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法治疗疰夏验案一则
单兆伟治脾胃病经验
单兆伟治脾胃病经验单兆伟治脾胃病经验*导读: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临床研究工作,曾师从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临床研究工作,曾师从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以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
学术上首先提出了气虚血瘀热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诊疗体系,完善和丰富了传统的中医脾胃理论。
今就单兆伟的主要学术思想做一简述。
融汇古今思路辨证辨病相参五诊合参重视舌诊传统医学望、闻、问、切概括了诊察疾病的4种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四诊合参。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兆伟认为临床尚需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检查手段与方法,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转变及治疗后的变化等情况。
此外,单兆伟在诊察脾胃疾患时,十分重视舌象的诊察情况,往往舍脉从舌,或舍证从舌。
《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辨》中说:苔乃胃气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
舌为脾之外候,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阳明胃腑,多气多血,常挟邪气上潮于舌,故古人又有舌为胃镜之语,所以察舌验苔,是诊察脾胃疾病的重要手段。
单兆伟还通过舌诊结合内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溃疡病的治疗及预后、萎缩性胃炎的病情进退、胃动力功能的改善、胆汁反流的情况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此类疾病的治愈率。
他还十分重视舌下络脉的改变,这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很有帮助。
经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可从舌下络脉的色泽、脉络的延伸度、充盈度、脉络的增粗情况、扭曲度及脉络的分支等方面来观察。
如舌下脉络色淡紫而滞、延伸度较差、充盈不佳、细小等可诊断为虚证;结合舌象、内镜下黏膜象及病理学表现、临床症状可分别诊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和兼夹等。
如舌下脉络色深紫而滞、延伸过度(有时达舌尖)、充盈急胀、增粗,扭曲度大等可诊断为实证,或为热证或为血瘀,特别是对血瘀证的诊断帮助较大。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验两则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验两则摘要】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党参、茯苓、制半夏、白术、泽泻、防风、白芍、陈皮、柴胡、羌活、独活、黄连、生姜、大枣、炙甘草16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升阳,和胃止痛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不能制湿,症见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失常,小便频数,身体沉重,肢节酸痛等。
笔者临证时常将该方应用于感冒、急慢性腹泻等,颇感得心应手。
今不揣浅陋,兹举两则如下,以示验证。
【关键词】升阳益胃汤;治验,急性腹泻;慢性腹泻【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235-021.急性腹泻患者,李某,男,51岁,2018年01月19日凌晨3时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剧烈腹泻,不到2个小时,竟然暴泻6次,伴轻度腹痛、腹脹,自服泻痢停(颠茄磺苄啶片)、诺氟沙星胶囊后不见好转,而急邀余往诊。
当余到达其舍,刻见患者面色灰白,神疲懒言,倦怠乏力,四肢不温,身无暖气,轻度寒颤;急用TDP治疗仪照射头顶部百会穴周围,继用热水袋装满开水热敷神阙穴(肚脐)周围,并覆盖2床大被子取暖,约2个小时后,竟又腹泻5次,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粪便为黄褐色水样便,舌淡苔白腻,左脉沉细弱,右脉弦滑,双尺部脉微,似有若无;因病势危笃,诸法尽施,不见好转,考虑为肝脾不调之暴泻,又急服参苓白术散、土霉素片、逍遥丸等,并用腹泻灸(武汉国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出品)贴敷神阙穴,约30min后,腹泻仍无明显改善,泄泻如解小便,喷射样暴注下排,倾刻竟将刚喝进去的药物排出体外;在一筹莫展、苦无良策的危急关头,忽然想到李东垣创制的升阳益胃汤,遂投:黄芪50g,党参、炒白术、盐车前子各30g,茯苓、炒白芍、葛根、陈皮、五味子、炒麦芽各20g,柴胡、防风、枳壳、砂仁(后下)、甘草各10g,1剂,武火急煎约20min,滤渣取汁约250ml口服,约30min后,仅腹泻1次,且势缓量少质稍稠,后慢慢停止;患者大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将药渣继续煎服,日服3次,至翌日晚药尽告愈。
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阳降浊法治疗胃下垂探析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单兆伟传承工作室[国中医药人教发(2011)41号]。
作者简介:荀兰兰(1985-),女,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脾胃病方向。
