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七讲 明代诗文(一)
明代诗文
归有光与唐宋派
• 一、唐宋派: • . 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作家,反对 前七子“文必秦汉”的文学观,标举唐宋古文,故称为唐宋 派。 • 二、理论主张与影响: • 1、主张: • 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 既有比较浓厚的宗经明道色彩,也主张直抒胸臆,信手写出, 借古人之法来表现个人之真精神与真面目。 • 2、地位、影响: • 变效仿秦汉为学习欧曾,变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对七子的 复古之风起了一定的遏制和纠偏,给后来的公安派以启迪, 对清代桐城派亦有很大影响。但实质上也是一种复古,并不 能对当时的文坛进行彻底的革新。
• 宫城西畔接蓬莱,金饰飞楼玉饰台。辇路前瞻双凤引,銮 舆中驾六龙来。时康道泰韶音奏,雪净天清瑞景开。何幸 群臣皆侍从,山呼捧献万年杯。(杨士奇《从游西苑》三 首其一) • 和气氤氲四海春,金炉玉漏夜初分。烟霞影炫浮丹阙,星 斗光揺动彩云。月照锦妆千队出,风飘仙乐万家闻。两京 乐事真难遇,愿竭丹衷答圣君。(杨荣《元夕赐观灯》四 首其四) • 天香初引玉炉熏,日照龙墀彩仗分。阊阖九重通御气,蓬 莱五色护祥云。班联文武齐鹓鹭,庆合华夷致凤麟。圣主 临轩万年寿,敬陈明德赞尧勋。(杨士奇《早朝应制》) • 禁城初听晓钟声,天仗森严簇绣楹。风引御炉香雾远,云 开仙掌日华明。班联冠佩瞻龙衮,乐奏箫韶叶鳯鸣。圣主 正当垂拱日,万方皷舞乐升平。(杨荣《早朝》)
唐派——归有光
• 1、 “今之欧阳修”,散文 “明文第一”。 • 描写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的抒情记叙文——最出色、是最 富于文学意味 • 2、艺术: • (1)善于从眼前景、日常事落笔,不避琐屑,即事抒情, 在简明雅洁中表达出真挚深沉的情感,亲切动人; • (2)善于在记叙中嵌入最不被人经意的、看似微不足道 的细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3)善于用平淡语、家常话写儿女情、家务事,造成了 “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的艺术效果。 • 3、代表作品 • 《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著有《震 川文集》
古代文学明清篇
明代诗文1、明代诗文发展特点:①作品繁多,成就不高。
②流派林立,主张众多。
2、明代诗文衰落的原因: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箝制了文人的思想,对文学的创作极为不利。
黄宗羲:“三百年人士之精神,专注于场屋之业,割其余以为古文,其不能如前代之盛者无足怪也。
”一、明初诗文明初诗坛活跃着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人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大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时期,经历过元末动荡的战乱与明初整饬政策下的高压统治,不少作品表现了时代的创伤以及作家个人在特殊环境中所产生的愁苦郁闷的心态与反思人生的内容,格调凝重悲怆。
(一)高启高启是最有成就的诗人,被推为“海内诗宗”。
主张取法汉魏晋唐各代,已开明中叶复古派先声。
作品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流露出忧郁苦闷、彷徨孤独的情绪。
诗风雄健奔放,气象昌明博大,对转变元末纤秾缛丽的诗风实为有力,为明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
(二)宋濂、刘基宋濂的散文以传记文最为出色,如《秦士录》、《王冕传》等,赠序《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的散文继承了密切关心现实的传统,多触及世风时弊,包孕着抑郁不平之气。
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代表作《卖柑者言》。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
他家境贫寒,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元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
洪武初主修《元史》,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谪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刘基(1311 - 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至顺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因受排挤弃官归隐。
明 代 诗 文
明代诗文第一节明代前期诗文一、明代社会文化的嬗变与传统文学形式的衰微从明代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的主导地位逐渐地让位于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
明代传统文学形式如此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元末文人在远离政治旋涡的环境中所形成的隐逸心理和孤独性格,在明初的政治高压统治下受到猛烈的重创,他们在血的事实面前,不得不再次承担个人对封建政权的服从义务。
