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父的园子。

2.通过课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3.帮助学生了解祖父对园子的感情,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祖父园子的理解。

2.学会尊重长辈,形成正确的孝敬观念。

三、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对祖父园子的感受。

2.理解并领会课文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祖父的园子》。

2.视频或图片辅助教学。

3.复印好课文及相关练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一段园艺种植的视频画面,引导他们对祖父的园子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独立默读课文,理解课文整体内容。

(三)理解课文1.以“祖父的园子”为主题,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自己心目中祖父的园子。

2.小组间互相分享自己对祖父园子的描述,展示学生初步的表达能力。

(四)课文分析1.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祖父园子的理解,鼓励他们用心灵手巧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祖父的感慨。

(五)课堂练习1.小组互动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祖父园子的绘画或设计互相展示。

2.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祖父园子的想象文章。

六、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孝敬父母•用心灵手巧表达七、课堂总结通过集体备课,学生对祖父的园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表达培养了语文表达及观察力。

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实践,加深对祖父的园子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第2课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新教材】

第2课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的自由与快乐,感悟祖父的慈爱和宽容。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运用反复的手法),仿写片段。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指名读词,正音(二)交流主要内容(三)明确学习要求1.引出阅读提示的问题,引导提炼出中心问题。

2.出示中心问题:“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3. 依据预习,交流感受到的心情。

二、细读品味,感悟心情(一)自学感悟——自由快乐之心1.出示问题:从哪儿感受到作者快乐自由的心情?2.引出阅读方法,引导自学,阐述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段,作批注。

(二)交流感悟——自由快乐之事1.交流作者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快乐自由的事。

相机指导朗读。

2.出示课件,回顾所有快乐的事。

3.小结,梳理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交流感悟——自由快乐之物1.依据交流出示语段“愿意……就……”2.引读该句式,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想象“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是自由的。

4.延伸课外用“愿意……就……”句式仿写。

三、研读深思,领悟中心1.深入质疑:学到这里你脑子里会跳出什么问题?2.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自读体会。

3.交流:“作者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快乐?”领会祖父的慈爱和宽容,是作者自由快乐的源泉。

四、猜测内容,阅读延伸1.出示《呼兰河传》封面,引导猜测书中内容。

2.出示茅盾对该书评价的话语,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是一部凄婉的歌谣?”。

3.激发阅读原著兴趣,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自由快乐《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二)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一代伟人XXX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一代伟人XXX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过程:一、感情朗读,感受悲痛1.谈话导入。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XXX同志之墓”,背面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课件出示XXX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XXX同志的长子,一九五○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XXX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

XXX永垂不朽!2.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中国和朝鲜关系一直都非常友好,XXX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XXX葬在了朝鲜。

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啊?我们来一起研究课文的第二部分。

3.当司令部请示是否将XXX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鲜要求把XXX葬在朝鲜时,面对这两种抉择,XXX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认真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XXX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边读边画)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对XXX的内心世界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5.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XXX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1)指名学生读。

你从对XXX的这些动作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他心中万分的悲痛和不舍。

XXX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发呆,他想起和XXX在一起的短暂时光,让人无限的眷恋。

他想起XXX奔赴朝鲜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一阵悲痛、愧疚又涌上心头。

最新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田忌赛马》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田忌赛马》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田忌赛马》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田忌获胜的原因。

2.了解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了解孙膑所献的计策,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3.从孙膑献计中,明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想出好主意、取得好成果的道理,培养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孙膑的计策及田忌获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胸有成竹”的“成”不要写成“诚实”的“诚”;“摩拳擦掌”的“摩”不要写成“磨”,“出谋划策”的“划”不要写成“画”。

2.引导学生集体回顾课文内容。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写了孙膑(),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比赛结果:田忌赢了。

胜利原因:田忌采用孙膑的计策,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田忌胜两场输一场,就获胜了。

2.引导学生理解赛马获胜的原因。

明确:赛马的关键就在于斗力和斗智。

因此可以说,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不是力量的比赛,而是智力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

3.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来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课件出示)①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②田忌微微一笑。

③田忌满意地笑了。

这是对田忌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什么?明确:这是对田忌的神态描写。

因为已有孙膑的妙计,因此田忌在比赛时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微笑以对。

他的“不着急”“笑”正反衬了孙膑计谋的高明。

4.引导学生分析孙膑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孙膑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想出了取胜的方法。

