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
6 Y一10型液压 榨 油机 : 南 汝 阳液 压 机 械有 Y 9 河 限公 司 ;Y 25型螺 旋式 榨油 机 : 江磐 峰 机械 制 6 L一 7 浙 造有 限公 司 ;get 80 A in 9N气 相色谱仪 、gl t 7 5 l 6 A in 9 B e 5 液质 联用 仪 : 国 安 捷 伦 科 技 公 司 ; 效 液 相 色 谱 美 高
合作项 目(0 0 Y 1 2 1S 0 )
收 稿 日期 :0 1—1 0 21 2— 8 者简介 : 王亚萍 , ,9 8年 出生 , 理研究员 , 济林产 品加 女 17 助 经 工利 用
究对 比不 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 品质及功能性 成分 的
影响 , 为油茶 籽油 的合理加 工提 供科学依据 。
l 材 料 与 方法
1 1 试 验材料 .
14 指 标测 定方 法 .
酸 值 : 照 G / 50 20 _ 。 参 B T53 - 054 J 过 氧化值 : 照 G / 09 3—2 0 J 参 B T50 .7 035。 色值 : 罗维朋 比色 法测定 。 用 脂 肪酸 : 相 色 谱 法 。色 谱 条 件 : 谱 柱 H 气 色 P—
I N WA 0m X . 2 1 . . 0 2 z N O X 3 3 i id , . 5 t 0 T m m。进 样 口
油茶 籽 : 自浙 江省 建德 市 霞雾 农 业 开 发 中心 采 油 茶基地 充分成 熟 的普通 油茶 籽 。
基 金 项 目 :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0 9 A 1 0 ) 中 央 级 公 益 性 国家 20 B DB 9 , B 科研 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资金 ( IF 15 , 院 R S6 4 ) 省
古代的榨油机:传统茶籽油精炼技术
目前油茶籽的加工主要采用预榨浸出工艺,由于高温热榨和化学精炼,存在产品品质低、能耗和炼耗高等问题,影响了油茶的加工效益。
低温压榨和吸附精炼技术具有产品品质高、能耗和炼耗低等优点,近年来成为油料加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的油茶籽加工工艺主要有两种:一次压榨法和预榨浸出法。
第一种方法主要应用在小型油料加工厂,其特点在于采用“95型”等单螺旋压榨机进行一次性深度压榨,压榨温度很高(125~130℃),因而茶籽油和饼粕的质量较差。
第二种方法主要应用于中大型油料加工厂,此法是首先将60%以上的茶油挤压出来,然后用有机溶剂对压榨饼进行浸提,残油一般在1%左右,茶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精炼工序得到成品油,其主要工艺流程如所示:油茶籽→烘干→清理→轧坯→蒸炒→压榨→毛油→精炼→成品油↓油茶饼→浸出→毛油→精炼→成品油图油茶籽压榨工艺流程图Fig.1.2Squeezingprocessofoilteaseed这两种工艺制取的茶油质量不高,而且生产成本较高,饼粕残油高,大多被作为肥料,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油茶籽的加工效益。
传统的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如图1.3所示:茶籽毛油→脱胶→脱酸→脱色→脱臭→高级精炼油图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图茶籽油精炼可以改善茶油的品质和口感,且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茶籽毛油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茶籽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以及油脂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茶籽油中的大部分活性物质是热敏感型化合物,在油脂的精炼过程中很容易损失,使、茶籽油的品质下降。
因此,探索茶籽油各加工工序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及探寻出有利于提高茶籽油品质的精炼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以来出现了一些精炼茶油的新型方法,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方法有低温冷榨精炼和膜技术精炼等。
魏佳等通过应用研究发现,与传统的高温精炼工艺相比,低温精炼油中的VE、VD3、角鲨烯和甾醇的保留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表明低温精炼技术可以在有效除去茶籽油中不良成分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使茶籽油中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得到保留。
?各种茶油加工工艺的优缺点?茶油加工工艺的优缺点
各种茶油加工工艺的优缺点茶油加工工艺的优缺点山茶油有根据制取工艺分为三种:冷榨、热榨、浸出,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一、冷榨茶油冷榨是一种生产油的制作工艺。
一般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
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50%左右。
所冷榨出来的油因为没有受到破坏,一般也不需要加添加剂,就可以长时间的保存。
市值价值相对高端。
优点:冷榨油具有纯天然特性,防止了激进高温榨油加工产生的有利影响。
冷榨成品油中保留了油料的天然风味和色泽,完整的保管了油中生理活性物质(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功能、甾醇具有健肤作用和增强人体代谢功能)冷榨油机榨出来的油原汁原味,健康生活的选择。
二、热榨茶油热榨,是将油料作物种子炒焙(温度高于120-130℃)后榨取,气味特香、颜色较深,产量较高。
产品中存留的残渣较少,容易保存。
而冷榨的种子不加炒焙,所以气味较差,但色泽好。
两种压榨法均无溶剂残留。
热榨需要先将油料经过清选、破碎后进行高温加热处理,使油料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破坏油料细胞、促使蛋白质变性、降低油脂粘度等,以适于压榨取油和提高出油率。
缺点:但经高温处理后的油料榨出的毛油颜色偏深、酸价升高,因此毛油必须精炼后才能食用。
同时高温榨油使油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维生素E甾醇、类胡箩卜素等)压榨过程中损失很大,造成资源浪费。
三、浸出茶油化学浸出油是用化学制油方法驻华使节原料中分享出来的油品。
主要采用六号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原料充分浸泡,然后高温提取而成,这种生产方法出油率高。
缺点:生产过程中受到化学溶剂的污染,油脂本身也有溶剂残,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剂不容易完全清除干净,而所用溶剂多为轻汽油,如果质量不纯,会含有毒化合物如苯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消费者长期食用这种油,健康将遭到危害。
不同加工方式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品质的影响
目前 工业 上 茶油 主 要 采用 压 榨 法 和 溶 剂 浸 提 法 制 油 。2种 制油 方 法 均 存 在 着 一 定 不 足 。压 榨 法 处 理 量小 、 油 率 低 、 油颜 色 、 炼 复 杂 。溶 剂 浸 提 提 茶 精 法 处理 量 大 , 有 机溶 剂存 在 安 全 隐 患 、 但 茶油 缺 乏 清
表 明 , 油茶 中 , 江红花 油茶 的种 仁含 油 率 ( 0 7 ) 干籽含 油率 ( 7 2 ) 高 , 果含 油率仅 次 于 小果 4种 浙 6 .% 和 3 .% 最 鲜
油 茶 。从 经济 角度 考虑 , 江红 花 油茶 最具发展 前 景 。 然后 以浙 江红花 油茶为材 料 , 究 了 C 临界 萃取 、 浙 研 O 超
一
要求 , 导致制油成本增高 - 。C 8 O 超临界萃取得油 ]
