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练习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册答案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册答案第一课一、一万畜牧业炎黄中原 C C C 抄5二、建房、熟食、渔猎、农耕。

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记述。

其中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蕴涵着一些有效信息。

擅长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居民房屋为干栏式建筑。

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鸟和太阳等自然界的事物。

第二课一、禅让世袭国家二里头文化 B C B D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家”的社会代替“天下为公”的社会;夏朝已设官分职;~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

二、宫殿建筑群的出现,说明社会分化明显;青铜器、玉器大多用做礼器、祭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等级森严及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

材料一中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二中有关“城…,礼…”的记载。

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第三课一、汤内服外服甲骨文商 B A C D 政:实行内外服制。

经:重视农业;青铜铸造业发达。

文:甲古文是较成熟的文字。

思: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治。

二、有助于了解商朝的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和统治状况等。

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风俗印证了材料二中的表述。

甲古文是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印证了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使商王朝历史成为信史。

第一单元练习一、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期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最为集中。

同:旱地农业和稻作农业几乎同时出现,呈现南北并立的格局。

异:南稻北粟,具体作物不同。

因:地理位置不同,北方干旱少雨,适合旱作农业;南方潮湿多雨,适合稻作农业。

C 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使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

同时,使比较稳定的定居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

二、部落间**激化;产生了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政治实体。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精选五篇)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精选五篇)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第0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布衣将相、世袭贵族主宰政治2、无为而治、豪族、土地兼并3、D4、A5、D6、D二、拓展练习7、(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汉高祖。

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轻百姓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3)受到秦朝横征暴敛导致失国的历史教训的影响,同时汉初统治者作风朴实谨厚也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影响。

(4)汉初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史家称其为“文景之治”。

8、(1)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仁义。

反对严刑峻法;反对滥用民力,主张减轻徭役;反对奢侈骄淫,崇尚俭朴。

(2)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

西汉的无为不是消极、倒退思想,而是把无为作为实行仁政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顺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和人心所向,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第09课汉武帝时代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亲信近臣、内朝、外朝2、C3、D4、C5、D6、C二、拓展练习7、(1)西域、河西四郡(2)A:西域都护府;B:酒泉郡;C:长安8、(1)可以参考汉代出土的农书记载;(2)还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或种子遗存、汉代水利工程遗址、汉代画像砖以及墓室画上关于农业生产画面的描绘等丰富的一手资料,发现、了解这一时期我们农业的发展情况。

第10课东汉的兴衰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王莽、托古改制2、文教治国、皇家图书馆、郡国学3、C4、D5、C6、C二、拓展练习7、(1)近亲、近臣是东汉最大的豪强地主。

反映出豪强地主虽田宅逾制,但地方官员慑于压力或出于自身利害考虑,无法解决尖锐的矛盾。

(2)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在经济上拥有“连栋数百,膏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生产,生活富有奢靡。

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2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1

高三历史练习题 第2分册 第2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1

高三历史练习题第2分册第2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1一、选择题1、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这个依据可能是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2、《史记》中有“纣师虽重,皆无战之心,……武王驰之,纣兵皆叛纣。

”此事记载的是A、商灭夏B、周灭商C、秦灭周D、魏代汉3、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建立西周。

以世纪记述,“武王克商”发生于A、公元前10世纪初B、公元前10世纪中期C、公元前11世纪初D、公元前11世纪中期4、在中国古代史上,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一地位最早可追溯到A、4000多年前B、3000多年前C、2000多年前D、1000多年前5、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把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划分为先后相继的“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元朝6、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松散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7、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8、下列是西周创设的是①封邦建国体制②内外服制③礼乐制度④郡县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中国古代社会,从中央到地方依赖于一套完整的终身制与世袭制来实行有效统治的时期是A、夏商B、西周C、战国D、秦汉10、“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指的是A、一种政治体制B、一种社会形态C、一种思想观念D、一种行为方式11、右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上海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的答案

