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1.思考题:唐僧团队是不是高效团队?(团队:什么是高效团队?根据特征分析团队是否满足要求)结果论过程论特征论(特征的分析)█团队: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少量人组成的群体,团队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高效团队的特征: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一致的承诺,相互的信任,良好的沟通,应变技能,内部支持,恰当的领导,外部支持。

对唐僧团队的分析:团队目标明确:取经。

▲人才搭配合理:唐僧能把握大局,执着;孙悟空忠心耿耿,能征善战;沙僧老实巴交,适合搞基础工作;八戒能讨领导欢心,能调节气氛。

▲制度虽不完善,不尽合理,但却很严格:孙悟空是人才,但好出格,金箍把他管束住;沙僧老实,自我管理就行;八戒难成大事,让孙悟空管束住他就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人际网络:动不动就搬什么菩萨帮忙。

2.领导特质理论█传统领导特质理论▲主要观点:天赋决定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可能成为领导。

▲主要研究:吉伯(C. A. Gibb, 1969)的研究、斯托格迪尔(R.M.Stogdill)的研究▲天才领导具备的七项品质(Gibb, 1969):善言辞、外表英俊潇洒、智力过人、有自信心、心理健康、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外向而敏感▲领导者处于主导地位:领导者必须走在前面,有预见性,身先士卒;领导者不能脱离多数,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获得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评价:意义:启发人们看到领导者确实有某些独特素质缺陷:(1)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否定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作用。

(2)有些因素互相矛盾或与实际抵触。

出色的领导人并非都英俊潇洒,能言善辩(3)没有区分各种素质的相对重要程度和哪些素质是谋取领导地位所需要的,哪些素质是维护领导地位所必需的。

█现代领导特质理论主要观点:领导者的特质是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

相关研究:吉赛利(Edwin.E.Chiselli,1971)9项应给予肯定的领导品质中国企业领导者的10大特质:1.建立愿景 6.人才培养2.信息决策7.承担责任3.配置资源8.诚实守信4.有效沟通9.事业导向5.激励他人10.快速学习█对领导特质理论的批判:1、没有列出一个权威的领导特征表2、没有重视情境因素的作用3、对最重要的特质确定比较主观,很难区分特质的优先顺序3.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型)█为什么要研究领导权变理论:随着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变化,领导行为不存在固定的模式。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为学》期末复习资料组织⾏为学期末复习(单选、多选、判断)单项选择题1、组织⾏为学综合应⽤⼼理学、社会学、⼈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的⾏为。

反映了组织⾏为学的:(B)A.多层次性B.多学科交叉性C.两重性D.实⽤性2.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看作是:( A )A. 理性的经济⼈;B.社会⼈;C.⾃我实现的⼈;D.复杂⼈。

3.⾏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当作( B )A. 理性的经济⼈;B.社会⼈;C.⾃我实现的⼈;D.复杂⼈。

4.组织⾏为学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第⼀层次是( A ),这是研究组织⾏为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A. 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境5.⼀个⼈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理倾向性和⾮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A.⽓质B.个性C.能⼒D.性格6\决定⼈的⼼理活动动⼒特征的是:(A)A.⽓质B.能⼒C.个性D.性格7、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将此扩⼤为他的整体⾏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因效应D.定型效应9、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配的部分是指:( A )A.⾃我B.本我C.超我10、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层的是:( C )A.⾃我B.本我C.超我11、精⼒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为反映灵活⽽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为的外倾性明显,对⾏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A )A. 多⾎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2、精⼒充沛,胆量较⼤,好猛⼲,但往往粗枝⼤叶,兴奋性⾏为反应敏捷⽽迅速,但要把兴奋性⾏为转变为抑制性⾏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 B )A. 多⾎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3、有精⼒,但沉着平稳,⾏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C )A. 多⾎质B. 胆汁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4.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较不⾜,忍耐⼒较差,胆量较⼩,⾏为反应中细⼼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为的内倾性严重;对⾏为的改造较难( D)15.个⼈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为⽅式是( A )A. 性格;B.个性;C.⽓质;D.能⼒。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群体2.沟通3.领导力4.态度5.价值观二、简答题1.动机理论包括哪些?2.群体发展有哪些阶段?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三、分析说明题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答案1一、名词解释1.群体: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影响、互相依赖而形成的组合。

