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连仲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合集下载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雷行华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0(008)005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适用价值.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牵正散合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针刺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以患佣为主.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7d为1疗程,间隔休息3d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痊愈和显效分别为10例(33.33%),12例(40%),均与对照组6例(20%)、9(30%)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与对照组86.67%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第一和第二个疗程痊愈率分别为20%、53.33%,合计高达73.33%,而对照组仅为5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能有效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痊愈率和缩短疗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雷行华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针灸科,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 [J], 刘自力
2.中药足浴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J], 王刚;张蕾
3.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J], 佘景志
4.中药配合针灸加点刺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J], 张满琴
5.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65例的临床观察 [J], 郑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进展贝尔面瘫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西医认为寒冷刺激、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创伤、糖尿病、妊娠、遗传等为诱发因素,目前病因尚不确切,其病因学说主要有:1.血管痉挛学说;2. 病毒感染和免疫学说;3.压迫学说;4.遗传学说等(1)。

中医认为贝尔面瘫属“口眼喁斜”范畴。

古代医籍有关于卒口僻、喎僻不遂、口喎僻、偏风口喎、口喎邪僻、口眼喎斜等病证中可以找到类似本病的记载。

早在《内经》已有关于卒口僻的论述,如《灵枢·经筋》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

”描述了口眼喎斜的症状、病机以及与经筋的关系。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口蜗候》所载:“风邪人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呙僻”,乃因风邪外袭,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于经脉,气血痹阻、筋脉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对后世针灸治疗本病奠定基础。

根据2001年美国神经病学会颁布的贝尔面瘫临床指南,西医以类固醇激素、阿昔洛韦及外科面神经减压治疗为主(2);中医则以针灸治疗为主,长期临床实践及大量文献表明针灸治疗面瘫具有独特疗效。

有循证医学及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优于西药(3)。

美国医学会于1998年1月将针灸疗法纳入《通用医疗程序编码》;近年西医治疗贝尔面瘫无突出进展,而中医针灸在临床研究上取得很大进步,总结出许多有确切疗效的针灸方法,现分类综述如下:1.治法上:1.1:分期针刺:朱氏、苏氏(4.5)等认为周围性面瘫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发病后1-7天);静止期(7~20天);恢复期(20天以上)。

刘氏(6)将12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治疗组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提示针灸分期治疗相对常规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武连仲教授治疗脑病经验

武连仲教授治疗脑病经验

武连仲教授治疗脑病经验摘要武连仲教授提倡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是中风初起的病机关键,总结出对脑病从辨脏腑、辨虚实、辨证候三个方面进行的辨证方法,取穴精简,注重腧穴的特异性治疗作用,筛选出水沟、廉泉、复溜的脑病三才、偏瘫三才等治疗脑病的特色穴位,开创性地提出了针刺方向新的含义,酸、麻、重、胀、疼、凉、热、窜、动、抽10种针感等新认识。

主题词名医经验脑疾病/针灸疗法醒脑开窍武连仲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脑病专家,也是德高望重的针灸临床教育家。

武老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潜心钻研岐黄医理,熟读《内经》、《难经》,精研《甲乙》、《大成》,从事科研、临床教学几十年,临床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极深,强调中医辨证论治,充分体现理、法、方、穴的针灸治疗特色。

笔者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院进修学习期间,有幸跟师随诊,聆听教诲,获益匪浅,兹将武老治疗脑病的经验特色总结如下。

1醒脑开窍,重视治神脑在中医属奇恒之府,又称元神之府,亦为精明之府。

脑是体阴,心为脑之所用,脑之根为肾,故脑主神明,脑藏神。

而中风发病之始病机在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故立”醒脑开窍”为中风初期之大法。

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气未散者才能醒脑,神散者醒脑开窍就成了有矢无的,即窍闭神匿可治,窍闭神散不治。