率高 , 杂质 含量 低 , 色泽 浅 , 省 去过 滤 、 胶 、 酸 、 可 脱 脱 脱 色 、 臭 等 一 系列 精 炼 工 序 , 耗 能 较 大 , 本 较 脱 但 成
高 。而采用低温冷榨工 艺, 以避免高温处理 导 j 可
低于 C 2 O 超临界萃取法, 二者油脂氧化稳定性也显著好 于后者。维生素 E含量: O 超临界萃取 法 >溶剂萃 C
取 法 >低 温冷 榨 法。
关 键词 浙 江红花 油茶
中图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 号 : S 2 . T 25 1
脂肪酸
经 济性状
超 临界 萃取
低 温冷榨
氧 化稳 定性
文献标 识 码 : A
低 温冷 榨 、 溶剂 萃取 3种 不 同的加 工方 式对 其 油 脂提 取 率 、 酸价 、 氧化 值 、 价 、 过 碘 色泽、 皂化 值 、 明度 、 生 透 维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非专业的普通消费者面对“压榨”和“浸出”等油脂专业工艺名称往往会是一头雾水——这些专业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下面将就二者的一些区别和利弊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广大喜爱茶油的消费者起到一定帮助。
【注:我司仅生产压榨精制油,本文旨在普及茶油食用价值及专业名词相关知识】●山茶油提取工艺从山茶油的提取来分别的话,主要有两种制油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
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
对上述两种油脂提取工艺,企业一般都是按需选用,用其所长,互作补充,往往在同一个企业内采用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
也有一些小企业或者只有压榨法制取工艺设备或者只有浸出法制取工艺设备,只能采用一种生产工艺。
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这两种方法的互补,充分利用了“来之不易”的油茶籽,降低山茶油油的成本。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经过物理化学精炼才能成为可食用的成品山茶油。
只经过压榨或浸出这第一步提取工艺得到的野山茶油叫原茶油,原茶油是不能吃的。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通过碱炼、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去除野山茶油中的杂质,才能使之符合国家标准,成为可食用的成品野山茶油。
●从原茶油到成品山茶油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原茶油,都还不能吃。
原茶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
原茶油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一个完整的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含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蜡等六步过程。
也就是说,压榨和浸出只是制取原茶油的工艺过程,而要使原茶油变成成品茶油,都必须经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精炼。
茶油分类&工艺
茶油分类油茶籽油分为油茶籽原油和压榨油茶籽油、浸出成品油茶籽油三类。
茶油提取工艺1、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对其进一步精炼得到,根据精炼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压榨油茶籽油。
2、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茶油的一种方法。
将物理压榨后残渣(油饼)通过浸出法获得原茶油,精炼得到。
根据精炼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浸出成品油茶籽油。
3、只经过压榨或浸出这第一步提取工艺得到的茶油叫油茶籽原油,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油茶籽油。
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原茶油,都还不能吃。
原茶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
原茶油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一个完整的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含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蜡等六步过程。
成品茶油品质的衡量国家标准GB11765-2003规定了食用成品茶油的质量指标,包含了“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指标。
其中“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性指标。
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凡是达标的,就是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将茶油分为:原茶油——这种油通过压榨或浸出而得,未经精炼,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能食用。
俗称“毛茶油”压榨茶油——采用压榨法获得原茶油,然后对其进一步精炼得到。
根据精炼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在压榨茶油中,一级是最高标准,但要炼制一级压榨茶油一定得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等多道工艺,成本会上升很多,当然其他的营养成份也会有所损失。
浸出茶油——这种茶油通过压榨获得压榨毛油,又将压榨后残渣(油饼)通过浸出法获得原茶油,与压榨法获得的原茶油混合后精炼得到的茶油。
茶油生产工艺山茶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冷榨法、热榨法和浸出法。
油茶果采后处理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油茶果采后处理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王亚萍;费学谦;王开良;姚小华;任华东;罗凡【摘要】研究了烘干、堆沤、阴干、晒干4种不同的油茶果采后处理方式对油荼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果采后直接晒干处理所得油茶籽含油率高,油茶籽油品质最好,烘干处理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优于其他2种处理方式(P<0.01),二者油茶籽含油率分别为43.88%和43.67%,油茶籽油中的油酸含量分别为83.54%和83.42%,α-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含量均较高,而传统的堆沤处理效果最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油茶果采后应及时晒干,若遇天气不好时,应采用烘干处理.【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3(038)009【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油茶果;处理方式;油茶籽油;品质【作者】王亚萍;费学谦;王开良;姚小华;任华东;罗凡【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2;TS205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1]。
油茶籽油营养丰富,是我国唯一一种能与西方橄榄油相媲美的高油酸特种油脂,在主要指标上接近甚至超过橄榄油,被认为是“品质最佳的植物油”,有“东方橄榄油”和“油中软黄金”的美誉[2]。
