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3
3-4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①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影 响地方工作效率。
②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朝代
制度
▪ 选官原则
西周
“世卿世禄”
血缘
战国、秦、 军功爵制 汉
军功
汉武帝
察举制、征辟制
孝廉
东汉末年 九品中正制
才学
魏晋南北朝 门阀士族(九品中正制) 门第
隋
开创 分科举人(科举制)
影响: 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造成唐朝灭亡
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旳分裂局面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旳延续
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面加个后。
十国:
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 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驿
960年陈桥 兵变,建 立宋朝
北宋中央集权旳加强
目旳:处理唐末以来地方割据问题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三衙、枢密院)
课标要求:
第3课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 变旳 史实,阐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旳特点。
第4课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旳 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旳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旳确 立和演变
理论:战国韩非旳法家思想
确立:秦朝——三公九卿、郡县制
发展:汉朝——中外朝制、郡国并行制
背景:①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渐趋衰落。②庶族 地主发展成为一种主要旳社会政治力量,参加政权。③隋
唐统治者需要建立新旳选官制度。
隋唐科举制
背景:隋初士族没落,根据门第选官制度已经 不适应政治和社会旳需要
形成:隋文帝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 南北朝时期一种重 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又名九品官人法。
汉武帝任人唯亲是出了名的,卫青:皇后卫子夫同 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皇后和卫青大将军的外甥。为 了重用卫青,他不惜打击李广等老将,每次出征,他们 的装备和士兵都优于其他将领。此外在作战任务上,把 重要的,出彩的任务交给他们,而把诱敌,掩护之类的 苦差留给老将们,卫、霍的成功是踩在老将们的肩膀上 取得的。
资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唐人赵嘏(gǔ)的诗,见 《唐摭言》卷一引,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度。正因其难,一旦登第就 名闻士林,被比作登龙门,意味着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了。所以当时张瑰 兄弟八人,七人进士出身,一人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出身,兄弟集会时不 要制举出身的坐在一起。足见进士科在各科之中,是最为人所看重的。以后 各朝沿袭科举制,实际就是沿袭进士科。 资料二: 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 科,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无疑起了推动 作用。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做官的途径.
加强思想控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 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张之洞
袁世凯
三、监察与谏议
“谏”是古代下对上的一种进言 形式,意为直言规劝,使之改正 错误;“纳谏”即指受谏者采纳 忠言。古代中国,盛世数出,但 观盛世之形成,可以认为它与统 治者的思想开明、善于纳谏、广 开言路等很有关系。
A.行政管理
C.监察官吏
B.访贫问苦
D.缉捕侦查
7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 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的意义在于 (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SY)
课堂设问
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 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情景材料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 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 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 本上都采纳了。 后来有一次由于魏征的直言明谏,唐太宗回到后 宫后见长孙皇后发恨道:“总有一 天要杀掉这个乡巴佬!”唐太宗到 了晚年,不大听得进批评意见了, 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 他跟大臣们议事,常是夸夸其谈, 唯己是从,刚强高傲,日胜一日。 集思广益的“耳顺”被阿谀奉承的 “顺耳”声所替代……
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 文为去留”,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 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作用:1)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 民文化素质。
2)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 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课堂设问
说一说 “九品中正制”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它最终被科举制所取代?