”窍闭神匿”指清窍被病邪暂时闭塞,脑府的部分功能暂时不能发挥,神明暂时失宣。

症见眩晕、短暂发作性昏厥、语言謇涩、肢体酸软无力等,多指机能性脑病或中风急性期、恢复前期。

窍闭神散指窍闭持久,元神损伤,心神不能复明之状。

症见痴呆、长期昏迷,偏瘫肢体长期松弛萎软或枯萎、挛急等。

2独特辨证,特效治疗武老临证强调辨证清,治则明。

他依据自己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脑病三辨。

2.1辨脏腑脑病多从心肾辨证,武老认为机能性脑病属心所主,如神经衰弱、癔病等均应从心经论治;而器质性脑病如脑发育不全,脑萎缩等,当责于肾,应从肾经论治。

2.2辨证候根据脑病的症状、特点,独特地观察动静特性,以辨阴证和阳证。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机理探讨附病案1例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机理探讨附病案1例

周围性面瘫为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现临床上多采用针刺分期治疗,且透刺仅用于恢复期。

我们通过辨证分析后施以针灸和药物治疗,并把透刺用于周围性面瘫的各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行针手法,且注意针刺时的体位及留针方法,同时用飞刺治疗下睑外翻和上睑闭合无力,取得良好效果。

1病例资料患者姜某,女性,53岁,主因周围性面瘫于2011年10月18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时患者左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增宽,闭目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嘴角歪向右侧,鼓腮左漏气,进食后左侧存留食物,耳后两乳突无压痛,面部板滞感伴痛觉减退,根据症状结合体征证分析,中医辨属风寒阻络证。

西医诊断为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以祛风散寒,通络除痹。

予针刺加药物治疗,针灸取穴为上星、头维、印堂、阳白、攒竹、太阳、鼻根、四白、下关、迎香、地仓、颊车、口和髎、夹承浆、风池、合谷。

患者取坐位,头面部诸穴均取患侧,合谷穴取对侧,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地仓透太阳,太阳透颊车,阳白四透(阳白分别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透刺),阳明经筋排刺,上下眼睑飞刺(取20余根1.5寸的毫针,针尖对齐,嘱患者闭眼,左手固定眼内外眦,右手持针沿着患侧眼睑的睑板轻轻滑行并施以一定的向下的力度,不留针,手法宜轻柔,针刺力度要均匀,谨防出血﹚。

透刺诸穴不施提插手法,余穴浅刺5~ 7mm,不提插捻转,留针30min。

药物予维生素C注射液1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静滴3d;银杏达莫注射液5mL静滴。

中药予大青叶30g,板蓝根30g。

每日1剂,水煎分服。

患者经治疗4d后左侧面部流泪症状加重,口角向右侧歪斜程度加重,其他症状未见明显明显变化,继续予针刺和药物治疗,1周后额纹逐渐恢复,皱眉较前好转但左侧力仍弱,流泪症状逐渐减轻,左眼睑可完全闭合但力弱,鼻唇沟较前略深,患者自觉面部板滞感减轻,痛觉恢复,此时急性期已过,药物治疗不变,针刺刺激量增加,透刺诸穴可适当的施以提插手法,余穴针刺13~ 20mm,可予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

面瘫的针灸及外治法临床概况

面瘫的针灸及外治法临床概况
9
针 灸 临 床杂 志
9
9

年第
卷第

面 瘫 的 针 灸 及 外 治 法 临 床 概 况
7
空军 陕 西 省 临 撞 疗 养 院
杨增慧
乔 宗林
周 围性 面 神 经 麻 痹 医
`
,
是 一种 常见 病


,
属中
刘氏

6



取阳白
,
人中
下关

百会

歪 嘴风
,


,


眼 歪斜
范畴

常 因卫 外
,
合谷 为 主
~
大椎
6 穴


3 0
,

号 毫 针 快刺
;

2 0

,
均取 病 侧 阳 白 透 鱼 腰 或 头 维 透 鱼 腰
、 、
四 白
3 ~
,
平 补 平 泻 或补 虚 泻 实 分钟 不间断
8
,
恢复 期
本组
8
透地仓 后通 电
,
颊车
下 关 透地 仓
,
每次 4
,

