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情感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情感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情感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情感题1.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

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

(1)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

___(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2.古代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颈联写出了山西村的乡俗民事,“简朴”二字写出了这里的人们生活艰难,只能用古老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

C.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流连忘返。

尾联写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之情。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却处处切中“游”字。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根据提示写出你的感悟。

是啊,即使走到了路的尽头,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也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

同样,在人生的道路上,___。

3.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的悲惨故事。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词句赏析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词句赏析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词句赏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淇上送赵仙舟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请从修辞角度说说画线句子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①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②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③,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注释】①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他力主抗金,遭主和派反对,被弹劾落职。

这首词是他闲居带湖时所作。

②尊:同“樽”,酒杯。

③化工:指天公,此处暗指皇帝。

词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想象,请加以赏析。

4.阅读古诗文,回答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做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咏雪奉呈广平公①(宋)黄庭坚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②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③年华。

【注释】①本诗写于宋哲宗元祐二年的冬天,黄庭坚正于京城担任著作佐郎,当时他虽然生活寒索俭淡但仕途顺利,文学创作比较频繁。

广平公,是诗人的朋友宋盈祖。

②政使:纵使。

③用:享用。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乙】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甲】【乙】两首诗中画线句子都含有“独”字,请结合内容分析这两处“独”包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整理(共六大考查类型)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整理(共六大考查类型)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一、意象意境类1.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提问方式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题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式】诗歌描绘了的意象。

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

【答题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下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示例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

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刚劲品格。

(步骤三)2.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答题模式】①诗歌描写了意象;②营造的氛围,组成一幅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和思考。

【答题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思想感情类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答题格式:(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2)展现了……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伤痛惜之情。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

2.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3分)(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写,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C.“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

D.全诗多处使用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而且全诗境中无人,这在唐诗中是少见的。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字表明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境况。

C.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

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D.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2.请简要分析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

(3分)(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诗战 争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 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 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 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 (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 传情。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 咏 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 物 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 诗
虚,写出精神品行。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照等表现手法。
咏物诗
情势标志: ①以物象为题; ②咏(题、赠、赞)物象。 如《咏梅》《石灰吟等》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 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 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 人事的评价。
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内容特点: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画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

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如 吉祥 如意
《观沧海》《游山西村》等。
战 争 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 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 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 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 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 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 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 岑参、王昌龄。


小花
楼前
故 国 不 堪 回
昨 夜 又 东 风
何 时 了 往 事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中考复习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的复习。

2. 各类题型的示例及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和诗人。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古诗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古诗鉴赏呢?二、复习古诗鉴赏基本术语(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的体裁、内容类别、表现形式、技巧、语言风格等基本知识。

2. 举例说明各种术语的具体含义,如比喻、对比、衬托等。

三、复习各类题型及训练(15分钟)1. 题型一: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示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提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题型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示例:次北固山下王湾提问: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3. 题型三:品析诗歌语言示例: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提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四、练习与讲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份古诗鉴赏练习题,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

2. 学生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古诗鉴赏的基本术语和各类题型,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课程标准》诗词鉴赏考 点要求
08年徐州市中考古诗词 赏析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 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 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答: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 有何意义?( 2 分)答: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 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 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 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 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010年徐州市中考古诗 词赏析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于 等具 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渲染了一 种 的气氛,表达了天涯沦落 人 的心情。(3分)
中考考点梳理及常见题型
常考考点: • 内容 情感 • 炼字 赏析语言 • 表现手法 常见题型:
参考答案
(1)“阔”更好。 (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 意思。 (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 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 “阔”比“失”好。
三 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 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型示例】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 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 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意象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意象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意象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2)本诗是描写西湖的名篇,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

②雉子:小野鸡。

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

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

拳,屈曲。

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风灯”“宿鹭”“”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4. 【甲】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乙】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砧声①催动一天霜。

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

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捣衣声等。

(2)【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人教版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人教版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题材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 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 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 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 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近五年凉山州中考古诗词赏析题一 览表
年份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作品名
《望月有感》6+6 《丰乐亭游春》5+4 《冷香菊》 8+4
作 者
白居易 欧阳修 陈荣卿 白居易 常 建


