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
2025届高中地理特训卷第二部分第五章整体性与差异性过关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整体性与差异性过关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备知识与技能专练[2023·浙江6月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一个重要的固碳举措。
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经典高考题]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3~4题。
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4.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经典高考题]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
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经典高考题]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8.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结合“某自然带的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2.图甲中该自然带的分布最高纬度高于40°,而在图乙中分布的最高纬度在30°附近,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及轮廓B.大气环流的差异C.地形分布D.洋流影响解析:图示阴影地区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图乙为非洲大陆南端,35°S以南为海洋,没有陆地自然带分布。
图甲为半岛地形,伸入海洋中,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纬度较高。
答案:1.C 2.A下图为“沿某纬线自然环境变化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b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4.导致图中由c到a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条件B.水分条件C.土壤条件D.人类生产方式解析:由图示经度及地形可知,b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由c到a,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呈现森林(c)→草原(b)→荒漠(a)的变化。
答案:3.C 4.B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完成第5~6题。
5.从地理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描述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6.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解析:诗句描述的是由北向南的变化,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热量为基础。
答案:5.B 6.B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形成正确的差异性观点:如“差异”和“分异”,“差异”是一 个名词,而“分异”则是一个动词,地域差异表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现 象,而地域分异则表示地域差异现象背后的形成机理、演变过程以及一 般规律。所以在学习时可遵循“差异现象—地域差异性—地域分异的原 因—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思路。
2.学习技法
矿产资源;②改
质和化学元素的
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变了地表形态,
迁移运动,以及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
塑造了各种自然
能量的流动、转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
景观;③实现了
化;②联系自然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地区之间、圈层
地理环境中的有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之间的物质交换
机界和无机界
和能量传输
3.对比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两种新功能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
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迁移导致流水地貌的演化,其过程如下: □13 流__水__侵__蚀__→高原的峡谷不 断拓宽→高原面萎缩→□14 _山__地___→丘陵→平原。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 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 环境要素组合。
(3)读图分析法: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理解陆地水平地带性 分异规律;结合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典型山脉的垂直分异示意图, 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 结合实例, 分析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规律。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我国西北、青藏等典型区域,解释区域内 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理解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 [综合思维]以植物光合作用、碳循环为例,分析自然环境 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 [人地协调观]联系藏羚羊数量的变化、森林的过度采伐等 案例,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明确人类活 动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树立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乐章。
10月底-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广东韶关南雄帽子峰镇赏银杏的好时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银杏林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B.降水C.光照D.热量3.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
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
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
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
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海西南部成为明太鱼主要分布区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径流C.寒流D.盐度5.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有利条件有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②临近渔场,运输费用低③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④季风影响小,阴雨天气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代表淀积层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森林土壤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土壤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森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1.武夷山森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值出现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2.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多B.蒸发量较大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量较大题组二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深入地下十几米,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骆驼刺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4.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题组三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
经过漫长而缓慢的隆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6.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不相符的是()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能力提升练题组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2019年8月,亚马孙雨林遭受严重火灾,整个亚马孙雨林地区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热点微专题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2.热带云雾林有利于寄生、附生植物生长,是因为其 ( )
