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辅导:肝脏生物转化功能的反应

合集下载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精)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精)
• 维生素D3羟化成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维生素1, 25,(OH)2D3 • 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羟化作用 • 黄曲霉素B1经加单氧酶作用生成致癌物质
(2)单胺氧化酶系(monoamine oxidase, MAO)
存在于线粒体内,可催化胺类生成相应的醛类。
催化的主要反应:
RCH2NH2+O2+H2O RCHO+NH 2 3+H2O (3)脱氢酶系
内源性:如激素、胺类、胆红素、氨等 非营养物质 外源性:如色素、药物、毒物等
*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
肝是生物转化最重要器官,但在肺、肾、胃肠道
和皮肤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 。
*生物转化的意义
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 (xenobiotics) 进行转化,使 其灭活 (inactivate),或解毒(detoxicate);更为重要的 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第十四章 肝脏生化
第一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与意义
二、生物转化的类型及酶系
三、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与意义 (一) 生物转化的概念
非营养物质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使其 极性增强,水溶性增加,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 外,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COOH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水杨酸
乙酸
(二)第二相反应
1.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体内生物转化最重要、
最普遍的结合反应。
葡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是——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UDPGA)
2NAD+
2NADH+ 2H+
UDPG脱氢酶
经过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物质极性增强,水溶性提高, 毒性减弱,易于排泄。

12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12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6-
医学生物化学
国家开放大学
性体内半衰期约为 13.4 h,而在女性体内半衰期只有 10.3 h。 肝功能低下可降低肝的生物转化能力,故对肝病患者用药要慎重;单加氧酶系特异性较差,
能催化多种物质进行不同类型的氧化反应。例如,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的病人,对氨基比林等药 物的转化能力也增强,产生耐药性。用药时还应考虑用药配伍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另外利 用苯巴比妥能诱导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合成,此酶可催化脂溶性的游离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 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结合胆红素),故临床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防止发 生“核黄疸”(胆红素脑病)。
-3-
医学生物化学
国家开放大学
烷基反应、氧化反应等,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单加氧酶系催化分子氧中的一个氧原子掺入底物,而另一个氧原子被 NADPH 还原为水分
子。由于一个氧分子发挥了两种功能,故又称其为混合功能氧化酶。又由于其氧化产物是羟化 物,故又称其为羟化酶。
单加氧酶系由细胞色素 P450、NADPH-细胞色素 P450 还原酶(其辅酶为 FAD)和细胞色 素 b5 还原酶组成。
-7-
(一)内源性 内源性物质为体内代谢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胺类物质,还 有一些对机体有毒的代谢产物,如胺和胆红素等。 (二)外源性 外源性物质为外界进入体内的药物、食品添加剂、色素、误服的毒物及蛋白质在肠道的腐 败产物(如胺类物质)等。
二、生物转化作用概述 (一)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 非营养物质在肝脏内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后,其极性(水溶性)增强,更易
-4-
医学生物化学
国家开放大学
过上述氧化、还原或水解的第一相反应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第二相的结合反应才能完成生物 转化作用。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7)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7)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7)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考纲要求》1.肝胆生化(1)肝脏的代谢了解(2)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熟练掌握(3)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熟练掌握(4)胆红素代谢与黄疸熟练掌握2.肝胆疾病的检查(1)酶学检查(ALT、AST、ALP、GGT、ChE)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2)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3)肝纤维化标志物(Ⅲ、Ⅳ型胶原等)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熟悉(4)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掌握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机体内外其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1.代谢功能,参与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分解和储存;核酸代谢;激素的生物转化;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

2.排泄功能,如胆红素、胆酸、药物、某些阴离子染料等的运输和排泄。

3.解毒功能,参与对药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4.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其功能状态和组织结构必然受到影响。

肝的病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肝细胞损伤,间质反应,胆汁淤积,局限性肝损害及肝血管系统损害五种。

以上病理改变往往合并存在,但有所侧重,从而出现各种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导致有关的试验结果异常。

一、肝胆生化(一)肝脏的代谢功能1.糖代谢: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

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进食之后自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再进入肝脏,肝细胞迅速摄取葡萄糖,并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于是在肝静脉血液中保持着较低的血糖浓度。

