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教案

合集下载

走进《水浒》——名著导读《水浒传》 教案3套

走进《水浒》——名著导读《水浒传》 教案3套

走进《水浒》——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小说中个别任务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3.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重点与难点:1.结合小说情节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小说人物形象。

2.使学生学会创新的思维,创新的阅读。

教学环节:导入设计一、播放《水浒》主题歌《好汉歌》《水浒》是一部老少皆宜,雅俗皆爱的名片巨著,他引人入胜的连环章节塑造了不少的不计其数的人物,个性之鲜明,在文学史上首屈一指。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意思是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

《水浒》勇夫知多少,通过阅读,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多少凉山英雄好汉。

学生活动:学生尽多地说出英雄好汉的名字。

二、一部伟大的著作,具有永恒的魅力,感动着不同时代的广大读者,这与作品人物性格的创造有密切联系,梁山好汉各个以正义和公理于一身,他们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所作所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大家既然知道了这些好汉的名字,我在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在我的描述中这时那位英雄好汉,并说出小说中与他有关的故事或情节人物竞猜:1.他时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他与无用是旧交,自幼练就一身行走如飞的功夫。

人称“神性太保”。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蔡九曾经派他捉拿,他让宋江披头散发,把屎尿坡在身上,装疯逃过捉拿,他曾经被蔡九派往东京送信,在驻桂的酒店里被蒙汗药蒙倒,后背连累入狱,或梁山好汉营救,排梁山好汉第20位。

受招安后,被封为兖州府都统制,他不接受,在泰安岳庙陪堂,了此一生。

此人是梁山好汉:戴宗2.此人在梁山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生的豹头环眼,早年是东经八十万禁军教头,曾得鲁智深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雪夜入梁山,为白衣秀才王伦不容,后火并王伦,。

三打祝家庄擒获扈三娘。

极力反对招安,在征讨方腊时,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合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名著导读 《水浒传》 精读和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 《水浒传》 精读和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水浒传》精读和跳读教案精读教案
第一课:引言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以及小说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第二课:人物形象分析
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梁山好汉的形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组讨论,加深他们对人物的理解。

第三课:情节分析
这一课介绍了小说中的几个重要情节,例如梁山好汉的招安、晁盖的悲惨遭遇以及梁山泊的覆灭等。

通过分析这些情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含义。

跳读教案
第一课:人物介绍
这一课简要介绍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讨论,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

第二课:情节介绍
这一课介绍了小说中的几个重要情节,例如梁山好汉的招安、晁盖的悲惨遭遇以及梁山泊的覆灭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快速阅读这些情节,帮助他们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第三课:主题分析
这一课介绍了小说的主题和内涵,例如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等。

通过简要介绍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价值。

以上是本文介绍的《水浒传》精读和跳读教案,同时,教师也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和实效性。

《水浒传》教案5篇

《水浒传》教案5篇

《水浒传》教案《水浒传》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浒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浒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情节、事例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

2.通过朗读、默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通过默读、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4.通过品读具体情节、事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默读,适当点拨,在读中体会、领悟、理解。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三、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2.默读课文,画出足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3.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4.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熟读课文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交流读书感受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体会到作者喜欢读《水浒传》?(1)学生交流。

(2)出示重点语段。

“九岁时,我读四年级了,……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看下去。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尽管…仍然…”这两个分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早上在晨曦中……看个没完。

水浒传讨论教案

水浒传讨论教案

水浒传讨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水浒传》中各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角色。

3. 探讨《水浒传》对社会的影响和时代价值。

4. 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背景介绍2.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梗概3.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4. 《水浒传》对社会的影响和时代价值三、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图片、视频或者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于《水浒传》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相关知识。

2. 基础知识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包括明朝末年的社会背景以及该小说的创作背景。

3. 内容概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情节。

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章节或者人物进行详细阐述,激发学生对于小说的阅读兴趣。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水浒传》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形象,如林冲、宋江、武松等。

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形象描写以及他们在故事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5. 探讨社会影响分析《水浒传》对于明末社会的影响,例如对民间义士的崇拜、对于正义和反抗的思考等。