,
针刺
3
,
日lΒιβλιοθήκη 次 留针7 2,
疏 密断 续 波
使 各针收缩一致达 正常
,
例 有
,
,
有效 6 例

无效
3

,
本 法具 无 针 刺痛 之

,
慢性 期
6
0 4

显效

周围性面瘫来袭,中医治疗有妙招

周围性面瘫来袭,中医治疗有妙招

周围性面瘫来袭 ,中医治疗有妙招面瘫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发病时症状往往较为明显,并且这种病症的发生并不会受到年龄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口眼歪斜的情况,严重时患者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闭眼或者张嘴的动作。

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面瘫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促进患者的局部炎症吸收,使患者的水肿尽早消退,并尽量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否则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口眼歪斜的不良后果,如果在患者接受三个月的保守治疗后,神经麻痹状况依旧并没有恢复,则一定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而在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很多研究人员发现将针灸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那么针灸到底是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改善面瘫的症状呢。

面瘫到底是怎样引起的?说起面瘫这种病症很多人都听过,甚至周围的朋友就有发生过这种疾病。

诱发面瘫的因素很多,例如外伤和中毒都是导致面瘫出现的主要原因,在患者出现外伤后有可能会出现面瘫。

例如患者发生车祸出现了颅底骨折或者面部脑部的外伤,就有可能导致面瘫的发生,中毒也是较为常见的引发面瘫的一个主要因素,很多人在前一天晚上喝了酒喝醉了以后,第2天就发生了面瘫,而这种现象就是由于酒精中毒所导致的。

除此之外,在冬季和春秋季节面瘫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在这些季节面部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就有可能引发面瘫。

而我们在夏季很多时候都容易听到,不要对着空调直吹,容易引发面瘫,其实这是非常正确的,在夏季这样炎热的环境中,机体处于排汗的状态,而此时突然面对空调直吹强烈的冷风刺激面部,就有可能导致面部的神经功能受损而引发面瘫的情况。

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也有可能引发面瘫的,产生这类感染性疾病往往会对耳部和面部进行侵害,常见的脑膜炎和猩红热都有可能诱发面瘫的情况。

除此之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面瘫的发生,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面瘫在目前社会上的发病率大约为5%~10%左右,具体的发病率与多种外界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我的保养,并尽量避免各种外界因素产生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面瘫的发生得到控制,使患者的康复质量得到提升,而这也有助于使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改善,恢复患者面部的正常运动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
张燕萍;和云歧;刘建春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2(024)007
【摘要】@@ 2000~2001年,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35)
【作者】张燕萍;和云歧;刘建春
【作者单位】中煤一公司特凿处职工医院,邯郸,056003;中煤一公司特凿处职工医院,邯郸,056003;中煤一公司岭北医院,邯郸,05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J], 程秀丽;史润生
2.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50例疗效观察 [J], 李大奇;戴暑香;王锡云
3.中西医结合治疗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 [J], 库谦;古加
4.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J], 刘敏
5.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2例 [J], 张洪波;刘晓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治疗面瘫52例总结

针刺治疗面瘫52例总结

针刺治疗面瘫52例总结
崔岚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1997(000)003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崔岚
【作者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面瘫经验总结 [J], 黄元芳;张立平
2.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总结 [J], 夏清华;邓美艳;刘颖
3.面瘫三宝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J], 罗琼; 王博毅
4.郭尔夫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总结 [J], 安军明;王玮;任玉娟;任媛媛
5.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总结 [J], 孙小慧;唐爱菊;李志远;侯书伟(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附一跟武连仲教授学习针灸笔记记录

天津附一跟武连仲教授学习针灸笔记记录

2012年4月在天津附一跟武连仲教授学习针灸,武老说;“如今中医之所以萎缩不前就是因为前人保守,不能将积累的经验传教下去,前人施教后人发扬才是大势所趋”。

现将往届师兄所写知识,和我听武老所讲的笔记加以补充总结,虽跟师时短不能精细到全面,但基本上也是武老毕生针技精髓,如发现有遗漏或有缺失者可加以补充使其完善,让国粹发扬光大,现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1.中风三才穴取穴:人中,正廉泉为天才。

