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2020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7节 空间角的计算学案 理
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8.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最新考纲1.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2.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4.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名称概念表示零向量模为0的向量0单位向量长度(模)为1的向量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a =b相反向量方向相反且模相等的向量a 的相反向量为-a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的向量a ∥b 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2.空间向量中的有关定理(1)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两个向量a 与b (b ≠0)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2)共面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的向量表达式:p =x a +y b ,其中x ,y ∈R ,a ,b 为不共线向量.(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1)数量积及相关概念①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叫做向量a ,b的夹角,记作〈a ,b 〉,其范围是0≤〈a ,b 〉≤π,若〈a ,b 〉=π2,则称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a ⊥b .②两向量的数量积已知空间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a ||b |cos 〈a ,b 〉叫做向量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 〈a ,b 〉.(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①(λa )·b =λ(a ·b );②交换律:a ·b =b ·a ;③分配律:a ·(b +c )=a ·b +a ·c .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向量表示坐标表示数量积a·ba 1b 1+a 2b 2+a 3b 3共线a =λb (b ≠0,λ∈R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垂直a ·b =0(a ≠0,b ≠0)a 1b 1+a 2b 2+a 3b 3=0模|a |a 21+a 22+a 23夹角〈a ,b 〉(a ≠0,b ≠0)cos 〈a ,b 〉=a 1b 1+a 2b 2+a 3b 3a 21+a 22+a 23·b 21+b 22+b 23概念方法微思考1.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相同吗?提示不相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就为共面向量.2.零向量能作为基向量吗?提示不能.由于零向量与任意一个非零向量共线,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共面,故零向量不能作为基向量.3.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与坐标原点的位置选取有关吗?提示无关.这是因为一个确定的几何体,其“线线”夹角、“点点”距离都是固定的,坐标系的位置不同,只会影响其计算的繁简,不会影响结果.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空间中任意两个非零向量a ,b 共面.(√)(2)在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中(a ·b )·c =a ·(b ·c ).(×)(3)对于非零向量b ,由a ·b =b ·c ,则a =c .(×)(4)两向量夹角的范围与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相同.(×)(5)若A ,B ,C ,D 是空间任意四点,则有AB →+BC →+CD →+DA →=0.(√)(6)若a·b <0,则〈a ,b 〉是钝角.(×)题组二教材改编2.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A 1C 1与B 1D 1的交点.若AB →=a ,AD →=b ,AA 1→=c ,则下列向量中与BM →相等的向量是()A .-12a +12b +cB.12a +12b +c C .-12a -12b +cD.12a -12b +c 答案A解析BM →=BB 1→+B 1M →=AA 1→+12(AD →-AB →)=c +12(b -a )=-12a +12b +c .3.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2,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则EF 的长为________.答案2解析|EF →|2=EF →2=(EC →+CD →+DF →)2=EC →2+CD →2+DF →2+2(EC →·CD →+EC →·DF →+CD →·DF →)=12+22+12+2(1×2×cos 120°+0+2×1×cos 120°)=2,∴|EF →|=2,∴EF 的长为2.题组三易错自纠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2,3),B (-2,-1,6),C (3,2,1),D (4,3,0),则直线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A .垂直B .平行C .异面D .相交但不垂直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AB →=(-3,-3,3),CD →=(1,1,-1),∴AB →=-3CD →,∴AB →与CD →共线,又AB 与CD 没有公共点,∴AB ∥CD .5.已知a =(2,3,1),b =(-4,2,x ),且a ⊥b ,则|b |=________.答案26解析∵a ⊥b ,∴a ·b =2×(-4)+3×2+1·x =0,∴x =2,∴|b |=(-4)2+22+22=2 6.6.O 为空间中任意一点,A ,B ,C 三点不共线,且OP →=34OA →+18OB →+tOC →,若P ,A ,B ,C四点共面,则实数t =______.答案18解析∵P ,A ,B ,C 四点共面,∴34+18+t =1,∴t =18.题型一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例1如图所示,在空间几何体ABCD -A 1B 1C 1D 1中,各面为平行四边形,设AA 1→=a ,AB →=b ,AD →=c ,M ,N ,P 分别是AA 1,BC ,C 1D 1的中点,试用a ,b ,c 表示以下各向量:(1)AP →;(2)MP →+NC 1→.解(1)因为P 是C 1D 1的中点,所以AP →=AA 1→+A 1D 1→+D 1P →=a +AD →+12D 1C 1→=a +c +12AB →=a +c +12b .(2)因为M 是AA 1的中点,所以MP →=MA →+AP →=12A 1A →+AP→=-12a +c +12b =12a +12b +c .又NC 1→=NC →+CC 1→=12BC →+AA 1→=12AD →+AA 1→=12c +a ,所以MP →+NC 1→+12b ++12c =32a +12b +32c .思维升华用基向量表示指定向量的方法(1)结合已知向量和所求向量观察图形.(2)将已知向量和所求向量转化到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3)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把所求向量用已知基向量表示出来.跟踪训练1(1)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为AC 的中点.用AB →,AD →,AA 1→表示OC 1→,则OC 1→=________________.答案12AB →+12AD →+AA 1→解析∵OC →=12AC →=12(AB →+AD →),∴OC 1→=OC →+CC 1→=12(AB →+AD →)+AA 1→=12AB →+12AD →+AA 1→.(2)如图,在三棱锥O —ABC 中,M ,N 分别是AB ,OC 的中点,设OA →=a ,OB →=b ,OC →=c ,用a ,b ,c 表示NM →,则NM →等于()A.12(-a +b +c )B.12(a +b -c )C.12(a -b +c )D.12(-a -b +c )答案B解析NM →=NA →+AM →=(OA →-ON →)+12AB→=OA →-12OC →+12(OB →-OA →)=12OA →+12OB →-12OC→=12(a +b -c ).题型二共线定理、共面定理的应用例2如图,已知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2)求证:BD ∥平面EFGH .证明(1)连接BG ,则EG →=EB →+BG →=EB →+12(BC →+BD →)=EB →+BF →+EH→=EF →+EH →,由共面向量定理的推论知E ,F ,G ,H 四点共面.(2)因为EH →=AH →-AE →=12AD →-12AB →=12(AD →-AB →)=12BD →,所以EH ∥BD .又EH ⊂平面EFGH ,BD ⊄平面EFGH ,所以BD ∥平面EFGH .思维升华证明三点共线和空间四点共面的方法比较三点(P ,A ,B )共线空间四点(M ,P ,A ,B )共面PA →=λPB →且同过点P MP →=xMA →+yMB→对空间任一点O ,OP →=OA →+tAB →对空间任一点O ,OP →=OM →+xMA →+yMB →对空间任一点O ,OP →=xOA →+(1-x )OB→对空间任一点O ,OP →=xOM →+yOA →+(1-x -y )OB→跟踪训练2如图所示,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点M ,N 分别在AC 1和BC 上,且满足AM →=kAC 1→,BN →=kBC →(0≤k ≤1).(1)向量MN →是否与向量AB →,AA 1→共面?(2)直线MN 是否与平面ABB 1A 1平行?解(1)∵AM →=kAC 1→,BN →=kBC →,∴MN →=MA →+AB →+BN →=kC 1A →+AB →+kBC →=k (C 1A →+BC →)+AB →=k (C 1A →+B 1C 1→)+AB →=kB 1A →+AB →=AB →-kAB 1→=AB →-k (AA 1→+AB →)=(1-k )AB →-kAA 1→,∴由共面向量定理知向量MN →与向量AB →,AA 1→共面.(2)当k =0时,点M ,A 重合,点N ,B 重合,MN 在平面ABB 1A 1内,当0<k ≤1时,MN 不在平面ABB 1A 1内,又由(1)知MN →与AB →,AA 1→共面,∴MN ∥平面ABB 1A 1.综上,当k =0时,MN 在平面ABB 1A 1内;当0<k ≤1时,MN ∥平面ABB 1A 1.题型三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应用例3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各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a ,点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1)求证:MN ⊥AB ,MN ⊥CD ;(2)求异面直线AN 与CM 所成角的余弦值.(1)证明设AB →=p ,AC →=q ,AD →=r .由题意可知,|p |=|q |=|r |=a ,且p ,q ,r 三个向量两两夹角均为60°.MN →=AN →-AM →=12(AC →+AD →)-12AB→=12(q +r -p ),∴MN →·AB →=12(q +r -p )·p =12(q ·p +r ·p -p 2)=12(a 2cos 60°+a 2cos 60°-a 2)=0.∴MN →⊥AB →,即MN ⊥AB .同理可证MN ⊥CD .(2)解设向量AN →与MC →的夹角为θ.∵AN →=12(AC →+AD →)=12(q +r ),MC →=AC →-AM →=q -12p ,∴AN →·MC →=12(q +r -12p2-12q ·p +r ·q -12r ·2-12a 2cos 60°+a 2cos 60°-12a 2cos2-a 24+a 22-=a 22.又∵|AN →|=|MC →|=32a ,∴AN →·MC →=|AN →||MC →|cos θ=32a ×32a ×cos θ=a 22.∴cosθ=23.∴向量AN →与M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23,从而异面直线AN 与CM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思维升华(1)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可证明线段的垂直关系,也可以利用垂直关系,通过向量共线确定点在线段上的位置.(2)利用夹角公式,可以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可以求二面角.(3)可以通过|a |=a 2,将向量的长度问题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问题求解.跟踪训练3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度都为1,且两两夹角为60°.(1)求AC 1→的长;(2)求BD 1→与AC →夹角的余弦值.解(1)记AB →=a ,AD →=b ,AA 1→=c ,则|a |=|b |=|c |=1,〈a ,b 〉=〈b ,c 〉=〈c ,a 〉=60°,∴a ·b =b ·c =c ·a =12.|AC 1→|2=(a +b +c )2=a 2+b 2+c 2+2(a ·b +b ·c +c ·a )=1+1+1+2+12+6,∴|AC 1→|=6,即AC 1的长为6.(2)BD 1→=b +c -a ,AC →=a +b ,∴|BD 1→|=2,|AC →|=3,BD 1→·AC →=(b +c -a )·(a +b )=b 2-a 2+a ·c +b ·c =1,∴cos 〈BD 1→,AC →〉=BD 1,→·AC →|BD 1→||AC →|=66.即BD 1→与AC →夹角的余弦值为66.1.已知a =(2,3,-4),b =(-4,-3,-2),b =12x -2a ,则x 等于()A .(0,3,-6)B .(0,6,-20)C .(0,6,-6)D .(6,6,-6)答案B解析由b =12x -2a ,得x =4a +2b =(8,12,-16)+(-8,-6,-4)=(0,6,-20).2.在下列命题中:①若向量a ,b 共线,则向量a ,b 所在的直线平行;②若向量a ,b 所在的直线为异面直线,则向量a ,b 一定不共面;③若三个向量a ,b ,c 两两共面,则向量a ,b ,c 共面;④已知空间的三个向量a ,b ,c ,则对于空间的任意一个向量p 总存在实数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 .0B .1C .2D .3答案A解析a 与b 共线,a ,b 所在的直线也可能重合,故①不正确;根据自由向量的意义知,空间任意两向量a ,b 都共面,故②不正确;三个向量a ,b ,c 中任意两个一定共面,但它们三个却不一定共面,故③不正确;只有当a ,b ,c 不共面时,空间任意一向量p 才能表示为p =x a +y b +z c ,故④不正确,综上可知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0,故选A.3.已知向量a =(2m +1,3,m -1),b =(2,m ,-m ),且a ∥b ,则实数m 的值等于()A.32B .-2C .0 D.32或-2答案B解析当m =0时,a =(1,3,-1),b =(2,0,0),a 与b 不平行,∴m ≠0,∵a ∥b ,∴2m +12=3m =m -1-m ,解得m =-2.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2,1),B (2,2,2),点P 在z 轴上,且满足|PA |=|PB |,则P 点坐标为()A .(3,0,0)B .(0,3,0)C .(0,0,3)D .(0,0,-3)答案C 解析设P (0,0,z ),则有(1-0)2+(-2-0)2+(1-z )2=(2-0)2+(2-0)2+(2-z )2,解得z =3.5.已知a =(1,0,1),b =(x ,1,2),且a·b =3,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A.5π6 B.2π3 C.π3 D.π6答案D解析∵a·b =x +2=3,∴x =1,∴b =(1,1,2),∴cos 〈a ,b 〉=a·b |a||b |=32×6=32,又∵〈a ,b 〉∈[0,π],∴a 与b 的夹角为π6,故选D.6.如图,在大小为45°的二面角A -EF -D 中,四边形ABFE ,CDEF 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B ,D 两点间的距离是()A.3B.2C .1 D.3-2答案D 解析∵BD →=BF →+FE →+ED →,∴|BD →|2=|BF →|2+|FE →|2+|ED →|2+2BF →·FE →+2FE →·ED →+2BF →·ED →=1+1+1-2=3-2,故|BD→|=3-2.7.已知a=(2,1,-3),b=(-1,2,3),c=(7,6,λ),若a,b,c三向量共面,则λ=________.答案-9解析由题意知c=x a+y b,即(7,6,λ)=x(2,1,-3)+y(-1,2,3),x-y=7,+2y=6,3x+3y=λ,解得λ=-9.8.已知a=(x,4,1),b=(-2,y,-1),c=(3,-2,z),a∥b,b⊥c,则c=________.答案(3,-2,2)解析因为a∥b,所以x-2=4y=1-1,解得x=2,y=-4,此时a=(2,4,1),b=(-2,-4,-1),又因为b⊥c,所以b·c=0,即-6+8-z=0,解得z=2,于是c=(3,-2,2).9.已知V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且VA=VB=VC=VD,VP→=13VC→,VM→=23VB→,VN→=23VD→.则VA与平面PMN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如图,设VA→=a,VB→=b,VC→=c,则VD→=a+c-b,由题意知PM→=23b-13c,PN→=23VD→-13VC→=23a-23b+13c.因此VA→=32PM→+32PN→,∴VA→,PM→,PN→共面.又VA⊄平面PMN,∴VA∥平面PMN.10.已知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①(A 1A →+A 1D 1→+A 1B 1→)2=3A 1B 1→2;②A 1C →·(A 1B 1→-A 1A →)=0;③向量AD 1→与向量A 1B →的夹角是60°;④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AB →·AA 1→·AD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②解析①中,(A 1A →+A 1D 1→+A 1B 1→)2=A 1A →2+A 1D 1→2+A 1B 1→2=3A 1B 1→2,故①正确;②中,A 1B 1→-A 1A →=AB 1→,因为AB 1⊥A 1C ,故②正确;③中,两异面直线A 1B 与AD 1所成的角为60°,但AD 1→与A 1B →的夹角为120°,故③不正确;④中,|AB →·AA 1→·AD →|=0,故④也不正确.11.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对平面ABC 外的任一点O ,若点M 满足OM →=13(OA →+OB →+OC →).(1)判断MA →,MB →,MC →三个向量是否共面;(2)判断点M 是否在平面ABC 内.解(1)由题意知OA →+OB →+OC →=3OM →,∴OA →-OM →=(OM →-OB →)+(OM →-OC →),即MA →=BM →+CM →=-MB →-MC →,∴MA →,MB →,MC →共面.(2)由(1)知MA →,MB →,MC →共面且过同一点M ,∴M ,A ,B ,C 四点共面.∴点M 在平面ABC 内.12.已知a =(1,-3,2),b =(-2,1,1),A (-3,-1,4),B (-2,-2,2).(1)求|2a +b |;(2)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OE →⊥b ?(O 为原点)解(1)2a +b =(2,-6,4)+(-2,1,1)=(0,-5,5),故|2a +b |=02+(-5)2+52=5 2.(2)令AE →=tAB →(t ∈R ),所以OE →=OA →+AE →=OA →+tAB→=(-3,-1,4)+t (1,-1,-2)=(-3+t ,-1-t ,4-2t ),若OE →⊥b ,则OE →·b =0,所以-2(-3+t )+(-1-t )+(4-2t )=0,解得t =95.因此存在点E ,使得OE →⊥b ,此时E -65,-145,13.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其对角线为OB ,AC ,M ,N 分别为OA ,BC 的中点,点G 在线段MN 上,且MG →=2GN →,若OG →=xOA →+yOB →+zOC →,则x +y +z =________.答案56解析连接ON ,设OA →=a ,OB →=b ,OC →=c ,则MN →=ON →-OM →=12(OB →+OC →)-12OA →=12b +12c -12a ,OG →=OM →+MG →=12OA →+23MN →=12a+12c -12a =16a +13b +13c .又OG →=xOA →+yOB →+zOC →,所以x =16y =13,z =13,因此x +y +z =16+13+13=56.14.A ,B ,C ,D 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AB →·AC →=0,AC →·AD →=0,AB →·AD →=0,M 为BC 中点,则△AMD 是()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确定答案C 解析∵M 为BC 中点,∴AM →=12(AB →+AC →),∴AM →·AD →=12(AB →+AC →)·AD →=12AB →·AD →+12AC →·AD →=0.∴AM ⊥AD ,△AMD 为直角三角形.15.已知O (0,0,0),A (1,2,1),B (2,1,2),P (1,1,2),点Q 在直线OP 上运动,当QA →·QB→取最小值时,点Q 的坐标是________.答案(1,1,2)解析由题意,设OQ →=λOP →,则OQ →=(λ,λ,2λ),即Q (λ,λ,2λ),则QA →=(1-λ,2-λ,1-2λ),QB →=(2-λ,1-λ,2-2λ),∴QA →·QB →=(1-λ)(2-λ)+(2-λ)(1-λ)+(1-2λ)(2-2λ)=6λ2-12λ+6=6(λ-1)2,当λ=1时取最小值,此时Q 点坐标为(1,1,2).16.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B ′C ′中,AC =BC =AA ′,∠ACB =90°,D ,E 分别为棱AB ,BB ′的中点.(1)求证:CE ⊥A ′D ;(2)求异面直线CE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1)证明设CA →=a ,CB →=b ,CC ′→=c ,根据题意得|a |=|b |=|c |,且a ·b =b ·c =c ·a =0,∴CE →=b +12c ,A ′D →=-c +12b -12a ,∴CE →·A ′D →=-12c 2+12b 2=0,∴CE →⊥A ′D →,即CE ⊥A ′D .(2)解∵AC ′→=-a +c ,|AC ′→|=2|a |,|CE →|=52|a |,AC ′→·CE →=(-a +c +12c =12c 2=12|a |2,∴cos 〈AC ′→,CE →〉=AC ′,→·CE →|AC ′→||CE →|=12|a |22×52|a |2=1010,即异面直线CE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10.。
2020年新高考一轮理数: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八章⎪⎪⎪立体几何第一节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与体积本节主要包括3个知识点: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3.与球有关的切、接应用问题.突破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基本知识]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1)三视图的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2)三视图的画法①在画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重叠的线只画一条,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②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的正投影图.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 轴、y 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 ′轴,y ′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为原来的一半.[基本能力]1.判断题(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2)棱台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3)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4)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时,若∠A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轴和y轴,且∠A=90°,则在直观图中,∠A=45°.()答案:(1)×(2)√(3)×(4)×2.填空题(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棱柱的为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解析:根据棱柱的定义,结合给出的几何体可知③⑤满足条件.答案:③⑤(2)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的形状为________.解析:从俯视图来看,上、下底面都是正方形,但是大小不一样,可以判断是棱台.答案:棱台(3)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从上往下依次由____________构成.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圆台和一个圆柱组成的组合体.答案:圆台,圆柱(4)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①三角形的直观图一定是三角形;②正方形的直观图一定是菱形;③等腰梯形的直观图可以是平行四边形;④菱形的直观图一定是菱形.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由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知①正确;②错误,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③错误,等腰梯形的直观图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而菱形的直观图也不一定是菱形,④也错误.答案:1[全析考法][例1]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③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④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 B.1C.2 D.3[解析]①错误,只有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旋转轴时才是母线;②错误,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如图(1)所示;③错误,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2)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④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且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答案] A[方法技巧]解决与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有关问题的技巧(1)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要多观察实物,提高空间想象能力;(2)紧扣结构特征是判断的关键,熟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依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如例1中的命题②④易判断失误;(3)通过反例对结构特征进行辨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即俯视图与正视图一样长;正视图与侧视图一样高;侧视图与俯视图一样宽.2.三视图的排列顺序先画正视图,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方,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方.[例2](1)(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正方体ABCD -AB1C1D1中,E为棱BB1的中点(如1图),用过点A,E,C1的平面截去该正方体的上半部分,则剩余几何体的侧视图为()(2)(2017·北京高考)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A.3 2 B.2 3C.2 2 D.2[解析](1)过点A,E,C1的截面为AEC1F,如图,则剩余几何体的侧视图为选项C中的图形.故选C.(2)在正方体中还原该四棱锥如图所示,从图中易得最长的棱为AC1=AC2+CC21=(22+22)+22=2 3.[答案](1)C(2)B[方法技巧]有关三视图问题的解题方法(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画三视图需注意的事项①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对应的观察方向;②注意能看到的线用实线画,被挡住的线用虚线画;③画出的三视图要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特征.(2)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视图的方法先根据已知的部分视图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推测其剩余视图的可能情形,若为选择题,也可以逐项检验.(3)由几何体三视图还原其直观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要熟悉柱、锥、球、台的三视图,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1)S直观图=24S原图形.(2)S原图形=22S直观图.[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的图形是()[解析]由直观图可知,在直观图中多边形为正方形,对角线长为2,所以原图形为平行四边形,位于y轴上的对角线长为2 2.[答案] A[全练题点]1.[考点一]如果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都相等,就称它为“等腰四棱锥”,四条侧棱称为它的腰,以下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A.等腰四棱锥的腰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B.等腰四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或互补C.等腰四棱锥的底面四边形必存在外接圆D.等腰四棱锥的各顶点必在同一球面上解析:选B因为“等腰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都相等,所以它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到底面的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A,C是真命题;且在它的高上必能找到一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D是真命题;B是假命题,如底面是一个等腰梯形时结论就不成立.2.[考点二]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去截球,得到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则它的俯视图是()解析:选B俯视图中显然应有一个被遮挡的圆,所以内圆是虚线,故选B.3.[考点二]已知三棱锥的俯视图与侧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视图是有一直角边长为2的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正视图可能为()解析:选C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高平齐”,故正视图的高一定为2,正视图和俯视图“长对正”,故正视图的底边长为2.侧视图中的直角说明这个三棱锥最前面的面垂直于底面,这个面遮住了后面的一条侧棱.综合以上可知,这个三棱锥的正视图可能是C.4.[考点三]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某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如图,边AB平行于y轴,BC,AD 平行于x轴.已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 2 cm2,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A.4 cm2B.4 2 cm2C.8 cm2D.8 2 cm2解析:选C依题意可知∠BAD=45°,则原平面图形为直角梯形,上下底面的长与BC,AD相等,高为梯形ABCD的高的22倍,所以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8 cm2.5.[考点二]已知一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三个视图都是直角三角形,则在该三棱锥的四个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1 B.2C.3 D.4解析:选D由题意知,三棱锥放置在长方体中如图所示,利用长方体模型可知,此三棱锥的四个面全部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突破点(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基本知识]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 ――→r ′=rS 圆台侧=π(r +r ′)l ――→r ′=0S 圆锥侧=πrl . 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基本能力]1.判断题(1)锥体的体积等于底面面积与高之积.( ) (2)台体的体积可转化为两个锥体的体积之差.( ) (3)球的体积之比等于半径比的平方.( ) 答案:(1)× (2)√ (3)× 2.填空题(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a ,高为66a ,则此圆柱的侧面积等于________. 解析:底面周长l =2πa ,则S 侧=l ·h =2πa ·⎝⎛⎭⎫66a =63πa 2. 答案:63πa 2(2)已知某棱台的上、下底面面积分别为63和243,高为2,则其体积为________. 解析:V =13(63+243+63×243)×2=28 3.答案:28 3(3)已知圆锥的母线长是8,底面周长为6π,则它的体积是________. 解析: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 ,则2πr =6π,∴r =3.设圆锥的高为h ,则h =82-32=55,∴V 圆锥=13πr 2h =355π.答案:355π(4)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D 为BC 中点,则三棱锥A -B 1DC 1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D ⊥BC ,AD ⊥BB 1,BB 1∩BC =B ,∴AD ⊥平面B 1DC 1. ∴VA -B 1DC 1=13S △B 1DC 1·AD =13×12×2×3×3=1.答案:1(5)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等腰梯形的平放的直四棱柱,所以该直四棱柱的表面积为S =2×12×(2+4)×4+4×4+2×4+2×1+16×4=48+817.答案:48+817[全析考法][例1] (1)(2018·福州市五校联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30°,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4+12 3B .24+5 3C .12+15 3D .12+12 3(2)(2018·南昌市十校联考)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 .(25+35)πB .(25+317)πC .(29+35)πD .(29+317)π[解析] (1)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为三棱柱,底面是斜边长为4,斜边上的高为3的直角三角形,底面面积为23,底面周长为6+23,棱柱的高为4,故棱柱的表面积S =2×23+4×(6+23)=24+123,故选A.(2)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上下底面直径分别为2和4,高为4的圆台,一个底面直径为4,高为4的圆柱和一个直径为4的半球组成,其直观图如图所示,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π+π×(1+2)×17+π×4×4+4π×222=π+317π+16π+8π=(25+317)π,故选B. [答案] (1)A (2)B[方法技巧] 求空间几何体表面积的常见类型及思路[例2] (1)(2017·北京高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 .60B .30C .20D .10(2)(2018·洛阳市第一次统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15π2B .8πC.17π2D .9π[解析] (1)如图,把三棱锥A -BCD 放到长方体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3,4,△BCD 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5和3,三棱锥A -BCD 的高为4,故该三棱锥的体积V =13×12×5×3×4=10.(2)依题意,题中的几何体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各自用一个不平行于其轴的平面去截后所得的部分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各自截后所得的部分也完全相同),其中一个截后所得的部分的底面半径为1,最短母线长为3、最长母线长为5,将这两个截后所得的部分拼接,恰好可以形成一个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5+3=8的圆柱,因此题中的几何体的体积为π×12×8=8π,选B.[答案] (1)D (2)B[方法技巧] 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常见类型及思路[全练题点]1.[考点二](2018·石家庄市教学质量检测)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网格线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B .3C .4D .6解析:选A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四棱锥如图所示,其底面面积S =12×(1+2)×2=3,高为2,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13×3×2=2,故选A.2.[考点一](2018·长沙市统一模拟考试)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正视图、侧视图均是直径为2的半圆,俯视图是直径为2的圆,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3πB .4πC .5πD .12π解析:选A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半径为1的半球,其表面积为2π+π=3π.选A.3.[考点二](2017·浙江高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A.π2+1B.π2+3C.3π2+1D.3π2+3解析:选A 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半径为1,高为3的圆锥的一半与一个底面为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3的三棱锥的组合体,故该几何体的体积V =12×13π×12×3+13×12×2×2×3=π2+1.4.[考点一](2018·南昌市模拟)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DC ,AD ∥BC ,BC =2CD =2AD =2,若将该直角梯形绕BC 边旋转一周,则所得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旋转体的上半部分为圆锥(底面半径为1,高为1),下半部分为圆柱(底面半径为1,高为1),如图所示.则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圆锥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以及圆柱的下底面积之和,即表面积为π·1·12+12+2π·12+π·12=(2+3)π.答案:(2+3)π5.[考点二]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立方寸),则图中的x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知,商鞅铜方升由一圆柱和一长方体组合而成,由题意得(5.4-x )×3×1+π×⎝⎛⎭⎫122x =12.6,解得x =1.6.答案:1.6突破点(三) 与球有关的切、接应用问题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常涉及内切和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时,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时,正方体的各个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球与其他旋转体组合时,通常作它们的轴截面解题;球与多面体组合时,通常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及“切点”或“接点”作截面图进行解题.[全析考法]多面体的内切球问题[例1] (1)(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圆柱O 1O 2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 1O 2的体积为V 1,球O 的体积为V 2,则V 1V 2的值是________. (2)若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 1,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为S 2,则S 1S 2=________.[解析] (1)设球O 的半径为R ,因为球O 与圆柱O 1O 2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所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2R ,所以V 1V 2=πR 2·2R 43πR 3=32.(2)设正四面体棱长为a , 则正四面体表面积为S 1=4×34·a 2=3a 2,其内切球半径为正四面体高的14,即r =14×63a =612a , 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 2=4πr 2=πa 26,则S 1S 2=3a 2π6a 2=63π. [答案] (1)32 (2)63π[方法技巧]处理与球有关内切问题的策略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找准切点,通过作截面来解决.如果内切的是多面体,则作截面时主要抓住多面体过球心的对角面来作.多面体的外接球问题外接的特点,即球心到多面体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例2] (1)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81π4 B .16π C .9πD.27π4(2)(2017·天津高考)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3)(2018·河北衡水调研)一个直六棱柱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侧棱长为3,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 (1)如图所示,设球半径为R ,底面中心为O ′且球心为O ,∵正四棱锥P -ABCD 中AB =2, ∴AO ′= 2. ∵PO ′=4,∴在Rt △AOO ′中,AO 2=AO ′2+OO ′2, ∴R 2=(2)2+(4-R )2, 解得R =94,∴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4π×⎝⎛⎭⎫942=81π4.(2)由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得正方体的棱长为 3. 设该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3,R =32,所以这个球的体积为43πR 3=4π3×278=9π2.(3)由直六棱柱的外接球的直径为直六棱柱中最长的对角线,知该直六棱柱的外接球的直径为42+32=5,∴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522=25π. [答案] (1)A (2)9π2 (3)25π[方法技巧]与球有关外接问题的解题规律(1)直棱柱外接球的球心到直棱柱底面的距离恰为棱柱高的12.(2)正方体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此结论也适合长方体,或由同一顶点出发的两两互相垂直的三条棱构成的三棱柱或三棱锥.(3)求多面体外接球半径的关键是找到由球的半径构成的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全练题点]1.[考点二]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200πB .150πC .100πD .50π解析:选D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可以由一个长方体截去4个角后得到,此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4,3,所以外接球半径R 满足2R =42+32+52=5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4πR 2=4π×⎝⎛⎭⎫5222=50π,故选D. 2.