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说地球是一个球体,但在实际上,地球的形状并不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且其大小也具有多个指标和度量方式。

本文将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手段。

1.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一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地球球形学说”,并在公元前3世纪被亚里士多德证实。

然而,地球并非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自转会导致赤道部分对流水平膨胀,使赤道处略微鼓起,这一现象被称为“赤道膨胀”。

此外,地球的自转也会引起离心力,使地球两极部分稍微扁平,被称为“极地扁平”。

因此,地球的实际形状更接近于一个扁球体,被称为地球的“地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是指地球的直径、周长以及表面积等。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度量,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度量方式。

2.1 地球的直径地球的直径是指通过地球中心,并与地球相切的直线的长度。

根据现代科学测量结果,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42千米,而从极点到极点的直径约为12,714千米。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略微扁平效应,使地球在赤道部分稍稍膨胀。

2.2 地球的周长地球的周长是指沿着地球赤道一周所需的距离。

根据地球的直径计算,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这个数值在导航和地理测量中经常使用。

2.3 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是指地球所有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总和。

根据现代卫星遥感数据,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千米。

3. 地球形状与大小的测量为了准确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科学家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3.1 地面测量早期,科学家采用地面测量的方式来测量地球的大小。

例如,通过确定地球上两个相距较远的地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地球的曲率半径和周长。

然而,由于地面测量的限制和局限性,这种方法的误差相对较大。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知识归纳: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

3.地球自转与公转:(1)自转与公转比较:(2)公转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5)五带的划分及其天文、气候特征:地球仪新课标导航: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北半球0°—90°N,南半球0°—90°S (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与其相对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的。

东半球20°W-0°-160°E,(<20°W和<160°E,简记为:小于—东)西半球160°E-180°-20°W(>20°W和>160°E,简记为:大于—西)凡是小于20度的经线都位于东半球,凡是大于160度的经线都位于西半球,20度至160度之间的经线,东经位于东半球,西经位于西半球,20°W,160°E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而在分界线上。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已知某点经纬度,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

如:北纬20°,西经40°是指下图中的哪个点2.根据某点在经纬网图中的位置,能写出该点的经纬度。

如:下图中的B点的经纬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图。

了解我们的地球

了解我们的地球
3.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是平流层,它从12公里高处开始,向上延伸至约50公里高处。 平流层内空气运动较为平稳,天气现象相对较少。平流层内富含臭氧(O3),这是 其最重要的特征。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表面免受 辐射伤害。平流层的温度和湿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平流层的成分主要由氮气 (78.08%)、氧气(20.94%)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千米,这包括了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约为148,940,000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约29.2%。
地球大气层组成
1.地球大气层组成及结构
探索我们的地球:地球大气层组成
地球大气层,又称大气圈,位于地表上方约100公里的空间,包围着整个地球。大气层由不同成分组 成,它们的密度和特性随着高度而变化,从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4.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的顶部,从50公里高处开始,向上延伸至约200公里 高处。臭氧层中臭氧的含量约为1%。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南极臭氧层空洞、平 流层中部和高层。南极臭氧层空洞是地球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成分是氧气 (约占90%)和臭氧(约占10%)。其他成分还包括氮气和其他微量气体,如二氧 化碳和甲烷。
03
地球的环境问题
地球资源过度消耗
1.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地球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包括水、土壤、森林、 矿产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的消耗 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再生能力,导致地球资源的持续衰退。
2.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 能源的过度消耗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和 酸雨等。同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仍然不足,导致地球资源消耗的 紧迫性进一步加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做题)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会判断经线、纬线,南北纬东西经的判别注意对应字母大写),判断两点位置方向(根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温度带。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km ,表面积约5.1亿km 2。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三、纬线、纬度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地球的基础知识

地球的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基础知识[考纲要求]地球的大小。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

地轴。

两极。

赤道。

经线。

经度。

本初子午线。

纬线。

纬度。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计算和应用。

日界线。

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 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1)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一个纬度间的距离即1纬距约为111km 。

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例1. 一架飞机从甲地(40°N ,116°E )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方向绕经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9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A .40°N ,64°WB .50°N ,64°WC .40°N ,64°ED .50°N ,116°E简析:利用每度111千米(111km/1°)确定某地的纬度或经度。

