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
生产运作计划体系及内容
生产运作计划体系及内容一、生产目标和策略生产目标通常包括生产数量、质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的目标。
而生产策略则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二、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根据销售订单和市场需求,制定的生产数量、时间表和生产资源的安排。
它需要考虑到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因素。
三、物料管理计划物料管理计划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计划、库存管理计划和物料供应链管理计划等内容。
它需要确保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够及时到位,而且库存也要保持在合理水平以避免产生浪费。
四、生产排程生产排程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将具体的生产任务分配给各个生产单元,包括车间、生产线等,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五、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生产计划和排程进行动态调整和控制。
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监控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
六、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它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达到客户要求,并且还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七、安全管理计划安全管理计划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紧急预案,以保障生产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总之,一个完整的生产运作计划体系需要考虑到生产目标和策略、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计划、生产排程、生产控制、质量管理计划和安全管理计划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需要对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安排和计划。
下面继续讨论生产运作计划的内容。
八、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包括了生产人员的需求计划、招聘与培训计划,以及员工的岗位分配和绩效考核等内容。
在生产过程中,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九、设备维护计划设备维护计划包括了设备的保养、检修和维护等内容。
生产与运作的概念
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其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运作系统:由人和机器等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有机整体生产运作管理: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1、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与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的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2、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包括生产运作计划、组织与控制三方面。
3、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包括设备维护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整个系统的优化改进。
与制造生产相比,服务运作的特征:1、服务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
2、服务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
3、与顾客接触往往导致效率降低。
4、不可储存性——纯服务性生产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
5、无形性;6、不可分离性——生产与消费在场地上的同一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生产运作的类型1、大量生产运作2、单件生产运作3、成批生产运作大量大批生产的特征大量大批生产易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
1、生产周期短;2、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3、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4、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难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
1、产品制造周期长,订货期长。
2、通用化设备,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
3、成本高。
4、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成批生产类型的特征:介于两者之间。
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作效率的途径:1、减少零件变化,变产品的多品种为零件的少品种。
2、提高运作系统的柔性,处理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
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生产过程的柔性、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的前提是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一)区域因素1、原材料位置:公司距原材料产地很近出于三个主要原因:必要性、易损坏性及运输成本。
2、市场的位置:一般说来,下述情况应该接近消费市场:(1)产品运输不便;(2)产品易变化和变质;(3)大多数服务业。
生产运作计划
生产运作计划一、引言。
生产运作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运作计划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生产运作计划的制定过程、关键要素及执行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二、生产运作计划的制定过程。
1. 市场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产品的需求量、季节性变化、客户群体等信息,为生产运作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2. 生产能力评估,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原材料等方面的资源情况,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
3. 生产计划制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生产周期、生产流程等内容。
4. 原材料采购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充足并控制成本。
5. 生产调度安排,制定生产调度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6. 质量控制计划,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7. 库存管理计划,制定库存管理计划,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三、生产运作计划的关键要素。
1. 生产数量,生产运作计划的核心是确定产品的生产数量,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
2. 生产周期,确定产品的生产周期,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及时交付客户。
3. 原材料供应,确保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原材料短缺而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
4. 人力安排,合理安排生产人力,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5.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6. 设备维护,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7. 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过多。
四、生产运作计划的执行措施。
1. 加强生产调度,建立科学的生产调度体系,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2. 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
3. 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生产运作
一、生产与运作活动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需要的时候(A380案例),以适宜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具有适当质量(性价比、价值工程)的产品和服务。
三、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三类:(一)产出要素的管理(第一大类基本问题)质量——如何保证和提高质量,包括产品的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
交货时间——适时适量生产。
成本——使产品价格既为顾客接受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服务——提供附加和周边服务(市场营销的整体产品概念-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
对制造企业而言技术-服务;对服务企业而言,在基本服务之外提供附加服务可以赢得更多顾客。
(二)资源要素的管理(第二大类基本问题)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的管理、物料管理、人员的管理、信息管理(物流-信息流,比如工艺指标、各种报表、操作规程等等)。
