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流派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以下是明代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明代文学主要流派有诗、词、曲、话本、杂剧等。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包括了律诗、绝句等多种形式。
词是一种以音乐为伴奏的文学形式,流传下来的明代名词家有杨慎、辛弃疾等。
曲指的是曲艺,如南京的评话、京剧等。
话本是一种以对话形式表现的小说,明代以《四大奇书》(《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最为著名。
杂剧是一种音乐舞蹈戏剧形式,被称为“元曲”的先导。
2. 名家作品:明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文征明的《山海经》- 钟嵘的《肉蒲团》- 杨宪益的《新安画舫十八摸》- 馬文煥的《王小二》- 唐寅的《生查子·重九》3. 文言文与白话文:明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分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两种。
文言文是明代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使用的官方文体,例如官方文献、科举考试、史书等都采用了文言文。
而白话文则是用于民间文学,例如小说、戏曲等,语言通俗易懂,更贴近实际生活。
4. 宋明理学与文学:明代是儒家思想的鼎盛时期,宋明理学对于明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明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使得明代文学追求实用主义,作品内容富有现实意义,注重人的生活和现实困境的描绘,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5.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明代是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以及船舶制造等方面的进展,为明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明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明代文学以其多样性、实用性和关注现实生活的特点而闻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文学的发展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明清诗文流派的名词解释
明清诗文流派的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明清诗文流派更是其中一支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
明清两代,由于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推动,诗文创作经历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诗文流派。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几个重要的诗文流派进行深入解析。
江西派江西派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江西福建一带的文人为主要代表。
江西派以自然写景和山水诗为主要特点。
江西派的代表人物有唐寅、陈洪绶等。
他们善于用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山水之美,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
江西派的诗文风格清新、秀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们运用自然的意象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
吴门诗派吴门诗派是明代文学的又一重要流派,以苏州地区的文人为主要代表。
吴门诗派以豪放、奇特、文采飞扬的风格著称。
吴门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贺铸、于谦等。
他们的诗作大胆创新,常常使用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使诗句更加丰富多彩。
吴门诗派的作品多以描写社会现象、风土人情为主题,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浙西诗派浙西诗派是明代文学的另一重要流派,以浙江一带的文人为主要代表。
浙西诗派以情感真挚、唯美多情的风格而著称。
浙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有文征明、张岱等。
他们的诗作情感真切,凭借对生活的敏感和独特的感悟,创作出一批扣人心弦的作品。
浙西诗派的作品多以描绘人情世故、表达情感为主题,给人以温馨、感人之感。
扬州诗派扬州诗派是清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扬州地区的文人为主要代表。
扬州诗派以豪放洒脱、潇洒自如的风格而著称。
扬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高鹗、杨万里等。
他们的诗作无拘无束,豪情万丈,充满了阳刚之气。
扬州诗派的作品多以描绘人生百态、抒发豪情为主题,展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力量。
以上所述只是对明清诗文流派的一部分名词解释,这些流派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流派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丰富了人们对生活、情感的认知。
明清诗文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文人们对生活、人性和自我表达的追求。
明代前期诗文风格演变及主要流派梳理
明代前期诗文风格演变及主要流派梳理在明代前期,诗文风格经历了丰富多彩的演变,形成了多样化的流派。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呈现出明朗清新、生动活泼的特点,还体现了对古典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本文将对明代前期诗文风格的演变和主要流派进行梳理。
诗歌流派田园诗田园诗是明代前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它以田园生活为主题,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代表作品有杨慎的《临江仙》、王夫之的《秋坪小蚓》等。
田园诗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在明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宫廷诗宫廷诗是明代宫廷文学的代表流派,主要由宫廷诗人创作。
这些诗歌多以宫廷生活、宫廷爱情为主题,体现了明代皇帝和贵族们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挣扎。
李贽、徐渭等诗人的作品是宫廷诗的代表之作。
江南诗江南诗是明代前期的另一重要流派,以描绘江南风光和江南人文为主题。
这类诗歌通常具有柔婉、清丽的风格,表现出对江南地域的热爱和赞美。
文学巨匠汤显祖的《牡丹亭》便是江南诗的杰作之一。
散文流派清明文清明文是明代前期比较兴盛的散文流派之一,它追求文字简练、意境清新,多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等为主题。
代表作品有徐渭的《菩萨蛮》、杨慎的《临江仙赋》等。
辞赋明代前期的辞赋也颇受推崇,它注重用词精确、意境丰富,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
辞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常被用于歌颂英雄、描绘风景等。
辞赋家黄庭坚的《长恨歌》、唐寅的《水调歌头》等作品都是当时辞赋的佳作。
总的来说,明代前期诗文风格的演变与流派的形成,展示了当时文学界的繁荣与多元。