魏晋和元代文人尽管也受到封建强权政治的挤压,但还有隐遁于山野之途。
明代文人则连隐逸也会获罪,“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罪至抄扎”(《明史·刑法志》)。
本来处于这种环境下的文人可以将这样的煎熬变成像《离骚》和阮籍《咏怀诗》那样的美文,可朱元璋屡兴文字狱,对有可能散布不满情绪的文人进行严厉的制裁。
于是,从明初到隆庆之前的文坛一片沉寂就理所当然了。
从嘉靖以后,社会上的进步思想开始抬头,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也因二百年的稳定统治而放松了警觉,而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己放纵无忌的淫逸生活上,因此代表文人个人人格精神的公安派文学得以面世。
其次,在思想方面,由于统治者官方的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
但另一方面,理学自身的变化也决定了它对社会的影响作用的相应迭替。
理学对文学最大的影响是“文道合一”观念,使表现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复古思想成为明代前期文学的主流。
而理学演变到后期,则成为进步文学思潮的旗帜。
第三,从文学形式本身来看,传统的旧体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等经过唐宋等作家的努力,在内容、风格、形式、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而使明代的诗文作家感到望尘莫及,所以只能尽模仿遵从之能事。
与此同时,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形式却获得了无限的生机,使传统文学形式未免相形见绌。
正统文人的才能只能局限在八股取试的樊笼里,而八股的体制显然不利于文人思想和情感的自由抒发,由此造成诗文等传统文学形式的萎缩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第七章 明代诗文
明初宋濂、刘基、高启 三杨与“台阁体” 李东阳与“茶陵派” 李梦阳与“前七子” 王世贞与“后七子” 归有光与“唐宋派” 三袁与“公安派” 钟惺、谭元春与“竟陵派” 明末张溥、陈子龙、夏完淳等。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
一、明初诗文代表作家作品
《西湖七月半》节录
•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 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 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 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奕, 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 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 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 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 月者,看之;
袁宏道《虎丘记》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 以近城,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 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而中秋为尤胜。 •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 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 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 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 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 而状。
•
•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 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 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 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 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 下泪矣。
• 其次,公安派在“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的口号下,不免有浅俗率直的弊病;而竟 陵派则在总体上追求一种“幽情单绪”、 “孤行静寂”的文学审美趣味,同公安派 的浅俗率直相对立。 • 再者,竟陵派也较为敏锐地看到了公安派 末流俚俗肤浅的创作弊病,企图另辟蹊径, 不能不说具有一定的胆识。
明代诗文1
• 立朝五十年,清节不渝。既罢政居 家,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颇资 以给朝夕。一日,夫人方进纸墨, 东阳有倦色。夫人笑曰:“今日设 客,可使案无鱼菜耶?”乃欣然命 笔,移时而罢,其风操如此。