E-mail:xunlan lan1986@126 com指导老师:单兆伟(1940-),男,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脾胃病临床研究。
E-mail:jsszyyszw@hotmail com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阳降浊法治疗胃下垂探析荀兰兰1 单兆伟2△1 常州金坛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2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摘 要】 胃下垂与中气下陷有着密切联系,但临证中,单用升阳之法疗效差强人意。
文章总结了单兆伟教授用升阳降浊法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加以阐述。
【关键词】 胃下垂;升阳降浊;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 2/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1-0090-03ProfessorShanZhaoWeiUsingAscendingLucidityandDescendingTurbidityAnalysisMethodtoTreatGastroptosisXUNLanlan1 SHANZhaowei2△1 ChangzhouJintanDistrictPeople sHospital,Changzhou213200,China;2 JiangsuProvince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9,ChinaAbstract:GastroptosisiscloselyrelatedtoZhongqidepression,butinclinicalpractice,theeffectofYangrisingmethodisnotsatisfactory ThispapersummarizesProfessorShanZhaowei sclinicalexperienceintreatinggastroptosiswiththemethodofascendingYanganddescendingturbidity,andexpoundsitwithacaseKeywords:Gastroptosis;AscendingLucidityandDescendingTurbidity;DoctorExperience 单兆伟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脾胃病专家。
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
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作者/金友、邹淑芳编辑/张亚娟⊙ 校对/战士I导读:作者治疗湿热交阻,膜原不清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湿毒内蕴、气阴两伤的白塞氏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不和的胃肠激惹综合征;湿浊内蕴,肺脾肾俱损伤的慢性炎氮质血症;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其它慢性病用了同一张方子治愈,即升阳益胃汤。
小编不得不感慨中医学异病同治之妙啊~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升阳益胃汤系李东垣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所组成,原方意在用于“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升阳益胃,名之升阳益味汤。
”笔者积二十余年临床经验,常用于湿热交阻,膜原不清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湿毒内蕴、气阴两伤的白塞氏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不和的胃肠激惹综合征,湿浊内蕴,肺脾肾俱损伤的慢性炎氮质血症,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其它慢性病,现例举如下:变应性亚败血症狄某、女、15岁、学生、汉族,1979年5月8日就诊,主诉发烧、关节痛伴有皮疹50余天,于50天前无明显诱因的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周身不适,恶心欲吐,皮肤出现荨麻疹样风团,当地用氯化钙、强地松、氯霉素治疗不见好转,一周后出现周身关节痛、心悸、气短、体力不支,体温在38°〜39°C之间,在县医院按风湿治疗无效,来我院求治。
入院后经系统检查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中医辨证属风湿入络、气阴两伤、湿毒内蕴,投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黄芪25克、半夏15克、红参15克、橘皮15克、炙甘草15克、白芍25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独活14克、茯苓15克、柴胡15克、白术15克、黄连15克、玄参15克、龙骨25克、生姜15、大枣十枚。
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两周,又在原方基础上头痛加蔓荆子,菊花、身痛加桂枝、牛膝、热甚加生石膏、知母等,进行随证加减,治疗一个半月,临床治愈。
升阳益胃汤治疗内伤发热验案
升阳益胃汤治疗内伤发热验案患者杨某,女,34 岁,主诉: 间断性低热 3 月余。
既往史: 1 年前置入宫内节育环,1 年来月经量大。
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现病史: 3 月余前因工作劳累而突发胸闷、气短后致晕厥跌倒,意识恢复后出现低热,期间未再出现意识丧失,但低热反复发作,表现为午后发热,体温为37. 5℃ 左右,可自行消退,但觉发热,时四肢酸困、骨节疼痛及恶心欲吐,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行检查未发现异常指标。
现症见: 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低热,口苦,纳差,眠差,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断: 内伤发热,辨证属脾胃虚弱,湿邪中阻,治以益气升阳、健脾益胃、化湿清热。