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沟通:对意思的传达和理解3.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 代表着基本的信念:“个人和社会接受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终极存在方式,而摒弃与其相反的行为或终极存在的方式。

”二、简答题1. 动机理论包括:早期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戈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

当代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2.群体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解体阶段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目标实现的需要三、分析说明题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一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人职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

适合的职业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动机是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

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

方向:指向有利于组织的目标坚持性: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时间。

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一、名词解释1.社会惰化2.合作3.管理幅度4.群体思维5.群体规范二、简答题1.哪些因素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2.简述麦克莱兰需要理论3.简述管理方格4.简述大五人格模型的五个维度三、分析说明题1.克里斯玛型领导风格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试用相关领导理论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资料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01-0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004/1-1)参考答案: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的成员,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并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的人的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不仅研究组织的成员单个个体行为,而且研究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组织的沟通方式、决策过程、组织结构、工作设计、组织文化和变革等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影响。

01-0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004/1-1)参考答案:组织运行过程表现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组织成员的行为又是个体与群体、组织系统交互作用的产物,组织行为学就是以组织系统内部个体、群体、组织及其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01-0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004/1-1)参考答案:组织行为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它的根本的目的是把研究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因此,无论是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还是研究组织设计、管理伦理和工作压力,最终都是要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策略和成功模式,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高组织运作效能。

第二章、组织的外部环境02-01.管理伦理及其内涵(031~032/2-4)参考答案:管理伦理是企业在通过提供产品或获取利润的全部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及其对外部伦理规范的反应。

其内涵包括: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管理伦理是关于对他人利益会产生影响的行为的规范;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及其认识和反应;管理伦理是企业在既有的社会伦理基础上,根据既有的社会法律和行业规范,关于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判断标准。

02-02.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032/2-4)参考答案:一个组织的文化是有若干要素构成,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每个要素的影响。

其中,对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形象与形象性活动。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关于无言语沟通不正确的是()。

A、重音B、表情言语C、体态言语D、动作言语答案: A2.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

A、自我中心角色B、社会角色C、维护角色D、协调角色答案: C3.智力的核心是()能力。

A、想象B、记忆C、观察D、思维答案: D4.沿着指挥链进行各种作业,每个人只向一个上级负责,必须绝对地服从这一上级的命令,这种组织结构称为()A、直线结构B、职能结构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结构答案: A5.群体决策的缺点是()A、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B、从众压力C、增加观点的多样性D、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答案: B6.组织中的正式权力表达错误的是()A、法定性权力B、感召性权力C、强制性权力D、奖励性权力答案: B7.目标理论指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

A、期望B、成就需要C、动机D、急切心理答案: C8.以下哪类动机是按动机的起源分类的?A、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B、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C、主动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答案: B9.根据理智、意志、情绪三种心理机能中哪一种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的方法被称为()。

A、内外倾向型B、机能类型C、独立型与顺从型D、优越型与自卑型答案: B10.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可以划分为()。

A、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B、对个人的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C、人际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D、对个人知觉、群体知觉、人际知觉答案: A11.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效应答案: C12.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动力功能答案: B13.下列哪种领导方式更容易带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A、专制的领导方式B、自由放任的领导方式C、民主的领导方式D、灵魂型领导方式答案: C14.在组织行为学中,将一个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是总和称为()。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能够通过有计划的协作和努力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社会单位。

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组织不仅包括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还包括非盈利性组织和各种具有特定目标的公共组织或团体,如生产和服务性组织、学校、医院、教堂、军队和政府组织等。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特定场所和背景下人的一般行为特征,具体地说就是要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

