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创新_从推广中途之家到创建社区矫正职业

合集下载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借鉴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借鉴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借鉴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工作,旨在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本文将就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进行研究和总结,为其他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借鉴。

二、加强思想教育社区矫正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刑满释放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灵鸡汤讲座等形式,引导他们从根源上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重塑自我形象。

三、推动教育培训为了增强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能力,社区矫正工作应该积极推动教育培训。

通过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并增强经济独立能力。

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为了更好地判断刑满释放人员再次犯罪的风险,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

利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对刑满释放人员的个人和环境因素进行科学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五、构建健康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积极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倡导社区关怀和互助、组织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刑满释放人员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

六、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监管和管理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他们履行矫正义务,严格遵守相关法规。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动态,及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防止他们再次犯罪。

七、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职业素养社区矫正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于有效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八、注重与家庭的合作社区矫正工作需注重与刑满释放人员的家庭合作。

与家庭成员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和支持刑满释放人员的改造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支持,是成功社区矫正的重要因素之一。

九、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效机制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性需要长期保持和不断完善。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创新经验总结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创新经验总结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创新经验总结社区矫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旨在通过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实现自我改造,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

近年来,社区矫正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总结社区矫正对象工作的创新经验。

一、多元化的矫正方法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各异,因此,针对不同案例的个体化矫正方法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多种矫正方式,如在经济案件中引入就业培训,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能力;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运用心理辅导和家庭关系重建等方法。

这些多元化的矫正方法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二、积极的心理干预社区矫正对象有着复杂的心理问题,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干预工作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通过心理咨询、社群支持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

这种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

三、完善的社区矫正网络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

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积极与警方、社会工作者、社区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一个完善的社区矫正网络。

这个网络让我们能够及时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协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四、有效的康复计划为了确保社区矫正对象能够真正走上康复之路,我们制定了有效的康复计划。

通过分阶段的计划,社区矫正对象可以逐步实现自我改造。

康复计划包括心理辅导、职业培训、法律教育等多个方面,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重新融入社会。

五、积极引导参与社会社区矫正对象刚获得自由后,面临很大的挑战,在社会中重新找到立足之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们通过积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作出贡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这种引导不仅让社区矫正对象获得了社会认同感,也提升了其重建社会关系的能力。

六、培养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社区矫正对象在社会重新融入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社会诱惑和压力。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总目次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总目次

社 区矫 正执 行机 构重 设必 要性 及基 本模 式
论 我 国社 区矫正 工作 人员 的 “ x” 式 ……… … ……… …… …… …… …… …… …… …… 张 传伟 ( 3 ) 1+ 模 1— 8
现 代刑 罚成 就 的一 门新学 科 : 区矫正学 … …… …… …… …… …… …… …… ……… … …… 连 春 亮( 2 ) 社 2— 3
… …… …… …… …… …… ……… …… …… …… …… …… … 吴
军( 3—3 ) 2
我 国社 区矫 正 的发展 及 面临 的问题
… … ……… … ……… …… …… …… …… …… …… …… 王 俊华 ( 3 ) 3— 5
社 区矫 正 比较 研究 : 视角 与新境 界 新
— —
…… …… … ……… …… …… …… …… …… …… …… ……… … … 宋新 国 ( 4—1 ) 3
罪 犯 隐私权 的冲 突与协 调
嬗 变 与调适 : 监狱执 法 环境 与执 法维度 … …… …… …… …… …… …… ……… … ……… …… 叶美德 ( 4—1 ) 7 监 狱刑 嫌调 控 的模式 迁 移与 侦查 原理
和谐 社会 视野 下服 刑罪 犯 同居权 问题 研究
监 狱 建筑 空 间文化 的现 代构 略 …… …… …… …… ……… … ……… …… …… …… …… …… … 陈光 明 ( 4—5 )
新 时 期监 狱工 作 面临 的挑 战与应 对策 略
— —
以《 法修 正案 ( ) 为背景 ……… … ……… … ……… …… …… …… …… …… … 童 团结 ( 刑 八 》 4~1 ) 0
简评 吴 宗 究教授 的《 区矫 正 比较 研 究》 ……… … ……… …… …… …… …… …… 刘 社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总结与启示分享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总结与启示分享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总结与启示分享一、引言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旨在通过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助和监管,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我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希望通过本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二、矫正工作中的挑战社区矫正工作不同于传统的法律惩罚方式,其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差异:每个被矫正对象的个体差异极大,他们的犯罪背景、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各不相同,这给矫正工作者制定个性化矫正计划带来一定困难。

2.社会接纳:矫正对象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种种困难,如就业、住房、家庭关系等问题,这要求矫正工作者找到适合每个人的解决方案。