升阳益胃汤加减: 党参 15 g,茯苓 12 g,黄芪 20 g,炒白术 10 g,陈皮 10 g,清半夏 10 g,黄连片 10 g,白芍 15 g,泽泻12 g,柴胡 10 g,羌活 12 g,升麻 10 g,独活 12 g,防风12 g,炙甘草15 g,生姜 10 g,大枣 10 g。
6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
二诊: 服药后未再发热,精神可,周身较前有力,面色较前改善,四肢酸困、骨节疼痛等诸症好转,守上方继服 6 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 16天已未再发热,余症状已基本痊愈,为巩固疗效,续服上方 15 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 本案西医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低热反复发作,易感疲劳,劳累后易致面色萎黄,四肢酸困、骨节疼痛等症,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行检查未发现异常指标,初行解热镇痛、抗生素、激素等治疗月余,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反复发作,患者家属心情急切,故寻求中医治疗。
金教授认为: 该病人因长期脑力、体力疲劳终致劳累过度,中气不足,损伤脾胃,脾胃虚弱,阴火内生,阳气外浮则发热,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热,平素易感疲劳,骨节疼痛,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兼见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证属脾胃虚弱,湿邪中阻,遂选用《内外伤辨惑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单兆伟的经验方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单兆伟的经验方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单兆伟的经验方:养胃方方药及用法:党参1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炒枳壳10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炒山楂12克,神曲12克,炙甘草5克。
主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病。
辨证属气滞血瘀者(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光泽、疲惫无力、食欲不振、胃脘疼痛且痛有定处)用本方有效。
舌苔黄腻者不宜服本方。
理气止痛方方药及用法:柴胡5克,枳壳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檀香3克,佛手10克。
水煎分2次温服。
若无其事,原来是最狠的报复。
主治:急性胃脘痛或胃痛经常发作。
本方适用于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把脉时,有如按琴弦之感称为弦脉)、胃脘或胀或痛且痛无定处、性情急躁或忧郁者。
口苦口干、舌质红、大便干结、胁肋疼痛、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者不宜服。
胃炎食疗法1、赵学敏:莲花肚,治脾寒而痛,痛在心之下左右也。
(寒证)肚子1个莲肉30克红枣30克肉桂3克小茴香9克白糯米30克;用法:将肚子洗去秽气,入药煮烂,1次顿食,蘸甜酱、酱油食之;如未饱,再用饭压之,而痛如失。
肚子入药之后,必须用麻线将口外扎紧,清水煮之。
来源《串雅外编》卷三2、陈修园:黑枣胡椒散,治心口胃脘痛。
用大黑枣去核,每个中间入胡椒7粒,仍将枣包好,炭火上假黑存性,研末。
每服1.2克,陈酒送下三四服必愈。
(寒证)来源《医学从众录》卷三3、忽思慧:荜茇粥,治脾胃虚弱,心腹冷气绞痛,妨闷不能食。
(寒证)荜茇30克胡椒30克肉桂15克;用法:上3味为末。
每用9克,水3大碗,入豉10克,同煮令熟,去滓,下米60克作粥,空腹食之。
来源《饮膳正要》卷二乾隆的太医留下来的民间偏方1、皮肤粗黑:靠化妆品增白皮肤,只能一时掩饰,治表不治本。
现向您介绍一种治表治本能使皮肤增白而真白的妙方,即简单又有特效:用白醋与甘油,按2:1混合,常搽皮肤,一日二至三次,能使皮肤湿润,减少黑色素沉积,一月后皮肤即细腻白嫩,洁净光滑富有弹性,充满美感(此方对遗传性黑皮肤均有疗效)2、除面部皱纹:鲜黄瓜汁半两,加入等量鸡蛋清(约一只蛋)搅匀,每晚睡前先洗脸,再涂抹面部皱纹处,次日晨用温水洗净,连用半至一月,以使皮肤逐渐收缩,消除皱纹有特效3、除雀斑:杏仁*5钱,磨成细粉,用鸡蛋清调成糊,每晚睡前涂面部,次日清晨用温水洗去,一日一次,10~15日显效,以后不发。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荨麻疹案、睑废案、附骨疽案)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荨麻疹案、睑废案、附骨疽案)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马维庆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该方由黄芪、人参、甘草、独活、羌活、防风、白芍、陈皮、半夏、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组成。
具有健脾化湿,升阳益气的功效。
治疗“脾胃虚,怠惰嗜卧??食无味,大便欠调,小溲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等证。
笔者循辨证论治原则,宗“异病同治”之旨,临床运用于消化系统之外的疾病,取得良效,兹不揣浅陋,就正于同道。
1 荨麻疹案易某,男,38岁,工人。
1996-03-26初诊。
患者1个月来周身起红色疹点,尤以四肢为多,奇痒难忍,夜晚更甚。
经驱虫、抗过敏、镇静等处理后,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
诊见两下肢轻度浮肿,纳食不香,大便日行2次,质稀,舌苔薄黄,脉弦滑。
脉证合参。
此系肺脾不足,风湿热邪郁于肌肤腠理之间。
治以东垣升阳益胃汤:党参10g,生白术10 g,黄芪15 g,川黄连5 g,法半夏6 g,羌活、独活各5 g。
防风5 g,柴胡5g,白芍10 g。
