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及性质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CO2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新课引入同学们,虽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很小,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叔叔们就会用到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他们把灭火器倒过来轻轻磕一下,打开开关,马上会有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罐中喷出,使火焰熄灭。
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使火焰熄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氧化碳的世界吧!教学过程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完成P117实验6-3、实验6-4,探索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活动]的制法,完成教材P118实验6-3,制备下面(1)根据课题2 中所学的CO2实验需要的CO。
2,观察、记录现象。
(2)取一瓶CO2(3)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验内容及插图,完成教材P117实验6-3、实验6-4,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
[共同分析]不实验6-3中发现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实验6-4中发现塑料瓶瘪了。
说明CO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填表:(4)[视频]干冰升华: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Ⅱ.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教师活动][设问] CO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2[猜想]学生猜测[提供信息]介绍紫色石蕊溶液。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
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理解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3.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碳的危害性与应对方法;2.二氧化碳制备的实验操作;3.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与产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验或展示二氧化碳的形态和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5分钟)2.1 用途和产生方式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的产生方式,如吸烟、火灾、人体呼吸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方式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2.2 物理性质介绍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气味,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其凝固点和沸点。
2.3 化学反应介绍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气泡发生和pH值的变化,理解其化学实质。
3. 探究二氧化碳的危害性(20分钟)3.1 环境污染介绍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和其对环境的损害。
让学生思考应对环境问题的实际方法和手段。
3.2 人类健康介绍二氧化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如室内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为环保出一份力。
4. 探究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25分钟)4.1 食品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食品加工、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优点和局限性。
4.2 化工产业介绍二氧化碳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如绿色化学、烟囱气体净化等,让学生思考其对环境和人类的益处。
5. 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包括物质的准备、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过程的操作细节。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在实践中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危害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详细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2.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3.学生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备方法和操作过程。
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PPT课件(初中科学)17张)
五、课后练习
1.二氧化碳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C ) A.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能隔绝与空气的接触,且能降低该物质着火点 C.通常情况下,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通常情况下,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小
五、课后练习
2.下列关于 O2和 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中,通常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 CO2,增大压 强可使其溶解得更多。应用:碳酸饮料
为什么碳酸饮料尝起来带酸味? 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化 学变化呢?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四:取1支试管,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 成红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视察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 化。用酒精灯加热颜色呈红色的那支试管,颜色如何变化?
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加热后又变回紫色 结论: CO2 + H2O═ H2CO3 H2CO3═ H2O + CO2↑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五:当向澄清石灰水[Ca(OH)2水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时 ,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CaCO3)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这一反 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 + Ca(OH)2 ═ CaCO3↓ + H2O
四、小结
状态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1.物理性质
气体 无色 无味 比空气大 1:1
●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CO2能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状固体, 通常人们把固体CO2叫做“干冰”。干冰易升华,会吸取大量的 热。
四、小结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 H2O═ H2CO3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 H2O + CO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过程及结果。
3.针对课堂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应用及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通过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化学实验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认识可能局限于知道它们是气体,但对它们的性质、用途及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掌握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了解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掌握其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的原理。
2.难点:
2-2-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A练)21-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AB练沪教版解析版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课时1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建议时间:15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3.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
4.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预防。
5.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学习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知识点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
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D.生物的呼吸作用【答案】A【详解】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照条件吸收二氧化碳与水生成葡萄糖,故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含碳元素,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是分解有机物,主要产物是水、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D、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2.自然界中能通过碳、氧循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A.啤酒冒气泡B.动物的呼吸C.石油的燃烧D.植物受光照【答案】D【详解】A、打开啤酒的瓶盖,你会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是因为打开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此选项错误;B、动植物的呼吸,是将氧气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C、石油的燃烧,是石油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此选项正确。