3.再犯风险:矫正对象具有再次犯罪的潜在风险,矫正工作者需要做好监管工作,降低再犯风险。

4.舆论压力:社会对矫正工作存在质疑和误解,社区矫正工作者需要面对舆论的压力,保持工作积极性。

三、矫正工作中的启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从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启示:1.个案管理:针对每个矫正对象,进行个案管理,建立详细的档案,了解其犯罪背景、社会关系、心理状况等,为后续工作制定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

2.协同合作: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如警察、社工、就业服务等,共同为被矫正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3.多元化服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被矫正对象的不同需求,如心理辅导、职业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等,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

4.家庭关系重建:将家庭作为帮助矫正对象融入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加强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和合作,帮助恢复家庭关系。

5.积极正能量的引导:积极引导矫正对象参与正能量的活动,如志愿者工作、社区活动等,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四、监管措施的创新为了降低再犯风险,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创新监管措施:1.电子监管:采用电子监控设备,实时跟踪矫正对象的行动轨迹,有效增加监管力度,防止再次犯罪。

2.定期报告制度:要求矫正对象定期向社区矫正工作者报告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与改进研究

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与改进研究

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与改进研究一、引言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对行为异于常规的个体进行纠正和改造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如何进行更有效的社区矫正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与改进研究。

二、分析现状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不足、管理松散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甚至出现了一些再犯率较高的情况。

因此,需要进行创新与改进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加强资源投入要改善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首先需要加强资源投入。

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提高社区矫正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同时,还需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重塑自我的形象与价值。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了改善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问题,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指标,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

加强与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五、加强技术支持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区矫正管理系统。

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指导,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和交流。

六、促进社区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和矫正机构,还需要广泛的社区参与。

通过开展社区义工活动、举办座谈会等方式,加强社区居民对矫正对象的支持和帮助。

促使社区成为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的平台。

七、重视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具有心理上的问题,包括自卑、焦虑等。

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

通过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稳定情绪,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八、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估是创新与改进的重要环节。

可以建立定期的评估机制,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与改革研究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与改革研究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与改革研究报告社区矫正是将刑罚执行工作从监狱扩展到社区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犯罪形式不断升级,传统的刑罚执行方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与改革展开研究,共分十个小节来回答写作。

一、社区矫正的意义及现状分析社区矫正工作不仅可以减轻监狱负担,减少社会对罪犯的排斥和歧视,还能帮助罪犯更好地融入社会并避免二次犯罪。

然而,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源不足、矫正效果不理想等。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意义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犯罪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再就业能力。

它为罪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促进其改造和回归社会。

三、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路径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路径包括增加社会资源投入、建立多元化矫正方式和开展社会化教育活动等。

通过这些路径的创新,可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四、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案例以某市社区矫正中心为例,通过建立帮教员队伍、开展社会化帮教和康复活动,有效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

通过积极探索,该中心在矫正效果和服务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社区矫正工作的改革方向社区矫正工作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新技术应用和加强监督管理。

只有通过这些方向的改革,才能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持续改进。

六、社区矫正工作的改革策略改革策略包括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加强队伍建设和提升矫正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等。

通过采取这些策略,可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创新和改革。

七、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对策解决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加强制度保障、加强各方合作和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公众认知等。

八、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评价社区矫正工作的模式创新需要进行全面评价,从效果、成本、社会认可度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估。

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犯罪问题一直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犯罪处理方式被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社区矫正制度也亟需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并总结其影响和挑战。

第一,改善矫正措施和环境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关注矫正措施的改进和矫正环境的优化。

一方面,应加强对犯罪人员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以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

另一方面,社区矫正机构应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矫正环境,为犯罪人员提供学习和改造的机会。

第二,促进社区参与和监督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加强社区参与和监督机制。

社区居民可以积极参与犯罪人员的矫正过程,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社区矫正机构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矫正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第三,加强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

通过应用电子监控技术等,可以实现对犯罪人员的实时监控和追踪,减少逃跑和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同时,社区矫正机构应加强信息共享,提高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效率。

第四,加强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加强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相关法律应明确和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为社区矫正机构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

政策的制定应体现社区矫正的人性化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犯罪人员的改造和社区的和谐。

第五,建立多元化的矫正模式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矫正模式,以满足不同犯罪人员的需求。

对于轻罪犯罪人员,可以采用社区服务和教育的方式进行矫正;对于重罪犯罪人员,可以采用更严格的监管和教育措施进行矫正。

通过个性化的矫正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矫正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第六,加强矫正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加强矫正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矫正机构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

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

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与创新研究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将被法律判决的罪犯,根据一定的程序安置在社区中,接受监督和教育,重新融入社会。

近年来,随着犯罪率的上升,社区矫正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与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社区矫正工作。