(三)环境要素的管理(第三大类基本问题)传统的生产管理并没有把环境要素管理作为基本问题来看待,但在今天,如何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成为生产运作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比如“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的治理。
四、生产运作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一)、生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
(二)、生产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
(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
五、现代生产运营的基本特征(一)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二)生产运营模式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三)生产运营系统的柔性化(四)追求“绿色”生产生产运作的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生产的概念已分成两大类:制造性、服务性一、制造性生产按工艺特性分:加工装配型、流程型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备货型、订货型(订货组装型、订货制造型、订货工程型)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 MTS)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
通过成品库存随时满足用户需求。
生产运作流程
生产运作流程生产运作流程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设备准备、生产操作、质量控制、包装和物流等。
下面将以一个手机生产厂家为例,详细描述生产运作流程。
1. 原材料采购手机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如芯片、屏幕、电池等。
生产厂家首先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确定采购合同。
然后根据生产计划,及时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2. 生产计划制定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生产厂家制定生产计划。
计划包括生产数量、生产周期、生产线配置等内容。
生产计划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3. 生产设备准备生产厂家根据生产计划,准备所需的生产设备。
设备包括生产线、机器人、测试设备等。
生产厂家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生产操作生产过程中,工人根据生产指令进行操作。
他们将原材料送入生产线,并进行组装、焊接、测试等工序。
在每个工序结束后,工人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5.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生产运作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生产厂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质量。
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检验、工艺控制、成品检验等。
只有通过质量控制的产品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6. 包装生产完成后,产品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既是保护产品的手段,也是营销的一部分。
包装要求美观、耐用、易于搬运。
生产厂家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
7. 物流生产完成后,产品需要进行物流配送。
生产厂家与物流公司合作,将产品运送到销售地点或仓库。
物流过程中需要进行运输计划制定、货物装载、运输跟踪等操作,以确保产品的及时到达。
以上是手机生产厂家的生产运作流程。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管理,生产厂家能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给消费者。
生产运作流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每个环节的精细操作和协同配合。
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是指企业中对生产过程和运作流程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高效、优质和低成本的生产运营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关注的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
生产运作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生产管理和运作管理。
生产管理是指所有与企业生产相关的管理活动,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调度等。
而运作管理则是指对企业运作流程进行管理,包括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等。
在生产管理方面,企业需要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计划是指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量和产能,确定实际生产的数量和时间安排。
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资源,避免生产过剩或库存积压。
同时,生产计划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季节性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交货周期等因素。
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这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质量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次品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运作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关注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之间的整个产品流动过程。
企业需要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避免因为供应链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生产中断。
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库存管理,确保库存水平在合理范围内,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减少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另外,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确保产品能够及时、准确地到达客户手中。
物流管理包括物流路径的选择、运输方式的确定、物流成本的控制等。
通过合理的物流管理,企业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总之,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
通过合理的生产管理和运作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生产运作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和运作流程的规划和控制,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总结6篇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总结6篇第1篇示例: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总结一、引言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生产与运作活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与运作管理涉及到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控制、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企业顺利运作的关键。
本文将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1.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定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1.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确定生产目标、生产周期、生产量和生产计划方案的过程。
生产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资源供给的情况、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等因素,以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2.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指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控,以确保生产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顺利进行。
生产过程控制需要对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原材料等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
3. 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是指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采购、储存、运输和利用等活动进行管理。
物料管理需要确保原材料供应充足、储存条件良好、运输顺畅,以满足生产需求,降低库存成本。