故选D。
3.有一种物质:动植物离不开它,少它地球会感冒,多它地球会发烧,它还能让澄清石灰水变“牛奶”。
它就是:A.氧气B.水C.氮气D.二氧化碳【答案】D【详解】二氧化碳参与自然界碳氧的循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二氧化碳;故选D。
06-03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班级:姓名:日期:2014年12月10日[导语]我们知道CO和CO2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由组成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分子是不一样,其中一个分子比另一个多一个氧原子。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氧原子,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CO和CO2性质差异很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会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它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温室效应[知识回顾]我们都知道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那么怎样用化学方程式来体现呢?,。
[课内探究](寄语:严密的实验加推理,可以帮你获取新知。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密度实验步骤:将CO2慢慢倒入烧杯中(如图)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归纳:请在下表中填写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问题:当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水井、山洞之前,都要做来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能、、。
2.探究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问题: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溶液的表面有一层白膜,这是因为石灰水与空气中的反应。
方程式为。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用方程式表示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读课本,说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②③④⑤2.温室效应:①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②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近年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森林遭破坏..............,使得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
③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PPT课件(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4)
6.我能把水变成蓝色
常见的盐:
氯化钠:调味品,融雪剂,医药等食;盐 NaCl 碳酸钙:建筑材料,补钙剂大理石,石灰石 CaCO3
碳酸钠:工业原料 侯德榜 纯碱,苏打 Na2CO3
碳酸氢钠: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 NaHCO3 亚硝酸钠: NaNO2多次引起中毒事件 硫酸铜:水溶液呈蓝色;
【实验】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
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 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 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 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讲解]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 红色。CO2+H2O H3CO3
《盐的复习》
一、教材与课标
《盐》是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第十一单元课题1的内容, 主要介绍常见的盐的组成、用途,分离提纯物质,碳酸盐 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溶解性 表等内容。除此之外,第六、八、十、十一单元都有涉及
盐的知识,所以归纳盐的性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盐,但把盐 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通过食盐中毒 事件就提醒学生注意二者的区别,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 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对盐的用途的学习可 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②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有关盐的化学反应探究盐的
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③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 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2020长春化学中考调研大一轮(课件):1.第1课时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
知识点六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物 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臭氧等。 2.防治方法 (1)加强空气的监测; (2)消除污染源,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等; (3)治理废气,如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等; (4)积极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等。
6.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氢气 。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 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
(4)还原性:CO与Fe2O3反应: Fe2O3+3CO=高=温=2Fe+3CO。2
3.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点燃
① 2C+O2 === 2CO ;
② C+O2 =点=燃= CO2 ;
或
2CuO+C
高温
===2Cu+ຫໍສະໝຸດ O2;↑③CO2+C
高温
===
2CO
;
④
(3)如果实验完毕发现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少于1/5,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读数 (列举两点)。
(4)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 ,该气体 不支持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对应训练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精品教学课件
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1.水的沸腾
讲授新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讲授新课
实验4.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讲授新课
实验记录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序号
(1) 液态的水
变化时发生 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A.比空气的大
B.比空气的小
C.与空气的相等
D.无法判断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B )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
C.微溶于水
D.不易溶于水
随堂训练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D )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 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 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能量不易 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 现象叫“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CO2、O3、CH4、氟氯代烷(氟氯昂)等。
自然界中二氧 化碳的循环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2.对环境的影响
②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a.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b.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c.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随堂训练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二氧化碳有毒,吸入过多会使人中毒而死亡 B.二氧化碳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空气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越好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奇妙的二氧化碳【公开课教案】1
奇妙的二氧化碳
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它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
.请你谈谈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利与弊。
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通过光合作用为
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
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汽水。
观。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
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B)
.通过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B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奇妙的二氧化碳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气体,而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不能用碳
