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和近现代国际关系
知识构建:
一、国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1、16——18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争霸。(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踏上殖民扩张道路。(2)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加入殖民扩张行列。(3)到18世纪中后期,英国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
2、19——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这之间矛盾尖锐。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形成了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国际关系极为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下图描绘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集团的侵略野心
5、
请回答:女、如图所示,轴心国集团的侵略野心是什么?请在答卷上本图的相应位置用圆圈将轴心国圈起来。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的真正目的是
A、缔交和约,重建和平 B、重新瓜分世界
C、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 D、建立凡尔赛体系
2、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是( )
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摧毁:
二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重难点突破:
1、 什么是绥靖政策
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的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
A、英美矛盾 B、英法矛盾 C、美日矛盾 D、美法矛盾
6、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该条约埋下的主要矛盾是( )
A、英国与法国的矛盾 B、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矛盾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5世界格局,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世界格局 变化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直接原因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分别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经过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扩大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作战 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使二战扩大化;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 凡尔登战役 转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结束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 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战争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迎接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应该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共同的发展。
阶段 格局 具体内容 一战后到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建立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次世界大战及 战后世界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 世界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要国际组织 多极化趋势北约与华约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轴心国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欧盟亚太经合组织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前系评价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瓦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体系瓦解两次会议对中国影响(1)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
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线索两次世界大战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始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法西斯同盟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主要战场欧洲战场(东线、西线和南线),后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索姆河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结果1918年,德国投降。
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以法西斯同盟的失败而告终性质帝国主义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正义战争战后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影响对世界(1)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2)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4)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1)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2)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
(4)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能纵容侵略线索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合作,平等交往,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
[原因类](1)有利因素: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入人心;②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③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
(2)不利因素: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②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
2.你如何看待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2015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八 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关系的演变
专题训练: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曾经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却依然存在。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更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据此,
回答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导火线,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答:①1914年—1918年、萨拉热窝事件。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 进行的非正义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二战是一 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答:①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进一步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最大规 模: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③结果: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
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 ④《凡尔赛和约》内容: A、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
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最能体现一战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的性质)
专题八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关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关系的演变
1、一战前:为了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一战前欧洲先后形成了德 国主导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拼盘式的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巴尔干半岛成为争夺的焦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5)2011年,胡锦涛在法国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多极化是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 多极化有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 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中的平等一员。……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 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 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出 答:①政治多极化,②国际关系民主化,③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专题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关系
专题复习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关系本专题的内容主要有: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过的主要国际组织;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等。
本专题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点内容。
考查内容偏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如何搞好国际关系、建设一个和谐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关系将成为今后考查的热点。
知识串联国际关系格局在20世纪有三次大变动: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面对世界新格局,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对策也是考查的重点。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类终究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的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斯大林说:“一战后的战胜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起来。
下列关于这一体系的说法的,正确的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等弱国处于无权地位B、建立了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新秩序C、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以法德坚实联盟为基础2、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与这场运动爆发密切相关的是()A、三国协约的成立B、三国同盟的成立C、巴黎和会的召开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4、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美苏争霸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宗教纷争5、“冷战”是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提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二、材料题材料一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5亿美元。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17、18世纪,西欧各国在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过程中产生了尖锐矛盾,为争夺殖民霸权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17世纪,英、荷两国成为争霸的主要对手;18世纪英法矛盾又逐渐突出,互相之间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
这些战争从本质上说都是争霸和商业战争。
结果是英国先后战败对手,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自18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对法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干涉战争。
它带有争霸性质,是英法两国争夺殖民霸权的延续,也是法俄两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表现。
但它更是欧洲资本主义力量和封建主义力量之间的一次斗争。
从结果上看,当时即使在资本主义力量最强的欧洲,封建势力也要更为强大一些。
拿破仑失败后,欧洲的封建君主们通过维也纳会议建立起欧洲大陆反动的封建统治局面——维也纳体系。
在该体系中,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而以俄国为首的封建势力在欧洲十分猖獗,他们通过“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对各国革命进行镇压和干涉,使欧洲大陆一片黑暗。
但该体系在确立后不久即面临着崩溃。
原因在于它出现在欧洲各国先后开展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发展的时代中。
为工业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成为时代的要求。
于是各国资产阶级展开了一系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这些斗争对于维也纳体系都构成了沉重的打击。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结束了复辟的波旁王朝的统治,政权又回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维也纳体系被打开了一个大缺口。
