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孙子及《孙子兵法》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转载:修行圈《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第一讲《孙子兵法

第一讲《孙子兵法

(四)《孙子兵法》的治军思想 孙子兵法》
军队的指挥和管理 将帅的使用
军队指挥和管理
• “令民与上同意” 令民与上同意” 令民与上同意 •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分数”、“形名” 分数” 形名”
强调政治建军 宽严相济,以法治兵 宽严相济, 重视军队的组织编制 和田和 …… …… …… …… 孙膑
吴宫教战
• “口令不清,动作不熟,是为将的过错” 口令不清,动作不熟,是为将的过错” 口令不清 • “口令已清,而不执行,乃士兵之罪过。” 口令已清,而不执行,乃士兵之罪过。 • 吴宫初试十三篇,留得丹青千古传, 吴宫初试十三篇,留得丹青千古传, 兵法至今陈广宇,堪教故国敬先贤。 兵法至今陈广宇,堪教故国敬先贤。
考核办法
考勤:30% 课堂表现:10% 考试:60%
法国:1772年 法国:1772年
拿破仑特别赏识“施无法之赏,旋无政 之令”,1840年称帝后,诏封14位元帅, 其中2人破格。内伊34岁,赏30万法郎;达 乌赏100万法郎。
三、《孙子兵法》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计》 《作战》《谋攻》 作战》《谋攻》 》《谋攻 《形》《势》《虚实》 》《势》《虚实》 虚实 《军争》《九变》《行军》 军争》《九变》《行军》 》《九变》《行军 《地形》《九地》《火攻》 地形》《九地》《火攻》 》《九地》《火攻 《用间》 用间》
日本:公元8 日本:公元8世纪
1905年日俄战争以“以逸待劳” 年日俄战争以“以逸待劳” 年日俄战争以 策略获胜。 策略获胜。 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中国古代的先 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 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 员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诵读, 员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诵读,灵 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第一章:计篇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兵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必须认真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研究兵法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道、天、地、将、法。

)3.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注释:道是指国家和人民之间建立起共同认可的信任关系,只有建立了这种信任,人民才会不惧生死,为国家献身。

)4.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注释:天包括了阴阳、寒暑、时制等自然因素。

)5.地者,制高、正深、远近、难易、广狭、死生也。

(注释:地包括了制高、正深、远近、难易、广狭、生死等地理条件因素。

)6.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注释:将包括了智慧、信任、仁爱、勇气、严格等领导者的素质。

)7.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注释:法包括了曲制战术、官方陆军的运动路线、主要使用的兵器等规则。

)第二章:作战篇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乘之国,十万之师,始得用兵,以保其国利,无误者,此亦重计也。

(注释:使用兵法需要大军、武器、士兵等条件,不可小觑。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度,二曰称,三曰数,四曰胜,五曰治。

(注释:用兵法需要考虑度量、准确计算、胜利的前提条件。

)3.地生矣,可以长久也;地死矣,可以亡身也。

故不善见其民之始,不善知其所终。

(注释:地理条件的好坏决定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对地理条件有准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国家的长久。

)4.凡将有五危:矜、寇、援、暴、哀。

(注释:将领容易面临的危险分别是:矜夸、敌寇、敌援、士气的动摇和哀悼的情绪。

)5.地形有四势:难、疾、险、远。

(注释:地形分为难以攻克、迅速可取、险要和远近等四种情况。

)附件:《孙子兵法》原文+注释详细解析,请见附件。

附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兵:指军队或武装力量。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孙子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因此必须仔细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为了研究兵法,必须考虑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注释:道指的是君主与民同心同德,众人齐心协力。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注释: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包括阴阳、寒暑、时间等。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释:地指的是战场的地形地势,包括远近、险易、广狭等。

将者,智、信、勇、严、毅也。

注释:将指的是统帅军队的将领,需要具备智慧、信誉、勇气、严格和毅力等品质。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注释:法指的是灵活运用各种策略、遵循军事规章、善于运用兵器等。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注释:掌握了这五个要素,就能取得胜利。

不了解这些,就会失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注释:因此,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分析各种情况。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要问:谁才有高明的策略?将领谁才有能力?天地谁能得到利益?法令谁能执行得好?兵力谁才更为强大?士兵谁更为训练有素?赏罚谁更明确?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就能知道胜负。