作品年代
宋 宋 宋 唐 唐
常见意象的内涵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 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2)植物类
• • • •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 哀愁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 对比、衬托、直抒胸臆等
解法指导
(四)体会意境类题型的解答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联想的境界。它包 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再现画 面,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特征。 第二步: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专题09 思乡怀远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

专题09 思乡怀远类-备战2022年中考诗歌专题复习

中考复习诗歌分类鉴赏思乡怀远类【考点分析】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思乡诗主要分游子思乡和征人思乡两类。

游子思乡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征人思乡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和征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思乡诗标题常含“夜”或“月”字,如:《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标题还常有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如:《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乡诗常运用从对方与自己入笔的虚实结合手法,虚景和实景相互渲染烘托,从而突出思亲怀人主旨。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实写重阳节来临自己思亲怀人之情,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虚写,设想家乡兄弟们此时此刻登高、插茱萸、饮黄酒、想念远离家乡的自己等活动,全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们的深挚思念之情。

●明月、杨柳、鸿雁、杜鹃(子规)、宿鸟等都是思乡诗中常见意象。

1、月——思乡的代名词。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借物抒怀,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内容理解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内容理解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内容理解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请描绘画线诗句,并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景物特点。

送万巨卢纶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无遗力”写出了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

B.第二句中的“老始成”则说明了古人做学问的艰难。

C.诗的最后两句告诉我们:真正有学问的人,不能学习书本知识,而要亲自去实践。

D.诗人写这首诗告诫儿子,要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努力学习。

3.诗歌鉴赏,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逢入京使》,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

B.“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两句,写诗人远赴边塞,东望故园,长路漫漫,思乡之情奔涌而出。

D.《逢入京使》全诗语言朴素平实,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复杂情感,极富情味。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①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②。

绝似洞庭③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注]①咸阳桥:又称西渭桥,架于渭水上,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南。

②钓船:渔船。

③洞庭:指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遇雨地点“咸阳桥”,写出雨丝密密麻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中考必备)

部编人教版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中考必备)

部编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⑴ 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八百里”“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分析】(1)“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酒食。

“斫去桂婆娑”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斫:砍。

(2)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故答案为:⑴八百里:酒食;斫:砍;⑵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诗词赏析,完成问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落花杨万里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①黄鹂告许春。

【注】①倩:央求,请某人做某事。

(1)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五律的首联是叙事,颔联、颈联是,尾联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诗人的观察角度来看,前一句是,后一句是。

(4)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分)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2分)6.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专题17 诗歌鉴赏(两大题型、考点全覆盖)(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7 诗歌鉴赏(两大题型、考点全覆盖)(测试)-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7诗歌鉴赏(两大题型、考点全覆盖)(测试)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0分)1.(2分)(2024·湖北武汉·一模)【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忆江上吴处士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①殊②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释】①兰桡(ráo):以木兰树做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②殊:犹。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分别地点,及分别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B.颔联中的“秋风”吹拂和“落叶”纷飞,点明了季节,突出了诗人的孤寂。

C.颈联写诗人正值秋天与朋友聚会时,突然间雷雨交加,使人感到阵阵寒意。

D.尾联写朋友离去后,音讯全无,诗人遥望天边的海云,渴望得到些许消息。

2.(2分)(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①。

白云依静渚②,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①履痕:一作“展痕”,木展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②渚:水中的小洲。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是作者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乙】诗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

C.两首诗都做到了情景交融,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风格自然清新。

D.两首诗都有“忘言”一词,【甲】诗表达诗人想要分辨清楚人生的真正意义,却已忘了怎样表达;而【乙】诗则表达诗人乘兴而来,却寻而不遇的失落和惆怅。

3.(2分)(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小题。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最新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疫情阻挡不了人们对美食的热情,小红搜集了一些关于美食的古诗,我们来和她一起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1]初出林,於陵[2]论价贵如金。

