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上】语文:第2课《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
课时计划课题《宋词二首》第一课时授课班级 2.1 2.2 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方法诵读品味法、点拨式疏通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能力目标: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重点难点词眼赏析。
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配组教导入新课新授整体感知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
二、复习宋词的常识。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师范读两首宋词,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 2《宋词二首》凤栖梧 长春版
(3)不避俚俗,浅切易解。如“风细细”、 “无言谁会凭栏意”、“强乐还无味”、 “为伊消得人憔悴”等,明白晓畅,接近口 语。
新巧典雅与浅切自然的有机结合,雅俗共赏, 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的相思,柳 句写情人间的相思;原句只写想瘦 了人,柳句则写想瘦了也不后悔。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 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 矢志不渝的精神。结合自己 的读书经验谈谈,这两句诗
读你出还一读出种了人什生么态?度:王国 维的《人间词话》曾引用 《凤栖梧》这首诗的结尾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两句,说明古今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 境界,比喻一种执著追求, 不惜牺牲的精神。这首爱情 诗又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
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 等) 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走近柳永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
宋代著名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 屯田。排行第七,也成柳七郎,或 柳七。他精通音律,即擅长作歌词, 又擅长谱写乐曲。他既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词人,又是当时知名度很 高的音乐家。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 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 身价大大提高。
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 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 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作者以形象的 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 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 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但“何日”却给人遥遥 无期之感,怎不让词人焦虑、压抑?
草色 残照品味意象愁 离愁别恨
【精选】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3宋词二首水调歌头教案长春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故事是此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的情怀。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一、唤起体验1、导语设计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呢?(吃月饼、赏月等)同学们知道哪些与中秋咏月有关的诗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中秋咏月的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
(出示相关课件,板书课题。
)2、交流作者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
(出示相关课件)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
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
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
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宋词二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文学常识,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品味词的意境,挖掘作品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感情。
3、背诵两首词。
过程与方法1、理清上下两片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情,学习作者逆境中不甘沉沦,挫折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1、词的上下片有何内在的联系。
2、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
难点1、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
2、了解衬托、用典等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四川眉山三苏祠的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三苏祠的题词语,也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可见苏轼在文学史上享有的盛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苏轼的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1、文体知识词,作为诗歌的一种,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称长短句、诗余。
原本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词牌,也叫词调。
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声韵等。
按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长调(91字以上)。
一首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分别叫做上下阙或上下片,三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按作家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走进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与苏洵、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词开豪放派先河。
3、追溯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职其实是一种无实权的闲职,还要受地方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带着郁闷的心情游览了黄州城的赤鼻矶后,他创作了这首词,借以抒写胸中的郁闷。
4、范读5、正字音浪淘táo尽纶guān巾樯qiáng橹lǔ一尊还酹lèi江月6、通假字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的一尊还酹江月“尊”通“遵”酒杯二、解读课文1、范读2、自由读--齐读3、“念奴娇”和“赤壁怀古”的含义是什么?“念奴娇”是词牌名(词原本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词调,也就是词牌)。
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文学常识,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品味词的意境,挖掘作品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感情。
3、背诵两首词。
过程与方法1、理清上下两片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情,学习作者逆境中不甘沉沦,挫折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1、词的上下片有何内在的联系。
2、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
难点1、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
2、了解衬托、用典等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四川眉山三苏祠的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三苏祠的题词语,也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可见苏轼在文学史上享有的盛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苏轼的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1、文体知识词,作为诗歌的一种,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称长短句、诗余。
原本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词牌,也叫词调。
