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ppt课件第十五章.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_胺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_胺

( R)
CH2
C2H5
15.3 胺的制法
15.3.1 氨或胺的烃基化
CH3 I + NH3
H
CH3 N H I
NH3
H
– NH4 I
H CH3 N H
CH3I CH3 NH2
CH3
CH3 CH3I NH
CH3
CH3
CH3I
N CH3
CH3
CH3 N CH3 I CH3
O
CH3 CH C OH Br
N-甲基庚-2-胺
CH3 CH3CH2CH2CH N CH2CH3
CH3
N-乙基-N-甲基戊-2-胺
N-methylheptan-2-amine
N-ethyl-N-methylpentan-2-amine
二元胺的命名
二元胺:母体氢化物名+“二胺”
2 3
4 5
1
NH2 NH2
6
NH
NH
己-1,6-二胺
N C2H5
CH3 H
C2H5 N
CH3 H
C2H5 N
CH3 H
含手性氮的化合物
氮原子是桥原
Tröger碱
子的化合物, 翻
N
CH3
转被抑制。
CH3
N
H3C
N
N CH3
季铵化合物含 有四个不同烃基 时,有手性且可 拆分。
CH3
N C2H5 (S)
Ph CH2CH CH2
CH3
N
Ph
H2C CH
的位次放在“胺NH2
CH3 N
CH3
4-苯基丁-2-胺
萘-1-胺
N,N -二甲基苯胺
4-phenylbutan-2-amine naphthalen-1-amine N,N-dimethylaniline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件 第15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的亲核取代和酯缩合反应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件 第15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的亲核取代和酯缩合反应

NH O
KOH 酸碱反应
N -K+ + H2O O
丁二酰亚胺
丁二酰亚胺 钾盐
15.6 羧酸衍生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O RCW + R'MgX OMgX
R'MgX
OMgX R C W R' OH
H2O -WM gX
O RCR'
R C R' R'
R C R' R'
例1:
MgX + CH3O O O O H2O
CH3COCCH3 + HCOH
O O CH3COCCH3
O 2C6H5COH
O O O C6H5COCC6H5 + 2 CH3COH
15.5 羧酸衍生物的氨解反应
O CH3CW + NH3 O CH3CNH2 + HW
(1) 反应只能碱催化,不能酸催化。 (2) 3o胺不能发生氨解反应。
O O CH3CCl + (C2H5)3N O CH3CN(C2H5)3ClROH
+
OH C(CH3)3
CH3C O18
CH3CO18OH + (CH3)3C+
H2O
(CH3)3COH + H
+
(CH3)C 3COH2
+
关 键 中 间 体
通过同位素跟踪可以证明上述反应机制
6. AAc1酸性水解
具体实例:
CH3 H3C O C OCH3 + H+ CH3 H3C CH3 O C OH + CH3OH CH3
3. 酸性水解(AAc2)
O CH3CO C2H5 + H2O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伦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伦合物
第十五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伦合物
16.1 重氮化反应 (0~50C)
NaNO2 + HCl O~5oC
NH2
N2+Cl- + NaCl + H2O
16.2 被卤素原子取代
N NX
+
-
CuX HCl
X + N2 (X=Cl 、Br)
CuCN N NX KCN
+ -
CN + N2
NH2 NaNO2,HCl
芳香族偶氮化合物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有颜色,可用作指 示剂或染料。
16.4 重氮甲烷和碳烯( 不作要求)
重氮甲烷:
碳烯(卡宾):
CH2N2
:CH2
NHSO4-
KI
I
N2+BF4-
HBF4 or NaBF4
F
NaNO2 HBF4 NH2
2)被氢原子取代 次磷酸水溶液或乙醇。
N2+ClH3PO2 H2O + N2 N2+HSO4CH3CH2OH + N2
[讨论]
NO2 HNO3 H2SO4 Fe
Br
Br

Br
NH2 Br2 H2O Br
NH2 Br
N2+
+
+
OH2+ + H2O -H+
OH
+ N2
4) 被硝基取代
NH2 NaNO2 HBF4 N2+BF4NaNO2 Cu NO2
5) 还原反应 (重氮基被还原成肼)
N2+ClSnCl2 HCl 0oC NHNH2 HCl OHNHNH2
2. 偶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杂环化合物

