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课后总结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5篇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5篇第1篇示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理论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大学课程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就我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做一次总结。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对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社会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的。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了解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根本性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帮助我透视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现实背后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催生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了解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所代表的是人类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是对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反抗。
这让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坚定了我对这些理想的信仰和追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对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自己来创造和影响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靠每个人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的,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让我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励我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对批判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分析,要求我们站在批判性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社会,不断深化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认识。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了解到批判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对于认识社会和改变社会至关重要,这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为认识和改变社会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内容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也为我们解析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下面将对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具有客观存在的独立性和物质性,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其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形而上学倾向于对事物进行孤立、静止的片面认识,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和发展。
3.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能够主动地改造和塑造世界,而唯心主义则将思想、意识视为第一性。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落脚点,唯有实践才能验证和发展认识。
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社会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的变革会引发社会制度的变革。
3.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4. 大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关注广大群众的作用和地位,认为群众是历史变革的主要力量。
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点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共产主义追求共产社会,具有消灭剥削、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包括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文化上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
2024年马哲结课自我总结
2024年马哲结课自我总结2024年是我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一年,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探索,我在知识、思维和成长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通过课堂学习、研讨活动和自主学习,我逐渐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在此次结课自我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中的收获和成长。
首先,在知识方面,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和《哲学的贫困》,我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
我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科学理论,它关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实践路径。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和特点,锻炼了对思想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判断能力。
其次,在思维方面,我逐渐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通过参与研讨活动和与同学们的讨论,我学会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来解决问题。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逐渐摆脱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械理解,开始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角度来思考问题,注重对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和解决。
同时,我也提高了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的能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学科的理论进行对接和应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
其次,在成长方面,我在人格、情操和道德素养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解放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形成了以实现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道德心态。
同时,我也逐渐摆脱了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增强了对社会共同利益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和交流,我学会了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观点,形成了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马概心得体会
马概心得体会
在学习马概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和方法论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深刻的认识世界的理论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马概课程中,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内容,我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压迫性质,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在学习马概课程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
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自信。
总的来说,学习马概课程让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
追求。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资料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基本派别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哲学史和材料分析来了解。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一个派别,它包括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感性物质形态,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具有直观性、简单化倾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
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唯物主义用近代物理学对物质的理解来解释世界,造成学说的片面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另一个派别,它包括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虚构的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体,而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万物的本原。
唯心主义的问题在于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而物质世界是精神的派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哲学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哲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
不可知论则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只有极少数的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
最后,哲学的一元论与二元论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
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记总结
马克思基本原理笔记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认识、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第一节物质世界第二节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与意识第四节真理与价值第五节认识与实践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资本主义及其发展(与经济学放在一起,此处略)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四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趋势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1、马克思主义的内容(1)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各方面。
(2)马克思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
(1)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也包括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它不断地继承、丰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1)内容: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人对其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二、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及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注:1、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第一次起义;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长达十余年的工人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这三大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均以失败告终,这表明无产阶级迫切地需要一套科学的世界观系统的理论,马克思顺应了要求。
马克思总结
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统一性(二重性)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针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因而,在它适用的范围和限度内永远不会被推翻,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肯定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真理,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无限发展的。
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在无限发展的认识之路上前进,可以无限接近对这个各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承认实践的无限性,承认人类发展的无限性,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肯定了真理的绝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和有限性。
(1)真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一定领域或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
(2)真理在深度上也是有限的。
任何真理都是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精确化。
3.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
(1)二者相互依存,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没有脱离真理绝对性的真理相对性,反之亦然。
(2)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真理中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则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构成。
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4.马克思主义是被各国实践证明了的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真理。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学说和观点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各国不断前进的行动指南。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要不断的发展,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各国的实际。
因此,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态度,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要以不断学习、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
