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

合集下载

近现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地球的大小

近现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地球的大小

近现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及地球的大小自从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大地是圆球形状以来,400多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精确了。

1、扁球体。

地球是圆球形状被各国公认以后,人们又经过对大地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

人造卫星出现以后,测得的地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数值,比过去更为精确了。

2、三轴扁球体。

经过精密的测量发现,地球赤道平面也不是正圆形。

赤道的最大半径为6378.370千米,最小半径为6378.105千米,两者相差265米。

这样,地球就成为由赤道长轴、赤道短轴和极轴三个不同长度的轴构成的球体,称为三轴扁球体。

3、不规则的扁球体。

近年来,通过人造卫星,进一步发现地球并不是以赤道平面为对称平面的球体,而是北半球稍微细长一点,南半球稍微短粗一点。

地球的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都以海平面为准)长40米左右。

因此,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有人形容地球有点像梨状体。

地球的大小通常可用以下一些数据表示:赤道周长约40076千米经线周长约40009千米赤道半径约6378.1千米极半径约6356.8千米地球表面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体积约10800亿立方千米地球的大小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

古代东西方人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视野比较狭窄,所以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即所谓的"天圆地方"。

公元前古希腊,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很多现象,如: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由远驶近的船只,总是先看见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等等,对地球的形状产生直觉的推测。

公元前5、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的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公元1522年,麦哲伦及其伙伴完成绕地球一周以后,才确立了地球为球体的认识。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4.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5. 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和岛屿上。

6. 地球的气候:地球上有不同的气候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7. 地球的矿物:地球上有很多种矿物,包括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

8. 地球的地壳: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下面是地幔和地核。

9. 地球的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变化引起的自然现象。

10. 地球的火山:火山是地壳内部岩浆和气体喷发出来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基本形状

地球的基本形状

地球的基本形状
地球的基本形状: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其实,关于地球的长相,科学家们也曾经存有争议。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地球由于绕轴自转,因而不可能是正球体。

地球(英文名:Earth;拉丁文:Terra)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

地球表面的大约29.2% 是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

剩余的70.8% 被水覆盖,大部分被海洋、海湾和其他咸水体覆盖,也被湖泊、河流和其他淡水覆盖,它们共同构成了水圈。

地球的三种形状和依据

地球的三种形状和依据

地球的三种形状和依据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它并非完全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略微偏离了球形。

地球的形状主要有三种:椭圆形、近似于椭圆形和几何椭球。

1.1 椭圆形椭圆形是指地球在两个相互垂直的轴上具有不同半径的形状。

根据测量数据显示,地球在赤道上的半径约为6378.137公里,而在极点上的半径约为6356.752公里。

这意味着地球在赤道上稍微胖一些,在极点上稍微扁平一些,整体呈现出一个略微扁平的椭圆形。

1.2 近似于椭圆形虽然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椭圆体,但我们可以将其近似看作一个椭圆体来进行计算和测量。

这种近似性对于大部分应用来说已经足够准确了。

1.3 几何椭球几何椭球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所定义的理论上最佳逼近地球真实形状的椭圆体。

它是一种理论上的概念,可以用来进行地理测量和计算。

2. 地球形状的依据地球形状的依据主要是通过测量和观测得出的数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2.1 天文观测通过天文观测,我们可以确定地球的大致形状。

例如,当月亮和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形成的阴影在地球上产生了一个圆弧。

这种现象被称为日偏食或月偏食,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可以推断出地球是近似于一个球体。

2.2 地理测量地理测量是一种通过仪器和技术手段对地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工具,科学家们可以精确测量出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差异。

这些数据有助于确定地球的真实形状,并验证之前所得到的结果。

2.3 地震波传播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球内部结构和形状的影响。

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形状。

这些数据对于确定地球的形状提供了重要依据。

2.4 卫星测量卫星测量是一种通过卫星对地球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方法。

利用卫星搭载的仪器,可以精确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高度、海平面变化等数据。

这些数据有助于进一步验证和修正地球形状的模型。

结论综上所述,地球的形状主要有椭圆形、近似于椭圆形和几何椭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km ,表面积约5.1亿km 2。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三、纬线、纬度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简单说法:不规则的扁球体.
详细介绍:
17世纪末,英国大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态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形,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1735~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如果远距离的看上去,你会发现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其实地球确切地说,是个三轴椭球体.。

