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解读《大学》章句
一、生齐呼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二、走进昨天的记忆
1、记忆中的古诗句
(1)师宣布竞赛规则:每组一首绝句,一首律诗、汉乐府、词,均可。
(2)分为4个小组,自报组名,呼出挑战宣言。
(3)4个小组赛诵。
2、师生共同评比出优胜组
3、记忆中的《大学》章句
(1)由领诵者领诵《大学》章句
(2)生谈从中的收获
三、新授《大学》章句
1、PPT展示所学内容
2、听录音,要求心到、口到、手到、眼到。
(1)第一遍,只听,初步感知内容
(2)第二遍,据录音,用“/”划出节奏;用“_”标出不认识的字
(3)第三遍,据录音,拼出拼音
3、 PPT展示带拼音的内容,生对照纠正有误的拼音,再与录音一起齐读内容。
4、诵读此段内容
PK赛个人PK,小组PK,师生接龙读
四、知晓大意
1、PPT出示注解,生结合注解自己理解含义(抽几个学生接龙
试讲解)
2、再看译文
(1)生齐读译文
(2)默看译文,领悟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
3、师过渡: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俗语也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贤明的人士都有宽容向善的美德。
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贞观之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而他最大的优
点就是“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人则利于子孙黎民。
人的胸怀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像蓝天一样高远,学会称赞别人的优点、长处,而不能因别人比我好而心怀妒忌。
待人处事要真诚,言行一致。
这些正是我们应该从这则大学中领悟的人生哲理。
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千古流传!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就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抽签定题
(2)分组研讨
A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个人而言,你该怎样做?
B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班级而言,作为一个班长,你将怎样带领你的同学?
C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一个学校而言,作为一校之长,你该怎样做?
D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再大到一个国家,你准备怎样做,有何好建议?
2、再回到原文,齐诵、背诵。
六、结束语(由一些读书名言引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们,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美文伴你一生!课末,让我们再次喊亮我们的诵读口号
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第二课时用声音装点文字
教学目标:
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教学环节:
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
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
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
方式:课件播放美文诵读素材。
材料:《我们和你同在》视频片断,《生死不离》音频朗诵。
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
内容:
①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明确朗读误区。
③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
④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
方式:
课件播放与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染。
材料:
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方式,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它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历史上运用诵读教学法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而且近代国学大师无不从熟读记诵启蒙而步入学林。
可以说,“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
每个学子都应当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古人的诵读方式主要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吟咏为主,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
传情、重感性的表达方式。
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可以说,这种记诵活动始终伴随着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是一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
朗读的误区:
念字式“朗读”:语调平直,没有轻声,没有重音,顿连呆板,更无从谈起语言的感情色彩。
念经式“朗读”:发声含糊,频率细碎缺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起伏,声音缺乏变化,感情由于语速过快而无法很好地得到表达。
八股式“朗读”:刻意追求声音的形式,而忽略不同的文本内容,表现为朗读缺乏变化,缺乏生气。
朗读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次——品其滋味熟读。
要能抑扬顿挫地诵读。
(书读百遍,酝酿胸中,自然悟入)
第二层次——入其境界求静。
这时候身心专注,读书求悟进入的一种读书状态(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
第三层次——悟其真谛妙悟。
能在静态中达到对诗文精妙之处的感悟。
(悟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即便当时没有情出,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答案会一下子在脑海中出现,豁然开朗)
朗读的方法:
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
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
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
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
③读准停顿——这是诵读关键。
包括虚词用法,句式、语气等,作用是训练语感,把握意脉,领悟内容。
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
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
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
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
论说类诗文语调较为平稳;记叙抒情类的语调较有表情;散文类的语调要体会其
真情实感;韵文类的语调则要体会其韵律与节奏,声入心随。
⑥读懂内涵——这是诵读的深化。
读书的目的是求知,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才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
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
内容:学生自由选定所学过的课文篇章语段,进行温习式是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
材料:《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日》、《月》、《雪》、《雷电颂》、《海燕》、《岳阳楼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音频朗读。
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
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
方式: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朗读秀,然后选出最佳人员参加全班范围内的超级男“声”女“声”朗读秀。
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
结束语: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人是幸福的,用声音表达情感的人也是幸福的,用声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
第三课时满江红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有感情吟颂《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教师激情导题。
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
(板书题目、作者)
2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三、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势,营造氛围。
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
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
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③“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
(板书)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学生根据以上理解接着朗读――体味本词意思,找出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试读,其他同学体会,进一步理解把握岳飞的感情
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依据文本进行再造。
1、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本词的自我阅读体会和讨论,要求每小组按照该词的意境描述画面,可用各种形式(如散文性语言、画画、小品等)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3、抽取几个小组进行现场展示。
(要求学生推荐代表进行解说或展示,并上交文字说明)
五、教师点拨:
岳飞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
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
“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五、最后在学生中选取一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战争时期、国家危难时刻,需要像岳飞这样赤胆忠心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民族才有希望。
其实和平时期又何曾不是这样?2008年的中国同样遇到了困难,8.0级地震突袭四川,国家有难了,关键时刻,怎么办?21世纪的青年勇敢的站出来了,21世纪的“岳飞”一个个走向了四川。
中国有了他们怎能不腾飞!