合理科学的采后处理技术是确保原料油茶籽品质的关键。
传统的油茶果采摘后要堆沤6~7 d,认为这样可以让油茶籽后熟,增加含油量,然后再进行晒干捡籽。
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史景霞(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摘 要:为研究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热榨法、冷榨法、水酶法及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4种制油工艺制备油茶籽油,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微量成分、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接近,其中水酶法制备的油茶籽油中总生育酚、总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258.83 mg·kg-1、2 686.77 mg·kg-1,同时水酶法还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本研究为不同工艺制备油茶籽油的品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油茶籽油;脂肪酸;活性成分;抗氧化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il Making Processes on the Quality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SHI Jingxia(Yihai Kerry Arawana Holdings Co., Ltd., Shanghai 200122,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il production processes on the quality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four oil production processes were used to prepare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including cold-processed extraction, heating-crushing extraction, aqueous enzyme extraction, and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race component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was similar. The total tocopherols and total sterols in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prepared by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were 258.83 mg·kg-1 and 2 686.77 mg·kg-1,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also had good antioxidant ability.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quality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prepared by different processes.Keywords: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fatty acids; active ingredients; antioxidant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经济价值高,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1]。
茶籽油生产传统工艺与新工艺的比较
茶籽油生产冷萃新工艺油茶籽油的生产一般有冷榨工艺、热榨工艺、热浸工艺,以及这些工艺形成的组合工艺。
现行的这些工艺各自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问题。
广州泰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创新的冷萃工艺,应用于油茶籽油的生产,具有质量优、成本低、效率高、适应性强、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一、冷榨工艺:利用外力加压,强力将油静态压出。
冷榨工艺包括土法压榨(楔榨)、液压压榨。
土法压榨因人力劳动强度大,已被淘汰,目前仅在交通、能源落后的偏远地区尚有少量使用。
茶籽产区的农村广为采用液压榨油工艺,该工艺所获得的毛茶油杂质少,色泽浅,是现今茶籽产区作坊式分散加工的主流工艺。
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实际生产中以卧式液压榨油机居多。
存在问题:1、经过蒸炒的油容易氧化(用蒸汽蒸坯时温度达110℃- 120℃);2、靠外力静态压榨,出油率低;3、加工周期长,产能受限制;4、杂质多,精炼损失大。
二、热榨工艺:采用螺旋榨油机,利用高速转动螺旋杆进行施压进行动态压榨。
存在问题1、在动态挤油过程中,压榨机螺旋杆与物料强力摩擦,油料在榨膛内的瞬间压榨温度较高(榨膛内温度可达150-200度),破坏油和饼粕的品质;2、出油杂质较多;3、需要相当的添加物(如茶籽壳、稻草)辅助压榨出油,降低产能;4、色泽较深并产生难闻气味,须经精制脱除;5、出油率虽高于冷榨法,但仍有20%以上的油残留在渣饼中;6、由于以上原因,精炼时油的损耗增大,成品油率会下降。
三、热浸工艺:利用极性低的液体(常压下)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平转式浸淋,将油溶出,然后回收溶剂,得到毛油。
存在问题1、必须通过高温才能脱除残留溶剂(达到标准);2、由于油茶籽属于高含油率的油料,粉碎后待淋浸提取的油茶籽物料层黏度极大,实施淋浸时溶剂不能与物料充分接触并顺利通过,必须添加相当数量的茶籽壳、稻草等辅助物质使料层变得疏松,才能使浸淋过程顺利进行。
这样既降低提油的产能,又对后续提取料渣中的茶皂素带来不良影响。
油茶籽油精炼工艺的研究
4、精炼:通过物理方法进一步去除粗油中的杂质和异味,如过滤、脱色、 脱臭等。
5、干燥:将精炼后的油茶籽油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达到规定的 含水量标准。
品质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油茶籽油,我们可以发现,水酶法提取的油茶 籽油在品质上具有明显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油脂含量:水酶法提取的油茶籽油油脂含量较高,可以达到85%-90%,远 高于传统压榨法的油脂含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优化后的精炼工艺对提高油茶籽油 的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炼工艺的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油茶籽油的色泽、气味和口感等品质指标。 这可能与优化后工艺中控制了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2、通过控制这些参数,能够更好地保护油茶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如不饱和 脂肪酸等。这使得优化后的油茶籽油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本次演示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水酶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 油茶籽油提取方法,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避免了对油脂的过度加热和化学试 剂的使用。水酶法提取的油茶籽油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合理的脂肪酸组成以及 优良的口感和香味品质。通过对提取工艺的优化,可以得到更高品质的油茶籽油。 随着健康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将在未来的油茶籽油产业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精炼工艺的介绍