+
N
N
NO 2
N
N S O 3H
Br
B r2/H 2 S O 4
H+
+
N
N
B r 2 /CCl 4
OH -
Br Br
N
K MnO 4 /H +
CO 2 H
N
CO 2 H
H 2/P t N H
易发生亲电取代和氧化
5
8
N
易发生亲核取代和还原3
N +C3 H I
N
+ N C3 H I N
N
Br
+Br2 NH 2 N
1、亲电取代——困难:发生在β 位
混 酸 P hH室 温 P hN2O
混 酸
N2O
3 0 0 ℃ /1 天
N
N
H2SO4/H+g
220℃
N
N
SO3H
C3H N
H 2SO 4/K N3 O
100℃
C3H
C3H N
N2 O C3H
Br2/HcA Br NH 2 N
N—氧化物 δ+
NH 2 N
δ+
N
N+
吡唑和咪唑的分子聚合和互变异构:
b.p
水溶性
N
188
N
H N 263
N H
11 易溶
N
N
H
H
N
N
二聚体
N HN
N HN
N N
H
多聚体
嘌呤
N
N
N
NH
N
N
H 9—H
NH2
N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 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 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O S O
-SH为巯基
二甲基亚砜 也叫DMSO 二甲基砜
SO2
环丁砜
二苯砜
磺酸及其衍生物
CH3 CH3 NH2
对甲基苯磺酸 T sOH
SO3H SO2Cl
对甲基苯磺酰氯 T sCl
对氨基苯磺酰胺
SO2NH2
二、硫醇和硫酚 1、物理性质和制法 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硫醇有毒,具有极其难闻的臭味, 乙硫醇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0时即能为人所感觉。黄鼠狼 散发出来的防护剂中就含有丁硫醇,常把它应用于煤气中。 制法 ⑴硫醇可由卤代烃与硫氢化钠在乙醇溶液中共热而得:
(CH3)3SI + n-C4H9Li
0℃
(CH3)2S+ O
-
CH 2-
O + (CH3)2S+
CH 2-
C S+(CH3)2 H2
O CH 2
(CH3)2S+ CH2O CH=CHCH CH2
同样
CH=CHCHO
第四节 磺酸及其衍生物P114
第五节 含磷有机化合物
一、分类和命名 1、三价磷化合物——膦,包括伯膦、仲膦和叔膦,可 被为磷化合物PH3的烃基衍生物。
Et P(OH)2 P(OEt)2 P i-Pr OH
OH R1 P OH R1P (OH) 2 烃基亚膦酸 R1HP OH R1 P
H 或 R1 OH R1R2P OH 二烃基次亚膦酸 P
OH R2


苯基亚膦酸
苯基亚膦酸二乙酯
乙基异丙基次亚膦酸
3、五价的磷酸衍生物——也有三种。
O P OH OH OH R1 P OH O OH R1 P R2 O OH
HCHO + HS(CH2)3SH