九品中正制
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 制度。 “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 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 所管人物,定为九等,政府据此以授官职。” 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 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
请你说一说军功爵制与“世卿世禄” 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世卿世禄”制度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 被破坏而遭到破坏的。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014.9.22编写:班级:姓名:审核人:高一历史组【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中国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2、列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选官标准的变化?掌握科举制的重大意义?3、熟知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变化?【自主学习,知识梳理】-预习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中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一)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官制的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2、西汉:中朝3、隋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和六部的职责: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封驳审议;对皇帝负有谏议职责尚书省六部(2)特点: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3)作用:a提高办事效率 b 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c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4、宋代:二府三司制 (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二府: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2)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掌管财政——“计相”5、元代:废除三省,实行中书一省制,只设(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央:中书一省制)(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即行省制)(二)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选官制度)1、原因:补充保证,巩固统治2、演变过程:(1)西周时期:世卿世禄制(世袭)(选官标准:血缘)(2)战国、秦和汉初: (选官标准:军功)(3)汉武帝时期: (选官标准:品行、孝廉)(4)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门第、出身)(5)隋唐时期: (选官标准:学识能力)①原因:士族没落,旧的门第选官制度已经不适应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概况: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③作用:进步性:A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 B为官僚队伍提供了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由朝廷任命);D促进教育、文化发展,保证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局限性:忽视实用学问的研究,极大地束缚知识分子的创造性,阻碍科技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原因。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成熟、加强【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纵向角度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1)起源于战国(2)确立于秦(3)巩固于汉(4)成熟于隋唐(5)发展于宋元(6)强化并趋衰落于明清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况1、主要特征:(1)权力高度集中(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3)政治制度与封建伦理道德、儒学相结合(4)实行人治、君主专制(5)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相结合2、基本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3、基本趋势:(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明代丞相制度被废除;(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宋代中央集权战胜地方分权;3、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1)商朝:内外服制度(2)西周:分封制(3)战国:县制(4)秦朝:郡县制(5)汉初:郡国并行制(6)唐期:节度使制度(7)宋朝: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监督地方州郡长官;派文臣做地方官,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8)元代:行省制度4、认识中古代地方政治制度:(1)一个趋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北宋解决)(2)两个重点:一是郡县制,二是行省制;(3)把地方官制的变化放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与“合”中考察。
每次国家大分裂都与制度尤其是地方制度有关。
(4)作用:在征发徭役、兵役、赋税、管理地方秩序等方面发展作用。
同时也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5)局限:地方权力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在宋明突出。
5、中央官制演变(1)秦三公九卿制度(2)汉:中朝外朝制度(3)隋唐:三省六部制(4)北宋:二府三司制(5)元:一省制(全称为一省二院制)(6)明: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7)清: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设立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2)世卿世禄制度(周)(3)军功爵制度(战国至秦,汉初)(4)察举制和征辟制(汉)(5)九品中正制(魏晋)(6)科举制(隋唐)(7)八股取士(科举制在明朝表现形式)①体现了严格的程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僵化;②为封建统治选拔人才;③从整体上说,束缚了人的思想,淹没人的个性,压抑了人的创新思想和创造力,也没落了人才。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材料 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 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 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 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 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 景帝也只好作罢。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九品中正制
“九品官人法”,仍保持了曹操用人“不 计门第”的原则。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 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 “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 工具。而靠世袭为 官的士族日益腐败, 缺乏行政能力,到 南朝已经走向末路。 因此,到隋朝时, 它最终被科举制所 取代。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阅读教材 完成表格
朝代
秦朝
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制
西汉武帝
中外朝
东汉
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萌芽
隋唐 宋 元 明
三省六部制确立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 内阁制
清
军机处
1、秦朝中枢权力 体系: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战国、秦、 军功爵制 军功
西汉初
汉武帝 察举征辟 品行
东汉末、魏 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
门第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明清
八股取士 八股文
“世卿世禄”制度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这种 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而遭 到破坏的。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公九卿制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西汉武帝时:建立中朝
皇 中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朝 侍 中 常 侍
帝
执行机构
外 丞 相 九
朝 御 史 大 夫 卿
太 尉
有事上报
随置三公 事归台阁
3.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 三
度 支
帝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
司
盐 铁 户 部
宋代:二府三司制
枢密院
行政
中书省
财 政
财 政
军政
门下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归入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归入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5.元朝:一省制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 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实行一省制的原因:
元疆域空前,政务繁多,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
军功爵制
商鞅
有军功者,各以率(凭借)受上爵......宗 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 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商君列传》
统一后的秦朝还以军功选官是否适应 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 响?
评价: 激励了许多将士为国效力,但不再适用和平时期。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
思考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 制度?