4.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和提升的管理活动。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检测的进行、质量问题的解决等内容,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需求。
5.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和管理,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供应链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关系,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以下以某企业为例,对其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加深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解。
某企业生产一种新型电子产品,但由于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原材料库存过多,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产品质量不稳定;供应链管理不畅,导致订单交付延迟等问题。
生产运作概念
生产运作的概念: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用户所需要的输出的进程。
那个概念有四层含义:一、生产时一切社会组织都要从事的大体活动,不单单是企业;二、生产是一种转换进程,通过转化,有行动或无形的输入转化为有行动或无形的输出;三、输出对用户是有价值的,利用户所需要的;四、整个进程是一个增值的进程。
生产与运作系统:是一种人造系统,是使生产与运作得以实现的方法与手腕。
生产运作系统模型:输入:资源要素。
人、才、物、技术和信息。
转换:变换进程。
物质转换进程和治理进程。
输出:产品或效劳。
有形产品输出和无形产品输出。
增值:反映投入产品与产出价值或价钱之间存在的不同,有顾客决定。
四个流:物流:由企业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废品等在生产与运作系统各环节中流动而形成。
资金流:伴随物质流而产生。
工作流:企业销售产品时所进行的发货记录开票收款等流程。
信息流:企业统计数据、财务报告,生产打算。
生产运作治理的大体职能:打算、组织、操纵。
生产运作治理的内容:生产与运作战略;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与操纵;生产与运作系统的保护与改良。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分类:制造型生产与效劳性生产。
区别和特点:制造型生产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有形的输入转化为有形的输出的进程。
(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划分:定货型生产可分为定货组装、工程生产、定货制造。
备货型生产)效劳性生产:又称非制造型生产,是只提供劳务,而不制造有形产品的生产。
(按效劳的性质划分:业务效劳、贸易效劳、基础设施效劳、社会效劳、公共效劳。
按劳动密集程度和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大量资本密集效劳、专业资本密集效劳、大量劳务密集效劳、专业劳务密集效劳。
生产与效劳运作的一样类型:大量量生产、成批生产(大量、中批、小批)、单件生产。
效劳性生产的特点:效劳是无形资产,生产地同时被消费掉,且效劳不可能远距离运输。
效劳无法保留。
专门重视对人的治理。
生产进程的生产率难以确信,质量标准难以成立。
生产运作相关名词解释
1.生产概念:马克思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西方学者的观点:生产是创造财富的过程我国学者的观点: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2.生产/运作系统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狭义的生产/运作系统指企业内部的生产/运作系统广义的生产/运作系统指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组成的系统3.生产/运作系统有五个要素(5P’s):人(People) 厂房(Plant) 物料(Parts)过程(Process),计划与控制(Planning and Control)生产运作战略的概念生产运作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总体战略而对生产运作系统的建立、运行,以及如何通过生产运作系统来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总体规划。
它是在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具体规定企业在生产运作领域如何操作的问题,以保证生产系统的有效性,顺利地进行生产运作活动。
生产运作内容:生产运作战略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生产运作系统的设4.运营系统:是指使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运营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的总称. 运营系统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物质系统是一个实体系统,主要由各种设施,机械,运输工具,仓库,信息传递媒介等等组成.管理系统主要是指运营系统的计划和控制系统,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控制和反馈.5.运营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创新,质量,成本,弹性,继承性,时间性等六大功能6.什么是生产率:生物生产过程中物质或能量转移的速度。
7.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财务,生产运作,营销8.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设计,运行,维护,优化)9.运作分类1、根据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划分:①单件小批生产:、。
②成批生产:品种较多、产量较大、若干种产品成批轮换生产。
③大量生产:大批量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标准化产品,因而有时也称重复性生产2 、根据满足需求的方式分类①备货型生产MTS 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
生产运作名词解释+简答(缩印)
1、生产: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应人们需要的过程。
2、生产运作: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以增值为输出的一个过程。
3、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生产运作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料,对生产与运作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生产出/提供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4、并行工程的产品设计: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方法。
5、工作:指一工人承担的一组任务或活动的总称。
6、工作设计:是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方法。
7、工作测量:就是一定标准条件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8、团队工作方式: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并完成这项工作。
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以及产出速度等可以自行决定。
在有些情况下小组成员的收入还与小组的产出挂钩,这种工作方式就称为团队工作方式。
9、工时定额:又称标准工作时间,是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作人员完成单位特定工作所需的时间。
10、生产能力:指生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最大产出量。
简称产能,有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现实能力之分。
设计能力是建厂或扩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查定能力是指原设计能力不能反映实际情况,重新调查核实的生产能力,现实能力为年度计划实际可达到的生产能力。
11、库存: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
12、供应链: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网络。
13、供应链管理: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的模式。
14、项目: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15、准时生产: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
生产运营管理
1. 生产运作、营销和理财是一切社会组织最主要的三项基本职能。
2.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3. 输入、转化和输出与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活动---供应、生产动作和销售相对应。
4.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动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5. 生产运作系统的运作主要涉及生产运作计划、组织、控制三个方面。
编制生产运作计划、做好人员班次安排,统计生产进展情况。
6. 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7. MRP的基本意思: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
8. MRP 的输入主要的三个总分:产品出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和库存状态文件。
9. 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10. 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11. 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分连续性生产和间断性生产。