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声韵等。
按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长调(91字以上)。
一首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分别叫做上下阙或上下片,三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按作家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走进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与苏洵、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词开豪放派先河。
3、追溯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职其实是一种无实权的闲职,还要受地方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带着郁闷的心情游览了黄州城的赤鼻矶后,他创作了这首词,借以抒写胸中的郁闷。
4、范读5、正字音浪淘táo尽纶guān巾樯qiáng橹lǔ一尊还酹lèi江月6、通假字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的一尊还酹江月“尊”通“遵”酒杯二、解读课文1、范读2、自由读--齐读3、“念奴娇”和“赤壁怀古”的含义是什么?“念奴娇”是词牌名(词原本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词调,也就是词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三宋词二首江城子教学设计长春
江城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著名词人生平,词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本词,体会豪放词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本词。
2学情分析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和状态参差不齐,程度稍好的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古诗词经验的学生,不但关注诗文的语言所传达的意思,更关注诗文内在魅力对他们的吸引;而另一部分学生看到古诗词就头疼,背诵默写就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更谈不上理解赏析了,所压迫引领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的情感。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词人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词眼。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幅什么画?画上的人们在做什么呢?(展示PPT)(一幅古人在狩猎的画作)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活动2【讲授】二、合作探究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①有没有同学愿意主动介绍一下苏轼呢(请同学回答)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词学上,苏轼是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②由老师讲述本词背景,学生由此体会词人情感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2.请同学根据老师刚才所提供的背景,体会一下词人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去朗读整首词。
①给学生一分钟自己体会,然后找同学来朗读。
②音频范读,学生谈谈听后感受。
③男女同学分上下阙朗读。
3.我们一起来看词的上片。
找同学来读一下。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是什么意思?聊:姑且;发:发一发。
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1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为《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分别选自苏轼和欧阳修的词作。
这两首词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是学生认识宋词、学习古文的重要材料。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宋词的基本韵律、体态、特点;理解《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大致意思和文学价值;掌握赏析宋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人的习俗与生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使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妙和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生应先背诵《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句,以感受古人优美的语言和精神内涵,为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阅读课文(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共两人一组,给每组发放一份《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讲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张口读一遍,然后再回答几个基本问题,如《凤栖梧》中“蛾儿雪柳黄金缕(词里本无人")”中的"蛾儿"、"雪柳"、"黄金缕"及其他人物、景象的区别。
学生通过组间交流加深对两篇词的理解和感知。
3. 文本解析(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用大家共同理解的语言和自己对词的理解,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每首词的主题是什么?(2)怎么理解每首词的情感表达?4.欣赏与分析(50分钟)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两篇词的朗诵,并要求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理解作者的感情语言、修辞手法等特点,同时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感觉。
教师指导学生单独分析两篇词,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是的学生能从表象中看到更深层次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和阅读感性。
5.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阅读体验、分析感受和理解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分享知识和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不懂的地方,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建议,找到自己的做法。
《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教案:宋词二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宋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2.了解宋代文化背景,理解宋词的文化内涵;3.掌握基本的宋词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学习并欣赏宋词;2.分析宋词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制宋词及翻译;2.学生准备:笔、纸;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让学生回想一下宋代的文化和诗词创作的大致特点,以进行知识复习和激发学习兴趣。
Step 2:学习诗词(25分钟)1.教师逐句朗读宋词,让学生跟读,感受语言美和韵律之美。
2.解读诗词:解释生词、理解诗意、分析意境与表达手法。
Step 3:欣赏与分析(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对诗词的感受、对作者意图的理解等。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宋词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运用典故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并提高鉴赏能力。
Step 4: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诗词的默写,并对照课本答案进行自评和互评。
2.学生根据所学的宋词写一首自己的词,并和同桌交流修改意见,最后进行展示。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2.学生进行反思: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问题。
Step 6:布置作业(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查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宋词,并分析词中的语言技巧和意境,并写一篇读后感。
2.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宋词,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与分析宋词,可以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写作,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2课《宋词二首》课件
02
《浣溪沙》讲解