第10章肝脏生化

第10章肝脏生化

C H 3 C H O ( 乙 醛 )
C H 3 C O O H ( 乙 酸 )
第10章肝脏生化
(一)第一相反应
• 氧化反应:
3)胺氧化酶系: 存在部位:线粒体内
反应方程式:
RCH2NH2+O2+H2O2
RCHO+NH3+H2O
第10章肝脏生化
(一)第一相反应
• 还原反应:
存在部位:肝细胞微粒体中
约80%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
第10章肝脏生化
胆红素的生成过程
• 部位:肝、脾、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
第10章 肝脏生物化学
第10章肝脏生化
导言
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体内最大的腺 体,有人把肝脏比喻为“人体化工厂”、“物质代谢 中枢”。那么肝脏究竟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参与了哪些 反应?肝脏又具有怎样的重要功能?本章肝脏生物化 学将主要介绍肝在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 代谢中的作用,以及肝的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等方 面的重要功能。
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 肝内进行的糖代谢途径有:
饱食 合成肝糖原
空腹 分解肝糖原 饥饿 糖异生
维持血糖浓度
脂肪动员→酮体合成→供大脑利用
节省葡萄糖
第10章肝脏生化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 作用: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
均具有重要作用。
• 分泌胆汁,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 肝脏是胆固醇、磷脂等各种类脂和血浆脂蛋白合
• 功能障碍:
雌激素↑→男性女性化、蜘蛛痣 醛固酮↑→水钠潴留
第10章肝脏生化
第2节 胆汁酸代谢
第10章肝脏生化
一、胆汁

肝的物质代谢及生物转化

肝的物质代谢及生物转化
肝的物质代谢及生物转化
( Biochemistry in Liver )
目录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的结构特点
肝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
肝存在肝静脉和胆道系统双重输出通道 肝具有丰富的肝血窦 肝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过
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水溶性和极性增加,易于从尿或胆汁排出体外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
二、肝的生物转化包括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使其某些基团转化或分解,理化性质改变,即
可顺利排出体外
有些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不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
※ 脂肪动员↑→酮体合成↑ →节省葡萄糖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
作用: 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均具有重要作用。 回顾: 肝内进行的脂类代谢途径主要有哪些?
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 酮体的生成
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变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合成 ( VLDL、HDL、apo CⅡ ) 脂蛋白的降解 ( LDL )
迄今已鉴定出57余种编码CYP的基因。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55%60%,
分为A、B、C等亚族 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40%以上分类,可将人肝细胞P450分为5个家族: CYP1、 CYP2、CYP3、CYP7和CYP27
对异源物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CYP是CYP1、CYP2和CYP3。其中又以微粒
肝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 MEOS)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

肝的生物化学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在人体内起到了许多关键的生物化学作用,如代谢、排毒、合成、贮存和解毒等。

首先,肝脏对于人体的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它能够通过糖原的分解和合成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在餐后,肝脏会将过量的葡萄糖转化成糖原储存在肝脏中,以备后续需要时释放出来。

而当血糖水平下降时,肝细胞会将储存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此外,肝脏还参与脂肪代谢,将体内储存的脂肪酸进行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同时,在低血糖状态下,肝脏能够将脂肪转化成葡萄糖进行提供能量的需要。

其次,肝脏对于排毒功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能够通过两个主要的途径进行排毒:生化变化和转运排泄。

在生化变化方面,肝脏通过一系列的酶反应将体内的有毒物质、药物和化学物质转化为可溶解性或易排除的形式。

该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相位Ⅰ反应、相位Ⅱ反应和相位Ⅲ反应。

在转运排泄方面,肝脏通过将解毒产物排泄至胆汁中,进而排除体内的毒素。

此外,肝脏还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将解毒产物转运至肾脏,最终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完成解毒的过程。

此外,肝脏还具有合成功能。

肝脏能够合成蛋白质、脂类和胆汁等物质。

肝脏能够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这些蛋白质在维持血浆渗透压、免疫防御和凝血功能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肝脏还能够合成适量的脂肪,以满足身体对脂肪的需要。

此外,肝脏合成的胆汁也具有重要作用。

胆汁不仅能够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质,还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维持胆固醇的平衡。

此外,肝脏还能够贮存重要的营养物质和维生素。

肝脏能够储存大量的维生素A、D、B12和铁等,当身体需要时,肝脏会释放这些储存物质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此外,肝脏还能够贮存大量的糖原和脂肪,以供身体在需要时释放能量。

肝脏也是体内储存维生素A的主要器官,维生素A对于维持视觉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2年医学院生化课知识点汇总-17章 肝生物化学

2022年医学院生化课知识点汇总-17章 肝生物化学

第17章肝的生物化学学习要求1. 掌握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掌握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