12. 按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分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13. 备货型生产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但库存水平高,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订货型生产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用户订货提前期找,但库存水平低,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高。
14. 按产品或服务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化分大量生产动作,成批生产运作,单件生产运作。
15. 按成批生产运作范围很广,通常将它划分成“大批生产运作”、中批生产运作、和小批生产运作。
16. 按生产类型的同,生产流程的三种基本类型,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按加工路线生产流程,按项目组织的生产流程。
17. 以产品为对象组织的生产流程,国内又叫对象专业化形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类型。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加工路线,他们的生产单位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工艺过程,国内又叫工艺专业化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或单件生产类型。
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进行系统性、计划性和协调性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其主要任务是有效组织、计划和控制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以满足市场需求和顾客需求,同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产运作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资源及生产能力,制定
合理的生产计划,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生产流程管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避免浪费和损失。
3.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水平,最
大程度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金压力。
4.质量管理:重视产品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检验和质量管理
方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生产设备管理:合理规划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
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6.人员管理:合理配置生产人员,规范员工纪律,提升员工素质,以确保生产运作的稳定进行。
通过科学有效的生产运作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
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2章生产运作战略
三、竞争策略的制定
1、决定竞争重点的优先顺序
通常认为企业难以在四个方面﹝成本、质量、时 间、柔性﹞同时努力。因此需要判断哪个因素对提高 竞争力是重要的,就集中企业的主要资源重点突破。
2 、 周期性地审视竞争重点的优先顺序,调整竞 争策略
混合集成(Mixed Integration) 模式
5、资源外包战略(Outsourcing)
资源外包(Outsourcing)业务的价值
外包的主要原因
基于资源外包战略的生产管理的变化
6 信 息 化
7、供应链
第二节 竞争力及竞争策略
一、竞争力
竞争力:使一个企业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生产 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和服务,创造附加价值,从 而维持和增加企业实际收入的能力程度。
因为外界环境是在动态变化着的,企业的经营方针、 生产任务也在变化,因此竞争策略必须相应地作出调 整。
3、制定具体的、可测度的竞争目标
例如,成本降低10%,保证收到订单后3周内交货, 将开发周期缩短至6个月以内,等等。
四、世界级生产制造系统
1、生产系统竞争能力的等级分类 缺乏竞争力
缺乏竞争力的生产系统它的产品在性能、质量和成 本方面都达不到用户的满意水平。
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市场,开发潜在市场,战 胜竞争对手、占领市场、发展自己的能力,它不仅 仅是单一的营销能力,而是反映一个企业在经营管 理方面的综合整体水平和能力。(陈德铭著.中小企业
竞争力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公司战略 选择
核心竞争能力
竞争力
(竞争优势之和)
如何制订企业 的竞争策略
1.使命
生产运作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生产运作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生产运作是企业核心业务之一,是保持企业正常运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生产运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短缺物料短缺是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可能会导致生产线停工,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物料采购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建立物料采购预测模型,准确预测物料需求,避免物料短缺发生。
2.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稳定供应链,确保及时供应物料。
3.设立备货区:为常用物料设立备货区,及时补充库存,避免因物料短缺而停工。
4.优化库存管理:通过物料管控系统监控库存情况,合理规划和管理库存,避免物料过多积压或过早缺货。
问题二:生产计划与实际产能不匹配生产计划与实际产能不匹配是导致生产延误和交货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1.优化生产排程:根据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人力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排程,确保生产计划与实际产能相匹配。
2.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提升设备效率和减少设备故障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升产能水平。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和休假,及时培训和调配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4.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当实际产能无法满足生产计划时,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调整交货时间,避免交货延期。
问题三:质量问题的处理与改进质量问题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之一,如果不加以处理和改进,将会对企业声誉和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一些处理和改进质量问题的方法: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持续监控与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测和检测机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企业生产运作组织方式
设备更新
及时更新老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设备使用
规范设备使用操作,避免设备损坏和 安全事故。
设备资产管理
建立设备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设备资 产安全和有效利用。
05
企业生产运作创新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将传统生产方式与数字技术 相结合,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智能化升级能够提高生产精度、减少 人工干预、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 和稳定性。
绿色化发展
绿色化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方向,通过采用环保技术和 清洁能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
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绿色化发展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 形象和市场价值,满足消费者对
环保产品的需求。
企业绿色化发展需要加强环保意 识和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环保
按生产方式划分
可以分为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批量生产是指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按一定数量 批量安排生产;单件生产是指根据订单要求,逐一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
生产运作方式的发展历程
传统生产方式
以产品为中心,强调大批量、 标准化生产,适用于市场需求 的稳定和产品变化较小的环境
。
精益生产方式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追求减少 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 产环境。
生产过程的控制
总结词
生产过程的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
业的竞争力。
生产成本的核算
总结词
生产成本的核算是企业制定价格、控制成本和制定经营 策略的重要依据。
生产运作管理内容
生产运作管理内容
以下是 8 条生产运作管理内容:
1. 生产计划那可太重要啦!就好像你要去旅行,没有详细规划路线,那不就抓瞎啦!比如咱这工厂,不做好生产计划,怎么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呢?到时候机器设备都不知道要干啥,工人也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转呀!