将听吾计者胜,不听吾计者败,不用我计者,又败于吾计。

故将听吾计者,虽千人之敌,必有朝食者矣。

将不听吾计者,虽以当战胜,败之必矣。

注释:如果将领听从我的计策,就能取得胜利。

不听我的计策就会失败。

就算不听我的计策,如果敌军也不采纳我的计策,必然会战败。

校计而索情,将无困于赂廷之奇,草野之盟,布施之力,而劳于旷野之中。

注释:通过计算和情报搜集,将不会陷入赂廷之间、束缚于盟约,也不会受制于施舍之力,从而在战场上疲于奔波。

故五兵之全,五变之胜,是生存之道,死亡之地,不可不察也。

第一讲孙子及《孙子兵法》PPT课件

第一讲孙子及《孙子兵法》PPT课件
《孙子兵法》之现代文本
1

世 界 兵 学 双 璧
2
❖“权谋文化”
——“兵者,诡道也。”
3
❖文化:显文化(阳光文化) 潜文化(阴暗文化)
4
❖ 如果将兵法引入生活,无异于将 生活引入战争。
——马基雅维里
5
❖“姨太太文化”的回归
6
❖ 阴暗文化包括厚黑文化、痞子文化、 犬儒文化、游民文化、拜金主义和拜权 主义文化、文化的市侩主义等。
曹操 31
❖ 现存最早的《孙子》是曹操的《孙子注》; ❖ 从南北朝到宋代比较著名的注家有(三国)沈友
(梁)孟氏、;(隋)张子尚、萧吉;(唐)李 筌、杜牧、陈皞 、贾林;(宋)梅尧臣、王皙、 何延锡、张预等;除沈友、张子尚、萧吉三家注 亡佚外,其余十家连同杜佑注《通典》的相关文 字,都被辑录于《十一家注孙子》中保存下来; ❖ 宋元以后比较著名的注本有(明)刘寅《武经七 书直解》;(明)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等。
钱穆等持此观点。
20
吴孙子:孙武 齐孙子:孙膑
孙武
孙孙膑膑
21
❖ 鬼谷子,姓王名栩, 春秋时人,生卒年月不 详。,为纵横家之鼻祖。
22
❖ 《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 ❖ 《齐孙子》八十九篇。
23
❖ 膑亦孙武后世子孙也; ——《史记》
❖ 孙武——孙明——孙膑 —— 《新唐书》、《姓氏说》
24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1、成书于春秋末期,孙武著; 2、孙武无其人,《孙子兵法》乃山林居士或战国时诡
辩之士伪托; 3、成书战国,孙膑著。孙武和孙膑为同一人; 4、孙武即伍员,二者实为一人。
牟庭
25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二、作者的生卒年月与出生地

孙子兵法讲义

孙子兵法讲义

孙子兵法讲义一、计篇在这一篇中,孙子对战争筹划的问题做了全面深刻的回答。

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战争,应该把握哪些要素分析战争,筹划战争应该着重考虑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筹划战争应该把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后用“庙算”形象地提出战争筹划的总体要求。

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战争?二、作战篇这一篇不是谈论实际的登陆作战,而是谈论登陆作战工具和登陆作战物资的准备工作。

在这一篇中,孙子具体内容阐释了战争非常大消耗与国家安全的密切联系,提示信息将领们必须从提振战争的物质基础以及国家承受能力上来思索战争问题。

如何减低国家的压力?孙子明确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战略思想:一从时间上考量,速战速决;二从空间上考量,因粮于敌。

孙子从时间与空间的思索中,阐明了战争力量聚能与切换的一些规律和方式。

在这一篇的阐释中,横跨整体的核心战略思想就是:在战争准备工作上,躲避战争之连累而谋战争之利,尽可能以最轻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

核心问题:如何准备工作战争物资?三、洪洲篇“谋”就是“谋划”、“智谋”。

所谓“谋攻”,是指如何谋划战争,如何通过智谋去战胜对手。

这一篇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战略“以智克力”的全胜思想。

在上一篇,孙子是从战争准备上论述了如何避战争之害而求战争之利。

在这一篇,孙子将从战争的对抗策略谋划上讲如何避战争之害以求战争之利,具体说,就是如何在减少和避免战争破坏作用的情况下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战争目的。