油茶籽油的精炼工艺主要包括筛选、清洗、干燥、轧胚和精炼等步骤。具体 流程如下:
1、筛选:去除油茶籽中的杂质和劣质籽粒,保证原料的纯净度。
2、清洗:去除油茶籽表面的污垢和杂质,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3、干燥:将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干燥处理,以便进行轧胚操作。
4、轧胚:将干燥后的油茶籽轧 成薄片,便于油脂的提取。
不同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物质的影响
精选 的茶 籽 仁 一 粉粹 过 4 目筛 一 蒸 炒 至最 适 0 合 流 油状态 _趁 热包 饼一 上架 液 压 成 品油 + 12 2 螺旋 压榨 制油 .. 精 选 的茶籽 仁一 炒 制 至手 轻 研碎 即成 粉 末状 一 压 榨一 成 品油
风味 物 质 。结果 表 明 : 压压 榨 油、 旋压榨 油、 出油 的风味 物质 分 别 为 5 、7 4 液 螺 浸 0 5 、9种 ; 中醛 分 别 占总挥 发 其
物 的 4 .3 、92 % 、0 0 % 。壬 醛 、 醛、 24 % 5 .3 2 .7 辛 己醛是 茶 籽 油 的 主体 风 味 化 合 物 , 含 有 酸 、 、 、 等 化 合 还 醇 酮 酯
况 小玲 徐 俐 张 红梅
(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阳 502 ) 50 5
摘 要 为 了探 明 不 同加 工 工 艺对油茶 籽 油风味 物 质 的影响 , 通过 液 压 法 、 螺旋 压榨 法、 出法 3种 工艺 浸
对 贵 州省 天柱县 蓝 田 高华村 的 油茶籽进 行加 工 , 用气 质联 用( C—MS 分析 3种 工 艺所提 取 的油 茶籽 油 的 采 G )
物 。螺 旋压 榨 油能产 生 出较 丰 富的风味 效 果 , 并初 步探 索 了原 因。
关键 词 茶籽 加 工工 艺 油茶籽 油 气质联 用 风味 物质
中国分 类号 : 14 Q 5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1 4 2 1 )6—0 8 0 10 0 7 (0 2 O 0 9— 5
21 0 2年 6月
中国粮油学报
J u n lo e C ie eC rasa d Oi scain o r a f h hn s e el n l Aso it t s o
压榨条件对油茶籽毛油挥发性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压榨条件对油茶籽毛油挥发性成分及品质的影响罗凡;郭少海;费学谦;姚小华;王亚萍;叶晓飞【摘要】为了探讨压榨前处理条件对油茶籽出油率的影响,以及压榨毛油中理化指标在不同压榨条件中的形成规律等问题,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含壳率、含水率、烘烤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下压榨油茶籽油的挥发性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压榨原料的含壳率为20%,含水率4%~5%时,原料在入榨前130℃烘烤1h后进行一次性螺旋压榨,低温离心过滤后生产的茶油挥发性成分最丰富,营养物质的含量也相对较高;茶油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包括正辛醛、壬醛、糠醛、正己醇、庚醛、正庚醇、正辛醇、苯乙醛、反式-2-癸烯醛等,构成了压榨茶油的基本风味组成.研究还发现温度是挥发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浓度变化的敏感因素,在茶油加工过程中一定的温度对挥发性成分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温往往对营养成分的保留不利.【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5(030)004【总页数】6页(P61-66)【关键词】油茶籽油;压榨;温度;营养;挥发性成分【作者】罗凡;郭少海;费学谦;姚小华;王亚萍;叶晓飞【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富阳311400;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玉山334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7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之一,其脂肪酸组成和保健功能与橄榄油相似。
在国际市场上,橄榄油美好的气味、滋味被认为是其重要的优点,而茶油产品的挥发性特征却略有欠缺。
近年来,油脂的特征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油脂的挥发成分主要与栽培品种、气候、土壤质量和果实的成熟周期有关[1]。
新鲜的油茶籽油特征气味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来自油茶果。
全程低温精制工艺对油茶籽油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油茶籽油中的活性营养成分。与传统的高温精炼工艺相 比, 低温精炼油中的 甾醇、 角鲨烯、 维生素 E和 维生素
D 的保 留率分 别提 高 了 5 9 . 2 %、 5 4 . 3 %、 5 6 . 2 %和 6 7 . 8 %。
2 0 1 3年 1 0月
中国粮油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C e r e a l s a n d Oi l s As s o c i a t i o n
Vo 1 . 28, No .1 0
0c t . 2 01 3
一
定 的不 良影 响 , 而 且 初 榨 油 茶 籽 油 存 在 山茶 特 有
高档食用油 , 主要原 因有 3个 : 一是其 油脂 的脂 肪酸组 成 和甘油酯 构型有益 于人 体健康 。油茶籽油 的单不饱 和脂肪酸含 量高 , 饱 和脂 肪酸含量 较低 , 而且其 亚油 酸
的浓重 气 味 , 不适 合 大众 口味 , 需要 通 过精 炼 去 除 这 些成分 。 目前 , 生 产 上 尚 没有 特 用 的 油 茶籽 油 加 工 工艺 , 其 精炼 基 本上 套 用 普 通 食 用 油 ( 如油 菜 籽 油 )
第2 8卷第 1 O期
全 程 低 温精 制 工 艺 对 油 茶 籽 油 主要 活性 成 分 的影 响
魏 佳 孙 华 陈小龙 裘 晓云 姚 陆 松 胡 荣斌 张 红。 沈 国新
( 浙江 省农 业科 学 院蚕桑研 究所 , 杭州 3 1 0 0 2 1 ) ( 美 国德克 萨斯 理工 大学 生物 系 , 拉 伯克 , 美国 7 9 4 0 1 )
茶籽油生产传统工艺与新工艺的比较
茶籽油生产传统工艺与新工艺的比较茶籽油,作为一种优质的食用油,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其生产工艺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传统工艺和新工艺各有特点。
传统的茶籽油生产工艺,往往依赖于手工操作和经验传承。
首先是采摘成熟的油茶果,这通常需要在特定的季节进行。
采摘回来的油茶果要经过晾晒,让其果壳自然裂开,以便取出里面的油茶籽。
接下来就是去壳的环节,一般通过手工或者简单的机械工具去除果壳,留下油茶籽。
在压榨之前,油茶籽还需要进行烘炒。
烘炒的火候和时间全凭师傅的经验掌控,这一步对于最终茶籽油的香味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压榨方式多采用物理压榨,常见的有水压机和木榨机。
水压机通过施加巨大的压力将油茶籽中的油脂挤压出来,而木榨机则依靠人力或者畜力驱动,虽然效率不高,但榨出的油有着独特的风味。
传统工艺的优点显而易见。
由于整个过程相对简单、自然,没有过多的化学处理,所以保留了茶籽油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
而且,传统工艺往往在当地小规模生产,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的原料特点和市场需求。