组织行为学所关注的焦点: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矛盾或困难的应变能力。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对沟通、劳动分工、协调、控制、权力部门以及必要的责任等结构与形式系统进行判断和选择,以便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在分析文化差异时经常引用的方法之一是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Kluckhohn-Strodbeck)构架,这一构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趋向、以责任为中心和空间概念。

权力距离:人们天生存在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差别,而后天环境、机遇、决策和价值观、性格、态度、努力程度的差别造成了财富和权力的差别。

一般认为,权力距离越大,就越不平等;权力距离越小,民主和自由程度就越高。

权力距离涉及社会中鼓励权力不平等分配的限度范围。

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

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奖励、适宜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同事关系等。

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回应他人、跟他人互动的所有方式的总和,通常用个体外显的可衡量特质来描述一个人的风格。

当某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在多数场合都出现时,就成为人格特质。

大五人格(五种基本的人格尺度):根据众多研究结果来看,有五个基本维度可以作为人类人格因素的基础,而且它们也反映了人类人格的多数显著差异,具体如下:外向性:衡量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程度。

外向型的人比较合群、自信、爱社交;内向的人则比较矜持、羞怯和安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书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书P8-9):①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②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判断快乐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否即使有迹象表明决策无效,但决策层仍会继续支持该决策的实施是能够防止员工冲突的组织比较有效否个人谈判比小组谈判更好否、有很强文化的公司是最有效的否未经受压力的员工的绩效更佳否和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更喜欢其他员工的参与是大多是高层领导是A 型行为类型者(即态度强硬、缺乏耐心、爱竞争、好发脾气、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说话很快)否当获得与自己干活差不多的其他员工更多报酬时,员工通常会感觉占了便宜,感到内疚第二章、知觉与归因理论知觉的特点(4 个,P19-21 ):1、理解性 2 、相对性3、整体性 4 、恒常性影响知觉的因素(3个,P21-22):1、知觉者 2 、知觉对象3 、情景社会知觉的常见错误(即偏见,5个,P24-26):1、首因效应 2 、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 4 、定型效应5、投射效应选择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AA 整体性B 选择性C理解性 D 恒常性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属于BA 首因效应B 晕轮效应C知觉防卫 D 刻板印象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试个性的基本概念(P34):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遗传、环境、情景)四种气质类型(P35):1、多血质3、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注:气质无好坏优劣,难改变;性格有好坏,可改变。

A 型性格和B 型性格(P36-37 )判断性格类型不能做好坏评价 是智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否第四章、价值观与态度什么是价值观(P53):价值观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态度, 法和行为。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1.组织行为学概念9是指研究个体、群体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2.(组织)公民行为概念25公民行为是一种员工自觉从事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在工作场所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带来有利的影响。

3.能力,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概念能力是指个体要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而需要具备的素质总和,是对一个人能做什么的评估。

智力包括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精神活动,是所有工作中最好的预测绩效的指标。

体质能力4.态度的概念和构成态度是关于物、人或事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个体对某事的感受。

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大要素构成。

评价性部分为认知,批判性部分为情感,采取处理方式部分为行为5.认知失调的概念当个体意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时,认知私调就发生了。

6.工作满意度的概念63工作满意度定义为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对工作有积极情感,对工作不满意的员工对工作有消极情感。

7.工作卷入概念64工作卷入用于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他的工作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8.组织支持感概念65组织支持感指的是员工对组织在多大程度重视他们的贡献、关心他们福祉的看法。

9.情绪劳动概念92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10.情绪智力概念94情绪智力是指察觉和管理情绪线索和情绪信息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擅长阅读他人情绪的人,工作会更有效。

情绪智力包括五个维度: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感同身受,社会技能11.人格的概念110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回应他人、跟他人互动的所有方式的总和,通常用个体外形的可衡量特质来描述一个人的人格。

12.人格大五模型112又称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外向性——衡量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程度。

宜人性——测量个体顺从他人的倾向。

尽责性——测量个体的可靠程度。

情感稳定性——测试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开放性——测量个体的兴趣范围和对新奇事物的爱好程度。

2022年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附答案(拼音排序版本)

2022年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附答案(拼音排序版本)