3剂后痒势已退七八,浮肿消,原方再服3剂,巩固疗效。
随访未发。
按:荨麻疹的中医治疗一般以祛风、燥湿、清热为大法,而我们认为荨麻疹的发病部位在皮肉之间。
该病与肺脾胃有密切关系。
诚如《诸病源候论》所说:“肺主气,候于皮毛,脾主肌肉,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内热则脾气温,肌肉生热也。
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也。
”升阳益胃汤乃东垣名方,具有运脾胃,益肺气,升阳发泄,能使湿热化而病邪退,阳气升,而风疹消的作用。
经过临床观察,凡属脾肺不足、外受风邪,内蕴湿热所致的荨麻疹,以此方治疗,确有良效。
(附:慢性荨麻疹郑某,女,59岁,1998年3月初诊。
全身反复出现呈地图状、瘙痒性皮疹2年余。
患者平素体虚,2年前胃溃疡手术半月后,见全身发疹,形状不一,此起彼伏,瘙痒夜甚,经抗组胺、抗生素、输液及中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等治疗,疗效不显,发作时夜不能眠,痛苦不堪。
单兆伟教授运用脾胃病治则经验精粹
然不能液化为水状,保持粘稠状态或者有液化但液化不 团,不能活动或只缓慢蠕动。此种精液中的精于在女性
完全.仍然存在投有液化的精液。导致精子不能活动而不 生殖道内地运动明显受到阻碍,精子不可能上行进入宫
能孕育的一种男科疾病。在中医学上没有。精液不液化 颈管、子宫腔及输卵管,不能与卵子相遇。因”所表现出的典型症 女方受孕。精液凝固成胶冻状态.是由于精囊腺分泌的
久痢,乃湿热不清,余邪未尽,脾胃亏虚而成。经云: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单教授认为。脾虚气馁,易致清气
下陷,若单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守补中土。甘温塞气,可 致中土气滞.所以宜用升补之法.朴中有升。清气得升,脾
运来复。则浊阴自降。其常于补中的黄芪、党参、白术之 中.加入升麻或荷叶等,引清阳之气上行阳道。久痢有正
煎、右归半硫丸等用治阳虚便秘。 7甘沮益气豫■热
胃热临证遇之多矣,究其因不外实虚两端,实热临床 见证为胃中构热如火炙。口渴恩冷饮,消谷善饥,呕吐嘻 杂,或食入即吐。口臭,或牙龈肿痛,便千,舌红苔黄脉数。 单教授常以清胃做化裁治之;虚热则分气虚、阴虚。阴虚 生热众所周知,临床治疗大都以沙参麦冬汤、益胃汤、慎 柔养真汤等治之而效。胃中虚热为脾胃气虚所致提法不 多。然单教授认为临床确常遇之,乃合李东垣之“脾胃下 流之湿气阁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内外伤 辨惑论))之说,是为中焦脾胃之元气大虚。清阳不得升 发。浊阴不能顺降,水谷精徽反下流成湿,闭塞气机,胃中 阳气抑遏。郁而生热,其I临床表现为胃中愠愠烦热.反喜 热饮,形寒或神疲,面黄.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等。治疗则 崇“甘温除热”法,单教授常遣补中益气、六君、参苓白术、 圣愈辞化裁治之。每获良效。
普补阴者,必以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一般在补肾阴之时。常于滋阴药中少佐温阳之品。如附桂 八味丸之属。然对于胃胡虚之证,则很少用或不用性温 之药。恐其温燥伤阴。单教授不拘于古。认为阴阳互根, 在养胃阴药中。步佐温阳之菟丝予、内苁蓉等.可助胃阴 来复。菟丝子,性味辛甘平,具有补阳益阴之功。为平补 之品.偏于补阳;肉苁蓉.性昧甘酸成.徽温,单教授认为 酸甘能化阴,温能兴阳。(本草扼亩)云:“此乃平补之荆. 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 名。”<本草求真>亦云:“内苁蓉。请书既言峻补精血,又言 力能兴阳助火。是明因其气温。力专滋阴.得此阳随阴附。 而阳自兴耳。”且胃之阴虚液耗,无以下溉.常见肠道失澜 而便秘,肉苁蓉滑而不泄。能润肠通便.是故,在养胃阴诸 药中稍加内苁蓉、菟丝子,阴得阳助,津液升腾,化源不 竭,且可滋而不腻,无碍气机,如此配伍可谓独辟蹊径。 3升阳清化愈久瘌
单兆伟运用加味连苏饮治疗脾胃病验案3则
连 苏饮
产后呕吐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慢 性 浅表 性 胃炎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病 案
中 图分 类 号
R2 6 5. 3
1 7 - 9 X(0 8 t — 0 0 0 6 2 3 7 2 0 10 0 7 — 2
单兆伟 为江苏省 中医院主任医师 .南京 中医药大 二诊 : 服药后 , 症 皆 明显好 转 , 大便 偏 干 。 诸 唯 原 学 教授 . 士研究生导师 年师从孟河 学派张泽 生教 方去 百合 , 莱菔 子 l g 7剂 , 博 早 加 O。 服法 同上 。
羲l
医‰ 。 | | 案 医 话 i。 | | | |
| || l | i鬣 毫 每 鬻
I 。
单兆伟运用加 味连苏饮治疗脾 胃病 验案 3则
李 秀源
( 南京 中 医药大 学 , 苏南京 2 0 2 ) 江 1 0 9 指 导 : 兆伟 单
关键 词
于脾 胃疾病 的治疗之 中, 今举 3 案介绍如下 . 以飨 同道
1 产 后 呕 吐
后 随访 未再 复发
3 慢 性 浅表 性 胃炎
刘 某 , ,5岁 0 7年 7月 2 t 诊 女 2 20 7 E初
鲁某 , ,1岁 0 7年 9月 1 女 2 20 2日初诊
患者 诉产 后腹 痛 、 吐持续 1d 不 能饮食 . 体 呕 5, 身 胃痛 病史 5年 0 7年 9月 1 日于南京 大学 附 20 0 虚弱。 刻下 : 厌食 , 心呕 吐 , 恶 饮水也 吐 , 则 呕吐胆 汁 属 医院查 胃镜诊 断 为慢性 浅 表性 胃炎 甚 刻下 : 因复 习 样 物质 , 苔 白腻 , 舌 脉小 弦。 属产后气血 两伤 , 证 饮食滞 考研 压力 较 大 , 绪 不 畅 , 情 出现 恶心 , 泛欲 吐 , 泛 胃脘 胃, 胃气失 和 。 治当和 胃止 呕 , 方选加 味连苏饮 。 处方 : 胀满 , 隐痛 , 伴有 嗳 气 , 泛酸 . 红苔 黄 . 弦细 属 舌 脉 证 黄连 2 , 叶 5 , g苏 g 白蔻仁 2 , 茱 萸 1 , 子参 肝气 不调 , 逆犯 胃 , g吴 g太 横 胃气 上 逆 。 当疏肝 理 气 、 逆 治 降 lg竹 茹 5 , O, g 陈皮 5 。 g 7剂 。 日 1剂 , 水 冲泡 , 每 开 代 和 胃, 方选 加 味连 苏饮 方 : 处 茶 饮 . 量频 服 少 苏叶 5, g 黄连 3 , g 白蔻 仁 2 , 茱 萸 1 , g吴 g 炒麦 芽