同时也可以谈论《水浒传》在后世文化中的影响,例如在文学、戏曲、影视作品中如何体现《水浒传》的精神内涵。

6. 思考时代价值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团队合作、正义与反抗、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案例或者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7. 总结与拓展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扩展相关内容,可以包括读完整部《水浒传》的推荐、相关影视作品的推荐等。

四、教学方法1. 图片、视频、故事等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图文结合,提供多样化的素材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水浒传》。

3.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时,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水浒传》人物形象以及时代价值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水浒传导读教案一等奖

水浒传导读教案一等奖

水浒传导读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特点。

3. 理解《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水浒传》的背景介绍。

2.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水浒传》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了解原著的基本情况。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水浒传》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

3. 阅读指导: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原著。

4.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
1. 教师讲解《水浒传》的背景,包括作者施耐庵的生活
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水浒传》的创作背景。

2. 教师介绍《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包括宋江、林冲、李逵等主要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3. 教师讲解《水浒传》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包括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反抗精神的赞美。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5. 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6.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和表现,提出进一步阅读的建议和要求。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应该在教案实施过程中,随时反思教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教案。

2. 教师应该在教案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及反思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及反思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如忠诚、义气、仁爱、勇敢等。这些美 德和道德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培养人 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水浒传》所描绘的梁山好汉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体现了中华 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争取自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丰富多彩,涉及历史、文化、哲学、心理等多个领域。通过阅读《水浒传》,可以拓宽 人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全面发展。同时,《水浒传》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也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智慧, 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及成果
创意写作:续写或改编水浒传故事
续写故事
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选择一个水浒传中的故事进行续 写。要求学生们在续写时保持故事的内在逻辑和人物形象 的一致性,同时注入新的创意和元素。
改编故事
学生们可以尝试对水浒传中的故事进行改编,将其置于现 代背景之下或者赋予新的解读。通过改编,帮助学生们理 解故事的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水浒传故事演讲比赛
01
故事选择
要求学生们从水浒传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演讲主题。
02 03
演讲准备
学生们在准备演讲时,需要对所选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炼出故事的 主题和意义。同时,他们还需要运用恰当的演讲技巧,如声音控制、肢 体语言等,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演讲比赛
组织学生们进行水浒传故事演讲比赛,评选出优秀演讲者。通过比赛的 形式,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表达能力。

初中水浒传教案

初中水浒传教案

初中水浒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故事情节;2. 分析人物形象,认识梁山好汉的性格特点;3. 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以及作品成书的历史背景;2. 故事梗概:概括梁山好汉的起义过程、招安结局及其主要事迹;3.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宋江的智谋、吴用的勇敢、林冲的忠诚等;4. 思想意义: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阶级斗争,以及作者对正义与邪恶的判断;5. 艺术特色:鉴赏作品的语言、情节、形象、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2. 难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形象等基本内容;2.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人物和情节,分析梁山好汉的性格特点;4. 读后感写作法: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故事梗概:概括梁山好汉的起义过程、招安结局及其主要事迹;3. 分析人物形象:重点讲解宋江、吴用、林冲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4. 探讨思想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阶级斗争;5. 鉴赏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语言、情节、形象、结构等方面的特点;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撰写读后感等;7.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使他们在掌握《水浒传》的基本内容的同时,能够独立思考、鉴赏文学作品。

名著导读——《水浒传》获奖教案

名著导读——《水浒传》获奖教案

名著导读——《水浒传》获奖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中国经典名著《水浒传》进行的导读教案。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描写108位英雄好汉聚义梁山泊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农民起义与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该教案荣获获奖,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浒传》。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导读《水浒传》,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2. 理解《水浒传》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3. 探索《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和主题;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背后的思想价值观;3.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个人感悟。

教学难点:1. 解读《水浒传》中的难以理解的古代文化和语言;2. 理解《水浒传》中的复杂社会关系和人物命运。

教学方法和过程1. 引入:通过简要介绍《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吸引学生的兴趣。

2. 导读教学:以章节为单位,通过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水浒传》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3. 文本解读: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选定的经典段落,分析词语的意义和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就《水浒传》中的人物命运、道德观念等展开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5. 小组合作:分配小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完成相关的小组作业和分享。