他成竹在胸,保证田忌在赛马时一定能获胜。

结果田忌采用孙膑的计策,最终取得胜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4)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
(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
(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
9.“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班齐读)
2.了解诗人。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黄河)
(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教育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父的敬爱与感激之情,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

2.教学内容:通过阅读《祖父的园子》,了解祖父对园子的热爱与呵护,感受家庭的和睦与温馨。

3.教学方法:结合幻灯片展示、小组合作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1. 热身引导•通过观看图片展示祖父的园子,引导学生谈论自家的庭院或花园。

2. 导入新课•让学生读课文标题,展开讨论:你猜这篇文章会讲什么?3. 阅读课文•分段阅读,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讨论。

4. 听写与默写•对生词、重点句子进行听写和默写,巩固学习成果。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问题:祖父为什么如此重视自己的园子?祖父的行为给你什么启示?园子在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6. 课文表演•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片段,增强对课文故事的理解。

7. 总结反思•老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对祖父的园子的珍惜之情进行反思。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关爱之心。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素养得到了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然而,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听写和默写环节表现较差,需要更多的巩固与训练。

另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培养。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对冰雪的描写,感受冰雪的清凉和美丽。

2.体会《稚子弄冰》诗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独特的感悟。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意识,提高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稚子弄冰》的意境和诗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赏析古代诗人对冰雪的诗意描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稚子弄冰》的课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

2.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3.辅助材料:笔、纸、诗集等。

4.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情感热身(5分钟)老师播放冰雪景观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冰雪的美丽与清凉,并谈谈自己对冰雪的感受。

2. 导入课题(10分钟)介绍古代诗人对冰雪的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人的文学追求,并导入《稚子弄冰》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

3. 课文学习(15分钟)逐句解读《稚子弄冰》,讲解生字生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4. 诗词赏析(15分钟)与学生共同品味《稚子弄冰》的诗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10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中,写下自己对冰雪的感受和想法。

6. 创意表达(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一起创作与冰雪相关的诗歌或散文,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点拨(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古诗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鼓励学生用心感受和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诵读古代名篇并进行诗歌分享。

2.带学生到户外冰雪场所或校园观察自然景观,写下感想和作文。

六、板书设计•古代诗词欣赏•《稚子弄冰》•冰雪诗意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冰雪的情感也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力量和美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感。

14《刷子李 》第二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4《刷子李 》第二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刷子李》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叙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术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

文章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细节描写,抓住写刷子李的语言,刷墙的动作和效果,以及通过曹小三的表现的侧面描写反衬作用,把刷子李这个人物形象写活了,使读者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让学生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体会作家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的写作技巧,因此本课教学要围绕抓描写人物方法体会人物形象进行。

二、学情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人物一组》时,学生学习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学生通过运用学过的品读方法熟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感受刷子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1.通过多式朗读,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2.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体会并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细节、语言等方法描写人物形象特点。

五、教学方法:1.写法品析:抓住作者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等写法品析人物形象特点。

2.以读促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收集的资料。

七、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观察课题,了解特点。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冯骥才笔下的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从刷墙方面见识了他的高超技艺。

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形象的。

2.观察课题: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是否能编几个类似的题目。

3.了解特点:题目不但表明了人物身份,还让技艺与人合二为一。

(类似的名称还有:豆腐张、钢笔王、泥人张、刻砖李、风筝王、蛋糕刘……)学生回顾上节对刷子李的了解。

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二课《丝绸之路》教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学生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

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

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3、学生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丝绸之路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学生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学生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思考的开始,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找出来,读一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庄园”这个词的意义。

3.能够熟练掌握生字词“甘露”、“乳燕”、“杜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使用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理清课文中的文意。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庄园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你们知道“庄园”是什么意思吗?2. 导入•让学生读课文《祖父的园子》的第二部分,让学生听一段时间,并回答问题:“祖父的园子”里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事情?3. 学习3.1 课文理解•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然后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向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祖父的园子”中的“园子”寓意。

3.2 生字词学习•介绍生字词“甘露”、“乳燕”、“杜鹃”的意思,并示范句子如何使用这些生字词。

4. 拓展•让学生围绕“庄园”这个话题,展开自由写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5.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总结课文内容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庄园:……•甘露:……•乳燕:……•杜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生字词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补充。

2 祖父的园子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 祖父的园子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 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2.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句子,指名学生读。

