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是一个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课题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
一、教学过程
1. 回顾总体密度曲线
- 回顾人教A版教材必修3“统计学”中处理100户居民用水量数据的步骤与方法。
- 展示总体密度曲线的特征、意义与性质。
- 形状特征: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的曲线(钟形曲线)。
- 意义:反映了连续型随机变量在各个取值范围内的概率(每个小矩形的面积)。
- 性质:
- 非负性:曲线位于x轴的上方。
- 定值性: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为1,即概率之和为1。
2. 模拟高尔顿板试验
- 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两个参数分别对正态曲线图象的影响。
- 以球槽的编号为横坐标,以小球落在各个球槽内的频率值为纵坐标,可以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 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这个频率直方图的形状会越来越像一条钟形曲线。
二、设计意图
1. 利用信息技术准确且多样的展示图像,使学生在直观且形象的图形观察中,更好地总结出总体密度曲线和正态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2. 借助几何画板软件操作简便,对图形的变换与构造,动画效果,追踪轨迹,数形结合等功能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特征和意义。
3. 通过信息技术使知识直观化,让学生体会变换过程,通过观察图形变换,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结论,较教材上观察固定图形要更自然、生动。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
数学高中 【信息技术】技术支持教学设计模板(作业已交)
一.复习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及方法
提出问题,对学生回答做出总结。
学生作答,听老师小结,观看图片。
制作PPT,演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
二.引课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关知识
提出问题,问题解决过程中演示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分组回答相关问题,并听老师归纳总结。
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
学科
年级
职高一年级
授课人
所在学校
课程名称
一元二次不等式
节选片段名称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间的关联
全课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
2.掌握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3.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及方法。
4.理解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间的关联,并能合理运用到解各类一元二次不等式中。
各类不等式的解法
举例讲解,演示解题步骤和解题格式。将学生练习用投影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点。
学生分类进行解题练习,并将Leabharlann Baidu习作业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学生练习作业
五.作业
解不等式
布置作业
确认作业内容
利用QQ分组布置作业
节选部分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间的关联,并能合理运用到解各类一元二次不等式中。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概述
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数学公式的输入和输出
2.数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数学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方法
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法”。同时,采用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参与到课程中来,用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
1. 布置任务:老师在班级群或者在线教室上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上搜索到相关的数学公式,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数学数据。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相互之前的学习成果。
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收集到相关数学公式和数据后,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制定一些高质量的报告,可以是ppt或者是word文档等。
3. 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在此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且进行一些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效果
1.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佳便捷的学习方式。
3.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沟通性。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摘要:现如今,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的转变已成为
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们也期待着寻求数学课堂教
学方法的原始支撑。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许多教师仍然处于困惑的状态。本文就此问题做出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
引言
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属于抽象性学科,其知识点有一定难度,高中数学对
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
习成绩,教师需要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高中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迎合新课改发展理念,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方法不科学,忽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协调统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不科学,传统的“满堂灌”“放羊式”教学方法仍然在应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利于高效掌握理论知识、思想方法、解
题技巧等。与此同时,数学是一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但高中数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失衡,导致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利于各层次
学生高效巩固复习课内知识,不利于将积累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影响知识
整合、问题解决、实践等能力的提升。
1.2重视主体性,忽视主导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但也有一些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困惑。在研究过程中,一些教
师错误地认为学生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的讨论。有些教师甚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围成的曲线》信息化教学设计附学生研究评价量规
直线围成的曲线
(人教版高中数学试验修订本第八章圆锥曲线)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学生的认知目标:①加深对直线和圆锥曲线相切的认识;②了解数学概念包络的定义;③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学生的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②利用计算机软件《几何画板》探求新知识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
3、学生的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4、信息目标:①培养学生计算机的使用能力;②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属于研究性学习课,具体内容是: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去发现满足条件的直线围成的曲线的类型。
学习的重点:探究直线围成的曲线的类型及此曲线与定点的位置关系。
学习的难点:证明直线围成的曲线是圆锥曲线。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高二及高二以上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1)在操作方面:高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可以自己操作电脑。但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对数学软件《几何画板》不够熟悉,还不能熟练地操作,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要上预备课,主要教学生软件的使用。要做到能独立操作软件且能较熟练地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2)在知识方面:高二的学生通过对圆锥曲线内容的学习,对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一定的了解,有了知识方面的准备。本节课让学生自己操作软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及通过网络的交流来发现规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研究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学法: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是对函数概念的深化.它把自变量取相反数时函数值间的关系定量地联系在一起,反映在图像上为: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这样,就从数、形两个角度对函数的奇偶性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对具体函数的图像及函数值对应表归纳和抽象,概括出了函数奇偶性的准确定义.然后,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举出了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和非奇非偶函数的实例.最后,为加强前后联系,从各个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讲清了奇偶性和单调性的联系.这节课的重点是函数奇偶性的定义,难点是根据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函数,让学生经历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讨论,体验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其抽象的概括能力.