1848年遍及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尽管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进一步摧垮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并为新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不过维也纳体系也绝非一无是处,它开创了以开会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客观上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欧洲列强为了争夺欧洲霸主地位和世界殖民霸权,继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1853-1855年,英、法和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
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也具有一定的争霸性。
【中考历史精品资源】专题复习 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2017年中考专题复习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有战争、和平。
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重点详解】国际格局的演变1、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消极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美苏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苏展开了 • 长达30多年的争霸。 •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 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 影响: 消极影响---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 积极影响---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防止了 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趋势:随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 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 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 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在新的世界格 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 作用。 • 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 • “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 多极化趋势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二、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 1、第一次世界大战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 重要战役:1914年马恩河战役;1916年凡尔 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 影响:①性质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 ②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 战 • 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 • 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 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 结束:欧洲---1945年5月德国投降 • 亚洲---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
• • • • • • • •
3、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轴心国集团: 参与国——德、意、日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对世界和平构成 了严重威胁,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时间、地点、参与国--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影响: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 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保证。
高中历史知识点世界两大战争与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中历史知识点世界两大战争与国际关系的演变20世纪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冲突的时代,其中两场世界大战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
这两次战争不仅对各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演变。
本文将从战争的原因、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战后的格局重建等方面,探讨世界两大战争与国际关系的演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的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由于国家之间的复杂利益纠葛以及殖民地争夺等原因,导致战争迅速扩大化。
这场战争结束后,全球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关系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1. 冲突原因与战争扩大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
各国为争夺殖民地和经济利益而发生了一系列冲突。
军备竞赛、民族自豪感和复杂的冲突联盟使得战争很快扩大化,最终牵扯了整个欧洲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2. 宝剑与丧钟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军事伤亡,超过几千万人丧生。
战争的持续时间和规模震惊了世界。
这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追求和平的重要性,并加强了对国际合作与国际机构的呼吁。
3. 国际关系的转变战后,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关系变革出现。
《凡尔赛和约》的签署导致德国等败国承担了巨大的赔款和领土割让。
这引起了德国的不满和复仇情绪,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此外,英国和法国等传统大国的相对实力有所削弱,美国和苏联等新兴大国崛起,重新定义了国际关系的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的再次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是一场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战争。
这次战争再次改变了国际关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与演变。
1. 极权主义与冲突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后是极权主义国家的崛起与冲突。
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以及日本的军国主义统治都试图通过扩张来实现它们的利益。
这些国家的野心和侵略行为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战争。
2. 盟友合作与反法西斯阵营在战争中,盟军(由英美苏等国组成)与轴心国(以德意志为核心)之间进行激烈的抗衡。
初一历史现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重构
初一历史现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重构初一历史:现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重构在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这两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同时也导致了国际关系的重构。
本文将从战争的起因、战争的影响以及国际关系的重塑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包括国家间的殖民地争夺、领土纠纷、各国军备竞赛以及各国之间不断升级的国家主义等。
大战爆发后,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卷入了战争状态,形成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即协约国和同盟国。
这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战争导致了大量的生命伤亡。
士兵们在战斗中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使得全球约有1700万人丧生,超过两倍于战前预期。
其次,战争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战后,许多帝国解体,新的国家诞生。
比如奥斯曼帝国瓦解,土耳其成为独立国家;奥匈帝国解体,东欧一些国家独立。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导致了战争之后的追加利益争夺,重塑了国际关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
纳粹德国的崛起以及日本对亚洲的侵略是这场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场战争纵贯全球,形成了两个主要敌对势力,即盟军和轴心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压力。
同样,战争导致了大量的生灵涂炭,估计有7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平民。
此外,战争也给全球各地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很多国家的工业基础和城市建设都被毁坏殆尽。
此外,对于当时的国际关系来说,战争结束后,欧洲出现了东西方对立的局面。
三、国际关系的重塑两次世界大战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促使着全球各国对于国际事务的重新思考。
战后,在国际关系中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机构和协议,例如联合国、北约等。
这些机构和协议的建立,旨在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并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平台。
初中三年级世界两次大战与国际关系
初中三年级世界两次大战与国际关系近代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次大规模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两次战争不仅对各国人民和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本文将从两次大战的起因、战争形式、胜败和产生的国际关系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战争起因复杂多元,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帝国主义和国内矛盾。
当时,欧洲主要列强为争夺殖民地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和争夺,形成了一种酝酿了多年的紧张局势。
终于,在1914年,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战火迅速蔓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形式与以往的战争有所不同,战争的规模空前,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兵器和新战术。
正因如此,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深了欧洲各国之间的仇恨和对立。
战争的结局,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深刻变化。
德国及其同盟国在战争中败北,根据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平条约,德国不但赔款巨额,还丧失了大量领土。
这种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引发了日后的不满和复仇情绪,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旧的帝国主义体系逐渐瓦解,美国和苏联等新势力开始崛起。
国际联盟作为国际组织的首次尝试,但由于缺乏有效执行力和制衡力,未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起因于希特勒德国的侵略行动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这次战争的规模更加庞大,参战国更多,战争的影响更加深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形式也有所不同,空中战争和核战争成为这次战争的主要特点。
随着科技进步,战争的残酷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伤亡和破坏更加惨重。
战争的胜败也导致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同盟国最终击败了轴心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在战争中受到彻底的摧毁。
同时,美国和苏联等新崛起的国家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冷战的格局由此形成。
总结起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世界两次大战的起因、战争形式、胜败以及产生的国际关系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近现代史事件与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中历史教学近现代史事件与国际关系的演变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国际关系的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事件以及国际关系的变迁,并分析其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历史事件对教学的影响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开启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事件。
它打破了封建专制的体制,建立了共和政体,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讲解辛亥革命,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对外关系的变化。
2. 二战: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战争,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通过讲述二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能够了解纳粹主义的崛起、民族主义的影响等重要历史事件,同时也能够明确战争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
3. 冷战:冷战是二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持续了近50年的一场政治冲突。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冷战的背景、对抗双方以及导致战争结束的事件,学生能够了解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对抗以及东西方两个阵营在冷战期间的竞争与合作。
二、国际关系的演变1. 欧洲帝国主义扩张:近代史中,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和帝国主义政策,不断扩张自身的势力范围。