词语:蚂蚱、韭菜、谷穗、芒针、水瓢、倭瓜、玩腻了、枕头句子:“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2、简介《呼兰河传》。

师: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课文的作者——萧红。

说到萧红,我们不得不提到一本书——《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写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来描写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

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园子呢?为什么萧红对这个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1、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2、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课《手指》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课《手指》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课《手指》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掌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物体的方法。

3.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1.发现和欣赏事物中的美。

2.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

3.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感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情趣。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描写手指的构造和功能。

2.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物体。

3.朗读诗歌,表达对事物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生动地描写物体,展现事物的美感。

2.如何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歌,传达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

2.录音设备。

3.诗歌练习材料。

4.图片或实物展示手指的构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观察手指的构造,让学生发表关于手指的看法和感受。

2.导入课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中对手指的描写。

3.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如何描写一个物体,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

4.练习朗读: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尽量地模仿录音中的语调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1.上节课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自由发言分享。

2.学习诗歌:播放诗歌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艺术欣赏:展示与手指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

4.朗读训练:教授朗读技巧,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并进行评比。

六、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手指的描写,学会了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物体的感受,同时也深入体验了诗歌的魅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中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去感受和表达。

七、作业布置1.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描写自己喜欢的物体的作文。

2.练习朗读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准备下节课的朗读比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朗读训练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流畅。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练习时间,同时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提高整体表达水平。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2《祖父的园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2《祖父的园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2《祖父的园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熟读课文《祖父的园子》。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祖父的园子。

3.能够体会祖父对园子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4.培养学生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祖父的园子。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宣传画册或图片展示祖父的园子。

3.语文课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展示宣传画册或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祖父的园子,并提出问题:“你认为祖父的园子会是什么样子的?”2. 文本理解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难句。

提问:祖父为什么喜欢种花养鱼?3. 讨论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祖父对园子的热爱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小组将讨论结果做成小报告。

4.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祖父的园子,鼓励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描述,可以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祖父的园子。

5. 欣赏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对祖父园子的理解和想象。

6. 感悟体会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感受祖父对园子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作文,描述你家人或你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

六、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热爱和敬业精神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祖父的园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和珍惜身边的事物。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授课提供一些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中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的特点。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6】:
(1)1—3 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 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 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
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1)“花开了,……都是自由的。” 运用了什么样的 修辞手法?(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 了什么?(园子里所有的事物都是勃勃生机和美丽无 比的。) 【出示课件 16】
(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一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 用?(承上启下。)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作者对自 由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描写倭瓜上架上房、 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 无束。)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把自 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 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4)互相交流,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 祖父的园子里,就连动物和植物都是自由的,无拘无 束的。) (5)教师小结: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 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 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 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 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 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 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 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4.指导朗读: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 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学 生自由朗读课文 16、17 自然段。)(板书:快乐和自 由) (四)学习课文 18—20 自然段。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准确把握人物的语气、语调,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及对话的目的。

2.全面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3.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了解本文矛盾双方斗智斗勇的经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妒忌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探听疑惑私自布置调度呐喊神机妙算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委托”的“委”不要写成“枯萎”的“萎”,“预计”的“计”不要写成“记录”的“记”,“军令状”的“状”不要写成“壮观”的“壮”。

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借箭的过程体现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走进“草船借箭”的现场,去认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1)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确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用文中的话回答。

)(2)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在重点句子下面做上记号,思考: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造箭?时间紧、任务重,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军令状?为什么头两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才去“借箭”?为什么曹操不出兵?周瑜对诸葛亮“借箭”成功做出了怎样的评价?明确:周瑜的一句话,点明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这句话就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借人心”——识人心(1)借周瑜的陷害之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难点: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单元导读。

出示: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提起童年,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呢?(2)教师引导:童年生活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那古代儿童是如何生活的,诗人眼里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教师引导:①猜猜诗题的意思。

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4)教师点拨:“兴”读四声,意思是兴致,“杂兴”指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随兴写下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3.教师简单介绍诗人。

(教师板书诗人名字及生活的朝代)出示诗人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古诗题目,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了解诗人,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昼、耘、供”的字音。

注意“供”读一声“g ōng”时表示“供给,准备着钱物等给需要的人使用”,读四声“gòng”时有“从事”的意思;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出示古诗的节奏划分。

指名读,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一学生练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

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

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

”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

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

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

(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作业训练:
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2﹡丝绸之路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伟大之路
激发遐想:与开头照应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