然而,传统工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市场需求。
而且,由于手工操作较多,质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比之下,新工艺在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现代的茶籽油生产通常会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采摘和去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预处理环节,会运用更精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确保油茶籽的品质稳定。
压榨环节,除了传统的物理压榨,还引入了化学浸出法。
化学浸出法能够更充分地提取油茶籽中的油脂,提高出油率。
但这一方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化学溶剂的使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残留,影响油的品质和安全性。
为了提高茶籽油的品质,新工艺还增加了精炼的步骤。
通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一系列处理,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使茶籽油更加纯净、稳定。
但精炼过程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营养成分的流失。
在质量检测方面,新工艺依靠先进的仪器和检测方法,能够对茶籽油的各项指标进行精确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
了浓香油茶籽油加工工艺 ,这些均对改进压榨工艺 及产品开发方面做 出了很好 的尝试。国内油茶籽榨 油所采用 的方法 主要 为单螺 旋压 榨 J、双螺 旋压 榨 [1叫和液压压榨[1¨。规模化的油脂加工厂或采用 单 螺旋压 榨 ,或双 螺旋压 榨 ;少数规 模较 小 的工 厂采 用液压压榨 ;但无论哪种榨油工艺 ,均未能针对不 同 品质 的原料 ,采用相适应 的压榨工艺 ,故难以加工出 高品质的油茶籽油。因此 ,针对不 同品质 的原料研 究不 同的压榨工艺 ,更有利于提高油脂产 品质量和 企业效益 。
Com parison of oil pressing technologies of 0il—tea camellia seed th di圩erent qualities
GUO Shaohai,DU Menghao,LUO Fan,W ANG Yaping,FEI Xueq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 estry,Fuyang 311400,Zhejiang,China)
2018年 第 油 茶 籽 压 榨 制油 工 艺 的对 比研 究
郭 少海 ,杜孟浩 ,罗 凡 ,王 亚萍 ,费学谦
(中国林 业科 学研 究院 亚热带林业研 究所 ,浙江 富 阳 311400)
摘 要 :采用 双螺 旋压榨 、单螺 旋压榨 和 液压 压榨 3种 压榨 工 艺对 不 同品 质 油茶 籽 进行 压 榨 制 油 ,并 对压榨油的常规指标及微 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对 比。结果表 明:优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 的压榨 油品质明显优 于其他 两种压榨工艺;普通品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 的压榨油质量稍优 ;品质较差 油茶 籽 分别 采 用 3种 压榨 工 艺制得 的压 榨 油品质 相 当;3种压 榨 工 艺 中 ,压榨 饼 残 油 最低 的是 双 螺 旋压榨 ,其次是单螺旋压榨 ,最高的是液压压榨。 关键 词 :油 茶籽 ;压榨 ;油茶籽 油 ;品质 中图分 类号 : 25.1;TS224.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03—7969(2018)03—0013—04
加工工艺对山茶籽油理化品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加工工艺对山茶籽油理化品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周琦;邓乾春;杨湄;黄凤洪;郑畅;赖琼玮【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以3种加工工艺(传统压榨、压榨-精制、精炼)制取山茶籽油,对不同工艺山茶籽油的理化品质、脂肪酸组成、感观品质、微量活性成分以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3种工艺山茶籽油中,精制油在保留山茶籽油固有风味的同时,其酸值、过氧化值和色泽较压榨油有所改善;精制油总酚、植物甾醇、维生素E含量分别是精炼油的2.37、1.06、1.24倍,但其氧化稳定性不及精炼油。
山茶籽油的精制工艺仍需进一步优化。
【总页数】5页(P1-5)【作者】周琦;邓乾春;杨湄;黄凤洪;郑畅;赖琼玮【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 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 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 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 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 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2;湖南大三湘茶油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TQ646【相关文献】1.全程低温精制工艺对油茶籽油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J], 魏佳;孙华;陈小龙;裘晓云;姚陆松;胡荣斌;张红;沈国新2.不同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物质的影响 [J], 况小玲;徐俐;张红梅3.不同加工工艺对余甘子粉活性成分影响的比较研究 [J], 范源;岳鹏翔;刘竹焕;毛国萍;徐志平;赵榕;陈刚4.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J], 罗凡;费学谦;李康雄;许伟;郭少海5.精炼过程对香花油茶籽油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J], 秦荣秀;文超;李桂珍;杨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工工序对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加工工序对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刘存存;姚小华;方学智;张慧敏;李宝才;王亚萍;王开良【摘要】对油茶籽油毛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碱炼、脱色、脱臭3道工序对油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最高,为0.67 mgKOH/g;精炼油酸值最低,为0.32 mgKOH/g.毛油过氧化值最高,为4.83 mmol/kg;脱臭油过氧化值最低,为1.36 mmol/kg.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含量以毛油中最高,分别为908.75、21.60、102.31 mg/kg,且角鲨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油茶籽油(P<0.05).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以精炼油中最低,分别为21.750、0.130 mg/kg.脱色和脱臭两道工序是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重要环节.