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形状

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形状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
以下是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地球是椭圆形的: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圆体。

这意味着地球在赤道周围稍微胖一些,而在两极附近稍微扁平一些。

2. 地球的直径:地球的赤道直径比从极点到极点的直径要长,这是因为地球是椭圆形的。

赤道直径约为12,742公里,而两极之间的直径约为12,714公里。

3. 地球的地形:地球上有不同的地形特征,包括大陆、海洋、山脉、平原、河流等。

这些地形特征是地球表面多样性的一部分。

4.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旋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导致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5. 地球的经线和纬线:经线是北极和南极之间的虚拟线,而纬线是赤道和两极之间的虚拟线。

经线和纬线帮助我们确定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位置。

6. 地球的地球仪表示:地球通常用地球仪来表示,这是一个三维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7.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最大的岩石行星。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以及如何使用经纬线来定位不同的地点。

这些知识对于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亿km 2。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 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 纬线、纬度a 、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 、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 、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 ”和“S ”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 (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 (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

地球形状的准确描述

地球形状的准确描述

地球形状的准确描述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的形状并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地球的形状是由重力和自转力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自转。

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进行自转,一个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

由于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不是均匀的,所以地球的赤道部分相对于地轴稍微扩张,而极地部分则稍微收缩。

这种非均匀自转导致地球呈现出略微扁平的形态,即赤道半径稍大于极半径。

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重力。

地球的重力是由地球自身的质量所产生的,它使得物体朝向地球的中心。

地球的质量在不同地点是不一样的,因为地球的密度并不均匀。

这意味着地球的重力在不同地点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地球的自转和重力,地球的形状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这个椭球体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37千米,而极半径约为6356.752千米。

赤道半径稍大于极半径,造成了地球的扁平形状。

地球的形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形状决定了地球上的地势起伏。

由于地球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地球表面上存在着山脉、河流、平原等各种地形。

这些地形的形成与地球的形状密切相关。

地球的形状还对天文学和航天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航天飞行中,我们需要考虑地球的形状才能准确地进行轨道计算和导航。

在天文学中,地球的形状也是研究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地球的形状还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赤道半径较大,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多,导致赤道地区气候较热。

而地球的极半径较小,极地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导致极地地区气候较寒冷。

地球的形状使得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气候带和季节变化。

总结起来,地球的形状是略微扁平的椭球体,由地球的自转和重力所决定。

地球的形状对我们的生活、科学研究和天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多样而复杂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球体。

只有深入了解地球的形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星球。

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基本知识

• 水圈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孕育了生 水圈是地球区别于其它行星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命,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 。 。 中的水 水的 中, 中, 之 水 地 ,用之

• 生物圈 三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磁恘: 地磁恘:
岩石热剩磁 磁场的 。 悁 磁 地 时 地 变过程的
第 一 章 地 球 的 基 本 特 征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圈 水 圈 圈 ●内部圈层 地 壳 地 幔 地
• 大气圈
三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是地球的最外圈,由空气、水汽和尘埃组成。 是地球的最外圈,由空气、水汽和尘埃组成。 是地球的最外圈
地热增温样: 地热增温样: 向 为 。 增温 ——地温 增 地温
高的温度 度。 增 的 度。 : 一般地 为
一般地 。
• 地热异常区
– 地热增温率高于平均值,这种地方称为地热异常区。 地热增温率高于平均值,这种地方称为地热异常区。
二 地 球 的 物 理 性 质
• (三)地磁
二 地 球 的 物 理 性 质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 • • • 一、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四、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第 一 章 地 球 的 基 本 知 识
一、地球概况
• (一)地球的形状 • (二)地球的大小
• (一)地球的形状
圆球形: 圆球形:毕达格拉斯和亚里斯多德在两千多年 前就确信地球是圆的。 前就确信地球是圆的。 不规则旋转椭球体 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 “梨”: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 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 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于梨形的椭球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经纬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经纬度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的经线圈将地球一分为二