不同流派相互影响、融合,共同为明代文学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为后世文学创作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中国古代文学史 明朝 名解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名词解释:1、茶陵派:明代成化至弘治年间,台阁体创作逐渐趋向衰退,李东阳以台阁大臣的身份主持文坛,形成一大诗派,因为他是茶陵人,故后世称“茶陵派”。
理论主张:强调宗法杜甫。
重视诗法和声调。
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钅戈、邵宝、鲁铎。
李东阳以台阁忠臣身份在文坛有很高声望,他有着“轶宋窥唐”的主张。
2、台阁体:是指以明初(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特征:内容贫乏,题材是“颂圣德、歌太平”,多为应制、题赠、酬应。
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既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怀,又缺乏对自我内在情感的切入,并缺乏艺术创作的热情。
3、唐宋派:与前后七子对抗的一个流派。
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文学观,标举唐宋古文,故称为唐宋派。
理论主张:复古。
他们推崇唐宋的韩柳欧曾,唐宋散文,与七子不同。
“直据胸臆,信手写出”。
4、公安派:明代万历年间兴起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以袁宏道影响最为突出。
因三袁世居湖北公安,故称“公安派”。
文学主张: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5、竟陵派:明代万历年间继公安派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因为二人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称竟陵派。
文学主张:他们的主张与竟陵派相比,有同有异。
6、三言二拍: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150万言。
“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为“拟话本”。
“二拍”: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7、临川四梦:“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
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
又因为汤显祖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8、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代诗文流派及观点
明代诗文流派及观点一、三杨与台阁体1、创作原则:写诗文要得“性情之正”2、风格:雍容典雅,和平温厚3、宗尚:文章宗欧曾,平易简切,舒迂婉转,诗歌追盛唐,典雅雍容。
4、内容:歌咏太平盛世,歌咏圣德。
5、弊端:贫弱冗赘,空洞无物,甚者流于“谀词”。
李东阳的诗文茶陵派(1)其散文追求典雅流丽,主张师法先秦古文,未脱台阁体风;(2)其诗则力主宗法杜甫,强调法度音调,又写拟古乐府诗百首,已开前后七子创作趋向之先河,对前后七子有明显影响。
二、前七子的复古运动1、主将: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
2、产生背景:(1)台阁空无一物,为人厌弃。
(2)当时文坛八股文风盛行,时文范本,读之无味,言之无物。
3、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三、唐宋派1、人员构成:归有光、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
2、口号:“文擅韩欧”,以唐宋古文为标帜,主张文从字顺的散文创作。
4、“明文第一”——归有光(1)“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动人者深。
(2)注重剪裁布局,讲究篇章结构,其文简明扼要,不枝不蔓,深得唐宋散文的神韵一、后七子复古运动1、主将: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2、文学主张:“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
”3、弊端:(1)文学结派斗争:“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明史·王世贞传》);李谢交恶(2)拟古恶流:“自梦阳之说出,而学者剽窃班马李杜;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反复古文学运动——公安派的文学主张(1)反对“贵古贱今”,斥骂剿袭,主张通变。
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
)(3)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2 袁宏道思想散文创作:抒发了个人真思想,真感情,不用奇句僻字,时时杂以方言白语,信腕直寄,体现了隽永飘逸,流利畅快的特点公安派之流弊:(1)多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题材愈来愈狭窄。
明朝的文学流派与作品评价
明朝的文学流派与作品评价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朝文学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流派。
在明朝的文学作品中,既有以江南水乡为背景的诗词,也有关于士人自省的故事小说。
本文将着重讨论明朝的文学流派以及其中的代表作品。
一、文学流派明初文学以“七子”为代表,后来又出现了“沈门”“文学阁”等流派。
这些文学流派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特定的文学倾向和写作风格。
1、“七子”“七子”是明初文坛上的七位杰出诗人,分别是徐祯(1392-1470)、杨士奇(1403-1478)、薛稷(1426-1496)、祝枝山(1421-1493)、杨慎(1488-1559)、徐渭(1521-1593)、杨基(1533-1599)。
他们的诗歌语言简练,清新自然,写作风格高雅脱俗,是广泛传诵的诗人。
2、“沈门”“沈门”是明朝中期的文学流派,以沈括、沈德符、方孝孺、杜安、葛应求、张懋中等人为代表。
他们的文学理念是“学以致用”,追求实用性,文学作品具有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点。
3、“文学阁”“文学阁”是以明代文学家阮元为中心的文学组织,以中兴奋斗精神为主旨。
他们注重文学的价值评判,着力于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文学阁成员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阮元的《人月圆》等。
二、代表作品评价1、《全芳备祖后集》《全芳备祖后集》是明朝中期宫廷中女性诗歌的代表作品,由王樾和郝懿行等撰写,内容涵盖了各类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女性诗人在表现自身情感方面,更强调个性化、真实感,以及语言的灵动、细腻等特点。
这一作品代表了明朝中期女性诗歌的高峰,值得文学爱好者们深入探究。
2、《水浒传》《水浒传》是明朝小说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梁山一百单八将”的传奇故事为主线,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情节跌宕起伏,反映了明朝民间的价值观念和生活面貌。
《水浒传》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广受读者欢迎。
明代文学流派
明朝文学流派茶陵派、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王骥得《曲律》一、李东阳及茶陵派(一)、背景明初,统复汉制,这种政治制度也影响了思想文化,掀起一阵复古思潮。
明初文坛,有五个影响较大的地域文人集团,分别是:吴、越、粤、闽、以及江右文人集团。