六、比较阅读《满江红》与《小重山》从而掌握豪放词的特点
投影《小重山》:
第四课时毛泽东诗词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纪录片。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3.歌曲《长征》
教学过程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畅所欲言,教师调控,补充),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挥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
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
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
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个年代,去感受领袖的风采。
[从交流中获取新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二、初读全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的意思。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实例,借助工具书弄清每句诗的大意,教师不要逐句的讲解,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说。
3.注意个别词语:“霜晨月”.“马蹄声碎”。
“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在小组中的交流。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
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1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大家知道这首诗写了红军顽强勇猛的豪迈气概,那些地方体现了红军的环境恶劣和地势的严峻?
那么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理解词意,老师可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
①“西风烈,长空燕叫霜晨月”,“形象的点明了红军进军的时间.气候.环境”。
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凄冷的气氛,不仅让人感觉到战事的严峻。
“马蹄声碎”说明走在崎岖不平山道的红军马匹之多和红军行军之急,“喇叭声咽”是说在西风的呼啸声中.迂回曲折的道路上红军的军号声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写出红军行军时的紧迫的纪律的严明。
②上半阙的情感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下半阙写红军傍晚跨越娄山关,向遵义进军
的情景,它的基调是乐观豪情的,令人振奋。
③你怎么理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综合要点:一个“铁”字充分体现雄关的坚不可摧,“越”字形象的表现了红军翻越时的雄姿,表达红军再次跃过娄山关的胜利豪情。
④有的同学认为“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它还包含了诗人的某种感情,你认为是什么呢?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代诵
播放歌曲,给学生创设氛围,让学生再次回忆那感人的年代。
[让学生通过特有的氛围牵动记忆表象,点燃思维的火花,诱发联想]
五、再读课文,感受意境
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配乐朗读)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练习背诵
2读读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
第五课时送别组诗
教学目标
1、学习《赠汪伦》,反复诵读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朋友情深。
2、拓展学习。
创设情境,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感受朋友情,离别愁;并会背诵。
3、以诗引诗,激发学生的情感,诵读送别的诗,感受友情的可贵,展示学生积累的诗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诗中描述的意境“美”,朋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有关送别的诗。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从上个学期起,我们就开始诵读古诗,到现在,你们脑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今天,老师将继续带你们去畅游古诗王国,在其中尽情领略古诗的魅力。
看谁的收获最大!
经典诵读第一幕:引(5’)
上次的经典诵读课,我们一起背诵了一组关于春天的诗。
来挑战一下,看你们还记得多少。
(课件出示:)
经典诵读第二幕:习(10)
一、出示“送别”,揭示主题
1、今天要背诵的一组诗,与这个词有关。
(板书:送别)读一读。
2、你的爸爸妈妈和你,怎么送来你家的客人呢?
听了你们的话,我很感动,这是我们现代人送别我们亲友的,但是我们的古代人,唐朝人是怎么送别呢?
二、学习《赠汪伦》
1、读。
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指名读,正音。
师随机指导:舒缓一点读。
齐读。
2、品诗情
(1)这首诗是谁送谁的?李白和汪伦是什么关系?(引出典故:汪伦是安徽人,非常仰慕李白,于是写了一首诗说:“先生喜欢游赏吗?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这李白一看这信,游山玩水多好阿,高兴地去了。
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是潭水名这里并无桃花;‘万家’是一家酒店店主人姓万,并无很多酒店。
”李白大笑。
汪伦款待李白几天临行时还赠了不少礼物,亲自送行。
李白感其感情,写了《赠汪伦》这首诗。
师读: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再读诗歌,品诗情
(1)你觉得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从哪里看出?