茶陵派介于台阁体与非台阁体之 间,以典雅正大、雍容和平的格调 写日常生活情调,并不一定歌功颂 歌。
• 李东阳历官馆阁,四十年不出国门 “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 年”。 • 寄彭民望 斫地哀歌兴未阑,歸來长铗尚须弹。 秋風布褐衣猶短,夜雨江湖夢亦寒。 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閱盡見交難。 長安旅食淹留地,慚愧先生苜蓿盤。
南北文化与八股取士
• 《明史· 选举二》:“科目者,沿唐、宋之 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 《易》、《书》、《诗》、《春秋》、 《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 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 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 八股文在内容上要求贯穿“代圣人立 说”的宗旨,刻板地阐述所谓圣贤的 僵化说教。 • 形式上破题简洁明了,议论平缓不迫, 结构紧凑,对偶工整。
• 瑾凶暴日甚,无所不讪侮,于东阳 犹阳礼敬。凡瑾所为乱政,东阳弥 缝其间,亦多所补救 。…… • 东阳事父淳有孝行。初官翰林时, 常饮酒至夜深,父不就寝,忍寒待 其归,自此终身不夜饮于外。
• 为文典雅流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 手。工篆隶书,碑版篇翰流播四裔。 奖成后进,推挽才彦,学士大夫出 其门者,悉粲然有所成就。自明兴 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 士奇后,东阳而已。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 三、正统文学的裂变(孝宗弘治七年 1494----世宗嘉靖八年1529) • 前七子:弘治(1488~150 5)、正德(1506~152)年 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 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以 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群体。
明代诗文
一、概
况
(一)研究概括
明诗不被重视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鲁迅曾经说:“好诗被唐人做尽”。 闻一多说:“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上也就完了。 ”
(二)基本特点 作家和文集增多 文人社团活跃,文学流派林立,更替频繁
复古风气浓厚
民歌成就突出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 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 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 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 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做田。
“以凄声寒魄为致”,“以噍( jiào)音促节 为能” ——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谭元春《观裂帛湖》 荇藻蕴水天,湖以潭为质。龙雨眠一湫, 畏人多自匿。百怪靡不为,喁喁如鱼湿。波眼 各自吹,肯同众流急?注目不暂舍,神肤凝为 一。森哉发元化,吾见真宰滴。
三、晚明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起源与界定 “小品”一词,始见于晋代,本指佛经的节本,详本 为“大品”。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
“童心说”对理解文学创作主体具有一定的 启发意义。 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者,不失 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 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 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 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第七章 明代诗文创作
二、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内容分析 第一段:项脊轩修葺前后的情景 修前:旧,小,漏,昏暗 修后:明亮,温馨,幽雅 心境:宁静而快乐
二、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内容分析 第二、三段:家族衰弱,亲人亡故 1.大家族衰弱,诸父分家 2.先辈已逝 (1)对母亲:悲融于痛,至真至痛 (2)对祖母:悲寓于情,至深至厚
第五节 公安派与竟陵派
一、公安派
1.成员: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主张:“性灵说”——“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真实表现人的个性化情感和欲望 反对拟古蹈袭,注重有感而发
二、袁宏道《徐文长传》