而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尊崇唐诗,贬宋诗,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后来出现的一种内容空洞,歌功颂德的台阁体就是这一思潮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政治需要。
台阁体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为代表,体现的是太平盛世的文风,是明初社会经济的反应,但诗风缺乏特色,较平庸。
而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则是力图矫正这种太阁诗风而出现的。
李东阳在文学思想上推崇严羽,崇唐抑宋,提倡格调,反对模拟,但他强调的格调是时代格调,如在《诗话》中“唐人不言法,诗法多出宋,而宋人于诗无所得。
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
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粘皮带骨,至江西诗派极矣。
惟严沧浪所论超尘离俗,真若有所自得,反复譬说,未尝有失。
”又说“试取所谓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十不失一,乃为有得。
”他向往的是古代国家强盛之时那种雄健壮阔的格调,力图恢复古代“浑雅正大”的诗风,他推崇严羽的“以盛唐为师”的主张,其原因就在这里。
(二)、李东阳的文学理论批评1、他强调诗歌应重“天真兴趣”,而不应拘泥于“对偶雕琢之功”,正如他在《麓堂诗话》中说的一样“诗法多出宋,而宋人于诗无所得。
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
”2、注意到了诗歌意象问题,意象最早是由刘勰提出,在历代文学批评中运用较少,但明代较多,李东阳为最早。
他认为意象是由意和象两方面构成,不可分割。
他说韩退之《雪》诗冠绝古今。
其取譬曰:‘随风翻缟带,逐马散银杯。
’未为奇特。
其模写曰:‘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则意象超脱,直到人不能道处。
3、他虽有复古倾向,但不提倡机械模仿,他的复古是希望恢复国家强盛时的雄健壮阔的格调。
按时间顺序列举明代诗文流派
按时间顺序列举明代诗文流派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明代的诗文流派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本文将按时间顺序列举明代诗文流派,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1.田园诗流派:明代初期,以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代表的田园诗流派兴起。
这一流派主要描绘了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2.丰神诗流派:明代中期,以杨慎的丰神诗为代表的丰神诗流派兴起。
这一流派注重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以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内心情感。
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玉宇琼楼》等。
3.浪漫主义诗流派:明代中后期,以杨基的浪漫主义诗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流派兴起。
这一流派追求个人感受和想象力的发挥,以奇特的意象和富有幻想的情景描写,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月下归船风雨霾》、《临江仙·梅花乱葬岗》等。
4.古文复兴流派:明代后期,以文徵明的古文复兴为代表的古文复兴流派兴起。
这一流派重视古文的艺术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古代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
代表作品有《石破天惊·洞箫吹血翻黄沙》、《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5.诗词曲联流派:明代时期,诗、词、曲、联四者齐飞,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词曲联流派。
这一流派注重韵律和音韵的运用,以及意境的表达,成为明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杨慎)、“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文征明)等。
6.小令流派:明代时期,小令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形式,以其短小精悍、表达直接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
明代的小令流派丰富多样,既有描写爱情的,也有描写社会生活的。
代表作品有《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冯梦龙)、《汉宫春·楼阁生辉夜》(戚继光)等。
7.戏曲流派:明代戏曲以其丰富多样的剧种和独特的表演形式成为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诗歌流派
明代诗歌流派
明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清新派:强调用简洁自然的语言表现感受和情感,强调自然、真实、明朗,主张“形似而神自至”,代表作品有于谦的《观书》、袁宏道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客观写实派:主张把握事物的客观属性,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感,代表作品有徐渭的《董狐直传书》、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雄浑豪放派:以气势磅礴、雄奇豪放的词汇表现作品的内涵,强调诗人个性的张扬和豪放,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时中的《游戏西洲》等。
抒情派:以感情真挚、表现自我为主要特点,追求情感深沉、直接、纯净,代表作品有陈子龙的《思帝庐山怀远》、杨慎的《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等。
清净派:主张追求清新淡雅、素淡无华的艺术风格,把握微妙细腻的心理变化,代表作品有唐寅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冯梦龙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明代诗文流派
袁中道
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 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钟惺、谭元春 学流派,因此称竟陵派
表现出“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
跃精神的衰落。
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 “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对公安
行、梁有誉等 复古的文学流派,称后七子
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
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
王慎中、唐顺之、 因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 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
茅坤、归有光 必盛唐”的的主张而得名
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
徐祯卿、边贡、康
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海、王九思、王廷 派,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
相
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