[考点一]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A .1B .2C .3D .4解析:选B 该几何体为直三棱柱,底面是边长分别为6,8,10的直角三角形,侧棱长为12,故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底面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其半径为r =2Sa +b +c=2×12×6×86+8+10=2,故选B.3.[考点一](2018·东北三省模拟)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侧棱AA 1⊥底面ABC ,若球O 与三棱柱ABC -A 1B 1C 1各侧面、底面均相切,则侧棱AA 1的长为( )A.12B.32C .1D. 3解析:选C 因为球O 与直三棱柱的侧面、底面均相切,所以侧棱AA 1的长等于球的直径.设球的半径为R ,则球心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如图所示.因为AC =3,所以AD=12AC =32.因为tan π6=MD AD ,所以球的半径R =MD =AD tan π6=32×33×1=12,所以AA 1=2R =2×12=1.4.[考点二]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AC ⊥BC ,AC =BC =1,PA =3,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5π B.2π C .20πD .4π解析:选A 把三棱锥P -ABC 看作由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3的长方体截得的一部分(如图).易知该三棱锥的外接球就是对应长方体的外接球.又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12+12+(3)2=5,故外接球半径为52,表面积为4π×⎝⎛⎭⎫522=5π. 5.[考点二](2018·洛阳统考)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均在某球面上,PC 为该球的直径,△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163,则此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16π3B.40π3C.64π3D.80π3解析:选D 依题意,记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R ,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h ,则由V P -ABC =13S △ABC h =13×⎝⎛⎭⎫34×42×h =163得h =433.又PC 为球O 的直径,因此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12h =233.又正△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AB 2sin 60°=433,因此R 2=r 2+⎝⎛⎭⎫2332=203,所以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80π3,故选D.[全国卷5年真题集中演练——明规律]1.(2017·全国卷Ⅰ)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0B .12C .14D .16解析:选B 由三视图可知该多面体是一个组合体,下面是一个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上面是一个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2,直三棱柱的高为2,三棱锥的高为2,易知该多面体有2个面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2+4)×22×2=12,故选B. 2.(2017·全国卷Ⅲ)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 .π B.3π4 C.π2D.π4解析:选B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r 2=12-⎝⎛⎭⎫122=34,所以圆柱的体积V =34π×1=3π4. 3.(2016·全国卷Ⅲ)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 )A .4π B.9π2 C .6πD.32π3解析:选B 设球的半径为R ,∵△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6+8-102=2,∴R ≤2.又2R ≤3,∴R ≤32,∴V max =43×π×⎝⎛⎭⎫323=9π2.故选B. 4.(2016·全国卷Ⅱ)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B .24πC .28πD .32π解析:选C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圆锥与圆柱的组合体,设圆柱底面圆半径为r ,周长为c ,圆锥母线长为l ,圆柱高为h .由图得r =2,c =2πr =4π,h =4,由勾股定理得:l =22+(23)2=4,S 表=πr 2+ch +12cl =4π+16π+8π=28π.5.(2015·全国卷Ⅱ)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下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18B.17C.16D.15解析:选D 由已知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了一个“大角”后剩余的部分,如图所示,截去部分是一个三棱锥.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 1=13×12×1×1×1=16,剩余部分的体积V 2=13-16=56.所以V1V2=1656=15,故选D.6.(2017·全国卷Ⅱ)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2+22+12=14,记长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有2R=14,R=142,因此球O的表面积为S=4πR2=14π.答案:14π[课时达标检测][小题对点练——点点落实]对点练(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各侧面都是全等四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②对角面是全等矩形的六面体一定是长方体;③有两侧面垂直于底面的棱柱一定是直棱柱;④长方体一定是正四棱柱.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A.0 B.1C.2 D.3解析:选A①直平行六面体底面是菱形,满足条件但不是正棱柱;②底面是等腰梯形的直棱柱,满足条件但不是长方体;③④显然错误,故选A.2.(2018·广州六校联考)已知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给出下列5个图形:其中可以作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的图形个数为()A .5B .4C .3D .2解析:选B 由题知可以作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的图形可以为①②③⑤.故选B. 3.在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坐标分别是(0,0,2),(2,2,0),(1,2,1),(2,2,2).给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图,则该四面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为( )A .①和③B .③和①C .④和③D .④和②解析:选D 由题意得,该几何体的正视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2),(0,2,0),(0,2,2),且内有一条虚线(一顶点与另一直角边中点的连线),故正视图是④;俯视图即在底面的射影,是一个斜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0,0),(2,2,0),(1,2,0),故俯视图是②.4.如图,△O ′A ′B ′是△OAB 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其中O ′A ′=O ′B ′=2,则△OAB 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在Rt △OAB 中,OA =2,OB =4,△OAB 的面积S =12×2×4=4.答案:45.一个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3 cm 和8 cm ,若两底面圆心的连线长为12 cm ,则这个圆台的母线长为_______cm.解析:如图,过点A 作AC ⊥OB ,交OB 于点C .在Rt △ABC 中,AC =12 cm ,BC =8-3=5(cm).∴AB =122+52=13(cm).答案:13对点练(二)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已知圆锥的表面积为a ,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 )A.a 2B.3πa3πC.23πa 3πD.23a 3π解析:选C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由题意知2πr =πl ,∴l =2r ,则圆锥的表面积S 表=πr 2+12π(2r )2=a ,∴r 2=a 3π,∴2r =23πa 3π.2.(2017·全国卷Ⅱ)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0πB .63πC .42πD .36π解析:选B 由题意知,该几何体由底面半径为3,高为10的圆柱截去底面半径为3,高为6的圆柱的一半所得,故其体积V =π×32×10-12×π×32×6=63π.3.(2018·湖北四校联考)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6B .(10+5)πC .4+(5+5)πD .6+(5+5)π解析:选C 该几何体是两个相同的半圆锥与一个半圆柱的组合体,其表面积为S =π+4π+4+5π=4+(5+5)π.4.(2017·山东高考)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14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该几何体由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1,1的长方体和两个底面半径为1,高为1的四分之一圆柱体构成,∴V =2×1×1+2×14×π×12×1=2+π2.答案:2+π25.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解析:由题意知,圆台中截面圆的半径为十寸,圆台内水的体积为V =13πh (r 2中+r 2下+r 中r 下)=π3×9×(102+62+10×6)=588π(立方寸),降雨量为V 142π=588π196π=3(寸). 答案:36.(2018·合肥市质检)高为4的直三棱柱被削去一部分后得到一个几何体,它的直观图和三视图中的侧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原直三棱柱的体积的________.解析:由侧视图、俯视图知该几何体是高为2、底面积为 12×2×(2+4)=6的四棱锥,其体积为13×6×2=4.而直三棱柱的体积为12×2×2×4=8,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原直三棱柱的体积的12.答案:12对点练(三) 与球有关的切、接应用问题1.在三棱锥A -BCD 中,侧棱AB ,AC ,AD 两两垂直,△ABC ,△ACD ,△ADB 的面积分别为22,32,62,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2π B .6π C .46πD .24π解析:选B 设相互垂直的三条侧棱AB ,AC ,AD 分别为a ,b ,c 则12ab =22,12bc =32,12ac =62,解得a =2,b =1,c = 3.所以三棱锥A -BCD 的外接球的直径2R =a 2+b 2+c 2=6,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R 2=6π.2.已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8π B .12π C.32π D .3π解析:选D 如图所示,过顶点A 作AO ⊥底面BCD ,垂足为O ,则O 为正三角形BCD 的中心,连接DO 并延长交BC 于点E ,又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所以DE =62,OD =23DE =63,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OD 中,AO =AD 2-OD 2=233.设正四面体外接球的球心为P ,半径为R ,连接PD ,则在直角三角形POD 中,PD 2=PO 2+OD 2,即R 2=⎝⎛⎭⎫233-R 2+⎝⎛⎭⎫632,解得R =3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S =4πR 2=3π.3.(2018·湖北七市(州)联考)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浙江专用)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7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
第7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最新考纲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知识梳理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如果表示非零向量a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直线l平行或重合,则称此向量a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位置关系向量表示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1,n2l1∥l2n1∥n2⇔n1=λn2 l1⊥l2n1⊥n2⇔n1·n2=0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n,平面α的法向量为m l∥αn⊥m⇔n·m=0 l⊥αn∥m⇔n=λm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 α∥βn∥m⇔n=λm α⊥βn⊥m⇔n·m=0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2)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两直线不平行.( )(3)若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两平面平行或重合.( )(4)若空间向量a平行于平面α,则a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 )答案(1)×(2)√(3)√(4)×2.(选修2-1P104练习2改编)已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1=(2,3,5),n2=(-3,1,-4),则( )A.α∥βB.α⊥βC.α,β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均不对解析∵n1≠λn2,且n1·n2=2×(-3)+3×1+5×(-4)=-23≠0,∴α,β不平行,也不垂直.答案 C3.已知A (1,0,0),B (0,1,0),C (0,0,1),则下列向量是平面ABC 法向量的是( ) A.(-1,1,1)B.(1,-1,1)C.⎝ ⎛⎭⎪⎫-33,-33,-33 D.⎝⎛⎭⎪⎫33,33,-33 解析 设n =(x ,y ,z )为平面ABC 的法向量, 则⎩⎪⎨⎪⎧n ·AB →=0,n ·AC →=0,化简得⎩⎪⎨⎪⎧-x +y =0,-x +z =0,∴x =y =z .答案 C4.(2017·青岛月考)所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是D 1D 的中点,N 是A 1B 1的中点,则直线ON ,AM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 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D |=2,则A (2,0,0),M (0,0,1),O (1,1,0),N (2,1,2),所以AM →=(-2,0,1),ON →=(1,0,2),因此AM →·ON →=-2+0+2=0,故AM ⊥ON .答案 垂直5.(2017·杭州调研)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2,4),若a =(1,1,2),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若a =(-1,-1,1),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解析 当a =(1,1,2)时,a =12n ,则l ⊥α;当a =(-1,-1,1)时,a ·n =(-1,-1,1)·(2,2,4)=0,则l ∥α或l ⊂α. 答案 l ⊥α l ∥α或l ⊂α6.(2017·绍兴月考)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u =(-2,2,5),v =(1,-1,x )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若α⊥β,则x =________; (2)若α∥β,则x =________.解析 (1)由α⊥β,得u ·v =0,即-2-2+5x =0,x =45;(2)由α∥β,得u ∥v ,即-21=2-1=5x ,x =-52.答案 (1)45 (2)-52考点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例1】 如图,在四面体A -BCD 中,AD ⊥平面BCD ,BC ⊥CD ,AD =2,BD =22,M 是AD 的中点,P 是BM 的中点,点Q 在线段AC 上,且AQ =3QC .证明:PQ ∥平面BCD .证明 法一 如图,取BD 的中点O ,以O 为原点,OD ,OP 所在射线分别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 由题意知,A (0,2,2),B (0,-2,0),D (0,2,0). 设点C 的坐标为(x 0,y 0,0). 因为AQ →=3QC →,所以Q ⎝ ⎛⎭⎪⎫34x 0,24+34y 0,12.因为M 为AD 的中点,故M (0,2,1). 又P 为BM 的中点,故P ⎝ ⎛⎭⎪⎫0,0,12,所以PQ →=⎝ ⎛⎭⎪⎫34x 0,24+34y 0,0.又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a =(0,0,1),故PQ →·a =0. 又PQ ⊄平面BCD ,所以PQ ∥平面BCD .法二 在线段CD 上取点F ,使得DF =3FC ,连接OF ,同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 ,B ,C 的坐标,设点C 坐标为(x 0,y 0,0).∵CF →=14CD →,设点F 坐标为(x ,y ,0),则(x -x 0,y -y 0,0)=14(-x 0,2-y 0,0),∴⎩⎪⎨⎪⎧x =34x 0,y =24+34y 0,∴OF →=⎝ ⎛⎭⎪⎫34x 0,24+34y 0,0又由法一知PQ →=⎝ ⎛⎭⎪⎫34x 0,24+34y 0,0,∴OF →=PQ →,∴PQ ∥OF .又PQ ⊄平面BCD ,OF ⊂平面BCD , ∴PQ ∥平面BCD .规律方法 (1)恰当建立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须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共面,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平面外即可.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 【训练1】 如图所示,平面PAD ⊥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P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A =AD =2,E ,F ,G 分别是线段PA ,PD ,CD 的中点.求证:PB ∥平面EFG .证明 ∵平面PAD ⊥平面ABCD ,且ABCD 为正方形, ∴AB ,AP ,AD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右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2,2,0),D (0,2,0),P (0,0,2),E (0,0,1),F (0,1,1),G (1,2,0).法一 ∴EF →=(0,1,0),EG →=(1,2,-1), 设平面EFG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EF →=0,n ·EG →=0,即⎩⎪⎨⎪⎧y =0,x +2y -z =0,令z =1,则n =(1,0,1)为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 ∵PB →=(2,0,-2),∴PB →·n =0,∴n ⊥PB →, ∵PB ⊄平面EFG ,∴PB ∥平面EFG .法二 PB →=(2,0,-2),FE →=(0,-1,0), FG →=(1,1,-1).设PB →=sFE →+tFG →,即(2,0,-2)=s (0,-1,0)+t (1,1,-1),∴⎩⎪⎨⎪⎧t =2,t -s =0,-t =-2,解得s =t =2.∴PB →=2FE →+2FG →, 又∵FE →与FG →不共线,∴PB →,FE →与FG →共面. ∵PB ⊄平面EFG ,∴PB ∥平面EFG . 考点二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例2】 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 =∠BCD =90°,AB =BC =PB =PC =2CD ,侧面PBC ⊥底面ABCD .证明: (1)PA ⊥BD ;(2)平面PAD ⊥平面PAB .证明 (1)取BC 的中点O ,连接PO ,∵平面PBC ⊥底面ABCD ,△PBC 为等边三角形, ∴PO ⊥底面ABCD .以BC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O 与AB 平行的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CD =1,则AB =BC =2,PO = 3.∴A (1,-2,0),B (1,0,0),D (-1,-1,0),P (0,0,3). ∴BD →=(-2,-1,0),PA →=(1,-2,-3). ∵BD →·PA →=(-2)×1+(-1)×(-2)+0×(-3)=0, ∴PA →⊥BD →,∴PA ⊥BD .(2)取PA 的中点M ,连接DM ,则M ⎝ ⎛⎭⎪⎫12,-1,32.∵DM →=⎝ ⎛⎭⎪⎫32,0,32,PB →=(1,0,-3),∴DM →·PB →=32×1+0×0+32×(-3)=0,∴DM →⊥PB →,即DM ⊥PB .∵DM →·PA →=32×1+0×(-2)+32×(-3)=0,∴DM →⊥PA →,即DM ⊥PA .又∵PA ∩PB =P , ∴DM ⊥平面PAB .∵DM ⊂平面PAD , ∴平面PAD ⊥平面PAB .规律方法 (1)利用已知的线面垂直关系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从而将几何证明转化为向量运算.其中灵活建系是解题的关键. (2)用向量证明垂直的方法①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②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③面面垂直: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 【训练2】 如图所示,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A 1BD .证明 法一 设平面A 1BD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m 的方向向量为m .由共面向量定理,则存在实数λ,μ,使m =λBA 1→+μBD →.令BB 1→=a ,BC →=b ,BA →=c ,显然它们不共面,并且|a |=|b |=|c |=2,a ·b =a ·c =0,b ·c =2,以它们为空间的一个基底, 则BA 1→=a +c ,BD →=12a +b ,AB 1→=a -c ,m =λBA 1→+μBD →=⎝⎛⎭⎪⎫λ+12μa +μb +λc ,AB 1→·m =(a -c )·⎣⎢⎡⎦⎥⎤⎝⎛⎭⎪⎫λ+12μa +μb +λc=4⎝ ⎛⎭⎪⎫λ+12μ-2μ-4λ=0.故AB 1→⊥m ,故AB 1⊥平面A 1BD . 法二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O ,连接AO . 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 所以AO ⊥BC .因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平面ABC ⊥平面BCC 1B 1,所以AO ⊥平面BCC 1B 1.取B 1C 1的中点O 1,以O 为原点,分别以OB →,OO 1→,OA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D (-1,1,0),A 1(0,2,3),A (0,0,3),B 1(1,2,0).设平面A 1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BA 1→=(-1,2,3),BD →=(-2,1,0). 因为n ⊥BA 1→,n ⊥BD →,故⎩⎪⎨⎪⎧n ·BA 1→=0,n ·BD →=0,⇒⎩⎨⎧-x +2y +3z =0,-2x +y =0,令x =1,则y =2,z =-3,故n =(1,2,-3)为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 而AB 1→=(1,2,-3),所以AB 1→=n ,所以AB 1→∥n , 故AB 1⊥平面A 1BD .考点三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例3】 (2017·湖州调研)如图,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 和∠A 1AC 均为60°,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 (1)求证:BD ⊥AA 1;(2)在直线CC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若存在,求出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 设BD 与AC 交于点O ,则BD ⊥AC ,连接A 1O ,在△AA 1O 中,AA 1=2,AO =1,∠A 1AO =60°,∴A 1O 2=AA 21+AO 2-2AA 1·AO cos 60°=3, ∴AO 2+A 1O 2=AA 21,∴A 1O ⊥AO . 由于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 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AC ,A 1O ⊂平面AA 1C 1C ,∴A 1O ⊥平面ABCD ,以OB ,OC ,O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1,0),B (3,0,0),C (0,1,0),D (-3,0,0),A 1(0,0,3),C 1(0,2,3).由于BD →=(-23,0,0),AA 1→=(0,1,3),AA 1→·BD →=0×(-23)+1×0+3×0=0,∴BD →⊥AA 1→,即BD ⊥AA 1.(2)解 假设在直线CC 1上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设CP →=λCC 1→,P (x ,y ,z ),则(x ,y -1,z )=λ(0,1,3).从而有P (0,1+λ,3λ),BP →=(-3,1+λ,3λ). 设n 3⊥平面DA 1C 1,则⎩⎪⎨⎪⎧n 3⊥A 1C 1→,n 3⊥DA 1→,又A 1C 1→=(0,2,0),DA 1→=(3,0,3),设n 3=(x 3,y 3,z 3),⎩⎨⎧2y 3=0,3x 3+3z 3=0,取n 3=(1,0,-1),因为BP ∥平面DA 1C 1,则n 3⊥BP →,即n 3·BP →=-3-3λ=0,得λ=-1, 即点P 在C 1C 的延长线上,且C 1C =CP .规律方法 向量法解决与垂直、平行有关的探索性问题(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观察猜想,找出点或线的位置,并用向量表示出来,然后再加以证明,得出结论.(2)假设所求的点或参数存在,并用相关参数表示相关点,根据线、面满足的垂直、平行关系,构建方程(组)求解,若能求出参数的值且符合该限定的范围,则存在,否则不存在. 【训练3】 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 =DC ,E ,F 分别是AB ,PB 的中点. (1)求证:EF ⊥CD ;(2)在平面PAD 内是否存在一点G ,使GF ⊥平面PCB ?若存在,求出点G 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1)证明 由题意知,DA ,DC ,DP 两两垂直.如图,以DA ,DC ,D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D =a ,则D (0,0,0),A (a ,0,0),B (a ,a ,0),C (0,a ,0),E ⎝ ⎛⎭⎪⎫a ,a2,0,P (0,0,a ),F ⎝ ⎛⎭⎪⎫a 2,a 2,a 2.EF →=⎝ ⎛⎭⎪⎫-a2,0,a 2,DC →=(0,a ,0).∵EF →·DC →=0,∴EF →⊥DC →,从而得EF ⊥CD . (2)解 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G ,设G (x ,0,z ),则FG →=⎝ ⎛⎭⎪⎫x -a2,-a 2,z -a 2,若使GF ⊥平面PCB ,则由FG →·CB →=⎝ ⎛⎭⎪⎫x -a 2,-a 2,z -a 2·(a ,0,0)=a ⎝ ⎛⎭⎪⎫x -a 2=0,得x =a 2;由FG →·CP →=⎝ ⎛⎭⎪⎫x -a2,-a 2,z -a 2·(0,-a ,a )=a 22+a ⎝ ⎛⎭⎪⎫z -a 2=0,得z =0.∴G 点坐标为⎝ ⎛⎭⎪⎫a2,0,0,即存在满足条件的点G ,且点G 为AD 的中点.[思想方法]1.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空间向量的一个具体应用,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这种方法可把复杂的推理证明、辅助线的作法转化为空间向量的运算,降低了空间想象演绎推理的难度,体现了由“形”转“数”的转化思想.2.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用向量表示几何量,利用向量的运算进行判断;另一种是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几何量,共分三步:(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或坐标)表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线、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3)根据运算结果的几何意义来解释相关问题.3.用向量的坐标法证明几何问题,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关键,以下三种情况都容易建系:(1)有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2)有线面垂直;(3)有两面垂直. [易错防范]1.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如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要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化归为证明线线平行,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a∥b,只需证明向量a=λb(λ∈R)即可.若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证明线面平行,仍需强调直线在平面外.2.用向量证明立体几何问题,写准点的坐标是关键,要充分利用中点、向量共线、向量相等来确定点的坐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8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8.2球的切、接问题题型一特殊几何体的切、接问题例1(1)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外接球半径为________,与它各棱都相切的球的半径为________.答案32a22a解析∵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a,∴它的外接球的半径为32a,∵球与正方体的各棱都相切,则球的直径为面对角线,而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为2a,∴与它各棱都相切的球的半径为2 2a.(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2 3π解析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即为圆锥的内切球,设其半径为r.作出圆锥的轴截面P AB,如图所示,则△P AB的内切圆为圆锥的内切球的大圆.在△P AB中,P A=PB=3,D为AB的中点,AB=2,E为切点,则PD=22,△PEO∽△PDB,故POPB=OEDB,即22-r3=r1,解得r=2 2,故内切球的体积为43π⎝⎛⎭⎫223=23π.思维升华 (1)正方体与球的切、接常用结论 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 ③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2)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a 2+b 2+c 2. (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半径R =64a ,内切球的半径r =612a ,其半径R ∶r =3∶1(a 为该正四面体的棱长).跟踪训练1 (1)(2022·成都模拟)已知圆柱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体积为32π3的球O 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侧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4π B .8π C .12π D .16π 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设球O 的半径为R ,由球的体积公式得43πR 3=32π3,解得R =2. 设圆柱的上底面半径为r ,球的半径与上底面夹角为α,则r =2cos α, 圆柱的高为4sin α,∴圆柱的侧面积为4πcos α×4sin α=8πsin 2α, 当且仅当α=π4,sin 2α=1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圆柱的侧面积的最大值为8π.(2)(2022·长沙检测)在封闭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AB =6,BC =8,AA 1=3,则V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9π2解析 易知AC =10.设△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 则12×6×8=12×(6+8+10)·r , 所以r =2. 因为2r =4>3,所以最大球的直径2R =3,即R =32,此时球的体积V =43πR 3=9π2.题型二 补形法例2 (1)在四面体ABCD 中,若AB =CD =3,AC =BD =2,AD =BC =5,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2π B .4π C .6π D .8π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采用补形法,考虑到四面体ABCD 的对棱相等,所以将四面体放入一个长、宽、高分别为x ,y ,z 的长方体,并且x 2+y 2=3,x 2+z 2=5,y 2+z 2=4,则有(2R )2=x 2+y 2+z 2=6(R 为外接球的半径),得2R 2=3,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4πR 2=6π.(2)(2022·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月考)如图,在多面体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CE ⊥平面ABCD ,AB =2,BC =CE =1,通过添加一个三棱锥可以将该多面体补成一个直三棱柱,那么添加的三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补形后的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136π解析 如图添加的三棱锥为直三棱锥E -ADF ,可以将该多面体补成一个直三棱柱ADF -BCE , 因为CE ⊥平面ABCD ,AB =2,BC =CE =1, 所以S △CBE =12CE ×BC =12×1×1=12,直三棱柱ADF -BCE 的体积为 V =S △EBC ·DC =12×2=1,添加的三棱锥的体积为13V =13;如图,分别取AF ,BE 的中点M ,N ,连接MN ,与AE 交于点O ,因为四边形AFEB 为矩形,所以O 为AE ,MN 的中点,在直三棱柱ADF -BCE 中,CE ⊥平面ABCD ,FD ⊥平面ABCD ,即∠ECB =∠FDA =90°,所以上、下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球心即为点O ,连接DO ,DO 即为球的半径, 连接DM ,因为DM =12AF =22,MO =1,所以DO 2=DM 2+MO 2=12+1=3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DO 2=6π. 思维升华 补形法的解题策略(1)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2)直三棱锥补成三棱柱求解.跟踪训练2 已知三棱锥P -ABC 中,P A ,PB ,PC 两两垂直,且P A =1,PB =2,PC =3,则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7143π B .14π C .56π D.14π答案 B解析 以线段P A ,PB ,PC 为相邻三条棱的长方体P AB ′B -CA ′P ′C ′被平面ABC 所截的三棱锥P -ABC 符合要求,如图,长方体P AB ′B -CA ′P ′C ′与三棱锥P -ABC 有相同的外接球,其外接球直径为长方体体对角线PP ′,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 则(2R )2=PP ′2=P A 2+PB 2+PC 2 =12+22+32=14,则所求表面积S =4πR 2=π·(2R )2=14π. 题型三 定义法例3 (1)已知∠ABC =90°,P A ⊥平面ABC ,若P A =AB =BC =1,则四面体P ABC 的外接球(顶点都在球面上)的体积为( ) A .π B.3π C .2π D.3π2答案 D解析 如图,取PC 的中点O ,连接OA ,OB ,由题意得P A ⊥BC ,又因为AB ⊥BC ,P A ∩AB =A ,P A ,AB ⊂平面P AB , 所以BC ⊥平面P AB , 所以BC ⊥PB ,在Rt △PBC 中,OB =12PC ,同理OA =12PC ,所以OA =OB =OC =12PC ,因此P ,A ,B ,C 四点在以O 为球心的球面上, 在Rt △ABC 中,AC =AB 2+BC 2= 2. 在Rt △P AC 中,PC =P A 2+AC 2=3, 球O 的半径R =12PC =32,所以球的体积为43π⎝⎛⎭⎫323=3π2.延伸探究 本例(1)条件不变,则四面体P -ABC 的内切球的半径为________. 答案2-12解析 设四面体P -ABC 的内切球半径为r . 由本例(1)知,S△P AC=12P A·AC=12×1×2=22,S△P AB=12P A·AB=12×1×1=12,S△ABC=12AB·BC=12×1×1=12,S△PBC=12PB·BC=12×2×1=22,V P-ABC=13×12AB·BC·P A=13×12×1×1×1=16,V P-ABC=13(S△P AC+S△P AB+S△ABC+S△PBC)·r=13⎝⎛⎭⎫22+12+12+22·r=16,∴r=2-1 2.(2)在矩形ABCD中,BC=4,M为BC的中点,将△ABM和△DCM分别沿AM,DM翻折,使点B与点C重合于点P,若∠APD=150°,则三棱锥M-P AD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12π B.34πC.68π D.126π答案 C解析如图,由题意可知,MP⊥P A,MP⊥PD.且P A∩PD=P,P A⊂平面P AD,PD⊂平面P AD,所以MP⊥平面P AD.设△ADP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由正弦定理可得ADsin ∠APD =2r ,即4sin 150°=2r ,所以r =4.设三棱锥M -P AD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 则(2R )2=PM 2+(2r )2,即(2R )2=4+64=68,所以4R 2=68, 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68π.思维升华 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到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式求解即可. 跟踪训练3 (1)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于底面,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体积为98,底面周长为3,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4π3解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x ,高为h , 则有⎩⎪⎨⎪⎧ 6x =3,98=6×34x 2h ,∴⎩⎪⎨⎪⎧x =12,h = 3. ∴正六棱柱的底面外接圆的半径r =12,球心到底面的距离d =32.∴外接球的半径R =r 2+d 2=1.∴V 球=4π3.(2)(2022·哈尔滨模拟)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矩形,其中AD =1,AB =2,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D 为等边三角形,则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 A.16π3 B.76π3 C.64π3 D.19π3 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P A =PD ,取AD 的中点E ,则PE ⊥AD ,PE ⊥平面ABCD ,则PE ⊥AB ,由AD ⊥AB ,AD ∩PE =E ,AD ,PE ⊂平面P AD ,可知AB ⊥平面P AD , 由△P AD 为等边三角形,E 为AD 的中点知,PE 的三等分点F (距离E 较近的三等分点)是三角形的中心,过F 作平面P AD 的垂线,过矩形ABCD 的中心O 作平面ABCD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I ,则I 即外接球的球心. OI =EF =13PE =13×32=36,AO =12AC =52,设外接球半径为R , 则R 2=AI 2=AO 2+OI 2=⎝⎛⎭⎫522+⎝⎛⎭⎫362=43, 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S =4πR 2=4π×43=16π3.课时精练1.正方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A. 3 B .3 3 C .3 D.13答案 C解析 设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内切球的半径为r ,棱长为1,则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即2R =3,所以R =32,正方体内切球的直径为正方体的棱长,即2r =1,即r =12,所以R r =3,正方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表面积之比为4πR 24πr 2=R 2r2=3.2.(2022·开封模拟)已知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26,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23π3的扇形,则该圆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A .36π B .48π C .36 D .24 2答案 A解析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由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23π3的扇形,得2πr =23π3×26,解得r =2 2.作出圆锥的轴截面如图所示.设圆锥的高为h , 则h =262-222=4.设该圆锥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R ,则有R =h -R 2+r 2,即R =4-R2+222,解得R =3,所以该圆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4πR 33=4π×333=36π. 3.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锥的高为3,体积为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 .16π B .20π C .24π D .32π 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O 1为底面对角线的交点,O 为外接球的球心.V P -ABCD =13×S 正方形ABCD ×3=6,所以S 正方形ABCD =6,即AB = 6. 因为O 1C =126+6= 3.设正四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R , 则OC =R ,OO 1=3-R ,所以(3-R )2+(3)2=R 2,解得R =2. 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22=16π.4.已知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 A.68π B.64π C.38π D.34π 答案 A解析 如图将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B 1-ACD 1放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且正方体的棱长为1×cos 45°=22, 所以正方体的体对角线 AC 1=⎝⎛⎭⎫222+⎝⎛⎭⎫222+⎝⎛⎭⎫222=62, 所以正方体外接球的直径2R =AC 1=62, 所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为 43πR 3=43π×⎝⎛⎭⎫643=68π, 因为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即为正方体的外接球,所以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68π. 5.