(3)用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推荐8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第1篇_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我们要秉承这种优良高尚的品质切实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总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让我知道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孤独的存在着,那可谓是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就好比当今的国际形势一样:世界的进步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一样。
还懂得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我们看问题不应该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要通过表面去看到事情的实质性东西,就好比当今的中国,中国目前和资本主义大国美国来说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不能说中国就比美国差,社会主义就比资本主义差。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6篇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6篇第1篇示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因为它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出发,通过实践去验证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立足于实践,对现实世界进行深刻的分析,并根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逐渐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刻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到了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只有站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给我带来了启发。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性的理论,它提出了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为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局限性,认识到了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推翻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
我也了解到了在革命斗争中需要坚定的信念、严密的组织和认真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给我带来了启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性的理论,它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逐渐认识到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去检验和验证理论,才能不断地推进科学的发展。
我也了解到了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只有不断地总结和经验,才能不断地提高实践的水平和效果。
第2篇示例: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导着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体会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随着学期的结束即将画上句号,回顾一学期的学习经历,发现自己在本学期从这门课程中收获颇多,无论是对于马克思原理的概念以及思想的理解上,还是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与信仰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就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收获做如下的总结。
马克思原理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理论与经验,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包含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共性个性”、“资本发展”、“矛盾”、“唯物主义”等等主题。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自己构造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丰富我的知识面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的思想、行动。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认识自我、认清自己。
也许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时期,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大、竞争意识愈演愈烈、来自社会、家庭、同伴带来的压力会使我们身心疲惫对前途感到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
我认为产生矛盾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目标意识不够清晰。
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与理想,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中的精华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引,那么我们才不会每天过的碌碌无为,如果自我认识偏高,那么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理想存在差异,目标难以达到,这样不仅会增加我们的挫败感同时还会打击我们的信心。
所以,认清自己,在合理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参照,那么一定会逐步改善消极的情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小结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小结4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小结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给我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基础。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深入阐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与质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这些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变化。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从而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引导我们实践中的正确行动。
同时,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小结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与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与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资本主义革命胜利后,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来逐步解决。
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包括两个根本任务、两个基本经济制度、两个阶级、两种实践等。
这些特征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任务,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指导。
同时,课程中还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全面发展水平。
2024马哲结课自我总结
2024马哲结课自我总结一、课程学习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结课中,我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其次,我们重点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等现代哲学流派的思想内涵,拓宽了我们的哲学视野。
二、个人学习心得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深刻领悟到了哲学思维的独特魅力。
我发现,哲学不仅仅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更是关于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探究。
在课程学习中,我努力培养自己的哲学思维能力,尝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分析现实问题。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三、对课程的认识对于这门课程,我认为它不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逐渐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去思考问题。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它并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体系,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学说。
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学习哲学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接受某种观点或理论。
四、未来的学习计划对于未来的学习计划,我打算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首先,我会深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了解他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此外,我还计划涉猎其他哲学流派和思想家的著作,以拓展自己的哲学视野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同时,我也将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动态,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还培养了辩证思维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
总结一: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上这课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起码我有想听下去的欲望,相对于那些传统课程的说教要有趣和生动的多,同学的交流和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每次都能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同时也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处更多具有会思考,会做人的学生,因为这里能包含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允许思维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观点和解决事情的方法为人们所采纳并付诸于实践。
不过最让我深刻的感兴趣的话题还是中国政治和社会话题以及今天老师所说的人性的话题,起码给了我原本我已经懂得差不多的道理一个当头棒喝,再一次点醒了我。
首先关于我国政治和社会热点话题,我觉得老师的分析犀利直接,同学往往也乐于接受,究其缘由我觉得还是大家一方面还是有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是大家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少少耳濡目染的接触到这些东西,所以他们以自己亲身体会和老师的分析不谋而合,没有太大抵触感。
再者是关于今天人性本恶的这一话题,其实一开始我也持有反对意见,我也在一直认真的听着老师的论述,想伺机找出站不住脚的论点或者论据,可是我听下来以后,却找不到我觉得站不住脚的证据,反而被老师说服,其实想想也确实是这样,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本性使然,在利益面前就尤为明显。
一家人可以为了家产而争得你死我活的例子也不少,朋友明着和你称兄道弟,其实骨子里怎么看你还不得为知呢!所以说站在现实的角度我很同意老师今天说的内容,也确实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因为以后毕竟走上社会很少人会教你这些。
但是可能您说的内容过于现实,可能这给现在正处在学生阶段的那些怀有美好幻想的同学无疑是击碎了他们那对未来种种美好的遐想,以至于他们有些抵触,但我觉得这是好事,起码现在早点知道,总比以后没人告诉你,你自己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要来的好,起码你能腾出这时间来做对你觉得有意的事。
我相信人性本恶是绝对的,本善是相对的,但我们不能老拿这说事,因为我们毕竟还要生活,要生活下去就得有个好的盼头,能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不敢说,但起码你的每一天不会过的那么消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1)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例子:小孩空中走钢丝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例子:自习室占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
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
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马克思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法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3.意识: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4.意识起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本质上来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5.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8.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9.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⑷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10.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马克思哲学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哲学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哲学知识点总结:
1、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张,物质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实质上,物质价值是由参与生产它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是有价值的,因此,物质价值也是有价值的。
2、永恒的抗议: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资产阶级把自己的利益推向极端,但另一方面,劳动者也会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争取自己的权利,以形成一种“永恒的抗议”。
3、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物质经济条件是决定历史的根本因素,物质经济条件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4、辩证法:马克思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一种矛盾运动,它一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又衰退,而且发展和衰退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因此,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采用辩证法,将发展和衰退有机地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总结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A、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