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成功秘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势(Balance of Power) (秦亚青\杨闯写)
指国际关系中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平衡状态。
以力量平衡为原则谋求自身利益的政策称为均势政策。
研究力量平衡与国际稳定的关系的理论称为均势论,属研究国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稳定的理论。
均势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雅典和斯巴达之间战争的论述,主要指城邦国家之间相对力量的平衡及其对国家之间战争的影响。
进入20世纪后,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对均势进行研究,逐步将均势从一种国家对外政策目标提高到国际关系理论,着力研究均势与国际系统稳定的关系。
代表作包括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的斗争》、爱德华。
古立克的《欧洲传统均势论》等。
该理论认为,如果国际系统的主要大国保持基本均衡的实力,并为此采取灵活结盟的手段,以防止其他国家称霸,国际系统就可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然而,均势的基础是实力,相互对立的国家为增强实力和争夺优势的斗争,往往又会打破业已形成懂得均势。
传统均势理论将欧洲一个世纪(1815-1914)的相对和平归功于欧洲均势,认为以英国为均衡国的欧洲大国均势关系是维持和平的根本机制。
一战以后,均势理论受到理想主义的攻击,集体安全体系被认为是更有利于维持世界和平。
二战以后,由于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和核军备的发展,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核恐怖均势”,均势理论再度受到重视。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地位和作用的加强,欧洲在欧美联盟中独立自主倾向的发展、中国国际作用的加强等因素使两极体系向多极均势过渡。
冷战后,两极均势结束,多极均势格局日益明显,一些西方国际关系的理论家开始重
新讨论传统均势关系的可能、意义和作用。
历史终结论The End of History
在世界迈向结束冷战之时西方研究国际关系发展模式的新理论,是西方世界对"共产主义彻底失败"产生的盲目乐观心态的产物.在兰德公司任职的美国前国务院弗朗西斯.福山于1989年夏季号《国家利益》杂志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
1992年福山在其《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其观点。
主要观点为:冷战结束表明西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经济体系等赢得了彻底胜利和与西方对立的其他意识形态体系的失败。
哲学意义上的长期意识形态冲突告一段落,长期以来的人类冲突因此宣告终结。
追求自由成为人类的主要奋斗目标。
虽然福山所指的历史终结在特定的时间内局限于一定地区,但他坚信历史的终结必将在所有的地区实现。
批评这一论点的学者认为福山的论述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分析,而是哲学意义上的论证,是站不住脚的。
冷战后的形势并未出现福山所预料的情形,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经济诸方面的争夺更趋复杂、尖锐。
1989年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不再适应形势,西方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如何发展出现许多新的分析与探讨。
代表性的观点有“单极时刻”论、“民族国家衰落”论、“不再有主要战争”论等,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影响最大。
国际利益论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的概念经历了国家至上阶段、王朝利益阶段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
在西方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关于国家利益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问题:1、国家利益概念笼统化;
2、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由谁来决定;
3、如果国家利益是由统治者来决定,那么国家利益的内涵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
4、国家利益在一个国家的决策中起多大作用。
对于这
四个问题,西方学术界的研究和回应是:1、在国家利益的内涵的研究上,从泛泛的国家利益研究发展到强调国家利益的层次研究上,这样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避免以前在国家利益分析上的缺陷;第二,它可以在国家决策的过程中有前后选择;第三,它具有自身的灵活性。
2、国家利益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一派认为国家利益就是指全体人们的利益,即国家利益是国内利益的总和。
第二派认为一国国家利益是全部国内利益和部分国际利益的总和;第三派认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是统治者的利益。
3、一个国家国家利益的制定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这就是一国实力。
4、国家利益在一国外交政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任何其他因素都不能取代它。
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亨廷顿和约瑟夫。
奈以新的视角对国家利益问题作了新的探索,但他们基本还是从保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维护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出发,进行国家利益的新探索,他们提出的主张仍摆脱不了“世界问题美国化、美国利益全球化”的模式,实质上代表的是西方文化、认同和价值的国家利益观。