A.树木茂密,土层深厚
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D.云雾缭绕,养分充足
3.云雾林成为很多动植物避难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气候湿润,位置偏远
B.人为进行开发保护
C.地处山区,风力较弱
D.自然环境独特单一
【答案】1.B 2.D 3.A
(3)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浮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 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 严重影响北极的生存环境。
海南岛的热带云雾林主要分为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两大 类,主要分布在霸王岭、尖峰岭、黎母山、五指山、吊罗山和鹦哥岭等 林区海拔1 2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分布环境平均气温在19 ℃左右, 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能达到88%以上,云雾出现频率高,风力强劲,土 壤含水量常处于饱和状态。一般植物靠根得到水分,而热带云雾林多利 用树叶吸食雾水以此获取水分,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近年来受全 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其他森林相比,热带云雾林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 脆弱。
[解析]第1题,与低海拔地区相比,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风力大, 林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小;海拔高不易被开发利用;由于山顶面积
小,云雾林分布面积较小。第2题,热带云雾林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 土层不会太厚;寄生、附生植物不直接与土壤接触,因此要从寄生的生
物中吸取充足的养分才能生存;
人类活动影响小和气温较低不是影响寄生、附生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第3题,从图中可知,云雾林水汽充足,气候湿润,海拔高,位置偏远, 成为很多动植物的避难所;由材料可知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泛指 海拔较高的山地生长的原始热带雨林,原始热带雨林地区一般人烟稀少, 而且从材料和图中看不出有人为开发和保护;地处山顶,风力较强;热 带雨林中自然环境较复杂,动植物种类也较丰富。
(4)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9—2023)五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附答案
(4)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9—2023)五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一、单选题[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比东欧平原降水少。
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①距水汽源地远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③地势南高北低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3.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A.沼泽分布少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D.远离北冰洋[2023年全国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
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5.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6.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2020年全国高考真题]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
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
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有何特点?自 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E 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 异,它的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 C 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受何因 素影响?
3.比较不同山体纬度的高低 (1)比较不同山体所在的热量带判断山体纬度高低。 (2)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 纬的山地海拔低。
4.判断自然带的多少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 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 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 自然带谱越复杂。
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规律:海陆分布。 (2)形成基础:水分。 (3)分异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 草原、荒漠。 (4)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 , B________ , C________,D________。
(2)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水热 条件。 (3)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在重 力作用下积雪冰川下滑较多。 (4)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 水分条件好;加之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 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复杂。
垂直自然带的判读 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 差异性
课标要求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1 -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 6 -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 13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选填序号)①岩石②生物③大气④土壤⑤植物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1)实现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微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哪一种循环?[提示]生物循环。
[教材思考]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提示:图中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通过大气降水,生物、土壤、河流和湖泊获得水分补给;大气通过植物蒸腾、土壤和河湖蒸发获得水汽;土壤中的无机盐及养分,通过水的运动被植物吸收。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含义: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
2.内容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特点(1)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二学期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第二学期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Ⅰ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B.海陆位置C.地形D.土壤2.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纬度低、相对高差大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百年名校教学楼,图中教学楼修建于M高台之上,台阶N处曾常年潮湿渗水,导致学生摔倒,后经检修后,渗水现象得到解决,N处不再潮湿,M处平台自然萌发数棵香樟树,郁郁葱葱。
香樟树不耐寒冷,适合生长于年平均温度16~17℃以上,绝对低温-7℃以上地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地的自然植被主要为()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4.台阶N处曾经常年潮湿渗水的可能原因是()A.该地多雨潮湿的气候B.清洁工人洒水过于频繁C.地势低洼地下水出露D.教学楼供水主管道漏水圆柏是山地暗针叶林带常见树种,受水、热条件差异影响,其分布上限海拔高度不同。