升阳益胃汤的智慧(升阳益胃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升阳益胃汤的智慧(升阳益胃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例)焦树德讲升阳益胃汤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柴胡9克、人参3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0克、黄芪60克、白芍15克、半夏30克、黄连6克、泽泻9克、陈皮12克,共为粗末,每服10克,生姜5片,枣2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湿邪不化,阳气不升之证。
症见倦怠嗜卧,四肢无力,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燥,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舌苔厚腻,脉象濡软。
盖因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无力、心不思食,中焦不能布化水谷精微,故口中无味。
中运不健,传化失宜,故二便皆不调顺。
土不生金,母病累子,故肺弱表虚而洒淅恶寒,阳气不得伸,故面色不和,惨惨不乐。
方中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渗湿而降浊阴;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举清阳之气,风药并能胜湿;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芪、甘草益胃气;白芍酸收敛阴而和营,并能防羌活、柴胡辛散太过。
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自然身健病痊。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曾说:”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
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芪中,即为补中升也。
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
亦不审佐于何药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本方去黄芪、白术、半夏、茯苓、泽泻、黄连、陈皮,加升麻、葛根、生甘草,名升阳散火汤,也是李东垣先生创制的方剂。
用于治疗因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胃虚过食冷物,抑制少阳清气,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所致的四肢发热、肌热、发困、筋骨闷热、热如燎、扪之烙手诸症。
本方去独活、防风、茯苓、泽泻、白芍、半夏、陈皮,加升麻、黄芩、石膏,以苍术易白术,名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适用于治疗饮食伤胃,劳倦伤脾、阳气下陷,阴火乘之而发热,右关脉缓弱之证。
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验案二则
现 有验 案 二则,报 道如下。 1 萎缩性胃炎
迟 某,2 011年1月12日初 诊,男,6 7岁,主 诉:活 动后心 悸、气 短。四肢困重,食少 纳 呆。胃酸、胃胀。萎 缩 性胃炎 病史。舌 诊:舌 质 淡暗,苔 粘腻。脉 诊:脉滑稍弦。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炒 白术20 g、黄连15 g、清半夏10 g、炙甘草10 g、陈皮15 g、茯苓20 g、 泽泻15 g、防风10 g、羌活15 g、独活10 g、柴胡15 g、白芍20 g,共3 付,水煎 服日一 剂 早晚 分 服。二诊:主 诉 症 状 好 转。原方予 5 付。
版社,19 9 5:5 4 8 . (收 稿日期:2 012 -11- 0 5)
中国卫生产Leabharlann 17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讯作者] 芦帅(1986 -),女,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 内科。
镜 证 实原中度慢 性 萎 缩 性胃炎已经 转为轻 度。 2 低血压
张 某,2 011年1月21日初 诊,女,2 2 岁,主 诉:睡 眠 欠佳,胸闷、心 悸、乏力、近日心前区隐痛不适,肢体 沉 重,平日血 压偏 低,曾有一 过 性黑矇。舌诊:舌质淡,苔微腻。脉诊:脉沉涩。Bp:85/54 mmHg。处 方:黄芪30 g、清半夏10 g、红参面10 g、炙甘草10 g、羌活10 g、独 活15 g、防风10 g、陈皮20 g、茯苓20 g、泽泻20 g、柴胡10 g、白芍 20 g、炒白术20 g、黄连10 g、柏子仁10 g,共5付,水煎服日一剂早 晚 分 服。二诊:患者上 述 症 状 好 转,原方不 变 予 5 付。
按:本 例 患 者 曾 有一 过 性 黑 矇,属于 中医 眩 晕 范 畴,患 者 平日 忧 思 较 多,思虑 过 度,劳伤心脾,脾主 肌肉,脾气 不足,失于 运化,聚 湿 生 痰,四肢百骸失于水谷精微 荣养,故有肢体 沉重、乏力。痰邪 阻 滞,清阳 不升,浊阴 不 降,清 窍 失养,故 有一 过 性 黑 矇。痰 邪 阻 碍 气机,心神被扰,故有胸闷、心悸。患者平日血 压偏低,因其阳气不 足,清阳不升,精微不 得充 养所 致。据患者具 体情况,治疗应健 运 脾 胃,升阳祛 湿,升阳益胃汤 切 合 病 机,方中红参面、炙甘草、黄 芪、茯 苓 补脾 益气,健 脾 利湿,陈 皮、半夏 理 气和胃化 痰,并助 气 机 运化。 柴胡升发 清阳,泽泻降 泄 利 水渗 湿,二 药 升降 有序。黄连 燥 湿 化 痰,白芍 敛 阴和血,并 引阳 气 入 阴,合柏 子 仁可治 疗 睡 眠 欠佳。方中 羌活、独活、防风 诸 祛 风 药 有 升发阳 气 之 功,脾胃阳 气得 升,则 水 谷 精微 得以运化 充 养,清 窍 得 滋,则 诸 症可除。关 喜叶、石恒录 [9]有运 用升阳益胃汤治 疗生理 性 低 血 压的经验。
单兆伟教授临证用药特色及验案举隅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单兆伟教授临证用药特色及验案举隅刘亚军,沈洪,徐艺*,顾培青(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介绍了单兆伟教授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