(一)写作缘起 偶然“相遇”,意外惊喜,相 识恨晚 (二)内容与方法 以事传人,围绕一“奇”字展 开叙述 1.才奇:才能奇异 (1)借他人之口显其才奇 薛蕙、胡宗宪、梅国祯
第四节 归有光与唐宋派
一、唐宋派
1.时间:嘉靖年间,介于前后七子之间 2.成员: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
光
3.主张:提倡唐宋文风,推崇韩、柳、 欧、曾等古文Fra bibliotek家,强调文以明道
二、归有光《项脊轩志》
(一)作者作品简介 归有光(1506—1571), 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 人,著有《震川文集》。 《项脊轩志》历述项脊 轩的环境及其前后的变化; 亲人生前对自己的关切以及 自己对她们的缅怀,反映了 家常亲情与人伦关系。
二、袁宏道《徐文长传》
(二)内容与方法 1.才奇:才能奇异 (2)多才多艺 兵法——好奇计,谈兵多中 诗歌——匠心独出,有王者气 文章——有卓识,气沉而法严 书法——笔意奔放,苍劲有媚姿 绘画——超逸有致
二、袁宏道《徐文长传》
(二)内容与方法 2.人奇:性情奇怪(狂) 态度狂、意气狂、行为狂、佯狂、真狂 3.数奇:遭遇奇特 (1)声名藉甚,科场不顺 (2)英雄失路,托足无门 (3)落寞于时,抱愤而卒
明代文学第七章明代诗文
• 杨仪《骊珠杂录》曰:"时大本赋 《白燕》诗,呈杨铁厓,铁厓极称' 珠帘'、'玉剪'之句。袁景文在坐曰: '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廉夫不以 为然。景文归作诗,翌日呈之,铁
厓击节叹赏,连书数纸,尽散坐客, 一时呼为'袁白燕'。以此得名。李献 吉曰:'《白燕》诗最下最传。'非通 论也。&2、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总体继承“前七子”复古主张
“其持论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 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其为 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
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 篇。”(《明史·李攀龙传》)
“后七子以李攀龙为冠,……今观其集, 故乐府割剥字句,诚不免剽窃之讥。诸体 诗亦亮节较多,微情差少。杂文更有意诘 屈其词,涂饰其字,诚不免如诸家所讥。 然攀笼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 凌轹一时,实有不可磨灭者。” (《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
在彼非不精工,习而宗之者愈似愈乖,不可有二,何则?徇
所美而乏通才,局于格而寡新法,守而弗化,极而弗变,其 神者不全耳。"承甫之论历下,与余所评驳若合符节。元美虽 为于鳞护法,亦不能坚守金汤矣。前辈又拈历下《送楚使》 诗"江汉日高天子气,楼台秋敞大王风"云:"此贺陈友谅登极 诗也。"与承甫引淮海生之语相类,附及以资一笑。
狙公
• 楚有养狙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 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 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 畏苦之,弗敢违也。
•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 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 则吾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 相携而入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明代诗文
(二)后七子
到嘉靖(1522—1566)初,前七子逐渐偃祺息鼓, 约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进士出身的李攀龙、王 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决定重举李梦阳、何景明诗 歌的文学复古旗帜。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誉、宗 臣中进士,与李、王结成诗社,遂有“五子之称。 后又增加谢榛、吴国伦,称“后七子”。其中王世 贞影响最大。李、王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 了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文自西京、 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 (《明史· 李攀龙传》)。
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体现着 古代散文向现代方向的转变。 特点:
1、内容题材上趋于生活化、个人化,在风格 上出言灵巧,情趣盎然,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 生活情调和人生趣味。 2、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作家的性情跃 然纸上。
3、晚明小品文
张岱(1597——1676)
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晚明 散文的最后一位大家和集大成 者。一生未曾入仕,明亡入山 著书。有《陶庵梦忆》、《西 湖梦寻》、《嫏嬛文集》等。
五、明末文坛
