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必修1第03章第2节氮的循环4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 学案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学案第2节氮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元素的存在: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存在形式:一种是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另一种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土壤中和水体中。
化合态的氮元素主要以NO-3、NH+4的形式存在,在有机物中以蛋白质形式存在。
(2)氮的循环①在自然界中,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实现氮的循环有两种途径:一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二是在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物,并随雨水进入水体中。
②人类在氮循环方面是通过化学方法把氮气转化为氨,再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的化合物。
③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例1】某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如图所示。
(1)哪一类生物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A.微生物B.藻类(2)该生态系统的豆科植物不施氮肥,仍能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原因是______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释疑点N2为什么稳定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均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
①N2和O2的反应在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可以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
N2+O2=====放电2NO(无色气体)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在常温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2NO+O2===2NO2(红棕色)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H2O===2HNO3+NO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地面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形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促进植物生长。
俗话说的“雷雨发庄稼”“一场雷雨一场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汽车发动机中也有N2与O2的反应,因此,汽车尾气中一般含有氮的氧化物。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说课讲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本节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不仅为以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理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同时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尽量是知识与生生活产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用化学去指导生活”的理念【重点难点】本节重点是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难点是对硝酸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氮的循环,了解氮气、氨气、铵盐以及硝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理论研究氮气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推理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反应原理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心理品质。
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法分析: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拟采用“实验导学五步教学”模式。
即:复旧引新—→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
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通过认真思考得出结论,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炼出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
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结论再进行推理—→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学法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学习方法:1、自学。
充分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
如在自学部分设置填空题,通过学生自学、填空,能抓住要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word文档资料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教案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讲述】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
(鲁科版高中化学精品系列)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课件
Mg3N2
2NO 2NH3
用途
催化剂
高温高压
..
氮的固定
空气中游离态 闪电
自然固氮 氮的固定 人工固氮
化合态
10%
生物固氮 90%
?
模型认知
N2 + 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可逆反应:P75
相同条件 同时双向
科学精神
合成氨发展史
你 ?
法国化学家勒沙 特列
德国物理化学 家耐斯特误用 了一个数据, 人工合成氨的 研究又一次止 步。
科学探究 创新意识
实验创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头脑风暴
从环保的角度验证NO的性质,如何改进实 验?可参考提供仪器 小组讨论后汇报实验方案;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活动三:
头脑风暴
视频2:观看视频(二氧化氮和水),结合课本P76, 思考 1.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NO2中氮的化合价预测产物; 2.思考如何验证产物?预测现象如何? 3.写出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氧化剂还原 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
宏微结合 1、氮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气味的气体;难
资料卡:
.. … …
N2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三 对电子N≡N,每个电子都达稳 定结构,要破坏这个牢固地结合 结构 需要很高的能量。
N
N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稍小。 性质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2)化学性质 :
N2 + 3Mg
N2 + O2 N2 + 3H2
N2
闪电
放电 N2+O2 2NO
2NO+O2
3NO2+H2O
优质课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第二节《氮的循环》课件 (共37张PPT)
催化剂
+2
氧气
①铂丝附近有 红棕色气体 ②铂丝保持红热 ③瓶口可能有白烟
灼热的 铂丝
浓氨水
综合应用
将烧红的铂丝伸入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 使其接近液面,反应方程式:
4NH3+5O2===4NO+6H 高温 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HNO3+NH3=NH4NO3
4、氨的实验室制法
1. 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
2. 装置: 固+固,加热型 3.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①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4.检验方法: ②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棉花的作用:
防止对流,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干燥氨气的常用试剂:
(2)如果用图甲装置产生喷泉成败的关键原因是:
2、氨跟酸的反应
与 挥 NH3+HCl=NH4Cl (白烟) 发 性 的 NH3+HNO3=NH4NO3 (白烟) 酸 反 应 有 白 2NH3+H2SO4=(NH4)2SO4 烟
在新疆和青海的交界处,有一处山谷,每当牧民和牲 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电闪雷鸣,人、畜遭 雷击而毙命,奇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 当地人称为魔鬼谷。最近地质工作者揭开了谜底— 该地质表层处有一巨大磁铁矿,当人畜进入后形成尖 端放电。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来解释牧草茂 盛的原因。
② 用玻璃棒一端蘸取浓盐酸靠 近瓶口,看是否产生白烟
制氮肥 铵盐
制硝酸 纯碱
氨的用途
有机合成 工业原料 致冷剂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教案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1、教学媒体、课件;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课时【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鲁科版必修1)《氮的循环》课件4(32张PPT)
第26页,共32页。
返回
②硝酸的不稳定性
受热或见光
4 HNO3 ==== 2H2O+4NO2 ↑ +O2 ↑
思考:
▲浓硝酸为什么常呈黄色?