核心问题:达成一致什么样的战争目的?四、形篇在古语中,“形是有质之表示”,“形”谈得就是对齐可知的有形物质及其形态。

在这里,孙子说道的“形”就是指战争力量及其表现形式。

战争就是力量与力量的对付。

力量就是战略的一个核心要素。

力量对付就是战略所进行的逻辑起点。

在此,孙子明确提出知名的“先胜后战”的思想,阐明了“谭中怡强大败”的战争规律。

核心问题:如何确认战略立足点?五、势篇力量体现于“形”而蓄发于“势”。

“势”指的是“形势”、“态势”、“气势”、“位势”等意思。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体现了“以德治军,以智胜敌”的思想理念。

它涉及军事组织、军事器械、战争攻守等方面,今天有很多军事理论家仍然在经常性地研究它。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他在当时创立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军事制度,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军事方式,对我国古代军事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战争策略。

孙子兵法指出,应该正确分析战争特点,结合时代背景与军队自身实力,采取得当的策略来夺取胜利。

这里孙子提出的原则包括“先攻、快攻”,“以轻敌重”,“以敌之弱处为其伤害”。

2、军事组织。

孙子兵法讲求军队的组织要严格而有条理,它以军队组织、装备、征讨方式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组织方式。

它强调军队的内部组织、装备和指挥制度,规定了军队结构的要求、军事指挥技术的要求、士兵列队和报警的要求。

3、军事器械。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多种军事器械,如斗车、火攻器、铁矛、筑垒、靶子、弓箭等,认为它们在军事行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孙子在军事技术上的发明,可以说大大推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

4、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针对战争进行思想分析,形成了以德治
军,以智胜敌的军事思想。

即提倡把士兵的道德品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使军队在斗争中更容易取得胜利,这也是孙武在当时的军事改革的主旨。

解读《孙子兵法》,一方面深刻领会它的军事理论,以充实自身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孙武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以礼仪、德、智、勇的优良品质,这不仅是当代政治家要学习的宝贵经验,更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把握的古代人文理念。

第一讲 孙子概述1

第一讲  孙子概述1

(二)全书结构
战略决策(1计篇) 战略决策( 计篇) 总论攻战 作战篇3谋攻篇) (2作战篇3谋攻篇) 知 5 已6 4
知 8 7
9 行 军 篇
形 篇
势 篇
虚 军 实 争 篇 篇 篇 变 九


1地 11 九 13 用

12 火
形 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 篇
间 篇
攻 篇

四、《孙子兵法》各篇要点及其框架 孙子兵法》
计 篇 慎 战 重 战 计 七 权 事 制 道 五 利 诡 意 因 者 不 算 兵 其 多 出 算 庙
因 粮 于 敌
篇 兵 贵 神 速 人 之 兵
篇 不 战 而 屈 谋 伐 交 兵 伐 兵 上 次 伐 彼 其 次 知 胜 其 已 全 形 知 保 无 自 于 胜
篇 先 胜 后 战 法 保 道 修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
华中科技大学 胡家国
孙子,名武,字长卿, 孙子,名武,字长卿,大约和 孔子(公元前551 551- 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同时,春秋(公元前770 770- 同时,春秋(公元前770-前4 末期齐国乐安( 76 )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所著《孙子兵法》 所著《孙子兵法》,是我国乃世界 现存的最早的兵书, 现存的最早的兵书,历来被视为 兵学圣典” “兵学圣典”,为古今中外军事家 所尊崇. 所尊崇.
第一讲 概 述
一、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孙子兵法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三、孙子兵法全书中心思想及其结构 四、孙子兵法各篇要点及其框架
一、《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第一讲