【全文】有机化学课件-15取代羧酸衍生物

【全文】有机化学课件-15取代羧酸衍生物

芳香醛与酸酐在弱碱(羧酸盐、K2CO3)存在下的缩合反应;
OO
例:C6H5CH=O + CH3
C
O
C
KOAc
CH3 or K2CO3
C6H5CH=CHCO2H
+ CH3CO2H
机理如下:亲核加成
55%
OO
KOAc
O
O
C6H5CH=O
CH3 C O C CH3
CH3 C O C CH2
-HOAc
亲核加成
Br2, PCl3 CH3CH2CH
Br
O C OH
(二)β-卤代酸:
通过α,β-不饱和羧酸加HX;
O
HX
O
RCH=CH C OH
RCHCH2 C OH
X
二、卤代酸的反应:
(一)酸性: 由于-X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其酸性比相应的羧酸强;
O
O
O
例:CH3CH2CH C OH> CH3CHCH2 C OH > CH2CH2CH2C OH
O
EtO
O
CH3 C OC2H5
CH2 C OC2H5
pKa=15≈15.9(EtOH)
O O CH2 C OC2H5CH3 C OC2H5
O H2 O
-EtO
O H2 O
EtO
CH3 C C C OC2H5
CH3 C C C OC2H5
OEt
pKa=11<< 15.9(EtOH)
O H
CH3 C C
物,合成价值不大;
O
O
(1) NaOEt, HOEt
例:CH3 C OC2H5 + CH3CH2 C OC2H5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件 第15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的亲核取代和酯缩合反应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课件 第15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的亲核取代和酯缩合反应
第十五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的亲核取 代和酯缩合反应
15.1 酰基亲核取代反应活性及机理 15.2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反应 15.3 羧酸衍生物的醇解反应 15.4 羧酸衍生物的酸解反应 15.5 羧酸衍生物的氨解反应 15.6 羧酸衍生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15.7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15.8 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15.9 克莱森(Claisen)缩合反应 15.10 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H Nu R
OH C Nu W
RCW
-W -
H -H+
O RCNu
RCNu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要使反应向右方进行,其条件是: (1)羰基的活性 O O
RCW > RCNu
(2)离去基团的活性:W - > Nu (3)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其它因素。
羧酸衍生物的活性比较
O O O O RCH2CH O RCH2CR' O RCH2COR' O RCH2CNH2
注意:3oROH的水解用新的机理来解释(AAl1)。
5. 3o醇酯的酸性水解历程(AAl1)
反应式
O CH3CO18-C(CH3)3 + H2O
O 反 H+ CH3C O18 C(CH3)3 应 OH 机 SN1 CH3C+ O18 C(CH3)3 理
H+
CH3CO18OH + (CH3)3C-OH
LiAlH4
加成
+ RCH=NR2
LiAlH4
RCH2NR2 (叔胺)
4. 酯的还原
(1) 酯的单分子还原:鲍维特-勃朗克(Bouveault-Blanc)还原。 定义:用金属钠和无水乙醇将酯还原成一级醇
的反应称为鲍维特-勃朗克还原。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含氮有机物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含氮有机物
NO2 NaHS NO2 CH3OH, NO2 NH2
OH O2N NO2 Na2S C2H5OH, NO2 O2N
OH NH2
NO2
在碱性介质中还原时,硝基苯被还原成两 分子缩合的产物。
O 葡萄糖,NaOH
NO2 2
N
N
100 ℃
氧化偶氮苯
Zn(2mol),NaOH CH3OH
N N 偶氮苯
Zn(3mol),NaOH CH3OH
LiAlH4,醚
工业上常采用高级脂肪酸经腈催化加氢的 方法高级脂肪伯胺。
C15H31COOH
H2,Ni
NH3, —H2O
O C15H31C NH2
—H2O
C15H31C
N
C15H31CH2NH2
H2O
3. 醛和酮的还原氨化
R (R') H C =O + NH3 R"NH2 C =NH (R') H NR" R
N H
N H
氢化偶氮苯
在化工生产中,常用Cu、Ni或Pt等催化剂, 采用催化加氢的方法,还原硝基化合物。实验室 中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
NO2
H2,Cu,约300 ℃ 约95%
NH2
NHCOCH3 NO2
H2,Pt 醇
NHCOCH3 NH2
(二)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NO2 Br2 Fe,140 ℃ NO2 发烟HNO3,浓H2SO4 95 ℃ NO2 发烟H2SO4 110 ℃ SO3H NO2 Br NO2
[R4N]+XR3N + RX
季铵盐与强碱作用,可以得到季铵碱。
[R4N] X + KOH
2[(CH3)4N]+I- + Ag2O H2O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 重排反应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 重排反应

5、弗里斯(Fries)重排--分子间重排
酚酯催化加热,酰基迁移到邻位或对位
O
O C CH3 AlCL3
OH COCH3
OH
heat
COCH3
25oC H3COC
OH
OOCCH3
H3C
H3C
165oC H3C
COCH3
OH
O OCR
+ AlCl3
AlCl3 O COR
Cl3Al O
+R C O
Cl3Al O
C6H5 > (CH3)3C >(CH3)2CH >C2H5 >CH3
H3CO
CC OH OH
H+
OCH3
1,2-二苯基-1,2-二(对甲氧基苯基)乙二醇
CC O
OCH3
OCH3
主要产物
分析
C6H5
C6H5 C6H5 C1 C2 CH3
OH OH
形成C+离子稳定性C1>C2 C2上取代基迁移苯基>甲基
O
(C6H5)3C C CH3
分析
H3C
CH3
CH CH3
H3C
C 1
C
2
CH2 CH3
OH OH
• 形成C+离子稳定性C1>C2 • C2上取代基迁移乙基>甲基
H3C
CH3
CH CH3
H3C C C O
C2H5
HO OH
(d)
R 羟基位于脂环上的连乙二醇
R
OH Ph
Ph
O Ph Ph
2、蒂芬欧-捷姆扬诺夫(Tiffeneau-Demjanov)重排
质子化