上海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的答案

郡(守) 郡 (守)
县(令) 县(令) 县(令) 县(令)
探索与争鸣:
上述观点都有正确的一面,但都不全面。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秦所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
食器。
王(政)权。
牧野之战,武王灭纣,建立西周。
表明了楚王凯觎周朝政权,想取而代之;反映了周朝后期诸侯力量的加强和周王室的衰微这一历史事实。
第五课
一、中央集权大一统 秦 士 儒 法 道 CCDAC
二、A:adfg B:e C:b D:ch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
二、部落间**激化;产生了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政治实体。区别:最初的农耕聚落是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而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原始平等关系已被破坏。
有一定道理。因为墓葬随葬品差别明显,体现高下不同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随葬品按不同等级进行配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等级森严的礼制文化的发端;朱书字符,可能是早期的文字;规格较大城址的发现,也体现出社会分化明显。
练习与测评
1、人们常说,先进可以变成落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试以秦统一为例,说一说后来者居上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变法图强,奋起直追:如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②政策要稳定、连续:商鞅虽然惨遭杀害,但其改革的制度得以继续;③打破传统,重用人才:秦打破宗法制的界限,竭力吸收他国优秀人才,委以重任,尊为“客卿”。由于上述原因,秦国后来居上,迅速强大,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
练习与测评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至碣石,令刻碣石门,曰:“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历史第二分册练习册答案

历史第二分册练习册答案

历史第二分册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唐朝的都城是:A. 长安B. 洛阳C. 建康D. 汴梁答案:A2. 以下哪位皇帝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照D. 朱由检答案:A3. 清朝的建立者是: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顺治帝D. 康熙帝答案:A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答案:A5. 以下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A二、填空题6.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______和杜甫。

答案:白居易7.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____次远航。

答案:七8. 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

答案:溥仪9.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______。

答案:上海10.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

答案:中华民国三、简答题11. 简述清朝康熙帝的主要政绩。

答案:康熙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平定了三藩之乱,统一了台湾,对外抵御了俄罗斯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誉为“康乾盛世”。

12. 描述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也在思想文化上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我们对历史第二分册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启发我们思考未来。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西汉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A、推行察举制度B、设立刺史制度C、实行盐铁官营D、实行均输平准制度2、唐朝时期,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是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对()的记忆和掌握能力。

A、诗赋B、经书C、史书D、儒家经典3、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西周建立D. 春秋五霸出现4、下列哪项不是东汉时期的科技成就?A. 火药的使用B. 造纸术的改进C. 指南针的发明D. 地动仪的发明5、《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哪个时期之前的数学成就?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6、秦朝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标准是以下哪一项?A、货币B、度量衡C、文字D、土地制度7、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以下哪项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A. 经义B. 史论C. 墨经D. 礼法8、宋代时,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以下哪项?A. 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B. 南方官僚阶级腐化严重C. 南方物资匮乏,需要发展经济D. 南方地理环境不利于农业发展9、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错误的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打破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C.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D.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0、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正确的是:A. 提倡白话文,使汉语文字从繁体字转变为简体字B. 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C. 提倡尊孔复古,反对新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D. 提倡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秩序混乱11、三国时期,哪位君主最终完成了对北方五州的统一?A、刘备B、孙权C、曹操D、司马懿12、宋代的“交子”中,“交子”指的是哪种货币?A、白银货币B、铁钱C、纸币D、铜钱13、题干:乾隆年间,一位著名的江南织工说:“今年(乾隆三十四年)棉花比去年(乾隆二十三年)贵了四倍,绸缎价也倍增。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四单元第13课隋唐政治新格局一、基础练习1.分科考试隋羹章蓑两经芝士2.D l C 4.C 5.D 6.C 厂C二、拓展练习(2)三省六部制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三省六部制分立了相权,三省之间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

唐朝又设政事堂,这些措施确保了皇权的至上地位,也完善了管理体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明确了各部职责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一、基础练习1.松赞干布文成公主2.唐高宗武则天贞双年间3.B4.A5.A6.C二、拓展练习7.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创设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

地方:实行州县制等。

8.重农主义、民本思想、道家无为思想。

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一、基础练习、1.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西域波斯粟特人2.A3.B4.略二、拓展练习5.(1)朝鲜半岛。

(2)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

(3)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

6.(1)名称:觐见太子。

·理由:此图为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壁画。

图中左侧三人为唐朝鸿胪寺官员,身后为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和外国宾客。

此图表现了鸿胪寺官员引领外国宾客见太子的情景,故名。

(2)摩尼教通过西北的丝绸之路传人,因胡商的日益增多而趋于流行。

(3)如佛教传人中国后,融人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也促成了回族的形成。

西域的音乐传人中国后,对中国的传统音乐产生重大影响,至今二胡、琵琶仍为中国民乐的主要乐器。

(4)中国与中亚、西亚与南亚国家人民的交往,不仅带来了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而且经由中亚、西亚与南亚人民的传递,基督教文化、亚述文化、埃及文化、拜占庭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等与唐文化均有不同层次的接触。