(2021·天津)两个圆锥的底面是一个球的同一截面,顶点均在球面上,若球的体积为32π3,两个圆锥的高之比为1∶3,则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为( ) A .3π B .4π C .9π D .12π 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设两个圆锥的底面圆圆心为点D ,设圆锥AD 和圆锥BD 的高之比为3∶1, 即AD =3BD ,设球的半径为R ,则4πR 33=32π3,可得R =2,所以AB =AD +BD =4BD =4, 所以BD =1,AD =3,因为CD ⊥AB ,AB 为球的直径, 所以△ACD ∽△CBD ,所以AD CD =CDBD ,所以CD =AD ·BD =3,因此,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为 13π×CD 2·(AD +BD )=13π×3×4=4π. 6.(2022·蚌埠模拟)粽子,古时北方也称“角黍”,是由粽叶包裹糯米、泰米等馅料蒸煮制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粽子形状多样,馅料种类繁多,南北方风味各有不同,某四角蛋黄粽可近似看成一个正四面体,蛋黄近似看成一个球体,且每个粽子里仅包裹一个蛋黄,若粽子的棱长为9 cm ,则其内可包裹的蛋黄的最大体积约为(参考数据:6≈2.45,π≈3.14)( )A .20 cm 3B .22 cm 3C .26 cm 3D .30 cm 3答案 C解析 如图,正四面体ABCD ,其内切球O 与底面ABC 切于O 1,设正四面体棱长为a ,内切球半径为r ,连接BO 1并延长交AC 于F ,易知O 1为△ABC 的中心,点F 为边AC 的中点.易得BF =32a , 则S △ABC =34a 2,BO 1=23BF =33a , ∴DO 1=BD 2-BO 21=63a , ∴V D -ABC =13·S △ABC ·DO 1=212a 3,∵V D -ABC =V O -ABC +V O -BCD +V O -ABD +V O -ACD =4V O -ABC =4×13×34a 2·r =33a 2r ,∴33a 2r =212a 3⇒r =612a , ∴球O 的体积V =43π·⎝⎛⎭⎫612a 3=43π·⎝⎛⎭⎫612×93=2768π≈278×2.45×3.14≈26(cm 3). 7.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P A ⊥平面ABC ,P A =6,AB ⊥AC ,AB =2,AC =23,点D 为AB 的中点,过点D 作球的截面,则截面的面积不可以是( ) A.π2 B .π C .9π D .13π答案 A解析 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即为以AB ,AC ,AP 为邻边的长方体的外接球, ∴2R =62+22+232=213,∴R =13,取BC 的中点O 1,∴O 1为△ABC 的外接圆圆心,∴OO 1⊥平面ABC ,如图. 当OD ⊥截面时,截面的面积最小,∵OD =OO 21+O 1D 2=32+32=23,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R 2-OD 2=1, ∴截面面积为πr 2=π,当截面过球心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大为πR 2=13π, 故截面面积的取值范围是[π,13π].8.(2021·全国甲卷)已知A ,B ,C 是半径为1的球O 的球面上的三个点,且AC ⊥BC ,AC =BC =1,则三棱锥O -ABC 的体积为( ) A.212 B.312 C.24 D.34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因为AC ⊥BC ,所以AB 为截面圆O 1的直径,且AB = 2.连接OO 1,则OO 1⊥平面ABC , OO 1=1-⎝⎛⎭⎫AB 22=1-⎝⎛⎭⎫222=22, 所以三棱锥O -ABC 的体积V =13S △ABC ×OO 1=13×12×1×1×22=212.9.已知三棱锥S -ABC 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SA =1,SB =SC =2,则三棱锥S -ABC 的外接球的半径是________. 答案 32解析 如图所示,将三棱锥补为长方体,则该棱锥的外接球直径为长方体的体对角线,设外接球半径为R ,则(2R )2=12+22+22=9, ∴4R 2=9,R =32.即这个外接球的半径是32.10.已知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3,内有一个球与四个面都相切,则正三棱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为________. 答案2-1解析 如图,过点P 作PD ⊥平面ABC 于点D ,连接AD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接PE .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所以AE 是BC 边上的高和中线,D 为△ABC 的中心. 因为AB =BC =23,所以S △ABC =33,DE =1,PE = 2. 所以S 三棱锥表=3×12×23×2+3 3=36+3 3. 因为PD =1,所以三棱锥的体积V =13×33×1= 3.设球的半径为r ,以球心O 为顶点,三棱锥的四个面为底面,把正三棱锥分割为四个小三棱锥,由13S 三棱锥表·r =3, 得r =3336+33=2-1.11.等腰三角形ABC 的腰AB =AC =5,BC =6,将它沿高AD 翻折,使二面角B -AD -C 成60°,此时四面体ABCD 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2873π 解析 由题意,设△BCD 所在的小圆为O 1,半径为r ,又因为二面角B -AD -C 为60°,即∠BDC =60°,所以△BCD 为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由正弦定理可得,2r =3sin 60°=23,即DE =23,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且AD =4,在Rt △ADE 中,(2R )2=AD 2+DE 2⇒4R 2=42+(23)2=28, 所以R =7, 所以外接球的体积为 V =43πR 3=43π×(7)3=2873π.12.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若AB =AC =1,AA 1=23,∠BAC =2π3,则球O 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32π3解析 设△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O 1,半径为r ,连接O 1O ,如图,易得O 1O ⊥平面ABC ,∵AB =AC =1,AA 1=23, ∠BAC =2π3,∴2r =AB sin ∠ACB =112=2,即O 1A =1,O 1O =12AA 1=3,∴OA =O 1O 2+O 1A 2=3+1=2,即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外接球半径R =2, ∴V 球=43π×23=32π3.。
2020版高考文科数学大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档:第八章 立体几何8.1 Word版含答案.docx
§8.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2.旋转体的形成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1)三视图的名称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2)三视图的画法①在画三视图时,重叠的线只画一条,挡住的线要画成虚线.②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到的几何体的正投影图.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 轴、y 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 ′轴,y ′轴的夹角为45°或135°,z ′轴与x ′轴和y ′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知识拓展1.常见旋转体的三视图(1)球的三视图都是半径相等的圆.(2)水平放置的圆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3)水平放置的圆台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梯形. (4)水平放置的圆柱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全等的矩形. 2.斜二测画法中的“三变”与“三不变” “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改变与x ,z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不改变相对位置不改变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3)夹在两个平行的平面之间,其余的面都是梯形,这样的几何体一定是棱台.(×)(4)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5)用两平行平面截圆柱,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部分仍是圆柱.(×)(6)菱形的直观图仍是菱形.(×)题组二教材改编2.[P19T3]由斜二测画法得到:①相等的线段和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②正方形在直观图中是矩形;③等腰三角形在直观图中仍然是等腰三角形;④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仍然是平行四边形.上述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0 B.1 C.2 D.3答案 B解析逐一考查所给的说法:①相等的线段平行时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原说法错误;②正方形在直观图中是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原说法错误;③等腰三角形在直观图中不是等腰三角形,原说法错误;④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仍然是平行四边形,原说法正确.综上可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1.故选B.3.[P8T1]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棱柱的为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答案③⑤题组三 易错自纠4.某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是三角形,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 ) A .圆柱 B .圆锥 C .四面体 D .三棱柱答案 A解析 由三视图知识知,圆锥、四面体、三棱柱(放倒看)都能使其正视图为三角形,而圆柱的正视图不可能为三角形.5.(2018·珠海质检)将正方体(如图1所示)截去两个三棱锥,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答案 B解析 侧视图中能够看到线段AD 1,应画为实线,而看不到B 1C ,应画为虚线.由于AD 1与B 1C 不平行,投影为相交线,故选B.6.正三角形AOB 的边长为a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Oy ,则它的直观图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616a 2解析 画出坐标系x ′O ′y ′,作出△OAB 的直观图O ′A ′B ′(如图),D ′为O ′A ′的中点.易知D ′B ′=12DB (D 为OA 的中点),∴S△O′A′B′=12×22S△OAB=24×34a2=616a2.题型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③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 B.1 C.2 D.3答案 A解析①不一定,只有当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不一定,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③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且是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________.(填序号)①存在一个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棱锥;②如果棱柱有一个侧面是矩形,则其余各侧面也都是矩形;③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直线必相交.答案①③解析①如图中的四棱锥,底面是矩形,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那么它的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②如图所示的棱柱有一个侧面是矩形,则其余各侧面不是矩形,故②错误;③根据圆台的定义和性质可知,命题③正确.所以答案为①③.思维升华(1)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辨析关键是紧扣各种空间几何体的概念,要善于通过举反例对概念进行辨析,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只需举一反例即可.(2)圆柱、圆锥、圆台的有关元素都集中在轴截面上,解题时要注意用好轴截面中各元素的关系.(3)既然棱(圆)台是由棱(圆)锥定义的,所以在解决棱(圆)台问题时,要注意“还台为锥”的解题策略.题型二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命题点1已知几何体,识别三视图典例(2017·贵州七校联考)如图所示,四面体ABCD的四个顶点是长方体的四个顶点(长方体是虚拟图形,起辅助作用),则四面体ABCD的三视图是(用①②③④⑤⑥代表图形)()A.①②⑥B.①②③C.④⑤⑥D.③④⑤答案 B解析正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下到右上是实线,左上到右下是虚线,因此正视图是①,侧视图应该是边长为5和4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侧视图是②;俯视图应该是边长为3和5的矩形,其对角线左上到右下是实线,左下到右上是虚线,因此俯视图是③.命题点2已知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典例(2017·全国Ⅰ)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0B .12C .14D .16答案 B解析 观察三视图可知,该多面体是由直三棱柱和三棱锥组合而成的,且直三棱柱的底面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长为2.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2,如图所示.因此该多面体各个面中有两个梯形,且这两个梯形全等,梯形的上底长为2,下底长为4,高为2,故这两个梯形的面积之和为2×12×(2+4)×2=12.故选B.命题点3 已知三视图中的两个视图,判断第三个视图典例 (2018届辽宁凌源二中联考)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则它的侧视图为( )答案 B解析 由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挖去一个圆锥构成的,结合正视图的宽及俯视图的直径可知其侧视图为B ,故选B. 思维升华 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观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2)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3)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部分视图.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三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状,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三视图的可能形状.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再看看给出的部分三视图是否符合.跟踪训练 (1)(2017·全国Ⅱ)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0πB .63πC .42πD .36π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割补法)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截去上面虚线部分所得,如图所示.将圆柱补全,并将圆柱从点A 处水平分成上下两部分.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下部分圆柱的体积加上上部分圆柱体积的12,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 =π×32×4+π×32×6×12=63π.故选B.方法二 (估值法)由题意知,12V 圆柱<V 几何体<V 圆柱,又V 圆柱=π×32×10=90π,∴45π<V 几何体<90π.观察选项可知只有63π符合.故选B.(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俯视图不可以为( )答案 C解析 A 中,该几何体是直三棱柱,∴A 有可能; B 中,该几何体是直四棱柱,∴B 有可能; C 中,由题干中正视图的中间为虚线知,C 不可能; D 中,该几何体是直四棱柱,∴D 有可能.题型三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典例 (2018·福州调研)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上底CD =1,腰AD =CB =2,下底AB =3,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 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22解析 如图所示,作出等腰梯形ABCD 的直观图.因为OE =(2)2-1=1,所以O ′E ′=12,E ′F =24,则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S ′=1+32×24=22.思维升华 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的技巧在原图形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原图中不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段可以先画出线段的端点再连线,原图中的曲线段可以通过取一些关键点,作出在直观图中的相应点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而画出.跟踪训练 如图,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2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A .2+ 2B .1+ 2C .4+2 2D .8+4 2答案 D解析 由已知直观图根据斜二测画法规则画出原平面图形,如图所示, ∴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为4×(2+2+22)2=8+42,故选D.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A.球B.三棱锥C.正方体D.圆柱答案 D解析球、正方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当三棱锥的三条侧棱相等且两两垂直时,其三视图的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不论圆柱如何放置,其三视图的形状都不会完全相同,故选D.2.如图为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这个几何体为()A.圆锥B.三棱锥C.三棱柱D.三棱台答案 C3.“牟合方盖”(如图1)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图2所示,图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其实际直观图中四边形不存在,当其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可能是()A.a,b B.a,c C.c,b D.b,d答案 A解析当正视图和侧视图完全相同时,“牟合方盖”相对的两个曲面正对前方,正视图为一个圆,俯视图为一个正方形,且两条对角线为实线,故选A.4.(2018·成都质检)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是棱CD上一点,则三棱锥P -A1B1A的侧视图是()答案 D解析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从左侧看三棱锥P-A1B1A,B1,A1,A的射影分别是C1,D1,D;AB1的射影为C1D,且为实线,P A1的射影为PD1,且为虚线.故选D.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C1D1的中点,G是正方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AGFE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是()A.三角形B.正方形C.四边形D.等腰三角形答案 B解析四边形AGFE在该正方体的底面上的投影为三角形,可能为A;四边形AGFE在该正方体的前面上的投影为四边形,可能为C;四边形AGFE在该正方体的底面上的投影为等腰三角形,可能为D;四边形AGFE 在该正方体的左侧面上的投影为三角形,可能为A.故选B.6.(2017·广州模拟)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正视图(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侧视图,且该几何体的体积为83,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答案 C解析 该几何体为正方体截去一部分后的四棱锥P —ABCD ,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C.7.(2017·东北师大附中、吉林市一中等五校联考)如图所示,在三棱锥D —ABC 中,已知AC =BC =CD =2,CD ⊥平面ABC ,∠ACB =90°.若其正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视图的面积为( )A. 6 B .2 C. 3 D. 2答案 D解析 由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正视图、俯视图,得该几何体的侧视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直角边为CD ,其长度为2,另一直角边为底面△ABC 的边AB 上的中线,其长度为2,则其侧视图的面积S =12×2×2= 2.8.如图,在一个正方体内放入两个半径不相等的球O 1,O 2,这两个球外切,且球O 1与正方体共顶点A 的三个面相切,球O 2与正方体共顶点B 1的三个面相切,则两球在正方体的面AA 1C 1C 上的正投影是(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以判断出两球在正方体的面上的正投影与正方形相切.由于两球球心连线AB 1与面ACC 1A 1不平行,故两球球心射影所连线段的长度小于两球半径的和,即两个投影圆相交,即为图B.9.(2017·福建龙岩联考)一水平放置的平面四边形OABC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O ′A ′B ′C ′如图所示,此直观图恰好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四边形OABC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 2解析 因为直观图的面积是原图形面积的24倍,且直观图的面积为1,所以原图形的面积为2 2.10.(2017·南昌一模)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是平面A 1B 1C 1D 1内一点,则三棱锥P —BCD 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答案 1∶1解析 根据题意,三棱锥P —BCD 的正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侧视图是三角形,且底边为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高为正四棱柱的高,故三棱锥P—BCD的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面积之比为1∶1.11.如图,点O为正方体ABCD—A′B′C′D′的中心,点E为平面B′BCC′的中心,点F为B′C′的中点,则空间四边形D′OEF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填出所有可能的序号)答案①②③解析空间四边形D′OEF在正方体的平面DCC′D′上的射影是①;在平面BCC′B′上的射影是②;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是③,而不可能出现的射影为④中的情况.12.如图,已知三棱锥P—ABC的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90°,侧面P AB⊥底面ABC,AB=P A=PB=4,则这个三棱锥的三视图中标注的尺寸x,y,z分别是__________.答案23,2,2解析由三棱锥及其三视图可知,x为等边△P AB的高,所以x=23,又因为2y为AB的长,所以2y=4,y=2,可得z为点C到AB的距离,由此得z=2.13.用若干块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需要的小正方体的块数是()A .8B .7C .6D .5答案 C解析 画出直观图,共六块.14.(2017·湖南省东部六校联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面积是( )A .4 3B .8 3C .47D .8 答案 C解析 如图,设该三棱锥为P —ABC ,其中P A ⊥平面ABC ,P A =4,则由三视图可知△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故PB =PC =42,所以S △ABC =12×4×23=43,S △P AB =S △P AC =12×4×4=8,S △PBC =12×4×(42)2-22=47,故四个面中面积最大的为S △PBC =47,故选C.15.(2017·泉州二模)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中的虚线部分是( )A .圆弧B .抛物线的一部分C .椭圆的一部分D .双曲线的一部分答案 D解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侧视图中的虚线部分是由平行于旋转轴的平面截圆锥所得,故侧视图中的虚线部分是双曲线的一部分,故选D.16.(2018·济南模拟)一只蚂蚁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出发,经正方体的表面,按最短路线爬行到顶点C1的位置,则下列图形中可以表示正方体及蚂蚁最短爬行路线的正视图的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 D解析由点A经正方体的表面,按最短路线爬行到达顶点C1的位置,共有6种路线(对应6种不同的展开方式),若把平面ABB1A1和平面BCC1B1展开到同一个平面内,连接AC1,则AC1是最短路线,且AC1会经过BB1的中点,此时对应的正视图为②;若把平面ABCD和平面CDD1C1展开到同一个平面内,连接AC1,则AC1是最短路线,且AC1会经过CD的中点,此时对应的正视图为④.而其他几种展开方式对应的正视图在题中没有出现.故选D.。
届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七节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学案理含解析
第七节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最新考纲][考情分析][核心素养]1。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4。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主要通过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求法考查向量方法应用,多为解答题第2问,分值为12分.1.直观想象2.逻辑推理3.数学运算‖知识梳理‖空间角的求法(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a,b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则a与b的夹角βl1与l2所成的角θ范围(0,π)错误!错误!求法cos β=a·b|a||b|cos θ=|cos β|=|a·b||a||b|►常用结论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通过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来求得,但二者不完全相等,当两方向向量的夹角是钝角时,应取其补角作为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错误!|cos<a,n〉|=错误!错误!.(3)求二面角的大小①如图①,AB,CD是二面角α-l-β的两条面内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错误!〈错误!,错误!>.②如图②③,n1,n2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错误!|cos〈n1,n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1与n2的夹角(或其补角).►常用结论解空间角最值问题时往往会用到最小角定理cosθ=cosθ1cos θ2如图,若OA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O为斜足,OB为OA在平面α内的射影,OC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θ为OA与OC所成的角,θ1为OA与OB所成的角,即线面角,θ2为OB与OC所成的角,那么cos θ=cos θ1cos θ2。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八章 立 体 几 何1.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2.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4)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 (5)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7)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8.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 (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______,其余各面都是________,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注:棱柱又分为斜棱柱和直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________,其余各面都是A.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得到图解:还原正方体知该几何体侧视图为正方形,为实线,B 1C 的正投影为A 1D ,且B 1C 被遮挡为虚故选B.(2014·福建)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侧面________.解:所得几何体为圆柱,底面半径为1,高为1,其侧面积S =2πrh =2π×1×1=2π.故填2π.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那么△ABC 的平面直观图△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如图所示是实际图形和直观图.由图可知,A ′B ′=AB =a ,O ′C ′=12OC =34在图中作C ′D ′⊥A ′B ′,垂足为D ′,则C ′D ′O ′C ′=68a.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 C.四棱锥解:该几何体的三视图由一个三角形,两个矩形组成,经分析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常见的有以下几类:为三个三角形,对应的几何体为三棱锥;②三视图为两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对应的几何体为四棱锥;③三视图为两个三角形,一个圆,对应的几何体为圆锥;④三视图为一个三角形,两个四边形,对应的几何体为三棱柱;⑤三视图为三个四边形,对应的几何体为四棱柱;⑥三视图为两个四边形,一个圆,对应的几何体为圆柱.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解:D 选项的正视图应为如图所示的图形.故选积为20cm ________cm 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此三棱锥的底面为直角三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6cm ,三棱锥的高为则三棱锥的体积为V =13×12×5×6×h =20,解得4.对于空间几何体的考查,从内容上看,锥的定义和相关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三视图、体积和棱长是重点.本题给出了几何体的三视图,要掌握三视图的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不难将其还原得到三棱锥.(2014·北京)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__________.解:该三棱锥的直观图如图所示,易知PB ⊥平面ABC ,则有PA =22+2,故最长棱为P A.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直观图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解: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组合体,它的下部是一个正四棱台,上部是一个正四棱锥画法:(1)画轴.如图1,画x 轴、y 使∠xOy =45°,∠xOz =90°.图1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使OO ′等于三视图中相应高度,过的平行线′,Oy 的平行线O ′y ′,利用′画出底面A ′B ′C ′D ′.图2画正四棱锥顶点.在Oz 上截取点等于三视图中相应的高度.连接PA ′,PB ′,PC ′,PD ′D ,整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2所示.点拨:根据三视图可以确定一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按照斜二测画法,建立x 轴、y 轴、z 轴,使∠xOy =45°,∠xOz =90°,确定几何体在x 轴、y 轴、z 轴方向上的长度,最后连线画出直观图.已知一个四棱锥的高为3,其底面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此四棱锥的体积为( )A. 2B.6 2C.13D.2 2解:因为四棱锥的底面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原图底面的底边长为1,高为直观图中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的两倍,即22,则原图底面积为S =22.因此该四棱锥的体积为V =13Sh =13×22×3=22.故选D.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直观图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cm ,求圆台的母线长.解: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截得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4r.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33+l =r4r,解得 l =9. 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9cm .点拨: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轴截面(经过旋转轴的截面)的几何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设相关几何变量列方程求解.(2014·湖南)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A.1B.2C.3D.4解:该几何体为一直三棱柱,底面是边长为6,8,10的直角三角形,侧棱为12,其最大球的半径为底面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r ,由等面积法可得12×(6+8+10)·r =12×6×8,得r =2.故选B.1.在研究圆柱、圆锥、圆台的相关问题时,主要方法就是研究它们的轴截面,这是因为在轴截面中容易找到这些几何体的有关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数量关系.2.正多面体(1)正四面体就是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正六面体就是正方体,连接正方体六个面的中心,可得到一个正八面体,正八面体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棱长都相等的正四棱锥拼接而成.(2)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连接A 1B ,BC 1,A 1C 1,DC 1,DA 1,DB ,可以得到一个棱长为2a的正四面体A 1BDC 1,其体积为正方体体积的13.(3)正方体与球有以下三种特殊情形:一是球内切于正方体;二是球与正方体的十二条棱相切;三是球外接于正方体.它们的相应轴截面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3.长方体的外接球(1)长、宽、高分别为a ,b ,c 的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a 2+b 2+c 2=2R .(2)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外接球的直径,即3a =2R .4.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1)斜高为32a ;(2)高为63a ;(3)对棱中点连线长为22a ; (4)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5)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3a 2,体积为212a 3.5.三视图的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和高度.由此得到: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6.一个平面图形在斜二测画法下的直观图与原图形相比发生了变化,注意原图与直观图中的“三变、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线段的长度改变(减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变,与x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相对位置不变.1.由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是( )A.六棱锥B.六棱台C.六棱柱D.非棱柱、棱锥、棱台的一个几何体解:平面六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符合棱柱的定义,故选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若棱柱有两个侧面是矩形,则该棱柱的其它侧面也是矩形C.正方体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 解: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A 错误;其它侧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选项B 错误;棱柱的侧棱与底面边长并不一定相等,选项D 错误;易知选项C 正确.故选C.3.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两个圆台、一个圆柱C.两个圆台、一个圆锥D.一个圆柱、两个圆锥解:把等腰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由旋转体的定义可知所得几何体包括一个圆柱、两个圆锥.故选D.4.(2014·江西)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解:由直观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截角三棱柱组成,从上往下看,外层轮廓线是一矩形,矩形内部有一条线段连接两个三角形.故选B.5.(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A.棱柱B.棱台C.圆柱D.圆台解:由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上、下两底面为半径不等的圆,又∵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可判断其为旋转体.故选D.6.(2014·课标Ⅰ)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A.6 2B.4 2C.6D.4解法一:如图甲,设辅助正方体棱长为4,三视图对应的多面体为三棱锥D ABC ,最长的棱为AD =6.解法二:将三视图还原为三棱锥D ABC ,如图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表面积等于________.解:由正视图知,三棱柱是底面边长为的正三棱柱,所以底面积为2×3×2×1=6,所以其表面积为3.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该组合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____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知该组合体为球内接棱长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r=3.故填是截去一个角的长方体,试按图示的中几何体三视图如图b.如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试说明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1中几何体是由上部为正六棱柱,下部为倒立的正六棱锥堆砌而成的组合体.斜二测画法:(1)画轴.如图2,画x轴,xOy=45°,∠xOz=∠yOz=90°画底面,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底面ABCDEF 轴上截取O′,使OO′等于正六棱柱的高,过的平行线O′x′,Oy的平行线O′x′与O′y′画出底面A′.画正六棱锥顶点.在Oz上截取点P,使等于正六棱锥的高.成图.连接PA′,PB′,PC′,PD′,′,BB′,CC′,DD′,EE′,FF理得到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3注意: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来..某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7,在该长方体的正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为6,在该长方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对角线的投影长分和b,求ab的最大值.解:如图,则有1=7,DC1=6,1=a,AC=b,AB=x,AD=y,AA1=z,有图如图所示,其中与题中容器对应的水的高度解:由三视图知其直观图为两个圆台的组合体,水是匀速注入的,所以水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率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又因为容器的对称性,所以函数图象关于一点中心对称.故选C.§8.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S 直棱柱侧=__________,S 正棱锥侧=__________, S 正棱台侧=__________(其中C ,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h ′为斜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S 圆柱侧=________,S 圆锥侧=________,S 圆台侧=________(其中r ,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3)柱或台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锥体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 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 (1)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V 棱柱=__________,V 棱锥=__________,V 棱台=__________ (其中S ,S ′为底面积,h 为高). (2)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V 圆柱=__________,V 圆锥=__________,V 圆台=__________(其中r ,r ′为底面圆的半径,h 为高). 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半径为R 的球的表面积S 球=________. (2)半径为R 的球的体积V 球=________,________).自查自纠:1.(1)Ch 12Ch ′ 12()C +C ′h ′(2)2πrl πrl π(r +r ′)l (3)侧面积 两个底面积 侧面积 一个底面积2.(1)Sh 13Sh 13h ()S +SS ′+S ′(2)πr 2h 13πr 2h 13πh ()r 2+rr ′+r ′23.