【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8)006【总页数】4页(P100-102,112)【关键词】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加工工序【作者】刘存存;姚小华;方学智;张慧敏;李宝才;王亚萍;王开良【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广州510515;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素有“东方橄榄油”、“长寿油”之美誉,与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油橄榄(Olea europaea)、椰子(Cocos nucifera L.)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1]。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陈琳1卢红伶1胡文君1郑寨生2王少军3储开江3沈国新1裘晓云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1,杭州310021;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金华321017;嵊州市农林局3,嵊州312400)摘要茶叶籽油是一种新资源木本食用油,含有角鲨烯等丰富的活性功能物质。
茶叶籽毛油含有一定的非甘油酯和强烈的苦涩味物质,经过精炼后才能成为食用油。
本文研究了精炼5个工序工艺对茶叶籽油理化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一套茶叶籽油精炼加工技术。
结果表明,精炼各工序的最优工艺为脱胶75℃,加水量为含胶量的3倍;脱酸70℃,用碱量为超理论计算量20%;脱色100℃,脱色剂为油量2%的活性白土和1%的活性炭混合物;脱臭180℃,脱臭时间1.5 h;脱蜡温度4℃。
新工艺可有效地去除茶叶籽油中的不良成分和苦涩味,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籽毛油的角鲨烯等活性成分,主要理化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和代表性木本油油茶籽油标准(GB/T 11765)。
关键词茶叶籽油; 精炼工序; 工艺参数; 理化性状;活性营养中图分类号:TS22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Effects of refining-parameters on the 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tea seed oil (Camellia sinensis O. Ktze)Lin Chen1, Hongling Lu1, Wenjun Hu1, Zhaisheng Zheng2, Shaojun Wang3, Kaijiang Chu3, GuoxinShen1, Xiaoyun Qiu1 *(1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310021, Zhejiang Province;2Jin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hua321017,Zhejiang Province;3Zhejiang Shenzhou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reau, Shenzhou312400, Zhejiang Province)Abstract:Camellia sinensis tea seed oil is a new source of edible woody oils, which contains rich of bioactive functional components such as squalene. However, a specific refining process is required because the crude oil contains high-levels of non-glycerides and strong bitter taste substances. In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refining-parameters on the 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oil were studied and produced a set of proper combination refining-parameter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refining-parameters of each process is degumming at 75℃added an amount of 3 times warm water of the content of phospholipids; deacidification at 70℃added an amount of 20% increased alkali of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decolorizing at 100℃using 2% active white clay and 1% activated carbon as decoloring agent; deodorization at 180℃with a 1.5 h deodorization-time, and dewaxing at 4℃. The optimized refining process could remove as much the undesirable and bitter taste materials,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fined final product meets entirely to the industrial standard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 Specification for edible oil and C. oleifera Abel seed oil (GB11765), a representativewoody oil.Keywords: C. oleifera Abel seed oil,Refining process,Processing parameters,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Bioactive components茶叶籽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O.Ktze)的种子,长期以来一直被废弃。
压榨法与热浸提法提取普洱茶籽油的对比研究
油脂开发
压榨法与热浸提法 提取普洱茶籽油的对比研究
1 1 2 1 1 史云东 , 贾琳 , 李祥 , 李淑英 , 申太波
( 1. 玉溪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 2. 陕西科技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 要:以出油率、 酸值及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 通过正交试验法, 比较了压榨法与热浸提法对普洱 结果表明热浸提法提取效果较压榨法好。 压榨法的最佳条件为: 含水量 7% , 茶籽油提取的影响, 入榨温度 110 ℃ , 粒度 4 mm; 热浸提的最佳提取溶剂是正己烷、 提取时间 4 h、 料液比 1 ∶ 8 , 温度 60 ℃ 。 关键词:茶籽油; 压榨法; 热浸提法 摘