词牌和韵脚
词牌
浣溪沙是词的格式名称,它标明词的 音韵和结构。
韵脚
指押韵的字,本词中“沙”、“花” 、“家”、“霞”等字属于同一个韵 部,符合浣溪沙的韵脚要求。
词的意境和意象
意境
本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春景图,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
意象
词中出现了溪水、落花、燕子、村舍等形象,这些形象构成 了整首词的意象。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2课《宋词 二首》ppt课件
• 宋词简介 • 《浣溪沙》讲解 • 《如梦令》讲解 • 对比分析 • 宋词欣赏
01
宋词简介
宋词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宋词起源于唐代的曲子词 ,经过五代的发展,至宋 代形成独立的文学形式。
发展
宋代词人众多,流派纷呈 ,从柳永、晏殊到苏轼、 辛弃疾,各具特色。
感谢观看
VS
意象
如梦令中的意象包括“日暮”、“藕花” 、“一滩鸥鹭”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词的意境。
词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如梦令表达了作者对夏日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离愁别绪。
情感色彩
整首词情感色彩较为淡雅,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04
对比分析
两首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两首词都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情感。两首词的语言优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 手法。
不同点
两首词的题材和情感表达方式略有不同。《浣溪沙》更注重于写景与抒情的结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 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感慨;而《采桑子》则更注重于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对历史 和人生的感慨。
两首词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宋词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教学重点词眼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
二、复习宋词的常识。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师范读两首宋词,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慢词。
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
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
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丰富和发展。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铺叙,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李之仪《姑溪词跋》)。
《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五、题解。
《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
此词系怀人之作。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2.重点字词解释。
(1)危楼:高楼。
(2)黯黯:迷蒙不明。
(3)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4)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5)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6)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六、讲解。
1.词中哪些字、词(意象)或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刻骨的相思和哀愁的感情?“伫倚危楼”“草色”“残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品味意象。
草色残照——愁、离情别恨;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淮南小山《招隐士》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
——《饮马长城窟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明月——思亲、思故、思乡;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凭阑登高——凭吊怀古、思乡怀人;松兰梅竹——坚贞高洁的品格;杨柳——惜别;杜鹃——沦落失意、哀怨凄悲;猿啼——羁旅苦况。
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
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伫倚危楼——极目远眺。
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
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后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
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
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七、布置作业。
欣赏、品味、探究:以“我欣赏(喜欢)……因为……”为格式赏析。
如:我欣赏“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因为“伫倚”意象已为全词定下思念之调,加之写“春愁”从天边长过来,表达脱俗又显得韵味无穷,为全词埋下绵绵愁思之笔。
板书设计:凤栖梧柳永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词眼——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幅画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屏幕展示出猎图)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整首词给人的感觉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什么?(豪放)怎么豪放呢,从词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引导学生朗读词)二、集体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教师指导朗读,正音正字,教师示范背诵。
四、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
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
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五、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
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
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辽国和西夏军队。
六、分组讨论。
1.“密州出猎”为什么要用“出”,而不用“打”呢?词特别讲究炼字,“打”是口头语,而“出”是书面语。
因为打猎要走出城,所以用“出”,这也有道理。
2.这里写的是出猎的场面,场面有“点”和“面”。
这里的“点”和“面”分别是什么?作者出猎时的服装就是点,作者和他的同僚出猎时的浩大的场面是面。
3.为什么作者说“聊发少年狂”?作者当时才38岁,并没有老,这样写是对他的豪情的衬托,另一方面是写出了他壮志未酬的感叹。
4.作者牵黄、擎苍、骑马、射虎等动作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豪放、英武。
5.词里出现了哪些人名?作者借他们来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1)“孙郎”:“亲射虎,看孙郎”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像少年孙权那样。
(2)“冯唐”:“遣冯唐”和“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决心和爱国的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
6.“遣冯唐”和“射天狼”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射天狼?“遣冯唐”就是作者希望冯唐一样的使者来赦免他的罪,使他能够像魏尚一样为国立功。
作者希望像魏尚那样,当时魏尚因为打仗时多报了杀敌的数字而获罪,后来冯唐持节云中赦免他的罪,朝廷重新重用他。
作者当时做太守,希望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到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更重要的地方去。
“射天狼”就是赶走外来侵犯的敌人,这里的“天狼”就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
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7.全词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朗诵?为什么?在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第一段用激昂、强壮的语调读,第二段用更强烈的、豪放的感情来朗诵。
第二段抒发了作者要报效祖国的愿望,语气应该更坚定,同样是豪放的感情来朗诵,要比上一段更有气势。
板书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狂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