(1)4πR 2 (2)43πR 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π和4π的矩形,则圆柱的表面积为( ) A.6π(4π+3)B.8π(3π+1)C.6π(4π+3)或8π(3π+1)D.6π(4π+1)或8π(3π+2) 解:分两种情况:①以边长为6π的边为高时,4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 =4π,r =2,∴S 底=πr 2=4π,S 侧=6π×4π=24π2,S 表=2S 底+S 侧=8π+24π2=8π(3π+1);②以边长为4π的边为高时,6π为圆柱底面周长,则2πr =6π,r =3.∴S 底=πr 2=9π,S 表=2S 底+S 侧=18π+24π2=6π(4π+3).故选C. 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此三棱锥的体积为( ) A.23 2 B. 2 C.23 D.43 2解:∵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故侧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顶点为棱锥的顶点,∴侧棱长为2,V =13×12×(2)2×2=23.故选C.(2014·安徽)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 )A.233B.476C.6D.7 解:如图示,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后余下的部分,其体积V =8-2×13×12×1×1×1=233.故选A. 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8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且AB =2,AD =3,AA 1=1,则球面面积为________.单位: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圆柱与圆锥的其体积V =π×12×4+13π×22×.类型一 空间几何体的面积问题 如图,在△ABC 中,∠ABC =45°,AD 是BC 边上的高,沿AD 把△ABD BDC =90°.若BD =1,求三棱锥D ABC解:∵折起前AD 是BC 边上的高,∴沿AD 把△ABD 折起后,AD ⊥DC ,AD ⊥又∠BDC =90°.=DA =DC =1,∴AB =BC =CA =2.从而S △DAB =S △DBC =S △DCA =12×1×1=12,ABC =12×2×2×sin60°=32. ∴三棱锥D ABC 的表面积S =12×3+. 的矩形,正视图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底边长为6,面积S.解: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矩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锥PAD ,PBC 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边上的高为h 1=42+⎝ ⎛2PAB ,PCD 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h 2=42+⎝ ⎛⎭⎪⎫622⎝ ⎛12×6×42+12×8×5空间旋转体的面积问题如图,半径为4的球O 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______.设球的一条半径与圆柱相应的母线的夹角为=2π×4sin α=π4时,S 取最大值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为32π.点拨:根据球的性质,内接圆柱上、下底面中心连线的中点为球心,且圆柱的上、下底面圆周均在球面上,球心和圆柱的上、下底面圆上的点的连线与母线的夹角相等,这些为我们建立圆柱的侧面积与上述夹角之间的函数关系提供了依据.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10 cm和20 cm ,它的侧面展开图的扇环的圆心角是180°,那么圆台的侧面积是____________cm 2.解:如图示,设上底面周长为c.∵扇环的圆心角是180°,∴c =π·S A. 又∵c =2π×10=20π, ∴SA =20.同理SB =40. ∴AB =SB -SA =20,∴S 圆台侧=π(10+20)·AB=600π(cm 2).故填600π.类型三 空间多面体的体积问题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 =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23 B.33 C.43 D.32 解:如图,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BN 垂直于EF ,垂足分别为M ,N ,连接DM ,CN ,可证得DM ⊥EF ,CN ⊥EF ,则多面体ABCDEF 分为三部分,即多面体的体积V ABCDEF =V AMD BNC +V E AMD +V F BN C.依题意知AEFB 为等腰梯形.易知Rt △DME Rt △CNF ,∴EM =NF =12.又BF =1,∴BN =32. 作NH 垂直于BC ,则H 为BC 的中点,∴NH =22. ∴S △BNC =12·BC ·NH =24.∴V F BNC =13·S △BNC ·NF =224,V E AMD =V F BNC =224,V AMD BNC =S △BNC ·MN =24.∴V ABCDEF =23,故选A.点拨: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常用方法为割补法和等积变换法:①割补法:将这个几何体分割成几个柱体、锥体,分别求出柱体和锥体的体积,从而得出要求的几何体的体积;②等积变换法:特别的,对于三棱锥,由于其任意一个面均可作为棱锥的底面,从而可选择更容易计算的方式来求体积;利用“等积性”还可求“点到面的距离”.(2014·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2B.18C.24D.30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直三棱柱去掉一个三棱锥得到的.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12×3×4×5-13×12×3×4×3=24.故选C. 类型四 空间旋转体的体积问题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主)视图、侧(左)视图均是由三角形与半圆构成,俯视图由圆与其内接三角形构成,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得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3+12B.4π3+16C.2π6+16 D.2π3+12解:由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的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半球,根据三视图中的数据可得V =12×43π×⎝ ⎛⎭⎪⎫223+13×⎝ ⎛⎭⎪⎫12×1×1×1=2π6+16.故选C.点拨:根据已知三视图想象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分析该几何体的组成,再用对应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2014·课标Ⅱ)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A.1727 B.59 C.1027 D.13解:原来毛坯体积为:π·32·6=54π(cm 3),由三视图知该零件由左侧底面半径为2cm ,高为4cm 的圆柱和右侧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2cm 的圆柱构成,故该零件的体积为:π·22·4+π·32·2=34π(cm 3),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为54π-34π=20π(cm 3),故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20π54π=1027 .故选C.1.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 (1)几何体的表面积,除球以外,都是利用展开图求得的,利用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把一个平面图形折叠成一个几何体,再研究其性质,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常用方法.(2)多面体的展开图①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②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③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3)旋转体的展开图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矩形的长(或宽)是底面圆周长,宽(或长)是圆柱的母线长;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半径长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扇环的上、下弧长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周长.注:①圆锥中母线长l 与底面半径r 和展开图扇形中半径和弧长间的关系及符号容易混淆,同学们应多动手推导,加深理解.②圆锥和圆台的侧面积公式S 圆锥侧=12cl 和S 圆台侧=12(c ′+c )l 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形式上相同,可将二者联系起来记忆.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关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通常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这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常用的基本方法.(1)棱柱、棱锥、棱台等多面体的表面积可以分别求各面面积,再求和,对于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也可直接利用公式;(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其侧面积时需将曲面展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3)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 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1)计算柱、锥、台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面积和高,应注意充分利用多面体的截面特别是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注意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还台为锥法等,它们是计算一些不规则几何体体积常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3)利用三棱锥的“等体积性”可以解决一些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即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视为一个三棱锥的高,通过将其顶点和底面进行转化,借助体积的不变性解决问题.1.已知圆锥的正视图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π B.8-π2 D.8-π4解:直观图为棱长为2的正方体割去两个底面14圆柱,其体积V =23-2×14×π×故选B.将长、宽分别为4和3的长方形ABCD 折成直二面角,得到四面体A BCD ,则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B.50πC.5πD.10π解:由题设知AC 为外接球的直径,∴,S 表=4πR 2=4π×⎝ ⎛⎭⎪⎫522=25π.故选,N 是球O 半径OP 上的两点,且分别过N ,M ,O 作垂直于OP 的平面,得三个圆,则这三个圆的面积之比为( )∶6 B.3∶6∶8 ∶9 D.5∶8∶9解:设球的半径为R ,以N ,M 为圆心的圆的半,r 2.由题知M ,N 是OP 的三等分点,三个圆的面积之比即为半径的平方比,在球的轴截面的外接圆的半径R 2-r 2=63,的距离为2d =2d =13×34×23ABC ×2R =36,排除)一个六棱锥的体积为的正六边形,侧棱长都相等,则该________.设该六棱锥的高是h ,则V ,解得h =1.∴侧面三角形的高为,∴侧面积S =12×由题意可设直角梯形上底、下底和高为,它们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BC ⊥OA 于C ,则Rt ′B =4x -2x =2x ,+BC 2=(2x )2侧=[π(2x )2∶[π=2∶8∶9.·上海)底面边长为,其表面展开图是三角形P 1的边长及三棱锥的体积V.解:由正三棱锥P ABC 的性质及其表面展开图,B ,C 分别是△P 1P 2P .依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4.易判断正三棱锥P 的正四面体,其体积为V =212×四面体体积公式可见8.1名师点津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2,高为在这个圆锥内部有一个高为x 的内接圆柱值时,圆柱的表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解:如图是圆锥的轴截面,设圆柱的底面半径,解得r =R -R H x =2- (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到下由四个简单几何体组成,4<V 3 B.V 1<V 3<V 2<V 4 3<V 4 D.V 2<V 3<V 1<V 4解:由已知条件及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从上到下依次是圆台,圆柱,正方体,棱台,则·π+4π)=7π3,V 2=π×8,V 4=13×1×(4+4×16+<V 1<V 3<V 4.故选C.§8.3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平面的基本性质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______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它的作用是可用来证明点在平面内或__________________.(2)公理2:过____________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2的推论如下:①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②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2及其推论的作用是可用来确定一个平面,或用来证明点、线共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____________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它的作用是可用来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或证明三点共线、三线共点等问题.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 错误!(2)异面直线①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注:异面直线定义中“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指“不可能找到一个平面能同时经过这两条直线”,也可以理解为“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但是不能理解为“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的画法:画异面直线时,为了充分显示出它们既不平行又不相交,也不共面的特点,常常需要以辅助平面作为衬托,以加强直观性.③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两条异面直线__________,所以空间两条直线垂直分为相交垂直和__________.3.平行公理公理4:平行于__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它给出了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4.等角定理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自查自纠:1.(1)两点 直线在平面内 (2)不在一条直线 (3)有且只有一条2.(1)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2)③⎝⎛⎦⎥⎤0,π2 互相垂直 异面垂直3.同一条直线4.相等或互补(2013·安徽)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解: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原始命题,而选项A 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故选A.若∠AOB =∠A 1O 1B 1,且OA ∥O 1A 1,OA 与O 1A 1的方向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OB ∥O 1B 1且方向相同B.OB ∥O 1B 1C.OB 与O 1B 1不平行D.OB 与O 1B 1不一定平行解:两角相等,角的一边平行且方向相同,另一边不一定平行,如圆锥的母线与轴的夹角.故选D.若点P ∈α,Q ∈α,R ∈β,α∩β=m ,且R ∉m ,PQ ∩m =M ,过P ,Q ,R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γ,则β∩γ是( )A.直线Q RB.直线P RC.直线R MD.以上均不正确 解:∵PQ ∩m =M ,m ⊂β,∴M ∈β.又M ∈平面PQ R ,即M ∈γ,故M 是β与γ的公共点.又R∈β,R ∈平面PQ R ,即R∈γ,∴R 是β与γ的公共点.∴β∩γ=M R .故选C.给出下列命题:①空间四点共面,则其中必有三点共线; ②空间四点不共面,则其中任何三点不共线; ③空间四点中有三点共线,则此四点必共面; ④空间四点中任何三点不共线,则此四点不共。
2020年高考人教A版理科数学一轮复习(全册PPT课件 1520张)
2020版高考 全册精品 PPT课件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 合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三节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2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 第二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第三节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第四节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第五节 指数与指数函数 第六节 对数与对数函数 第七节 函数的图象
[答案] (1)× (2)× (3)× (4)×
23 答案
2 . ( 教 材 改 编 ) 若 集 合 A = D [由题意知 A={0,1,2},由 a= {x∈N|x≤2 2},a= 2,则下列结 2,知 a∉A.] 论正确的是( ) A.{a}⊆A B.a⊆A C.{a}∈A D.a∉A
解2析4 答案
22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任何一个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 ) (2){x|y=x2}={y|y=x2}={(x,y)|y=x2}.( ) (3)若{x2,1}={0,1},则 x=0,1.( ) (4)直线 y=x+3 与 y=-2x+6 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1,4}.( )
第8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第二节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三节 圆的方程 第四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五节 椭 圆
第1课时 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第2课时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第六节 双曲线 第七节 抛物线 第八节 曲线与方程 第九节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范围、最值问题 高考大题增分课(五) 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第9章 算法初步、统计与统计案例 第一节 算法与程序框图 第二节 随机抽样 第三节 用样本估计总体 第四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
2020版高考文科数学大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档:第八章 立体几何8.4 Word版含答案.docx
§8.4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知识拓展 重要结论:(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即若a ⊥α,a ⊥β,则α∥β.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即若a ⊥α,b ⊥α,则a ∥b . (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即若α∥β,β∥γ,则α∥γ.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 × ) (2)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 × ) (3)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 ) (4)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或异面.( √ ) (5)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 ∥α.( × ) (6)若α∥β,直线a ∥α,则a ∥β.(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P61A 组T1(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a ,b 是两条直线,且a ∥b ,那么a 平行于经过b 的任何平面B .若直线a 和平面α满足a ∥α,那么a 与α内的任何直线平行C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D .若直线a ,b 和平面α满足a ∥b ,a ∥α,b ⊄α,则b ∥α 答案 D解析 A 中,a 可以在过b 的平面内;B 中,a 与α内的直线也可能异面;C 中,两平面可相交;D 中,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b ∥α,正确.3.[P62A 组T3]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DD 1的中点,则BD 1与平面AEC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答案平行解析连接BD,设BD∩AC=O,连接EO,在△BDD1中,E为DD1的中点,O为BD的中点,所以EO为△BDD1的中位线,则BD1∥EO,而BD1⊄平面ACE,EO⊂平面ACE,所以BD1∥平面ACE.题组三易错自纠4.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平面α,点B∈β,则在平面β内且过B点的所有直线中() 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与a平行的直线C.存在无数条与a平行的直线D.存在唯一与a平行的直线答案 A解析当直线a在平面β内且过B点时,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故选A.5.设α,β,γ为三个不同的平面,a,b为直线,给出下列条件:①a⊂α,b⊂β,a∥β,b∥α;②α∥γ,β∥γ;③α⊥γ,β⊥γ;④a⊥α,b⊥β,a∥b.其中能推出α∥β的条件是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的序号)答案②④解析在条件①或条件③中,α∥β或α与β相交;由α∥γ,β∥γ⇒α∥β,条件②满足;在④中,a⊥α,a∥b⇒b⊥α,又b⊥β,从而α∥β,④满足.6.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为截面,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________.答案平行四边形解析 ∵平面ABFE ∥平面DCGH ,又平面EFGH ∩平面ABFE =EF ,平面EFGH ∩平面DCGH =HG , ∴EF ∥HG .同理EH ∥FG ,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命题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典例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AB =BC =12AD ,E ,F ,H 分别为线段AD ,PC ,CD 的中点,AC 与BE 交于O 点,G 是线段OF 上一点.(1)求证:AP ∥平面BEF ; (2)求证:GH ∥平面P AD .证明 (1)连接EC , ∵AD ∥BC ,BC =12AD ,∴BC 綊AE ,∴四边形ABCE 是平行四边形,∴O 为AC 的中点.又F 是PC 的中点,∴FO ∥AP , 又FO ⊂平面BEF ,AP ⊄平面BEF ,∴AP ∥平面BEF . (2)连接FH ,OH ,∵F ,H 分别是PC ,CD 的中点, ∴FH ∥PD ,又PD ⊂平面P AD ,FH ⊄平面P AD , ∴FH ∥平面P AD .又O 是BE 的中点,H 是CD 的中点,∴OH ∥AD ,又AD ⊂平面P AD ,OH ⊄平面P AD , ∴OH ∥平面P AD .又FH ∩OH =H ,∴平面OHF ∥平面P AD . 又GH ⊂平面OHF ,∴GH ∥平面P AD .命题点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典例 (2017·长沙调研)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8的正方形,四条侧棱长均为217.点G ,E ,F ,H 分别是棱PB ,AB ,CD ,PC 上共面的四点,平面GEFH ⊥平面ABCD ,BC ∥平面GEFH .(1)证明:GH ∥EF ;(2)若EB =2,求四边形GEFH 的面积.(1)证明 因为BC ∥平面GEFH ,BC ⊂平面PBC , 且平面PBC ∩平面GEFH =GH ,所以GH ∥BC . 同理可证EF ∥BC ,因此GH ∥EF .(2)解 如图,连接AC ,BD 交于点O ,BD 交EF 于点K ,连接OP ,GK .因为P A =PC ,O 是AC 的中点,所以PO ⊥AC , 同理可得PO ⊥BD .又BD ∩AC =O ,且AC ,BD ⊂底面ABCD , 所以PO ⊥底面ABCD .又因为平面GEFH ⊥平面ABCD , 且PO ⊄平面GEFH ,所以PO ∥平面GEFH . 因为平面PBD ∩平面GEFH =GK , 所以PO ∥GK ,且GK ⊥底面ABCD , 从而GK ⊥EF .所以GK 是梯形GEFH 的高.由AB =8,EB =2得EB ∶AB =KB ∶DB =1∶4, 从而KB =14DB =12OB ,即K 为OB 的中点.再由PO ∥GK 得GK =12PO ,即G 是PB 的中点,且GH =12BC =4.由已知可得OB =42,PO =PB 2-OB 2=68-32=6, 所以GK =3.故四边形GEFH 的面积S =GH +EF 2·GK =4+82×3=18. 思维升华 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α,b ⊂α,a ∥b ⇒a ∥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α⇒a ∥β).(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 ⊄α,a ⊄β,a ∥α⇒a ∥β).跟踪训练 (2018届昆明一中摸底)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2,点M ,N 分别为A 1C 1,AB 1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BB 1C 1C ;(2)若CM ⊥MN ,求三棱锥M —NAC 的体积.(1)证明 连接A 1B ,BC 1,点M ,N 分别为A 1C 1,AB 1的中点,所以MN 为△A 1BC 1的一条中位线,MN ∥BC 1,又因为MN ⊄平面BB 1C 1C ,BC 1⊂平面BB 1C 1C , 所以MN ∥平面BB 1C 1C .(2)解 设点D ,E 分别为AB ,AA 1的中点,AA 1=a ,连接ND ,CD ,则CM 2=a 2+1,MN 2=1+a 2+44=a 2+84,CN 2=a 24+5=a 2+204,由CM ⊥MN ,得CM 2+MN 2=CN 2,解得a =2,又NE ⊥平面AA 1C 1C ,NE =1, V 三棱锥M —NAC =V 三棱锥N —AMC =13S △AMC ·NE=13×12×2×2×1=23. 所以三棱锥M —NAC 的体积为23.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典例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1)B,C,H,G四点共面;(2)平面EF A1∥平面BCHG.证明(1)∵G,H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GH是△A1B1C1的中位线,∴GH∥B1C1.又∵B1C1∥BC,∴GH∥BC,∴B,C,H,G四点共面.(2)∵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BC.∵EF⊄平面BCHG,BC⊂平面BCHG,∴EF∥平面BCHG.∵A1G綊EB,∴四边形A1EBG是平行四边形,∴A1E∥GB.又∵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A1E∥平面BCHG.又∵A1E∩EF=E,A1E,EF⊂平面EF A,∴平面EF A1∥平面BCHG.引申探究在本例条件下,若D1,D分别为B1C1,BC的中点,求证:平面A1BD1∥平面AC1D.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1C交AC1于点M,∵四边形A1ACC1是平行四边形,∴M是A1C的中点,连接MD,∵D为BC的中点,∴A1B∥DM.∵A1B⊂平面A1BD1,DM⊄平面A1BD1,∴DM∥平面A1BD1.又由三棱柱的性质知,D1C1綊BD,∴四边形BDC1D1为平行四边形,∴DC1∥BD1.又DC1⊄平面A1BD1,BD1⊂平面A1BD1,∴DC1∥平面A1BD1.又∵DC1∩DM=D,DC1,DM⊂平面AC1D,∴平面A1BD1∥平面AC1D.思维升华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1)面面平行的定义.(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3)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5)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跟踪训练(2018届江西南昌市摸底)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ACD=90°,∠BAC=∠CAD=60°,P A⊥平面ABCD,P A=2,AB=1.设M,N分别为PD,AD的中点.(1)求证:平面CMN∥平面P AB;(2)求三棱锥P—ABM的体积.(1)证明∵M,N分别为PD,AD的中点,∴MN∥P A.又∵MN⊄平面P AB,P A⊂平面P AB,∴MN∥平面P AB.在Rt△ACD中,∠CAD=60°,CN=AN,∴∠ACN=60°.又∵∠BAC=60°,∴CN∥AB.∵CN⊄平面P AB,AB⊂平面P AB,∴CN∥平面P AB.又∵CN∩MN=N,CN,MN⊂平面CMN,∴平面CMN∥平面P AB.(2)解由(1)知,平面CMN∥平面P AB,∴点M到平面P AB的距离等于点C到平面P AB的距离.由已知得,AB=1,∠ABC=90°,∠BAC=60°,∴BC=3,∴三棱锥P—ABM的体积V=V三棱锥M—P AB=V三棱锥C—P AB=V三棱锥P—ABC=13×12×1×3×2=33.题型三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典例如图所示,平面α∥平面β,点A∈α,点C∈α,点B∈β,点D∈β,点E,F分别在线段AB,CD上,且AE∶EB=CF∶FD.(1)求证:EF∥平面β;(2)若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C=4,BD=6,且AC,BD所成的角为60°,求EF的长.(1)证明①当AB,CD在同一平面内时,由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平面ABDC=AC,平面β∩平面ABDC=BD知,AC∥BD.∵AE∶EB=CF∶FD,∴EF∥BD.又EF⊄β,BD⊂β,∴EF∥平面β.②当AB与CD异面时,如图所示,设平面ACD∩平面β=DH,且DH=AC,∵平面α∥平面β,平面α∩平面ACDH=AC,∴AC∥DH,∴四边形ACDH是平行四边形,在AH上取一点G,使AG∶GH=CF∶FD,连接EG,FG,BH.又∵AE∶EB=CF∶FD=AG∶GH,∴GF∥HD,EG∥BH.又EG∩GF=G,BH∩HD=H,∴平面EFG∥平面β.又EF⊂平面EFG,∴EF∥平面β.综合①②可知,EF ∥平面β.(2)解 如图所示,连接AD ,取AD 的中点M ,连接ME ,MF .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 ∴ME ∥BD ,MF ∥AC , 且ME =12BD =3,MF =12AC =2.∴∠EMF 为AC 与B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EMF =60°或120°. ∴在△EFM 中,由余弦定理得 EF =ME 2+MF 2-2ME ·MF ·cos ∠EMF =32+22±2×3×2×12=13±6,即EF =7或EF =19.思维升华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实现与线线平行的转化,尤其在截面图的画法中,常用来确定交线的位置,对于最值问题,常用函数思想来解决.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四边形EFGH 为空间四边形ABCD 的一个截面,若截面为平行四边形.(1)求证:AB ∥平面EFGH ,CD ∥平面EFGH ;(2)若AB =4,CD =6,求四边形EFGH 周长的取值范围. (1)证明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EF ∥HG .∵HG ⊂平面ABD ,EF ⊄平面ABD , ∴EF ∥平面ABD .又∵EF ⊂平面ABC ,平面ABD ∩平面ABC =AB , ∴EF ∥AB ,又∵AB ⊄平面EFGH ,EF ⊂平面EFGH , ∴AB ∥平面EFGH .同理可证,CD ∥平面EFGH . (2)解 设EF =x (0<x <4), ∵EF ∥AB ,FG ∥CD , ∴CF CB =x 4,则FG 6=BF BC =BC -CF BC =1-x4. ∴FG =6-32x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FGH 的周长l =2⎝⎛⎭⎫x +6-32x =12-x . 又∵0<x <4,∴8<l <12,即四边形EFGH 周长的取值范围是(8,12).1.若直线l 不平行于平面α,且l ⊄α,则( ) A .α内的所有直线与l 异面 B .α内不存在与l 平行的直线 C .α与直线l 至少有两个公共点 D .α内的直线与l 都相交 答案 B解析 因为l ⊄α,直线l 不平行于平面α,所以直线l 只能与平面α相交,于是直线l 与平面α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平面α内不存在与l 平行的直线. 2.已知直线a 和平面α,那么a ∥α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存在一条直线b ,a ∥b 且b ⊂α B .存在一条直线b ,a ⊥b 且b ⊥α C .存在一个平面β,a ⊂β且α∥β D .存在一个平面β,a ∥β且α∥β 答案 C解析 在A ,B ,D 中,均有可能a ⊂α,错误;在C 中,两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平面,故C 正确.3.(2018·攀枝花质检)平面α∥平面β,点A ,C ∈α,点B ,D ∈β,则直线AC ∥直线BD 的充要条件是( ) A .AB ∥CD B .AD ∥CBC .AB 与CD 相交 D .A ,B ,C ,D 四点共面答案 D解析 充分性:A ,B ,C ,D 四点共面,由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知AC ∥BD .必要性显然成立.4.一条直线l 上有相异的三个点A ,B ,C 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那么直线l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 .l ∥αB .l ⊥αC .l 与α相交但不垂直D .l ∥α或l ⊂α答案 D解析 当l ∥α时,直线l 上任意点到α的距离都相等;当l ⊂α时,直线l 上所有的点到α的距离都是0;当l ⊥α时,直线l 上有两个点到α的距离相等;当l 与α斜交时,也只能有两个点到α的距离相等.故选D.5.对于空间中的两条直线m ,n 和一个平面α,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若m ∥α,n ∥α,则m ∥n B .若m ∥α,n ⊂α,则m ∥n C .若m ∥α,n ⊥α,则m ∥n D .若m ⊥α,n ⊥α,则m ∥n答案 D解析 对A ,直线m ,n 可能平行、异面或相交,故A 错误;对B ,直线m 与n 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故B 错误;对C ,m 与n 垂直而非平行,故C 错误;对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故D 正确.6.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AD 上的点,且AE ∶EB =AF ∶FD =1∶4,又H ,G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则( )A .BD ∥平面EFG ,且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B .HG ∥平面ABD ,且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C .EF ∥平面BCD ,且四边形EFGH 是梯形 D .EF ∥平面ADC ,且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 C解析 如图,由条件知,EF ∥BD ,且EF =15BD ,GH ∥BD ,且HG =12BD ,∴EF ∥HG ,且EF =25HG ,∴四边形EFGH 为梯形,排除A ,B ; ∵EF ∩平面ADC =F ,∴排除D.故选C.7.如图,E ,F ,G 分别是四面体ABCD 的棱BC ,CD ,DA 的中点,则此四面体与过E ,F ,G 的截面平行的棱的条数是________.答案 2解析 此四面体与过E ,F ,G 的截面平行的棱为AC ,BD ,只有两条.8.设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在命题“α∩β=m,n⊂γ,且________,则m∥n”中的横线处填入下列三组条件中的一组,使该命题为真命题.①α∥γ,n⊂β;②m∥γ,n∥β;③n∥β,m⊂γ.可以填入的条件有________.答案①或③解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①正确;当n∥β,m⊂γ时,n和m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所以平行,③正确.9.(2017·承德模拟)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棱CC1,C1D1,D1D,D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只需满足条件______时,就有MN∥平面B1BDD1.(注:请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不必考虑全部可能情况)答案点M在线段FH上(或点M与点H重合)解析连接HN,FH,FN,则FH∥DD1,HN∥BD,∴平面FHN∥平面B1BDD1,只需M∈FH,则MN⊂平面FHN,∴MN∥平面B1BDD1.10.(2018·海口调研)将一个真命题中的“平面”换成“直线”、“直线”换成“平面”后仍是真命题,则该命题称为“可换命题”.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是“可换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③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①是真命题,且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也是真命题,故①是“可换命题”;因为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所以②是假命题,不是“可换命题”;由公理4可知③是真命题,且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也是真命题,故③是“可换命题”;因为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④是假命题,故④不是“可换命题”.11.如图,E ,F ,G ,H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C 1D 1,AA 1的中点.求证:(1)EG ∥平面BB 1D 1D ; (2)平面BDF ∥平面B 1D 1H .证明 (1)如图,取B 1D 1的中点O ,连接GO ,OB ,因为OG 綊12B 1C 1綊BE ,所以BE 綊OG ,所以四边形BEGO 为平行四边形,故OB ∥EG , 因为OB ⊂平面BB 1D 1D , EG ⊄平面BB 1D 1D , 所以EG ∥平面BB 1D 1D . (2)由题意可知BD ∥B 1D 1. 连接HB ,D 1F , 因为BH 綊D 1F ,所以四边形HBFD 1是平行四边形,故HD 1∥BF . 又B 1D 1∩HD 1=D 1, BD ∩BF =B ,所以平面BDF ∥平面B 1D 1H .1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BC =PD =2,E 为PC 的中点,CB =3CG .(1)求证:PC ⊥BC ;(2)AD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P A ∥平面MEG ?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 因为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所以PD ⊥BC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BC ⊥CD . 又PD ∩CD =D ,PD ,CD ⊂平面PCD , 所以BC ⊥平面PCD .因为PC ⊂平面PDC ,所以PC ⊥BC .(2)解 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EO ,GO , 延长GO 交AD 于点M ,连接EM ,则P A ∥平面MEG . 证明如下:因为E 为PC 的中点,O 是AC 的中点, 所以EO ∥P A .因为EO ⊂平面MEG ,P A ⊄平面MEG , 所以P A ∥平面MEG . 因为△OCG ≌△OAM , 所以AM =CG =23,所以AM 的长为23.13.(2018·南昌质检)在四面体ABCD 中,截面PQMN 是正方形,则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C ⊥BDB .AC ∥截面PQMN C .AC =BDD .异面直线PM 与BD 所成的角为45° 答案 C解析 因为截面PQMN 是正方形,所以MN ∥QP , 又PQ ⊂平面ABC ,MN ⊄平面ABC , 则MN ∥平面ABC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知MN ∥AC ,又MN ⊂平面PQMN ,AC⊄平面PQMN,则AC∥截面PQMN,同理可得MQ∥BD,又MN⊥QM,则AC⊥BD,故A,B正确.又因为BD∥MQ,所以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等于PM与QM所成的角,即为45°,故D正确.14.(2018届广西桂林模拟)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若存在实数λ,使得CQ=λCC1时,平面D1BQ∥平面P AO,则λ=________.答案1 2解析当Q为CC1的中点时,平面D1BQ∥平面P AO.理由如下:当Q为CC1的中点时,∵Q为CC1的中点,P为DD1的中点,∴QB∥PA.∵P,O为DD1,DB的中点,∴D1B∥PO.又PO∩P A=P,D1B∩QB=B,D1B∥平面P AO,QB∥平面P AO,∴平面D1BQ∥平面P AO.15.如图所示,侧棱与底面垂直,且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1,M,N分别在AD1,BC上移动,始终保持MN∥平面DCC1D1,设BN=x,MN=y,则函数y=f(x)的图象大致是()答案 C解析过M作MQ∥DD1,交AD于点Q,连接QN.∵MN∥平面DCC1D1,MQ∥平面DCC1D1,MN∩MQ=M,∴平面MNQ∥平面DCC1D1.又平面ABCD与平面MNQ和DCC1D1分别交于QN和DC,∴NQ∥DC,可得QN=CD=AB=1,AQ=BN=x,∵MQ AQ =DD 1AD=2,∴MQ =2x . 在Rt △MQN 中,MN 2=MQ 2+QN 2,即y 2=4x 2+1,∴y 2-4x 2=1(x ≥0,y ≥1),∴函数y =f (x )的图象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上支的一部分.故选C.16.(2018·哈尔滨模拟)在三棱锥S -ABC 中,△ABC 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SA =SB =SC =15,平面DEFH 分别与AB ,BC ,SC ,SA 交于点D ,E ,F ,H .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如果直线SB ∥平面DEFH ,那么四边形DEFH 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452解析 如图,取AC 的中点G , 连接SG ,BG .易知SG ⊥AC ,BG ⊥AC ,SG ∩BG =G ,SG ,BG ⊂平面SGB , 故AC ⊥平面SGB , 所以AC ⊥SB .因为SB ∥平面DEFH ,SB ⊂平面SAB , 平面SAB ∩平面DEFH =HD , 则SB ∥HD . 同理SB ∥FE .又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则H ,F 也为AS ,SC 的中点, 从而得HF 綊12AC 綊DE ,所以四边形DEFH 为平行四边形. 又AC ⊥SB ,SB ∥HD ,DE ∥AC , 所以DE ⊥HD ,所以四边形DEFH 为矩形,其面积S =HF ·HD =⎝⎛⎭⎫12AC ·⎝⎛⎭⎫12SB =452.。
2020高考文科数学 一轮复习 第八章 立体几何 知识汇总
A.棱台
B.四棱柱
C.五棱柱
D.六棱柱
解析:由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知剩下的几何体为五棱柱.