2. 熟悉高胆红素血症与黄胆。

3. 了解肝生化与临床的关系和肝功能检查原则。

基本知识点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赋予了肝复杂多样的生物化学功能。

肝不仅是物质代谢的中枢,而且具有生物转化、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肝通过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肝在脂类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

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协助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肝是体内合成甘油三酯、磷脂与胆固醇的重要器官.肝能合成VLDL、HDL,参与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转运.肝是氧化脂肪酸并产生酮体的器官.肝是除支链氨基酸外所有氨基酸分解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氨在体内合成尿素的主要场所。

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和代谢转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肝还是许多激素灭活的场所。

肝通过生物转化对内、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改造,提高其水溶性和极性,有利于从尿液和胆汁排出。

肝的生物转化第一相包括: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第二相包括结合反应,并具有转化反应的连续性、反应类型的多样性和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特点。

胆汁是肝细胞分泌的兼具消化液和排泄液的液体。

作为胆汁主要成分的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是肝清除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胆汁酸有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之分。

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初级胆汁酸经肠菌作用生成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

胆汁酸还有游离型和结合型之分。

结合型胆汁酸是游离胆汁酸和甘氨酸或牛磺酸在肝内合成的产物。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使有限的胆汁酸库反复利用以满足脂类消化、吸收的需要。

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产物。

胆色素主要来自衰老红细胞内血红素的降解。

血红素加单氧酶和胆绿素还原酶催化血红素经胆绿素生成胆红素。

胆红素为脂溶性,在血液中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

在肝细胞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水溶性的胆红素,后者由肝主动分泌,经胆管排入小肠。

在肠菌酶的作用下,胆红素被还原成胆素原。

第12章 肝胆生物化学

第12章  肝胆生物化学

第12章肝胆生物化学一、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1.定义“:机体将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非营养性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水溶性),使其易随胆汁或尿液排泄,这种体内转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2.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水解(第一相反应)和结合(第二相反应)。

二、胆汁酸的代谢1.胆汁酸的分类:按生成部位分: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石胆酸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

按结构分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是否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2.初级胆汁酸的生成:在肝细胞中以胆固醇为原料转化生成;关键酶:胆固醇7α-羟化酶。

3. 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肝循环:结合型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道,在小肠下端和大肠腔内经肠道细菌作用,使结合型胆汁酸水解脱去甘氨酸和牛磺酸而成为游离胆汁酸,后者继续在肠菌作用下,7位脱羟基而转变成次级胆汁酸。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4.胆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2)防止胆结石的生成三、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时所产生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

1.胆红素的生成:约80%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

在单核-巨噬细胞中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的催化下首先生成游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亲脂疏水)。

2.血液中的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3.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及排泄: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由转运蛋白(Y\Z)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变生成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溶性,不易透过细胞膜)。

胆红素的排泄: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毛细胆管排泄入胆汁中,再随胆汁排入肠道。

两种胆红素的区别*4.胆红素在肠中的转变: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菌的作用下,水解脱去葡萄糖醛酸成为未结合胆红素,之后通过还原反应生成无色的胆素原族。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
*肝细胞内转运
滑面内质网
胆红素与胞质配体蛋白结合
(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
(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
*
*
*
未结合胆红素: 尚未进入肝细胞,没有经过肝的生物 转化,未与葡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的胆红素 称为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经过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与葡糖醛酸结 合或与硫酸结合的胆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
*
*
(三)肝对胆红素的排泄作用
在肝细胞中经转化生成的结合胆红素 水溶性增强,容易溶解在胆汁中,自肝细 胞释放到毛细胆管随胆汁排入肠腔。
毛细胆管中胆红素的浓度远高于肝细胞,所以肝细胞排出胆红素的过程是一个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转过程。
清蛋白-胆红素(未接合胆红素)
清蛋白
胆红素
运输形式 胆红素-清蛋白;少量与α1球蛋白结合运输。
*
三、胆红素在肝细胞中的转变
(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 Leabharlann 三)肝对胆红素的排泄作用*
胆红素在肝血窦中可以自由双向通过肝细胞膜进入肝细胞。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入量取决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
Metabolism of Bile Pigment and Jaundice
*
*
*
(二)胆红素的生成过程
血红蛋白
珠蛋白
血红素
胆绿素还原酶
NADPH+H+
胆红素
衰老的红细胞
肝、脾、骨髓
网状内皮系统
胆绿素
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
O2
NADPH+H+
Fe3+
CO+H2O+NADP
+
胆红素空间结构示意图