2. 理解、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奇函数和偶函数图像的特征,并能初步应用定义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3. 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在初中虽没学过,但已经学习过具有奇偶性的具体的函数: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k≠0),二次函数y=ax,
(a≠0),故可在此基础上,引入奇、偶函数的概念,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引入概念时始终结合具体函数的图像,以增加直观性,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阐述奇、偶函数的几何特征埋下了伏笔.对于概念可从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两个角度去分析,让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空数集;对于在有定义的奇函数y=f(x),一定有f(0)=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有f(x)=0,x∈r.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矛盾概念———非奇非偶函数.关于单调性与奇偶性关系,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可以取得理想效果.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学)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以及基本性质,也 对高斯算法和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有所了解, 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代数和几何 上的理解基础.但是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 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 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 利用方程思想解决“知三求一”问题,本节课的“知三求二”问题也用方程思想,在之 前的基础上, 再结合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解方程组, 对学生而言, 是比较容易的问题。
问这位长跑运动员一周共跑了多少米? 例2 已知等差数列 5,4
2 7
,3
4 7
,…求:
(1)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数列{an}的前几项和为
125 ? 7
【学情预设】该例题学生可以从首项、末项、项数出发,选用公式 1;也可以从首 项、公差、项数出发,选用公式 2;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解题时注意选择 适当的公式,以便于计算。
七、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学法指导
情景导入——分析问题——合作探究——探究公式——理解记忆——应用公式
九、课程类型
新授课(第一课时)
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十一、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 情景○ 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 .(1777 年 4 月 30 日—1855 年 2 月 23 日),生于不伦瑞克,卒 于哥廷根,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 地测量学家. 在 200 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2+3+…+100=?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 100 个数逐项相加时,10 岁的高斯却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引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学科整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动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2.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
1. 概率与统计: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分析并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联;
2. 函数与方程: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数学函数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几何与空间:使用几何软件进行几何图形的构建、变换和分析。
信息技术应用
1. 数据处理和分析:教导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和处理,培养他们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
2. 数据可视化: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图形等信息技术工具,将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形式进行展示;
3. 编程与模拟:教授学生使用编程语言开发数学模型和模拟程序,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教学方法
1. 探索式研究: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主动地探索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3.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促进他们的自我研究和发展。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研究态度;
基于信息化的高中数学教学浅谈
基于信息化的高中数学教学浅谈
摘要:高中的学习是考大学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特点主要以提高成绩为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数学的教学思路已经发生了转变,但是教学目的并没有发生改变,应试教育在高中教学中体现的最明显,尤其是数学课程。在现代教学中,如何运用当下时代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转变数学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更有效率,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学习吸收知识。鉴于此,本文对基于信息化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不仅可以改善学习万法,还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因此,为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
一、高中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1、以知识教学为根本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只做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变,教学的核心内容依旧是数学知识,在课堂中要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这是信息技术运用的根本。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特别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大多学生无法完成自主学习,需要在课堂中由教师做指导和帮助,才能做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高效的复习学习。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中要将知识教学作为根本,把握学生进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此完善教学的结构,保证教学的效果团。
2、以学生参与为方法
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多样化,衍生的信息化教学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向,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优势,也是有效教学的困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效参与,确保其在课堂中对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深度的思考和灵活的解题。这是具体的运用方法,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能够在教学中获得实践感受,参与到数学知识的逻辑推理过程当中。以学生参与为方法的原则是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也是教师引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理念,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以此保证教学质量。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
相应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教学策略的
评价和优化建议,提出了一些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的可行性提高教学
效果的建议。最后对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总结,并对
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中数学教学提
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信息化背景、教学策略、研究、现状分析、探讨、实践案例分析、评价、优化建议、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科
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环境的变化。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更需要思考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
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促使教学更加生动、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
深入研究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一、教学内容
1.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2.比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90%的学生能够说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步法,70%能说出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
【过程与方法】90%的学生会持球三步单手肩上投篮,80%学生能够跨步拿同伴手中的球连贯三步单手肩上投篮,且有一定的命中率,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提高手臂力量等身体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概念、公式、定理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培养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主题: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具体内容包括:
(1) 信息技术的优势:介绍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如直观展示、互动性强、资源丰富等。