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值相加 和为1800 ,E对W,W对E
三、经度和纬度
纬 度 经 度
度数起点线 赤道(00纬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900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 代号 度数规律
南纬(S)、北纬(N)东经(E)、西经(W) 东经度越向东越大 西经度越向西越大 200W、1600E的经线圈 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第一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和地图
R极 R赤 O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①地球的长半径(赤道半径)大于地球的短半径(极半径) ②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0
o
180
o


西 东 经 经
东 西 经 经
三、经度和纬度
纬 度 经 度
度数起点线 赤道(00纬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900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 代号 度数规律
南纬(S)、北纬(N)东经(E)、西经(W) 东经度越向东越大 西经度越向西越大
南纬度越向南越大 北纬度越向北越大 半球划分 赤道将地球分为南 北半球 重要经纬线 赤道、回归线、极 圈、300、600
3、地轴、两极和赤道
N N
S
S
二、经线和纬线
纬 定义 圆弧形状 长度 线 经 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 连结南北两极的线并且 球一周的圆圈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圆圈 从赤道向南、向北缩短 指示东西 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约2万千米) 指示南北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东西方向赤道纬线和经线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地球的自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体积是多少?
球体体积公式
地球的体积是通过计算球体的体积来得到的,公式为:V=4/3πr³,其中r为地球 半径。
地球体积
根据球体体积公式,地球的体积约为4/3πr³,约为1.08321×10¹²立方千米。
地球的质量是多少?
地球的质量
地球的质量约为5.972×10²⁴千克,这个 数值是通过对地球的重力、磁场和内部结 构进行研究得出的。
地磁场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 匀的,不同地区的地磁场强度也不 同。
地磁极是什么?
01
地磁极是指地球磁场的磁极点,也就是磁力线汇聚的位置。
02
地球有两个磁极,即南极和北极。
地磁极与地理极点并不完全重合,存在一定的偏离。
03
地磁极的位置和移动情况
地磁极的位置在地理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存在一定的移动。
3
地球的表面面积约为5.1x10^8平方公里,在太 阳系中属于第四大行星,仅次于土星、木星和 天王星。
03
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地球的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球体表面积公式
地球的表面积是通过计算球体的表面积来得到的,公式为: A=4πr²,其中r为地球半径。
地球半径
地球半径是指从地球中心到表面任意一点的距离,约为6371千米 。
VS
地球的密度
地球的密度约为5.52克/立方厘米,这是 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得出的。
04
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地球的密度是如何计算的?
通过测量地球的体积和质量
地球的质量是通过测量地球的体积和平均密度来计算的。地球的体积可以通 过卫星测量的地球半径和半长轴计算得出,然后通过体积和质量的关系计算 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地球的球体形状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纬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经线也叫子午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4、纬线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纬线互相平行,北纬用N代表,南纬用S代表,0度纬线是赤道5、经线特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长度相等,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东经用E代表,西经用W代表,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东经180和西经180合二为一.6、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西经20°东经160°,东经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7、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8、纬度变化规律:数字往北越来越大是北纬,数字往南越来越大是南纬.9、经度变化规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是东经,数字往西越来越大是西经.10、赤道的长度大于本初子午线2倍的长度,赤道上每隔一个经度距离大约为111千米.11. 沿任何一纬线走,方向不变,可以回原点,沿任何一经线走,方向不变,不能回原点.1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13.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赤道通过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14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种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3.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则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单范围则越大.4.方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定南北,纬线定东西.5.北极只有一个方向南,南极只有一个方向北6.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叫注记.7.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8.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起伏一般用相对高度表示.9.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就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就缓.等高线为环状闭合式,标高向内增大为山顶,向内减小为盆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向高出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重合为陡崖.10.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11.陆地五种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12.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的广大地区,称为高原.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称为盆地.地面有起伏,但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坡度和缓的地形称为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坦荡,广阔的地形称为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的地形成为山地.。