15第十五章 糖类

15第十五章 糖类

《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有机化学》
返回首页
三 单糖物理性质 物态:具有甜味结晶性物质. 物态:具有甜味结晶性物质. 溶解性: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溶解性: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单糖具有变旋光现象. 单糖具有变旋光现象. 四 单糖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教学课件 有机化学》
返回首页
差向异构化(碱性条件) 1 差向异构化(碱性条件) a
3
O
OH OH
O
HO OH OH
α-D-吡喃型葡萄糖
β-D-吡喃型葡萄糖
β-D-吡喃型葡萄糖的椅式构象中,所有大基团都位于平伏 吡喃型葡萄糖的椅式构象中, 键上, 吡喃型葡萄糖的椅式构象中, 键上,α-D-吡喃型葡萄糖的椅式构象中,半缩醛羟基位于 直立键上,原子间的非键排斥作用较强,所以β 直立键上,原子间的非键排斥作用较强,所以β-D-葡萄糖 更稳定,是优势构象,因此,平衡混合物中, 更稳定,是优势构象,因此,平衡混合物中, β-D-葡萄糖 含量高. 含量高.
CHO H OH + 3H NNHph 2 H OH R CH=NNHph C=NNHph H OH R
CHO OH HO
OH OH C H 2O H
HO HO OH OH C H 2O H
黄色 结晶
说明: 说明: 1,鉴别糖 2,只发生在 C1~C2上 C (确定构型) 确定构型)
HO C H 2O H O
COONH4 Ag ↓ + 银镜
Ag(NH3)+2
CHO
Cu(OH)2 (
COO- +Cu2O↓ ↓ 砖红色 CH2OH
CH2OH 非还原糖: 不能…. 非还原糖: 不能 .
CH2OH

有机化学第15章

有机化学第15章

(抗癌药) HO O
SS
H2O
SS
TTF
HgOH
NaO
O
O
Br 红汞
Br CO2Na
Br
NaO
O
O
Br 曙红 (红墨水)
Br CO2Na
杂环化合物的类型
芳香杂环
N
O
S
N H
N H
H
NN
N
N
N
N
N
N
普通杂环
O
O
O
N
OO O
O
H
环醚,内酰胺,环状酸酐,内酯等
OO
§15.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
杂环分类:
+
S
(Hale Waihona Puke 量) 反应快H2SO4 r. t.
S SO3H 溶解于硫酸中
(3)五员芳杂环的Friedel-Crafts反应
(CH3CO)2O
N H
(CH3CO)2O
O
BF3
(CH3CO)2O
S
SnCl4
COCH3 N H
2-乙酰基吡咯
COCH3 O
2-乙酰基呋喃
COCH3 S
2-乙酰基噻吩
2)五员芳杂环的加成反应
H3C 4
3
N
5
2
N1
H
4-甲基咪唑
10
3. 含两个不同的杂原子:按O, S, N顺
3
N
4 序编号
2 S 5 CH3 5-甲基噻唑
1
4. 特殊编号
5 6
4 3
7
2
N
8
1
喹啉
Quinoline
5 6

【精品课件】有机化学第十五章缩合反应CondensationReactions

【精品课件】有机化学第十五章缩合反应CondensationReactions

15
2.1 Claisen Ester Condensation
O 2 CH3CH2COC2H5
1) C2H5ONa, EtOH
2) HOAc, H2O
O
O
CH3CH2C CH C OC2H5
CH3
81%
O (1) NaOR
2 RCH2COC2H5 (2) H+
OO RCH2CCHCOC2H5
R
β-酮酸酯
+
C2H5OH
C2H5ONa 180 oC
催化量的C2H5ONa
O 2 CH3COC2H5
其它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也可发生类似的反应
O RCA (I) +
I: 酰氯、酐、酯
O C C (II) H
O
O
RC C C
II: 含活泼氢的羰基化合物
18
2.2 Crossed Ester Condensation
O
CH2CO2H
CH2CHO CH2CHO
+
NH2CH3
+
C
O
N CH3
CH2CO2H
CH3 N
-CO2
H2/Ni
pH = 5
N CH3 CO2H
O CO2H
O
OH
9
Mannich Reaction
H NHCH3 O HCH
CH3 N+ H2C
H
CH3 N
O H
O
H
H
O
应用:(2) 用作合成中间体
O
+
C6H5CCHCH2NMe2
CH3 CHCH2NMe2
+ CH3
MgX