孙子兵法 第一讲

但是,孙子认为,用兵更重要的是 “变”。“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 机应变、通权达变,才是用兵的最上乘 境界。
所以既要遵从客观规律,又要创造 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将两者统一起来。
第四、物与我的关系
物与我的关系,即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一方面,战争是一种客观现象,必须实 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不能违背客观规 律。 但同时,指挥员面对战争应该是主动地, 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是胜利早点到来。
孙子兵法
Sunzi's Art of War
参考书目
·李殿仁:《孙子兵法通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 考 书 目
·陶汉章:《孙子兵法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
·戚文、周铁强:《孙子兵法十讲》,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7年12月。
·冯友兰、李零等著,严晓星选编:《孙子二讲》, 华夏出版社,2008年3月。
不同点:
1)“兵战”对抗的双方都是敌人; “商战”竞争的对手不一定是敌人, 也可能是朋友。 2)兵战虽也遵守某些国际公约,但 基本上没有规则与公平可言,弱肉 强食不可避免;商战竞争的各方要 遵守竞争规则和国际惯例,反对不 正当竞争。 3)兵战主要表现形式为武装力量的 较量;商战主要表现形为经济、科 技力量的和平较量式。 4)兵战的结果必然造成人民生命、 财产的损失和社会生产力的破坏; 商战的结果将促进经济、技术和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五、虚与实的关系
“上兵伐谋”是孙子的一面旗帜,是用 兵的宗旨,也是最理想的境界。如何打怎样 打,是具体做法。孙子认为,只有把基础做 好,最后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实现二者内 在的统一。
第六、利与害的关系
孙子认为,战争包含着利与害的两个 方面。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 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即 把利与害放在一起,来辩证地对待。 所以,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充分 兼顾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下要看到 有利的条件,大事便可顺利进行;在顺利 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 先排除。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

孙子兵法十三篇及解说计篇①第一[原文]孙子曰:兵②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④: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⑤。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⑥。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⑧。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⑨。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⑩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大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⑾,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⑿,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⒀也。

兵者,诡道也⒁。

故能而示之不能⒂,用而示之不用⒃,近而示之远⒄,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⒅,实而备之,强而避之⒆,怒而挠之⒇,卑而骄之(21),佚而劳之(22),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23),不可先传也(24)。

夫未战而庙算(25)胜者,得算多(26)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①计:计算、计划、计谋、计策等。

这里指战争前的计策。

②兵:兵器、兵士、军队、战争等。

这里指战争。

③经之以五事: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个方面都属于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

经,量度,这里是分析研究的意思。

④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从中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校,通“较”,比较;所谓“计”,指“主孰有道”等“七计”。

⑤不畏危:不害怕危险。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此句为:“民弗诡也。

”⑥阴阳、寒暑、时制: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

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远近、险易、广狭、死生:路程的远近、地形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死生,指地形上的死地和生地。

第一讲 《孙子兵法》概说

第一讲 《孙子兵法》概说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 的著名论断, 人”的著名论断,阐明了调动敌人而不被敌 人调动, 人调动,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的战争指导思 孙子的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十三篇之中, 想。孙子的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十三篇之中, 体现在战前准备、 体现在战前准备、战略指导和作战指挥等各 个方面。 孙子》十三篇每篇都体现了“ 个方面。《孙子》十三篇每篇都体现了“致 人而不致于人” 处处争取主动权的思想。 人而不致于人”,处处争取主动权的思想。
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起源:南朝。 南齐书·王敬则 王敬则传 起源:南朝。据《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 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定型:宋代惠洪 冷斋夜话》 惠洪《 三十六计, 定型: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走为上计。” 成书:明清之际,作者不详。 成书:明清之际,作者不详。
三、《孙子兵法》主体是“十三篇” 孙子兵法》主体是“十三篇”
1、《孙子兵法》成书之 、 孙子兵法》 2、《汉书 艺文志》中记 艺文志》 、 汉书·艺文志 时就是十三篇: 载八十二篇: 时就是十三篇: 载八十二篇: A 《史记》、汉简中 史记》 原因: 原因:其中六十九篇 都有明确记载 是孙子其他作品, 是孙子其他作品,有对 十三篇的注释和论说 B 曹操恢复到十三 篇
要求: 要求:
一学期四次作业,认真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一学期四次作业,认真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不定期点名,录入考勤,不可修改。 不定期点名,录入考勤,不可修改。 背诵《计篇》 谋攻篇》 背诵《计篇》和《谋攻篇》,以当堂默写的 形式考查,抵消一次作业。 形式考查,抵消一次作业。 期中、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 期中、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写出自 己的感想,不可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己的感想,不可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学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本文为《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通过分析每一章节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本文总字数约为1500字,以下为正文部分。