圆柏原是高大直耸的外形,但在我国台湾玉山,却演化成小叶、呈匍匐状的高山灌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山地圆柏上限高度由高到低排列是()A.天山博格达山、台湾玉山、秦岭太白山、小兴安岭B.小兴安岭、秦岭太白山、台湾玉山、天山博格达山C.台湾玉山、秦岭太白山、天山博格达山、小兴安岭D.小兴安岭、天山博格达山、秦岭太白山、台湾玉山6.玉山圆柏演化成小叶、呈匍匐状的高山灌丛的原因是()A.多强风B.光照强C.降水少D.土层薄7.圆柏所在针叶林()A.主要分布在南半球B.林下多为藤本植物C.集中于土壤肥沃区D.多与高山草原相邻下图为中国某山脉东中西三段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读图判断该山脉是( )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9.有关图中三段山脉植被带谱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段阳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植被带谱丰富B.中段纬度较低,植被带谱比东段和西段丰富C.山脉阴坡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高,带谱丰富D.山地疏林、灌丛带均分布于山脉向阳坡一侧湿地是位于陆地和水体之间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土壤和水体的系统作用使其具有明显的固碳功能。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教师版)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11题。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答案】11.D【解析】1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
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
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
故选D。
【点睛】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7.(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190902437
章末检测(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2.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C.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D.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1~2.解析:第1题,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注意两者间的因果联系。
第2题,框图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答案:1.C 2.B3.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地方性分异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①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②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③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④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自然带分布受地方性分异因素干扰,就是指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自然带。
①是由于南半球在该纬度地区大部分为海洋;②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③是由安第斯山的阻挡而使得在山脉的两侧降水差异很大造成的;④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故①和③两项自然带的分布受地方性分异因素干扰明显。
答案:C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5.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D.草原进化,有利于发展畜牧业4~5.解析:第4题,B项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层
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0·浙江高三月考)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70° N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
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下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为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占总植被数的90%以上。
某研究团队研究了林火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右图示意林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1.林火后的前15年生产力水平迅速升高的原因有()①土壤酸性增强②有机质降解变慢③土壤温度升高④林下光照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
推测高强度林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是()A.乔水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2020·浙江嘉兴一中其他模拟)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②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③整个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④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A.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B.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D.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2019·浙江期中)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围湖造田C.森林破坏D.气候变化6.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B.整体性特征C.区域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考向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20·浙江一模)下图为某山地北坡部分气候指标垂直分布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业质量测评(五)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3.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答案 D
解析 由年均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 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则热量是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答案
解析
内蒙大通道是一条未封闭的高速公路,东起呼伦贝尔市的阿荣旗、西至 鄂尔多斯市的苏家河畔,一队自驾游爱好者沿内蒙大通道从阿荣旗行驶到集 宁(如下图),考察了沿途风土民情。据此完成 14~15 题。
答案
解析
21.山麓自然带①是( A.热带雨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D
解析 依材料可知,三座山均位于我国四川境内,它们位于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①是基带,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解析
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 22~23 题。
5.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南极地区 D.温带大陆内部 答案 B
答案
解析 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降水较少,晴天多,蒸 发旺盛,故 B 项正确。
解析
6.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 B.水体面积逐渐减少 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 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解析
11.下列关于图中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植被代表常绿硬叶林 B.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 C.①至②景观的变化完全由热量决定 D.南半球缺少①自然带
答案 D 解析 ①为针叶林;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分解快, 养分淋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小;①至②景观的变化主要由热量决定, 但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考点5整体性差异性4练习新人教版1.(xx·广东文综•T3•4分)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该省区可能是( )A.内蒙古自治区B.广东省C.西藏自治区D.甘肃省【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定位中经纬度定位在我国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应用。
【解析】选A。
从图中信息可知,由100°E向125°E纵坐标数值增大,植被覆盖度升高,由此推论,此省区从100°E向125°E降水在增多。
结合区域定位,可判断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离海越近,降水越多,体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xx·山东文综•T3~4•8分)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②为( )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3.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2)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主要取决于水分因素。