高教版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 周环反应 课件ppt

高教版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 周环反应 课件ppt

H CH3 H CH3
CH3

对旋
顺旋
HH CH3
6
(Z,E)-2,4-hexadiene
H
hv
对旋
H
H
H

H
80℃
顺旋
H
7
(乙)4n+2个π电子体系
CH3 H CH3 H
(Z,Z,E)-2,4,6-octatriene

CH3 H
H CH3
CH3 h ν
顺旋
对旋
H H CH3
CH3
CH3 H H CH3
N Ph N H COOR Ph
+
-
顺丁烯二酸酯
H ROOC
Ph C N NPh
Ph
+
-
N N Ph
反丁烯二酸酯
H ROOC
COOR H 30
对于某些1,3-偶极分子,当顺式加成按不 同方向时,生成两种异构体。
Ph H
H Ph H MeOOC N N H COOMe
C N N
-
+
H C C MeOOC
35
(甲)[1,n]移位反应
3 4
CH 2 [1,5] 氢移位 H △ CD 2
5
2 1
CD2H
CH3 C9H17
CH3 C9H17 7 H2CH 6 5 4 1 2 3
[1,7] 氢移位 HO
H2CH
HO
36
1
3 2 OAc H
1,3碳移位
D
CH3 2 CH3 1 5

300 C
CH 3

ψ
2
HOMO (顺旋成键)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有机化学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4.掌握区别伯、仲、叔胺的方法及氨基保护在有 机合成中的应用。
硝基化合物和胺
3
(一) 硝基化合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称硝基化合物。
15.1
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如: CH 3 NO
2 2
按烃基不同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如:
NO
硝基化合物可用通式 RNO2 或 ArNO2 表示。
+
R
CH
N
=
O
+
O R CH N R O CH
=N
O
+
O
=
O
具有α-H的伯或仲硝基化合物都存在上述互变异构现 象,所以它们都呈酸性. 例如: CH3NO2、CH3CH2NO2、(CH3)2CHNO2 pKa 10.2、 8.5、 7.8 叔硝基烷如 (CH3)3CNO2 无α - H,不溶于碱
硝基化合物和胺 14
催化氢化
CN CN
雷尼镍, H
2
NH2 NH2
C H 2N H 2 CH3
130℃,13.6MPa
LiAlH
4 还原
C N L iA lH 4 C H 3 乙醚
L iA lH 4 乙醚
88%
88%
O C N (C H 3 ) 2
C H2 N (C H 3 ) 2
含氮有机物中有硝基化合物、胺、腈、重氮化合物和偶 氮化合物以及氨基酸和蛋白质等。
本章主要讨论硝基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和胺 2
学习要求
1. 掌握硝基化合物的制法、性质。理解硝基对 苯环邻对位取代基(X、OH)性质的影响。
2.掌握胺的分类、命名和制法。 3.掌握胺的性质及胺的碱性强弱次序,理解影响 胺的碱性强弱的因素。

有机化学课件15

有机化学课件15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教材:徐寿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第十五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作业(P387)
1(5、6、7、8、9、10) 2(3、4、5、6、7) 3(1、3) 5(1、2、3、4) 6、 7(4、6、7) 8(2、3、4、6、8、10*)提示:第10小题由于硝 基苯不发生傅克反应,故要求选择合适的酰卤化合 物与苯发生傅克反应。 11。
• 硝基氯苯的水解反应历程——(加成-消除反应): 第一步:亲核试剂与苯环生成碳负离子(迈森海默络合物)
• 硝基通过诱导
效应和共轭效应, 使苯环上的邻、 对位上的电子云 密度降低。
• 硝基的存在 降低了硝基氯 苯在芳香族亲 核取代过程中 形成中间体的 能量。
第二步:碳负离子硝去一个氯离子恢复苯环的结构:
乙酰化
溴化
水解
使苯胺活 性降低!
(2)硝化——注意硝酸的氧化作用和氨基的保护
例1——间位取代反应
间位取代反应, 注意条件
例2——对位取代反应
氨基的 保护
(3)磺化——“内盐”
逆,氧化会带来苯
环的破裂!
例2
•补充
注意:2个基团的变化
(2) 催化加氢----工业上由硝基化合物制取胺 • 该反应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对于那些带有酸性和 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基团的化合物可用此法还原.
(3) 在不同介质中还原得到不同的还原产物 • 酸性条件下中间体的生成:
• 在中性条件下还原,很容易停留在 N-羟基苯胺 • 在不同碱性条件下,可得到不同的还原产物:
•在不同碱性条件下,可得到不同的还原产物:
Na3AsO3
Fe + NaOH