并不是任意两点之间经度或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而只有在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度数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故4万km/360°≈111km/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PPT课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PPT课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导入新课
茫茫宇宙,繁星璀璨。你能找到地球吗?
探究新知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 球 形 状 的 认 识 过 程 (①猜想阶段)
天圆地方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周髀算经》
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 天地各中高外下。
——《晋书·天文志》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地 球 形 状 的 认 识 过 程(③证实阶段)
这次环球航行的 路线是什么?
A
AC
B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探究新知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
1.科学需要实践来证明。 2.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科学需要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探究新知
地 球 形 状 的 认 识 过 程(④确证阶段)
探究新知
(2)地球的大小
6371千米
平均半径
4万千米
最大周长
5.1亿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积
探究新知
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歌
(6371km)
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4万千米)
歌谣学地理
探究新知
6357KM (极半径)
6378KM (赤道半径)
结合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 则的椭圆球体。
"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货币等方面均有表现。
方孔圆币
天坛
四合院
探究新知
地 球 形 状 的 认 识 过 程(②推测阶段)
太阳和月亮
后来人们根据月球和太阳的 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于 是有了“地球”的概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亿km 2。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 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 纬线、纬度a 、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 、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 、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 ”和“S ”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 (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 (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球的科学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两极略微扁平,赤道略微膨胀。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0000平方公里。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

4. 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

5. 地球的卫星: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还有多颗人造卫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通过地球仪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

4. 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地球仪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讲解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两极略微扁平,赤道略微膨胀,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0000平方公里。

3.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

4. 讲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卫星:讲解地球位于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还有多颗人造卫星。

5. 小组讨论和户外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卫星。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基本知识
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地球视为均质体, 以海平面为基准可计算出不同纬度的标准 重力值。 g=987.032(1+5.3*10-3*sin2ф-5.9*10-6 *sin22ф) g 为重力(伽),ф为纬度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整个地球的总质量, 而主要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
由于地壳与地幔的密度都比较小,从地表 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 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在核幔界 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 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 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六、地球的弹塑性
弹塑性: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 地震波,因为地震波是弹性波。地表的固体岩石 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 幅度为7—8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也说明固 体地球具有弹性。地球也具有塑性,地球的自转 能引起地球赤道半径加大而成为椭球。在应力的 作用下引起岩石发生弯曲而不破裂等,这些都说 明地球具有塑性。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 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 9.98~12.5g/cm3。其成分以铁镍物 质为主.根据其状态可分为外核和 内核。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 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 内核:物态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 物质。
第三节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 二、地球的压力 三、地球的重力 四、地球的磁场 五、地球的温度 六、地球的弹塑性
重力异常
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 值,称重力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 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 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 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 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所以人们 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 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 矿产。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方 法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体积是多少?
球体体积公式
地球的体积是通过计算球体的体积来得到的,公式为:V=4/3πr³,其中r为地球 半径。
地球体积
根据球体体积公式,地球的体积约为4/3πr³,约为1.08321×10¹²立方千米。
地球的质量是多少?
地球的质量
地球的质量约为5.972×10²⁴千克,这个 数值是通过对地球的重力、磁场和内部结 构进行研究得出的。
地磁场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 匀的,不同地区的地磁场强度也不 同。
地磁极是什么?
01
地磁极是指地球磁场的磁极点,也就是磁力线汇聚的位置。
02
地球有两个磁极,即南极和北极。
地磁极与地理极点并不完全重合,存在一定的偏离。
03
地磁极的位置和移动情况
地磁极的位置在地理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存在一定的移动。
3
地球的表面面积约为5.1x10^8平方公里,在太 阳系中属于第四大行星,仅次于土星、木星和 天王星。
03
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地球的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球体表面积公式
地球的表面积是通过计算球体的表面积来得到的,公式为: A=4πr²,其中r为地球半径。
地球半径
地球半径是指从地球中心到表面任意一点的距离,约为6371千米 。
VS
地球的密度
地球的密度约为5.52克/立方厘米,这是 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得出的。
04
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地球的密度是如何计算的?
通过测量地球的体积和质量
地球的质量是通过测量地球的体积和平均密度来计算的。地球的体积可以通 过卫星测量的地球半径和半长轴计算得出,然后通过体积和质量的关系计算 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地球的球体形状

地球部分基础知识

地球部分基础知识

地球部分基础知识考纲要求熟练判读经纬度,会确定方向,计算距离。

知识梳理(课前预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地球这一形状产生的原因:。

2.大小: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 km;赤道周长=4万km(坐地日行八万里)。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º,其对应的弧长为 ,同理,在所有经线上,1º弧长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

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º弧长为。

二、地球仪1.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

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的一端总是指向附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纬线(1)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3)特殊纬线:①赤道(0º);②南、北回归线(23º26′S、23º26′N);③南、北极圈(66º34′S、66º34′N)(4)低中高纬:低纬( )、中纬( )、高纬( )(5)作用:纬线指示方向。

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一点,也没有最西的一点,只有两点进行比较时,才有东西之分。

3、纬度(1)定义: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就是纬度。

(2)纬度的确定: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3)纬度的几何含义(图1-1-3):R为地球半径,纬线m的度数为α。