一、始计篇孙武在本篇开头就提到,凡战必先认真思考和计划。

他强调了战争与个人形象的关系,并提出了战争的五个重要基本原则:道、天、地、将、法。

1.道:指指导军事行动的思想和信仰,也是战争的核心原则。

2.天:包括气候、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考虑天时地利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3.地:指战场地理条件及相关资源,要善于利用地理环境来达到战略目标。

4.将:指统帅能力和领导才能,战略计划的执行者。

5.法:包括组织结构、战术方法、军事规则等,确保战争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二、作战篇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章节,主要讲述了军队的组织与战斗的技巧。

以下是作战篇的主要内容:1. 对战国时期实际情况的分析作者在这一部分做了横向对比,在战国时期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比,孙武强调了选择合适的战略的重要性。

2. 五种行军作战形式作者介绍了五种行军作战形式:势、志、虚、实、诱。

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和情况下使用,能极大地增加战争的成功率。

3. 用间篇用间篇主要涉及间谍的运用和情报的收集。

孙武指出,情报是战争决胜的重要方面,掌握敌情可以在战争中制造一系列有利的情况。

三、战形篇战形篇主要分析了不同的战争形势下应采取的战术和战略。

以下是战形篇的主要内容:1. 九变之道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九变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战争形势,包括攻守、进退等方面的战术应对。

2. 灭战之道在这一部分,孙武详细介绍了战争中灭敌的策略和技巧,包括围魏救赵、攻心为上等。

3. 七计之道孙武提出了七种常用的计谋:胜战计、败战计、攻边计、守边计、攻城计、守城计、乘势计。

这些计谋都是在不同情况下应对的有效方法。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孙子兵法》全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注释《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

有人认为,普鲁士的克劳塞维兹(1780-1831)的《战争论》可以和《孙子兵法》相比,但是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比《孙子兵法》晚了两千多年。

可见,《孙子兵法》是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军事论著。

《孙子兵法》之所以负有盛名,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一些用兵的重要原则。

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战争的目的不是多杀人,如果能不战而取胜,才是用兵的上策。

《孙子兵法》又强调在战争中要学会利用优势,“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战争时要懂得“兵贵胜不贵久”;军事领袖们应对敌方人员有深入了解,因为“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所有这些原则对现今世界的军事实践都有重大的意义。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是一部有系统而全面的军事著作。

虽然每篇只讲一个问题,但十三篇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以,在研究十三篇时,不能把每篇割裂开来。

战争是一个整体,作战的理论也同样是一个整体。

孙子兵法目录简介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计篇一.孙子曰:兵* 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注释1. 兵:在此篇中,指军事,战争。

2. 死生之地:战争场所,得其利者生,失其利者死。

3. 存亡之道:国家存亡之问题。

二.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 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 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 也。

* 注释1.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经:量度,即分析。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授课讲义(第一讲:概述)

《孙子兵法》授课讲义(第一讲:概述)

《孙子兵法》授课讲义(第一讲:概述)第一讲:概述《孙子兵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也是举世公认的兵学圣典。

其成书于2500年前,虽只有区区6000余字,却被评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首。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外文名称:The Art of War 。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武本人就是旷世罕有的军事天才,曾以3万军队打败楚国20万军队。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庙谟藏稷契,兵略贮孙吴。

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诗中的“孙吴”既指《孙子兵法》《吴子》两部兵书。

白居易在诗中赞叹古代的治国方略藏在稷、契典籍当中,用兵韬略蕴藏在《孙子兵法》和《吴子》两部兵书之中。

在他看来,运用孙武、吴起的方法治军,天下就会太平无虞。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十三篇,其内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孙子与《孙子兵法》介绍-课件讲义

孙子与《孙子兵法》介绍-课件讲义

孙子与《孙子兵法》介绍一、孙子和《孙子兵法》介绍1.孙子简介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晚期齐国人,生于公元前约550年至540年,孙武的七世祖陈完原是陈国的公子,因陈国内乱而逃往齐国。

陈完的第五代世孙——田书,在齐国是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在讨伐莒国时因打了胜仗而被齐王赐姓“孙”并赏赐他一块封地,从此名为孙书。