继晚明江南士大夫政治团体东林党后, 明末江南地区一些文人组织相继崛起。崇 祯初年,太仓人张溥、张采等发起带有政 治团体性质的文社——复社。与此同时, 松江人陈子龙和同邑夏允彝(其子为少年 英雄诗人夏完淳)、徐孚远等创建几社, 与复社彼此呼应。
(四)唐宋派
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 光等作家,反对前七子“文必秦汉”的文 学观,标举唐宋古文,故称为唐宋派。一 方面,他们提倡唐宋古文的载道传统,注 重文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主张直抒 胸臆,信手写出。
归有光(1507—1571)
其文善用简洁疏淡的笔墨, 描写家人、朋友之间的日常 琐事,言近旨远,充满感情。 《项脊志》、《寒花葬志》 等作极负盛名。黄宗羲推宗 其为明文第一人。
7第七讲明代诗文(一)
《列朝诗集》甲集卷四上 启字季迪,长洲人。至正丁酉,张氏开藩平江,承制 以淮南行省参政饶介为咨议参军事。季迪年二十余, 介览其诗,惊异以为上客。季迪谢去,隐吴淞江之青 丘,自号青丘子。洪武初,召入纂修《元史》,寻入 内府教功臣子弟,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三年七月廿 八日,与史官谢徽俱对上御阙楼,时已薄暮,擢户部 侍郎,徽吏部郎中。自陈年少,不习国计,且孤远不 敢骤膺重任。徽亦固辞,并赐内帑白金放还,退居青 丘。先是,季迪以史事为祭酒魏观属官,雅相知契。 观奉命守苏,为季迪徙居城中夏侯里,接见甚密。观 改修府治,季迪作《上梁文》,连坐腰斩,洪武七年 也,年三十有九。季迪身长七尺,有文武才,无书不 读,而尤邃于群史。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 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统元年(1333) 进士,历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副提举,后 辞官归隐。至正二十年(1360)受邀为朱元璋 谋士。明初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封 诚意伯,又称刘诚意。著作集《诚意伯文集》 二十卷、寓言笔记《郁离子》。
二、吴中四杰: 明初诗人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均为吴 中人,诗多怀旧、题咏之作,称“吴中四 杰”,高启成就最高。四人明初均遭逢不 幸,死于非命。 杨基,字孟载,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 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张羽,字来仪,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 岭南,未半道召还,投龙江而死。 徐贲,字幼文,洪武十三年,以“犒师不周” 处死。
三、宋濂、刘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 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义乌) 人。宋濂元末受学浙东金华学派吴莱、黄溍等, 为文强调经世致用,顺帝时召为翰林院编修,辞 不赴。后从朱元璋,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 中病死于夔州。代表作品有散文《送东阳马生序 》、《阅江楼记》,人物传记《秦士录》、《王 冕传》等,文论《文原》、《答章秀才论诗书》 等。
明代的诗文
• 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荆轲变徵,壮士瞋 目;延年婉歌,汉武慕叹。凡厥含生,情本一贯, 所以同忧相瘁,同乐相倾者也。
• 吟以呻其郁,曲以导其微,引以抽其臆,诗以言 其情,故名因象昭。合是而观,则情之体备矣。 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此乃因情立格, 持守圜环之大略也。
• 前七子皆为弘治间进士,属少年新进,以才气自 负。对国运危机的敏锐感受、对官场腐败和士风 苟且的现状的深刻不满。如李梦阳“傲睨当世” (顾璘《国宝新编·李梦阳传》),在政治上以 “气节”“震动一世”(《四库全书提要》); 康海“訾议诸先达,忌者颇众”(《明史》本 传);
• 徐祯卿诗论颇多精辟、独到之处,在追随李、何 后其诗歌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 康海、王九思主要成就在散曲、杂剧,诗多率直。 边贡、王廷相短诗清新、明快,但总体成就较逊 色。
• 4、时政题材中的危机感与批判意识
• 李梦阳的《述愤》《叫天歌》、《时命 篇》、《杂诗三十二首》、《自从行》等。 李梦阳的《秋望》: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 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 多勇略,只今谁道郭汾阳。
• 2、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 号大复,河南信阳人 。
• 《与李空同论诗书》中说:“仆观尧、 舜、周、孔、子思、孟子之书,皆不 相沿袭,而相发明,是故德日新而道 广,此实圣圣传授之心也。后世俗儒, 专守训诂,执其一说,终身弗解,相 传之意背矣。今为诗不推类极变,开 其未发,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 功;徒叙其已陈,修饰成文,稍离旧 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 趋颠扑。虽由此即曹、刘,即阮、陆, 即李、杜,且何以益于道化也?”