2. 物料管理可不简单啊!这就好比给军队准备粮草,缺了啥都不行呀!想想看,要是生产线上正干得起劲,突然某种关键物料没了,那不是得傻眼嘛!就像上次咱缺了一批零件,生产都差点停了呢!
3. 质量管理那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呀!这就跟盖房子一样,根基不牢,房子能结实吗?产品质量不行,客户能满意吗?咱们可不能容忍有瑕疵的产品出去呀,那不是砸自己招牌嘛!你说是不是?
4. 设备维护得跟上啊!机器就跟咱的宝贝似的,不好好照顾能行嘛!咱不能让它们关键时刻掉链子呀!上次那台机器不保养,结果出故障耽误好多事,这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5. 人员管理也很关键呢!员工就像球队的队员,得团结协作,还得各展其长呀!要是大家都不齐心,那工作还怎么干得好?你看咱车间里的小张和小李,配合得多默契!
6. 库存管理可不能马虎呀!太多了占地方还积压资金,太少了又怕不够用。
这就像走钢丝一样,得精准把握呀!还记得之前我们库存太多导致资金紧张的情况吗,那可真让人头疼啊!
7. 生产流程优化太有必要啦!就如同给河道清淤,让水流更通畅呀!不合理的流程会严重影响效率的呀!咱们得不断改进,让生产像流水线一样顺畅,那该多好!
8. 成本控制绝对是重中之重哇!不控制成本咋赚钱呀!就像过日子,咱得精打细算呀!每一笔开销都得好好琢磨,能省则省嘛!看看那些浪费的原材料,多让人心疼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生产运作管理真是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咱的生产才能高效顺利进行呀!。
生产运作模式
生产运作模式生产运作模式生产运作模式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采用的一种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包括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
合理的生产运作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一、传统生产运作模式传统的生产运作模式是以流水线为主体,由工艺师根据产品工艺流程设计出一条完整的流水线,并且每个工序都有自己的专门设备和操作人员。
这种模式对于大批量、标准化产品来说效率很高,但是对于小批量、多品种产品来说却不太适用。
二、柔性化生产运作模式柔性化生产运作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流水线型生产方式而言的。
它通过引入灵活多变的设备和技术,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地进行产品变更并且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并且大大降低了库存压力。
三、精益制造精益制造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运作模式。
它通过去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精益制造强调对于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精益化改进,从而实现全面的效率提升。
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生产运作模式。
它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对于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并且能够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
智能制造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可以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
五、总结不同的生产运作模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产品。
在选择合适的生产运作模式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特点、市场需求、企业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只有选择合适的生产运作模式并且不断进行优化,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生产运作管理》大作业浅析新产品开发指导教师:李晓红班级学号:物流132-20姓名:贺岳1.新产品开发的介绍:1.1概念:新产品开发是指从研究选择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开始到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设计,直到投入正常生产的一系列决策过程。
1.2主要分类:为了便于对新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1.2.1按新产品创新程序分类①全新新产品。
是指利用全新的技术和原理生产出来的产品。
②改进新产品。
是指在原有产品的技术和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改进技术,使外观、性能有一定进步的新产品。
③换代新产品。
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方法或新材料在原有技术基础上有较大突破的新产品。
1.2.2.按新产品所在地的特征分类①地区或企业新产品。
指在国内其他地区或企业已经生产但该地区或该企业初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②国内新产品。
指在国外已经试制成功但国内尚属首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③国际新产品。
指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1.2.3按新产品的开发方式分类①技术引进新产品。
是直接引进市场上已有的成熟技术制造的产品,这样可以避开自身开发能力较弱的难点。
②独立开发新产品。
是指从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功能出发,探索能够满足功能需求的原理和结构,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独立开发制造的产品。