曲池,下极泉(极泉下1.5寸)为人才。

足三里,复溜为地才。

功用:醒脑开窍,抑急扶缓,滋肾柔筋主治:窍闭神匿,肢体挛痿手法:人中45度角鼻中隔方向斜刺,行雀啄手法,以病人眼球湿润或出微热汗为度;正廉泉直刺2-5分,行雀啄法,针感向咽喉传导,可引发吞咽动作;曲池直刺0.5-1寸,提插平补平泻,针感传导至前臂和手;下极泉直刺0.5-1寸,针体由浅入深呈扇形扫描,行提插泻法,针感放射到指尖激发上肢抽动为度;足三里直刺0.6-1.2寸,提插补法,针感向下引发足背背曲;复溜直刺3-6分,行提插补法,针感可上下放射,而引发足底或膝部,下肢抽动为度。

武老体会:中风三才穴为阴阳经穴相配,用以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效果显著。

但临床应用时应对病人辨证分期,上肢筋挛,萎缩则必须刺下极泉中风针刺治疗三个关键;1;凡刺中风,必先治神,醒神,调神,养神是治疗之根本。

2;疏通经络,激发经气,多选用窜动抽针感。

3;平衡阴阳,矫正纠偏改善肢体功能为目标。

2.五心穴取穴:人中,劳宫(双),涌泉(双)功用:开窍醒神,直中病机,清心泻火,平衡阴阳。

主治:癔病、昏厥、癫狂、痉挛性斜颈、失眠,以及神机逆乱的疾病。

手法:人中行雀啄手法,手法要强,以病人眼球湿润为度;劳宫,涌泉提插重泻。

武老体会:武老强调治神是治疗的基础和前提,是针刺取效之关键,是高明医家诊治疾病的法则,他以五心穴为主,治疗痉挛性斜颈获得较好效果,同时在其他一些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中运用常获奇效。

需要注意的是人中穴的手法一定要做到病人眼球湿润或出微热汗为度,一次给足刺激量,耐受差的可分次行雀啄手法,直至达到足够刺激量,否则效果会受影响.涌泉;开中有补,井穴中唯一补穴,阴中之阴,清心泻火开窍调神。

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癔病性瘫痪1例

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癔病性瘫痪1例

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癔病性瘫痪1例王永;王舒【摘要】武连仲教授从医40余年,善于从临床实践中总结规律,对脑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个人见解,并发掘了五心穴的特殊治疗作用,用于治疗疑难杂病屡见效验.现就其对癔病性瘫痪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2(028)010【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武连仲;针刺;癔病性瘫痪【作者】王永;王舒【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针刺疗法重点研究室,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癔病性瘫痪,是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下一个或几个肢体全部或部分丧失运动能力,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不能发现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是一种与器质性瘫痪有本质区别的功能性瘫痪[1]。

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病,好发于青壮年,多由情志因素所致,发病较急骤。

若治疗不当症状可持续若干年,导致肢体废用性萎缩,而失去生活自理与劳动能力。

目前处理办法不多,西医暗示及对症处理疗效欠佳。

笔者在跟随武连仲教授临床实习期间,发现针刺治疗癔病性瘫痪疗效显著。

特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王某,男,42岁,初诊时间:2011年12月5日。

主诉:右侧上下肢无力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1年11月初因工作压力较重,突感头痛,持续数日,自行服用“止痛片”症状无缓解,由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遂怀疑自己得了脑梗塞,逐渐感觉右侧肢体无力,持物和行走困难,自觉症状时轻时重,尤其在精神紧张时无力症状更加明显。

遂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神经官能症”,予“营养神经药”和心理暗示治疗,症状未见好转。

经人介绍就诊于武教授门诊。

查体见右上下肢肌力3级,左侧5级,双侧肢体深浅感觉均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神经系统病理反射阴性。