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

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

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修建长城C. 统一度量衡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朝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D3.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A. 1894年B. 1895年C. 1896年D. 1897年答案:A4.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哪一项?A. 巴黎和会上的不公正决议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国内经济危机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5.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文言文D. 反对封建礼教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________的开始。

答案:中国近代史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一国两制”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统一主权下,不同地区可以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这一概念主要应用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即在保持中国主权的同时,允许这两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2. 请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答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敌,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实现人民主权;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唐皇室有胡人血统。

唐高祖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都是鲜卑人后裔。

这说明A.唐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鲜卑人是唐朝的统治民族C.唐朝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D.唐朝对鲜卑实行和亲政策2.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感叹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以下对孔子言论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A.要想天下太平,诸侯大夫就不能执政B.如果管理有序,百姓也不能议论朝政C.如果依据道德治理国家,天下就太平了D.孔子主张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等级秩序3.《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说明了我国古代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庶子继承制C.子女轮流继承制D.世袭继承制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5.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

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广B.世袭制度的没落C.郡县制的实施D.井田制度的盛行6.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7.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中央集权制8.“代大匠斫”是指管理人员代替木匠亲自解木头,其后果是砍伤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略)(1) 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功能?A、可作炊具,用于日常生活B、在一些场合,所用的鼎的数量可用来标识主人的身份、地位
C、鼎成为权力的象征(2)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钟鸣鼎食,鼎足之势,大名鼎鼎……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从这篇卜辞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答:
农业的起源有什么意义?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意义: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谷物种植、家畜饲养等劳动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具有生产性经济活动的性质,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影响: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农业是中华民族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的重农政策,重农思想,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中医药等),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田园诗篇等,都紧紧围绕农业生产而展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使中国的血缘亲情比较密切,从而形成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本题点到即可,随着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逐步补充、展开。)2.
擅长栽培水稻,农业工具先进,居民房屋为干栏式建筑。舟船是出行的主要工具,崇尚鸟和太阳等自然界的事物。
找出地图中重要文化遗址,归纳其分布的主要特点。重要文化遗址:如湖南玉蟾岩遗址、湖南彭头山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陕西姜寨遗址等。主要特点:遍布中华大地,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最为集中。练习与测评1.
甲古文是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印证了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使商王朝历史成为信史。
观察、比较两幅图片,分析商朝青铜器物在造形和纹饰上的主要特征。造型独特,纹饰瑰丽(结合观察到的内容分析)。前者本身是一只虎,后者有兽面纹饰,都与动物相关。商朝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的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赋予青铜礼器以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动物造型与纹饰成为青铜礼器的一个重要特征。练习与测评1.
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食为粟、黍之类;家畜饲养“六畜俱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二里头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二里头遗址时间距今约3900——3500年,地点为豫西偃师,与古代文献中有关夏人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豫西和晋南地区)与时间的传说最相吻合。且二里头遗址的内涵较为典型,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例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制与骨制的铲、镰、斧等农具,能够说明当时的劳动人民使用这些较原始的工具发展农业生产的状况;类似宫殿建筑遗址说明当时的房屋建筑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阶级分化情况已经明显;作坊遗址以及铜、玉等遗物,充分证明当时手工业制作技术和内部分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与文献所记载的“礼仪以为纪”相吻合。虽然有关夏文化的讨论尚未定论,但二里头遗址所提供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夏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为夏文化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索与争鸣有学者认为,既然二里头文化遗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基本吻合,那么二里头文化非夏文化莫属;也有学者认为,迄今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中,还没有找到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据,以二里头的考古资料来复员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同意第二种观点。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学者在寻觅夏文化的过程中发现的,此后持续40余年的田野发掘获取了丰富的遗存和信息。由于其地处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区域,年代也大体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所以从发现至今,围绕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后,“二里头文化的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学术界也都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但因为仍缺乏文献实证,就其族属和国别而言,目前的研究尚未超出推论的范畴。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问题的最终解明,将随着二里头遗址勘察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待于带有较多历史信息的内证性遗存比如文字的发现而进一步彰显。