二、社区矫正的实践经验1. 个案管理:社区矫正工作注重对每个矫正对象的个性化管理,通过与罪犯和家属的密切接触,了解其生活背景和犯罪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矫正计划。

2. 家庭支持:社区矫正工作强调家庭的支持和重建,鼓励罪犯与家人建立良好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以减少再犯风险。

3. 社会融入:社区矫正工作鼓励罪犯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

4. 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工作重视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为罪犯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经济支持能力。

5. 心理辅导和社交技能培训:社区矫正工作注重对罪犯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通过心理辅导和社交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克服犯罪倾向,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挑战1. 人员不足: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但目前专业人员的供给不足,导致工作任务无法有效执行。

2. 再犯率高: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再犯率相对较高。

这需要加强矫正计划的个性化,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3. 社会歧视:部分社会成员对犯罪分子持有偏见和歧视,不愿意接纳他们。

这增加了矫正对象的就业困难,降低了其社会融入的机会。

四、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1. 科技应用:社区矫正工作可以借鉴科技手段,如电子脚链、远程监控等,增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减少人员压力。

2.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起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支持网络,利用社会资源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的援助,包括医疗、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支持。

3. 教育项目:开展针对矫正对象的教育项目,包括法律知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技能水平。

社区矫正监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社区矫正监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社区矫正监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引言社区矫正是指对刑事犯罪人员进行社会保护和矫治的一种手段。

其目的在于防止其再次犯罪,维护社会安宁。

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变。

尽管现代化社区矫正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社区矫正监管模式1、传统模式传统社区矫正模式主要是“警察模式”,即监管为主、矫治为辅的模式。

其特点在于社区矫正人员大量使用强制手段,而孤立的执行监管任务往往难以发挥社区矫正的效果。

对于被矫正对象而言,传统模式下侵犯其基本权利的情况屡见不鲜。

一些社区矫正机构过于依赖监管力量,对于被矫正对象随意违反监管规定的情况,往往直接被监狱关押,社区矫正实际上仅仅成为一个名义上的监管机构。

2、现代化模式现代化社区矫正模式主要是“治教并举模式”,即监管与矫治相结合的模式。

该模式注重教育与引导,便于被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和重新适应。

在现代化社区矫正模式下,社区矫正机构需要在矫正与监管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以治疗为主、辅以监管的模式。

对于被矫正对象而言,现代化社区矫正模式主要依靠提高其认知能力,引导其自觉遵守监管规定,防止再次犯罪。

3、社区矫正监管模式的创新社区矫正监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完善社区矫正责任体系社区矫正责任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整合社区矫正资源,建立标准监管机制,建立社区矫正机构信息化系统,并推进社区矫正等级评估制度,完善矫正目标体系,有效实现矫正过程中的动态管理。

(2)提升社区矫正专业化水平社区矫正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社区矫正工作成功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区矫正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适应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展现其专业特长。

(3)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目前,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整合水平。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监控与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借鉴与创新:从推广中途之家到创建社区矫正职业

借鉴与创新:从推广中途之家到创建社区矫正职业
来, 中国各地 的大 中城 市 都将 会 逐 步开设 自己的 中
收 稿 日期 :00—1 — 7 21 1 0
作者简介 : 杨诚 , 澳门圣若瑟大学教授 , 男, 加拿大刑法 改革 与刑 事政 策 国际中心高级研 究员, 北京 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 学研 究院兼职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 事刑 事法 学研 究。
借 鉴 与创 新 : 推 广 中途 之 家 到 创 建 社 区 矫 正 职 业 从
[ 拿大] 加 杨
审 ・ ・ ・ ・ 审 审 审 审 ・ ‘ ・ ・ 审 夺 夺 争 ・ 夺 ・ ・ ‘ ・ 宁 ‘ 争 争 ・ >・ ・ ・ - 夺 争 4 审 ・ ・ ・争 ・ 争 夺 ‘ 审 ・ ・ ・ 々 夺 夺
第 9卷
第 1 期
河 南 司 法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u lo n n J d ca l e V c to a l g o ma fHe a u iilPoi o a in Col e c l e
21 0 1年 3月
Ma c 2 1 r h, 01
Vo . 19 Nn 1
① 21 0 0年 8月 4 5 日, 法部 预 防犯 罪研 究所 和 北 京市 朝 阳 区 司法 局 在 京联 合 召 开 “ _ 司 中途 之 家 矫 正模 式 国际 论 坛 ” , 笔者 有幸 与来 自加拿 大 的 同事 R brBo n D v i po Fa c ot i oet rw , ai Ps i, r aC r n 以及 来 自美 国 、 加坡 、 港 、 d a n o 新 香 日本 的代 表 , 中 国 与 和
北 京市 朝 阳区在 2 0 0 8年 7月开 设 中 国大陆 第