其临床上注重顾护后天脾胃,以使生化之源不竭;疏通脾胃气机,升降以平为期;用药清灵醇正,慎用滋腻香燥之品;善用药对,以提高疗效;重视瘥后调摄,饮食疗法收功。
关键词:单兆伟;临床经验;脾胃病;药对中图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482(2015)06058303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15.0583FeaturesofMedicationandExperiencedCasesofProfessorSHANZhaoweiLIUYa-jun,SHENHong,XUYi*,GUPei-qing(The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9,Chin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featuresofmedicationandclinicalexperienceofprofessorShanZhaowei.ProfessorShanemphasizesontheprotectionofspleenandstomach,theafter-birthfoundation,sothatthesourceofengenderingtrans-formationcanbeactive.Toregulatingspleenandstomachqitoachieveastableandharmonizecondition.Thedrugsinuseareinsmalldosageandareauthenticandmildinnature.Andheisverycarefulintheuseofgreasytonicdrugsandpungentdrugs.Theproperuseofmedicinesuitscanimprovetheeffects.Andhe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regulatingthebodybyproperdietafterthetreatment.KEYWORDS:SHANZhaowei;clinicalexperience;drugsforspleenandstomach;medicinesuits单兆伟教授,孟河医派传人,博士生导师,师从孟河学派名医马培之再传弟子张泽生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升阳益胃汤杂病治验三则
环球中医药2019年5月第12卷第5期摇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 2019,Vol郾12,No郾5761摇弦。
守上方去王不留行。
加珍珠母20g、刺五加15g、酸枣仁15g。
15剂继服。
外治法同前。
三诊:患者腹部胀满症状明显,先患者稍有便稀。
守上方加炒白术15g、炒山药15g。
15剂继服。
外治法同前。
四诊:治疗近2月复查超声,结果提示:卵巢囊肿大小为2.0cm伊1.0cm。
患者自诉无胀满不适等症状,二便调,舌脉正常。
患者甚为高兴。
按摇韩氏认为本案为卵巢囊肿的典型病例,患者以腹部胀满不适就诊,结合患者素性抑郁,乳胀等症状及舌有瘀斑,脉弦的表现,辩证属气滞血瘀证型,故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为法。
予韩氏妇炎汤联合隔药灸治疗,使药物透过表皮吸收直达病所。
方药对证,按此法调理数月,随症加减,病情减轻大半。
这是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卵巢囊肿的优势的完美体现。
5摇体会癥瘕乃因久病而成,然病去如抽丝,在治疗时应,要明辨病因,辨证施治,缓消癥块。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冶,“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冶。
韩氏运用中药内服加隔药灸外治,以行气、化瘀、散结、消癥、镇痛,内外两种途径给药,促进腹部气血流畅,癥结消散,比单一用药疗效更高,避免了多数患者受手术痛苦及术后并发症的不利影响[5],值得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1]摇韩萍.褚玉霞教授辨治癥瘕的经验[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1):8鄄9.[2]摇韩延华.韩氏女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60鄄261.[3]摇寇露露,刘海霞,邵妤,等.三棱、莪术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7,37(7):722鄄724.[4]摇侯钦銮,吕洪清,汪慧敏.药灸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42鄄43.[5]摇李亚俐,谢京红.蔡连香内外并治癥瘕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84.(收稿日期:2018鄄01鄄26)(本文编辑:王馨瑶)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I02B10)作者单位:210029摇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邵霜霜(硕士研究生)、顾勤]作者简介:邵霜霜(1993-),女,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参考组采用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瘙痒、风团、红斑、皮损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两组DLQI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红肿结节、口干、呕吐恶心、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0.5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结论: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升阳益胃汤;雷火灸;慢性荨麻疹中医称慢性荨麻疹为“风疹”、“瘾疹”等,常见风寒束表、风热犯表、血虚风燥3种类型,其中以血虚风燥型最为常见。