【手榴蛋】的日志
非常非常长 有些可能不是的 但至少是全的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练习参考答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基础练习
一万 畜牧业 炎黄 中原 C C C 抄5
二、拓展练习
建房、熟食、渔猎、农耕。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记述。其中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蕴涵着一些有效信息。
什么是内外服制?商王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制度?定义:是商朝的国家体制。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则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前者大体位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后者是指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和部落。商与周边方国存在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原因:(1)历史因素:夏朝统治区域内就有直接由夏王管辖的地区和臣服于夏王由属国首领管辖的地区之分。商原本就是臣服于夏的属国,后发展壮大,联合其他反夏盟国,推翻夏朝,取而代之。商代实行内外服制是因袭了夏的做法,只是商王直接控制的地方扩大,方国对商王的义务更明确。
为什么上古时期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除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原因:(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象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传说)上古时期是一个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产生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材料: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探索与争鸣距今约1万年前后,我国先民开始了农耕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完全放弃采集与渔猎。此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我国的一些地区早已进入农业时代,但仍有不少地区依旧处在采集与渔猎时代,而在北方草原和西北荒漠地带,先民们更是长期以游牧为生。以上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它对我们认识祖国的历史有何帮助?答案要点:基本符合历史史实。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各异,历史发展并不同步,发展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导致早期文明的特征和发展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仅出现北方游牧为主的先民与南方农耕为主的先民并存,即使在中原地区,也出现农业与采集、渔猎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早期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还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需要采集和渔猎来补充食物,另一方也反映先民生活还受到自然环境和传统习惯的影响。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认识祖国历史发展的丰富多样性。
第一单元练习
一、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期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最为集中。
同:旱地农业和稻作农业几乎同时出现,呈现南北并立的格局。异:南稻北粟,具体作物不同。因:地理位置不同,北方干旱少雨,适合旱作农业;南方潮湿多雨,适合稻作农业。
C
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使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同时,使比较稳定的定居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
二、部落间矛盾激化;产生了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之上政治实体。区别:最初的农耕聚落是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而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原始平等关系已被破坏。
商朝人常占卜;商朝人用干支纪日;商朝人关注天象,有清晰的方位概念,急切知道雨水的方向,由此可以推测,商朝人重视农耕。探索与争鸣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古文字?在文明演进过程中为什么许多古文字消亡了,而汉字却存活了下来?古文字列举: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美洲玛雅文字、印度印章文字、爱琴文明的线形文字等。原因分析:(本题开放,言之有理即可,以下意见仅供参考)这些古文字大都消亡,原因复杂。大致有如下原因:文字复杂艰涩,掌握的人很少;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文化成果甚至种群被毁灭等。汉字,从甲骨文发展至今,是世界上少有的存活、发展的古文字。主要原因是我国从商周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持续发展,国力强盛,为文化发展创造条件;秦统一全国后,“书同文”,有利于文化交流发展;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有利于文字的普及;中国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文化处于独立发展状态,古代没有受到外来强势文化冲击,屡屡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本身文明程度不高,往往受汉文化同化。……(有一种说法,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汉字,比较容易意义识记,有利于文字的普及。)
(2)现实力量对比的结果:尽管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比夏朝增大,但周边的方国、部落的数量和夏禹时期相比数量大大减少,方国的力量也在兼并中增强,商王朝的力量不足以攻其城、掠其地,消灭所有方国、部落,直接派官治理。同时方国的力量又不足以与商王平起平坐,不得不承认商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臣服于商,定期朝贡、奉命征伐。(3)生产力因素:内外服制是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体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当时交通、通讯尚不发达,维持庞大行政系统的技术因素和经济基础尚不成熟。2.
材料一中的考古发掘印证了材料二中有关“城…,礼…”的记载。
考古发掘出的遗址、遗物对文献记载具有印证或补充的功能。
练习与测评1.为什么说夏朝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根据教材所述文献和考古资料加以证明。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设官分职,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了刑法以镇压反抗者。二里头遗存中发掘出的两座宫殿建筑,格局严谨,堂、庭、廊庑有别,在举行礼仪的时候可以清楚地表现出高低贵贱的差别。而且,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可以推测这种建筑是强制劳动的结果。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中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应当是当时“礼仪以为纪”的情况的反映,表现出阶级分化的特征。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略)回答问题。(1)从材料一的墓葬随葬品看,二里头与青铜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