根据极差的大小可以看出, 各因素对提取率影 响为: 入榨温度 > 粒度 > 含水量。可以得出, 入榨温 度和粉碎的大小对提取率的影响较大, 含水量对提 取率影响较小。 由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入榨温度和粉碎度对提 取率有显著影响,含水量则无显著影响。 综合直观 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 确定压榨法的最佳提取条件 组合为: 含水量为 7% , 入榨温度为 110 ℃ , 粉碎度 为 4 mm。 茶籽水分含量过高, 籽壳瘦软不易破碎, 塑性 压榨容易泻料, 因此, 有必要对收购的茶籽进行 大, 分离, 且针对性的进行烘干或烘焙处理, 通过实验, 含水量应选择 7% 为最适宜; 粉碎有利于蒸炒时水 分渗透破坏细胞的内部结构、 有利于油分子易于流 出。故粉碎度对出油率有影响; 入榨时的温度过高 或过低都直接影响出油率, 料坯入榨时发生复杂的 物理和化学变化, 主要是油分子之间引力减少, 油的 表面张力随之降低等等, 料坯的可塑性增加, 非亲水 。 性的油分被分离出来 2. 2 热浸提法结果分析 准确称取粒度为 40 目经干燥处理的茶籽粉末 5 g, 60 、 70 mL 加入 250 mL 的锥形瓶中, 分别取 50 、 的正己烷、 石油醚 ( 30 ~ 60 ℃ ) 、 乙醇 ( 95% ) 蒸馏。 50 、 60 、 70 ℃ 下, 4、 5、 6 h, 在 40 、 萃取 3 、 抽滤浓缩, 计 [4 ] 算出油率 , 实验结果见表 3 ~ 表 4 。
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聂明;杨水平;姚小华;方学智;王亚萍【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10(023)002【摘要】研究了CO_2超临界萃取、低温压榨、普通螺旋榨3种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碘价、色泽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β-谷甾醇、总磷、脂肪酸组成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普通螺旋榨油其酸值、过氧化值最高,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方法.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以超临界萃取茶油最高,而总磷含量以低温压榨油最高,且与超临界萃取油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总页数】5页(P165-169)【作者】聂明;杨水平;姚小华;方学智;王亚萍【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8【相关文献】1.加工工序对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刘存存;姚小华;方学智;张慧敏;李宝才;王亚萍;王开良2.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的变化 [J], 邓龙;邓泽元;胡蒋宁;李静;范亚苇3.不同干燥方式对山桐子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微量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J], 田潇潇; 王羚; 方学智; 杜孟浩4.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青稞麸皮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张倩芳;李敏;栗红瑜;孟晶岩5.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青稞麸皮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张倩芳;李敏;栗红瑜;孟晶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多酚、磷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水酶法制取的油脂(水酶油)酸值显著
高于其他两种制油方法(P<0.05)。3种制油方法所得油脂过氧化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以压榨法制取的油脂(压榨油)为最高,水酶油最低。VE、p一胡萝卜_紊含量以水酶油中
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多酚及磷脂含量以压榨油最高,水酶油最低,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作为我国特色的
中国油脂
24
CHINA OILS AND FATS
2009 V01.34 No.1
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广泛的分布M1。 油茶与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油橄榄(Olea e“ropaea L.)、椰子(Cocos nucifera L.)并称为世界4 大木本油料作物∞】。油茶果仁含油率高达40%以 上;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1.5%以 上,其中油酸含量达50%~83%143。油茶籽油脂肪 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但价格远低于橄榄油,作为高 档油发展潜力极大。如何有效地制取油茶籽油并保 持其丰富的营养,对油茶籽油的推广具有重要的作 用。但目前尚没有关于不同制取方法对油茶籽油品 质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献。因此,本文比较研究了压 榨法、浸出法以及水酶法3种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 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B一胡萝卜素、V。、多酚、磷脂 含量的影响,为油茶籽油的制取提供数据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仪器 1.1.1实验材料于2008年4月从浙江建德采集 普通油茶果,去壳,风干。压榨法制取于当地油脂厂 进行,取油5 L备用。另取风干样10 kg,于实验室 进行溶剂浸出和水酶法制取。 1。1.2实验仪器 Buchi索氏抽提仪,亚荣RE一 52A旋转蒸发仪,Agilent 6890 N气相色谱(Agilent, 美国,配FID检测器)。 1.2 实验方法 1.2.1油脂制取 1.2.1.1 浸出法 参考GB/T 5009.6—2003第l 法【6】,取粉碎的油茶籽仁,烘至恒重,正己烷索氏抽 提,旋转蒸发除去正己烷,于60℃真空干燥至恒重。 1.2.1.2水酶法 取粉碎的油茶籽仁10 g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pH 5.0磷酸溶液50 mL,于90℃ 水浴30 min,降至室温后加入0.1%(占样品质量) 酸性蛋白酶,于50℃水浴4 h,10 000 r/min离心10 rain,用移液枪取上层清油层,合并油层,于60℃真 空干燥至恒重。 1.2.2测定方法 1.2.2.1脂肪酸测定脂肪酸甲酯化:采用GB/T 17376—199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中四碳或四 碳以上脂肪酸甲酯的特殊制备方法【_¨。脂肪酸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对脂肪酸进行测定。色谱柱为Noukoul
FANG Xuezhi 1”,YAO Xiaohual,WANG Kailian91,WANG Yapin91
(1.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Forestry,Zhejiang Fuyang 3 1 1400, China;2.Institute of Biochemist/y,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1,China)
万方数据
1.2.2.2酸值、过氧化值测定酸值测定参考GB/
T 5530—2005伸1,过氧化值测定参考GB/T 5538—
2005
E
91。
1.2.2.3 V。够一胡萝卜素、多酚及磷脂含量测定
VE够一胡萝卜素测定分别参考GB/T 5009.82—
2003¨训及GB/T 5009.83—2003第1法‘11]。多酚
among highest and the aqn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oil Was the lowest,there also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尸<0.05).The content of vitamin E and口一carotene in aqueous enzymatic ex.
