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_塑性力学引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40年来,在塑性力学的应用方面,主要是在板壳 和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极限分析和金属的塑性成型方面 取得了出色的成果。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 为塑性力学的研究和应用拓展了广阔的前景。对求解弹 塑性问题,有限单元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1960年,提 出的初始荷载法可以作为有限单元法解弹塑性问题的基 础。
塑性力学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理想塑性的塑 性力学已臻于定型的阶段。但是,具有加工硬化的塑性力学 至今仍是正在发展中的研究课题,与定型阶段还有相当大的 距离。 由弹性力学到塑性力学,表明了人们对材料力学性质的 认识和运用上的一个发展。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近40来,塑性力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 泛的应用。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塑性力学定会获得 更好、更多的发展。
塑性力学
主要参考书:
塑性力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蒋咏秋 穆霞英1981) 塑性力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 夏志皋1991) 塑性力学引论(王仁 黄文彬 1982) 塑性力学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杨桂通 2002)
2013年7月28日
第一章
1、材料的变形
变形 弹性变形
绪论
弹性后效
非弹性变形 永久变形 流态变形(如:儒变)
线性硬化刚塑性模型 对弹性应变比塑性应变小得多而且强化性质明显 的材料,可用倾斜直线代替实际曲线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应力应变的经验公式。
6、塑性力学对工程实践的意义
(1) 塑性力学是一门在生产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它又直接
为生产服务的,在工程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研究
如何发挥材料强度的潜力,如何利用材料的塑性性质,以便 合理选材精定加工成形工艺。
弹性后效:在非弹性变形当中,有一部分(DC)会随时间而慢 慢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后效。 永久变形:在非弹性变形当中,不能随时间而慢慢消失的部分 (OD)叫永久变形。
流态变形:和时间有关的永久变形称为流态变形 塑性变形:和时间无关,只和应力有关的永久变形就叫塑 性变形。 蠕变:在一定的应力之下,永久变形随时间而徐缓增加的 现象叫蠕变
基本假设
1.塑性体是初始各向同性(即初次屈服前为各向同性)、均质 、连续的(不考虑断裂)。 2.塑性变形部分的体积变化为零。体积变化是弹性的,与平 均应力成线性关系。因体积变化本身是微小的,有时也采 取不可压缩的假设。 3.一般情况下静水压力不影响屈服。 4.拉伸与压缩屈服应力相等。且不考虑鲍氏效应。 此外,在一般的塑性静力问题中,还假设时间因素对 材料的性质没有影响。变形速度、应变率、应力率等概念 往往只表示位移、应变、应力的增量,这些增量在多长时 间内产生,对分析问题没有影响。 注意:以上假设适用于一般金属材料,对于岩土材料则需 考虑平均正应力对屈服的影响以及弹塑性耦合问题。
在塑性力学迈出了这重要的第一步以后,其发展是很 缓慢的,出现了约40年的停滞期。直到20世纪初,R.Von Mises(密赛斯)(1913)等的工作才使塑性力学又获得一 些进展。Mises明确地提出了新的屈服条件——应力强度不 变条件,即后来被称之为 Mises条件。几年以后,H. Heneky(汉基)把这个条件解释为当单位体积的弹性形状变 形能(形状改变比能)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发生屈服。Mises 并且独立提出了类似于Levy(列维)的方程,后来就称为 Levy-Mises方程。1926年,Lode证实了它在一级近似下 是准确的。
3. 发展简史
关于塑性力学方面最早的一批著作发表于上19世纪70年 代。1864年,H. Tresca(屈雷斯加)公布了关于金属冲压和挤 压的初步实验报告,根据这些实验,他提出了金属在最大剪应 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发生塑性屈服这一著名论断,这就是后 来所称的Tresca条件。这个条件实际上是土壤压力理论中的 库仑(Coulomb)条件的一个特例。此后,St. Venant(圣文 南)用Tresca条件计算了理想塑性圆柱体中因扭转或弯曲而 出现部分塑性时的应力( 1870年),以及受内压作用而完全 塑性的圆管中的应力(1872);并研究了平面应变方程式。 1871年,Levy根据St.Venant的观点建立了三维情况下的方 程,还提出了平面问题方程的线性化方法。