6.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积极发言、主动思考等。

2. 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小组作业进行评估,着重考察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3. 研究反馈: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反馈,包括个别辅导和群体讲评。

教学资源1. 《水浒传》电子文本或纸质书籍;2. 照片、音频和视频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本教案的导读,《水浒传》作为中国经典名著得到了深入的阐释和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水浒传教案

水浒传教案

《水浒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叙述故事等手法进行小说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浒传》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小说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水浒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叙述故事等手法进行小说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浒传》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小说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水浒传》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对《水浒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水浒传》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水浒传》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叙述故事等手法进行小说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水浒传》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水浒传》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水浒传》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小说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小说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叙述故事等手法进行小说创作。

《水浒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水浒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水浒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水浒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水浒传》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名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杰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讲述的是一群忠勇义气的人们联合起来反抗不义之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来探讨如何设计一节优秀的《水浒传》教学案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关于《水浒传》的背景知识,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水浒传》的作者、创作环境、以及小说的历史传承。

在介绍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品味小说的开头章节,从中引发学生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情景和氛围。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小说的结构和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领悟。

例如,在解析主题时,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小说中所呈现的道德信仰,让学生通过理论、文本以及现实案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第三,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以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小说作者的主题思想。

例如,李逵战斗刚烈,但是他的身心严重缺乏调节,到最后他还是崩塌了。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学中这样的无法自制的性格总是固有的。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文学对人性的深入洞察。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小说语言、文学手法等来体会文学的艺术魅力。

例如,学习小说中的“韵律、曲调、引子、韵脚”等文学语言手法,观察小说中形象的多样化,学习文学构思中的布局架构,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

以上内容涵盖了我们思考如何设计优秀的《水浒传》教学案例所需的方面。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理解这部经典之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丰富性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研究《水浒传》的教学案例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人物形象,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水浒传》教案

《水浒传》教案

《水浒传》教案水浒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水浒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并能独立思考,发表观点。

二、教学重点1.了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2.掌握《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学会欣赏《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激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

2.学习《水浒传》的背景(15分钟)介绍《水浒传》的创作背景、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重要作品等。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20分钟)介绍《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背景故事和角色关系。

通过学习人物关系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人物之间的联系。

4.分析《水浒传》的故事情节(30分钟)将《水浒传》的故事分为几个重要阶段,分别介绍每个阶段的主要情节和发展。

同时,结合相关章节的摘录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要矛盾、转折点和人物命运。

5.欣赏《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25分钟)选取几个代表性的章节,配以相关插图和音频,让学生欣赏《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感受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鼓励学生发表对片段的感受和理解。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1.学生参与:通过讨论、分组活动和欣赏片段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材呈现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鼓励和肯定。

2.学习笔记: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整理能力。

3.口头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版本的《水浒传》,了解不同解读和改编的特点。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名著导读《水浒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水浒传》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水浒传》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水浒传》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形象。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浒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社会现实人生观和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

2. 请描述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其体现的社会现实。

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阅读《水浒传》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让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把握了人物形象,理解了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水浒传》教案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水浒传》教案

第12课时整本书阅读课《水浒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介绍;2.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小说的主题和意义;4. 阅读《水浒传》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水浒传》的封面和作者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谈论《水浒传》这部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步骤二:讲解作者和背景(15分钟)1. 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2. 分享作者的生平和其他重要作品。

步骤三:讲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20分钟)1. 通过故事梗概,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情节;2. 逐一介绍部分重要人物的形象和角色。

步骤四:分析小说主题和意义(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2. 探讨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和英雄精神。

步骤五:阅读技巧和方法(20分钟)1. 分享一些阅读《水浒传》的技巧和方法;2. 带领学生进行小说的片段阅读和分析。

步骤六:总结和答疑(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2. 小组作业: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和评论。

六、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继续阅读和研究更多中国经典文学作品;2. 组织观看与《水浒传》相关的电影或舞台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资源1. 《水浒传》纸质书籍或电子版;2. 作者施耐庵的相关资料;3. 课堂展示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以上是《水浒传》整本书阅读课的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吴用、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本节课旨在通过阅读名著,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其中的一些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2.难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简读本。