生物化学教案-第十四章肝脏生化-2学时

生物化学教案-第十四章肝脏生化-2学时

第一相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氧化反应脱氢酶系:细胞液、微粒体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结合反应(1)葡糖醛酸结合反应(2)硫酸结合反应(3)乙酰基结合反应三、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1.生物转化反应的连续性2.生物转化反应类型的多样性3.解毒致毒的双重性四、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生物转化受年龄、性别、疾病、诱导物、抑制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胆汁与胆汁酸代谢一、胆汁胆汁中主要的固体成分是胆汁酸盐(50%),其余还有胆色素、胆固醇、磷脂、糖蛋白,此外还有脂肪酶、磷脂酶、淀粉酶、磷酸酶系等酶类,除胆汁酸盐和某些酶类与脂类物质的消化有关外,其余多属排泄物。

二、胆汁酸的代谢(一)胆汁酸的分类(二)胆汁酸代谢1.初级胆汁酸的生成胆固醇→(7α羟化酶);羟化→7α羟胆固醇,→侧链氧化、异构、加水水解→初级胆汁酸(胆酸和鹅脱氧胆酸)+甘氨酸或牛磺酸→初级结合胆汁酸。

2.次级胆汁酸的生成和胆汁酸肠肝循环初级结合胆汁酸(小肠下段和大肠,细菌作用)→水解脱去甘氨酸或牛磺酸→游离胆汁酸→脱去7α羟基→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

胆汁酸肠肝循环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97%)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意义:胆汁酸反复利用,促进胆汁分泌、补充肝合成胆汁酸能力的不足、防止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

若腹泻/回肠切除,则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影响脂类消化,并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易形成胆结石。

(三)胆汁酸的功能1.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2.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第四节胆色素代谢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

一、胆红素的来源、生成和运转1.来源:铁卟啉化合物包括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Mb)、Cyt、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 80%来自衰老红细胞崩解产生的Hb,少量来自造血过程中红细胞的破坏和非血红蛋白血红素的降解。

【高中生物】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

【高中生物】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

(生物科技行业)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第一节肝的物质代谢特点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从而保障全身各组织,特别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2.机制: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控下,肝通过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作用来实现对血糖的调节。

1)当血糖浓度增高时(如进食后),血中葡萄糖在肝中合成肝糖原储存,使血糖保持正常水平。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如饥饿时),肝糖原迅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补充血糖,从而防止血糖降低。

在饥饿10多小时后,绝大部分肝糖原被消耗,此时糖异生作用成为肝供应血糖的主要途径。

故肝病时容易导致血糖含量变化,可以引起肝源性低血糖症,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1.作用:肝脏在脂类消化、吸收、转运、分解和合成代谢中都有重要作用。

2.机制:1)肝细胞可将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盐,随胆汁排入肠腔,可乳化脂肪,以利于脂类消化和吸收。

肝病或胆道阻塞时,脂类消化吸收障碍,可产生厌油腻和脂肪泻等症状。

2)血浆中的VLDL主要在肝细胞合成,它在血浆中可转化为LDL。

HDL也主要在肝细胞合成。

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浆中的转运形式,故肝脏积极参与体内各种脂类的转运和代谢。

3)甘油三脂在肝分解代谢十分活跃。

如脂肪酸在肝旺盛地进行β-氧化分解,且因其特有的酮体合成酶系,将之转变为酮体,并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外组织,供大脑、肾、心脏、骨胳肌等组织氧化利用获取能量。

4)肝脏是合成脂肪、胆固醇、磷脂旺盛的器官。

磷脂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肝功能障碍或磷脂合成原料缺乏时,肝细胞合成磷脂减少,肝内脂肪运出障碍,过多的脂肪存积在肝细胞内而形成脂肪肝。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1.作用:肝活跃地进行着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2.机制:肝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肝除合成其本身所需的蛋白质外,还能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

血浆中的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多种载脂蛋白在肝脏合成。

生化检验重点

生化检验重点

1.M蛋白为浆细胞病患者异常浆细胞克隆增殖,而产生的大量单一的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病人血清或尿液中的M蛋白在蛋白电泳时呈现一条色泽深染的窄区带。

2.口服糖耐量试验OG 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集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3.黄疸:由于胆红素在组织细胞内沉积而造成的黄染现象1.隐性黄疸: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不超过34.2umol/L时,为高胆红素血症,肉眼观察不出巩膜、皮肤有黄染,称为隐性黄染疸。

1.连续检测法:是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在酶促反应的线性期每间隔一定时测定一次产物或底物的变化量,根据其变化量间接求出酶活性浓度,又称速率法。