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是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思考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 为什么?
2.概念区别: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 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2019高中历史必修一第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战场上勇猛的军人未必是治国的良才,以此为标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准选官会造成统治的粗率和残暴,统一以后,秦 的统治未能巩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正、公开
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1、监察制度
中央: 御史大夫
秦朝: 地方: 监御史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中央:御史大夫、 御史台 (中国东汉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至元设置的中央 演变 Copyright 汉朝: 监察机构 ) 地方: (州)刺史 明清: 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 发展而来)
不同。 中国是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 治的产物。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011· 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考)唐太宗时期, 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 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 是( ) Evaluation only.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tedB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元:一省制
历史: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7(岳麓版必修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
周亚夫 (?—前143),西汉名 将,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初大 将周勃之子; 少时喜读兵书,智谋过 人。汉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 大举侵犯,他以河内郡守任将军, 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 治军谨严,训练有素,汉文帝至细 柳劳军,亦须服从营中规定,被誉 为真将军。汉景帝时爆发吴楚七国 之乱,他率军讨伐,断敌粮道,3个 月平定叛军。在历史上,周亚夫以 治军严谨、统军破敌而享有盛名。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导入
杯酒释兵权图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该图显示 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即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郭子仪 (697—781),华州郑县(今陕 西华县)人,唐代大将;以武举积功,官至 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等。安史之乱,他以朔 方节度使率兵与李光弼合军击败史思明,并 与李率师五万至灵武,拥立肃宗,拜为兵部 尚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关内河东副元 帅;后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升中书 令,封汾阳郡王。唐德宗嗣位,尊为“尚 父”。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 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 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籓国自析。自此以来, 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 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 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科举考试图》宋『学法指导』本课所提到的措施中哪些属于加强皇权,哪些属于加强中央集权;多角度认识科举制度;辩证、全面的分析监察谏议制的得失。
『预习填空』一.中央行政体制(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1. 秦朝实行制,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2.汉武帝建立“”,与三公抗衡。
3.隋唐:实行制⑴机构:三省指(负责起草诏令,有决策权)、(封驳审议,有谏议权)、(负责执行)。
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⑶作用:①提高了,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
4. 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_ _”。
前者掌管行政权,其长官为,后者掌管军政;“三司”指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_。
5.元朝:废除,实行,只设,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6.明朝:废丞相,相权归六部。
设内阁。
7.清朝:设军机处1。
234((2人们思想。
(3)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指对进行监督的制度。
秦、汉两代中央有度达到高峰。
2的言行决策进行监督。
隋唐的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3.评价:(1)消极: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约束,杜绝。
(2)积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以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这既是的需要,又反映了的变化。
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核心突破』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课件
清朝 顶峰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朝代 西周 战国、秦、 汉 汉武帝 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明清 制度 备注 影响(作用)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朝代 西周 制度 “世卿世禄” 备注 贵族世袭土地、人口、 职务、待遇 商鞅变法 影响(作用)
战国、秦、 军功爵制 汉
汉武帝
察举制:察廉、举孝。 地方每年推荐人才。 察举制、征 征辟指:策问当时重大 辟制 政治经济问题,不定期 ,政府向社会招聘。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 重点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监察制度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朝代 中枢权力体系 职能(作用) 备注
秦朝 西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唐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朝代 中枢权力体系 职能(作用) 备注
宋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度支、盐铁 、户部)
中书省 废丞相,设内阁
元 明 清
军机处
宰相办公机构,行 政权 军权(发兵权) 财政,长官”计相 ” 下设六部 丞相制度被废除 跪奏笔录
加强,相权 再分割 三省长官基 本不参与政 事 发展 顶峰 三省六部保 留,无实权
3、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秦朝的 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丞 相 太 尉
御史 大夫
奉 郎 卫 廷 典 宗 治 少 太 常 中 尉 尉 客 正 粟 府 仆 令 内 史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源自皇帝 尚 书 礼 兵 门 下 刑 工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当堂检测
•
B B A C B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图
状元卷
材料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1.科举制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唐· 孟郊《登科后》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 2.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 ——王定保《唐摭言· 述进士上》 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来自元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一省制:中书省
1) 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
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 1.是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
• 2标志着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 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到元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 秦( ) 汉初承秦制 汉武 帝( ) 东汉( )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三省 隋唐 ( ) 宋( ) 元朝( )
庶人
军功爵制
商鞅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 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 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 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 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 华。 ——《史记· 商君列传》
结论:军功爵制以军功为升官加爵的标准, 能够激励更多的英勇善战的将士为国效力;“
察举与征辟 汉代察举制“四 科取士”为: “一曰德行高妙, 志节清白;二曰 。 学通行修,经中 博士;三曰名达 法令……四曰刚 毅多略……皆有 孝悌廉公之行”