硝酸分解发出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硝酸 而使硝酸呈黄色
▲如何保存硝酸?
阴凉、避光(棕色试剂瓶)
第27页,共32页。
返回
③氧化性(HN+O5 3)
第18页,共32页。
(2)铵盐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
物理 性质 加热
与碱 反应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产生氨气
产生使湿润
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的
气体
△
NH4Cl === N△H3↑ + HCl↑ NH4HCO3 === NH3↑+CO2 ↑+H2O
△
NH4+ +OH-=== NH3↑ + H2O
小结: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
游离态
化合态
如:N2+O2
放电
2NO
N2+3H2
2NH3
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
氮的固定
生物固氮
人工固氮
第9页,共32页。
讨论与交流
1.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和
仪器自选,根据前面所学的反应,请你设计实验 ,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2.你4的N设O计2+对O工2+业2H上2O生=产4硝HN酸O有3 什么启示?Fra bibliotek1.氮气与氮的固定
N2
氮
分子中,两个 氮原子之间共 用三对电子,
2019年鲁科版物理必修1第3章 第2节 课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第2节 氮的循环 课时1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氮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重点)2.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自然界中氮的循环3.人类活动的影响(1)氮气――→化学方法氨气→氮肥、硝酸等含氮化合物。
(2)燃烧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参与氮的循环。
二、氮气的性质和氮气的固定 1.物理性质2.(1)N 2与O 2反应打雷时或汽车引擎中发生的反应为N 2+O 2=====放电2NO 。
(2)N 2与H 2的反应①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代替“===”。
②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微点拨:(1)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作用力,故N 2性质很稳定。
(2)可逆反应必须满足“两同”:①相同条件;②正反方向同时进行。
3.氮的固定(1)定义: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分类氮的固定⎩⎪⎨⎪⎧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仿生固氮三、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2(1)物理性质①NO →NO 2:2NO +O 2===2NO 2。
②NO 2→NO :3NO 2+H 2O===2HNO 3+NO 。
微点拨:NO 和NO 2的收集方法: ①NO 的收集:排水法。
②NO 2的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合态的氮元素只显一种价态。
( )(2)N 2在通常状况下与O 2反应生成NO 2。
( ) (3)合成氨反应属于自然固氮中的高能固氮。
( )(4)2H 2O=====通电2H 2↑+O 2↑和2H 2+O 2=====点燃2H 2O 属于可逆反应。
(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 A .工业合成氨B .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C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D .电闪雷鸣的雨天,N 2与O 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B [氮的固定过程是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B 项,NH 3转化为HNO 3不符合要求。
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件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第1课时 氮的循环
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为50 mL-30 mL=20 mL,
故:V(NO2)∶V(NO)=30∶20=3∶2。
2019/8/31
9
2019/8/31
10
谢谢观赏 欢迎指正
3
2019/8/31
4
特 别 提 醒 : 因 NO2 与 水 发 生 反 应 , 因 此 无 论 是 NO2、NO2和O2的混合气体还是NO和O2的混合气体 通入水中,最终剩余气体都不能是NO2。
2019/8/31
5
现有NO2、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 充分反应后逸出气体2 mL(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 氧气的体积是( )
A.1.6 mL B.2.4 mL C.3 mL D.4 mL
解析:(总反应式法)根据有关的反应; 4NO2+O2+2H2O===4HNO3 3NO2+H2O===2HNO3+NO
20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31
6
设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V(O2),剩余气体可能是
O2,也可能是NO。
①若剩余O2,则V剩=V(O2)-[12 mL-V(O2)]=2 mL。解得V(O2)=4 mL。
2019/8/31
2
2019/8/31
1.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单一气体。 3NO2+H2O===2HNO3+NO① (2)混合气体。 Ⅰ.NO2与O2混合: 4NO2+O2+2H2O===4HNO3② Ⅱ.NO与O2混合: 4NO+3O2+2H2O===4HNO3③ (3)2NO+O2===2NO2④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2019/8/31
1
知识点 氮氧化物与O2、H2O反应的计算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创新教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 、NO 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硝酸的性质)(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2、补充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11
时间:高一化学学案021
姓名班级
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章
3氮的循环(第课时)硝酸第2节
学习目标: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保存方法及用途。
2.理解硝酸的强酸性。
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
3.学会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研究化学变化。
课堂学习: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1】课本P80现象:瓶口产生白雾,扇闻一下气体,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纯硝酸是色、易、有气味的体,熔点为,
沸点为,密度
为,比水,能以任意体积比溶解于水。
常用
浓HNO的质量分数大约是。
质量分数为以上的浓HNO在空气33中由于硝酸的挥发而产生“发烟”的现象,通常叫。
思考:以上的浓硝酸称“发烟硝酸”,“发烟硝酸”是烟还是雾?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一元强酸)——HNO的电离方程式
3①与碱反应(如与NaOH)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与CuO)
③与盐反应(如与CaCO)3
2.不稳定性
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硝酸浓度越大越易分解,因此,浓硝酸应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瓶中,避光保存放置于_____________处。
思考:为什么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如何将黄色除去?