注意: (1)弹性后效和蠕变现象是由于材料的粘性而引起的; (2)一般地,在常温情况下,对硬金属来说,弹性后效和流态 变形与塑性变形相比非常小,因此,就把非弹性变形作为塑性 变形来理解(即认为图b上D点和c点重合)。但对常温下的软金 属以及高温下的金属,这种和时间有关的变形是不能忽略的。
(3)材料产生这种永久变形的能力是它的另一个重要的力 学性质,就是材料的塑性性质。 (4)在本课程中将不考虑那些和应变过程的时间有关系的 变形现象如蠕变、松弛、粘性等。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塑性力学在理论上、方法上以 及实际应用上,无论在深度上或广处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的研究仍是工作 的主要方向。主要是要弄清应变路径的急剧变化、材料的各 向异性、应力张量的第一、第三不变量等等因素对塑性变形 、屈服和硬化的影响,以便建立更一般、更完善的塑性阶段 的本构关系。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塑性动力学 的研究。
5、 简化模型
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基本假设,忽略某些次要因素 得到理想化的简化模型,作为进一步建立理论的基础。(
模型的简化——基本假设)
但由于材料在屈服之后,应力应变曲线是非线性的,即使 建立了理想化的模型问题仍很复杂,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常1
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物体由于受力而变形,在力去掉以后能立即消失的 这部分变形(CE)为弹性变形。在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如 图(a)所示,其应力应变曲线往返的路径是一致的。
非弹性变形: 当应力超过某一个限度(通常把它称为弹性 极限)以后,即使将力去掉也不能恢复原形,其中有一部 分变形被保留下来,如图(b)所示,在力去掉以后,被保留 下来的部分(OC)叫做非弹性变形。
4.1 简单拉伸实验 4.1.1 应力应变曲线
dl l 瞬时应变 (对数应变/自然应变) l ln : 0 l l0
l
条件应变(工程应变) :
l l0 l0
a) 实验曲线
b) 简化曲线
卸载定律与 冷作硬化
由简单应力状态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可以看出塑性力学 问题有两个主要特点: (1)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2)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值对应的,而与加载历史 有关。 因此塑性力学的问题是从某一已知初始状态开始,随 着加载过程,用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关系逐步求出每时 刻的增量,累加起来得到物体内的最终应力和应变分布。
4 基本实验
对塑性变形基本规律的认识来自实验。从实验中找出 在应力超出弹性极限后材料的特性,将这些特性进行归纳 并提出合理的假设和简化模型,确定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 材料的本构关系,从而建立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解出这 些方程,便可得到不同塑性状态下物体内的应力和应变。 塑性力学中的两个基本实验: 4.1 简单拉伸实验 4.2 静水压力实验
20世纪的上半叶是塑性力学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在这一 时期,静力学问题得到了完善的发展,理想塑性的平面问题 和轴对称问题都可得到完全解。1924年,Prandtl(普朗特 )将Levy-Mises理论推广应用到平面应变问题,既考虑了 塑性变形又考虑了弹性变形。1930年,Reuss(路埃斯)又 把Prandtl的工作推广到三维问题,建立了Prandtl- Reuss 增量型塑性理论。1924年,Heneky(汉基)采用Mises条件 提出了另一个理论,建立了全量应变和应力关系。1943年, 依留申把这个理论加以系统化,这就是所谓全量型塑性理论 。在1948年,Batdof(巴道夫)等从晶粒滑移的物理概念出 发提出了一个塑性滑移理论。1948年,W.Prager(普拉格 )等建立了塑性增量理论的极限原理。
b)由于方程是非线性的,变形是和加载的历史有关的,因 此在求解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数学上的困难; c)在求解问题时,在物体中,弹性区和塑性区往往是共存 的,需要决定这两个区域的交界面,并满足这里的力的和 变形的连续条件,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解题的困难。