(2)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际应用效果。
(3) 教学方法探讨: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
4. 方法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进行。
数学软件高中教学设计教案
数学软件高中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学软件,进行数学计算和图形绘制。
2. 学生能够通过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实验和探索,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 学生能够通过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
1. 数学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介绍
2.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函数图像绘制和分析
3.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方程、不等式和集合运算的计算和解析
4.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几何图形绘制和证明
5.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概率统计实验和模拟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新知识
1. 教师介绍数学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让学生观看数学软件的操作视频,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二步:数学软件功能应用
1. 学生使用数学软件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探讨。
2. 学生使用数学软件解决方程和不等式,比较手工计算和软件计算的优缺点。
3. 学生使用数学软件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和证明,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步:数学实验和模拟
1. 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概率统计实验和模拟,探讨概率统计知识的应用和发展。
2. 学生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步:总结反思
1. 学生总结本节课使用数学软件的经验和收获,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激励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索。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
2. 学生对数学软件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篇1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必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许多新的课程模式,使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一、利用FLASH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信息,这数学课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FLASH课件的交互性强、动画效果逼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如在“球的表面积”教学中,笔者运用FLASH课件演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苹果削皮、切割球体、用正方形贴球表面,同时提出“怎样推导球的表面积”的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面对难题,积极尝试,经历活动,启迪思维,体验成功。
二、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创设实验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而在以“粉笔+黑板”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实验活动难以开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的实例。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效果。
案例背景:
某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较大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决定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即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选择教学工具:教师选择了数学教学软件和在线资源作为教学工具,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获取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数学知识。
3. 教学内容设计: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包括动画、视频、互动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方法选择: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在线答疑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5. 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师通过在线作业和测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信息化教学设计效果:
经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获取的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在线作业和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效果的
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工具、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及时评估和反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变革的需求。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高中数学的数列与数项级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理解数列和数项级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区分;
b.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常用公式,能够应用到解题中;
c.理解数列的极限和级数的收敛性的概念;
d.能够计算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级数的和,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提高学生对数列和数项级数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b.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c.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教学内容:
1.数列与数项级数的概念;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常用公式;
3.数列的极限和级数的收敛性;
4.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级数的和。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数列与数项级数的概念
1.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如果每天增加
10颗小红花,第一天有1颗,那么第n天有多少颗?如果每天成绩提高
一倍,第一次考试得80分,那么第n次考试得多少分?
3.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数列和数项级数的例子,并讨论
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4.小结:总结数列和数项级数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常用公式
1.复习: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例子,让学生回顾
它们的特点。
2.引入: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常用公式,并通过具体的
例子进行说明和解释。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包括计算等差数列的
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金钱的增长、人口的增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南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设计
1 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角度的知识
2 学生对于弧度还是一个陌生和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3学生仅仅有角度是60进位的基础
情感分析
学生对于弧度制还是有亲切感的。
教学目标1学生要记住弧度的概念2学生应该理解弧度的概念和及其简单的应用
3让学生理解角度和弧度是可以换算的并且熟练掌握角度和弧度直接的换算关系
4学生只要知道了弧度制的意思就可以了,应用公式求弧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弧度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角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度量角制度,二者虽单位不同但却
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在弧度制下角的加、减运算可以像十进制一样进行,而不需要进行角度制与十进制之间的互化化简了六十进制给角的加、减运算带来的诸多不便体现了弧度制的简捷美,通过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引入弧度制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1、学生:通过上网,书籍或其他的途径查找,阅读收集整理有关弧度制的资料、文字、图片、背景知识
2、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看看新课程标准,上网搜集一些资料,然后自制教学课件。然后用几何画板软件做出一个几何画板的课件。通过几何画板可以是学生体会到如何用现代化的信息科学来探讨实际中的未知问题,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导能力3,让学生知道弧度制的概念,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应用。让学生记住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
1用几何画板来探究弧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用几何画板软件来找出弧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180lnr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角度和弧度之间的换算关系360°=2
rad
3 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弧度制的概念
4 推倒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是=lr
1证明同样的圆心角下,所对的弧长和半径之比是常数
2 在我们学过的量中
还有那些量可以有不同的度量方法1 运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来探讨这两个开放性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