图A 图B
片刻,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度大于空气。
CO
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
开这个谜,他看到洞里挂着各种形状的钟乳石,地上站着石笋,还是湿漉漉的,玻曼尔
D
蕊试液并振荡。
课例1: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复习一、复习背景分析1.复习内容及中考要求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重点包括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化学性质包括不可燃、不助燃、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
在中考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二氧化碳的各个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对各种性质进行综合应用。
2.学生分析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仍感陌生。
特别是当将多个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同一道题目中综合出现的时候,就不能够清楚地分析出整个反应或是现象中所包含的每一点性质。
因此,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仍有待加深,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在总复习课中得以提升。
这也将是本节复习课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加深对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的认识2.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3.能够利用化学反应确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产物4.能够主动建构以二氧化碳为核心的相关物质间的相互联系5.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重点难点及处理策略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设计相结合学会设计简单化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们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单一题目考察还是觉得比较容易的,但几种性质的综合考察就显得能力不足了,因此,本节课重点在解决学生面对综合题目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上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来四、复习教学的基本思路及教学结构图五、复习教学过程钙都能发生反应。
⑴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B中盛放溶液。
⑵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目的课堂学案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1)实验室常用 和 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收集装置为 。
验该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
化学练习及知识点讲解-(第一部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CO 2 + C 2CO(⑴可燃性: 2CO + O =====2CO第一部分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中考考点梳理]考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⒈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 P 114 实验 6-5) ⑷CO 2 固体叫“干冰”。
⒉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 P 113 实验 6-4)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 P 114 实验 6-6)化学方程式:CO 2 + H 2O == H 2CO 3(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 CaCO 3 沉淀。
化学方程式:CO 2 + Ca (OH )2== CaCO 3↓+ H 2O①CO 2 气体的检验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 (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 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考点 2一氧化碳的性质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室制取 C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⒉化学性质2点燃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①CO 和 H 2 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 H 2 一样)②H 2 和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 4 和 O 2 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 鉴别:H 2、CO 、CH 4 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⑵还原性:CO + CuOCu + CO 2 ——冶炼金属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注意: 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 CO ,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 CO 直至玻璃管冷却;但需对尾气处理,方法是将 CO 点燃转变 CO 2(或收集起来)。
赣榆县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的用途。
3.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相关实验。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实验探究。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CO2+H2O===H2CO3;(3)与氢氧化钙反应CO2+Ca(OH)2===CaCO3↓+H2O。
3.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有CO2、O3、CH4和氟氯代烷等;(2)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等。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师生合作】1.完成教材P117的“实验6-3”和“实验6-4”,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①观察CO2的颜色、状态,闻气味集气瓶中的气体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在烧杯中点燃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沿烧杯壁倾倒CO2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③向一个收集满CO2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一段时间后,塑料瓶瘪了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使瓶内的气体减少,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塑料瓶压“瘪”④往澄清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师生合作】2.完成教材P118的“实验6-5”,探究二氧化碳是溶解于水还是与水反应。
(石蕊是一种色素,与不同性质的物质发生反应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I喷稀醋酸II喷水III直接放入IV喷水放入烘干第IV朵花现象小花变红色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色小花变紫色分析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说明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说明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明这种酸性物质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结论①通过实验(Ⅰ)与(Ⅳ),可以验证酸的一个化学性质为酸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根据烘干后小花的变化,可以说明碳酸不稳定;③通过(Ⅰ)~(Ⅳ)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课时精讲(含答案)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课时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知识点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水的吸收B.动植物的呼吸C.植物的光合作用D.燃料的燃烧2.由于自然界中存在碳一氧循环,因此空气的成分基本保持不变。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也有人认为二氧化碳越少越好,最好没有,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为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性质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能溶于水B.二氧化碳无色无味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D.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4.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可以产生雾气,给舞台增加气氛,它是利用了干冰在常温下( )A.迅速熔化后再蒸发而变成的白色雾气B.迅速液化而形成的白色雾气C.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即白色雾气D.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白色雾气5.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6.“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加热,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A.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B.先变红色后变紫色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蓝色后变紫色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的变化是 .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 8.燃着的两支短蜡烛放在两个高低阶梯上,沿着烧杯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 .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知识点3】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9.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双氧水和二氧化碳制氧气C.