③混合开发的产品。
是指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既有直接引进的部分,又有独立开发的部分,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制造2.新产品开发基本方式企业开发新产品,选择合适的方式很重要。
选择得当,适合企业实际,就能少承担风险,易获成功。
一般有独创方式、引进方式、结合方式和改进方式四种。
1.独创方式。
从长远考虑,企业开发新产品最根本的途径是自行设计、自行研制,即所谓独创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开发新产品,有利于产品更新换代及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也有利于产品竞争。
自行研制、开发产品需要企业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一个深厚的技术平台和一个科学、高效率的产品开发流程。
2.引进方式。
技术引进是开发新产品的一种常用方式。
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快地掌握新产品制造技术,减少研制经费和投入的力量,从而赢得时间,缩短与其他企业的差距。
但引进技术不利于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
3.改进方式。
这种方式是以企业的现有产品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需要,采取改变性能、变换型式或扩大用途等措施来开发新产品。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依靠企业现有设备和技术力量,开发费用低,成功把握大。
但是,长期采用改进方式开发新产品,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
4.结合方式。
结合方式是独创与引进相结合方式。
3.新产品开发过程3.1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价值评估机制一般企业虽然对新产品开发立项时进行必要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但没有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价值评估。
就产品的生命过程而言,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分析,可以相应采取适当的技术、销售、制造等策略,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一些企业虽然项目管理本身比较完善,但由于外部不确定因素不断变化,常常出现项目成本控制不住、周期拖长、项目范围随意变更等问题,导致项目最终结果与预设目标严重脱节等问题。
对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动态的投资收益分析,可以揭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核心价值,考量企业本身的资源和新产品开发风险之间的关系。
同时,把投资评价结果关联到对高层决策管理人员考核上,从新产品立项一直到产品退出市场进行客观连续的经济性评价,建立从头至尾的新产品开发激励约束机制,严控方向性风险。
3.2建立高效的新产品开发组织机制新产品开发战略从属于公司发展战略。
企业领导层应首先明确企业的重点经营方针、经营领域和发展方向等公司战略。
在此基础上,制定与总体战略相符合的新产品开发战略,明确新产品开发方向、范围和目标,通过组织机制为纽带将新品开发人员组成责权利统一的项目管理团队,根据需要设立灵活的新产品开发组织——项目管理委员会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组两级组织。
项目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项目管理的最高领导和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公司重大项目建议和立项评审;确定重大项目负责人;监督项目进展情况;审批项目实施中超出计划的各种资源需求;审批重大项目计划调整及其关闭申请;确定项目奖惩意见;负责协调研发、工艺、生产、供应、市场、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的合作与配合,明确各环节风险责任。
新产品开发项目组的主要职责是编写项目策划书;提出并确定项目组成员;组织项目实施,按要求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审批项目计划内费用支出;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或超出项目计划的资源需求;项目小组成员的绩效考核;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应用情况的跟踪和应用总结的编写;项目关闭申请的提出等。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项目运营的管理权。
这种两级新产品开发组织机制,突破了从以往新产品开发项目交给项目负责人或由职能部门承担的局限性,避免了项目组由于忙于管理其本职工作,对客户需求、技术工艺与其他资源配置部门的协调难以胜任,需要配置的人财物资源得不到落实等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因素。
3.3建立新产品开发流程机制,系统化管理新产品开发活动全过程合理地运用项目PROJECT管理工具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从新产品项目立项、开发、工艺试验、研究性试验、性能测试、型式试验、批量生产到销售,建立一套严格的新产品流程决策程序、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周详的项目计划。
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研发费用由项目负责人审核后由财务部门进行专户记账列支汇总,原则上不得突破预算;项目负责人定期提交阶段成果报告,项目管理委员会按季度评估,并对项目实施中的有关请求进行审议评价。
这种全方位的细致的分析与评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多次反复进行,由传统一次性决策转变为多阶段追踪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新产品开发风险。