(2) 塑性力学和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 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物体内产生的永久 变形,而弹性力学不考虑; 和流变学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只与应力 和应变的历史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而流变学考虑的永久 变形与时间有关。
注意: (1) 塑性力学与弹性力学同属固体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 组成部分,线弹性力学中除了物理关系(广义Hooke定律) 外,所有在连续体基础上建立的基本方程(如:平衡方程 、边界条件、几何方程)、某些基本假设以及关于应力、 应变的分析等这些和材料物性无关的基本概念都可以在塑 性力学中得到应用。 (2)塑性力学远比弹性力学来得复杂。 a)塑性力学中没有一个像广义Hooke定律那样的统一的本 构关系。除了无硬化材料处于屈服状态的情形之外,本构 关系至今尚未得到完满的解决。因为塑性变形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过程,它是随不同的材料和外界条件而改变的,所 以,目前存在着多种理论,它们只是反映了实际情况的某 些方面;
4.2
静水压力实验
静水压力实验表明:静水压力可使材料的可塑性增加, 原来处于脆性状态的材料可以转化成为塑性材料。但静水压 力对金属材料的屈服极限影响不大(岩石材料则不同)。平 均正应力在几万个大气压以内时,金属材料的体积变化与平 均正应力近似成正比。 注意:变形速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应力应变曲线都有影 响.但这些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才比较明显。对金属材料在普 通的变形速度及温度条件下影响不大。上述试验也即是 在普通变形速度及室温下进行的。
5.2 应力应变曲线 的简化
理想弹塑性模型:对低碳钢或硬化性质不明显的材料,若 应变不太大,则可忽略硬化因素,而将实际应力一应变曲 线(图2中虚线)简化为折线。
理想刚塑性模型: 对弹性应变比塑性应变小得多而且硬化 性质不明显的材料,可用水平直线代替实际曲线
线性硬化弹塑性模型:对有显著硬化性质的材料,可用两 条直线代替实际曲线
2.塑性力学的任务
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物 体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应力和变形的规律。 塑性力学研究的两大问题: (1)根据实验观察所得结果为出发点,建立塑性状态下变形 的基本规律,即本构关系,以及有关的基本理论; (2)应用这些关系和理论求解具体问题,即求物体在荷载等 外来因素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的分布,包括研究在加载过程中 的每一时刻,物体内各处的应力及变形,以及确定物体内已进 入塑性状态的范围(即:确定弹性区和塑性区的界限)等。
包辛格效应的物理解释: 对于均匀应力状态,外载全部卸除后,宏观应力等于 零,但保留了宏观的残余应变。实际上,物体内部微观结构 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微观的残余应力,它能在下次加载时扩 大物体的弹性范围。 注: (1)在金属单晶体材料中不出现包辛格效应,所以一般认 为,它是由多晶体材料晶界间的残余应力引起的。 (2)要考虑这种因素对塑性问题的处理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多数理性理论中都不加考虑。但这种效应使材料具有 各向异性的性质,对于有往复加载的情况应予以考虑。
4.1.2
包辛格效应
如果卸载后进行反向加载(拉伸改为压缩)。首先出现 压缩的弹性受形,随后产生塑性变形,但这时新的屈服极 限有所降低。 包辛格效应:塑性 力学中的一个效应 ,指具有硬化性质 的材料由于塑性变 形的增加,屈服极 限在一个方向上提 高,同时在反方向 上降低效应。 (1886年 包辛格)
(2)利用金属塑性成形方法不但能获得强度高、性能好的 工件,而且具有生产率高、材料消耗少等优点,因而在国 民经济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像汽车、拖拉机、宇航、 船舶、军工、电器等工业部门,塑性成形乃是非常主要的 加工方法。
(3)应用塑性力学解决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地质力学 等问题也取得了下少有意义的成果。特别是现代电子计 算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塑生力学本身的发展,而且为其 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4) 当材料的本征长度为微米量级,应变梯度的影 响必然表现在微机电系统以及信息材料、微元件的力学 行为。诸如微细元件的断裂、损伤、强度及稳定性等等 问题。以应变梯度理沦为核心的微结构塑性力学将会迅 速得到发展,应用于高新技术的众多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