• 刘基则以寓言集《郁离子》而 树立了另一种风格,一种讽世 的高远却犀利的风格。其中很 多篇幅对元末混乱的时局和世 象给予嘲讽,也不完全是针对 统治者的。最有名的《卖柑者 言》 。
明代诗文简介
明代诗文简介明代的诗文,流派很多,但是没有出现和唐宋匹敌的大家。
词也不能喝元代清代相比,更不用说宋代了。
简单来说,就是比较菜。
虽然在创作上比较菜,但是在理论和批评上,明代诗文的成就还是挺高的——可以说是“批评主导型文学”(笑)。
其大多以结社组团的形式进行诗文活动,以诗论思想为引子和核心,以编选集传授来扩大受众发展支持者,这使得他们在诗论方面成就不俗。
|明初诗文刘基、宋濂、高启,还有吴中四杰以及闽中十才子,在明初成就很高,因为他们大都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变动,内容比较充实,风格也很多样。
但以上大部分人在朱元璋的发起的一次次政治斗争中被杀,于是文坛沉寂。
刘基,刘伯温,一般认为死于胡惟庸之手。
其作品多写于元代,其散文富有形象性,有讽刺意义,有散文体寓言集《郁离子》,共收录一百九十五篇寓言。
代表作有《卖柑者言》,通过卖柑者和作者的对话揭露元代官僚欺世盗名的丑行,《郁离子》中著名的朝三暮四故事。
他的诗歌注意教化作用,有相当数量的讽喻诗,还有感慨怀才不遇的诗歌,其中以乐府古体诗为优。
风格类似于杜甫韩愈,沉着肃穆,比如《梁甫吟》宋濂,和王袆(hui1)一起被任命为《元史》修撰总官。
其是一个理学家,主张古文和道学合而为一。
他擅长散文,文章颇有波澜变化,尤其是传记散文最为出色,比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等。
其中《秦士录》写一个怀才不遇的奇人秦人邓弼,笔墨恣纵,人物小写有声有色。
其传记注重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对话,突出人物的性格,能给人以较强的感染力。
他还有著名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的学习经历来鼓励后辈,文章恳切委婉。
高启,也被征召编修元史,修完以后要给他升官主管户部,但坚辞不就。
后来因为文字狱而死被腰斩。
其力图摆脱理学对诗歌的束缚,主张向古代诗人学习,强调诗歌的格调和诗人的才情。
其歌行体和七言律诗最能表现其艺术特色,比如《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中国明代著名的诗词
中国明代著名的诗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国明代著名的诗词在将近300年的明代历史上,诗歌总的来说是相当繁荣的,无论诗人或诗作的数量,都超过前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宋濂、刘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 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义乌) 人。宋濂元末受学浙东金华学派吴莱、黄溍等, 为文强调经世致用,顺帝时召为翰林院编修,辞 不赴。后从朱元璋,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 中病死于夔州。代表作品有散文《送东阳马生序 》、《阅江楼记》,人物传记《秦士录》、《王 冕传》等,文论《文原》、《答章秀才论诗书》 等。
祝允明《野记》:‚魏守(观)欲复府治,兼疏溶 城中河。御史张度劾公,有‘典灭王之基,开败国 之河’之语。盖以旧治先为伪周所处,而卧龙街西 淤川,即旧所谓锦帆泾故也。上大怒,置公极典。 高太史启,以作《新府上梁文》与王彝皆与其难。 高被截为八段云。‛ 吴晗《朱元璋传》:‚翰林院编修高启作《题宫女 图》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元璋以为是讽刺他的,记在心里。高启退休后住在 苏州,魏观案发,元璋知道《上梁文》又是高启的 手笔,旧恨新罪一并算,把高启腰斩。‛
国初称高杨张徐。高季迪才力声调,过三人远 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以过之者,但未 见其止耳。 (李东阳《麓堂诗话》) 高太史諸集,格調體裁,不甚逾勝國,而才具 瀾翻,風骨穎利,則遠過元人。昭代初雅堪禘 禰,而弘正諸賢,揚榷殊不及之。用修《詩鈔 》始加搜輯,至兩琅琊咸極表章,衆論遂定。 然高下便應及楊,徐、張二子遠矣。 (胡应麟《诗薮》续编一)
李子曰:曹县盖有王叔武云,其言曰: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 今途咢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其真也,斯之谓风也。 孔子曰:‚礼失而求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而文人学士,顾 往往为韵言,谓之诗。夫孟子谓‚《诗》亡然后《春秋》作‛者, 雅也。而风者亦遂弃而不采,不列之乐官,悲夫!李子曰:嗟! 异哉!有是乎?予尝聆民间音矣,其曲胡,其思淫,其声哀,其 调靡靡,是金、元之乐也,奚其真?王子曰:真者,音之发而情 之原也。古者国异风,即其俗成声。今之俗既历胡,乃其曲乌得 而不胡也?故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非雅俗之辩也。且子之 聆之也,亦其谱,而声者也,不有卒然而谣,勃然而讹者乎!莫 之所从来,而长短疾徐无弗谐焉,斯谁使之也?李子闻之,矍然 而兴曰:大哉!汉以来不复闻此矣!王子曰:诗有六义,比兴要 焉。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 也。李子闻之惧且惭曰:予之诗,非真也,王子所谓文人学子韵 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李梦阳《诗集自序》,《空 同集》卷五十)
王子充曰:季迪之诗,隽逸而清丽,如秋空飞隼, 盘旋百折,招之不肯下;又如碧水芙渠,不假雕 饰,翛然尘外。谢徽曰:季迪之诗,缘情随事, 因物赋形,横从百出,开合变化。其体制雅醇, 则冠裳委蛇,佩玉而长裾也;其思致清远,则秋 空素鹤,回翔欲下,而轻云霁月之连娟也。其文 采缛丽,如春花翘英,蜀锦新濯;其才气俊逸, 如泰华秋隼之孤骞,昆仑八骏追风蹑电而驰也。 李东阳曰:国初称高、杨、张、徐,高才力声调, 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过之者。