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
李攀龙、王世贞吴 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 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他
国伦、宗臣、徐中 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 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
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
李贽
因主张而得名 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 ①以“异端“自居②人的自然情性,不依傍
文学观念
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
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 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
袁宗道、袁宏道、 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 奥,诘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
明代时期的诗词流派与代表作品
明代时期的诗词流派与代表作品明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黄金时期,诗词在这个时期也取得了独特丰富的发展。
在明代,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诗词流派,并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代表作品。
本文将介绍明代时期的几个主要诗词流派,以及它们的代表作品。
流派一: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明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它追求回归自然、抒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流派二:山水诗派山水诗派是明代诗歌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追求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汤显祖的《牧童词陌上桑》是明代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通过描绘田园牧童的生活和桑树的美丽,作者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流派三:宫体诗派宫体诗派是明代文人诗歌的特色之一,它以形容丰富的词句和婉约的表达风格而闻名。
郑珍的《《参商曲咏十二首·春怨》是宫体诗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美妙的音律,作者表达出对春天的思念和对爱情的痴迷之情。
流派四:琼华诗派琼华诗派是明代诗歌中的一支独特流派,它以诗词的华美而著称。
杨基的《明花》是琼华诗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华丽的词藻和繁复的修辞手法,作者描绘出了明代宫廷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华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流派五:豪放诗派豪放诗派是明代诗歌中的一支比较独特的流派,它以豪放大胆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袁宏道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是豪放诗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奔放的词句和壮丽的意象,作者表达了对英雄主义和热血豪情的赞美之情。
流派六:词派在明代,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开始兴盛起来。
词派是明代词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爱情为主要特点。
辛弃疾的《鹧鸪天·桃李春风一杯酒》是明代词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深情款款的词句,作者表达了对爱情的痴迷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流派七:赋派赋派是明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它以描写事物和表达情感为主要特点。
明代中期的诗文流派有前后七子派和唐宋派
吴江派:吴江派以沈璟为首,形成一个群体。
沈璟,江苏吴江人。
精研曲律,著《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
吴江派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法律甚精”,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色”。
这是为纠正案头之曲的弊病,纠正骈俪派堆砌辞藻而提出来的。
但过去绝对化,忽视了戏曲表情达意的功能,思想偏于保守,倡导伦理道德。
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
世情小说: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 ,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
主要是指宋元以后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临川四梦:汤显祖辞官后的作品《牡丹亭》(1598)、《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连同以前所写的《紫钗记》在内,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历史演义小说:“演”即是演绎、推演,敷演。
“义”即义理。
用通俗的语言,将三国时期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达作者心中的某种义理,也即是作者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等英雄传奇一般则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英雄传奇的故事则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
三言二拍:“三言”是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明朝诗文流派
明朝诗文流派
明朝诗文流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形成是由于明朝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使得文人集体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明朝诗歌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家,他们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歌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
明朝诗文流派发展到对比度极高的“明清诗文体”,是继唐宋诗歌之后新兴的一种文体,以其崭新的诗歌形式,流畅的语言,雄辩的词语,抒情的感情,凝练的比喻,把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明朝诗文流派的核心是抒情诗。
抒情诗是以情感表达为主题的诗歌,既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们身处的环境。
明朝抒情诗歌以其平和、淡雅的风格,它抒发的思想深刻而又温暖,表达的感情清新而又有趣。
明朝诗文流派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文言文。