第八章
知识梳理 考点自诊
8.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
必必备备知知识识··预预案案自自诊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学科素养·微专题
-10-
3.(2018全国Ⅲ,文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
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 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 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A )
第八章
知识梳理 考点自诊
8.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
必必备备知知识识··预预案案自自诊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学科素养·微专题
-6-
2.斜二测画法中的“三变”与“三不变” 坐标轴的夹角改变,
“三变” 与 y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图形改变 平行性不改变,
“三不变” 与 x 轴和 z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不改变,
第八章
知识梳理 考点自诊
8.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
(×)
(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
(3)棱台是由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棱锥所得的平面与底面之 间的部分. ( )
(4)在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时,若∠A的两边分别平行于
x轴和y轴,且∠A=90°,则在直观图中∠A=45°. ( ×) (5)正方体、球、圆锥各自的三视图中,三视图均相同. ( × )
相对位置不改变 3.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的面 积有以下关系 S = 直观图 42S 原图形,S 原图形=2 2S . 直观图
2020版高考数学(理)新增分大一轮人教通用版讲义:第八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8.5 Word版含解析
§8.5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直线与平面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概念方法微思考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吗?提示 垂直.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在平面内可以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该直线垂直,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得出两平行直线中的另一条也与平面内的那两条直线成90°的角,即垂直于平面内的这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垂直于这个平面. 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吗?提示 垂直.在两个相交平面内分别作与第三个平面交线垂直的直线,则这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这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这两条垂线平行,所以该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 ⊥α.( ×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 (3)直线a ⊥α,b ⊥α,则a ∥b .( √ ) (4)若α⊥β,a ⊥β,则a ∥α.( × )(5)若直线a ⊥平面α,直线b ∥α,则直线a 与b 垂直.( √ )(6)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答案 D解析对于D,若平面α⊥平面β,则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不垂直于平面β,即与平面β的关系还可以是斜交、平行或在平面β内,其他选项均是正确的.3.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为点O.(1)若P 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2)若P A⊥PB,PB⊥PC,PC⊥P 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答案(1)外(2)垂解析(1)如图1,连接OA,OB,OC,OP,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 A=PC=PB,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2)如图2,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点H,D,G.∵PC⊥P A,PB⊥PC,P A∩PB=P,P A,PB⊂平面P AB,∴PC⊥平面P AB,又AB⊂平面P AB,∴PC⊥AB,∵AB⊥PO,PO∩PC=P,PO,PC⊂平面PGC,∴AB⊥平面PGC,又CG⊂平面PGC,∴AB⊥CG,即CG为△ABC边AB上的高.同理可证BD,AH分别为△ABC边AC,BC上的高,即O为△ABC的垂心.题组三易错自纠4.若l,m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为平面,且l⊥α,则“m∥α”是“m⊥l”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由l⊥α且m∥α能推出m⊥l,充分性成立;若l⊥α且m⊥l,则m∥α或者m⊂α,必要性不成立,因此“m∥α”是“m⊥l”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M,N分别是线段BD,DD1,D1C1的中点,则直线OM与AC,MN的位置关系是()A.与AC,MN均垂直B.与AC垂直,与MN不垂直C.与AC不垂直,与MN垂直D.与AC,MN均不垂直答案 A解析因为DD1⊥平面ABCD,所以AC⊥DD1,又因为AC⊥BD,DD1∩BD=D,所以AC⊥平面BDD1B1,因为OM⊂平面BDD1B1,所以OM⊥AC.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OM=1+2=3,MN=1+1=2,ON=1+4=5,所以OM2+MN2=ON2,所以OM⊥MN.故选A.6.如图所示,AB是半圆O的直径,VA垂直于半圆O所在的平面,点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M,N分别为VA,V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N∥ABB.平面VAC⊥平面VBCC.MN与BC所成的角为45°D.OC⊥平面VAC答案 B解析由题意得BC⊥AC,因为V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VA⊥BC.因为AC∩VA =A,所以BC⊥平面VAC.因为BC⊂平面VBC,所以平面VAC⊥平面VBC.故选B.题型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A1=3,BC=2,D是BC的中点,F是CC1上一点.当CF=2时,证明:B1F⊥平面ADF.证明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因为BB1⊥底面ABC,AD⊂底面ABC,所以AD⊥B1B.因为BC∩B1B=B,BC,B1B⊂平面B1BCC1,所以AD⊥平面B1BCC1.因为B1F⊂平面B1BCC1,所以AD⊥B1F.方法一在矩形B1BCC1中,因为C1F=CD=1,B1C1=CF=2,所以Rt△DCF≌Rt△FC1B1,所以∠CFD=∠C1B1F,所以∠B1FD=90°,所以B1F⊥FD.因为AD∩FD=D,AD,FD⊂平面ADF,所以B1F⊥平面ADF.方法二在Rt△B1BD中,BD=CD=1,BB1=3,所以B1D=BD2+BB21=10.在Rt△B1C1F中,B1C1=2,C1F=1,所以B1F=B1C21+C1F2= 5.在Rt△DCF中,CF=2,CD=1,所以DF=CD2+CF2= 5.显然DF2+B1F2=B1D2,所以∠B1FD=90°.所以B1F⊥FD.因为AD∩FD=D,AD,FD⊂平面ADF,所以B1F⊥平面ADF.思维升华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1)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③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求证:(1)EF∥平面ABC;(2)AD⊥AC.证明(1)在平面ABD内,因为AB⊥AD,EF⊥AD,则AB∥EF.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BC⊂平面BCD,BC⊥BD,所以BC⊥平面ABD.因为AD⊂平面ABD,所以BC⊥AD.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AD⊥平面ABC.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2018·全国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为折痕将△ACM折起,使点M到达点D的位置,且AB⊥DA.(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BP =DQ =23DA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1)证明 由已知可得,∠BAC =90°,即BA ⊥AC . 又BA ⊥AD ,AD ∩AC =A ,AD ,AC ⊂平面ACD , 所以AB ⊥平面ACD .又AB ⊂平面ABC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 (2)解 由已知可得,DC =CM =AB =3,DA =3 2. 又BP =DQ =23DA ,所以BP =2 2.如图,过点Q 作QE ⊥AC ,垂足为E ,则QE ∥DC 且QE =13DC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 所以QE ⊥平面ABC ,QE =1. 因此,三棱锥Q -ABP 的体积为 V Q -ABP =13×S △ABP ×QE=13×12×3×22sin 45°×1=1. 思维升华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 ⊂α⇒α⊥β).(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跟踪训练2 (2018·锦州调研)如图,三棱锥P -ABC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 A ⊥PC ,PB =2.(1)求证:平面P AC ⊥平面ABC ; (2)若P A =PC ,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 证明 (1)如图,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PO ,因为△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所以BO ⊥AC ,BO = 3.因为P A ⊥PC ,所以PO =12AC =1.因为PB =2,所以OP 2+OB 2=PB 2, 所以PO ⊥OB .因为AC ∩OP =O ,AC ,OP ⊂平面P AC , 所以BO ⊥平面P AC .又OB ⊂平面ABC ,所以平面P AC ⊥平面ABC . (2)解 因为P A =PC ,P A ⊥PC ,AC =2, 所以P A =PC = 2. 由(1)知BO ⊥平面P AC ,所以V P -ABC =V B -APC =13S △P AC ·BO =13×12×2×2×3=33.题型三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命题点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3如图,AB是⊙O的直径,P 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一动点.(1)证明:△PBC是直角三角形;(2)若P A=AB=2,且当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 时,求直线AB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AB是⊙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一动点.∴BC⊥AC,∵P A⊥平面ABC,∴BC⊥P A,又P A∩AC=A,P A,AC⊂平面P AC,∴BC⊥平面P AC,∴BC⊥PC,∴△BPC是直角三角形.(2)解如图,过A作AH⊥PC于H,∵BC⊥平面P AC,∴BC⊥AH,又PC∩BC=C,PC,BC⊂平面PBC,∴AH⊥平面PBC,∴∠ABH是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P A⊥平面ABC,∴∠PCA即是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tan ∠PCA =P AAC =2,又P A =2,∴AC =2, ∴在Rt △P AC 中,AH =P A ·AC P A 2+AC 2=233, ∴在Rt △ABH 中,sin ∠ABH =AH AB =2332=33,即直线AB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命题点2 与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例4 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棱BC ,AB 的中点,点F 在棱CC 1上,已知AB =AC ,AA 1=3,BC =CF =2.(1)求证:C 1E ∥平面ADF ;(2)设点M 在棱BB 1上,当BM 为何值时,平面CAM ⊥平面ADF . (1)证明 连接CE 交AD 于O ,连接OF .因为CE ,AD 为△ABC 的中线,则O 为△ABC 的重心,故CF CC 1=CO CE =23,故OF ∥C 1E ,因为OF ⊂平面ADF ,C 1E ⊄平面ADF , 所以C 1E ∥平面ADF .(2)解 当BM =1时,平面CAM ⊥平面ADF . 证明如下:因为AB =AC ,AD ⊂平面ABC , 故AD ⊥BC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BB 1⊥平面ABC ,BB 1⊂平面B 1BCC 1,故平面B1BCC1⊥平面ABC.又平面B1BCC1∩平面ABC=BC,AD⊂平面ABC,所以AD⊥平面B1BCC1,又CM⊂平面B1BCC1,故AD⊥CM.又BM=1,BC=2,CD=1,FC=2,故Rt△CBM≌Rt△FCD.易证CM⊥DF,又DF∩AD=D,DF,AD⊂平面ADF,故CM⊥平面ADF.又CM⊂平面CAM,故平面CAM⊥平面ADF.思维升华对命题条件的探索的三种途径途径一:先猜后证.途径二: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途径三: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跟踪训练3如图所示的空间几何体ABCDEFG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平面ABCD,EF∥AB,EG∥AD,EF=EG=1.(1)求证:平面CFG⊥平面ACE;(2)在AC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得EH∥平面CFG?若存在,求出CH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O,则BD⊥AC.设AB,AD的中点分别为M,N,连接MN,则MN∥BD,连接FM,GN,则FM∥GN,且FM=GN,所以四边形FMN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FG,所以BD∥FG,所以FG⊥AC.由于AE⊥平面ABCD,所以AE⊥BD.所以FG⊥AE,又因为AC∩AE=A,AC,AE⊂平面ACE,所以FG⊥平面ACE.又FG⊂平面CFG,所以平面CFG⊥平面ACE.(2)解存在.设平面ACE交FG于Q,则Q为FG的中点,连接EQ,CQ,取CO的中点H,连接EH,由已知易知,平面EFG∥平面ABCD,又平面ACE∩平面EFG=EQ,平面ACE∩平面ABCD=AC,所以CH∥EQ,又CH=EQ=2 2,所以四边形EQCH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H∥CQ,又CQ⊂平面CFG,EH⊄平面CFG,所以EH∥平面CFG,所以在AC上存在一点H,使得EH∥平面CFG,且CH=2 2.1.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A.m∥lB.m∥nC.n⊥lD.m⊥n答案 C解析因为α∩β=l,所以l⊂β,又n⊥β,所以n⊥l.2.(2019·通辽模拟)已知直线l,m与平面α,β,l⊂α,m⊂β,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l∥m,则必有α∥βB.若l⊥m,则必有α⊥βC.若l⊥β,则必有α⊥βD.若α⊥β,则必有m⊥α答案 C解析对于选项A,平面α和平面β还有可能相交,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选项B,平面α和平面β还有可能相交或平行,所以选项B错误;对于选项C,因为l⊂α,l⊥β,所以α⊥β.所以选项C正确;对于选项D,直线m可能和平面α不垂直,所以选项D错误.3.如图,在四面体D -ABC 中,若AB =CB ,AD =CD ,E 是AC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平面ABC ⊥平面ABDB.平面ABD ⊥平面BDCC.平面ABC ⊥平面BDE ,且平面ADC ⊥平面BDED.平面ABC ⊥平面ADC ,且平面ADC ⊥平面BDE 答案 C解析 因为AB =CB ,且E 是AC 的中点,所以BE ⊥AC ,同理有DE ⊥AC ,于是AC ⊥平面BDE .因为AC 在平面ABC 内,所以平面ABC ⊥平面BDE .又由于AC ⊂平面ACD ,所以平面ACD ⊥平面BDE .4.(2019·大连适应性检测)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BC 1,CD 1的中点,则( ) A.MN ∥C 1D 1 B.MN ⊥BC 1 C.MN ⊥平面ACD 1 D.MN ⊥平面ACC 1答案 D解析 对于选项A ,因为M ,N 分别是BC 1,CD 1的中点,所以点N ∈平面CDD 1C 1,点M ∉平面CDD 1C 1,所以直线MN 是与平面CDD 1C 1相交的直线,又因为直线C 1D 1在平面CDD 1C 1内,故直线MN 与直线C 1D 1不可能平行,故选项A 错; 对于选项B ,正方体中易知NB ≠NC 1,因为点M 是BC 1的中点,所以直线MN 与直线BC 1不垂直,故选项B 不对;对于选项C ,假设MN ⊥平面ACD 1,可得MN ⊥CD 1,因为N 是CD 1的中点, 所以MC =MD 1,这与MC ≠MD 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选项C 不对; 对于选项D ,分别取B 1C 1,C 1D 1的中点P ,Q ,连接PM ,QN ,PQ . 因为点M 是BC 1的中点, 所以PM ∥CC 1且PM =12CC 1.同理QN ∥CC 1且QN =12CC 1.所以PM ∥QN 且PM =QN , 所以四边形PQNM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PQ ∥MN .在正方体中,CC 1⊥PQ ,PQ ⊥AC ,因为AC ∩CC 1=C ,AC ⊂平面ACC 1,CC 1⊂平面ACC 1, 所以PQ ⊥平面ACC 1.因为PQ ∥MN ,所以MN ⊥平面ACC 1. 故选项D 正确.5.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4,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若P为底面A 1B 1C 1的中心,则P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5π12 B.π3 C.π4 D.π6答案 B解析 如图,取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O ,连接OP , 则∠P AO 是P A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因为底面边长为3, 所以AD =3×32=32,AO =23AD =23×32=1.三棱柱的体积为34×(3)2AA 1=94, 解得AA 1=3, 即OP =AA 1=3,所以tan ∠P AO =OPOA=3,因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 所以∠P AO =π3.6.如图,已知P A ⊥平面ABC ,BC ⊥AC ,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 4解析 ∵P A ⊥平面ABC ,AB ,AC ,BC ⊂平面ABC , ∴P A ⊥AB ,P A ⊥AC ,P A ⊥BC , 则△P AB ,△P AC 为直角三角形. 由BC ⊥AC ,且AC ∩P A =A , 得BC ⊥平面P AC ,从而BC ⊥PC , 因此△ABC ,△PBC 也是直角三角形.7.如图,在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BC 1⊥AC ,则C 1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H 必在直线________上.答案 AB解析 ∵AC ⊥AB ,AC ⊥BC 1,AB ∩BC 1=B , ∴AC ⊥平面ABC 1.又∵AC ⊂平面ABC ,∴平面ABC 1⊥平面ABC . ∴C 1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H 必在两平面交线AB 上.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 是PC 上的一动点,当点M 满足_______时,平面MBD ⊥平面PCD .(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答案 DM ⊥PC (或BM ⊥PC 等)解析 ∵P A ⊥底面ABCD ,∴BD ⊥P A ,连接AC ,则BD ⊥AC ,且P A ∩AC =A ,∴BD ⊥平面P AC ,∴BD ⊥PC .∴当DM ⊥PC (或BM ⊥PC )时,即有PC ⊥平面MBD , 而PC ⊂平面PCD ,∴平面MBD ⊥平面PCD .9.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A 1=1,则AC 1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答案 13解析 连接A 1C 1,则∠AC 1A 1为AC 1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的角.因为AB =BC =2,所以A 1C 1=AC =22, 又AA 1=1,所以AC 1=3, 所以sin ∠AC 1A 1=AA 1AC 1=13.10.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BC 的中点,点P 在线段D 1E 上.点P 到直线CC 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255解析 点P 到直线CC 1的距离等于点P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到点C 的距离,设点P 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为P′,显然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P′C的长度的最小值.当P′C⊥DE时,P′C的长度最小,此时P′C=2×122+12=255.1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点E在棱PC上(异于点P,C),平面ABE与棱PD交于点F.(1)求证:AB∥EF;(2)若AF⊥EF,求证:平面P AD⊥平面ABCD.证明(1)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AB∥CD.又AB⊄平面PDC,CD⊂平面PDC,所以AB∥平面PDC,又因为AB⊂平面ABE,平面ABE∩平面PDC=EF,所以AB∥EF.(2)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AB⊥AD.因为AF⊥EF,(1)中已证AB∥EF,所以AB⊥AF.又AB⊥AD,由点E在棱PC上(异于点C),所以点F异于点D,所以AF∩AD=A,AF,AD⊂平面P AD,所以AB⊥平面P AD,又AB⊂平面ABCD,所以平面P AD⊥平面ABCD.1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P A=AB=BC=3,AD=CD=1,∠ADC=120°,点M 是AC 与BD 的交点,点N 在线段PB 上,且PN =14PB .(1)证明:MN ∥平面PDC ;(2)求直线MN 与平面P 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因为AB =BC ,AD =CD , 所以BD 垂直平分线段AC . 又∠ADC =120°,所以MD =12AD =12,AM =32.所以AC = 3. 又AB =BC =3,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M =32,所以BMMD =3,又因为PN =14PB ,所以BM MD =BN NP =3,所以MN ∥PD .又MN ⊄平面PDC ,PD ⊂平面PDC , 所以MN ∥平面PDC .(2)解 因为P 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所以BD ⊥P A ,又BD ⊥AC ,P A ∩AC =A ,P A ,AC ⊂平面P AC , 所以BD ⊥平面P AC . 由(1)知MN ∥PD ,所以直线MN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即直线PD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故∠DPM 即为所求的角.在Rt △P AD 中,PD =2,所以sin ∠DPM =DM DP =122=14, 所以直线MN 与平面P 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4.1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G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AE ,A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空间图形,使B ,C ,D 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H .那么,在这个空间图形中必有()A.AG ⊥平面EFHB.AH ⊥平面EFHC.HF ⊥平面AEFD.HG ⊥平面AEF答案 B解析 根据折叠前、后AH ⊥HE ,AH ⊥HF 不变,∴AH ⊥平面EFH ,B 正确;∵过A 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EFH 垂直,∴A 不正确;∵AG ⊥EF ,EF ⊥GH ,AG ∩GH =G ,AG ,GH ⊂平面HAG ,∴EF ⊥平面HAG ,又EF ⊂平面AEF ,∴平面HAG ⊥平面AEF ,过点H 作直线垂直于平面AEF ,一定在平面HAG 内,∴C 不正确; 由条件证不出HG ⊥平面AEF ,∴D 不正确.故选B.14.(2018·全国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334 B.233 C.324 D.32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平面AB 1D 1与棱A 1A ,A 1B 1,A 1D 1所成的角都相等,又正方体的其余棱都分别与A 1A ,A 1B 1,A 1D 1平行,故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AB 1D 1所成的角都相等.取棱AB ,BB 1,B 1C 1,C 1D 1,DD 1,AD 的中点E ,F ,G ,H ,M ,N ,则正六边形EFGHMN所在平面与平面AB 1D 1平行且面积最大,此截面面积为S 正六边形EFGHMN =6×12×22×22sin 60°=334. 故选A.1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BC ⊥DC ,AE ⊥DC ,且E 为CD 的中点,M ,N 分别是AD ,BE 的中点,将三角形ADE 沿AE 折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①不论D 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 内),都有MN ∥平面DEC ;②不论D 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 内),都有MN ⊥AE ;③不论D 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 内),都有MN ∥AB ;④在折起过程中,一定不会有EC ⊥AD .答案 ①②解析 由已知,在未折叠的原梯形中,易知四边形ABCE 为矩形,所以AB =EC ,所以AB =DE ,又AB ∥DE ,所以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折叠后如图所示.①过点M作MP∥DE,交AE于点P,连接NP.因为M,N分别是AD,BE的中点,所以点P为AE的中点,故NP∥EC.又MP∩NP=P,DE∩CE=E,所以平面MNP∥平面DEC,故MN∥平面DEC,①正确;②由已知,AE⊥ED,AE⊥EC,所以AE⊥MP,AE⊥NP,又MP∩NP=P,所以AE⊥平面MNP,又MN⊂平面MNP,所以MN⊥AE,②正确;③假设MN∥AB,则MN与AB确定平面MNBA,从而BE⊂平面MNBA,AD⊂平面MNBA,与BE和AD是异面直线矛盾,③错误;④当EC⊥ED时,EC⊥AD.因为EC⊥EA,EC⊥ED,EA∩ED=E,所以EC⊥平面AED,AD⊂平面AED,所以EC⊥AD,④不正确.16.在如图所示的五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DAB=60°,EA=ED=AB =2EF=2,EF∥AB,M为BC的中点.(1)求证:FM ∥平面BDE ;(2)若平面ADE ⊥平面ABCD ,求点F 到平面BDE 的距离.(1)证明 取BD 的中点O ,连接OM ,OE ,因为O ,M 分别为BD ,BC 的中点,所以OM ∥CD ,且OM =12CD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CD ∥AB ,又EF ∥AB ,所以CD ∥EF ,又AB =CD =2EF ,所以EF =12CD , 所以OM ∥EF ,且OM =EF ,所以四边形OMF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F ∥OE .又OE ⊂平面BDE ,MF ⊄平面BDE ,所以MF ∥平面BDE .(2)解 由(1)得FM ∥平面BDE ,所以点F 到平面BDE 的距离等于点M 到平面BDE 的距离. 取AD 的中点H ,连接EH ,BH ,因为EA =ED ,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DAB =60°, 所以EH ⊥AD ,BH ⊥AD .因为平面ADE ⊥平面ABCD ,平面ADE ∩平面ABCD =AD ,EH ⊂平面ADE ,所以EH⊥平面ABCD,所以EH⊥BH,易得EH=BH=3,所以BE=6,所以S△BDE=12×6×22-⎝⎛⎭⎫622=152.设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为h,连接DM,则S△BDM=12S△BCD=12×34×4=32,连接EM,由V三棱锥E-BDM=V三棱锥M-BDE,得13×3×32=13×h×152,解得h=15 5,即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为15 5.。
2020版新优化高考数学(人教A版)大一轮课件:第八章 立体几何 高考大题专项4
∵OC= 2OA,∴OC= 3 , ∴AC=1,BC=
又������△������������������1 =
-7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2)解 取 AB 中点 P,连接 PE.∵在菱形 ABEF 中,∠ABE=60° , ∴△AEB 为正三角形,∴EP⊥AB.∵AB=2,∴EP= 3. ∵平面 ABCD⊥平面 ABEF,平面 ABCD∩平面 ABEF=AB, ∴EP⊥平面 ABCD, ∴EP 为四面体 E-ACM 的高. ∴VM-ACE=VE-ACM =3S△ACM· EP=3 × 2× 1× 2× 3 =
1 14 x=2 2 14 x. 2
7,
解得 x=-2(舍去),x=2. 于是 AB=BC=2,AD=4,PM=2 3.