在氧气中燃烧木炭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10.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蜡烛在氧飞中燃烧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干冰升华11.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 →二氧化碳+水碳酸B .−−−→加热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C. +−−−→点燃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D. +−−−→加热铜氧气氧化铜 【知识点4】二氧化碳的用途1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物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C.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二氧化碳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3.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利用温室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C.通入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通入后可防止火灾1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于冰用了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知识点5】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1.某同学决定到一口干涸的深井探险,为了安全,该同学进入深井前需进行实验,经过检验氧气浓度过低,进入时应携带.16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6以上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1)正常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为;(2)二氧化碳是否有毒性? (填‘“是”或“否”);(3)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对人体有害,其原因是;(4)读了上表后,对你有什么启示?(写出一点) .【精选作业】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D.利用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制碳酸饮料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3.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燃烧B.是CO2呈现的一种状态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D.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不同的物质4.下面是一组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某同学经查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实验1: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纸(以下简称“纸”),往纸上滴几滴稀醋酸,纸变红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创新精神;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激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仪器、药品: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可口可乐、干花、石灰水、火柴、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谷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
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
他发现火把飘忽不定,狗却晕倒。
他如是蹲下看个究竟,感到呼吸困难。
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_____.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生:进行猜想师:板书:二氧化碳师: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说出你的依据。
大家组内讨论,每组可选一位代表作答。
生:交流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师:引导学生整理: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78℃为白色雪状固体――干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法,你能制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吗?(要求学生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并给学生发放实验卡片)师: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这又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样的性质?生:小组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师:将所有的小组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做课本实验【实验6-3】,将已制取的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地倾倒于烧杯中阶梯上的蜡烛。
实验6—3现象阶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分析1、CO2密度比空气大;2,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18张课件
结论:1.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碳酸) CO2 + H2O ==
2. 酸性物H质2C(O碳3 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H2CO3 == H2O + CO2
探究: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还是碳酸? 请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一 步
骤
一、 CO2的物 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
2、 能 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的CO2) 3、密度比空气 大 .
4、固体二氧化碳又叫 干冰 ,升华 时可吸热,
故可以做 制冷剂 、 人工降雨 。.
二、CO2的化学质
实验探究一:可否支持燃烧 实验探究二:可否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三:可否与石灰水反应
CO22
实验探究一:可否支持燃烧
步骤: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盛有点燃蜡 烛的烧杯中
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结论:1.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CO2
思考: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为什么会晕倒?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答:做灯火实验
实验探究二:可否与水反应
步骤: 取约2ml二氧化碳的水溶液, 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
结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的沉淀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的检验方法
新盖的房子,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 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答:木炭燃烧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浆
更快地变成碳酸钙,反应方程式如下:
上教版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教版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肖红梅来源:《化学教学》2009年第03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3-0045-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上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为什么要在二氧化碳之前冠以“奇妙”二字,二氧化碳究竟奇在哪里,妙在何处?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打破以往二氧化碳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思维定势,不仅充分关注学生的已知,尽可能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而且加强了化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不仅强调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等具体知识的系统学习,而且重视以二氧化碳为载体,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对化学学科研究物质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和学习。
本节课在方式设计上,力求突破传统二氧化碳教学从性质到用途以及先物理性质后化学性质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创设、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领略二氧化碳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通过观察思考、自主阅读、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二氧化碳的种种奇妙的同时,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用途及其在自然界的循环等。
[教学准备]试剂: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醋酸、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分别充满试管、软塑料瓶和集气瓶)。
仪器:带导管的胶塞、玻璃导管、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用品:可乐饮料一瓶、小蜡烛(两支)、火柴、梯状白铁皮架。
[过程设计]参考文献:[1]王后雄.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1)[2]王祖浩.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体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策略:采取课前学案导学,课初自主预习展示,课中合作探究、尝试使用、链接中考、达标检测、课堂小结的模式指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验器材:烧杯、集气瓶、火柴、蜡烛、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石蕊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