(4)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根据北极星的仰角可以计算某地的纬度。

4、经线(1)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1一轮地球知识

1一轮地球知识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
随纬度的升高,昼越长夜越短;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纬度昼 长大于夜长。
秋分日:
全球昼夜平分。
随纬度的升高, 昼变短,夜变长,极夜范围变大; 秋分日—冬至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夜长大于昼长 。 冬至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极夜的范围最大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五带的划分
66.5°N
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 无太阳直射
北温带 23.5°N 0° 23.5°S 南温带
热带
有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太阳直射
66.5°S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日照图
1、日照图的种类 ①侧视图:纬线为平行直线,经线为连接南北两 极的圆弧,看到的是晨线或昏线。 ②俯视图:圆心为极点,纬线为以极点为中心的 同心圆,大圆为赤道,经线为放射状的直线。 看到的是一半晨线,一半昏线。 2、二分二至日的日照图 ①二分日的日照图: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②夏至日(6月22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出 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③冬至日(12月22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出 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N
西经 东经
90°E 60°E 30°E
60°W
30°W
向西 向东

①0°和180°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②0°经线向东为东经,0°经线向西为西经; ③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
几条重要的经线
1、 0°经线(本初子午线)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2、180 °经线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重合。 3、20 °W和160 °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W向东到160 °E为东半球, 20 °W向西到160 °E为西半球。 4、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两条经线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度数相加为180 °。

第一讲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第一讲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思考: 1.赤道是否为地球上最大的 圆?
2.抬头仰望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纬度的关 系?
(1)、小明随爸爸外出旅游,在一个个静静的夜晚,小明 站在池塘边指着天空一颗非常亮的星问问爸爸,它叫什 么名字,爸爸告诉他没那就是北极星啦。D你觉得小明最
有可能在下列哪个国家( )
A、澳大利亚 C、南非
B、巴西 D、莫斯科
(2)、我国一位天文爱好者,刚买了一台天文望远镜 ,这天夜里天空群星璀璨。为了检验一下自己产品质
量,他便马上架好望远镜,他发现望远镜与地面刚好 调到54.3°时,正好看见北极星闪闪发光,请问他此 时所在的地点维度是多少 54.3°N
三、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北极点
(1)定义:连接南北极点
的半圈型弧线叫经线,也叫
子午线。
(2)形状:半圆,两条正
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都是平分地球。
(3)长度:所有的经线长


度都相等=2万千米(半圆)
(4)方向:指示_____方
向,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
南北两极
南极点
2、经度
实质:本地经线平 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 的夹角(面面角)。
度数范围:0°以东为东 经(E), 共180°; 0°以西为西经(W), 共180°。 注:180°E与180°W 为同一条经线
A
α=600
00
600



西经 向西增大 东经 向东增大
变 90°60°45°30° 15° 0° 15° 30°45°60°90°


本 初

子 午
线
• 以180°为界限,向东为东经还是西经?向西呢?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③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 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例题:下列四地所代表的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D )
105° 115° 30° 90° 80° 40° 45° 35° 20° 0° 10° 0°
40°
50° B C
10° D
10°
A
例题:读下面经纬网图.
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B ) A.S甲=S乙 B.S甲>S乙
(2)判断方位
指向北极向北
指向南极向南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与自转方向相同向东 与自转方向相反向西
例题:读图世界某海岛位置图《区域地理》第4页1题 (1)该岛位于北京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区域地理》第5页(2)小题
(2)图中的北京(39 ° 54 ′ N,116 ° 23 ′ E)位于纽约的 ( 40 ° 43 ′ N,74°W )( ) A.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南极周围是海洋还是陆 地? 陆地
6.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
7.五带的划分
(66 ° 34 ′N)
(23 ° 26 ′N)
五.经纬网
1.概念:由纬线和经线相互交织所构 成的网络
叠加
①侧视经纬网图
②俯视经纬网图(极地)
③部分图
④方格状经纬网图
2.经纬网图的应用
(1)确定位置(纬度,经度)---地理坐标、半球,高中低 纬度,热量带 (2)判断方位 (3)计算距离 (4)确定范围 (5)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问题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图)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②太阳和月亮
地球与地球仪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部分
1519~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 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与地球仪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地球与地球仪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轴和两极
1、地轴:
北极
地球的自转轴
事实上,地球并不存在这根轴,它是人们的假想轴。
2、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 个交点。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南极
பைடு நூலகம்
地球与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
(一)纬线
1、赤道: 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 大圆圈。 在地球表面,与地轴垂 直的最大圆圈,长约4 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6378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与地球仪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 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 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与地球仪
感受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约相当于 平方米)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
越 向赤 北道 度以 数北 越 大
赤道