所以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 V=3 ×
1
2× (2+4) ×2 2
3=4 3.
-12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二 等积法求高或距离 例(2018河南南阳期末,18)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 ABB1A1为矩形,AB=1,AA1= 2 ,D是AA1的中点,BD与AB1交于点O, 且CO⊥平面ABB1A1. (1)证明:BC⊥AB1; (2)若OC= 2 OA,求三棱柱ABC-A1B1C1的高.
-13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1)证明 在矩形ABB1A1中,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AB1⊥BD, 又CO⊥平面ABB1A1, ∴AB1⊥CO,CO∩BD=D,BD,CO⊂平面BCD, ∴AB1⊥平面BCD,BC⊂平面BCD,∴BC⊥AB1.
(2)解 在矩形 ABB1A1 中,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基础与考点过关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理解空间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会用数学语言规范地表述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了解公理1,2,3及公理3的推论1,2,3,并能正确判定;了解平行公理和等角定理.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能判定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必修2P 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答案:P ∉l ,l ⊂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 2. (必修2P 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 ∥QR ,若∠ABC=45°,则∠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 与∠ABC 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 3. (原创)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 ① 直线l 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②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 ③ 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 ⊄α,故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 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 ,F ,G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BD,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当λ≠μ时,EH ∥FG ,但EH≠FG,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共面情况 公共点个数 相交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有且只有一个 平行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没有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没有(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b. [备课札记], 1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CC1,AA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1F和平面ABCD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1A1内延长D1F与DA交于一点P,则P∈平面BED1F.∵ DA⊂平面ABCD,∴ P∈平面ABCD,∴点P是平面ABCD与平面BED1F的一个公共点.又点B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PB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中,AB∥CD,AB>CD,S是直角梯形ABDC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在交线上,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 E∈AC,AC⊂平面SAC,∴ E∈平面SAC.同理,可证E∈平面SBD,∴点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上,连结SE,则直线SE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 2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FA ,BE =12FA ,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AD,GH =12AD.又BC∥AD,BC=12AD , 所以GH∥BC,且GH =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 =CH ,所以EF∥CH,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FH,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 ,因为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AC.由直棱柱知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A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 1C 1. 所以EF∥A 1C 1,故A 1,C 1,F ,E 四点共面., 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求证:(1) AM 和CN 共面;(2) D 1B 和CC 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A1C1,AC.∵点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 MN∥A1C1.∵ A1A綊C1C,∴四边形A1ACC1为平行四边形,∴ A1C1∥AC,∴ MN∥AC,∴ A,M,N,C四点共面,即AM和CN共面.(2) ∵ ABCDA1B1C1D1是正方体,∴ B,C,C1,D1不共面.假设D1B与CC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1B⊂平面α,CC1⊂平面α,∴ D1,B,C,C1∈α,这与B,C,C1,D1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即D1B与CC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点F,G分别是边BC,CD 的中点.(1) 求证:BC与AD是异面直线;(2) 求证:EG与FH相交.证明:(1) 假设BC与AD不是异面直线,则BC与AD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 AB⊥EF;② 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 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 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 =Q,连结PQ,则PQ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D1E.证明:∵ 点E,F,G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1,BB1,DD1的中点,∴ CE平行且等于GD1,BF平行且等于GD1,则四边形CED1G与四边形BFD1G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1E,GB∥D1F.∵∠BGC与∠FD1E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BGC=∠FD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 C1,O,M三点共线;(2) E,C,D1,F四点共面;(3) 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 ∵ C 1,O ,M ∈平面BDC 1,又C 1,O ,M ∈平面A 1ACC 1,由公理3知,点C 1,O ,M 在平面BDC 1与平面A 1ACC 1的交线上,∴ C 1,O ,M 三点共线.(2) ∵ 点E ,F 分别是AB ,A 1A 的中点,∴ EF ∥A 1B. ∵ A 1B ∥CD 1,∴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 ,C ,D 1,F 四点共面.∵ EF∥A 1B ,EF =12A 1B ,∴ EF =12D 1C ,∴ D 1F ,CE 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 1F ⊂平面ADD 1A 1,P ∈CE ⊂平面ADCB ,∴ P ∈平面ADD 1A 1∩平面ADCB =AD ,∴ CE ,D 1F ,DA 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 中,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M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④DN 与BM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AB,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30°或∠MPN=150°. 若∠MPN=30°,因为PM∥AB,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A 1C 1.又∵ ND∥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 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2. (必修2P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中,AB∥CD,AB⊂平面α,CD⊄平面α,则直线CD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平面α,CD⊄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1B1C1D1E1F1的表面中,与A1F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平面CC1D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1F1∥AF,AF⊂平面ABCDEF,且A1F1⊄平面ABCDEF,所以A1F1∥平面ABCDEF.同理,A1F1∥C1D1,C1D1⊂平面CC1D1D,且A1F1⊄平面CC1D1D,所以A1F1∥平面CC1D1D.其他各面与A1F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与平面CC1D1D.4. (原创)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M为PB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OM∥平面PCD;② OM∥平面PBC;③ OM∥平面PDA;④ OM∥平面PBA.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中,点M,N分别是△ACD,△BCD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平面ABD解析:如图,连结AM并延长交CD于E,连结BN并延长交CD于F,由重心性质可知,E,F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的中点E,由EMMA=ENNB=12,得MN∥AB,因此,MN∥平面ABC,且MN∥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有无数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a⊂αa∩α=A a∥α图形表示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文字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符号图形作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1基本概念辨析),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 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题.∵ 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题.∵ 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题.∵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 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 2线面平行的判定), 2)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 OE∥PA.∵ PA⊄平面BDE,OE⊂平面BDE,∴ 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P分别为棱AB,BC,C1D1的中点.求证:AP∥平面C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点M ,P 分别为棱AB ,C 1D 1的中点,所以AM =PC 1. 又AM∥CD,PC 1∥CD ,故AM∥PC 1,所以四边形AMC 1P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C 1M. 又AP ⊄ 平面C 1MN ,C 1M ⊂平面C 1MN , 所以AP∥平面C 1MN.,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BB 1.因为CM∥BB 1,所以NP∥CM,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平面AB 1M ,平面CNPM∩平面AB 1M =MP ,所以CN∥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N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AB 1. 因为NQ ⊄平面AB 1M ,AB 1⊂平面AB 1M , 所以NQ∥平面AB 1M.因为CN∥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平面AB 1M =AS ,所以CN∥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 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BC 1.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CC 1且DM =CC 1,故DM∥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B 1C.所以DN∥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由于A 1D ∩DN =D ,所以平面A 1DN∥平面APM. 由于A 1N ⊂平面A 1DN ,所以A 1N ∥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 中点F ,连结CF ,MF.因为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MF 綊12AB.又点N 是矩形ABCD 边CD 的中点,所以NC 綊12AB ,所以MF 綊NC ,所以四边形MN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 ⊄平面EBC ,CF ⊂平面EBC ,所以MN∥平面EBC. 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 是AA′上的点,点E 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 点在A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 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 的中点F ,连结AF ,EF ,设EF 与BC′交于点O ,连结DO ,BE ,C ′F ,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所以 EF ∥BB ′∥AA ′,且EF =BB′=AA′, 所以四边形A′EFA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 ′E ⊂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 , 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 -A′B′C′中,点E 是B′C′的中点, 所以EC′∥BC 且EC′=BF ,所以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EF 的中点. 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 中, A ′E ∥DO , 所以点D 为AA′的中点. 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点E 是A 1C 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 1.证明:如图,连结B 1D 1交A 1C 1于点E ,连结BD 交AC 于点O ,连结OD 1.∵ 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菱形, ∴ D 1E ∥BO 且D 1E =BO ,∴ 四边形BED 1O 是平行四边形, ∴ BE ∥OD 1.∵ OD 1⊂平面ACD 1,BE ⊄平面ACD 1, ∴ BE ∥平面ACD 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PAD ,AB ∥CD ,CD =2AB =2BC ,点M ,N 分别是棱PA ,CD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 ,连结MO ,AN.因为AB =12CD ,AB ∥CD ,点N 为CD 的中点,所以AB =CN ,AB ∥CN ,所以四边形ABC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点M 为PA 的中点,所以MO∥PC. 因为MO ⊂平面BMN ,PC ⊄ 平面BMN , 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 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 AC∥A1C1.∵ 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 AC∥平面A1BC1.∵ 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 AC∥MN.∵ MN⊄平面ABCD,AC⊂平面ABCD,∴ 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 ⊥α,则a∥b.因为l ∥a ,所以l∥b. 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W.(填序号)① 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确定. 答案:② 解析:设a ,b 为异面直线,a ∥平面α,b ∥平面α,直线l⊥a,l ⊥b.过a 作平面β∩α=a′,则a ∥a ′,∴ l ⊥a ′.同理过b 作平面γ∩α=b′,则l ⊥b ′.∵ a ,b 异面,∴ a ′与b′相交,∴ l ⊥α.3. 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 42习题9改编)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W.答案:4解析: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C⊥BC,△ACB 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 ⊥AB ,PA ⊥AC ,所以△PAB 与△PA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A⊥BC.又BC⊥AC,PA ∩AC =A ,所以BC⊥平面PAC.而PC ⊂平面PAC ,所以BC⊥PC,△PCB 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 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 =1,则点C 到平面B 1BDD 1.解析:连结AC ,则AC⊥BD,又BB 1⊥AC ,故AC⊥平面B 1BDD 1,所以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12AC =2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 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 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1C=C,AC⊂平面AB1C,B1C⊂平面AB1C,所以BD1⊥平面AB1C.又EF⊥平面AB1C,所以EF∥BD1.,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BC的中点,BC=BB1.(1)若P是CC1上任一点,求证:AP不可能与平面BCC1B1垂直;(2)试在棱CC1上找一点M,使MB⊥AB1.(1)证明:(反证法)假设AP⊥平面BCC1B1,∵ BC⊂平面BCC1B1,∴ AP⊥BC.又正三棱柱ABCA1B1C1中,CC1⊥BC,AP∩CC1=P,AP⊂平面ACC1A1,CC1⊂平面ACC1A1,∴ BC⊥平面ACC1A1.而AC⊂平面ACC1A1,∴ BC⊥AC,这与△ABC是正三角形矛盾,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BDB 1=∠CMB.∵ ∠BB 1D +∠BD 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D 1E⊥平面AB 1F.解:如图,连结A 1B ,CD 1,则A 1B ⊥AB 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D 1A 1⊥平面ABB 1A 1,AB 1⊂平面ABB 1A 1,∴ A 1D 1⊥AB 1.又A 1D 1∩A 1B =A 1,A 1D 1,A 1B ⊂平面A 1BCD 1, ∴ AB 1⊥平面A 1BCD 1.又D 1E ⊂平面A 1BCD 1,∴ AB 1⊥D 1E.于是使D 1E ⊥平面AB 1F 等价于使D 1E ⊥AF. 连结DE ,易知D 1D ⊥AF ,若有AF⊥平面D 1DE ,只需证DE⊥A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BC 的中点, ∴ 当且仅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E ⊥AF , 即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 1E ⊥平面AB 1F.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0),PA ⊥平面ABCD ,且PA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 ,并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点Q ,使得PQ⊥QD.连结AQ. ∵ PA ⊥平面ABCD ,且DQ ⊂平面ABCD , ∴ PA ⊥DQ.∵ PQ ⊥DQ ,且PQ∩PA=P ,PQ ⊂平面PAQ ,PA ⊂平面PAQ , ∴ DQ ⊥平面PAQ.∵ AQ ⊂平面PAQ ,∴ AQ ⊥DQ.设BQ =x ,则CQ =a -x ,AQ 2=x 2+1,DQ 2=(a -x )2+1.∵ AQ 2+DQ 2=AD 2,∴ x 2+1+(a -x )2+1=a 2,即x 2-ax +1=0 (*).方程(*)的判别式Δ=a 2-4. ∵ a>0,∴ 当Δ<0,即0<a<2时,方程(*)无实根;当Δ=0,即a =2时,方程(*)有惟一实根,此时x =1;当Δ>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 1,x 2.由于x 1+x 2=a>0,x 1x 2=1>0,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因此,当0<a<2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QD; 当a =2时,BC 边上存在惟一一点Q (即BC 的中点),使PQ ⊥QD ; 当a>2时,BC 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 ,使PQ⊥QD.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EC =12AA 1.(1) 求证:AC 1∥平面BDE ; (2) 求证:A 1E ⊥平面BDE.证明:(1) 连结AC 交BD 于点O ,连结O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O 为AC 的中点,AA 1∥CC 1且AA 1=CC 1,由EC =12AA 1,得EC =12CC 1,即点E 为CC 1的中点,于是在△CAC 1中,AC 1∥OE.因为OE ⊂平面BDE ,AC 1⊄平面BDE ,所以AC 1∥平面BDE.(2) 连结B 1E.设AB =a ,则在△BB 1E 中,BE =B 1E =2a ,BB 1=2a.所以BE 2+B 1E 2=BB 21,所以B 1E ⊥BE.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 1B 1⊥平面BB 1C 1C ,BE ⊂平面BB 1C 1C ,所以A 1B 1⊥BE.。
(精品人教)2020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与考点过关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学案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1课时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1. (必修2P 24练习2改编)用集合符号表示“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在平面α内”为________. 答案:P ∉l ,l ⊂α解析:考查点、线、面之间的符号表示.2. (必修2P 28练习2改编)已知AB∥PQ,BC ∥QR ,若∠ABC=45°,则∠PQR=________. 答案:45°或135°解析:由等角定理可知∠PQR 与∠ABC 相等或互补,故答案为45°或135°. 3. (原创)若直线l 上有两个点在平面α外,则________.(填序号) ① 直线l 上至少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②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在平面α内; ③ 直线l 上所有点都在平面α外; ④ 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 答案:④解析:由已知得直线l ⊄α,故直线l 上至多有一个点在平面α内.4. (必修2P 31习题15改编)如图所示,设E ,F ,G ,H 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除端点外的点,AE AB =AH AD =λ,CF CB =CGCD=μ,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③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④ 当λ=μ时,四边形EFGH 是梯形. 答案:④解析:由AE AB =AH AD =λ,得EH∥BD,且EH BD =λ,同理得FG ∥BD 且 FGBD=μ,当λ=μ时,EH ∥FG 且EH =FG.当λ≠μ时,EH ∥FG ,但EH≠FG,只有④错误.5. (必修2P 30练习2改编)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与AB 异面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1D 1,DD 1,CC 1,C 1B 11.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共面情况 公共点个数 相交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有且只有一个 平行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 没有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没有3. (1)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 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 异面直线的判定(1) 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2) 符号表示:若l ⊂α,A ∉α,B ∈α,B ∉l ,则直线AB 与l 是异面直线. 5.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 定义:设a ,b 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a,b ′∥b ,我们把直线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2) 范围:⎝⎛⎦⎥⎤0,π2.(3) 若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是直角,就称异面直线a ,b 互相垂直.记作a⊥b. [备课札记], 1 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为CC 1,AA 1的中点,画出平面BED 1F 和平面ABCD 的交线.解:如图,在平面ADD 1A 1内延长D 1F 与DA 交于一点P ,则P∈平面BED 1F. ∵ DA ⊂平面ABCD ,∴ P ∈平面ABCD ,∴ 点P 是平面ABCD 与平面BED 1F 的一个公共点. 又点B 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 ∴ PB 为两平面的交线.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直角梯形ABDC 中,AB ∥CD ,AB>CD ,S 是直角梯形ABDC 所在平面外一点,画出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并说明理由.解:显然点S 是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一个公共点,即点S 在交线上,由于AB>CD ,则分别延长AC 和BD 交于点E ,如图所示.∵ E ∈AC ,AC ⊂平面SAC ,∴ E ∈平面SAC. 同理,可证E∈平面SBD ,∴ 点E 在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上,连结SE , 则直线SE 是平面SBD 和平面SAC 的交线., 2 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BEF 中,BC ∥AD ,BC =12AD ,BE ∥FA ,BE =12FA ,点G ,H分别为FA ,FD 的中点.(1) 求证: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 证明:因为点G ,H 分别为FA ,FD 的中点,所以GH∥AD,GH =12AD.又BC∥AD,BC =12AD ,所以GH∥BC,且GH =BC ,所以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2) 解:C ,D ,F ,E 四点共面.理由如下:由BE∥FA,BE =12FA ,点G 为FA 的中点知,BE ∥FG ,BE =FG ,所以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BG. 由(1)知BG∥CH,BG =CH ,所以EF∥CH,所以EF 与CH 共面. 又D∈FH,所以C ,D ,F ,E 四点共面. 变式训练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 1C 1与B 1D 1交于点O.求证:A 1,C 1,F ,E 四点共面.证明:如图,连结AC ,因为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所以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AC. 由直棱柱知AA 1綊CC 1,所以四边形AA 1C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 1C 1. 所以EF∥A 1C 1,故A 1,C 1,F ,E 四点共面., 3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问题), 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求证: (1) AM 和CN 共面;(2) D 1B 和CC 1是异面直线.证明:(1) 如图,连结MN ,A 1C 1,AC.∵ 点M ,N 分别是A 1B 1,B 1C 1的中点,∴ MN ∥A 1C 1. ∵ A 1A 綊C 1C ,∴ 四边形A 1ACC 1为平行四边形, ∴ A 1C 1∥AC ,∴ MN ∥AC ,∴ A ,M ,N ,C 四点共面,即AM 和CN 共面. (2) ∵ ABCDA 1B 1C 1D 1是正方体, ∴ B ,C ,C 1,D 1不共面.假设D 1B 与CC 1不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平面α,使D 1B ⊂平面α,CC 1⊂平面α,∴ D 1,B ,C ,C 1∈α,这与B ,C ,C 1,D 1不共面矛盾. ∴ 假设不成立,即D 1B 与CC 1是异面直线.变式训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点E ,H 分别是边AB ,AD 的中点,点F ,G 分别是边BC ,CD 的中点. (1) 求证:BC 与AD 是异面直线; (2) 求证:EG 与FH 相交.证明:(1) 假设BC 与AD 不是异面直线,则BC 与AD 共面.不妨设它们所共平面为α,则B,C,A,D∈α,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四边形ABCD为空间四边形相矛盾.所以BC与AD是异面直线.(2) 如图,连结AC,BD,则EF∥AC,HG∥AC,因此EF∥HG;同理EH∥FG,则EFGH为平行四边形.又EG,FH是平行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所以EG与FH相交.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答案:④解析:④不是公理,是个常用的结论,需经过推理论证;①②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2.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① AB⊥EF;② AB与CM所成的角为60°;③ EF与MN是异面直线;④ MN∥CD.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3.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无数解析:在A1D1,C1D1上任取一点P,M,过点P,M与直线EF作一个平面α,因CD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它们相交,设α∩CD=Q,连结PQ,则PQ 与EF必然相交,即PQ为所求直线.由点P的任意性知,有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1D1,EF,CD都相交.4.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G分别是棱CC1,BB1及DD1的中点.求证:∠BGC=∠FD1E.证明:∵ 点E ,F ,G 分别是正方体的棱CC 1,BB 1,DD 1的中点,∴ CE 平行且等于GD 1,BF 平行且等于GD 1,则四边形CED 1G 与四边形BFD 1G 均为平行四边形.则GC∥D 1E ,GB ∥D 1F.∵ ∠BGC 与∠FD 1E 对应两边的方向分别相同, ∴ ∠BGC =∠FD 1E.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对角线A 1C 与平面BDC 1交于点O ,AC ,BD 交于点M ,点E 为AB 的中点,点F 为AA 1的中点.求证:(1) C 1,O ,M 三点共线; (2) E ,C ,D 1,F 四点共面; (3) CE ,D 1F ,DA 三线共点.证明:(1) ∵ C 1,O ,M ∈平面BDC 1,又C 1,O ,M ∈平面A 1ACC 1,由公理3知,点C 1,O ,M 在平面BDC 1与平面A 1ACC 1的交线上,∴ C 1,O ,M 三点共线.(2) ∵ 点E ,F 分别是AB ,A 1A 的中点,∴ EF ∥A 1B. ∵ A 1B ∥CD 1,∴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3) 由(2)可知,E ,C ,D 1,F 四点共面.∵ EF∥A 1B ,EF =12A 1B ,∴ EF =12D 1C ,∴ D 1F ,CE 为相交直线,记交点为P.则P∈D 1F ⊂平面ADD 1A 1,P ∈CE ⊂平面ADCB ,∴ P ∈平面ADD 1A 1∩平面ADCB =AD ,∴ CE ,D 1F ,DA 三线共点.1. 如图,在正方体ABCDEFMN 中,①BM 与ED 平行;②CN 与BM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④DN 与BM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②④解析:观察图形,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BM 与ED 是异面直线,CN 与BM 是异面直线,CN 与BE 不是异面直线,DN 与BM 是异面直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即正确的命题是②④.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CD 且AB 与CD 所成的角为3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解:如图,取AC 的中点P.连结PM ,PN ,则PM∥AB,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30°或∠MPN=150°.若∠MPN=30°,因为PM∥AB,所以∠PMN 是AB 与MN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又AB =CD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7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75°.若∠MPN=150°,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15°, 即直线AB 与MN 所成的角为15°.故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75°或15°.3. 已知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棱CD ,AD 的中点.