3.4建立技术与市场双向适应的市场开发机制,化解市场风险新产品开发最大的风险在于营销组织和规划的不力,导致技术与市场脱节。
用户的潜在需求创造产品技术开发机会,产品技术的发展也会主动引导消费者需求,市场和技术的双向适应性是保证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新产品研发周期与客户需求开发周期的结合点必须重合。
否则新产品开发出来对接不了市场需求,或竞争对手通过仿制快速与市场接轨而给对手“做菜”。
市场前期策划与市场推广应超前于新产品实体开发,并且应与品牌定位相结合;市场定位后对潜在客户推广工作应与新产品实体研发进度同步实施;在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投资估算中必须有市场开发费用预算,市场开发人员必须是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成员。
3.5建立联合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由于缺乏相应的投资收益体制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体制主要是各自为战。
实践证明,企业内部采用并行工程并和外部合作研发,可以极大加快新产品项目开发进度和快速进入市场。
建立联合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法律形式规范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
在联合研发协议中,明确原有相关知识产权归属,明确研发本身产生知识产权归属、许可权限;同时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各种经济成本数据、制度资料、流程规范、技术参数、试验数据、技术方案、工艺要求、图表、音像制品等),资料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保存完整;新产品研发人员与本企业签订保密协议,防范技术成果流失。
3.6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研发项目与标准化制造结合机制,拓展产品服务价值借用CAD、CAPP、ERP和CAE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研发阶段,从物料选择到零件选用尽可能借用现有标准物料零件清单,采用通用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标准化率,减少在制品种占用和提高规模化制造水平;产品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尽可能借用已有标准设计模块功能,在电脑上实现产品模拟装配、机械及电气特性动态分析,快速完成设计优化。
利用智能单元、在线检测、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产品价值实现方式,从客户角度出发,在传统产品上加入服务要素,建立服务性制造创新机制,为市场提供客户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实物产品和以实物产品为载体而搭载的各种技术和资源、服务等为客户需求创新推出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经营全过程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企业也从单一产品制造转变为向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关注客户经营全过程,创新开发服务产品,创造新的服务价值。
4.案例分析新产品开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很多企业因为新产品的问世而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困难或者增加了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
“健达出奇蛋”(Kinder Surprise)是一种用巧克力包着精巧玩具的蛋形儿童糖果。
该产品于1972年首次在意大利亮相。
随后,健达出奇蛋很快征服了所有欧洲人的心(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
1975年它进入加拿大市场,其创意来自意大利糖果业巨头费列罗。
当健达出奇蛋刚面世的时候,零食市场主要的品种包括糖果、口香糖、坚果、咸味食品、冰激凌和巧克力。
当时市场已细分到一定程度,如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巧克力类的品牌更是趋于饱和,市面上的巧克力条不仅大小各异,种类繁多,而且口味齐全,为的是竞相俘获小孩和父母的心。
很多时候是父母给孩子购买巧克力,而且他们需要了解和控制孩子的饮食。
费列罗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
当公司决定推出一种新的巧克力条产品时,它本可以考虑改变该产品的味道、成分、设计等(纵向的创新思维)。
但是,费列罗推出了一个新奇的概念:藏有玩具的巧克力蛋——每颗巧克力蛋里的玩具都是可供儿童收集的一系列玩具中的一员。
巧克力里包玩具?倘若我们考虑在巧克力条市场中寻求创新,玩具会是不合逻辑的选择。
我们是糖果制造商,对吧?健达出奇蛋在电视广告中将自己定位为健康食品——富含热量和碳水化合物。
而蛋形的大小给儿童提供了合适的巧克力摄取量。
当孩子们打开巧克力蛋时,他们会开始玩起里面的玩具,不再嚷着要更多的巧克力了。
这两点使得父母(购买者)相信健达出奇蛋就是他们在众多糖果中的最佳选择。
对儿童而言,健达出奇蛋可谓是一“吃”三得:巧克力、玩具,还有收集飞船、动物、鬼怪等各种玩具的机会。
健达出奇蛋通过刨造新的糖果亚类重新界定了糖果市场。
目前,健达出奇蛋仍是该类的领导者,尚无其他竞争者可以与之抗衡。
要是费列罗推出一款夹花生的巧克力,他又能卖出多少呢? 充其量不过是占有3%~5%的市场份额而已。
也许有些人看不出健达出奇蛋与其他巧克力之间有什么不同。
健达出奇蛋在“吃”的需求中加入了“玩”的需求,市场立刻发生了变化。
普通巧克力若不做任何改动,是无法满足消费者玩的需求的,而健达出奇蛋做到了。
除了健达奇趣蛋,还有好多实例都是新产品开发的功劳。
例如日本7—11便利店。
20世纪90年代末,7—1 l连锁店注意到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并且认为这对它会构成潜在威胁。
于是,管理层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们决定不和电子商务交手,而是和它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