地球的三种形状和依据

地球的三种形状和依据

地球的三种形状和依据地球的三种形状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复杂的天体,具有多种形状。

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地球,我们可以看到它有三种形状:椭球形、扁球形和球形。

椭球形椭球形是指地球在赤道处略大于极点处,呈现出类似于长圆柱体的形状。

这种形状也被称为“赤道膨胀”,因为赤道周长最大,所以在这里地球半径最大。

而在南北两极,由于地转偏向力和重力作用不同,导致半径较小。

这种椭球形的依据是测量得到的地球周长和直径不同。

扁球形扁球形是指地球在两极处略扁平,在赤道处略鼓起,呈现出类似于棒棒糖的外观。

这种扁平现象被称为“极挤压”,因为南北极周围受到了更多的压力,所以在这里地表会稍微下陷一些。

而在赤道附近,则会因为自转而产生离心力使得地表凸起一些。

这种扁球形的依据是根据地球的自转和重力测量得到的。

球形球形是指地球在大部分区域都呈现出完全的球形。

这种形状被称为“几何球体”,因为地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非常接近于一个完美的球体。

这种球形的依据是基于大量的测量数据和计算得出的。

依据以上三种形状都有其依据,其中椭球形和扁球形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离心力、重力和挤压等因素造成的。

而几何球体则是由于地表高度变化相对较小,且地表物质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完美的几何体。

这些依据都是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得到的,如卫星测量、天文观测、地面观测等。

总结综上所述,地球有三种不同的形状:椭球形、扁球形和几何球体。

这些不同的形状都有其依据,包括自转产生离心力、重力作用、挤压等因素以及地表高度变化和物质分布均匀性等。

通过对这些不同形状的研究和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为我们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更多的线索。

认识地球的形状知识梳理

认识地球的形状知识梳理
四、地球形状的变化理论
地球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天体,其形状也会随着自身的变化而发生微小的变化。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会使得地球的极轴向赤道倾斜,并产生章动现象。此外,地球内部的地壳构造运动也会对地球的形状产生影响。
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意义
了解地球的形状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我们准确地导航和航行,为我们的交通和贸易活动提供了便利。其次,地球的形状知识对于科学研究和天文观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认识宇宙和地球提供了基础。最后,认识地球的形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二、地球的测量与证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后来通过航海和天文观测证实了地球的球状形状。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呂基普斯使用几何学方法计算地球的周长和直径,证明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
三、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经纬度系统
为了更好地描述地球上的位置,人们创造了经纬度系统。经度是指连接地球北极和南极的大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本初子午线的投影的弧长,以东西方向为正负;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赤道的角度,以北南方向为正负。通过经纬度系统,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认识地球的形状知识梳理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认识和探索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地球的形状知识不仅关乎地理学和天文学领域,也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认识地球的形状的知识。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其平均直径约为12756.32公里。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略呈扁球状。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周围略为膨胀,而两极附近略为收缩,整体呈现出扁球形状。
六、展望
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地图、卫星影像等方式来感知地球的形状,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深入理解地球的形状知识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科学普及和教育。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增进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培养人们对于地球的珍惜和热爱之情,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地球的形状的认识:
西周时期的“盖天说” —天圆地方
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只大象驮着,而象又站在一只大龟的背上。
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帆船远去
船身
桅杆
地球是球形
①海岸观船
海船向岸边驶来时,先是看到船的桅wéi杆ɡān,最后才看见船身。
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②登高望远
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月食----亚里士多德
边缘是圆弧形
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图: 西班牙 大西洋 南美洲南端 太平洋 太平洋
5、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C
4、下列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 ) A、日食现象 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C、海面上驶来的船只,先出现桅杆 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

不会
笔头先消失
1、比较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笔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 。那是因为 。
在篮球表面,笔尖先消失.长度变小.
篮球是球体的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二、地球的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6357km
6378km
2.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小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长米,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需要多少个中学生?
地球内部由哪几部分构成?
岩石圈由哪几部分组成?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其形状是由地球自身的引力和自转所决定的。