求证: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 (2) ∠DNM=∠D 1A 1C 1.证明:(1) 如图,连结AC ,在△ACD 中,∵ 点M ,N 分别是CD ,AD 的中点, ∴ MN 是三角形ACD 的中位线,∴ MN ∥AC ,MN =12AC.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 1C 1,AC =A 1C 1,∴ MN ∥A 1C 1且MN =12A 1C 1,即MN≠A 1C 1,∴ 四边形MNA 1C 1是梯形.(2) 由(1)知MN∥A 1C 1.又∵ ND∥A 1D 1, ∴ ∠DNM 与∠D 1A 1C 1相等或互补.而∠DNM 与∠D 1A 1C 1均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 ∴ ∠DNM =∠D 1A 1C 1.1. 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一是依据题中所给部分条件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证明其余的点或线都在平面内;二是将所有元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确定几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三是采用反证法.2. 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通常先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第三条直线是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的一条交线.3. 异面直线的证明方法:一是应用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二是采用反证法.判定异面直线时通常采用排除法(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或判定定理.4. 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注意角的范围是⎝⎛⎦⎥⎤0,π2以及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平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备课札记]第2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对应学生用书(文)109~110页、(理)111~112页)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线面平行的有关概念;除了能熟练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还能运用定义判断位置关系.① 要熟练掌握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及性质.②要注意线线关系、线面关系以及面面关系的转化.对于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面的距离了解即可.1. (必修2P35练习2改编)给出下列条件:① l∥α;② l与α至少有一个公共点;③ l与α至多有一个公共点.则能确定直线l在平面α外的条件为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解析:直线l在平面α外:l∥α或直线l与平面α仅有一个交点.2. (必修2P35练习7改编)在梯形ABCD中,AB∥CD,AB⊂平面α,CD⊄平面α,则直线CD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平行或异面解析:因为AB∥CD,AB⊂平面α,CD⊄平面α,所以CD∥平面α,所以CD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3. (必修2P35练习4改编)在正六棱柱ABCDEFA1B1C1D1E1F1的表面中,与A1F1平行的平面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DEF、平面CC1D1D解析:在正六棱柱中,易知A1F1∥AF,AF⊂平面ABCDEF,且A1F1⊄平面ABCDEF,所以A1F1∥平面ABCDEF.同理,A1F1∥C1D1,C1D1⊂平面CC1D1D,且A1F1⊄平面CC1D1D,所以A1F1∥平面CC1D1D.其他各面与A1F1均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故答案为平面ABCDEF与平面CC1D1D.4. (原创)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M为PB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OM∥平面PCD;② OM∥平面PBC;③ OM∥平面PDA;④ OM∥平面PBA.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2解析:由已知OM∥PD,得OM∥平面PCD且OM∥平面PAD.故正确的只有①③.5. (必修2P41习题5改编)在四面体ABCD中,点M,N分别是△ACD,△BCD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平面ABC、平面ABD解析:如图,连结AM并延长交CD于E,连结BN并延长交CD于F,由重心性质可知,E,F重合为一点,且该点为CD的中点E,由EMMA=ENNB=12,得MN∥AB,因此,MN∥平面ABC,且MN∥平面ABD.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以下三种: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有无数个公共点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a⊂αa∩α=A a∥α图形表示2.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文字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符号图形作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1基本概念辨析), 1)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W.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答案:1解析:∵ 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 l不一定平行于α.∴ ①是假命题.∵ 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 a和α不一定平行.∴ ②是假命题.∵ 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 a不一定平行于α.∴ ③是假命题.∵ a∥b,b⊂α,那么a⊂α或a∥α,∴ 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④是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的个数为1.备选变式(教师专享)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W.(填序号)①若直线a不在平面α内,则a∥α;②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④若l与平面α平行,则l与α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⑤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答案:④⑤解析:如图①,a∩α=A时,a⊄α,∴①错误;直线l与α相交时,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②错误;l∥α时,α内的直线与l平行或异面,∴③错误;l∥α,l与α无公共点,∴ l与α内任一直线都无公共点,④正确;如图②,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C1与B1D1都与平面ABCD平行,∴⑤正确., 2线面平行的判定), 2)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点E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 OE∥PA.∵ PA⊄平面BDE,OE⊂平面BDE,∴ PA∥平面BD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柱A1B1C1ABC中, E,F分别是A1B,A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BC.证明:如图,连结A1C,因为三棱柱A1B1C1ABC中,四边形AA1C1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F在A1C上,且为A1C 的中点.在△A1BC中,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N,P分别为棱AB,BC,C1D1的中点.求证:AP∥平面C1MN.证明: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点M,P分别为棱AB,C1D1的中点,所以AM=PC1.又AM∥CD,PC1∥CD,故AM∥PC1,所以四边形AMC1P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P∥C1M., 3 线面平行的性质),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BC ,CC 1=4,M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点N 是AB 的中点,且CN∥平面AB 1M ,求CM 的长.解:(解法1)如图①,取AB 1的中点P ,连结NP ,PM.①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P∥BB 1.因为CM∥BB 1,所以NP∥CM,所以NP 与CM 共面.因为CN∥平面AB 1M ,平面CNPM∩平面AB 1M =MP ,所以CN∥M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P =12CC 1=2.(解法2)如图②,设NC 与CC 1确定的平面交AB 1于点P ,连结NP ,PM.②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CNPM ,平面AB 1M ∩平面CNPM =PM ,所以CN∥MP. 因为BB 1∥CM ,BB 1⊄平面CNPM ,CM ⊂平面CNPM ,所以BB 1∥平面CNPM. 又BB 1⊂平面ABB 1,平面ABB 1∩平面CNPM =NP ,所以BB 1∥NP ,所以CM∥NP,所以四边形CNPM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CM =NP =12BB 1=12CC 1=2.(解法3)如图③,取BB 1的中点Q ,连结NQ ,CQ.③因为点N 是AB 的中点,所以NQ∥AB 1.因为CN∥平面AB 1M ,NQ ∩NC =N ,NQ ,NC ⊂平面NQC , 所以平面NQC∥平面AB 1M.因为平面BCC 1B 1∩平面NQC =QC ,平面BCC 1B 1∩平面AB 1M =MB 1,所以CQ∥MB 1. 因为BB 1∥CC 1,所以四边形CQB 1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 1Q =12CC 1=2.(解法4)如图④,分别延长BC ,B 1M ,设交点为S ,连结AS.④因为CN∥平面AB 1M ,CN ⊂平面ABS , 平面ABS∩平面AB 1M =AS ,所以CN∥AS. 由于AN =NB ,所以BC =CS.又CM∥BB 1,同理可得SM =MB 1,所以CM =12BB 1=12CC 1=2.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C 1与A 1C 交于点O ,E 是棱AB 上一点,且OE∥平面BCC 1B 1.求证:点E 是AB 的中点.证明:连结BC 1,因为OE∥平面BCC 1B 1,OE ⊂平面ABC 1,平面BCC 1B 1∩平面ABC 1=BC 1,所以OE∥BC 1.在斜三棱柱ABC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是平行四边形,AC 1∩A 1C =O , 所以点O 是AC 1的中点,所以AE EB =AOOC 1=1,即点E 是AB 的中点.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 =AC ,点M ,N ,P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求证:A 1N ∥平面AMP.证明:取C 1B 1的中点D ,连结A 1D ,DN ,DM ,B 1C.由于点D ,M 分别为C 1B 1,CB 的中点,所以DM∥CC 1且DM =CC 1,故DM∥AA 1且DM =AA 1,则四边形A 1AM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D ∥AM.又A 1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所以A 1D ∥平面APM.由于D ,N 分别为C 1B 1,CC 1的中点,所以DN∥B 1C.又点P ,M 分别为BB 1,CB 的中点,所以MP∥B 1C.所以DN∥MP.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 所以DN∥平面APM.由于A 1D ∩DN =D ,所以平面A 1DN∥平面APM. 由于A 1N ⊂平面A 1DN ,所以A 1N ∥平面APM.2. 如图,在四棱锥E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点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求证:直线MN∥平面EBC.证明:取BE 中点F ,连结CF ,MF.因为点M 是AE 的中点,所以MF 綊12AB.又点N 是矩形ABCD 边CD 的中点,所以NC 綊12AB ,所以MF 綊NC ,所以四边形MNC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又MN ⊄平面EBC ,CF ⊂平面EBC ,所以MN∥平面EBC.3.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B′C′中,D 是AA′上的点,点E 是B′C′的中点,且A′E∥平面DBC′.试判断D 点在A A′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解:点D为AA′的中点.证明如下:如图,取BC的中点F,连结AF,EF,设EF与BC′交于点O,连结DO,BE,C′F,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是B′C′的中点,所以EF∥BB′∥AA′,且EF=BB′=AA′,所以四边形A′EFA是平行四边形.因为A′E∥平面DBC′,A′E⊂平面A′EFA,且平面DBC′∩平面A′EFA=DO,所以A′E∥DO.在正三棱柱ABC-A′B′C′中,点E是B′C′的中点,所以EC′∥BC且EC′=BF,所以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是EF的中点.因为在平行四边形A′EFA中, A′E∥DO,所以点D为AA′的中点.4.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菱形,点E是A1C1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D1.证明:如图,连结B1D1交A1C1于点E,连结BD交AC于点O,连结OD1.∵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菱形,∴ D1E∥BO且D1E=BO,∴四边形BED1O是平行四边形,∴ BE∥OD1.∵ OD1⊂平面ACD1,BE⊄平面ACD1,∴ BE∥平面ACD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C ⊥平面PAD ,AB ∥CD ,CD =2AB =2BC ,点M ,N 分别是棱PA ,CD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MN.证明:设AC∩BN=O ,连结MO ,AN.因为AB =12CD ,AB ∥CD ,点N 为CD 的中点,所以AB =CN ,AB ∥CN ,所以四边形ABCN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又点M 为PA 的中点,所以MO∥PC. 因为MO ⊂平面BMN ,PC ⊄ 平面BMN , 所以PC∥平面BMN.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求证:PB∥平面MNC.证明:因为点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是AB的中点.求证:BC1∥平面A1CD.证明:连结AC1,设交A1C于点O,连结OD.∵四边形AA1C1C是矩形,∴ O是AC1的中点.∵在△ABC1中, O,D分别是AC1,AB的中点,∴OD∥BC1.∵ OD⊂平面A1CD,BC1⊄平面A1CD,∴ BC1∥平面A1CD.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BB1(P不与B,B1重合).PA∩A1B=M,PC∩BC1=N. 求证:MN∥平面ABCD.证明:连结AC,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CC1,且AA1=CC1,∴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 AC∥A1C1.∵ 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 AC∥平面A1BC1.∵ AC⊂平面PAC,平面A1BC1∩平面PAC=MN,∴ AC∥MN.∵ MN⊄平面ABCD,AC⊂平面ABCD,∴ MN∥平面ABCD.1. 判定或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应将相应的条件写全,缺一不可.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作用是证线线平行,应用时常常需构造辅助平面,和在平面几何中添加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要确认这个平面的存在性.3. 证明平行问题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要抓住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实现“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备课札记]第3课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对应学生用书(文)111~113页、(理)113~115页)1. (必修2P38练习2(3)改编)已知直线l,a,b,平面α.若l∥a,a⊥α,b⊥α,则l与b的位置关系是W.答案:平行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a⊥α,b⊥α,则a∥b.因为l∥a,所以l∥b.2.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平行于一平面,一直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个平面与这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W.(填序号)①平行;② 垂直;③ 斜交;④ 不能确定.答案:②解析:设a ,b 为异面直线,a ∥平面α,b ∥平面α,直线l⊥a,l ⊥b.过a 作平面β∩α=a′,则a ∥a ′,∴ l ⊥a ′.同理过b 作平面γ∩α=b′,则l ⊥b ′.∵ a ,b 异面,∴ a ′与b′相交,∴ l ⊥α.3. 设l ,m 表示直线,m 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l⊥m”是“l⊥α”成立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答案:充要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则直线与平面垂直,说明是充分条件,反之,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说明是必要条件,则“l⊥m”是“l⊥α”成立的充要条件.4. (必修2P 42习题9改编)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不同于A ,B 的任一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W.答案:4解析: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C⊥BC,△ACB 是直角三角形;由PA⊥平面ABC 可得,PA ⊥AB ,PA ⊥AC ,所以△PAB 与△PAC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PA⊥平面ABC ,且BC ⊂平面ABC ,所以PA⊥BC.又BC⊥AC,PA ∩AC =A ,所以BC⊥平面PAC.而PC ⊂平面PAC ,所以BC⊥PC,△PCB 是直角三角形.故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4.5. (必修2P 38练习3改编)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AB =1,则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 W.答案:22解析:连结AC ,则AC⊥BD,又BB 1⊥AC ,故AC⊥平面B 1BDD 1,所以点C 到平面B 1BDD 1的距离为12AC =22.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 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a ⊥α,直线a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a 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W.2. 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3. 直线与平面垂直4.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5.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距离.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斜线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斜线段.(2)射影过平面α外一点P向平面α引斜线和垂线,那么过斜足Q和垂足P1的直线就是斜线在平面内的正投影(简称射影),线段P1Q就是斜线段PQ在平面α内的射影,如图.(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特别地,如果直线和平面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备课札记],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 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证明: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因为底面A1B1C1D1是菱形,所以A1C1⊥B1D1.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所以OD⊥平面A1C1FE.变式训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若AC=BC,求证:PA⊥平面MNC.证明: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又因为PA⊥PB,所以PA⊥MN.因为AC=BC,AM=BM,所以CM⊥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因为PA⊥MN,MN⊂平面MNC,CM⊂平面MNC,MN∩CM=M,所以PA⊥平面MNC.,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 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AB,AP⊥AB.(1)求证:CD⊥AP;(2)若CD⊥PD,求证:CD∥平面PAB.证明:(1)因为AD⊥平面PAB,AP⊂平面PAB,所以AD⊥AP.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所以AP⊥平面ABCD.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AD,AP⊂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 ①.因为A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AB⊥AD.因为AP⊥AB,AP∩AD=A,AP⊂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②.由①②得CD∥AB,因为CD⊄平面PAB,AB⊂平面PAB,所以CD∥平面PAB.变式训练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与异面直线AC,A1D都垂直相交.求证:(1)EF⊥平面AB1C;(2)EF∥BD1.证明:(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B1∥AB∥CD,且A1B1=AB=CD,所以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1D∥B1C.因为EF⊥A1D,所以EF⊥B1C.又因为EF⊥AC,AC∩B1C=C,AC⊂平面AB1C,B1C ⊂平面AB1C,所以EF⊥平面AB1C.(2)连结BD,则BD⊥AC.因为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所以DD1⊥AC.因为AC⊥BD,DD1∩BD=D,DD1⊂平面BDD1B1,BD⊂平面BDD1B1,所以AC⊥平面BDD1B1.又BD1⊂平面BDD1B1,所以AC⊥BD1.同理可证BD1⊥B1C,又AC∩B 1C =C ,AC ⊂平面AB 1C ,B 1C ⊂平面AB 1C , 所以BD 1⊥平面AB 1C. 又EF⊥平面AB 1C , 所以EF∥BD 1., 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探索题), 3)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点D 是BC 的中点,BC =BB 1. (1) 若P 是CC 1上任一点,求证: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试在棱CC 1上找一点M ,使MB⊥AB 1.(1) 证明:(反证法)假设AP⊥平面BCC 1B 1, ∵ BC ⊂平面BCC 1B 1,∴ AP ⊥BC.又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CC 1⊥BC ,AP ∩CC 1=P ,AP ⊂平面ACC 1A 1,CC 1⊂平面ACC 1A 1, ∴ BC ⊥平面ACC 1A 1.而AC ⊂平面ACC 1A 1, ∴ BC ⊥AC ,这与△ABC 是正三角形矛盾, 故AP 不可能与平面BCC 1B 1垂直. (2) 解:M 为CC 1的中点.∵ 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 =BB 1, ∴ 四边形BCC 1B 1是正方形.∵ 点M 为CC 1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 ∴ △B 1BD ≌△BCM ,∴ ∠BB 1D =∠CBM,∠BDB 1=∠CMB.∵ ∠BB 1D +∠BDB 1=π2,∴ ∠CBM +∠BDB 1=π2,∴ BM ⊥B 1D.∵ △ABC 是正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 ∴ AD ⊥B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平面ABC∩平面BB 1C 1C =BC ,AD ⊂平面ABC , ∴ AD ⊥平面BB 1C 1C.∵ BM ⊂平面BB 1C 1C ,∴ AD ⊥BM. ∵ AD ∩B 1D =D ,∴ BM ⊥平面AB 1D. ∵ AB 1⊂平面AB 1D ,∴ MB ⊥AB 1. 备选变式(教师专享)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点E 是棱BC 的中点,点F 是棱CD 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 的位置,使得D 1E⊥平面AB 1F.解:如图,连结A 1B ,CD 1,则A 1B ⊥AB 1.∵ 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D 1A 1⊥平面ABB 1A 1,AB 1⊂平面ABB 1A 1,∴ A 1D 1⊥AB 1.又A 1D 1∩A 1B =A 1,A 1D 1,A 1B ⊂平面A 1BCD 1, ∴ AB 1⊥平面A 1BCD 1.又D 1E ⊂平面A 1BCD 1,∴ AB 1⊥D 1E.于是使D 1E ⊥平面AB 1F 等价于使D 1E ⊥AF. 连结DE ,易知D 1D ⊥AF ,若有AF⊥平面D 1DE ,只需证DE⊥A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BC 的中点, ∴ 当且仅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E ⊥AF , 即当点F 是CD 的中点时,D 1E ⊥平面AB 1F.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0),PA ⊥平面ABCD ,且PA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 ,并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点Q ,使得PQ⊥QD.连结AQ. ∵ PA ⊥平面ABCD ,且DQ ⊂平面ABCD , ∴ PA ⊥DQ.∵ PQ ⊥DQ ,且PQ∩PA=P ,PQ ⊂平面PAQ ,PA ⊂平面PAQ , ∴ DQ ⊥平面PAQ.∵ AQ ⊂平面PAQ ,∴ AQ ⊥DQ.设BQ =x ,则CQ =a -x ,AQ 2=x 2+1,DQ 2=(a -x )2+1.∵ AQ 2+DQ 2=AD 2,∴ x 2+1+(a -x )2+1=a 2,即x 2-ax +1=0 (*).方程(*)的判别式Δ=a 2-4. ∵ a>0,∴ 当Δ<0,即0<a<2时,方程(*)无实根;当Δ=0,即a =2时,方程(*)有惟一实根,此时x =1;当Δ>0,即a>2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设两个实根分别为x 1,x 2.由于x 1+x 2=a>0,x 1x 2=1>0,则这两个实根均为正数.因此,当0<a<2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QD; 当a =2时,BC 边上存在惟一一点Q (即BC 的中点),使PQ ⊥QD ; 当a>2时,BC 边上存在不同的两点Q ,使PQ⊥QD.2. 如图,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 =BC =EC =12AA 1.(1) 求证:AC 1∥平面BDE ; (2) 求证:A 1E ⊥平面BDE.。
2020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8章 立体几何章末总结分层演练 文
【2019最新】精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8章立体几何章末总结分层演练文章末总结内的正投影F(说明作法及理由AB∥CD,且∠BAP=∠PAD;一、选择题1.(必修2 P10B组T1改编)如图,若Ω是长方体ABCDA1B1C1D1被平面EFGH截去几何体EFGHB1C1后得到的几何体,其中E为线段A1B1上异于B1的点,F为线段BB1上异于B1的点,且EH∥A1D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EH∥FG B.四边形EFGH是矩形C.Ω是棱柱D.Ω是棱台解析:选D.因为EH∥A1D1,A1D1∥B1C1,EH⊄平面BCC1B1,所以EH∥平面BCC1B1.又因为平面EFGH∩平面BCC1B1=FG,所以EH∥FG,且EH=FG,由长方体的特征知四边形EFGH为矩形,Ω为五棱柱,所以选项A,B,C都正确.故选D.2.(必修2 P61练习、P71练习T2、P73练习T1改编)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m∥α,n∥α,则m∥n B.若m∥α,m∥β,则α∥βC.若α⊥γ,β⊥γ,则α∥βD.若m⊥α,n⊥α,则m∥n解析:选D.A中,两直线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B中,两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C中,两平面可能平行或相交;D中,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结论正确,故选D.3.(必修2 P78A组T7改编)正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25πB.πC.πD.π解析:选C.由三视图画出直观图与其外接球示意图,且设O1是底面中心.由三视图知,O1A=,O1P=,所以正四棱锥PABCD的外接球的球心O在线段O1P设球O的半径为R.由O1O2+O1A2=OA2得(-R)2+()2=R2.所以R=.则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4πR2=4π·=π.4.(必修2 P79 B组 T2改编)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1D∩平面A1BC1=H.有下列结论.①B1D⊥平面A1BC1;②平面A1BC1将正方体体积分成1∶5两部分;③H是B1D的中点;④平面A1BC1与正方体的六个面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都为.则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1 B.2C.3 D.4解析:选C.对于①,连接B1C与A1D,由正方体性质知,BC1⊥B1C,BC1⊥A1B1,又A1B1∩B1C=B1,A1B1,B1C⊂平面A1B1CD.所以BC1⊥平面A1B1CD.又B1D⊂平面A1B1CD.所以B1D⊥BC1.同理B1D⊥A1B,A1B∩BC1=B.所以B1D⊥平面A1BC1,故①正确.对于②.设正方体棱长为a.则V三棱锥BA1B1C1=·a·a·a=a3.所以平面A1BC1将正方体分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a3∶(a3-a3)=1∶5.故②正对于③,设正方体棱长为a,则A1B=a.由VB1A1BC1=a3,得××(a)2·B1H=a3,所以B1H=a,而B1D=a.所以B1H∶HD=1∶2,即③错误.对于④,由对称性知,平面A1BC1与正方体六个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都相等.由①知B1H⊥平面A1BC1,而A1B1⊥平面B1BCC1.所以∠A1B1H的大小即为所成二面角的大小.cos∠A1B1H===.故④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5.(必修2 P53 B组 T2改编)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点A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D为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与CC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连接A1D,AD,A1B,易知∠A1AB为异面直线AB和CC1所成的角,设三棱柱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均为1,则AD=,A1D=,A1B=,由余弦定理得cos∠A1AB==.答案:346.(必修2 P79 B组 T1改编)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C⊥DC,AE⊥DC,M,N分别是AD,BE的中点,将△ADE沿AE折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①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平面DEC;②不论D折至何位置都有MN⊥AE;③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AB;④在折起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EC⊥AD;⑤无论D折至何位置,都有AE⊥DC.解析:如图,设Q,P分别为CE,DE的中点,可得四边形MNQP是矩形,所以①②正确;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与AB是异面直线,不可能MN∥AB,所以③错;当平面ADE⊥平面ABCD时,可得EC⊥平面ADE,故EC⊥AD,④正确.无论D折到何位置,均有AE⊥平面CDE.故AE⊥CD.故⑤正确.答案:①②④⑤三、解答题7.(必修2 P79B组T1改编)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B,BC上的点,将△AED,△DCF分别沿DE,DF折起,使A,C两点重合于点A′.(1)求证:A′D⊥EF.(2)当BE=BF=BC时,求三棱锥A′EFD的体积.解:(1)证明:因为A′D⊥A′E,A′D⊥A′F,A′E∩A′F=A′,所以A′D⊥平面A′EF,因为EF⊂平面A′EF,所以A′D⊥EF.(2)由(1)知,A′D⊥平面A′EF,所以A′D的长即为三棱锥DA′EF的高,则A′E=A′F=BC=2,EF==,作A′O⊥EF于点O,所以A′O==,则VA′EFD=VDA′EF=A′D·S△A′EF=×3×EF·A′O=×3×××=.8.(必修2 P78 A组 T4改编)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M 分别是C1B1,C1D1和AB的中点.(1)求证:MD1∥平面BEFD.(2)求M到平面BEFD的距离.解:(1)证明:连接BF.因为M、F分别为AB与C1D1的中点,且ABCDA1B1C1D1是正方体.所以MBD1F.所以四边形MBFD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D1∥BF.又MD1⊄平面BEFD,BF⊂平面BEFD.所以MD1∥平面BEFD.(2)过E作EG⊥BD于G.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2,所以BE=,BG=(BD-EF)=(2-)=.所以EG===.所以S△EBD=BD×EG=×2×=3.又S△MBD=MB×AD=×1×2=1.E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2,设M到平面BEFD的距离为d.由V三棱锥MBDE=V三棱锥EMBD得S△EBD·d=S△MBD×2.所以d===.所以M到平面BED的距离为.。
2020版高考数学(文)新增分大一轮人教通用版第八章 8.3
思维升华 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 (1)证明共面的方法:①先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其余的线(或点)在这个 平面内;②证两平面重合.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八章 立体几何
§8.3 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知识
题型分类 课时作业
自主学习
深度剖析
PART ONE
1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ZHISHISHULI
1.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两点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 都在这个平面内. 基本性质2:经过 不在同一直线上 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有且只有一条 基本性质3: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______________ 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1 2 3 4 5 6
6.如图为正方体表面的一种展开图,则图中的四条线段AB,CD,EF,GH 3 在原正方体中互为异面的对数为__.
解析 平面图形的翻折应注意翻折前后相对位置的变化,
则AB,CD,EF和GH在原正方体中,
显然AB与CD,EF与GH,AB与GH都是异面直线,
而AB与EF相交,CD与GH相交,CD与EF平行. 故互为异面的直线有且只有3对.