文言文不仅能表达诗歌的情感,还能表达作者的哲学思想,把思想和文学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一种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文学形式。
明朝的文言文多以议论性文章为主,议论主要涉及政治、宗教、道德和教育等问题,批评官僚制度,抨击
腐败政官,赞扬忠良,提倡节俭,呼吁团结,充分表达了明朝文人的价值观和观念。
明朝诗文流派还有翰林派诗。
翰林派诗是明朝典型的宫廷诗歌,它以宋代宫廷文学为基础,以宋代宫廷文人为主要创作者,盛行于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学中。
翰林派诗的特点是追求抒情,文字流畅,押韵精致,形式新颖,语言优美,境界深刻,把明朝的思想和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明朝诗文流派的出现,也推动了古典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2021翻硕考研明代诗文流派评析
2021翻硕考研明代诗文流派评析明代初期诗文的代表作家是宋濂、刘基、高启,或文,或诗,或诗文兼长。
永乐、弘治前后,诗坛上出现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
“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都是台阁重臣,所作诗歌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其形式则是追求雍容华贵、典雅工丽,给人以枯燥乏味、平庸呆板之感。
因为他们身居高位,所以追随者很多风靡一时。
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茶陵诗派:是继台阁体之后,明代前期的又一个诗歌流派,因代表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而得名。
它形成并活跃于弘治至正德年间的诗坛。
李东阳的成就最大,他的诗论着眼于形式,强调诗歌的体制、音节、声调、格律,忽视内容。
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是抒发封建士大夫情怀的应酬题赠之作,缺乏现实内容,其形式典雅工丽,未能完全摆脱台阁体之弊。
明中叶以后,文坛上出现了许多文学小集团或文学流派,著名的有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
它们或同时并起,或先后相承,各自利用一定的文学传统,提出一定的文学主张,表现一定的创作倾向,相互排斥,此起彼伏,直至明亡才告结束。
前七子:“前七子”复古运动出现在弘治、正德年间,他们包括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桢卿等七人,这些人反对粉饰太平、文风柔靡的台阁体,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对扫除台阁体千篇一律、呆板单调的文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他们把秦汉古文当范本,刻意模仿,从而滋长了文坛上的模拟剽窃的风气,或以形式上的古奥艰深掩盖内容的贫乏浅薄,扼杀了文学创新的能力。
“前七子”中以李梦阳、何景明的文章最有代表性。
后七子:嘉靖、万历年间,在文学上又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再一次发起古文运动。
明代文学流派
明代文学流派台阁体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的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为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
杨士奇(1365~1444),名寓,士奇是他的字。
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
建文初入翰林,官至华盖殿大学士。
著有《东里全集》97卷,《别集》 4卷。
杨荣(1371~1440),字勉仁。
建安(今属福建)人。
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著有《杨文敏集》25卷。
杨溥(1372~1446),字弘济。
石首人。
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有文集12卷,诗 9卷。
“三杨”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
永乐至成化几十年间正是明朝的“太平盛世”,“三杨”备受皇帝宠信,位极人臣,他们发为诗文,饱含富贵福泽之气。
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应制”和应酬之作,充斥于他们的诗文集中。
“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生活,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骤的气度,徒有其工丽的形式而已。
这种文风由于统治者的倡导,一般利禄之士得官之后竞相摹仿,以致沿为流派,文坛风气遂趋于庸肤,而且千篇一律。
台阁体萎弱冗沓的文风至成化以后渐为时代所不容,革除其流弊的呼声愈来愈高,先有茶陵诗派的崛起,随即有李梦阳、何景明“前七子”的倡言复古,在复古论的冲击之下,台阁体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地位。
茶陵诗派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
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
明代自成化以后,社会弊病已日见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于是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诗人起而振兴诗坛,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官至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著有《怀麓堂集》。
李东阳立朝数十年,官居相位,喜奖掖后进,推举才士,所以门生满朝,以他为宗而赫然著名者有石瑶、邵宝、顾清、罗记、鲁铎、何孟春等。
茶陵派一时成为诗坛主流。
茶陵诗派认为学诗应以唐为师,而效法唐诗则又在于音节、格调和用字。
尽管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比较贫弱并颇多应酬题赠之类,但比台阁体诗要深厚雄浑得多。
明代名词解释
明代名词解释1、台阁体明初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诗文流派。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
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茶陵派明初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文流派,因李东阳是茶陵(今属湖南)人故命名为“茶陵诗派”。
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主张“古则魏晋,律必盛唐”,并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
3、前七子指明中叶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群体。
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了门径。
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4、后七子指明中叶继前七子后兴起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群体。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复古主张更加强化、具体化。
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5、“童心说”明代李贽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提出“童心说”,从“童心”出发强调文学的自然表现,反对刻意求工。