途之家 。笔者认 为 , 开办 和 推广 中途 之 家标 志着 中

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的创新与完善研究

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的创新与完善研究

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的创新与完善研究一、引言社区矫正制度是现代刑罚体系中的一种创新型刑罚方式。

它以社区为依托,对罪犯进行个性化的矫正和辅导,实现罪犯的社会适应和复归,以此达到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目的。

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二、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与进展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

当时我国正处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犯罪率也呈上升趋势,这为社区矫正提供了合适的契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犯罪形势的变化,社区矫正制度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我国刑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诉求的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这也促使社区矫正工作更加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和专业化。

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资源也得到了快速的扩充,这为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的创新之路1.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管理体系目前,社区矫正制度管理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在管理主体上,应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机构,以解决目前各地管理机构建设不规范、职能不清晰的问题。

在管理体制上,应以标准化运作为主要手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2. 探索社区矫正服务创新模式在社区矫正服务方面,应以个体化服务为中心,为罪犯提供全面、体贴的社区矫正服务。

一方面,要注重对罪犯的犯罪行为、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和心理状况等信息的全面了解,从而为罪犯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加强社区矫正与社区建设的结合社区矫正制度的成功运作,需要得到社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加强犯罪预防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不仅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推进,也有利于加强社区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

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与创新模式

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与创新模式

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与创新模式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实施刑罚和尺度外刑事处罚的一种方式,旨在帮助犯罪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区矫正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需要采取新的思路和创新模式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一、加强预防为主的新策略过去,针对犯罪分子的社区矫正工作主要是一种惩罚性的手段,忽视了预防和纠正。

新的思路是要充分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比如,建立犯罪预防教育机构,通过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预防意识,帮助他们远离犯罪的道路。

同时,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增加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降低再犯风险。

二、探索个性化的矫正方式传统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对犯罪人员的矫正方式往往是固定的模式,忽视了犯罪人员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新的思路是要充分了解犯罪人员的背景和心理,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

比如,针对犯罪人员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帮助他们通过学习和就业实现社会融入。

同时,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犯罪人员解决心理问题,重建内心稳定。

三、构建社区参与的协作机制社区矫正工作旨在将犯罪人员融入社区,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社区不愿接纳和犯罪人员难以融入社区的问题。

新的思路是要构建社区参与的协作机制,加强社区与犯罪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比如,组织社区活动,让犯罪人员参与其中,让社区居民了解犯罪人员的改变和成长。

同时,建立社区矫正志愿者组织,吸引更多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形成社区共治的格局。

四、建设多元化的矫正资源传统的社区矫正工作中,资源的匮乏往往限制了矫正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新的思路是要积极争取多元化的矫正资源,丰富社区矫正工作的手段和内容。

比如,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合作,建立教育培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与心理咨询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为犯罪人员提供心理治疗和医疗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年工作总结:实践创新,经验总结

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年工作总结:实践创新,经验总结

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年工作总结:实践创新,经验总结经验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矛盾与难题也随之而来。

其中,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方式,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犯罪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的规范化建设,提高矫正工作的质量,我所在的社区矫正工作组在过去一年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积极将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到矫正工作中。

下面就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经验总结。

一、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工作1.狠抓矫正过程监管:根据执行计划制定普遍适用的监管标准,随时查看在矫正过程中已完成的任务及所剩时间,并对执行人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确保矫正过程的监管、管理和服务的完整性。

2.建立业务标准体系:根据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以及不规范现象,制订可操作的业务标准体系,引导检查人员实现规范化管理和业务标准化。

3.制定规范化建设细则:在执行计划中明确社区矫正的每一步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严格控制矫正过程中的每一环节。

4.规范化培训体系: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手段,提高执行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践创新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工作在过去一年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同时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基于实践中的经验和案例,我们采取创新的方式进行解决,使得社区矫正的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1.建立案例库:根据社区矫正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和复杂性,多角度、多样式地展示矫正工作组的一些案例,帮助执行人员更好地理解矫正工作,增强执行人员对矫正工作的信心。

2.创建智能化评估系统:通过搜集、存储和分析矫正过程中的数据,根据统计信息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和服务要求。

3.推广云技术管理:通过云技术,使矫正过程监管操作更加简单、高效,便于信息共享,提高执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便捷性。

4.给予科学利用的鼓励:通过对执行人员的业绩进行科学利用,既有利于执行人员的个人成长,又能够激励执行人员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社区矫正工作亮点推介

社区矫正工作亮点推介

社区矫正工作亮点推介近年来,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法律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帮助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有效减少了刑满释放人员的再犯率,还为社会治安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不同地区和机构都存在一些特色亮点经验,值得推介和分享。