十五章 原子吸收.ppt

十五章 原子吸收.ppt

Lorentz(劳伦茨)变宽( L )
Holtsmark(赫鲁兹马克)变宽(
自然变宽( N )
R

2020/3/21
吸收线总宽度(

T
1
T [ D ( L R N )2 ]2
2020/3/21
10-3nm
主 要 影 响
浓 10-5nm
度 低 可 忽 略
故: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条件下,吸收线变宽主要受:
2020/3/21
用锐线光源测量峰值吸收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
线的V0一致。 采用同种
元素的激发态原子发射共 振发射线(自吸)
(2)发射线的ΔV1/2小于 吸 收 线 的 ΔV1/2。 光 源
的温度和气压比吸收池的 温度、气压低 空心阴极
定量原理
A=K’C
A: 中心波长处吸光度
2020/3/21
2020/3/2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仪器包括四大部分 光源 原子化器 单色器 检测器
火焰
空心阴极灯
2020/3/21
棱镜 光电管
(一)光源 光源的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共振辐射 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
锐线 (发射线半宽〈 吸收线半宽) 高强度 稳定 (30分钟漂移不超过1%) 背景低 (低于特征共振辐射强度的1%)
当辐射光通过原子蒸汽时, 若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 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能量, 就可能被基态原子所吸收。
原子吸收光的波长通常在紫 外和可见区。
h
2020/3/21
共振吸收
共振吸收线:(共振线) 原子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
时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吸收 线,称共振吸收线.
各原子共振吸收线各有其特征. 故又称元素的特征谱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RCL+ HNR'R''
O
RCNR'R''+ HL (L=X, OCOR, OR''', NR2''')
1. 酰氯的氨(胺)解——用于合成酰胺
说明: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碱可中和产生的酸HCl)
2. 酸酐的(胺)解——制酰胺(较酰氯温和)
应用:主要用于各种胺特别是芳香一级胺或二级胺的 乙酰化,可在中性条件下或用小量酸或碱催化 [(CH3CO)2O]
b.空间效应:R、R’体积大,不利。
(2)酸性水解: 双分子酰氧断裂(AAC2)
O: + H
R C OR'

+
OH
R C OR'
OH
R C OR' H2 O :
+

OH
+
H
转移
R C OR'

+OH2
:OH
+
R C OR' H
OH
- R'OH

+ OH
O
-
+
H
R C OH
R C OH

决速步骤:加水生成四面体中间体
2 RCOOH
O
+ + 4. 酰胺的水解 RCNH2 OH - > 100 OC RCO2- NH3
5. 腈的水解
O
+ + RCNH2
+ > 100 OC H3O
RCO2H
NH4+
O
+ RC N H2 O RCNH2 H2 O RCOOH NH3
二、羧酸衍生物的醇解——形成酯
O
RCL + R'OH
影响因素:空间效应:R,R’体积大,不利
(3)酸性水解:单分子酰氧断裂(AAC2)
H3C
CH3 O
++ H

C OMe H2 O 快 H3C
CH3 O
COH + CH3OH
CH3
CH3
说明:与酯化反应机理相同,都通过酰基正离子进行, 生成酰基正离子的那步是决速步骤。
(4)酸性单分子烷氧断裂(AAl1)—叔醇的酯
(2)酯:选用甲酸酯,生成对称仲醇;选用碳酸酯, 生成对称叔醇。
(3)环酐:二元酸的环酐,生成酮酸 (4)腈:生成酮 (5)酰胺:不常用
2. + R2CuLi 醛或酰氯 R2CuLi 酮 其他羧酸衍生物均不起反应。
六、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3. 酯的氨(胺)解 反应较酸酐温和,常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小结: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转换反应)
O
RCL + :Nu-
O
RCNu + L-
L=X, OCOR, OR', NR'2 Nu=HO, R'O, R'COO,R'2N
O
OO
O
O
转换的活性顺序:RCX > RCOCR > RCOR' > RCNR'2
应用(1)各种醇的乙酰化[(CH3CO)2O] (2)环酐的醇解:若不加酸催化剂,得分子内 具有酯基的酸(单酯);若加酸催化剂,得二元 酸的二 酯
5. 腈的醇解 腈 + 醇 酸(HCl或H2SO4) 亚氨酯的盐
过量无水乙醇 含水乙醇
原酸酯 三、羧酸衍生物的酸解(略)
羧酸酯
四、羧酸衍生物的氨(胺)解
烷氧断裂(Al)
题: b. 双分子反应还是单分子反应
c. 过程类似于SN2还是加成-消除过程
(1)碱性水解:双分子酰氧断裂机理(BAC2)
O
RCOR'+
OH