皇都陆海[3]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4]。

创作背景:这是李商隐的早期作品,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

李商隐大和七年(833年)到京师应试落第,遂东游郑州、华州一带。

注释:[1]嫩箨(tuò):鲜嫩的笋壳。

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笋。

[2]於陵:地名,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

[3]皇都:指京城长安。

陆海:大片竹林。

这句里的“陆海”本义当为竹林,暗喻人才众多。

[4]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

1.作者赋予了这首诗中的笋哪些特定内涵?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3.全词通过描写红稀香少、①_______②_______等秋景,表现了词人略带感伤,却又③______的心境。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①·小桃红②·杂咏元·盍西村绿杨堤畔蓼花③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④,一片洞庭秋。

(注释)①越调:越调:元曲中的宫调。

②小桃红:曲牌名。

③蓼花:生长在水边的小花。

④就:完成。

5.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的画面。

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山行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②,莫为轻阴③便拟归④。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中考考诗歌鉴赏

中考考诗歌鉴赏

语文中考课外诗歌赏析专题训练(附参考答案)(一)【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①舅姑:公婆。

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文:在唐代,常有士子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给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或者赞誉。

【甲】诗就是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投赠诗,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的心愿。

小逸:是的,孟浩然志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小文:【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朱庆馀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把张籍比作____________,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逸:其实,“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小文:有趣的是,张籍收到这首诗后,用一首《酬朱庆馀》作了巧妙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二)【福建省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杨杰幽鸟①无心去又还,迢迢②湖水出东关③。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④。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鸟。

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

③东关:关隘名。

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三)【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落梅风·书所见张可久柳叶微风闹,荷花落日酣,拂睛空远山云淡。

红妆女儿十二三,采莲归小舟轻缆。

1赏析“柳叶微风闹”中“闹”字的妙处。

(2 分)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 分)(四)【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示例】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 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 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 愁别绪。 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 俗的隐士人格。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 之情
练一练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意象就是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结合, 也就是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 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孤 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 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 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 小荷残菊,包罗万象。意象不仅数量多, 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富、使用最 灵活、表现力最强。
徐州市中考古诗词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 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 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 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 (1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 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 析。(2分)答: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 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无 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 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 “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 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妙趣横生。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 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参考答案:诗人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因感叹时事,
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 的鸟声反而惊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四、语言特色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 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 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要准确地使用评 价诗歌的一些术语。
回顾归纳本节课学习的技巧内容
• 情感: 一看诗词的类别 二看作者的生平经历 三看时代背景 四看意象 • 炼字: 从四个层次答题 • 表现手法:常用的名词术语 从三个层次答题 • 语言风格:常用的名词术语
1.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 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 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 心理?简要分析。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 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 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 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视、听、嗅),运用典故, 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参考答案
(1)“阔”更好。 (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 意思。 (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 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 “阔”比“失”好。
三 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 感的?有什么作用?
徐州市中考古诗词赏析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 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 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 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答: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 有何意义?( 2 分)答:
(三)、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 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 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 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 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语言风格
鉴赏古代诗歌常用词语
平淡 :(质朴):不加修饰,平易近人。
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词藻华丽,富有文采。 明快: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意在言外,引而不发。 洗炼: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一)、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 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 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 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 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 边塞诗: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 的忧伤、孤独。 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 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 行旅诗: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二看: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 的情感 三看:从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四看:从诗词中的意象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诗歌鉴赏专题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课程标准》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 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 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 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诗歌考点梳理及常见题型
常考考点: • 内容 情感 • 炼字 赏析语言 • 表现手法 常见题型:
填空 主观分析 选择
一、品味情感
常考题型:ຫໍສະໝຸດ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看:从诗词的类别中看诗词中的情感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 写景诗: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 之情。 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 送别诗: 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 的告白。
二、炼 字
•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 么?
(2)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 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古人作诗追求一字传神。要品味出诗人炼之字 妙。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 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 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 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 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
2.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 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 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
•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 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 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提示:1、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
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 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2、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 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3、“安史之乱” 后王维对官场的心灰意冷,精神苦闷
此诗的感情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蕴 含着对远行者处境的忧虑、和深情体贴,包 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深挚中含有凄凉。
儿时背下的诗词像 一个大冰山,入了肚 子,随年龄的增大, 它会慢慢融化。一融 化,可就是大财富.
—郭沫若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