形体肥胖,平素喜食肥甘厚味,精神略显紧张,两胁不舒,食欲差,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五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

中医五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

中医五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关键词】中医五联疗法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笔者近10年来采用针刺、艾条温和灸、七星针、水针穴位注射结合中药口服的五联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后遗症234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中医五联疗法治疗组234例,男118例,女11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7岁,平均48.02岁;病程最短6个月,平均2.45年。

普通针灸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5.2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平均2.30年。

中药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6.2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1年,平均2.40年。

3组病例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面神经麻痹[1]标准确诊。

全部病例病程均超过6个月,患侧面肌痉挛,挛缩,倒错,口眼联动征,部分病例兼有鳄泪征和耳颞综合征。

均经一般针灸、中药及西药激素、神经营养剂治疗无效者。

全部病例治疗前肌电图及神经诱发动作电位检查均异常。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五联疗法:(1)针刺取足三里、阳陵泉、陈氏止痉穴[2]。

毫针刺,用泻法。

配穴:面肌痉挛、挛缩、口眼联动征,耳颞综合征者用巨刺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取健侧相应腧穴如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太阳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鳄泪征取患侧睛明,承泣穴细毫针直刺不捻转提插。

以上均留针20~30min。

(2)患侧局部用艾条温和灸5~10min,以热为度。

(3)七星针患侧局部轻叩刺,以皮肤潮红不出血为度。

每日1次。

(4)面肌萎缩者取局部相应腧穴用2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注射液各1ml,混合后水针局部注射,每穴约0.2ml,隔日1次;面肌痉挛者用2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1ml,加地西泮注射液10mg混合后局部腧穴水针穴位注射,每穴0.2ml,隔日1次。

武连仲教授妙用_下极泉_治疗上肢痉挛性瘫痪_吴芬芬

武连仲教授妙用_下极泉_治疗上肢痉挛性瘫痪_吴芬芬

Key words: WU Lian - zhong; Xiajiquan; Spastic paralysis; Acupuncture therapy
武连仲教授是天津市名老中医、 著名脑病专家, 天 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 业医 45 载, 医技精湛, 造诣极深, 在津享誉盛名。其师古不泥, 善于创新, 取穴精 受益颇多。 本研究仅就其运用“下 极泉” 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经验进行 总结。 1 特殊定位 传统极泉穴定位为腋窝正中腋横纹中点, 腋动脉 搏动处。武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 本着“宁失其穴, 勿失其经” 的原则, 探索出针刺“下极泉 ” 更易激发上 ( 腋窝 肢经气, 将腋窝顶点下 1. 5 ~ 2 寸取为“下极泉 ” 深者稍 靠 下 取, 约 2 寸; 腋 窝 浅 者 稍 靠 上 取, 约 1. 5
· 64·
JCAM. Nov, 2012 , Vol. 28 , NO. 11
屈肌、 伸肌肌力不足, 属阴阳俱缓; 硬瘫期, 上肢拘紧不 、 , 展 痉挛强硬 此时屈肌张力逐步增高并亢进而伸肌肌 力相对不足, 属阴急阳缓。武教授认为, 大部分偏瘫患 “既挛又萎 ” , 者 即肢体肌张力增高 ( 属实、 急 ) 和肌力 减弱( 属虚、 缓) 并存, 故治疗当抑急以扶缓, 补虚以泻 [2 ] 实 。在此, 武老灵活运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益火

医 家 针 萃

武连仲教授妙用“ 下极泉 ” 治疗上肢痉挛性瘫痪
1 2 2 吴芬芬 , 武连仲 , 孟智宏 △
(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 要: 脑卒中的致残率较高, 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 量, 尤 其 上 肢 遗 留 不 同 程 度 的功能 障碍。 如 何 较 快 地恢复上肢尤其是末端的运动功能已成为治疗的 重 点 与 难 点。针灸在这 方 面 治疗 上 有 相当 的 优势, 某 摘 , 些穴位更有特殊的疗效; 临床治疗中, 武连仲教授运用独特手法针 刺“下 极 泉 ” 治疗 脑 卒 中 后 上 肢 痉挛 性瘫痪, 疗效甚佳。 关键词: 武连仲; 下极泉; 痉挛性瘫痪; 针刺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0779 ( 2012 ) 011 - 0063 - 02