2.课件:涉及《水浒传》封面、人物形象、情节等内容。

3.参考资料:关于《水浒传》的介绍、评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水浒传》的封面、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对名著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水浒传》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并说明原因。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讲解、答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

5.拓展(10分钟)教师选取《水浒传》中的典型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浒传》的价值和意义。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

(2)掌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特点。

(3)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怀。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析善恶美丑。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者及成书背景介绍(1)介绍施耐庵及其生平事迹。

(2)介绍《水浒传》的成书背景及创作过程。

2. 第二课时:情节梳理与结构特点(1)梳理《水浒传》的基本情节。

(2)分析《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3. 第三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一)(1)分析主要人物宋江的形象特点。

(2)分析其他重要人物如林冲、武松等形象特点。

4. 第四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二)(1)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探讨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5. 第五课时:作品主题探讨(1)分析《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2)探讨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浒传》的相关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水浒传》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评价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水浒传》原著或改编作品。

2. 相关人物形象插图或海报。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精读《水浒传》:名著教育教案

精读《水浒传》:名著教育教案

精读《水浒传》:名著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 通过精读《水浒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精读选定章节,分析人物形象及其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3.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探讨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

4. 阅读相关文献和评论,拓展对《水浒传》的理解和解读。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第二步:精读选定章节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精读一定的章节,并准备分享和讨论。

2.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朗读章节,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理解和解读。

3.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和理解,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三步:人物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宋江、李逵、林冲等。

2. 学生通过分析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第四步:主题探讨1.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例如英雄气概、忠诚友情、社会不公等。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挖掘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

第五步:拓展阅读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评论,了解学界对《水浒传》的解读和评价。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评论或文章进行摘抄和分享,拓展对作品的理解和视野。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表达能力。

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或解读文章,评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水浒传》原著及相关注释版。

2. 相关文献和评论的阅读材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材料。

九年级上册语文水浒传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水浒传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水浒传教案篇1:九年级上册语文《水浒传》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水浒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1、查找资料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方法,阅读、讨论、交谈等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中人物的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我”爱读《水浒传》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读单词,用它们来谈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特别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津津有味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想看《水浒传》1.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思考:“我”如何爱上读《水浒传》的?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我”对《水浒传》的深深喜爱之情呢?读完后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指导学生体会:a)小时侯听邻居老大爷讲故事,初次接触水浒故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对于武松打虎更是百听不厌。

b)写在家里找到一套《水浒传》,虽然看不懂,却盼望能读像《水浒传》这样有趣的书。

c)写当心爱的书被大火吞没了后,哭着要《水浒传》,直到妈妈答应了才破涕为笑,更表明了“我”想看《水浒传》的心情。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相关的部分。

师:通过这几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我”爱上了读《水浒传》。

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体会了,现在请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一读1-3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

2.齐读1-3自然段。

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1-3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4、5自然段)爱看《水浒传》1.默读4、5自然段,想一想:“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指名朗读,让学生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a)师: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能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我”是怎么“迫不及待”地读的?(早上……晚上……放学路上……)b)师:“我”还怎么读呢?(还读了“武松打虎”)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水浒传》教案

《水浒传》教案

《水浒传》教案《水浒传》教案1第一课时:一、播放《好汉歌》,先声夺人造气氛。

1.你最喜欢《水浒传》里哪位好汉?2.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较早出场的好汉林冲的故事。

二、揭题审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看到这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三、自读课文,书声琅琅初感知。

1.自己独立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教学生字新词。

(1)拨草寻蛇: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拨”和“拔”的动作,用动作表演法教学。

(2)依草附木:可用移序法,变成“依附草木”用语境解词法教学,补充“惊天动地”等动宾式词语。

(3)踉跄: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据形旁以动作演示来解词。

四、质疑问难,扫清障碍学白话。

1.《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名著,《林冲棒打洪教头》是经过改编选入教材的,仍有一些文白相杂的语言,请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

如果同桌的问题你能解答就解答,如果两人都不会,那就待会儿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五、听写词语。

依草附木拨草寻蛇满面羞惭杀鸡宰羊劈头打来流配恼恨踉跄厅堂理睬第二课时:一、聚焦重点,七嘴八舌话人物。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的林冲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有关词语。