2022年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附答案(拼音排序版本)一、矩阵式连线题(请将下列名词概念和各种描述性语句进行配对,并将正确的匹配结果写在括弧中。

四选一5题共10分)1、A、气质F、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

B、能力G、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C、性格H、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D、态度I、是个体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素质,它也是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

E、价值观J、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第1空答案A.AF()第2空答案D.BI()第3空答案B.CG()第4空答案C.DH()第5空答案E.EJ()E、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认为J、企业组织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有它的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时期。

在组织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要求,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渡过危机,向更高级的管理阶段过渡,以夺取更大的成功。

请选择正确的配对:第1空答案C.AH()第2空答案A.BF()第3空答案B.CG()第4空答案D.DI()第5空答案E.EJ()4、A、感觉F、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B、知觉G、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主体的社会行为。

C、社会知觉H、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同时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D、自我知觉I、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通过它可获得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知识。

E、错觉J、当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或得到的信息不够全面,不充分时,就会使知觉产生错误的结果。

请选择正确的配对:第1空答案D.AI()第2空答案A.BF()第3空答案B.CG()第4空答案C.DH()第5空答案E.EJ()2、A、奥德佛的ERG理论F、内容型激励理论B、劳勒的期望模式G、过程型激励理论C、亚当斯的公平理论H、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D、斯金纳的强化理论I、综合激励模式E、豪斯-迪尔的公式请选择正确的配对:第1空答案B.AF()第2空答案B.BG()第3空答案B.CG()第4空答案C.DH()第5空答案D.EI()3、A、巴纳德的组织理论认为F、组织是由许多交迭的、联锁的\角色组\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行为学重点简单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简单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A卷1、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是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2、激励motivation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3、认知方式( 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 即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

4、工作绩效(job performance):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

5、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性格(character):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事、对自己的较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7、群体规范:是指由群体所确定的,对其成员起约束作用的行为准则8、应激:个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时,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9、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OD):就是运用行为科学知识,对构成组织的各要素(人、技术、结构)进行系统的变革,目的是提高组织的自我更新能力和组织的效率,增进员工的幸福。

10、工作倦怠: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消耗殆尽的感觉,一种非正常的行为与心理表现。

11、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区别管理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侧重研究人的怎么样的行为而行为及其后效又会影响人们发生怎么样的心理。

组织行为学(平台发布)期末

组织行为学(平台发布)期末

2021秋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划等方案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指的是管理者的()职能。

A、计划职能B、领导职能C、组织职能D、控制职能2.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是指管理者的()技能。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决策技能3.管理的核心职能是( )。

A.组织职能B.计划职能C.领导职能D. 控制职能4. 管理者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

A.监听者角色B.联络者角色C.传播者角色D. 发言人角色5.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C.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6.管理者依据组织宗旨,确定组织目标,拟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的全过程的管理职能是()A、计划B、组织C、领导D、决策7.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管理中的()A、计划职能B、领导职能C、组织职能D、控制职能8.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角色是()A、挂名首脑B、联络者C、发言人D、领导者9.以下关于知觉相关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觉的防卫机制是指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B、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C、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

D、最近发生的事情对人们知觉的影响较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10.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

A、投射效应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对比效应11.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在这方面起着突出作用的是( )A、认知B、意向C、情感D、行为12.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A、神经过程的特征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13.把性格划分为外倾性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按人的行为模式14、他人认为个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A、角色同一性B、角色知觉C、角色期待D、角色冲突15、霍兰德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有:()A、四种B、五种C、六种D、七种16.( )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A、应激B、心境C、激情D、情调17.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

大学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JG212045——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是强调组织全员学习.知识共享与共同愿景。

A.个体层学习B.团队层学习C.组织层学习D.组织间学习答案:C2.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的三层次论。

A.理念层B.制度行为层C.符号层D.使命层答案:D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它是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下列()不正确。