孙书正是孙武的爷爷,孙武自幼跟随父辈学习兵法,他不但继承了父辈们优秀的思想并自我提炼与整理。

后因动乱逃往吴国,在吴国献上了他的兵书,受到了吴王阖闾的赏识,于是封他为大将军。

从此开始了他的战争实践的生涯,他带领三万人打败了楚国二十万大军,五战五胜,最终攻占了楚国的首都郢城。

他用战略实践的辉煌来印证了《孙子兵法》的高明。

1孙子与《孙子兵法》介绍 2 2.《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孙武在跟随父辈学习兵书时期就开始记录的。

在临沂银雀山挖掘汉墓时发现了《孙子兵法》的竹简,也包括孙膑兵法。

由于古人写作是刻在竹简上,所以需要深思熟虑,同时要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述他的思想。

正是这样的写作条件也促成了《孙子兵法》以简短的文字阐述出如此深的战争哲理的原因之一。

(1)学《孙子兵法》必须讲“武德” 在公元前512年,孙子将《孙子兵法》献给了当时的吴王,自献给吴王后,《孙子兵法》就此正式问世,并由世人争相传阅。

学《孙子兵法》必须要讲“武德”,中国人特别讲“武德”,而孙武的“武”字就是止戈,“武德”对于孙武来说的含义是进行竞争、进行战争、进行对抗,目的是为了求得和平与安宁而并非为了打倒对方,残杀对方。

另一种含义是,强调“武德”是我们学习《孙子兵法》的道德前提。

《孙子兵法》是一部非常高深的战书兵册,是我们商战的“武林秘籍”。

“武德”好,心术正的人学了《孙子兵法》会造福国家、造福企业、造福人类。

如果心术不正的人,没有“武德”的人学了《孙子兵法》只会祸国殃民。

孙子与《孙子兵法》介绍 3(2)《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普及程度 孙子把《孙子兵法》献给吴王以后至今已有2000多年了,孙子的书广泛地在社会上流传,有很多的版本。

孙_子_兵_法_十三篇精解

孙_子_兵_法_十三篇精解

1.《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令之以文,齐之以
武”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2.《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 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孙子兵法》的影响
“辞如珠玉”(刘勰)
4.《孙子兵法》的版本
思考: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 思想对于当今世界局势有何积极意义。
第四篇 军形篇
解 形
原义为器、为著,引申为事物的实
质,本篇指军事实力。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是全篇的中心。全 篇主要是讲战争的胜败是由客观物质
条件为基础而决定的,并讲如何善于
利用这些条件,即军队作战首先要使
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求敌人的
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的。
5.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混
乱是因为对方更严整,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 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
6.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 人而任势——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设法造成
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部属,因而能选择人才 去利用有利的态势。
7.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势也——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势,就
思想精髓
1.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大凡作战,
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
2.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善用奇兵的人,其战术变化就像天地一样没 有穷尽,像江河一样不会枯竭。
3.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无穷无尽。
4.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善于作战的人,
三十六计
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敌战计: 7无中生有 8暗度陈仓 9隔岸观火 10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 12顺手牵羊 攻战计: 13打草惊蛇 14借尸还魂 15调虎离山 16欲擒故纵 17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 国 国 防 部 长 盖 茨
“这无关紧要,战争的 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战场上的得 失成败。”