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药物较多,疗效尚可,但治疗期间可引起心律失常、口干等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1]。
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逐渐被证实,笔者采用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效果较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
参考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2~67岁,平均年龄(50.12±3.50)岁,病程42d至5年,平均病程(2.40±0.56)年;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50.03±3.33)岁,病程42d至5年,平均病程(2.36±0.55)年。
升阳益胃汤名医医案
升阳益胃汤名医医案刘渡舟教授应用小半夏加茯苓汤经验小半夏加茯苓汤源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笔者有机会随我国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侍诊多年,见刘老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原方治疗多种疾患而获出奇之效,使我们对小半夏加茯苓汤本身及仲景关于痰饮水气的理论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胃脘部疾患病例:刘某,女,42岁。
1995年1月23日初诊:1年来不明原因而见恶心、嗳气、心下痞闷、纳食不馨,曾服用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药后稍缓。
其后病情如故,伴口苦咽干,胸闷心悸头晕,月经2~3月一行,月水量少色暗,呈酱油色,观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辨属水饮停于胃脘之证。
治当行水散痞,引水下行: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7剂。
二诊:述服药后第2天,恶心、嗳气、心下痞闷均明显好转,胸隔间有豁然开朗之感,头晕心悸若失,值月经来潮,月水颜色转红,量亦增多,苔腻已减,治疗有效继宗上法: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泽泻15g,白术6g,7剂。
三诊:脘痞、嗳气、恶心、心悸头晕均好转若失,要求巩固疗效。
茯苓30g,半夏14g,天麻10g,猪苓20g,泽泻16g,白术10g,桂枝10g,7剂。
按:针对这一病例,刘老分析到,根据病人的症状,最先想到的是肝气不舒,肝气犯胃之证,因为有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主证,又有心下痞闷,纳食不馨、嗳气等肝气犯胃的症状,但仔细分析,舒肝理气和胃的中成药不在少数,病人一定服过,详问果然多次服过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服后稍有好转,但其后病情如故,若是木郁克土之证,症状定会明显减轻,可患者至今未愈,考虑其中该有其他缘由,脾胃主运化受盛,运化不及时,痰浊水饮最易生成,基于此再问诊,病人述胃脘部总有水汪汪、凉凉的感觉,自觉胸腹之间气不通畅,胸隔部似有物阻隔其间,平日口干不欲饮水,与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的描述十分相象,观舌淡苔白腻、脉沉弦,经云沉潜水蓄是也,沉脉主水饮,弦亦为阴脉,这样辨证便从肝胃不和之证转为水饮停于胃院之证,那又如何解释肝气不畅的少阳证及月经量少的血瘀证呢?水饮阻隔于心下膈间,势必影响肝气的运行,服用和胃理气中药后,肝气稍有顺畅,但水饮未去,肝气复又阻滞如初,所以见病情稍有好转复又如故。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谈枳术丸的临床运用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谈枳术丸的临床运用枳术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
药物组成:白术二两、枳实麸炒黄色去攘一两。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
功效:益气健脾、消胀除滞。
主治因脾虚不运,气滞于中或气虚下陷,而表现为胃脘痞胀,神疲,纳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之症。
其中,脘胀、神疲、纳少、便溏为辨证要点。
临证时首当分清胀之虚实。
《金匮要略》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凡胀满拒按者为实;胀而喜按、喜温者为虚;若胀且坠者,则为脾虚下陷之象也。
因虚而胀,非大黄、芒硝之辈攻之能去,或以枳术丸之养正除积,正复则积自除。
故凡因虚而病胀者,无论病之深浅轻重,均可用之。
笔者宗枳术丸健脾消胀、养正祛邪之意,认为枳术丸之用重在辨证而非辨病,以其补中兼消之功,凡见因虚致实之证,便可用此方,不必拘泥。
临证时,根据证之兼夹,或以枳术丸原方,或以枳术丸增味治之,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虚之痞满、便秘、小儿或虚人厌食等;若见脾虚著者,可加山药、太子参、薏苡仁等清养之味;虚胀甚者,在补脾基础上,加佛手、香椽皮等理气而不破气之品;坠胀甚者,加升麻、葛根等升举清阳之品。
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验案:1.胃下垂胃下垂者,脾气升举无力,气虚下陷所致也。
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脾虚胃弱,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滞于中,则生痞胀。
临证虽有食积、湿热之兼夹,但总以虚为本,以滞为标,不外乎因虚致实,枳术丸证具矣。
笔者每遇此证,常以补中益气汤配用之。
案例:刘某,女,47岁,四川人。
病始于1994年子宫全切术后,因调养不慎,出现腹胀、便溏、纳少,渐行加重,查纤维胃镜、肠镜、上消化道钡透,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下垂。
医者多以大剂黄连苦寒清化之品治之、腹胀日重,于1998年6月来诊。