五、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内阁大学 士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为 首的馆阁文臣,以诗文相唱和‚鸣天下之 盛‛,这些作品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 ‚应制‛和应酬之作,内容大多比较贫乏, 称 ‚台阁体‛。沈德潜《说诗晬语》称: ‚永乐以还,体崇台阁,骫骳不振。‛
六、李东阳与茶陵派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 西涯,谥文正,茶陵(今湖南茶陵)人, 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 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 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 阁,预机务。著有《怀麓堂集》、《怀麓 堂诗话》、《燕对录》等。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瑾诛,起故官,迁江西提学副使。 令甲,副使属总督,梦阳与相抗,总督陈金恶之。监司五日 会揖巡按御史,梦阳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 长揖毋跪。御史江万实亦恶梦阳。淮王府校与诸生争,梦阳 笞校。王怒,奏之,下御史按治。梦阳恐万实右王,讦万实。 诏下总督金行勘,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梦阳伪撰万实劾金 疏以激怒金,并构岳子涷通贿事。宁王宸濠者浮慕梦阳,尝 请撰《阳春书院记举亦与梦阳有隙,上疏论其 侵官,不俟命径去。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召梦阳,羁广信 狱。诸生万余为讼冤,不听。劾梦阳陵轹同列,挟制上官, 遂以冠带闲住去。亦褫岳职,谪戍澐,夺廷举俸。
茶陵派:成化之后,台阁体逐渐衰退,以李东 阳为首,提倡学习唐诗,重视诗歌创作的音声 格调,主张诗歌表达真情,反对模拟。代表诗 人有彭民望、谢铎、张泰、邵宝、何孟春等, 多为李东阳门生,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茶陵 派。
七、李梦阳、何景明与‚前七子‛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庆阳 (今甘肃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弘治七年(1494) 进士,授户部主事,弘治十八年代户部尚书韩文作 疏弹劾刘瑾,入狱,被康海所救。正德五年 (1510),刘瑾被诛,李梦阳升江西提学副使,为 人弹劾,居家闲住。与何景明等倡言复古,‚文必 秦汉,诗必盛唐‛。著有《空同集》六十卷。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 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 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 西提学副使。诗歌创作学习汉魏盛唐, 而能自成风格,与李梦阳并称‚李何‛。 著有《大复集》三十八卷。
前七子:弘治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王九思、 边贡、王廷相、康海等先后中进士,多为郞署官员, 诗酒唱和,研讨艺文,以复古自命,认为诗歌当学习 汉魏盛唐,文章当学习先秦西汉。重视诗歌的法度格 调,不免有模拟剽袭之弊。 复古派的主张:1.古诗学习汉魏,近体学习唐诗。 2.格调论:李梦阳:‚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 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 也。然非色弗神,宋人遗兹矣,故曰无诗。‛(《潜 濳虬山人记》,《空同集》卷四十七) 3.提倡比兴、真情:真诗乃在民间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 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统元年(1333) 进士,历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副提举,后 辞官归隐。至正二十年(1360)受邀为朱元璋 谋士。明初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封 诚意伯,又称刘诚意。著作集《诚意伯文集》 二十卷、寓言笔记《郁离子》。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 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 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 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 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 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 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 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 长江限南北。