“美国在越南战争 中胜利无望正是应验 了孙武所说的‘夫兵 久而国利者,未之有 也’,‘故兵贵胜, 不贵久’”。
——尼克松

“孙子说,上兵 划谋。在越南战争 的情况下,‘谋’ 即指大战略。美国 人忽视了孙子的这 一忠告,愚蠢地投 入了战斗。” ——柯林斯
——利德尔.哈特

“孙武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而美国人经常犯的一个错 误是,仅仅局限于从容易衡量的军 事与政治数据来了解对手,却忽视 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 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我 们一直采取的方式是部署大规模的 火力,而不是灵活的运用战略。”
——道格拉斯.麦克内迪
言兵者不止兵
司马穰苴的猝死促使孙武最终
离开齐国。
“将在军,军令有所不受”
——司马穰苴
《五经七书》:
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吴子兵法》;
司马穰苴《司马法》;尉缭《尉缭子》; 姜子牙?《六韬》;张良《三略》;李靖 《李卫公问对》
“退却战略”
妥协是一大法宝,
是成功的最重要秘诀。
吴 国
辟 隐 深 居 ”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二、作者的生卒年月与出生地 三、《孙子兵法》版本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 可以说“利他”的机会成本就 是“损己”,而“损己”的极 至便是让出你的生存空间。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一)、避乱奔吴、以退为进 “进不可御,退不可追,是古人追求 的行动境界。”
孙武的家族世谱
主讲教师 陆保生
孙武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孙武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1、成书于春秋末期,孙武著。
司马迁、曹操、宋濂、纪昀等持此观点。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 亦奚益于胜败哉?
——《虚实篇》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 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则相 救也如左右手。
——《九地篇》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1、成书于春秋末期,孙武著; 2、孙武无其人,《孙子兵法》乃山林居士或战 国时诡辩之士伪托。 姚际恒、叶正刚、梅尧臣等。

三、不能简单地将《孙子兵法》纳入权谋文化的范畴; 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坚持“谋天、谋事、谋己、谋心” 的四谋原则;

五、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 获,达到“六经注我”之境界。

阴暗文化包括厚黑文化、痞子文化、 犬儒文化、游民文化、拜金主义和拜权 主义文化、文化的市侩主义等。
《孙子兵法》之现代文本 第一讲 孙子及《孙子兵法》

——
杜 牧
异有言 因 人言兵 使 ,之, 晋 人,或 绅 不世耻 之 比以言 士 数 为 兵不 。粗; 敢 ”暴倘

——
《孙子兵法》对现代军
事的借鉴与影响。
《孙子兵法》对现
代军事的借鉴与影 响。
1、美国军校与《孙子兵法》


“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喜欢读这本书。 当然,我希望把这本书列为自由世界中所 有官兵、一切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以及政府 和大学里所有的人的必读之书。如果我是 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还 要更进一步。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所有的军官,特别是所有的将官,每年都 要参加两次《孙子十三篇》的考试,一次 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是95分。考试 不及格的将官立即自动免职,并不准上诉, 其他军衔军官则自动降职。”
1972年山东 临沂银雀山一号汉 墓出土的《孙膑兵 法》竹简。
现存最早的《孙 子兵法》注本为曹操 的《孙子注》
曹 操
现存最早的《孙子》是曹操的《孙子注》; 从南北朝到宋代比较著名的注家有(三国)沈友 (梁)孟氏、;(隋)张子尚、萧吉;(唐)李 筌、杜牧、陈皞 、贾林;(宋)梅尧臣、王皙、 何延锡、张预等;除沈友、张子尚、萧吉三家注 亡佚外,其余十家连同杜佑注《通典》的相关文 字,都被辑录于《十一家注孙子》中保存下来; 宋元以后比较著名的注本有(明)刘寅《武经七 书直解》;(明)赵本学《孙子书校解引类》等。
这件事的发生也是有可能的。
阖闾:“好与戏”
孙武:“非好非戏”

演阵法、斩美姬体现了孙武为将(修养)的 四大品质:
智、勇、信、严

演阵法、斩美姬体现了孙武为将(修养)的 四大品质:
智:知也
四知:
知己、知人、知天、知地
知己:了解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先胜而后求战”
——孙武

演阵法、斩美姬体现了孙武为将(修养)的 四大品质:


第一,孙武出身封建领主贵族家庭,有王室血统。


第一,孙武出身封建领主贵族家庭,有王室血统; 第二,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 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



第一,孙武出身封建领主贵族家庭,有王室血统; 第二,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 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 第三,孙武的祖上在齐国的政治斗争中,善于权变, 谋略高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庆氏)
孙 子 与 有 力 《焉 史。
记 》
孙武
北 威 齐 晋 , 显 身 诸 侯 ,
西 破 强 楚 , 入 郢
——
司马迁