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身的引力。

地球内部的引力会使得地球的物质向内收缩,而这种收缩会使得地球的形状趋向于一个圆球。

这是因为圆形是一种稳定的形状,可以使得地球内部的引力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地球能够保持稳定的形状。

其次,地球的自转也是导致地球形状为圆的原因之一。

地球自转会使得地球的赤道部分比极地部分更加膨胀,这也会使得地球的形状趋向于一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规则的几何形状,比如方形。

因此,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是由地球自身的引力和自转所决定的。

这种形状使得地球能够维持稳定的形态,并且有利于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葡 萄 牙 航 海 家 麦 哲 伦 :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 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 朝西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 他们的出发地。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 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 一个伟大的猜想— 地球是球形的。
人 造 卫 星 从
36000
千 米 的 高 空 拍 摄 的 地 球 照 片
使 我 们 确 信 地 球 是 个 “ 球 体 :
啊!地球原来是 这样的一个蓝色 的大球!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神州五号看地球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 员阿姆斯特朗
你认为地球是怎样的星球?
有棕色的大地和 蓝色的海洋,地球 是一个被白云缭绕 的美丽球体 …… ……
2)再取有大洞的纸片,重复1)的步骤, 观察有何不同?
地球相对于我们,显得非常巨大的缘故!
阅读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回答问题: A 地球是个球体 B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试按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
C — B — A
限时作业:
•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椭球体 (并不是一个正圆 球体)。 •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 由于活动范围有限,认为“天圆地方”→根据日常观察到 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 事实 的现象猜测:地球是个 →是 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现代科技证实(卫星照 片):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ABCD ) • A、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 到船身; • B、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 体; • C、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 • D、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 断地球是球体。
作业
地球赤道周长 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
地球表面积
6378 千米
510067866平方千米
根据上面的资料计算,如果你以 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 当你绕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 多大?
• 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比较船 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 同现象。 • 1、用一艘模拟小船在桌面上模拟进港、 出港航行, 观察时视线平视。 • 2、把模拟小船篮球上模拟进港、出港航 行。观察时视线平视。 • 3、比较船在桌面上与球面上的航行有什 么不同。
• 观察方法
如果大地是平的,那么小旗就(不会、会)先消失, 如果大地是圆的,那小旗(不会、会)先消失。
后来,人们站 在海岸边看远 处的航船,发 现总是先看见 进港船只的桅 杆,再逐渐看 见船身;出港 的船只,则总 是船身先消失, 然后桅杆才逐 渐隐没在海平 面下。据此, 人们猜测……
后来,人们站 在海岸边看远 处的航船,发 现总是先看见 进港船只的桅 杆,再逐渐看 见船身;出港 的船只,则总 是船身先消失, 然后桅杆才逐 渐隐没在海平 面下。据此, 人们猜测……




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极半径 6357千 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圆周长 4万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打油诗 庐山起义是半径,
五十一亿表面积,
要问周长有多少, 坐地日行八万里。
为什么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极目四望, 不能觉察大地是个球面?
实验:1)将有小洞的纸片紧贴在排球表面上, 通过小洞观察球面,你能觉察出 它是球面吗?
谜 语
满 载 人 类 千 千 万 。 每 天 能 行 八 万 里 , 春 夏 秋 冬 自 己 变 , 不 用 发 动 日 夜 转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时候,地球上的人们站在苍茫大地上举 目四望 希望可以看清大地的真正模样。目光 尽处却是那遥远的地平线或海平面 。
于是古代 中国人认 为天圆地 方:天像 一个锅, 是半圆的, 地像一个 方形的棋 盘,是平 的……
盖天说
古印度人的地球观
古代印 度人认为: 大地被四头 大象驮着, 站在一只巨 大的海龟身 上„„
浑 天 说
我国东汉时期 天文学家张 衡认为:宇 宙像鸡蛋, 地球像蛋黄 位于正中间, 外层是水包 围着地,犹 如蛋壳包裹 着蛋黄。
月面上的地影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 似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