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是一个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课题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
一、教学过程
1. 回顾总体密度曲线
- 回顾人教A版教材必修3“统计学”中处理100户居民用水量数据的步骤与方法。

- 展示总体密度曲线的特征、意义与性质。

- 形状特征: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的曲线(钟形曲线)。

- 意义:反映了连续型随机变量在各个取值范围内的概率(每个小矩形的面积)。

- 性质:
- 非负性:曲线位于x轴的上方。

- 定值性: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为1,即概率之和为1。

2. 模拟高尔顿板试验
- 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两个参数分别对正态曲线图象的影响。

- 以球槽的编号为横坐标,以小球落在各个球槽内的频率值为纵坐标,可以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 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这个频率直方图的形状会越来越像一条钟形曲线。

二、设计意图
1. 利用信息技术准确且多样的展示图像,使学生在直观且形象的图形观察中,更好地总结出总体密度曲线和正态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2. 借助几何画板软件操作简便,对图形的变换与构造,动画效果,追踪轨迹,数形结合等功能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特征和意义。

3. 通过信息技术使知识直观化,让学生体会变换过程,通过观察图形变换,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结论,较教材上观察固定图形要更自然、生动。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

【课题研究方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课题研究方案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的总称,是与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相关的技术。

本文所指信息技术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等。

高中数学教学:人教A版的高中数学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教与学。

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的“多媒体教学”已实现了广泛化与常态化。

有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APP辅助教学模式”等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数量占被调研总人数的35%左右,这说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热点有一定的积极关注度,许多教师能够将教学实践、教育前沿理念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实践。

各种技术和教学内容融合的方式和深入程度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对不同的技术应用情况也有差异,并在应用评价和应用效果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仍处于持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当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课题组所处的是农村校,学生是全市中下水平的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关注度都有欠缺,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倦学怠学的情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概述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数学公式的输入和输出2.数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数学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二、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法”。

同时,采用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参与到课程中来,用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布置任务:老师在班级群或者在线教室上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上搜索到相关的数学公式,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数学数据。

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相互之前的学习成果。

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收集到相关数学公式和数据后,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制定一些高质量的报告,可以是ppt或者是word文档等。

3. 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在此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且进行一些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佳便捷的学习方式。

3.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沟通性。

4.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

五、适用范围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适用于中学数学教学,特别适用于高中数学课程。

同时,该教学设计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具有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等。

六、教学环境该教学设计方案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包括网络空间、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的融合教学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的融合教学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的融合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2-10-30T17:34:18.03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0月下作者:许杏军[导读]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展现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特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点探索学习中培养良好数学逻辑思维,为开展深度性、系统性学习活动铺平道路。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效融合,对于体现高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理念,发挥现代化教学优势具有良好的说服力,使高中生的数学思想意识逐步养成,在探究数学习题、解答实际问题中具有自主性能力。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意义、作用、原则、策略,为高中生备战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许杏军湖北省天门中学 431700【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展现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特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点探索学习中培养良好数学逻辑思维,为开展深度性、系统性学习活动铺平道路。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效融合,对于体现高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理念,发挥现代化教学优势具有良好的说服力,使高中生的数学思想意识逐步养成,在探究数学习题、解答实际问题中具有自主性能力。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意义、作用、原则、策略,为高中生备战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0-033-01一、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学生兴趣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效开展创新性教学引导工作,促使学生在有规律、有原则的条件下,积极开展课程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学习技能与水平,为增强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做好铺垫工作。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效融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多元性、创新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数学探索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提升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新形式、前沿性的学习模式,建构良好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整体水平。

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学)

【设计意图】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中共有 a1、d、n、 {an } 、Sn 五个基本元素,如果 已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其余两个,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方程(组)思想.
(四)反馈调控
练习 1 : 等差数列{an}中,a1= - 4, a8= -18, n=8,求公差 d
及前 n 项和 Sn.
练习 2 :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 10 项和是 310,前 20 项的和是 1220,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理解数列求和的概念; (2)探索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3)了解倒序相加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推导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使学生认识 到等差数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2)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 (2)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反思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回顾小结
用心 爱心 耐心 -6-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分组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思想方法,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成课堂 小结,实现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再次深化.教师引导做最终总结: 1.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体会倒序相加法,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
Sn = n(a1 + an ) n(n - 1) = na1 + d; 2 2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展示高斯,简单对高斯介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用心 爱心 耐心 -3-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2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 情景○ 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 100 层.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学篇誗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吉建兵随着教育体系的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是必要的。

