创新 行为 ,关键取 决于企 业 的剩
20 年第 4期 09
S in ea d T c n lg n g me tRee rh ce c n e科技oy Ma ae n sac h o 管理研究
2o o4 0 9N .
文章编号 :10 7 9 (09 3— 16— 3 00— 6 5 2 0 )0 0 5 0
定资产在最终合约所 限定 的特殊用途 以外如何 被使用的权力 。 即可以按任何不与先前的合约 、 惯例或法律相违背的方式决 定 资产所有用 法的权力 。费方域 (06 20 )认 为剩余控 制权 即 法律 或契 约未作 明文规 定 的关 于资产使 用的决定权 ,从经济 学角度上 ,这个权力正 是所有权 的核心 。当合约成本高 昂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