一、社区矫正机构改革创新为了更好地为矫正对象提供服务,社区矫正机构在改革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方面,机构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形成了联动机制,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效率,避免了信息断档。

另一方面,机构主动创新工作方式,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如人脸识别技术、智能手机APP等,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二、创新社区矫正模式社区矫正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反馈式管理,而是倡导主动参与式的矫正模式。

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矫正对象个人发展计划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人际关系和良好社区关系网,增强其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同时,社区矫正工作注重引导矫正对象自主学习、积累社会资源,培养其自立自强的能力。

三、关爱心理健康社区矫正工作不仅仅是监管与管控,更注重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

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活动,关注矫正对象的困扰和压力,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还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机会让矫正对象释放压力,放松心情。

四、网格化管理实现精细化服务社区矫正工作通过引入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实现对矫正对象的全方位监管和服务。

通过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工作责任划分到每个小区域,确保每个矫正对象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和服务。

网格化管理还能够加强对社区信息的掌握,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预防犯罪的发生。

五、建立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社区矫正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力量,他们通过关心、支持和帮助矫正对象,促进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并将良好价值观传递给社区其他居民。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实践与经验分享的创新与成果的经验与启示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实践与经验分享的创新与成果的经验与启示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实践与经验分享的创新与成果的经验与启示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是民政部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和其他刑罚执法对象进行帮教和矫正,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避免再犯罪。

多年来,民政部工作人员在该领域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创新与成果。

本文将分享工作人员的经验与启示,以期对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人本关怀:构建一个温暖的社区矫正帮教环境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的核心在于关心和关爱罪犯,将其作为社区一员对待,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作为民政部工作人员,我们深知人本关怀的重要性。

为了构建一个温暖的社区矫正帮教环境,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建立了健全的沟通渠道,与矫正对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我们定期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鼓励矫正对象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们融入社区的能力,增强归属感。

其次,我们注重心理疏导与辅导。

犯罪行为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因此我们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矫正对象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

通过帮助他们面对内心的挣扎和恐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走出犯罪阴影。

最后,我们推行分阶段、分层次的社区矫正帮教方案。

根据不同的案件性质和犯罪程度,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教计划,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帮助矫正对象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改造。

二、技术创新:数字化助力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在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应用为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积极探索数字化助力的创新模式。

首先,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矫正对象的家庭、社会关系进行深度挖掘和综合评估。

通过构建完善的数据库,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矫正对象的背景信息,并为矫正对象提供更为精准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我们建立了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矫正对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创新第一章:社区矫正工作的概述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对那些被判处轻刑或者缓刑以及减刑、假释的罪犯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在社区中遵守法律,实现向善向上的转变。

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属于比较新兴的领域,但是其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刑罚执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

第二章: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罪犯教育罪犯教育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教育,罪犯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意识到社区中的责任和义务,逐渐转变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2 罪犯管理社区矫正工作是对罪犯的管理和监督,目的是使罪犯能够遵守法律并且积极融入社区。

管理罪犯需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建立起针对罪犯的个性化管理机制。

2.3 社区服务社区矫正工作与社区服务是密不可分的,社区应该提供适宜的服务给矫正对象,包括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和工作推荐等,使其更容易融入社会并且更加自立。

第三章: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社区矫正工作在实践中积攒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不断推陈出新,进行创新变革,为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3.1 智慧社区矫正智慧社区矫正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和智慧监控系统,实现对矫正对象的实时监督和管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精准化和便捷化。

3.2 多元化社区矫正多元化社区矫正是指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创新性的改良,对社区矫正工作从单一化的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工作方式,顺应罪犯个性多样化的需求,实现罪犯的个性化管理,包括对罪犯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

3.3 与社区融合的社区矫正与社区融合的社区矫正是指社区矫正工作与社区管理相结合,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治理和社区矫正工作的良性互动,建立健康文明的社区环境。

第四章:结论社区矫正工作是打破罪恶链条,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式帮助罪犯更快更好地融入社区中,实现其向善向上的转变。

以人为本,创新矫正方式——县社区矫正的个人工作总结

以人为本,创新矫正方式——县社区矫正的个人工作总结

以人为本,创新矫正方式——县社区矫正的个人工作总结在2023年,县社区矫正工作仍然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

我所从事的矫正工作,旨在促进罪犯的改造、减少犯罪率,以及为受害人和社区造福。

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秉持着“以人为本,创新矫正方式”的工作理念。

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一、以心理矫正为核心,注重人性化管理作为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心理矫正服务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发现,通过心理矫正,可以帮助罪犯主动认识和改变自己的错误想法和不良行为,从而消除其对社会的危害性。