2.C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是急性时相反应时极灵敏的指标,升高早且程度高。

3.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血浆中一系列浓度发生变化的蛋白质的总称,其中大部分蛋白质如AAT、AAG、Hp、Cp、CRP、C3和C4等浓度升高,PA、ALB和TRF等浓度下降。

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4.血浆运载蛋白在血浆中能结合其他物质并对之起运输载体作用的蛋白质,如ALB、PA、HDL、LDL、TRF等。

5.前清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比清蛋白小,电泳位置在清蛋白之前的蛋白质,主要起运输载体和营养蛋白作用。

1.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特征。

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器官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系统。

2.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

3.低血糖指血糖浓度低于空腹参考水平下限。

低血糖由多种原因引起,其症状主要是由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缺血所致,临床分为空腹性低血糖和反应性低血糖。

其诊断主要依据多次连续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或在发作时测定血糖和OGTT、胰岛素和C肽等其他相关指标。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5页
一、生物转化概念
4.部位:
(1)器官:
肝(主要)
肾、胃肠道、肺、皮肤、胎盘
(2)细胞定位: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细胞微粒体、胞液、线粒体第6页
一、生物转化概念
5.生理意义: 主要是使非营养物质极性(水溶性)增高,易
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除体外 使一些非营养物质生物学活性降低或消除(灭
2. 存在: 线粒体 反应:
RCH2NH2 + O2 + H2O RCHO +
NH3 + H2O2
RCHO +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NAD+ + H2O
第12页
3.脱氢酶系
乙醇90%~98%在肝代谢
乙醇去除率: 100~200mg/h·kg
乙醇可诱导微粒体乙醇氧化酶体系(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 MEOS)
第14页
(二) 还原反应
酶: 硝基还原酶类、偶氮还原酶类 定位: 微粒体 反应: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15页
(三) 水解反应
酶: 水解酶——酯酶、酰胺酶及糖苷酶等 定位: 微粒体、胞液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16页
(四) 结合反应
体内最主要生物转化方式。 分类: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硫酸结合反应 乙酰基结合反应 甲基结合反应 谷胱苷肽结合反应 甘氨酸结合反应
活作用,如激素) 使有毒物质毒性减低或消除(解毒作用) 生物转化作用 ≠ 解毒作用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7页
二、生物转化反应主要类型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第一相反应:
氧化反应(oxidation)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ppt课件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ppt课件
能力不足,易发生药物及毒素中毒等
老年人因器官退化,对氨基比林、保泰松等的药物 转化能力降低,用药后药效较强,副作用较大。
肝实质的损伤直接影响肝生物转化酶类的合成。
15
二.许多异源物可诱导生物转化酶类
1.某些药物或毒物可诱导转化酶的合成,使肝脏的生物 转化能力增强,称为药物代谢酶的诱导。
例:长期服用苯巴比妥,可诱导肝微粒体加单氧酶系的合成,从而使 机体对苯巴比妥类催眠药产生耐药性。
5.甲基化反应是代谢内源化合物的重要反应
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M)
活性物质
13
• 6.甘氨酸主要参与含羧基异源物的结合转化
结合对象:含羧基化合物
14
• 肝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一 . 生物转化作用受年龄、性别、肝脏疾病及药物等体 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新生儿生物转化酶发育不全,对药物及毒物的转化
9
• 水解反应
酯酶、酰胺酶和糖苷酶是主要水解酶
乙酰水杨酸的生物转化过程
10
结合反应是生物转化的 第二相反应
• 1.葡糖醛酸结合是最重要、最普遍的结合反应 葡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UDP-葡糖醛酸(UDPGA)
2NAD+ 2NADH+ 2H+ UDPG脱氢酶
11
2.硫酸结合也是常见反应
硫酸供体: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PAPS) 催化酶:硫酸转移酶 (sulfate transferase)
出体外和,代这谢中一间过物程称为生物转异化源作物,用如药物, (biotrans—formation)。肝是机体环等境内化生学物污染转物 化最重要的器官。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非营 养物质按其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3
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2.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1)消除外来异物。通过呼吸、 肠道、皮肤等进入人体的环境污 染物、色素、防腐剂等外来异物 可经血液运输至肝、皮肤等部位 进行生物转化而排出体外。
01
(3)灭活体内的活性物质。机体 自身合成的活性物质(如激素、 神经递质等)在体内发挥生理功 能后需经生物转化而灭活,便于 维持机体代谢功能与调节的正常。
பைடு நூலகம்生物化学
2.生物转化的部位 肺、肾、肠道、皮肤等器官也能
将少量非营养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然 后使其随胆汁或尿液排出。由于肝内 代谢非营养物质的酶类含量高、种类 多,所以机体的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进 行。
1.2 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肝的生物转化反应可分为两类,即 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第一相反应 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相反 应为结合反应,主要跟极性较强的物质, 如葡糖醛酸、硫酸、乙酰基、甲基和谷 胱甘肽等结合。
2.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是第二相反应的主要形式。
一些含羟基、巯基、氨基的非营养物质可 以与某些极性较强的物质结合,既增强了 水溶性,利于排泄,又掩盖了非营养物质 的某些基团,因此第二相反应常常使其产 物的活性和毒性降低,被认为是体内的解 毒过程。结合反应的供体有尿苷二磷酸葡 糖醛酸(UDPGA)、活性硫酸、谷胱甘 肽、氨基酸、乙酰CoA、S-腺苷甲硫氨酸 等。
03
02
(2)改变药物的活性或毒性。大 多数药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活性、 毒性降低或消失,如磺胺类、阿 司匹林类药物等。
04
(4)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新 生儿肝蛋白质合成功能不够完 善,微粒体酶系活性较成人低 对非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较差 对某些药物敏感,易发生药物 中毒。
生物化学