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从诗文领域的公安派,到小说、戏曲领域的汤显祖和冯梦龙,都受他的思想的影响。
6、公安派晚明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的诗文流派,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
公安派始终直接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
表现在创作上指诗歌要脱离“理”的束缚而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7、竟陵派晚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诗文流派,因其都是湖广竟陵人(今湖北天门)而得名。
明朝文学流派
明朝文学流派唐宋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
前后七子崇拜秦汉是模拟古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
唐宋派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
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为宣传文学主张,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进一步肯定和提倡唐宋文,其书盛行海内,影响深远。
唐宋派散文成就超过前后七子,但也并非俱是佳品,他们的集中有不少表彰孝子烈女的道学文章和应酬文字。
他们受道学影响,把道看成是文的源泉,认为道盛则文盛。
这种观点束缚了创作,同时也削弱了他们文学主张的影响力。
唐宋派基于自身弱点,虽然指出了前后七子复古派的弊端,却始终未能根本改变文坛局面。
唯其散文创作对后世较有影响,如清代桐城派便承继了它的传统。
公安派:明代后期,明神宗万历年间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中道。
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
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
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
1.反对剿袭,主张通变。
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竟陵派:明万历年间,承天府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钟惺、谭元春在郢中城西二里结馆授学,创立"金河社",正式形成明朝著名的竟陵学派,与当时公安派并驾齐驱,驰誉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诗文流派
诗文流派代表人物因何得名主要特点
台阁体杨士奇、杨溥、杨
荣因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
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
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
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
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茶陵派李东阳、谢铎、张
泰、邵宝等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南茶陵人李
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称茶陵派
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
“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
特点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
徐祯卿、边贡、康
海、王九思、王廷
相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
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
贡等七人组成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
派,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
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
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
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
诗风。
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
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吴
国伦、宗臣、徐中
行、梁有誉等
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
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
复古的文学流派,称后七子
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
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他
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
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
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
茅坤、归有光
因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
必盛唐”的的主张而得名
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
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
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
童心说李贽因主张而得名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
文学观念
①以“异端“自居②人的自然情性,不依傍
他人的独立见解和表现自我的纯真之情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
袁中道
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
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
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
奥,诘屈聱牙。
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
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
学流派,因此称竟陵派
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表现出“幽深孤峭”的风格,显示了激进活
跃精神的衰落。
复社张溥、张采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
因名曰“复社”
“兴复古学,务为有用”。
文学上反对公安
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
重新标举“复古”,为现实斗争服务。
几社陈子龙、夏完淳他们鼓吹"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神
之义"(杜春登《社事始末》),故名"几社
"。
①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斗争的组织。
②
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同。
③表达
刚烈的民族气节和激越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