1.李东阳诗歌创作及理论的由宋转唐: 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宋,而宋人于诗无所得。所谓法者, 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其 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黏皮带骨,至于江西诗派极矣。 惟严沧浪所论超离尘俗,真若有所自得,反覆譬说,未尝有失。 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顾元不可为法,所 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 (《麓堂诗话》) 2.对乐府诗的重视 《拟古乐府》二卷; 3.对诗歌抒发真情的重视: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读书之多明 理之至者,则不能作。论诗者无以易此矣。彼小夫贱隶妇人女 子,真情实意,暗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而所谓骚人墨客学 士大夫者,疲神思,弊精力,穷壮至老而不能得其妙,正坐是 哉。(《麓堂诗话》)
李何之争: 何仲默与李献吉交谊良厚,李为逆瑾所恶,仲默 上书李长沙相救之,又画策令康修撰居间,乃免。 以后论文相掊击,遂致小间。盖何晚出,名遽抗 李,李渐不能平耳。何病革,属后事,谓墓文必 出李手,时张以言孟望之在侧,私曰:‚何君没, 恐不能得李文,李文恐不得何意,吾曹与戴仲鹖 樊少南共成之可也。‛今望之铭,亦寥落不甚称。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再与何氏书》
一、高启与‚吴中四杰‛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 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 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 编修。洪武三年(1370)《元史》成,拟任户 部右侍郎,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诗兼 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 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 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 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 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 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二、吴中四杰: 明初诗人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均为吴 中人,诗多怀旧、题咏之作,称‚吴中四 杰‛,高启成就最高。四人明初均遭逢不 幸,死于非命。 杨基,字孟载,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 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张羽,字来仪,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 岭南,未半道召还,投龙江而死。 徐贲,字幼文,洪武十三年,以‚犒师不周‛ 处死。
明清文学史之七:明代诗文(一)
明代诗文的发展: 前期(洪武至成化):高启、‚吴中四杰‛;宋濂、 刘基;台阁体;李东阳、茶陵派。 中期(弘治至万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 子‛;归有光、‚唐宋派‛;李攀龙、王世贞等 ‚后七子‛。 后期(万历至崇祯):李贽‚童心说‛;袁宏道 ‚公安派‛;钟惺、谭元春‚竟陵派‛;张溥、陈 子龙‚复社‛;张岱、晚明小品文。
青丘子歌 青丘子,臞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 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蹑屩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 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江边 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叩壶自高歌,不顾俗 耳惊。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 月明。但愁欻忽波浪起,鸟兽骇叫山摇崩。天帝闻之 怒,下遣白鹤迎。不容在世作狡狯,复结飞珮还瑶京。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六十九: 大全集十八卷,明高啟撰。啟字季迪,長洲人,元末 避張士誠之亂,遁居松江之青邱,自號青邱子。洪武 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至戶部侍郎, 後坐撰魏觀《上梁文》被誅,年僅三十九。……啟天 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 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長, 無不兼之,振元末纖穠縟麗之習而返之於古,啟實爲 有力。然行世太早,殞折太速,未能鎔鑄變化,自爲 一家,故備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啟爲何格,此則 天實限之,非啟過也。特其摹仿古調之中,自有精神 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臨禊帖,究非硬黃雙鉤者比, 故終不與北地、信陽、太倉、歴下同為後入詬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