0° 赤道
越 向赤 南道 度以 数南 越 大
30°S
60°S 90°S
地球与地球仪
4、高、中、低纬度:
90°N
高纬度
中纬度
60°N 30°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沈括在他的著名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出了磁偏 角现象,这比哥伦布的发现要早400年。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1.1 测量学概述
世界测绘科学的发展与成熟始于17世纪。1617年开始应 用三角测量;1668年出现了放大倍数为40倍的望远镜,并普 遍应用于各种测量仪器上。
法国人皮卡尔等从1669年起进行子午线弧长测量,直到 1792~1798年米申和德伦贝尔进行了历史性的工作,把通过 巴黎的子午圈的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lm。
平面上
(x,y)
高程(海拔高) H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一、测量学简介
测量学是研究对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 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上 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 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和技 术。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一、测量学简介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测量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 和测设两部分。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apping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第一章 绪 论
1.1 测量学概述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4 测量坐标系 1.5 地形测量的基本概念 1.6 直线的定向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1.1 测量学概述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1.1 测量学概述
20世纪40年代自动安平水准仪的问世,标志着水 准测量自动化的开端。1990年已研制出数字水准仪, 可以作到读数记录全自动化。1968年生产了电子经纬 仪,它采用光栅、光学编码来代替刻度分划线,以电 信号方式获得测量数据,并可自动记录在存贮载体上。
陀螺经纬仪与激光经纬仪亦已应用于工程测量的 定向工作。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1794年提出最小二乘法理论,奠定测 量平差的基础。高斯又于1816~1820年推导了横圆柱正形投 影的计算公式,克吕格在1912年加以研究改进,用于测量实 际。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1.1 测量学概述
在我国清代初期开展了全国性测图工作,1708~1718年完成 了《皇舆全图》。法国在1730~1780年进行全国性地形测量。 俄国在1745年绘成了欧洲部分地图13幅和亚洲部分地图6幅。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1.1 测量学概述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66年开始 进行人卫大地测量,能以可全天候观测,速度快, 精度高,对洲际之间、岛屿和岛屿之间及岛屿和大 陆之间的联测能既快速又正确。
20世纪70年代,通过人造卫星拍摄地球的照片, 使航天技术有了广泛发展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射的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在 90年代全部完成发射任务。
1.1 测量学概述
测量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至少有四千多年 的历史。
古埃及的尼罗河泛滥后,消灭了土地界限,洪 水过后需要重新划定地界,这样就需要测量学与几 何学的理论与技能。
古代的一些重要水利工程和市政建设,都离 不开测量科学,例如公元前六世纪的尼罗河——红 海运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霍巴运河、 伊拉克巴比他的“空中花园”等。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1.1 测量学概述
一、测量学简介
测量学的产生
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建筑、农田、水利建设等 ➢ 公元前二十七世纪 埃及大金字塔 ➢ 二千多年前 夏商时代 夏禹治水 ➢ 秦代 李冰父子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军事、交通运输的需要 ➢ 万里长城 ➢ 指南针 ➢ ……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20世纪50年代前后开始,不少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如 电子学、信息论、相干光理论、电子计算机、空间科学技术等, 它们又推动了测绘科学的发展。1947年研究利用光波进行测距, 到60年代中利用氦氖激光器作为光源的电磁波测距仪就问世了, 这是量距工作的一大变革。在80年代电磁波测距仪在白天或黑 夜 的 最 大 测 程 就 能 达 到 60 公 里 , 而 且 精 度 可 达 ± (5mm+1ppm)。短测程的测距仪,测程为 1~2km,误差仅 及厘米。
据资料记载,公元前200年希腊人埃拉托斯芬 第一个测定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1.1 测量学概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制成了利用磁石的指南仪器 “司南”,它是沿用几千年的指南针与罗盘的雏型。
大约是公元前2200年,夏禹治水时,使用了“左准绳, 右规矩”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西汉时期的《地形图》和 《驻军图》》。
测定(测绘)——从地 球上获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表示成图表,测定是指用测 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 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 或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物缩 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 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 建设使用。
一、测量学简介
数字测图中包括航测数字化成图与 全站仪数字化成图,它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成图周 期短、劳动强度小、图纸精度高等等无可比拟的优点;
“3s”技术的崛起,其中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 位系统和遥感,使测绘科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电子化与自 动化;
我国测绘事业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迅速发展 的时期。1956年建立了国家测绘总局,建立了全国统一 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大地控制网, 测绘了全国基本图和大量不同比例尺地形图。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一、测量学简介
测绘学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
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
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
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
和技术的学科。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上一点(三维坐标系)XYZ
俄国时代的《甘石星表》、东汉张衡研制的天球仪与 侯风地动仪、魏晋时期刘徽的《海岛算经》、西晋裴秀的 《制图六体》、唐李吉甫的《元和群县图志》等等一系列 成就都在我国测绘史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1.1 测量学概述
唐代增一行(张遂)主持了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其中包 括公元724年进行的从河南滑县到上蔡长达300km的子午线弧 长测量,并用日圭测定纬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弧长 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