为此,我在工作中注重罪犯个体差异的尊重,采用个性化、情感化的手段,为罪犯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与此同时,我也注意给予罪犯以必要的惩罚,引导其自觉遵守社会纪律和法律。

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和心理矫正,我成功帮助几名罪犯认识到自己的罪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并逐步融入社会。

二、运用信息技术,精准矫正并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也开始在矫正工作中尝试应用新型技术,旨在提高矫正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比如我借助信息化系统对罪犯的行踪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为罪犯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另外,我还建立了起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定期发布矫正工作的信息,引导和服务社会各界,建立起了罪犯与社会的沟通桥梁。

这些措施不仅为我省下了绝大部分人工成本,而且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矫正管理。

三、协同执法、综合治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在推进矫正工作中,除了单个矫正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促进社区的共治、共建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方面,我也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尝试运用最新的智能技术建设智慧社区,如智慧公厕、智慧停车、智慧垃圾管理等,让社区变得更加宜居、舒适。

同时,我也充分发挥矫正机构的执法权,并协同当地公安、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从多个维度共同推进社区综合治理。

通过这些合作手段,能够构建起一种更加全面、普惠的社会治理模式,为实现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我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希望持续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实践与经验分享的创新与成果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实践与经验分享的创新与成果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实践与经验分享的创新与成果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是当前民政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帮助罪犯改正错误、重新回归社会,并预防再犯罪的发生。

在长期的实践中,民政部工作人员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为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注入了新动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本文旨在分享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

一、建立健全的社区矫正与帮教制度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支持。

民政部工作人员负责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定,以保障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与司法机关、公安部门等合作,建立了健全的社区矫正与帮教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划定了权责界限,确保了各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提高了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的效率与成效。

二、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民政部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例如,主动与社会资源对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培训资源,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致力于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采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与监督,确保矫正对象的安全稳定。

三、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民政部工作人员与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

例如,在就业培训方面,与教育部门合作,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医疗康复方面,与卫生健康部门合作,提供必要的医疗帮助与康复服务。

通过加强协作,形成了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提高了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是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矫正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民政部工作人员注重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区矫正与帮教工作,提高对矫正对象的理解和支持。

借鉴与创新:从推广中途之家到创建社区矫正职业

借鉴与创新:从推广中途之家到创建社区矫正职业

借鉴与创新:从推广中途之家到创建社区矫正职业杨诚【摘要】中途之家是矫正工作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在中国的广大城市乃至乡村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广发展前景.开办和推广中途之家标志着中国社区矫正机构的重要进步.而与此相匹配的下一步发展要求,应该是中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职业化.北京市的阳光中途之家的模式要求中途站不仅要向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临时住宿之类生活救济,而且更要提供教育矫正、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实现社区矫正的职业化,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或法规,由专业化的矫正官员组成社区矫正工作者核心队伍,明确规定他们必须具有与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的专业资格和经验,并享有相应的薪金和福利及任职和晋升条件.【期刊名称】《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9)00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中途之家;社区矫正职业化;国际标准【作者】杨诚【作者单位】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2.6北京市朝阳区在2008年7月开设中国大陆第一所中途之家,是中国社区矫正服务进一步提高机构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开办后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各界高度的赞誉和国际同行的关注。

① 2010年8月4—5日,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和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在京联合召开“中途之家矫正模式国际论坛”,笔者有幸与来自加拿大的同事Robert Brown,David Pisapio,Franca Cortoni以及来自美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的代表,和中国与会专家一起,到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参观并座谈。

其间,各国代表均给予阳光中途之家高度评价。

阳光中途之家的成功经验说明,在中国城市开设中途之家对于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平稳回归社会、预防重新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途之家是中国矫正工作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在中国的广大城市乃至乡村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广发展前景。

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总结报告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工作,旨在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矫正和帮助,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并且预防犯罪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

一、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与目标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矫正和帮助犯罪分子,减少对社会的危害,促使其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其目标是培养犯罪分子的法律意识,提高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其具备重新就业的能力,并且预防其再次犯罪。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是保证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包括社区矫正委员会的成立、社区矫正中心的设立以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等。

此外,还建立了社区矫正档案,方便对犯罪分子进行跟踪和评估。

三、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依据与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矫正法等法律文件对社区矫正工作都做出了相关规定。

这些法律依据和规范为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与方法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包括入矫准备、矫正计划制定、执行与监督等环节。

应根据不同犯罪分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并通过心理疏导、法律教育、职业培训等方法,帮助犯罪分子逐步改变其犯罪行为和思维方式。

五、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与挑战近年来,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少犯罪分子通过社区矫正成功回归社会。