能填一个词,不错;能填两个词语,不简单;能填三个词语,了不起。

(学生可能填:谦虚、礼让、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含而不露、刚正不阿、镇定自若)学生每填一个词后,即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通过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来强化印象。

2.我们研究了林冲,自然要研究另一位人物--洪教头。

你认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的洪教头(学生可能填:目中无人、心胸狭窄、傲慢、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小鸡肚肠、见钱眼开、有眼不识泰山)教学“洪教头”一处,可相对略一些,以便集中时间研究林冲,一详一略,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练习朗读,有滋有味品文章。

初中历史水浒教案

初中历史水浒教案

初中历史水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浒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水浒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 理解水浒故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水浒故事的起源和背景
2. 水浒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水浒故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水浒故事的背景和起源,让学生了解水浒故事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学习
分组让学生阅读水浒故事的相关材料,了解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 讨论
让学生讨论水浒故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见解。

4.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归纳水浒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5. 实践
让学生选择一个水浒故事的情节进行再现或改编,展示他们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四、作业
1. 阅读水浒故事相关材料,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约请家长或亲友,在家中演练一个水浒故事的情节,向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水浒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鼓励他们对历史故事的热爱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
从武松形象,探讨小说的悲剧意义
《水浒传》第23—32回些的都是武松的故事,作者用了近十回的内容来塑造武松形象,是小说中除了宋江之外,故事单独篇幅所占最长的,是全书偏重描写的人物。

所以谈《水浒》离不开谈武松,谈到武松,我们又要问:武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直到现在仍为我们津津乐道的魅力在什么地方?
一、武松形象
从小说中我们不难知道武松是一个英雄,英武豪迈,扶贫济困,好打抱不平,敢作敢为,铁骨铮铮。

他最为大众喜爱的性格便是勇猛刚烈。

1、勇猛刚烈
武松先在景阳冈打虎为民除害,后到阳谷县杀嫂代兄报仇,及至发配孟州,又醉打蒋门神,义夺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面对危险,面对恶贯满盈的奸人,他斗恶虎、杀毒妇、戏恶霸,灭贪官,由此可见武松之勇。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与兄长武大郎相依为命,虽然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对哥哥敬若父母,所以面对潘金莲的意欲勾引,武松毫不动心,反将教训潘金莲,要安分守己与大郎好好过日子;兄亡噩耗传来,武松对死因起疑,在查明了兄长被害真相又求告无门之后,他不顾杀人偿命的危险,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替兄报仇。

杀人之后,他也没有逃之夭夭,而是手提敌人脑袋,前去自首。

由此可见武松之烈。

2、武松的“痞”性
武松性格暴躁,动辄伤人。

武松一出场就是以醉酒后斗殴现身的,接下来做客柴进府上,却动手殴打庄客,对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宋江也想出手相向。

书中多出描写武松喝酒的情节时,很少有规规矩矩的,
动辄就恶语伤人,甚至以暴力威胁。

还有在鸳鸯楼怒杀张都监一家,武松未免有些嗜杀,想拿张都监身为一任官吏,本该伸张正义,造福于民,不想却助纣为虐,还有蒋门神作恶一方,都是该杀之人无可非议,但是张都监的家人,尤其是那些丫环仆女,何罪之有?只因出身卑贱,却无端惨死在武松刀下。

这些都体现着武松小市民般的痞气。

但是武松的这些痞气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大家心中的英雄形象,为什么呢?这里体现出的就是武松形象的深刻性。

3、武松形象的深刻性
(1)武松形象表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
作为那个时代的产儿,武松出生在平民家庭里,从小与下层社会的游侠哥们儿们舞枪弄棒,逐渐养成了一种好打抱不平的品行,特别是看到身性胆怯的武大郎常常被欺负的事实,激发了他对个体意识的重视,以及拼命讨回公道的价值取向。

哥哥被害,他报官无门,只得依靠自己的力量调查案情,为哥哥报了仇。

在他身上寄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得公道,争取解放的人格理想和精神追求。

(2)蕴含着对宋代黑暗现实的批判
宋代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从《水浒传》描写宋代监狱的黑暗可见一斑。