诊时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纳少,便溏,嗳气频频,满腹坠胀,甚则步行不能百米,终日苦不堪言,舌淡,苔黄厚腻,脉细。
证属久病脾虚,中虚下陷,兼有湿热。
单兆伟胃病治验举隅
单兆伟胃病治验举隅
李锐强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03(23)8
【总页数】1页(P15-15)
【关键词】单兆伟;胃病;临床经验
【作者】李锐强
【作者单位】焦作市公费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856.3
【相关文献】
1.单兆伟治疗"灯笼病"验案举隅 [J], 刘晓;唐昭荣;时乐;单兆伟
2.单兆伟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 [J], 王丽华;孙丽霞;单兆伟
3.单兆伟教授临证用药特色及验案举隅 [J], 刘亚军;沈洪;徐艺;顾培青
4.单兆伟运用九香虫治疗脾胃病证经验举隅 [J], 时乐;孙玲玲
5.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 [J], 徐陆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阳, 祛湿 不 可重剂 伤 阴 , 补脾 益气亦 不 可过温 以助 火 ,
还不 可凉 润助 湿 , 必 须权衡 虚 实两端 之关 系 , 不 可偏 失 ,
方 能妥 帖 。此 案单 兆伟教 授 以东垣 升 阳益 胃汤化 裁 , 取 其 健脾 益 胃 、 升 阳除湿 之 功 。《 内经》 云: “ 形 不 足者 , 温
之妙 , 以炙 升麻 、 葛根 生发脾 胃之清 阳 , 单 兆伟教 授 引李
东垣 所言 , 阐 明这两 昧风药 的 用药意 义 : “ 升麻 … …引 胃
按语 : “ 疰夏” 一 证 古 即有 之 , 历代 医家多有论及 。
如《 脾 胃论 》 : “ 时 当长夏 , 湿热 大胜 , 蒸蒸 而炽 , 人感 之 多 四肢 困 倦 , 精神短少, 懒 于 动作 , 胸满气促, 肢 节 沉 疼 ……或 渴或不 渴 , 不 思饮 食 。 ” 又《 伤暑全书 ・ 暑症 》 : “ 盖此 症 乃夏属 … …元气 不 足 , 湿 热蒸人 … …人初 感之 , 即骨 乏腿 软 , 精 神倦 怠 , 昏睡懒 言 。 ” 此病 发 病 有 明显 的 季节 性 , 多始 发于 长夏 ( 梅雨 季节 ) , 盛 于夏暑 ( 伏 天) , 人
验案 报道 如下 。 患者 某 , 女, 4 5岁 。患 者 素体 虚 弱 , 形体 赢 瘦 , 面 色
脾 胃虚弱 病也 ” 。 中焦 脾 胃虚弱 , “ 虚则 补之 ” , 用益 气健 脾之 法 , 同时
合 用清暑 祛湿 之 品 。但脾 胃不足 , 故 清暑 不可 过 于寒凉
偏黄 , 月 事量少 且 延期 , 血 压 一直 偏 低 。近 几 年 来 每 至 夏暑 之 际 , 即不 能饮食 , 头 昏乏力 , 消瘦 。今 年人 夏 以来 体重 下 降 5 k g左 右 , 家人甚 急, 多 方 求 医 问 药 均 无 佳 效 。查血 常规 及 甲状腺 功 能 、 胰 岛功 能 、 肿 瘤 标 志 物 等 均无 异 常 发 现 。延 请 单 兆 伟 教 授 诊 察 。刻 诊 : 神 疲 困 倦, 形瘦 面 黄 , 昏 昏欲 寐 , 头 昏 目花 , 胸闷脘痞 , 泛 恶 欲 吐, 口干而渴 , 但 不多饮 , 大便 稍 溏 , 日行 1 ~ 2次 , 舌 苔 薄 白腻 , 舌质 偏淡 , 脉 细弱无 力 。治拟 益气 健脾 , 清暑 化
化橘红 6 g , 法半 夏 6 g , 炒 薏苡 仁 1 5 g , 黄连 2 g , 生甘 草
5 g , 生姜 2片 。7剂 。 二诊 : 药后 症 状 明显 改善 , 纳谷 转馨 , 未敢 多 食 , 仍
有 懈怠 乏力 等症 。 中虚脾 阳被 遏 , 不 能 升 清 。处 方 : 原
之 以气 ” , 故方 中用 黄芪 通达 内外 , 走 表 益气 , 固表 阻邪 , 入 里补脾 , 生 化气血 , 运 化水 谷 , 以助清 气上升 , 为 君药 ;
四君 子 汤健脾 益气 助运 , 单兆 伟教授 喜用 太子 参平 补 中 焦 脾 胃之气 , 既不 似党参 之甘 温 , 又不似 西洋 参之 甘凉 ; 薏 苡仁 祛湿 而健脾 , 炒用 可止 泻 ; 化橘红、 法 半夏 燥湿 理 气, 斡旋 中焦 气机 , 不 用砂 、 蔻之 类 以 防香 燥 太 过 , 耗 气 伤阴; 苍 术苦 温燥 湿而 能健脾 , 炒 用可 去其燥 性 , 且能走
季暑湿 之气 易乘 虚位 , 困遏 中焦 脾 胃 , 导致 升降 失 司 , 运 化无 权 , 即表现 为头 昏纳差 、 泛 恶欲 吐 、 形 疲便 溏等 一 系
列脾 虚湿 困之 证候 。正如《 杂病 源 流犀烛 》 云: “ 疰夏 病 ,
左右 , 收 获 良多 , 现 将其 运 用 升 阳益 胃法 治 疗 疰 夏 1例
名 E经 验 中国民阍疗法
单 兆伟 教 授 运 用升 阳益 胃法 治 疗疰 夏验 案一 则
时 乐 王 燕 李 雪峰 指 导老 师 : 单 兆伟。
( 1 \ 2 . 江 苏 薯 省 箬 中 中 医 院 医 院 ’ ¨ 。 ) /
o
.
【 关键词】 单兆伟 ; 疰夏 ; 升 阳 益 胃法
单兆 伟教 授 为南京 中 医药大 学博 士生 导师 , 全 国名 老 中医药 专家 学术 经验 继承 工作 指导 老师 , 江苏省 名 中 医, 从医 5 0余 载 , 擅 长 中医脾 胃病诊 治 。笔者 有幸 侍诊
弱、 形 瘦 面黄 、 月事延 期量 少 、 血 压偏 低等 一派 脾气不 足 之症 。单 兆伟 教授认 为 , 脾 胃乃 后天 之本 , 脾 胃气虚 , 夏
表, 祛 除风 湿之邪 ; 防风 炒 用入 脾 , 又能 胜 湿 , 故 少 用 可 健 脾化 湿 , 治湿证 时 稍加 祛 风 药 , 正 如 李 士材 所 云 : “ 地 上 淖泽 , 风 之 即干 ” ; 另用 少 量 黄 连清 热 解 毒 燥 湿 , 既 可
1 0 g , 茯苓 1 2 g , 炒 白术 1 0 g , 炒苍 术 1 0 g , 炒 防风 5 g ,
方 加炙 升麻 5 g , 葛根 1 0 g , 续服 7 剂。
三诊 : 精神 转佳 , 纳 谷 大 增 。原 方 去 黄 连 , 再服 7 剂 。病 情好 转 , 另 以参 苓 白术 丸 调 理 1个 月 , 嘱 次年 夏 至前再 以参 苓 白术 丸进服 1 个 月 。随访疰 夏 未作 , 稍感
乏力 , 再服 三诊 方调 理 2周 即愈 。
防苍术 、 防风、 法半 夏 、 橘 红 等 温燥 之性 , 又可 清 解 夏 季 暑 邪 之气 ; 生姜 和 中降 逆 。全 方 用 药不 多 , 可 谓 匠心 独
运, 组 方层 层套 叠 。二诊 更 体 现 出 药 独 特 、 画龙 点 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