A.理念形态文化B.行为制度形态文化C.精神形态文化D.物质形态文化答案:C4.以下()不是语言沟通。

A.物体操纵B.口头沟通C.书面沟通D.电子媒介沟通答案:A5.沟通的定义理解,哪个不是正确的()。

A.沟通首先是意义的传递。

B.沟通中传递的信息包罗万象,既可以是单纯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交流。

C.沟通的目的是达到双方意见一致。

D.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答案:C6.集体主义导向的文化是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种文化导向集中表现在规范承诺方面,具体表现在规范更多地强调()。

A.个人利益B.双方利益C.组织利益D.领导利益答案:C7.员工心理契约影响因素一般不含()。

A.工作经历B.人力资源政策C.组织文化D.战略政策答案:D8.不正确运用群体动力有效地推进变革活动的具体方法有()。

A.加强群体凝聚力B.借助个人关系C.公平实施变革D.增强组织归属感答案:B9.个体对变革的阻力有()。

A.“群思”现象B.群体的凝聚力C.资源的限制D.守旧和安全感答案:D10.()是学习型组织的最基本学习单位,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

A.个体层学习B.团队层学习C.组织层学习D.组织间学习答案:B11.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且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1.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头面人物:象征性的首脑,需要完成法律或社交的例行工作领导者:负责激励和指导下属联络人:建立并维护一个与外部保持联系的社交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提供各种支持和信息(2)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获取各类信息,作为组织内外信息的神经中枢传播者:把从外部或下属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和结果的信息,以行业专家身份出现(3)决策角色:创业者: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推动能够带来变革的方案混乱处理者:当组织面临意外的重大混乱时,负责采取正确的行动资源分配者: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谈判者:在重要谈判中代表组织2.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的是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在群里中,都具备的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3)概念技能:具备足够的心智能力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

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科学。

4.能力的概念:指的是个体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5.能力分类:(1)智力能力:即从事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2)体质能力:6.态度的概念: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某种对象相对稳定的心里反映倾向。

7.态度的构成:(1)认知:对事物的一种描述和看法;(2)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3)行为: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8.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后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态度。

9.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1)心理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融洽的同事关系;(5)人格与工作的匹配10.人格的概念: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11.大五模型:(1)外倾性:个体对关系的舒适度;(2)随和性: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3)责任心:对可靠性的测量;(4)情绪稳定性: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5)经验开放性:个体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和热衷程度。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行为科学,它从经验材料入手,运用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人在组织中的行为2.组织中不同主体的行为3.组织中主体行为的动因状况4.组织中主体行为的结果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范围:组织成员的自觉行为2.研究重点:行为方式的因果关系组织成员的行为特征识别、行为影响因素、行为作用结果,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

3.研究结果:行为类型的关系结构第二章能力的定义: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存在于人体之中。

能力的类别: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感知能力。

学习的基础1.人的属性2.先天遗传3.社会适应4.传记特点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普洛夫使用狗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结论:动物行为由先天遗传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构成,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作用基础上,以有条件行为的产生方式为依据,总结出以下学习规律:1.习得律: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可引起条件反射2.消退率:当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射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3.泛化律:某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4.辨别率: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时,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

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做出反应第三章感觉的含义: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感觉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只有外界刺激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通过感觉器官形成感觉。

绝对觉阈(yù)、差别觉阈、感觉适应是描述这种敏感性的指标。

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主体对环境的对象化把握,体现为个体为了理解环境而解释其感觉印象的过程。

差别:感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温度等)的反映,直觉是对十五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应。

人际沟通的障碍: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语言。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1.组织的定义:所谓组织,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

2.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对组织情境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系统研究。

组织行为学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科学。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因变量(2)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自变量或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4.组织行为学的起源:工业心理学派5.“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一般管理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6.韦伯的官僚制(1)合理的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7.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制(2)标准化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符(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6)实行职能工长制8.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包括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

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是: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效率至上强调一般性的经验与原则关注组织内部管理9.霍桑实验(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1.认知的概念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标理论及应用目标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洛克于1968年提出。

基本观点:目标指行为的目的或指向物,是与满足需要相联系的客观对象在主观上的超前反应。

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目标理论认为,目标是激发行为的最直接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这一目标的成就需要,因此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目标理论的应用:(1)设置目标要具体,便于测定。