秦到元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 秦(三公九卿) 汉初承秦制 汉武 帝(中朝) 东汉(尚书台) 魏 晋南北朝出现了三省 隋唐(三省 六部) 宋(二府三司) 元朝 思考:中枢权力机 ( 中书省)
【历史课件】2018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及监察制度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说明制度的创新、完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学习目标】 (1)以教材资料和插图为信息来源,理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流程、特点及 作用。
二、选官制度 1.西周: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2.战国、秦和汉初:军功爵制度。 3.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 (1)含义: 察举制 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征辟制 是中央和地方 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生的必要性;通过与其他选官制度的比较,说
明科举制如何体现了公平公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 能力。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各项制度创新、完善的时代需求。
(4)制度创新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 (1)时间: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于 隋唐 时期。 (2)机构:三省是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 尚书省 。尚书省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职权:中书省负责 起草诏令 ,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 执行,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概念解读】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 朝,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较 为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决策的 科学性。 【图解记忆】
【特别提示】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部分享有政治、经 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造成中国官僚队伍重新贵族化,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科举制的 实行,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走出误区】 唐、元两朝中书省的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
2014年岳麓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
B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 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 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 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 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为什么实行一省制,实行之后有何 影响?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政务繁忙, 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 影响:到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过重, 不时卷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 争,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 动荡。
地方行政体制演变:
元朝行省制度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
1、实行行省制 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2、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1.西周时期是如何选任官员的?这 种制度是如何被破坏的?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宗法分封与社会等级图
结论: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 坏而遭到破坏的。
2.军功爵制在战国时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完成了统 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朝还以军功作为选官的依 据,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 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
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 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 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 唐代初年君权受到三省宰相和法律的制约。 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课件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 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 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制度
1.汉朝的中央制度 汉初:仍为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后: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
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 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 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 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 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秦朝的中央制度
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 权都在皇帝手中;
3.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按照宗法制,周天 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 继承制;
分封制: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 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评价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 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是周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 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 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共同 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 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定夺。
2.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 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县丞、县尉; 郡县主要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3.秦朝的文书制度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2020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监察与谏议 1.监察 (1)秦汉:官员监察制度确立。 ①秦朝:_御__史 __大 ___夫__掌管监察。 ②汉代 a.御史府的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 b.汉武帝设立__刺__史__,负责监督郡国长官,刺史统属于御 史府。
(2)明清时期 ①中央:设有_都__察__院___与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 ②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__按__察__使__司__。 2.谏议 (1)隋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_门__下__省___可以对皇帝的 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_谏__院__。
——《朱子语类》
问题 1:据史料一,概括唐朝“三省”职权的分配以及唐朝 中央机构行政运作的程序。
学生试答: 提示:职权分配: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审 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 运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
史料二:(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 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 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 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3)影响 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__士__人__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 治的社会基础。 ②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大批的 __高__素__质__人__才__。 ③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分界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以隋唐为界,分为两大阶段。隋唐 以前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族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其方式 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 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出 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了皇权与 相权斗争的延续。宋朝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分割相权,元朝出现反 复,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相权一度得到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 把全班分为四大小组(汉、唐、 宋、元),并课前派发资料。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归纳各自朝 代的政治制度(中央官制、地 方官制、选官制度、监察与谏 议)。