小 隐 隐 于 野

中 隐 隐 于 市

大 隐 隐 于 朝

作者
孙武
孙武
《孙子兵法》的传流与影响
孙武
世 界 兵 学 双 璧

韩 非 子
吴境 之内 书皆 者言 家兵 有, 之藏 。孙 、
“裸命时代”
有其严格的时代背景。
吴起
案例1:吴起杀妻取将

“作为军事家,人们将他与孙武并称, 称为孙吴;作为政治家,人们将他与著 名的改革家商鞅并举。”
有其严格的时代背景。
案例2:晏婴二桃杀三士
“三勇士”:
田开强 古冶子 公孙捷
有其严格的时代背景; 从阖闾和孙武的性格特点分析,
《孙子兵法》之现代文本
主讲教师:陆保生
世 界 兵 学 双 璧

“权谋文化”
——“兵者,诡道也。”
文化:显文化(阳光文化)
潜文化(阴暗文化)

如果将兵法引入生活,无异于将 生活引入战争。
——马基雅维里
“姨太太文化”的回归

阴暗文化包括厚黑文化、痞子文化、 犬儒文化、游民文化、拜金主义和拜权 主义文化、文化的市侩主义等。



伍 子 胥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一)、避乱奔吴,以退为进 (二)、试兵任将,初露锋芒


吴王 阖闾
大 《骇
史 记 》
——
君将 令在 有外 所, 不 受 。


(1)有其严格的时代背景。
轴心时代

“公开和私下的战争愈来愈激烈,普 通大众的状况是悲惨的,无论是谁获胜, 他们都得遭殃。”

——
孙吾 武观 所兵 著书 深战 矣策 。多 曹 矣
操 ——

唐 太 宗
观 诸 兵 书 , 无 出 孙 武 。

——
李世民
李靖
两类书不烧:
1、博士收藏的书不烧; 秦始皇 2、医药、卜筮、种树等实用方面的 书不烧。
陈 师 道
“ 夫 兵 , 非 圣 人 之 学 。 ”

不孙 陈、 王吴 者之 之书 前, 。盗 ”术 也 ,
——《吴越春秋》
柏举大战
《 史 记 》
民 劳 、 未 可 、 待 之 。 ”

《 吴 越 春 秋 》 ——
楚 之 为 兵 , 天 下 强 敌 也 ”

孙武
——
伍子胥
疲 楚 战 略 ”


吴军所到之处, 伏尸无数
四、孙武的生平事迹

(一)、避乱奔吴,以退为进 (二)、试兵任将,初露锋芒 (三)、千里击楚,以迂为直 (四)、急流勇退,曲终奏雅


赌徒是一个幻想自己必赢, 却表现出坚决失败典型的人,他 有一套制度——在博弈论中,被 称为“赌徒谬论”。

演阵法、斩美姬体现了孙武为将(修养)的 四大品质:


演阵法、斩美姬体现了孙武为将(修养)的 四大品质:

1、告诫吴王战争不是游戏(非好非戏) 2、提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 重要思想;
《齐孙子》八十九篇。
膑亦孙武后世子孙也;
——《史记》
孙武——孙明——孙膑
—— 《新唐书》、《姓氏说》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1、成书于春秋末期,孙武著; 2、孙武无其人,《孙子兵法》乃山林居士或战国时诡 辩之士伪托; 3、成书战国,孙膑著。孙武和孙膑为同一人; 4、孙武即伍员,二者实为一人。 牟 庭



目前,最有文本价值的本子主要有以下四种: 1、银鹊山汉墓简本《孙子》(简称“汉简本”); 2、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简称“十一家注本”); 3、《平津馆丛书》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的《魏武帝注 孙子》 (简称“曹注本”); 4、《续古逸丛书》所收宋本《武经七书》中的《孙子》 (简称“武经本”);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二、作者的生卒年月与出生地
生卒年月不详
孙武
史学界认为其与孔子(前551—— 前479)同时代。
孔子
生卒年月不详
出生地之争
惠民说 博兴说 广饶说
孙武
一、作者与成书存疑 二、作者的生卒年月与出生地 三、《孙子兵法》版本
《吴问》、《四变》、
《黄帝伐赤帝》、 《地形二》、《见吴王》
虞舜——虞 閼父——(封陈)——胡公满— ——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公圉戎—— 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说—— 平公?——文公圉——桓公鲍——厉公跃—— 陈公子完(奔齐)——稚孟夷——湣孟庄—— 文子须无——桓子无宇——(赐姓孙)—— 孙书——孙凭——孙武……孙明……孙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