然而,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部分犯罪分子对矫正工作不积极配合、缺乏有效的督查监督机制等。

因此,改善犯罪分子的矫正意识,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社区矫正工作对社会的贡献社区矫正工作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在减少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提高社会治安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社区矫正,社会对于犯罪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更加关注矫正、帮助和回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11-07作者简介:杨诚,男,澳门圣若瑟大学教授,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法学研究。

①2010年8月4—5日,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和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在京联合召开“中途之家矫正模式国际论坛”,笔者有幸与来自加拿大的同事Robert Brown ,David Pisapio ,Franca Cortoni 以及来自美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的代表,和中国与会专家一起,到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参观并座谈。

其间,各国代表均给予阳光中途之家高度评价。

②司法部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主任姜爱东在“中途之家矫正模式国际论坛”上的发言所提供的资料,载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及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2010年8月印制《中途之家矫正模式国际论坛论文集》,第260—266页。

③荣容、张静:“积极探索,广泛论证,努力兴建中国大陆第一个中途之家”,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及北京市朝阳区阳光矫正管理培训中心编《中途之家》2008年第1期,第7—9页。

其中,第8页附有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局长荣容在2007年出席加拿大刑法改革及刑事政策国际中心在温哥华召开的“中加合作推进刑事司法改革研讨会”及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阳光社区矫正中心代表团在加拿大访问该国际中心的照片。

借鉴与创新:从推广中途之家到创建社区矫正职业〔加拿大〕杨诚(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摘要:中途之家是矫正工作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在中国的广大城市乃至乡村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广发展前景。

开办和推广中途之家标志着中国社区矫正机构的重要进步。

而与此相匹配的下一步发展要求,应该是中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职业化。

北京市的阳光中途之家的模式要求中途站不仅要向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临时住宿之类生活救济,而且更要提供教育矫正、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实现社区矫正的职业化,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或法规,由专业化的矫正官员组成社区矫正工作者核心队伍,明确规定他们必须具有与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的专业资格和经验,并享有相应的薪金和福利及任职和晋升条件。

关键词:中途之家;社区矫正职业化;国际标准中图分类号:DF79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63(2011)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01-0016-05北京市朝阳区在2008年7月开设中国大陆第一所中途之家,是中国社区矫正服务进一步提高机构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北京市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开办后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各界高度的赞誉和国际同行的关注。

①阳光中途之家的成功经验说明,在中国城市开设中途之家对于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平稳回归社会、预防重新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途之家是中国矫正工作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在中国的广大城市乃至乡村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广发展前景。

目前,我们很高兴地获悉,在北京、上海和江苏省宜兴市等地已经设立了一些“中途之家”或不同名称的类似机构。

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各地的大中城市都将会逐步开设自己的中途之家。

笔者认为,开办和推广中途之家标志着中国社区矫正机构的重要进步。

而与此相匹配的下一步发展要求,应该是中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职业化。

一、中途之家呼唤社区矫正职业化阳光中途之家是在借鉴加拿大和美国等国以及香港等地的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社区矫正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条件创立的。

③阳光中途之家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一家由政府的司法行政机关主办的“社区矫正管理培训中心”。

根据主办单位对阳光中途之家的介绍,这是一家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三无”人员及其他特殊人员进行临时救济、教育矫正、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的“过渡性住宿式社区矫正常设机构”。

阳光中途之第9卷第1期Vol.9No.1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nan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2011年3月March ,2011家设有主任和教育矫正部、心理咨询与技能培训部、宿舍管理部、办公室四个部门。

在加拿大,就联邦矫正局管辖下的中途站而言,有的中途站由矫正局开设并管理,有的则由非政府组织与矫正局签订合同开设并管理。

后者的数量几乎为前者的十倍。

〔1〕因此,如果中国今后设立的中途站以北京市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为基本模式,则将与加拿大多数中途站有较大区别。

由于中国在刑事执行方面尚未出现由非政府组织主导的模式,尽管已有企业以合作者或赞助者身份参与中途站建设①,今后短期内出现由非政府组织主办的中途站的可能性仍然不高。

可以肯定,常设性社区矫正机构在中国仍将由政府统一管理。

笔者认为,阳光中途之家的模式要求中途站不仅要向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临时住宿之类生活救济,而且更要提供教育矫正、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从主办单位提供的资料看,实际上,提供住宿只是阳光中途之家日常工作的一个部分,而通过开办“社区服刑人员法制教育培训班”和“职业技能培训班”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的矫正服务或“帮教安置工作”才是更重要的工作。