这种扩张行为不仅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与战争,更对被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欧洲帝国主义的研究,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关系中的不平等和冲突。
2. 联合国的建立: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联合国的结构和职能,使学生了解到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公民意识。
3.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近年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全球化的各个方面,例如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和跨国组织等,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交流,以及全球问题的重要性。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回车一中胡留成重点知识::一、两次世界大战。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
三、重要的国际会议四、重要的国际条约五、重要的国际组织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第一课时重点识记::一、两次世界大战。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过程:一、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1、19世纪晚期-一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2、一战摧跨了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美国和日本崛起,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3、一战后-二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
从英美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此时期还增加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经过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从冷战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美苏矛盾、南北矛盾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两次世界大战1、一战原因: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导火线)二战原因: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④英法美的纵容侵略。
(加快了战争爆发)2、一战经过(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2)、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尔维亚。
(3)、大战役—凡尔登战役、(4)、结果—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二战经过:(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3)、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4)、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5)、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速查篇专题八世界格局变幻莫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精
专题八世界格局变幻莫测——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专题概述国际关系是指国家及国家、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国际关系是国际利益在某一时期的集合。
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比赛,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与根本出发点。
本专题头绪复杂,史实众多,要注意重大史实与历史事件的再认再现能力,把根底知识形成有序的知识线索。
,考点串讲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战争双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开展不平衡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事件(1)开场: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2)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3)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退出一战,1917年美国参战(4)完毕:1918年,德国签订停战协定(1)全面爆发—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3)达全球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5)转折点—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6)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7)1945年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8)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完毕(9)1945年9月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完毕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以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影响(1)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美国除外)(3)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4)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进步(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与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2)形成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3)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欧洲衰落(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开展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开展壮大(5)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开展世界格局一战后(1922~1939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比照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建立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与会,签订了?凡尔赛与约?及其一系列与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打印版: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史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史专题及适应性训练知识梳理本专题主要包括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情况及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结果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集团。
两大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活动,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统治的新秩序。
2.1929~1933年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相继建立法西斯专政,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下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矛盾日益激化,逐渐形成了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局面。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复习要点(一)重大战事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交战双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5)开始的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6)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7)主要战场:欧洲。
(8)规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战场有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9)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10)影响: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2017年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2017年中考专题复习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有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重点详解】国际格局的演变1、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影响:消极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两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主要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这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结果: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影响:大战历时四年多,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2、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军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二战的扩大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援助,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1、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国际联盟(国联)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它的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实质: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3、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轴心国集团:参与国:德、意、日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4、联合国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5、欧洲联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6、北约和华约:北约组织( 1949年)、华约组织(1955年),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7、世界贸易组织【典例解析】1.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②《凡尔赛和约》的签订③《九国公约》的签订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①③D.③②①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惩罚战败国,召开了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但由于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为此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明白了事件的来龙去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A2.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A.日本偷袭珍珠港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会战D.诺曼底登陆解析:本题是一道情景材料选择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等二战中的重要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重要战役是中考的重中之重,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包括:“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然后再联系课本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苏德战争发生了根本转折,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答案:D3.右图是20世纪60年代在东西柏林边界上修筑的“柏林墙”,它是东德人和西德人难以逾越的障碍;20世纪末,德国统一,柏林墙拆除柏林墙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历史状况?()A.美苏冷战 B.欧洲一体化 C.世界多极化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片型选择题,试题出现历史图片只不过是为了营造一种历史气氛,这种手法类似与文学中人物描写,跟题的解答关系并不大“柏林墙”是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国为了推行“冷战”在分区占领柏林后,为了防止势力的渗透,修建的建筑物在课本上有相关内容的介绍,但并不具体只有对课本知识全面掌握,才能答好本题答案:A4.目前,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三国同盟B.联合国C.欧洲同盟D.国际联盟解析:“经济体”即经济合作组织根据所学:三国同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重要军事组织;国际联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的国际政治组织,而欧洲联盟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本题可用排除法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第八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年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导火线
催化剂:英法推行政策,导致慕尼黑阴谋
军事集团
与
与
过程
:被成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开始:年月日,
进攻。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
进一步扩大:
转折:
结束:年月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性质
重要会议
《》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1945年召开《》会议
内容1.
2.
3.
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体系
通雅尔塔会议,形成格局
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二战的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