第十六章肝的生化习题

第十六章肝的生化习题

第十六章肝的生物化学一、内容提要肝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化学功能。

本章主要介绍肝除了与其他组织器官相同的功能外还具有一些重要功能,如物质代谢功能、生物转化功能和排泄功能等。

(一)肝的物质代谢功能1.肝在糖、脂类、蛋白质代谢作用中的特点(1)糖代谢肝通过糖原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如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协助脂类的消化吸收;肝是体内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能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出去;肝是体内合成酮体的主要器官。

(3)蛋白质代谢肝对蛋白质代谢极为活跃,除丫 -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肝是除支链氨基酸外所有氨基酸分解代谢的重要器官,是处理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如氨主要在肝中合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作用中的特点(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贮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K、B1、&、&、B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且多种维生素在肝中转化为辅酶的组成成分。

(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从而降低或失去其活性,此灭活过程对于激素作用时间的长短及强度具有调控作用。

(二)肝的生物转化作用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极性增加或活性改变,而易于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2.生物转化的物质生物转化的内源性非营养物质有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氨、胺、胆色素、激素等物质。

外源性非营养物质有摄入体内的药物、毒物、食品防腐剂、色素等。

3.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主要有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于微粒体的加单氧酶系,其特点是可被诱导生成,生理意义是参与药物和毒物的转化;第二相反应是结合反应,结合反应是体内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主要与葡萄糖醛酸(供体UDPG)硫酸(PAPS和乙酰基(乙酰CoA等结合,尤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最为普遍。

肝的生物转化

肝的生物转化

肝的生物转化一、肝的生物转化定义肝的生物转化是指肝脏对来自胃肠道的物质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使物质转变为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或者排出体外。

二、生物转化过程肝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氧化和还原反应,主要是将物质氧化分解为更小的分子;第二阶段是结合反应,主要是将小分子与葡萄糖、氨基酸、磷酸等其他分子结合,生成更有用或易于排出的物质。

三、生物转化的重要性肝的生物转化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生物转化,我们可以将来自胃肠道的物质转化为人体有用的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另一方面,通过生物转化,我们可以将有毒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毒性降低或消除,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四、生物转化酶系生物转化酶系是肝脏中进行生物转化的一系列酶,它们协同作用,使物质得以有效转化。

主要的生物转化酶包括醇脱氢酶、醛脱氢酶、单胺氧化酶、儿茶酚胺-N-甲基转移酶等。

五、生物转化类型根据作用机理和产物性质的不同,生物转化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和结合反应。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酶系和底物,其产物也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六、生物转化产物生物转化的产物包括各种小分子化合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磷酸等,以及一些活性物质如激素和神经递质等。

此外,生物转化还能产生一些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胆酸和胆色素等。

七、生物转化异常当生物转化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导致体内物质的代谢紊乱,甚至引发疾病。

例如,某些遗传缺陷或环境因素可能导致某些物质的生物转化异常,从而引发疾病。

此外,一些药物和外源性物质也可能影响生物转化的过程,导致药物或毒物的代谢异常。

八、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肝的生物转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未来,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生物转化过程和机理,从而为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的与生物转化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从而为研发新的药物提供新的靶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