目标越具体,努力方向越清晰和明确,实现目标的信心就越大。

相反,抽象、空泛、模糊不清的目标不能有效的调动积极性,取得高绩效。

(2)设置目标要有一定难度:设置的目标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因为难度较大但又是能够实现的目标,才能给职工带来成就感和挑战性,对职工具有激励作用。

(3)多为职工提供参与制定和实现目标的机会。

参与目标的制定,本身就有助于提高职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调动积极性。

(4)实现目标过程中要有经常性反馈。

经常给与反馈,可以使职工偏离目标时能及时加以修正。

也可以使职工经常明确目标,及时了解自己的进度和成绩,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

(5)要有必要的奖惩制度和管理措施。

必要的奖惩制度和管理措施是实现组织目标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2、挫折理论及应用挫折的涵义:心理学上,指一种情绪状态。

即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目标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挫折的产生原因:(1)客观原因:指由于外在环境因素的阻碍使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挫折。

环境因素: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种。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各种事故和不利的工作条件等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人为因素。

(2)主观原因:指由于个人生理或心理因素的阻碍使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挫折。

生理因素:是指个人具有容貌、身材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

这种缺陷导致不能胜任某种工作, 工作中遭到失败等。

心理因素:比较复杂, 如出现动机冲突,形成难以决断的心理状态;高估自我,无法达到自我期望目标,又不能予以清醒认识;社会适应能力差,不能有效地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后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攻击、倒退、固执、妥协。

(1)攻击:人受到挫折后,会引起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攻击行为。

直接攻击是把愤怒的情绪直接发泄到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上。

间接攻击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其他的人或物上, 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2)倒退:指一个人遭受挫折时会表现出一种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又称“退化”或“回归”。

(3)固执:通常指被迫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 尽管反复进行某种动作并无任何结果, 但仍要继续这种动作。

(4)妥协:人在遭受挫折时会产生心理或情绪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应激状态”。

人们长期处于过度应激状态会引起各种疾病,因此需要采取妥协性的措施以减轻应激状态。

妥协性的措施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1)合理化:人们在受到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即所谓的找借口、怨天尤人、自我解嘲。

(2)推诿:即受到挫折时把自己的不良行为推诿于人,以此减轻自己的不安、内疚和焦虑。

(3)替代:即当一个目标不能实现受到挫折时会寻求实现另一个目标以取代原来的目标。

替代实际上是一种补偿反应。

(4)表同:是把别人所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赋予自己身上。

往往表现为模仿他人的举止言行,以他人的姿态风度自居。

(5)压抑: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压抑愤怒、焦虑的情绪反应,表现出正常情况的谈笑自若的情绪状态。

战胜挫折的方法:(1)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挫折,首先应对挫折抱有正确的态度,正确对待挫折。

研究表明,在挫折面前有的人会表现出破坏性行为,有的人则会表现出建设性行为。

正确对待挫折:第一要正视挫折,第二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第三要采取建设性行为。

(2)改变情境:在组织中,人们遭受挫折往往是由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的。

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和谐组织,帮助员工克服困难,实现有利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培养乐观、坚毅、现实、自制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战胜挫折的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尽可能地改变使员工产生挫折的情境。

(3)合理发泄:这种方法是要创造一种情境,使受挫折者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

因为人们处于挫折情境会以紧张的情绪反应代替理智行为,所以只有使这种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恢复理智状态。

3、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

该理论不仅体现了需要型激励理论的各种基本观点,而且更完整地反映了激励的基本规律。

因此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激励理论。

基本观点:期望理论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这个需要约可能,其积极性才高。

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

公式是:激发力量M=效价V×期望值E动机水平:即激励程度,反映人的工作积极性高低和持久程度,决定人在工作中会付出多大努力。

期望:人对实现预期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估计或判断。

效价:人对实现预期目标重要性大小的估计或判断。

期望理论的应用: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1)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E1)人努力工作,其最终目的是得到报赏以满足自身需要。