大部分教师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摸索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充分结合,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推动各个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也给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难点,促进高中数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对提高高中数学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创新教学方法因为我国高中数学教育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缺少创新性,不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育充分结合,可以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知识点过程中,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只能展现几何体的平面图,无法做到立体展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教师能更直观地展现空间几何体,让学生对空间几何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水平。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给学生创造一个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性,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将知识点整合到一起,保证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一)确定教育目标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教案高中数学

信息技术教案高中数学

信息技术教案高中数学
课时安排:1课时
适用对象:高中数学课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2.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
2.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操作
3.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作用。

2.介绍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和作用,并举例说明。

3.学生分组,配备计算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操作练习。

4.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合作学习。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
1.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2.信息技术软件
3.教学投影仪
评价方法: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动手操作的能力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

扩展阅读: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

2.建议学生多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堂信息技术教学的大致架构,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教学工作中的需要。

浅析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作者:马安山来源:《中小学电教》2014年第01期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中,现代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基于信息时代发展背景,在分析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的同时,研究和探讨了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旨在探究出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和评价依据,为新课改大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40-04一、前言教学,是一种传知的高级心智活动,这种活动有着自己的规律性,所以,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我们需要去体验、研究这种规律性,对于数学教学尤其是这样。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和学习过程,并且基于丰富教学资源的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是指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而且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者的特征,把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和所授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依据学习目标,运用系统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学习资源,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观点可概括为: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锻炼数学逻辑思维并且学会自主学习。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体会所学的内容。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高中数学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高中数学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高中数学
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高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能够辨认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 掌握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 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难点:
1. 辨认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材、板书等教学资源;
2. 实例及练习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时间:5分钟)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信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 发散思维(时间:10分钟)
讨论信息的特征,如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多样性。

3. 阐述概念(时间:10分钟)
教师讲解信息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并提供相应的案例进行说明。

4. 练习与检测(时间:15分钟)
让学生参与信息的辨认练习,判断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加深对信息特征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时间: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和特征。

6. 作业布置(时间: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加深对信息及其特征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加深对信息的认识。

同时,通过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和辨认信息的能力。

后续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信息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概念、公式、定理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培养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具体内容包括:(1) 信息技术的优势:介绍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如直观展示、互动性强、资源丰富等。

(2)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际应用效果。

(3) 教学方法探讨: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

4. 方法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进行。

5.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师自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数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数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数学
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信息化素养。

教学内容:
1.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2.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3. 学习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4. 网络技术与应用
5.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网络技术与应用
教学难点:数据库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电脑、投影仪、教材、PPT、实验室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3. 示范:老师进行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4. 练习: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6. 反馈:学生完成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网络技术与应用。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并做好笔记。

备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的实例。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效果。

案例背景:某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较大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决定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即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选择教学工具:教师选择了数学教学软件和在线资源作为教学工具,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获取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数学知识。

3. 教学内容设计: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包括动画、视频、互动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方法选择: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在线答疑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5. 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师通过在线作业和测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信息化教学设计效果:经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学生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获取的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在线作业和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工具、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及时评估和反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变革的需求。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高中中职数学《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高中中职数学《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计数参赛人:XX单位:XXXX学校教学设计思路【设计理念】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对课本进行补充和完善,设计与学生专业相联系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电子商务班,在整个的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设计用淘宝网购物为主线串联所学的知识。

整堂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计数原理》选自高教社出版的《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计数原理是本章的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人们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的基本规律,不仅是学习概率,推导排列组合的依据,其思想也贯穿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的始终。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授课对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前面九章的内容,具备了良好的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为他们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数学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但他们都比较聪明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同时都非常喜爱自己的专业,如果将数学和专业结合,他们还是比较乐于接受的。

同时,中职数学的定位就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专业。

基于以上思路和分析,确定本课教学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共计3 分钟购物时忘记了网上银行的登陆密码,此密码设置六位数字的密码,并且每位上的数字均可从0,1,2,…,9这10个数字中任意选取,那么理论上最多需要试多少次不同的密码?老师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学生思考能否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通过这样一个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引领探索分类计数原理实例1:“双十一”马上就要到了,有同学在淘宝网上初选了不同的上衣4件,不同的裤子3件。

如果我们要从中任意选取一件衣服,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探讨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与应用。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3.教学内容丰富:教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多样:教案应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

5.教学评价合理:教案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步骤1.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梳理知识点,为教案编写提供依据。

2.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3.选择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4.制定教学策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5.编写教案: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编写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6.实施与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案实施教学,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应用实例以高中数学课程《函数》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与应用。

1.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3)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2)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表格法;(3)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4)函数图像的绘制与变换。

高中信息技术数学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学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 掌握信息技术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1.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2.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3. 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