中医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中医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中医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李树海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24(43)1
【摘要】目的:对针刺并用补阳还五汤桂枝汤合牵正散对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排除脑干卒中、面神经肿瘤、皮肤肿瘤、腮腺肿瘤及面神经外伤。

按照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即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和针药组(针药并用组),各40例。

针刺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对针药组予以针刺合用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桂枝汤加减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针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明显优于针刺组(80.0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周围性面瘫,使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桂枝汤合牵正散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115-116)
【作者】李树海
【作者单位】鄂托克旗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针药并用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2.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观察
3.针药并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临床疗效观察
4.针药并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临床观察
5.分期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薛卫英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2(27)5
【摘要】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患者的面部往往连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也无法完成。

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中医称"面瘫",俗称"歪嘴巴"、"吊线风"等。

【总页数】2页(P906-907)
【作者】薛卫英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吕梁0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应用《伤寒论》阳明病证治规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体会
2.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与思考
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护理体会
4.割治贴药按摩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9例治疗体会
5.老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治疗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
时学英;杜玉玲;常晓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7(29)3
【摘要】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若治疗不及时会留下后遗症。

2002-2005年,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216-216)
【作者】时学英;杜玉玲;常晓
【作者单位】河南天冠集团职工医院中风病专科,河南,南阳,473000;河南天冠集团职工医院中风病专科,河南,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医院内科,河南,南阳,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4;R745.12
【相关文献】
1.四联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3.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分析
4.面部交叉平刺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5.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3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连仲用巨刺法治动眼神经麻痹

武连仲用巨刺法治动眼神经麻痹

武连仲用巨刺法治动眼神经麻痹摘自2022-7-1中国中医药报雷云天津中医药大学孟祥刚赵琦吴梦晗杜宇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国名中医武连仲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专家,笔者有幸师从武连仲临证学习,深感其对动眼神经麻痹的针刺疗法有独到的经验,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采用巨刺法治疗“维筋相交”指十二经筋相互维系,左右上下相交。

“维筋相交”理论体现在“巨刺法”“缪刺法”的临床应用上,即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巨刺,九刺之一,《灵枢·官针》谓:“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巨刺是根据经络气血阴阳相贯、左右对应、上下互调而采用的选穴针刺方法。

巨髎是足阳明胃经精气最旺盛的代表穴,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巨髎可激发人体正气,调节气血运行。

颔厌穴位于足少阳胆经最高点,是胆经维筋相交原理的代表穴,与肢体起着交叉对应的关系,包括交叉支配的作用,可调节治疗对侧证候。

针刺时应注意施针的先后顺序,先取健侧颔厌、巨髎,以疏通经脉,调和阴阳;再取患侧穴位,以祛邪扶正。

针刺手法及得气要领睑缘攀刺法局部睑缘采用的攀刺法,又名缘刺法、挂针法,以多针浅刺、针如毛发、细密群立为特点,是武连仲根据毛刺法创立,即“刺浮痹于皮肤也”,《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

”操作时嘱患者闭眼,操作者左手绷紧患者患侧上眼睑睑缘,右手持针沿睑缘的边缘从左向右轻轻点刺,如蜻蜓点水一般,刺激量多少、程度、频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反复操作3次,不留针,手法宜轻柔,针刺力度均匀,谨防刺伤患者眼球。

武连仲认为此类患者因感受风邪,邪气客于经脉皮部,故以毫针浅刺于皮肤,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气血,疏理皮腠,寓复于补,寓浅于补,既能导邪外出,又安未受邪之地,恢复眼睑司开阖的功能。

风池刺法风池四刺是武连仲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而创立的针刺操作手法,包括循经刺、通经刺、通关法、横刺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