在提供所有这些服务的同时,由司法机关设立的这类中途之家必然还要履行对“居住人员”的监管职责。

比如,在2009年60周年国庆期间,阳光中途之家参与北京安保工作、尤其是针对重点对象的安保工作即为一例。

这些职能几乎是加拿大的假释办公室、缓刑官办公室和中途站等各类社区矫正机构的职能的总和。

以阳光中途之家为模式的社区矫正常设机构要高质量、高效率地长期履行如此复杂的职责,必然要求有一支有制度保障的、基本稳定的、高度职业化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

据主办单位介绍,阳光中途之家在2008年开办初期组织过对新聘的6名工作人员的短期“初任培训”,培训内容是军训、宣示、司法行政职能、责任感的培养、社区矫正和中途之家有关情况,培训效果是“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初步掌握了业务知识”,提高了“组织性、纪律性、团队意识”,“形成了思考总结的习惯”等,但发现“部分人员业务知识不够熟悉”等遗留问题。

②显然,上述初任培训的基本情况说明中途之家的工作人员与职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二、社区矫正职业化的国际标准在过去七八年间,中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在设置矫正机构和提供实际服务上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

但是,毋庸讳言,除急需社区矫正立法外,中国社区矫正工作要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的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社区矫正职业化问题。

中国需要创设职业化(professionalism)或专业化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即形成一支由具有特殊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符合一定的专业化任职条件、具备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技能和知识、并受到相应的人力资源和薪金福利制度保障的、长期稳定的公务员队伍。

1990年通过的《联合国非拘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又称“东京规则”),对于社区矫正的职业化提出了若干原则性的要求。

东京规则第6节是关于实施非拘禁措施的工作人员的规定。

其中,第15.2条规定:“任命实施非拘禁措施的人员应有合格的个人条件,在可能情况下应受过适当的专业培训和具有实际经验,对这些资格应有明确的规定。

”第15.3条规定:“为了获得和留住合格的专业工作人员,应使之享有适当的公务员地位、与其工作性质相称的适当的薪金和福利,并应有充分的机会在专业和事业上得到发展。

”第16.2条规定:“在工作人员开始工作前,应向他们提供内容包括有关非拘禁措施的性质、进行监督的目的以及适用非拘禁措施的各种方式的培训课程。

”第16.3条规定:“开始工作后,工作人员应通过参加在职培训和进修班来保持和增进其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应为此目的提供充足的设施。

”如果按照东京规则的上述规定来思考中国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的现状和前景,我们可以明确以下三点:(1)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的核心或主力应该由专职公务员组成,而参与社区矫正的志愿者和其他社区人士不论人数多少,应该是“补充”力量而非主第1期杨诚:借鉴与创新:从推广中途之家到创建社区矫正职业17①②比如,宜兴市“方圆帮教中心”就是企业参与的一例。

见江苏省司法厅向2010年8月北京“中途之家矫正模式国际论坛”提交的报告“江苏省社区矫正教育矫正中心的探索实践”,载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及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2010年8月印制《中途之家矫正模式国际论坛论文集》,第279—287页。

闫景晟.“朝阳区阳光矫正管理培训中心暨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纪实”,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2010年8月印制《中途之家矫正模式国际论坛论文集》,第18—22页。

力。

《联合国非拘禁措施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17.1条明确规定,应鼓励公众参与,但他们只是负责实施非拘禁措施的“刑事司法”机关的“补充”力量。

第19.1条又规定,志愿人员应该接受“主管当局”的支持和辅导,从事“援助”工作。

因此,明确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的核心或主力,尤其是在中途之家这类社区矫正常设机构中的主要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公务员身份。

(2)从事社区矫正的专职公务员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其任职的专业资格、包括学历和工作经验,应当通过立法或法规加以明确规定。

在这一方面,加拿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缓刑官、假释官、矫正官的任职条件可供参考。

鉴于其工作职责的复杂性,考虑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水平,笔者建议应规定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公务员的最低任职专业资格。

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可以考虑将任职资格规定为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警察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并要求在入职后试用期接受3—6个月的培训和3—6个月的实习。

(3)社区矫正工作应该成为对个人有专业和事业发展前途的职业。

因此,需要考虑规定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级别或专业职称,通过适当的人力资源制度培养其崇高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通过适当的、有竞争力的薪金和福利制度稳定人才,通过常态化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吸引进入这一职业的人立志终身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切实解决目前不少地方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人才严重流失的问题。

三、发达国家社区矫正职业化经验借鉴笔者在由中加两国专家合作撰写的《中加社区矫正概览》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中加两国社区矫正制度上的六个主要区别,其中之一是社区矫正工作者的重要区别,即:中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只有少数是专职人员,其中主要是基层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等,有的地区还抽调了一些监狱和劳教警察参与社区矫正,但这些公务员通常还有其他工作,并非真正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而从事社区矫正的人员中多数是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仅在北京就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