但要达到得到报赏这一目标,必须首先达到取得工作成绩这一目标。

管理者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第一,在工作分配工作中,根据能力及特长来分配一定的工作,保证每一个职工通过努力能完成这一工作。

第二,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提高的条件,通过指导和培训,提高职工的能力和技能,使他们能完成目标较高的工作。

(2)工作成绩与报赏的关系(E2)职工努力工作取得成绩并不是最终目标,其最终目标在于获得一定的报酬,那么就需要考虑得到报酬的可能性大小。

①要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②要始终贯彻“按劳分配”这一原则。

(3)报酬与需要的关系(效价V)职工努力工作得到的报酬是否具有重要性,即是否能够满足职工的需要,这就是一个效价问题。

决定积极性的因素还有一个效价问题。

为此,管理者要考虑报酬是否能够满足职工的需要。

只有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奖人所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在管理学上的应用:根据员工的需要设置奖酬和奖励措施;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信心;制定报酬与个人绩效挂钩的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的四个特性: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定型效应。

(1)首因效应:最先形成的印象对人们社会知觉的形成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

它表明人们在进行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即:当人们仅仅只获取了有关他人的少量信息时,就力图对此人的另外一些未知特征进行推理和判断,以便形成有关他人的同意印象。

(2)近因效应:指最后的印象爱那个对于人们社会知觉的形成所具有的影响,它表明在形成社会知觉国策怀念高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通常最为深刻:在一般情况下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何种条件下发挥主导作用,要取决于直觉主题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

此外当知觉主体与陌生人交往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应,当人们与熟悉的人交往时,起作用的是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也称为晕轮效应:知觉主体往往倾向于依据某一方面的知觉印象,对知觉客体的全部特征作出评价。

(4)定型效应: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一般来说给予类似的生理特性,或生活在同一领域、同一社会环境下的人,通常会在人格特性以及行为方式方面表现出某种相似性,这些相似性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人们的知觉中,被固定化为一种定型的社会刻板印象。

5、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胆汁质类型的人以智慧敏捷但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易急躁冲动;刚强但易粗暴为主要特征。

多血质类型的人以高度的灵活性,有朝气,善于适应变化的环境,但情绪体验不深刻为主要特征。

粘液质类型的人以注意力稳定不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呆板;沉着但生气不足为主要特征。

抑郁质类型的人以情绪体验深刻,具有高度敏感性,不易形之于外,行动稳重、踏实、持久,但怯懦、多疑,外表温和、孤僻为主要特征。

气质的管理学意义:(1)管理者必须对气质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气质无好坏之分,任何气质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其值得称道的一些特征,也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气质与人的社会成就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尽管气质本身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由于人的神经类型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气质也可以变化与发展。

(2)人事与工作安排上尽量做到“气质适应”和“气质互补”(3)在说服与激励工作中注意气质问题6、需要是人对客观要求的主观反映,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类型:⑴依据需要的作用:生理需要;社会需要⑵依据需要的性质:物质需要;精神需要7、动机指直接推动个体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种类⑴根据动机的性质:A、生理动机以生理需要为基础,具体包括:积极动机(供应动机):由生理不平衡产生。

求食动机、饮水动机等。

消极动机(避免动机):由危害机体刺激产生。

防寒动机、求生动机等。

种族维持动机:由生殖系统刺激引起。

追求异性、生育、抚养子女动机等。

B、社会动机:由社会需要引起,具体包括:攻击动机:个体在行为上攻击他人,以获得心理满足的欲望。

赞许动机:个体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鼓励、称赞,以获得心理满足的欲望。

亲和动机:个体愿意与他人在一起,以获得心理满足的欲望。

⑵根据动机的社会作用:A、高尚动机指符合一定社会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动机,其行为对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尚动机必然导致建设性行为。

B、低级动机:指不符合或者违反一定社会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动机,其行为对社会具有消极作用。

消极动机必然导致破坏性行为。

8、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

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

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

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

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9、价值观:只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