1
高一化学学案021 时间:2013-11
例1.在实验室中,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药品是()
A.浓硫酸
B.浓硝酸 C浓盐酸
D.硝酸银
E.氯水
F.稀硝酸
3.强氧化性: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主要是指硝酸分子中氮显价(N的最高价态),
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可以和很多还原性物质(如金属单质)反应。
(1)硝酸和金属的反应------见课本P页有关实验80【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和浓硝酸,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棉花堵住试管口。
现象:浓硝酸和Cu反应剧烈,生成红棕色气体,溶液变成蓝色。
而稀硝酸和Cu 反应较慢,需加热加快反应速率,生成无色气体,气体瓶口处变红棕色,溶液变成蓝色。
Cu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为:
Cu与稀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为:
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性和性
注意:
①一般来说,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硝酸的浓度2越大氧化性越强。
②常温下,Fe、Al因被浓硝酸氧化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此现象称为“钝化”),因此常温下,可用铁、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
钝化属于变化。
③金属与HNO反应得不到H.
23④硝酸能氧化除Au、Pt以外的所有金属。
、如何洗净一支内壁镀银的试管?1思考:
2、给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块铜片,有什么现象?当再加入KNO晶体后,3又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2
高一化学学案021 时间:2013-11
(2)硝酸和非金属的反应
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碳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3)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写出FeO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2.碳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分为两份,第一份气体先导入适量蒸馏水中再导入石灰水中;第二份气体直接导入石灰水中,则石灰水的变化可能是()A.第一份不变浑浊;第二份变乳白色
B.第一份变乳白色;第二份不变浑浊
C.第一份变乳白色;第二份变乳白色
D.第一份不变浑浊;第二份不变浑浊
例3.以NH为原料制HNO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3
例4.下列各项分别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用字母填写)
A 强氧化性
B 不稳定性
C 酸性
D 挥发性
(1)浓氨水与浓硝酸相互靠近产生白烟()
(2)浓硝酸要盛放在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处()
(3)浓硝酸与灼热的木炭反应()
(4)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
(5)冷的浓硝酸使铁、铝钝化()
(6)铜与浓硝酸反应()
(7)CuO与HNO反应()
3(8)Fe与稀HNO反应()3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阅读P81-82内容
1.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指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一种有毒的浅蓝色烟雾。
光化学烟雾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物体的焚烧,以及3
2013-11
时间:高一化学学案021
农田土壤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
酸雨: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2.迅速地覆盖在水会导致藻类“疯长”,3.富营养化:进入水体的氮的含量增大,面上,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中的氮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灌溉和淋洗,以及水产养殖所投入的饵料和肥料等。
减少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可参考以下几点:)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物体的焚烧。
(1 )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 )减少汽车的数量,发展公共交通及无污染的电动交通工具。
(3 )汽车尾气排放前加装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4 )加大城市绿化,植树造林,提高空气的自净能力。
(5
同步达标
1. 在下列变化中,能表明硝酸具有氧化性的是()
A. 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色
B. 能跟Ag反应生成AgNO 3
C. 能和醋酸钠反应
D. 能和FeO反应生成Fe(NO) 332.制取相同质量的硝
酸铜,消耗硝酸最多的是()
A.Cu+HNO (浓)
B.Cu+HNO (稀)
C.CuO+HNO
D.Cu(OH)+HNO 33 2333.浅绿色的Fe(NO)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23A.变浅 B.变为红色 C. 没有变化 D.变为黄色
4.下列关于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稀硝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Cu与硝酸反应只表现出氧化性
C.硝酸能与NaCO反应,但不生成CO 232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又溶解在硝酸中而使之呈黄色25.单质与浓硝酸混合,出现的情况依次是:①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②常温下单质发生钝化③不发生反应。
符合上述要求的单质是()
A Cu、Zn、Au
B Ag、Al、Pt
C Fe、Pb、Ag
D Cu、Fe、Au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