【解析】2选A,3选D。
具体分析如下:第2题,沿图中③→②→①一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自然带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过渡特点。
第3题,图中信息说明,森林与草原分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说明我国南方地区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大于北方地区,是因为南方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地区广,而我国季风区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的影响,因此其主导因素是季风。
(xx·海南地理•T8~10•9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4~6题。
4.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5.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6.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A.9月中旬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1)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气温较低的地区。
(2)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
(3)喇叭沟门的纬度、海拔比香山高。
【解析】4选C,5选D,6选B。
第4题,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5题,天然白桦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的分布,说明其温度较同纬度低,由图示可知地形为主导因素。
第6题,喇叭沟门的纬度、海拔比香山高,所以同时期气温比香山要低,因此观赏金黄色树叶美景的时间比香山最佳观赏期应略微提前些。
(xx·四川文综•T3~4•8分)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8.R河段(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1)结合图中的纬度和海陆轮廓等信息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
(2)根据自然带的变化得出从沿海到内陆降水的不同。
(3)了解形成降水的原因。
(4)河流的水文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7选B,8选A。
第7题,结合图中的纬度和海陆轮廓等信息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由于控制该区域的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改变,冬季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量少;夏季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的影响,降水丰沛。
第8题,该地区沿海为热带雨林带,降水季节变化小,R 河段为热带草原带,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R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河谷呈“V”型;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山区海拔较低,无积雪,所以春汛不明显。
(xx·安徽文综•T32~33•8分)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9、10题。
9.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10.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纬度分布规律理解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进而明确其对气温和蒸发量纬度变化的影响。
(2)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从气候、植被、水文对风化壳影响强度大小的角度分析风化壳厚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解析】9选B,10选C。
第9题,根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判断出Ⅲ为气温曲线;根据由森林-草原-荒漠降水递减的规律,判断Ⅰ为降水曲线;根据草原或荒漠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规律,判断Ⅱ为蒸发量曲线。
第10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甲降水大于丁,气温低于丁;乙风化壳厚度大于丙是因为乙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处在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处在苔原带,风化壳的厚度刚果盆地总体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处在荒漠带,恒河平原处在热带森林带,风化壳的厚度伊朗高原总体小于恒河平原。
11.(xx·江苏地理•T5•2分)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从俄罗斯到南非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
【解析】选C。
从图中行程路线可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俄罗斯往南到南非依次经过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图中虽经过赤道,但该地区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沿途未经过热带雨林带。
12.(xx·新课标全国卷Ⅰ•T6•4分)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形成如下思维过程:【解析】选C。
因45°N纬度较高,故该地区自然植被不可能为常绿植被,故排除A、B;该地区山脉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自然植被不会为草原,故排除D;结合该地区的温度带,且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可知海拔较高的山麓地带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13.(xx·新课标全国卷Ⅱ•T8•4分)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提取题干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信息,结合四地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特点进行分析。
【解析】选B。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则根据亚热带条件,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以南),③地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亚热带植被生长;①处为近海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城镇密集,主要发展种植业。
②处为山坡位置,地形、气候均适合樟树生长,可能在此集中分布。
14.(xx·新课标全国卷Ⅱ•T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认识“速生桉”的生长习性。
(2)调动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和地下水位线的变化特点,联系陆地水体补给的知识。
(3)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种植桉树、发展造纸业的分析,要结合农业、工业区位的知识进行。
解答本题的思维过程如下:【解析】第(1)题,图a中的天然次生林、灌丛,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天然次生林、灌丛下面地下水水位高于沼泽地,可为沼泽提供稳定的补给。
具体过程为树叶、树冠、树干等截留降水、阻挡地表径流,致使地表水流速减缓,增加雨水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补充沼泽水。
第(2)题,读图a与b对比分析,天然次生林、灌丛变得稀疏,原有一部分天然次生林、灌丛生长地被速生桉代替,而图中沼泽明显萎缩。
原因是速生桉生长需要消耗大量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降低,沼泽水补给地下水,沼泽水位下降,面积萎缩。
第(3)题,由题干知速生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则从速生桉本身条件分析,再加上西南地区本身比较贫困与落后,人口较多,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第(4)题,速生桉的原生长环境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我国西南地区的季风气候不同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而是有着旱雨两季,旱季时不适合桉树生长,会加剧旱季缺水情况。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15.(xx·北京文综•T40(2)•10分)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自然景观及成因。
【解析】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其成因主要从纬度、风带、洋流等方面分析。
②地为山地,形成垂直地带性景观。
主要是因为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降水发生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
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