O

R C OR'
OH
O
R C OH + R'O - 快
O
R C O + R'OH
决速步骤:亲核加成生成四面体中间体 影响因素:a.电子效应:R为吸电子基,有利;
O
(CH3)3CCCl
O
+ C6H5OH 吡啶
(CH3)3CCOC6H5
N. H Cl
O
吡啶
+ CCl HOC(CH3)3
O
+ COC(CH3)3
N. H Cl
说明:a. 酰氯的醇解广泛用于实验室合成酯,反应迅速 且副产物少;b.加碱:中和生成的酸,同时催化反应
3. 酐的醇解
说明:反应较酰氯温和,酸或碱可使反应加速;常用 于合成酯
O
RCOR' + HL (L=X, OCOR'', OR'', NR2'')
1. 酯的醇解——酯交换或酯基转移
+ + + H

R''O-
RCOOR' R''OH
RCOOR'' R'OH
说明:
a. 可逆反应
b. 反应机理与酯的酸催化或碱催化水解类似
2. 酰氯的醇解——反应迅速
O (CH3)3CCOH SOCl2
R C OH + HL
L=X, OCOR', OR', NR2'
RC N + H2 O
RCOOH + NH4+
1. 酯的水解 O
O
RCOR' + H2 O
RCOH + R'OH
特点:(1)可逆反应 思考:怎样提高产率?
(2)反应速度慢
反应机理:
O
O
三 a. RC O R'
RC O R'
个 问
酰氧断裂(Ac)
羧酸衍生物中酰基活性顺序为:
O
OO
O
O
RCCl > RCOCR > RCOR' > RCNR'2
2.腈 : RC N C N 中,C:sp杂化,与炔烃的结构相似
15.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一、熔点、沸点和溶解度
二、波谱特征(IR、1HNMR)
15.3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一、水解——形成酸
O
O
R C L + :OH2
HCON(CH3)2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酸酐:根据其水解所得的酸来命名
O
O 1,2-环己烷二甲酐
Oபைடு நூலகம்
酯:根据其水解所得的酸和醇命名为“某酸某酯”
CH2 CCOOCH3 2-甲基丙烯酸甲酯
CH3
腈 :根据其水解所得的酸来命名,把“酸”改为“腈”
二、结构
O
1.
R
C
.. L
C:sp2杂化; p-π 共轭,可用共振式表示其结构
O:
+ OH
+
H
CH3C O C(CH3)3
CH3C O C(CH3)3
OH

CH3C+ O C(CH3)3
OH
++
CH3C O C(CH3)3
H2 O
-
+
H
+
(CH3)3COH
(CH3)3C OH2
2. 酰氯的水解 RCOCl + H2 O
RCOOH + H Cl
OO
3. 酸酐的水解 RCOCR + H2 O
五、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1. + RMgX
O
RC L + R'MgX
O MgX RC L
O - LMgX RCR'
R'MgX
H2 O
OH R C R'
R'
说明:(1)酰卤:选用位阻大的酰卤,且与等摩尔 的格氏试剂在低温下,可使反应控制在酮的阶 段(也可加入FeCl3)。若格氏试剂过量,产物 为叔醇。
Chap.15 羧酸衍生物
O
O
R C L L= OCR , X , NR2 OR
O
官能团:酰基 R C
此外,还有腈 RC N
15.1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和结构
一、命名(CCS法)
酰卤:酰基名+卤素名
O
O
CH3C Cl 乙酰氯
C Cl 苯甲酰氯
酰胺:酰基名+胺名 CH3CONH2 乙酰胺
O
C NH2 环己基甲酰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