重点指导: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过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2)指导感情朗读:汪伦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深深感动了李白,此时此刻,面对前来送别的朋友,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一句(深情朗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自由读,齐读。
随机指导:诵读古诗要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韵味来。
(3)师小结:此时此刻,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好朋友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
在赠汪伦这首诗中,汪伦这是用什么送别?(板书:歌)
第二幕:展——(10)
一、过渡
这是汪伦送李白的,下面,我们看李白怎么送孟浩然呢?
二、品诗
1、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悟: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最后船消失在水天交接的地方,李白看啊,看啊。
只看见滚滚的水,你猜猜李白看了多长时间?
师小结: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也就是说,李白看了很久很久,看啊看啊,看到的仅仅是水吗?好像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腔思念滚滚流向天边。
这是什么情?(友情。
)他是用歌声送别吗?(以目光送别)用目光默默打动着朋友
3、指导朗读。
指名读。
范读。
齐读。
三、你还会背哪些送别诗?
1、指名说。
学生说的时候相机出示课件:《别董大》等诗,其余学生也可以跟着读)
2、(课件呈现两首诗)学生自读,思考:以什么相送?
预设:《别董大》以话相送。
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第三幕:诵(5)
一、过渡:同学们,这些诗为什么千古流传呢?不管以歌相送,以目光相送,以语相送,以酒相送,其实更用什么相送?(心,情……板书:情)唯有真情相送,才能动人,流传千古。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几首诗,看谁的真情,最能打动人。
二、(音乐)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感情背诵
“和汪伦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实在是太开心了。
今天,李白悄悄离开万家酒店,登上了来时的客船……”
“今天是孟兄要西下扬州的日子,我早已备好美酒和下酒菜为孟兄饯行……”“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朋友,您是著名的琴师,虽然此去前途漫漫,但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
第四幕:别——(5)
你有什么好朋友?假如你得朋友要离开你,去别的地方了。
你准备以什么方式相送?说出来,看谁最更感动老师。
(鼓励用上学过的或收集来的古诗)
第六课时道德经
一、诵读内容: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
二、诵读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能够判断出停顿,找准重音,读出韵味
3、让学生初步理解感悟其中一些浅显的道理。
三、诵读重点:
1.、能够读准重音,读出韵味。
2、感悟其中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
教学时间:
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2分钟)
展示一组大树、小嫩芽、高楼、砖墙、远行、脚印的图片,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来明白天底下不管多么难的事情都要从简单的地方入手,不管多么大的事情都要从细小的地方做起,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而导出这节课所学内《道德经》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章。
二、听音朗读正字因。
(3分钟)
1、播放这两章的朗读视频,提醒学生听的时候要注意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2、检查学生听的情况,提问划线字的读音。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常于几成而败之。
明确正确读音为:wéi pàn sàn jī
三、自由朗读疏通文意(3分钟)
1、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同时配以背景音乐。
2、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对照大屏幕上的译文疏通文意。
四、再读课文重节奏。
(8分钟)
1、出示划有停顿内容的幻灯片,学生齐读,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2、出示标有停顿和重音的幻灯片,让学生在读对停顿的基础上读准重音。
3、提问学生单独读,学生互评,教师予以简单的指导。
五、合作朗读出韵味。
(4分钟)
1、小组合作朗读,要求:可以齐读,也可以分角色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一些简单的动作,但一定要读出其中的韵味。
因为这个任务已经提前布置过,所以只需要他们用两分钟时间复习回顾。
第一小组准备第六十三章,第二小组准备第六十四章。
2、各小组上台表演合作朗读。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六、悟经典教师小结(4分钟)
1、让同学们交流在这两章里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并说出原因。
2、教师小结:在这两章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因为我觉得你们就像一颗颗可爱的小嫩芽一样,需要吸取知识的阳光和雨露,经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而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在不久的将来,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由此,我想说,《道德经》真是一部旷世真言啊,它告诉我们这么多有用的道理,遇到这么好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与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呢?引出作业。
七、作业布置(1分钟)
和家人一起来读《道德经》第六十三、六十四章,并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