监狱里贿赂成风,无权无势、毫无经济地位的平民百姓只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

正是这种有仇难报、伸冤无门的现实,激发了武松为民平愤的正义感,也为武松替平民百姓讨还公道提供了契机。

武松讨还公道的举动,涵盖了对罪恶社会的强烈批判精神。

(3)武松形象揭示了被剥削被压迫者的反抗心理和复仇意识。

宋代社会阶级矛盾尖锐,阶级压迫残酷。

而武松等梁山上的绿林好汉的英雄行为和侠义之举是出于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及对受欺负百姓的深切同情,他们的英雄主义与复仇精神满足了下层人民的愿望,无论是做光明磊落的英雄,还是具有痞性的无赖,人们在武松身
上都找到了自我。

尽管武松也有很多不英雄的地方,但是人们都给予了谅解与忘却,一如既往地喜欢武松,也正是这种英雄气息与生活气息相融合的形象,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也是作者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

二、小说的悲剧意义
《水浒传》大故事套小故事,塑造了梁山108将绿林好汉,同时也艺术真实地描写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

在小说中,冲突的反方是以高俅为中心的统治网络,而冲突的反方则是殊途同归、官逼民反的底层人民。

在反方的不断逼迫下,正方队伍逐渐壮大,目的逐渐明确,由最初的自发逃亡,劫富济贫、惩办恶霸,到最后走上彻底的反抗之路,期间人民的思想也在逐渐发生转变,由逆来顺受到最后的彻底反抗。

一切看着是那么的顺理成章,那么的富有正义感,但最后依旧是以失败告终,108将好汉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善终的没有几人。

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最后在六和寺出家,算是善终。

那么造成梁山好汉最终惨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对,是招安。

那么有人就说了,既然招安的结果是失败,就没有必要招安啊,到底有没有必要,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历来农民起义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么可以看到,农民起义有这么几种结局:要么,起义被镇压,要么起义胜利的果实被窃取,要么就义军内部腐化,最终导致失败。

这几种情况的最终结局都是失败。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转败为胜,那就是招安,所以农民起义要想获得最终的成功,只有招安这条路可走,所以说招安是很有必要的,最起码胜利有望。

可是在《水浒传》中呢,梁山队伍最终接受了招安,可结局呢,依旧是死路一条。

“招安”实则是朝廷的一项怀柔政策,先是武力镇压,再施招安一计,利用后进行残害。

那么不招安是死,招安也败,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小说结局的悲剧意义所在。

这其实就是当时的腐败、黑暗的社会环境所致,这就要求朝廷肃清权奸,创造一个清明的环境,以防止农民起义的发生。

元芳,你怎么看?
在武松的描写中,有两个重要的词就是“醉酒”和“女色”。

在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几乎个个都爱酒,特别好酒的有鲁智深、李逵、武松。

然而,酒带给鲁智深和李逵的是鲁莽行事,而给予武松的却是力量、胆识与豪侠壮举。

从武松打虎到醉打蒋门神,其间的各项义举几乎都有酒的陪伴。

在小说中武松接近的女性有嫂嫂潘金莲、江湖女子孙二娘,酒店老板娘蒋门神之妾,张都监的养娘玉兰,还有张太公的女儿等,面对潘金莲的引诱,玉兰唱曲儿劝饮,被搭救的张太公的女儿的酬谢,武松都镇定自若,不为女色所动。

不光武松,梁山好汉中的大多数英雄都不近女色,可是作者却在小说中塑造了四大淫妇的形象。

下面我么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梁山好汉不近女色?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塑造四大淫妇?或者换一种角度,为什么作者的女性观如此落后?
三、为什么作者的女性观如此落后?
1、水浒传是男性文学,打家劫舍、南征北战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没有份儿的,为了突出不近女性的男性英雄本色,就得有淫荡的女性作为陪衬。

从话本演变来的小说,为了招揽听众和读者,搭配荤料才能流传的更广。

2、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权文化和“女人祸水论”的投射
3、江湖观念和错误的养生观念作祟,认为练武艺和近女色是互相矛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