地缘政治论Geopolitics (秦亚青写)
认为地理因素对国家权力和国家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政治理论。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拉茨尔最先提出地理政治的概念,20世纪瑞典地理学家基伦首次明确使用地缘政治一词。
基本观点有:1、地理因素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和国家行为的决定性因素;2、利用地缘环境可以扩大国家权力延伸的范围;3、技术发展可以改变对地缘环境的利用方式和行为。
二战前的重要学派:1、马汉的海权说,认为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谁控制海洋和重要海洋通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
2、麦金德的陆权说,随着20世纪初铁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提出,认为大陆强国才能称霸世界,谁控制东欧就可以控制“心脏地带”,谁控制心脏地带谁就可以控制“世界岛”(欧亚大陆),谁就可以控制世界。
3、杜黑的空权说,随着空军的出现而提出,认为谁控制了天空,谁就可以自由地延伸自己的权力,从而扩大世界范围内的控制能力。
4、卡。
豪斯霍弗的生存空间说,认为不断扩展生存空间是国家取得原料和市场以及人口增长的必要条
件,因而也是国家权力增长的必要条件。
二战以后的重要学派是斯帕克曼的地缘地带说,认为欧亚大陆的边缘,即西欧、中东、南亚、东亚,是最重要的地带,谁控制边缘,谁就可以控制欧亚大陆,进而称霸世界。
地缘政治论对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过很大影响。
生存空间说曾为希特勒的侵略提供理论依据,心脏地带说成为美国考虑20世纪70年代战略三角关系的依据之一,边缘地带说也直接影响了美国战后遏制政策的形成。
现在,地缘政治论的影响仍然很大,以控制重要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地缘说便是一例。
地缘政治论往往成为地缘决定论,把地缘因素作为决定国家行为和政策的唯一重要因素,而不探讨地缘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国家行为的影响,对地缘因素的错误认识可能成为导致决策失误的原因。
博弈论 Game Theory
又称对策论或游戏理论,它是基于数理分析和逻辑推理基础山的一种合理决策理论。
博弈论是科学行为主义学派极为推崇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包含研究“合理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戏规则和策略选择的统一。
1944年约翰。
纽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一般来说,博弈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弈者,每场博弈都有两个以上的弈者组成;2、收益,由于行为者的价值体系不同,收益也不同;3、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使博弈正常进行;4、信息条件,它决定每一行为者对博弈环境以及其他行为者的选择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和质量。
5、每一行为者用来达到目的的战略;6、进行博弈的整体环境;7、动态的互动作用。
在这些要素中,策略选择是中心环节。
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理论,博弈论首先有两个基本假设:1、竞争各方在安排其优先选择,估算得失和估计对方选择时都是符合理性的;2、每一个竞争者的战略和决策都取决于另一个竞争者的战略和决策。
博弈的定理是任何策略均以最小最大值为基础,即最小收益最大化、最大损失最小化。
博弈基本形式有零和博弈和变数博弈两种,即“谁是懦夫”博弈和“囚徒困境”博弈。
博弈理论在西方国际关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国际关系这门学科注入了活力,加
深了我们对国际问题的理解,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博弈模型显得过于简单、刻板,人们对其实用性提出了质疑。
“囚徒困境”博弈
是博弈论中的变数博弈。
假设抓获了A和B两个嫌疑犯,将他俩分别关押、审讯,这样A 和B就面临着四种选择和结局:A1B1(双方拒绝交代)、A1B2(A不交代B交代)、A2B1(A交代B不交代)、A2B2(双方都不交代)。
当然,A来说,A2B1是最佳选择,因为交代了只须关押三个月;对B来说,A1B2最佳,交代了也只须关押三个月。
尽管对双方来说,A1B1选择最佳,各只判一年,但是太冒险,双方不能订攻守同盟,万一对方交代了,自己就要关押十年,因此,经过权衡,最后往往还是选择A2B2,即双方都交代,这样教为保险。
“囚徒困境”博弈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对方采取不合作的策略的情况下,一方的合作只会减少自己的收益,具有这种特点的博弈往往会产生对双方都不利的结局,或者说合理的行动却会产生不利的结果。
长期以来美苏之间军备竞赛的策略运用就体现了“囚徒困境”博弈的原则。
“谁是懦夫”博弈/“胆小鬼”博弈
是博弈论中的零和博弈。
假设A和B两个人架车在只有一个车道的公路上相对行驶,谁都不让路双方可能车毁人亡,但谁让路就成了懦夫。
这样A和B就面临着四种行为选择:A1B1(双方让路)、A1B2(A让B不让)、A2B1(A不让B让)、A2B2(相撞)。
当然,对A来说,A2B1为最佳选择;对B来说,则A1B2为最佳选择。
但是双方都不能保证双方一定会让路,若自己不让路,对方也不让路,结果就是同归于尽。
因此,对双方来说,最保险和最可靠的选择是A1B1,即双方都让路,避免冲突。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夺格局就属此博弈,如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在国际政治实践中,此类博弈强调冲突的可能性以及解决冲突的机制,由此造成双方毫无共同利益,冲突是必然的,合作是少有的错误观念。
但是国际关系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它们本质上属于非零和博弈,所以“谁是懦夫”博弈只是在特定的简单情况下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