2、课前导入:
每小组派选一名同学进行政治制 度与朝代“连连看”,使学生对 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向学生 提出问题。(约6min)
历史重现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 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 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 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 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 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ABC三个方案的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
A.礼部
B.户部
C.工部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看皇权的
• 太宗尝罢朝,自言:“杀却此田舍汉!” 文德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太宗曰: “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皇 后退,朝服立于庭。太宗惊曰:“何为若 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 明,故魏征得尽直言。妾备后宫,焉敢不 总结 2:相权虽然受到了牵制,但仍然 贺!”于是太宗意乃释。 ——选自《大唐 新语 规谏第二》 “事无不统”,拥有行政、军事和经
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材分析
上 课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环
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 1、教材地位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是第一单元 的第三课,其内容在本单元中具有承 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的两个课时中 介绍了夏、商、周、秦的政治制度, 并详细了解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确立和由来。三省六部制、元以前的 选官制度和监察与谏议制度等古代政 治制度的成熟为下一课《中国专制集 权的不断加强》作铺垫。从文明史观 来看,这些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今政治 制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 史料分析汉朝中央枢纽中皇权与相 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 权的矛盾,从而探究三省六部制的 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 发展由来。 ‘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 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 总结1:西汉丞相位崇权重,国家大政都 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要先听丞相的意见。丞相权力过大对皇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五七 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周勃附子亚夫传》
1、源流:
皇 三 中书省
(决策)
帝 省 门下省
(审议)
隋朝正式确立, 唐朝进一步完善。
2、运作程序 3、影响
①对当时:A、相权一分 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 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 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 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尚书省
(执行)
六 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②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 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讲授新课:
①子目一 问题探究、情景创设: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25min) ②子目二 谈话法讲授: “选官制度”(15min) ③子目三 谈话法讲授: “监察和谏议”(10min)
子目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 演 ①汉朝“中朝”、“外朝”设置 变” 联系并对比秦朝的政治制度,运用
想一想:汉武帝为什么重用身边的官位 比较低的近臣、宠臣来削弱相权呢? (1)官位低,皇帝在任用时可减少顾 虑 (2)近臣、宠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旨意 (3)可以随意更换
• 书本p10第二段:“到汉武帝时,
则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 成官中的决策班子,成为中朝与之制 衡。到东汉时期逐渐形成了尚书台, 取代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尚 书台改称为尚书省,又新设立了中书 省和门下省。”
中朝----尚书台----尚书省-----三省
②唐代三省六部的设置与主要职能
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尚书令一员。正二品。 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 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务,皆会而决之。 门下省侍中二员。……武德定令,侍中正三品,大 历二年十一月九日,升为正二品。......凡百司奏抄, 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中书省,中书令二员。……本正三品,大历二年 十一月九日,与侍中同升正二品,自后不改也。中书令 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 ,出则奉之,以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 也。 ──[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 》
Hale Waihona Puke •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一些突出特点,这些政治制度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提高 分析中国国情的深刻历史洞察力。 • 结合当今社会,明白现今的一些政 治制度是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摒弃和 继承发展,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古 代政治文明。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3、教材重难点 • 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 变、选官制度、监察制度。
三、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谈话法 引探式教学法
以问题探究为主,一共一个半课时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巩固旧知识 集中注意力 促进思维发展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1.说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史料对比 分析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 析各项政治制度措施,通过图表归 纳法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特点。
2、教学目 标 • 知识与能力: •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汉代的中外 朝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北 宋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中书 一省制。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 朝代下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的 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 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 (2)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 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 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 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 (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 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 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 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 点。
二、学情分析
• (1) 学生在初中时已简单学过这些制 度下的机构设置情况,但仍处于认识 的感性阶段,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 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 将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 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望,但他们感兴趣的往往集中在直 观教具和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