教学难点:
1. 学生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2. 学生如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复杂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数学题目和相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
3. 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1.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关系介绍;
2. 信息技术工具在数学中的应用举例;
3. 学生练习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
4. 学生讨论分享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
5.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布置作业。

教学作业:
1. 请学生上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一道难题;
2. 学生根据课堂讨论总结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信息技术与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相符;
2. 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3. 下一节课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教学资料:
1. 活动课件;
2. 相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
3. 数学题目例题。

数学信息化教学教案

数学信息化教学教案

数学信息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明确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2.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展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技巧;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2.数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3.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设计。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导入(10分钟):a.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理解;b.介绍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2.理论与实践结合(30分钟):a.介绍数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法,如互联网、教育软件、智能手机等;b.针对不同数学概念和题型,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c.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资源和选择,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设计(40分钟):a.以一个数学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解决问题;b.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包括选择合适的资源、制定课堂活动和评价方式等;c.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案例,进行班级评价。

4.反思与总结(20分钟):a.学生个人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学习中;b.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互相交流,共同总结经验;c.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给予鼓励与指导。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2.学生对数学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设计的数学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合理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资源准备:1.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网络连接设备;3.数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准备:互联网、教育软件、智能手机等。

高中数学电子稿教案

高中数学电子稿教案

高中数学电子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数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利用电子设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3. 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二、教学内容
1. 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软件工具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
3. 电子表格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 学会利用软件工具进行数学计算;
3. 能够灵活运用电子表格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介绍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熟悉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3. 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练习;
4. 介绍数学软件工具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5. 演示如何利用数学软件工具进行数学计算;
6.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指导他们解决数学问题;
7. 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解决数学问题,并进行实践操作;
8. 结合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1. 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软件工具在数学计算中的应用;
3. 电子表格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数学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数学德育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数学德育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数学德育信息技术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领域;
2. 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具体案例;
3. 数学知识对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计算机及投影仪;
3.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信息技术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对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进行讲解,介绍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其具体应用领域和案例。

3. 例题演练(15分钟)
教师通过一些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意义和作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5.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取得了
良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性训练,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319第18卷 第06期2021年06月June 2021读与写杂志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Vol.18 N o.06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林志福(福建省安溪县蓝溪中学 福建省 泉州市 362441)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作为教育新技术正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

目前,构建高中智能课堂已成为信息化教学的趋势。

通过使用移动学习终端设备,为数学教学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实现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可视化和个性化,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课堂体验,这也是高中数学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另外,智慧教室的建设是实现教学精准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大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打造智慧精准课堂。

本文研究了智能课堂背景下高中数学精细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数学;精准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6-0319-01 *本文系2020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中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QJYKT2020—172)的阶段性成果。

高中是学生养成各项基础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开展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总结一般性的数学知识学习规律,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信息技术引领教育现代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它是实现教学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

如今,众多在线学习应用的推出,为高中数学智能课堂的建设提供了契机,也为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教学和教学资源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创新教育原则,提升课程精度首先,准确分析过程。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准确地分析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推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其次,准确地选择教材。

新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新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新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姓名: XXX
单位:陕师大附中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中
章节:高中数学必修5
3.1“等比数列”(P21-23)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

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

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1)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2.情景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南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
1 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角度的知识
2 学生对于弧度还是一个陌生和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

3学生仅仅有角度是60进位的基础
情感分析
学生对于弧度制还是有亲切感的。

教学目标1学生要记住弧度的概念2学生应该理解弧度的概念和及其简单的应用
3让学生理解角度和弧度是可以换算的并且熟练掌握角度和弧度直接的换算关系
4学生只要知道了弧度制的意思就可以了,应用公式求弧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弧度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度量角制度,二者虽单位不同但却
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在弧度制下角的加、减运算可以像十进制一样进行,而不需要进行角度制与十进制之间的互化化简了六十进制给角的加、减运算带来的诸多不便体现了弧度制的简捷美,通过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引入弧度制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1、学生:通过上网,书籍或其他的途径查找,阅读收集整理有关弧度制的资料、文字、图片、背景知识
2、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看看新课程标准,上网搜集一些资料,然后自制教学课件。

然后用几何画板软件做出一个几何画板的课件。

通过几何画板可以是学生体会到如何用现代化的信息科学来探讨实际中的未知问题,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3,让学生知道弧度制的概念,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应用。

让学生记住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
1用几何画板来探究弧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用几何画板软件来找出弧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180lnr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角度和弧度之间的换算关系360°=2
rad
3 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弧度制的概念
4 推倒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是=lr
1证明同样的圆心角下,所对的弧长和半径之比是常数
2 在我们学过的量中
还有那些量可以有不同的度量方法1 运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来探讨这两个开放性的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