(1)一作:根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二证: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三求:解三角形,求出所作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节 空间角的计算最新考纲 1.能用几何方法解决空间角问题;2.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空间角问题中的应用.知 识 梳 理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几何法)通过作平行线化为三角形求解.(2)(向量法)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几何法)通过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求解,其步骤为“一作、二证、三计算”.(2)(向量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 ,n 〉|=|a ·n ||a ||n |.3.求二面角的大小(1)(几何法)通过一个面的垂线或垂面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加以证明和计算.(2)(向量法)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__〈AB →,CD →〉.如图②③,n 1,n 2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其方向向量的夹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就是该异面直线的夹角;否则向量夹角的补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线面角θ的正弦值等于直线的方向向量a 与平面的法向量n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sin θ=|cos 〈a ,n 〉|,不要误记为cos θ=|cos 〈a ,n 〉|.3.二面角与法向量的夹角: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当求出两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n 1,n 2时,要根据向量坐标在图形中观察法向量的方向,从而确定二面角与向量n 1,n 2的夹角是相等,还是互补.诊 断 自 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 (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 )(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 ⎛⎦⎥⎤0,π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答案 (1)× (2)× (3)× (4)√2.(选修2-1P104练习2改编)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 A .45°B .135°C .45°或135°D .90°解析 cos 〈m ,n 〉=m ·n |m ||n |=11·2=22,即〈m ,n 〉=45°.∴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45°或180°-45°=135°. 答案 C3.在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中,∠BCA =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110B.25C.3010D.22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设BC =2,则B (0,2,0),A (2,0,0),M (1,1,2),N (1,0,2),所以BM →=(1,-1,2),AN →=(-1,0,2),故BM 与AN 所成角θ的余弦值cos θ=|BM →·AN →||BM →|·|AN →|=36×5=3010.答案 C4.(2018·舟山测试)平面α的斜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35°,则此斜线与平面α内所有不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角θ的范围是( ) A .0°<θ≤35° B .0°<θ≤90° C .35°≤θ<90°D .35°≤θ≤90°解析 设平面α的斜线的斜足为B ,过斜线上A 点作平面α的垂线,垂足为C ,则∠ABC =35°,∴当α内的直线与BC 平行时,直线与斜线所成的角θ为35°;当α内的直线与BC 垂直时,则此直线与平面ABC 垂直,∴直线与斜线所成的角θ为90°;当α内的直线与BC 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时,直线与斜线所成的角θ满足35°<θ<90°. 答案 D5.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 cos 〈m ,n 〉=-1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________.解析 设l 与α所成角为θ,∵cos〈m ,n 〉=-12,∴ sin θ=| cos 〈m ,n 〉|=12,∵0°≤θ≤90°,∴θ=30°. 答案 30°6.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PA ⊥平面ABCD ,若AB =PA ,则平面ABP 与平面CDP 所成的二面角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PA =1,则A (0,0,0),D (0,1,0),P (0,0,1),由题意,AD ⊥平面PAB ,设E 为PD 的中点,连接AE ,则AE ⊥PD ,又CD ⊥平面PAD ,∴CD ⊥AE ,从而AE ⊥平面PCD .所以AD →=(0,1,0),AE →=⎝ ⎛⎭⎪⎫0,12,12分别是平面PAB ,平面PCD 的法向量,且〈AD →,AE →〉=45°.故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为45°. 答案 45°考点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已知AB =2,AD =22,PA =2.求:(1)△PCD 的面积.(2)(一题多解)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 (1)因为PA ⊥底面ABCD ,CD ⊂平面ABCD , 所以PA ⊥CD .又AD ⊥CD ,PA ∩AD =A ,所以CD ⊥平面PAD ,又PD ⊂平面PAD ,从而CD ⊥PD .因为PD =22+(22)2=23,CD =2, 所以△PCD 的面积为12×2×23=2 3.(2)法一 如图1,取PB 中点F ,连接EF ,AF ,则EF ∥BC ,从而∠AEF (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图1在△AEF 中,由于EF =2,AF =2,AE =12PC =2.所以AF 2+EF 2=AE 2,∠AFE =π2,则△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EF =π4.因此,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π4.法二 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2,0,0),C (2,22,0),E (1,2,1),AE →=(1, 2,1),BC →=(0,22,0).图2设AE →与BC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E →·BC →|AE →||BC →|=42×22=22,所以θ=π4.由此可知,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π4.规律方法 (1)几何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根据定义构成三角形求解.(2)利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是:①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v 1,v 2;③代入公式|cos 〈v 1,v 2〉|=|v 1·v 2||v 1||v 2|求解;④取锐角或直角.【训练1】 (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AB =2,∠BAD =60°,PA =AB ,则P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22B.23C.64D.32(2)(2018·浙江五校联考)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P 在A 1C 上运动(包括端点),则BP 与AD 1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 A.⎣⎢⎡⎦⎥⎤π4,π3B.⎣⎢⎡⎦⎥⎤π4,π2C.⎣⎢⎡⎦⎥⎤π6,π2 D.⎣⎢⎡⎦⎥⎤π6,π3解析 (1)延长DA 到E ,使AE =DA ,连接BE ,PE ,则AE 綉BC ,∴四边形AEBC 为平行四边形,∴BE ∥AC , ∴∠PBE 就是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在△PAE 中,PA =2,AE =2,PA ⊥AE ,∴PE =22,BE =AC =23,PB =22,∴cos∠PBE =12+8-82×23×22=64.(2)建立如图坐标系,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棱长为1,则AD 1→=(1,0,-1),A 1C →=(1,1,1).设A 1P →=λA 1C →=(λ,λ,λ),其中0≤λ≤1.则BP →=(λ,λ-1,λ-1).又设BP 与AD 1所成角为θ,所以cos θ=|cos 〈BP →,AD 1→〉|=||BP →·AD 1→|BP →||AD 1→|=16⎝⎛⎭⎪⎫λ-232+43.由0≤λ≤1得12≤cos θ≤32,而0≤θ≤π2,所以π6≤θ≤π3.答案 (1)C (2)D考点二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 (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D =CD =CB =a ,∠ABC =60°,平面ACFE ⊥平面ABCD ,四边形ACFE 是矩形,AE =a ,点M 在线段EF 上,且MF =2EM .(1)求证:AM ∥平面BDF ;(2)(一题多解)求直线AM 与平面BEF 所成角的余弦值. (1)证明 在梯形ABCD 中,∵AB ∥CD ,AD =DC =CB =a ,∠ABC =60°, ∴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且∠DCA =∠DAC =30°,∠DCB =120°, ∴∠ACB =∠DCB -∠DCA =90°,∴AC ⊥BC . 又∵AC =BD =3a ,∴AB =2a .设AC 与BD 交于点N ,∠NBC =∠NBA =30°, 由角平分线定理知AB BC =AN NC=2,连接FN , 则AN ∥MF 且AN =MF ,∴四边形AMFN 是平行四边形,∴AM ∥NF , 又NF ⊂平面BDF ,AM ⊄平面BDF ,∴AM ∥平面BDF .(2)解 法一 由题知AC ∥EF ,∴点A 到平面BEF 的距离等于点C 到平面BEF 的距离,过点C 作BF 的垂线交BF 于点H ,∵AC ⊥CF ,AC ⊥BC ,BC ∩CF =C ,∴AC ⊥平面BCF ,即EF ⊥平面BCF ,∴CH ⊥EF , 又∵CH ⊥BF ,EF ∩BF =F ,∴CH ⊥平面BEF . 在Rt△BCF 中,CH =22a , 在△AEM 中,AM =AE 2+EM 2=233a , ∴直线AM 与平面B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CH AM =64, 即直线AM 与平面BE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4.法二 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F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3a ,0,0),B (0,a ,0),F (0,0,a ),E (3a ,0,a ),M ⎝⎛⎭⎪⎫233a ,0,a , ∴EF →=(-3a ,0,0),BF →=(0,-a ,a ),AM →=⎝ ⎛⎭⎪⎫-33a ,0,a ,设平面BEF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m ·EF →=-3ax =0,m ·BF →=-ay +az =0,取y =1,则有m =(0,1,1).设直线AM 与平面BEF 所成的角为θ,sin θ=||cos 〈AM →,m 〉=||AM →·m|AM →||m |=a 23a ×2=64, 即直线AM 与平面BE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4. 规律方法 求线面角的方法:(1)几何法求线面角的步骤是“一作、二证、三计算”,转化为三角形求解.(2)向量法(或坐标法)求线面角,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注意范围是⎝⎛⎦⎥⎤0,π2.【训练2】 (2018·浙东北教联一模)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菱形,∠BAD =π3,AB =PD =2,PB =PC= 2.(1)求证:平面PBC ⊥平面ABCD ;(2)(一题多解)求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如图,取BC 的中点M ,连接PM ,DM ,DB ,则△BCD 和△PBC 分别是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PM ⊥BC ,DM ⊥BC ,且PM =1,DM =3, 所以DM 2+PM 2=PD 2,故PM ⊥DM , 又BC ∩DM =M ,所以PM ⊥平面ABCD . 又PM ⊂平面PBC ,从而平面PBC ⊥平面ABCD .图1(2)解 法一 如图1,在平面ABP 内,过点P 作直线PB 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Q ,过点M 作AB 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N ,过点C 作PQ 的垂线交PQ 于点E ,连接PN ,CQ . 由于PQ ⊥PB ,PC ⊥PB ,PQ ∩PC =P , 则PB ⊥平面PQC ,又PB ⊂平面PAB , 则平面PQC ⊥平面PAB ,又CE ⊥PQ ,平面PQC ∩平面PAB =PQ , 则CE ⊥平面PAB ,∠CPE 是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角. 由于MN ⊥AB ,BM =1,则BN =12,MN =32.又PM ⊥平面ABCD ,则PM ⊥AB , 又MN ⊥AB ,MN ∩PM =M , 所以AB ⊥平面PMN ,则AB ⊥PN , 在Rt△PMN 中,PN =PM 2+MN 2=72, 则在Rt△PBN 中,tan ∠PBN =7,PB =2, 从而在Rt△BPQ 中,PQ =14,BQ =4,CQ =2 3. 在△PQC 中,PC 2+QC 2=PQ 2,即CP ⊥CQ , 则CE =2217,sin∠CPE =CE CP =427.法二 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 -xyz .图2则P (0,0,1),A (3,2,0),B (0,1,0),C (0,-1,0), AB →=(-3,-1,0),PB →=(0,1,-1),PC →=(0,-1,-1),设平面ABP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AB →·n =0,PB →·n =0,即⎩⎨⎧-3x -y =0,y -z =0,令x =-1,得y =3,z =3,即n =(-1,3,3). 设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平面角为θ, 则sin θ=⎪⎪⎪⎪⎪⎪⎪⎪n ·PC→|n||PC →|=2314=427, 即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27. 考点三 求二面角【例3】 (一题多解)(2017·山东卷)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ABCD (及其内部)以AB 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120°得到的,G 是DF ︵的中点.(1)设P 是CE ︵上的一点,且AP ⊥BE ,求∠CBP 的大小; (2)当AB =3,AD =2时,求二面角E -AG -C 的大小. 解 (1)因为AP ⊥BE ,AB ⊥BE ,AB ,AP ⊂平面ABP ,AB ∩AP =A ,所以BE ⊥平面ABP ,又BP ⊂平面ABP ,所以BE ⊥BP ,又∠EBC =120°,图1因此∠CBP =30°.(2)法一 如图1,取EC ︵的中点H ,连接EH ,GH ,CH .因为∠EBC =120°, 所以四边形BEHC 为菱形, 所以AE =GE =AC =GC =32+22=13.取AG 的中点M ,连接EM ,CM ,EC , 则EM ⊥AG ,CM ⊥AG ,所以,∠EMC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AM =1,所以EM =CM =13-1=2 3. 在△BEC 中,由于∠EBC =120°,由余弦定理得EC 2=22+22-2×2×2×cos 120°=12, 所以EC =23,因此△EMC 为等边三角形, 故所求的角为60°.法二 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 ,BP ,BA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图2由题意得A (0,0,3),E (2,0,0),G (1,3,3),C (-1,3,0), 故AE →=(2,0,-3),AG →=(1,3,0),CG →=(2,0,3). 设m =(x 1,y 1,z 1)是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 由⎩⎪⎨⎪⎧m · AE →=0,m ·AG →=0,可得⎩⎨⎧2x 1-3z 1=0,x 1+3y 1=0.取z 1=2,可得平面AEG 的一个法向量m =(3,-3,2). 设n =(x 2,y 2,z 2)是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 由⎩⎪⎨⎪⎧n ·AG →=0,n ·CG →=0,可得⎩⎨⎧x 2+3y 2=0,2x 2+3z 2=0.取z 2=-2,可得平面ACG 的一个法向量n =(3,-3,-2).所以cos 〈m ,n 〉=m ·n |m |·|n |=12.因此所求的角为60°.规律方法(1)几何法求二面角的步骤是“一作、二证、三计算”.注意利用二面角一个平面的垂线、垂面找(作)平面角.(2)利用向量计算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①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②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训练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B⊥底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PA=PB,O为AB的中点,OD⊥PC.(1)求证:OC⊥PD;(2)(一题多解)若PD与平面PAB所成的角为30°,求二面角D-PC-B的余弦值.(1)证明如图,连接OP.∵PA=PB,O为AB的中点,∴OP⊥AB.∵侧面PAB⊥底面ABCD,∴OP⊥平面ABCD,∴OP⊥OD,OP⊥OC.∵OD⊥PC,∴OD⊥平面OPC,∴OD⊥OC,又OP⊥OC,OP∩OD=O,∴OC⊥平面OPD,∴OC⊥PD.(2)解法一在矩形ABCD中,由(1)得OD⊥OC,∴AB =2AD ,不妨设AD =1,则AB =2. ∵侧面PAB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矩形, ∴DA ⊥平面PAB ,CB ⊥平面PAB ,△DPA ≌△CPB , ∴∠DPA 为直线PD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 ∴∠DPA =30°,∠CPB =30°,PA =PB =3, ∴DP =CP =2,∴△PDC 为等边三角形. 设PC 的中点为M ,连接DM ,则DM ⊥PC .在Rt△CBP 中,过M 作NM ⊥PC ,交PB 于点N ,连接ND ,则∠DMN 为二面角D -PC -B 的一个平面角. 由于∠CPB =30°,PM =1,故在Rt△PMN 中,MN =33,PN =233.∵cos∠APB =3+3-42×3×3=13, ∴AN 2=⎝ ⎛⎭⎪⎫2332+3-2×233×3×13=3,∴ND 2=3+1=4,∴cos∠DMN =⎝ ⎛⎭⎪⎫332+3-42×33×3=-13,即二面角D -PC -B 的余弦值为-13.法二 取CD 的中点E ,以O 为原点,OE ,OB ,OP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在矩形ABCD 中,由(1)得OD ⊥OC ,∴AB =2AD ,不妨设AD =1,则AB =2. ∵侧面PAB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矩形, ∴DA ⊥平面PAB ,CB ⊥平面PAB ,△DPA ≌△CPB , ∴∠DPA 为直线PD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 ∴∠DPA =30°,∠CPB =30°,PA =PB =3,∴B (0,1,0),C (1,1,0),D (1,-1,0),P (0,0,2),从而PC →=(1,1, -2),CD →=(0,-2,0).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由⎩⎪⎨⎪⎧PC →·n 1=0,CD →·n 1=0,得⎩⎨⎧x 1+y 1-2z 1=0,-2y 1=0,可取n 1=(2,0,1).同理,可取平面PC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2,-1).于是cos 〈n 1,n 2〉=n 1·n 2|n 1|·|n 2|=-13,∴二面角D -PC -B 的余弦值为-13.基础巩固题组一、选择题1.(2018·浙江名校三联)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所有棱长都相等,M 是A 1C 1的中点,N 是BB 1的中点,则AM 与N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23B.35C.53D.45解析 不妨设该直三棱柱的棱长为2,取AC 的中点E ,连接C 1E ,NE ,则C 1E ∥AM ,所以C 1E 与C 1N 所成的角即为AM与NC 1所成的角.易得C 1E =C 1N =5,NE =2,在△NEC 1中,由余弦定理得cos∠NC 1E =C 1N 2+C 1E 2-NE 22C 1N ·C 1E =35.答案 B2.(2018·宁波月考)已知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B 1,CD 的中点,则直线AF 与平面A 1D 1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15B.25C.35D.45解析 如图所示,取AB 的中点G ,连接GF ,A 1G ,AE ,设A 1G ∩AE =H ,连接HF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因为G ,F 分别为AB ,DC 的中点,所以GF 綉A 1D 1,所以平面A 1D 1F 即平面A 1D 1FG .在Rt△A 1AG 与Rt△ABE 中,因为A 1A =AB ,AG =BE ,所以Rt△A 1AG ≌Rt△ABE ,所以∠GA 1A =∠EAG .因为∠GA 1A +∠A 1GA =90°,所以∠EAG +∠A 1GA =90°,即AE ⊥A 1G ,又GF ⊥AE ,A 1G ∩GF =G ,所以AE ⊥平面A 1D 1F ,所以∠HFA 是直线AF 与平面A 1D 1F 所成的角.在Rt△A 1AG 中,AG =a 2,A 1A =a ,所以AH =55a ,又AF =52a ,所以sin∠HFA =25.答案 B3.(2018·浙江三市联考)已知矩形ABCD ,AD =2AB ,沿直线BD 将△ABD 折成△A ′BD ,使点A ′在平面BCD 上的射影在△BCD 内(不含边界).设二面角A ′-BD -C 的大小为θ,直线A ′D ,A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 ) A .α<θ<βB .β<θ<αC .β<α<θD .α<β<θ解析 如图,作A ′E ⊥BD 于E ,A ′O ⊥平面BCD 于O ,连接OE ,OD ,OC ,易知∠A ′EO =θ,∠A ′DO =α,∠A ′CO =β.在矩形ABCD 中,作AE ⊥BD 于E ,延长AE 交BC 于F ,则点O 必落在EF 上.由AD =2AB 知,OE <CF <OC <OD ,从而tan θ>tan β>tan α,又α,β,θ均为锐角,得θ>β>α.答案 D4.(2018·杭州学军中学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BCEF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π4,PQ 是正方形BCEF 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动直线,则直线BD 与PQ 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A.⎣⎢⎡⎦⎥⎤π6,π2 B.⎣⎢⎡⎦⎥⎤π4,π2C.⎣⎢⎡⎦⎥⎤π6,π3D.⎣⎢⎡⎦⎥⎤π3,π2解析 由直线在平面中的平移可知,求直线BD 与PQ 的夹角,即求PQ 的平行线与BD 的夹角,故过点D 作平面BCEF 的垂线,垂足为H ,又两个平面的夹角为π4,所以H 为CE 的中点,连接BH ,则由题意条件可知,BD 与BH 的夹角,即∠DBH 为BD 与平面BCEF 中所有直线的夹角的最小值.因为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BCEF 均为正方形,且BC 为公共边,所以可设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BD =2,又两个平面的夹角为π4,即∠HCD =π4,又∠DHC =π2,所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CHD 中,DH =HC =22CD =22,又在Rt△BHD 中,BD =2,DH =22,所以∠DBH =π6.易知在平面BCEF 中存在直线l ⊥BH ,又DH ⊥l ,BH ∩DH =H ,则l ⊥平面BDH ,所以l ⊥BD ,即存在与BD 垂直的直线PQ .综上,故选A. 答案 A5.(2018·绍兴检测)过正四面体ABCD 的顶点A 作一个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截面,且使截面与底面BCD 所成的角为75°,这样的截面有( ) A .6个B .12个C .16个D .18个解析 如图,正四面体ABCD 中,因为过点A 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若AE =AF ,则截面与底面BCD 所成的角为75°有如下情形.如图所示,在高线的两侧的截面AE 1F 1、截面AE 2F 2与底面BCD 所成的角为75°(E 1F 1,E 2F 2与BC 平行),同理截面的一边与CD 平行也有2个,与BD 平行也有2个,共有6个.若AE =EF ,同理也有6个.若EF =AF ,同理也有6个.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截面共有18个,故选D.答案 D6.(2017·浙江卷)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 ,Q ,R 分别为AB ,BC ,CA 上的点,AP =PB ,BQ QC =CR RA=2,分别记二面角D -PR -Q ,D -PQ -R ,D -QR -P 的平面角为α,β,γ,则( )A .γ<α<βB .α<γ<βC .α<β<γD .β<γ<α解析 如图①,作出点D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O ,过点O 分别作PR ,PQ ,QR 的垂线OE ,OF ,OG ,连接DE ,DF ,DG ,则α=∠DEO ,β=∠DFO ,γ=∠DGO . 由图可知安们的对边都是DO , ∴只需比较EO ,FO ,GO 的大小即可.如图②,在AB 边上取点P ′,使AP ′=2P ′B ,连接OQ ,OR ,则O 为△QRP ′的中心. 设点O 到△QRP ′三边的距离为a ,则OG =a ,OF =OQ ·sin∠OQF <OQ ·sin∠OQP ′=a ,OE =OR ·sin∠ORE >OR ·sin∠ORP ′=a ,∴OF <OG <OE ,∴OD tan β<OD tan γ<ODtan α,∴α<γ<β. 答案 B 二、填空题7.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则CD 与平面B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__________.解析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AA 1=2AB =2,则D (0,0,0),C (0,1,0),B (1,1,0),C 1(0,1,2),则DC →=(0,1,0),DB →=(1,1,0),DC 1→=(0,1,2).设平面BD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DB →,n ⊥DC 1→,所以有⎩⎪⎨⎪⎧x +y =0,y +2z =0,令y =-2,得平面BD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 (2,-2,1).设CD 与平面BDC 1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 ,DC →〉|=⎪⎪⎪⎪⎪⎪⎪⎪n ·DC →|n ||DC →|=23. 答案 238.(2017·温州月考)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底面ABC ,AB =BC =AA 1,∠ABC =90°,点E ,F 分别是棱AB ,BB 1的中点,则直线EF 和BC 1所成的角大小为__________;直线EF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以BC 为x 轴,BA 为y 轴,BB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BC =AA 1=2, 则C 1(2,0,2),E (0,1,0),F (0,0,1), 则EF →=(0,-1,1),BC 1→=(2,0,2),∴EF →·BC 1→=2, ∴cos〈EF →,BC 1→〉=22×22=12,∴EF 和BC 1所成的角为60°; ∵FB ⊥平面ABC ,BF =BE =1,∴∠FEB 为直线EF 与底面ABC 的夹角且为45°. 答案 60° 45°9.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平面A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___.解析 延长FE ,CB 相交于点G ,连接AG ,如图所示.设正方体的棱长为3,则GB =BC =3,作BH ⊥AG 于点H ,连接EH ,则∠EHB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BH =322,EB =1,∴tan∠EHB =EB BH =23. 答案2310.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所有的棱长均为2,M 是AB 的中点,动点P 在底面A 1B 1C 1内,若BP ∥平面A 1MC ,记∠PCC 1=α,则sin 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如图,取A 1B 1的中点D ,连接BD ,C 1D ,BC 1,则BD ∥A 1M ,又A 1M ⊂平面A 1MC ,BD ⊄平面A 1MC ,所以BD ∥平面A 1MC ,又C 1D ∥CM ,C 1D ⊄平面A 1MC ,CM ⊂平面A 1MC ,所以C 1D ∥平面A 1MC ,又BD ∩C 1D =D ,所以平面BC 1D ∥平面A 1MC ,所以点P 在线段C 1D 上,点P 的轨迹的长度C 1D =3,连接CD ,在Rt△CDC 1中,0≤α≤∠C 1CD ,CD =7, sin∠C 1CD =217,所以0≤sin α≤217. 答案 ⎣⎢⎡⎦⎥⎤0,217 三、解答题11.(2018·绍兴一中调研)如图,在空间几何体ABCDE 中,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Rt△ABE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EB =90°,且AB =2,AE =1.(1)求证:平面ADE ⊥平面BCE ; (2)求直线AB 与平面BCE 所成角的大小; (3)求异面直线AB 与CE 所成角的余弦值.(1)证明 ∵平面ABCD ⊥平面ABE ,BC ⊥AB ,平面ABCD ∩平面ABE =AB ,∴BC ⊥平面ABE . ∵AE ⊂平面ABE ,∴AE ⊥BC ,又AE ⊥BE ,BC ,BE ⊂平面BCE ,BC ∩BE =B ,∴AE ⊥平面BCE . ∵AE ⊂平面ADE ,∴平面ADE ⊥平面BCE . (2)解 由(1)知AE ⊥平面BCE , ∴EB 为AB 在平面BCE 内的射影, ∴∠ABE 为直线AB 与平面BCE 所成的角. 在Rt△ABE 中,sin∠ABE =AE AB =12,∴∠ABE =30°, 即直线AB 与平面BCE 所成角的大小为30°.(3)解 ∵AB ∥CD ,∴∠DCE 为异面直线AB 与CE 所成的角. ∵∠AEB =90°,且AB =2,AE =1,∴DC =BC =AD =2,CE =BC 2+BE 2=BC 2+AB 2-AE 2=7,DE =AE 2+AD 2=5,故cos∠DCE =DC 2+CE 2-DE 22DC ·CE =4+7-52×2×7=3714,∴异面直线AB 与C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714.12.(2018·温州模拟)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所有的棱长均为2,A 1B =6,A 1B ⊥AC .(1)(一题多解)求证:A 1C 1⊥B 1C ;(2)求直线AC 和平面ABB 1A 1所成角的余弦值. (1)证明 法一 取AC 的中点O ,连接A 1O ,BO ,∴BO ⊥AC ,∵A 1B ⊥AC ,A 1B ∩BO =B ,A 1B ⊂平面A 1BO ,BO ⊂平面A 1BO ,∴AC ⊥平面A 1BO ,连接AB 1交A 1B 于点M ,连接OM ,则B 1C ∥OM , 又∵OM ⊂平面A 1BO ,∴AC ⊥OM ,∴AC ⊥B 1C , ∵A 1C 1∥AC ,∴A 1C 1⊥B 1C . 法二 连接AB 1,BC 1,∵四边形A 1ABB 1是菱形,∴A 1B ⊥AB 1, 又∵A 1B ⊥AC ,AB 1∩AC =A ,∴A 1B ⊥平面AB 1C , ∴A 1B ⊥B 1C ,又∵四边形B 1BCC 1是菱形,∴BC 1⊥B 1C , 又∵A 1B ∩BC 1=B ,∴B 1C ⊥平面A 1BC 1, ∴B 1C ⊥A 1C 1.(2)解 ∵A 1B ⊥AB 1,A 1B ⊥AC ,∴A 1B ⊥平面AB 1C , ∴平面AB 1C ⊥平面ABB 1A 1, ∵平面AB 1C ∩平面ABB 1A 1=AB 1, ∴AC 在平面ABB 1A 1内的射影落在AB 1上, ∴∠B 1AC 为直线AC 和平面ABB 1A 1所成的角. ∵AB 1=2AM =2AB 2-BM 2=10, ∴在Rt△ACB 1中,cos∠B 1AC =AC AB 1=210=105, ∴直线AC 和平面ABB 1A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5. 能力提升题组13.如图所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CA =CC 1=2CB ,则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 )A.55B.53C.255D.35解析 不妨令CB =1,则CA =CC 1=2,可得O (0,0,0),B (0,0,1),C 1(0,2,0),A (2,0,0),B 1(0,2,1), ∴BC 1→=(0,2,-1),AB 1→=(-2,2,1), ∴cos〈BC 1→,AB 1→〉=BC 1→·AB 1→|BC 1→||AB 1→|=4-15×9=15=55>0. ∴BC 1→与AB 1→的夹角即为直线BC 1与直线AB 1的夹角, ∴直线BC 1与直线AB 1夹角的余弦值为55. 答案 A14.在正四棱锥S -ABCD 中,O 为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P 为侧棱SD 的中点,且 SO =OD ,则直线BC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是( ) A .30°B .45°C .60°D .90°解析 如图,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OD =SO =OA =OB =OC =a .则A (a ,0,0),B (0,a ,0),C (-a ,0,0),P ⎝⎛⎭⎪⎫0,-a 2,a 2.则CA →=(2a ,0,0),AP →=⎝⎛⎭⎪⎫-a ,-a 2,a 2,CB →=(a ,a ,0),设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CA →=0,n ·AP →=0,解得⎩⎪⎨⎪⎧x =0,y =z ,可取n =(0,1,1),则 cos 〈CB →,n 〉=CB →·n |CB →|·|n |=a 2a 2·2=12, 又∵〈CB →,n 〉∈(0°,180°),∴〈CB →,n 〉=60°, ∴直线BC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为90°-60°=30°. 答案 A15.(2016·浙江卷)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AB =BC =3,CD =1,AD =5,∠ADC =90°,沿直线AC 将△ACD 翻折成△ACD ′,直线AC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设直线AC 与BD ′所成角为θ,平面ACD 翻折的角度为α,设O 是AC 中点,由已知得AC =6,如图,以OB 为x 轴,OA 为y 轴,过O 与平面ABC 垂直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 ⎛⎭⎪⎫0,62,0,B ⎝ ⎛⎭⎪⎫302,0,0,C ⎝ ⎛⎭⎪⎫0,-62,0,作DH ⊥AC 于H ,翻折过程中,D ′H 始终与AC 垂直,CH =CD 2CA =16=66,则OH =63,DH =1×56=306,因此可设D ′⎝ ⎛⎭⎪⎫-306cos α,-63,306sin α, 则BD ′→=⎝ ⎛⎭⎪⎫-306cos α-302,-63,306sin α,与CA →平行的单位向量为n =(0,1,0),所以cos θ=|cos 〈BD ′→,n 〉|=⎪⎪⎪⎪⎪⎪⎪⎪BD ′→·n |BD ′→|·|n |=639+5cos α,所以cos α=-1时, cos θ取最大值66. 答案661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ADC =∠PAB =90°,BC =CD =12AD.E 为棱AD 的中点,异面直线PA 与CD 所成的角为90°.(1)在平面PAB 内找一点M ,使得直线CM ∥平面PBE ,并说明理由;(2)(一题多解)若二面角P -CD -A 的大小为45°,求直线PA 与平面PCE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在梯形ABCD 中,AB 与CD 不平行.延长AB ,DC ,相交于点M (M ∈平面PAB ),点M 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 由已知,知BC ∥ED ,且BC =ED . 所以四边形BCDE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CM ∥EB .又EB ⊂平面PBE ,CM ⊄平面PBE , 所以CM ∥平面PBE .(说明:延长AP 至点N ,使得AP =PN ,则所找的点可以是直线MN 上任意一点) (2)法一 由已知,CD ⊥PA ,CD ⊥AD ,PA ∩AD =A , 所以CD ⊥平面PAD .从而CD ⊥PD . 所以∠PDA 是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所以∠PDA =45°.设BC =1,则在Rt△PAD 中,PA =AD =2.过点A 作AH ⊥CE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PH . 易知PA ⊥平面ABCD ,从而PA ⊥CE .于是CE ⊥平面PAH .所以平面PCE ⊥平面PAH . 过A 作AQ ⊥PH 于Q ,则AQ ⊥平面PCE . 所以∠APH 是PA 与平面PCE 所成的角. 在Rt△AEH 中,∠AEH =45°,AE =1, 所以AH =22.在Rt△PAH 中,PH =PA 2+AH 2=322,所以sin∠APH =AH PH =13. 所以直线PA 与平面P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法二 由已知,CD ⊥PA ,CD ⊥AD ,PA ∩AD =A , 所以CD ⊥平面PAD . 于是CD ⊥PD .从而∠PDA 是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 所以∠PDA =45°.由PA ⊥AB ,可得PA ⊥平面ABCD . 设BC =1,则在Rt△PAD 中,PA =AD =2.作Ay ⊥AD ,以A 为原点,以AD →,A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P (0,0,2),C (2,1,0),E (1,0,0), 所以PE →=(1,0,-2),EC →=(1,1,0),AP →=(0,0,2), 设平面PC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由⎩⎪⎨⎪⎧n ·PE →=0,n ·EC →=0,得⎩⎪⎨⎪⎧x -2z =0,x +y =0,设x =2,解得n =(2,-2,1). 设直线PA 与平面PCE 所成角为α,则sin α=|n ·AP →||n |·|AP →|=22×22+(-2)2+12=13. 所以直线PA 与平面P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17.(2016·浙江卷)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中,平面BCFE ⊥平面ABC ,∠ACB =90°,BE =EF =FC =1,BC =2,AC =3.(1)求证:BF ⊥平面ACFD ;(2)(一题多解)求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证明 延长AD ,BE ,CF 相交于一点K ,如图所示.因为平面BCFE ⊥平面ABC ,平面BCFE ∩平面ABC =BC ,且AC ⊥BC ,所以,AC ⊥平面BCK ,因此BF ⊥AC . 又因为EF ∥BC ,BE =EF =FC =1,BC =2,所以△BCK 为等边三角形,且F 为CK 的中点,则BF ⊥CK , 且CK ∩AC =C ,所以BF ⊥平面ACFD .(2)解 法一 过点F 作FQ ⊥AK 于Q ,连接BQ .因为BF ⊥平面ACK ,所以BF ⊥AK ,则AK ⊥平面BQF ,所以BQ ⊥AK . 所以∠BQF 是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 在Rt△ACK 中,AC =3,CK =2,得FQ =31313.在Rt△BQF 中,FQ =31313,BF =3,得cos∠BQF =34. 所以,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 法二 如图,延长AD ,BE ,CF 相交于一点K ,则△BCK 为等边三角形.取BC 的中点O ,则KO ⊥BC ,又平面BCFE ⊥平面ABC ,平面BCFE ∩平面ABC =BC ,所以KO ⊥平面ABC .以点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 ,OK 的方向为x ,z 轴的正方向,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意得B (1,0,0),C (-1,0,0),K (0,0,3),A (-1,-3,0),E ⎝ ⎛⎭⎪⎫12,0,32,F ⎝ ⎛⎭⎪⎫-12,0,32.因此,AC →=(0,3,0),AK →=(1,3,3),AB →=(2,3,0).设平面ACK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平面ABK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 由⎩⎪⎨⎪⎧AC →·m =0,AK →·m =0,得⎩⎨⎧3y 1=0,x 1+3y 1+3z 1=0,取m =(3,0,-1); 由⎩⎪⎨⎪⎧AB →·n =0,AK →·n =0,得⎩⎨⎧2x 2+3y 2=0,x 2+3y 2+3z 2=0,取n =(3,-2,3).于是,cos 〈m ,n 〉=m ·n |m |·|n |=34.所以,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