tracted oil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ressed oil and n—hexane extracted oil(P<0.05).The total content of polyphenols and phospholipids in aql.1eous enzymatic extracted oil,which Was 4.12 oe/g and 2.87 ve,/g,respectively,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in others(P<0.05). Key words:oil—tea camellia seed oil;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pressing;solvent extraction;qualit),
目前油脂的制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 两种制油方法均存在着一定不足。压榨法设备多, 精炼复杂;浸出法使用6。溶剂,虽然具有成本低、油 得率高的优点,但有机溶剂存在安全隐患,且释放的 溶剂气体对环境不友好。美国和欧盟对于油脂浸出
收稿日期:2008—09一Ol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专项(200704036);浙江省重大科 技攻关项目(2007C12067) 作者简介:方学智(1978),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油脂精 深加工及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Tel)0571—63379095 (E.mail)fxzhn@163.corno
测定参考文献[12],磷脂测定参考文献[13]。
2结果与分析
2.1 酸值、过氧化值
在3种制油方法中水酶油的酸值(KOH)显著 高于其他两法,达1.383 rag/g;浸出油的最低,但与 压榨油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油脂的过氧化值 以压榨油最高,水酶油显著低于其他两法(P<
0.05)。这可能是因为水酶法在较为温和条件下进 行,抗氧化物质损失较少,而压榨法经过高温处理, 使得抗氧化物质受到较多的损失【l引。
4.120彬g,显著低于压榨油和浸出油;浸出油中多 酚含量最高,达到了12.735彬g。这是由于水酶法
提取以水为溶剂,可能是水相带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分多酚。 2.4磷脂含量(见图4)
从图4可知,磷脂含量以压榨油最高,达到了
11.67斗g/g,浸出油次之,而水酶油中磷脂含量最
低,仅为2.87彬g,显著低于压榨油中磷脂含量
表1 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的影响
注:数据表示为平均数土标准差,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 显著性。 2.2脂肪酸组成
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 组成,还含有少量亚麻酸和花生酸(见表2)。浸出 油中总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 别为10.892%和7.623%;水酶油中含有最高的单 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达到82。099%(见表 2、表3)。
浸出油较压榨油中V。含量高5.12%,但两者没有显
著差异(P>0.05)。由图2可知,卢一胡萝卜素以水
酶法制取的含量最高,达到了51.608彬g,显著高于
其他两种制取方法(P<0.05);压榨油中卢一胡萝卜 素含量最低。压榨法制取经过高温处理,易使油脂中
v,和口一胡萝卜素损失,这也使得压榨油的抗氧化能 力降低。从图3可知,水酶油中多酚含量最低,仅为
柱(30 m×0.32 mill×0。25岬,Suplco,美国)。测定
条件为:分流进样,进样口为220℃,分流比为l:10。 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50℃,保持1 min后,以5℃/min 上升至190 oC,保持20 min。载气为N:,流速为2 mL/min;H,为30 mL/min,空气为400 mL/min,尾吹 25 mL/min。检测器温度为220℃。
中国油脂
2009年第34卷第1期
CHINA 0¨5 AND FA"IS
23
”油脂加工?i
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方学智1,一,姚小华1,王开良1,王亚萍1
(1.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2.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杭州310051)
摘要:研究了水酶法、压榨法和浸出法3种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以及VE、口一胡萝卜
仅为4.12斗g/g和2.87¨g/g,显著低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 关键词:油茶籽油;水酶法;压榨法;浸出法;品质
中图分类号:TS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7969(2009)01—0023—04
Effects of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quality of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P<0.05),这可能是因为水酶法以水为溶剂,起到
了沉淀水化磷脂的作用。
万方数据
奄 \
∞ i 、一 \
咖 缸 D∞口 搭
图4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中磷脂含量的影响
3结论 (1)水酶法提取的油茶籽油酸值显著高于浸出
油和压榨油,而过氧化值显著低于浸出油和压榨油。 同时,压榨油的V。和卢一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显著低 于水酶油。
60.00
翌岛40.00
哆\
囊兰
。i\20.00 虹
O 水酶法
压榨法
浸ilj法
图2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中卢一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