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
ERM框架下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根据ERM模式解读和实施风险
根据ERM模式解读和实施风险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企业需要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风险,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稳定运营。
本文将基于ERM模式(企业风险管理)来解读和实施风险。
ERM模式简介ERM模式是一种综合的方法,用于识别、评估和应对组织面临的风险。
它包括以下主要组成部分:1. 风险识别:通过分析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识别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和概率。
3. 风险应对: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计划,包括减轻、转移、接受或避免风险的措施。
4. 风险监控:跟踪和监测风险的实施情况,定期评估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风险解读和实施基于ERM模式,风险解读和实施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 风险识别:通过审查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识别可能的风险。
这包括分析市场趋势、竞争对手、法规变化等因素。
同时,与内部部门沟通,收集各级管理层和员工的意见和反馈。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发生概率。
可以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如概率统计、历史数据分析、专家意见等。
3. 风险应对: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这可能包括制定应急计划、购买保险、改变商业策略等。
4. 风险监控:跟踪和监测风险的实施情况,确保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有效。
定期评估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改进。
结论根据ERM模式解读和实施风险,有助于组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保护组织的利益和稳定运营。
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挑战。
论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体系的构建
论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体系的构建引言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综合性的框架和流程,全面管理整个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随着全球化和商业高度复杂化的趋势,企业日益意识到仅仅管理特定风险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来提高企业的稳定性、适应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并重点介绍其主要组成部分和实施步骤。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构建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
企业应该通过识别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潜在风险来评估它们的潜在影响。
常用的工具包括风险矩阵、风险地图和风险评估矩阵等。
2. 风险规划和策略制定在进行风险管理之前,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风险规划和策略。
这包括确定应对各种风险的策略和方法,并将其整合到企业的战略和目标中。
风险规划应该考虑到各种方面,包括财务、运营、法律、市场等。
3. 风险监测和控制风险监测和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
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的变化和演变。
这包括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4. 风险应对和响应当风险发生或风险水平超过企业的接受范围时,企业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和响应。
这包括制定和实施紧急预案、调整业务流程、重新分配资源等。
5. 风险传播和信息共享全面风险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传播和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同时促进各个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步骤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需要以下步骤:1. 确定目标和范围企业应该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范围和预期成果。
这样可以确保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 识别和评估风险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例如风险矩阵和风险评估矩阵,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企业风险管理ERM讲义
企业风险管理ERM讲义企业风险管理(ERM)讲义一、什么是企业风险管理(ERM)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指的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管理和控制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通过开展ERM,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评价和对抗风险,以保护企业利益并提高企业绩效。
二、ERM的核心原则1. 全面性:ERM应覆盖整个组织,包括所有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
2. 综合性:ERM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风险,并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运作相结合。
3. 风险定位与评估:ERM需要明确风险的来源、潜在影响和发生概率,以便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4. 风险响应与控制:ERM需要确定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损失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价值。
5. 信息和沟通:ERM依赖于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传递风险信息,并确保风险管理措施得到适当的沟通和运用。
三、ERM的基本步骤1. 确定风险:通过认真评估,明确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内外部风险。
2. 评估风险:定量或定性地评估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优先级,以确定主要风险和应对重点。
3. 风险处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避免、转移、减轻和接受等策略。
4. 风险监测:定期跟踪和监测风险的演变和控制效果,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
5. 审查和持续改进:对ERM的执行和效果进行定期审查,并根据需要进行持续改进,以确保ERM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ERM的好处1. 降低风险:ERM系统能帮助企业识别和减少各类风险,从而减少潜在的损失和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提高决策质量: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ERM能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从而改善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3. 优化资源配置:ERM能够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将重点放在最关键的风险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绩效。
4. 增强声誉和信任:通过积极的风险管理,企业能够增强声誉和信任度,提高对外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ERM框架评析及其对我国民间审计的启示
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 术 界 也 有 不 少 文 章 介 绍 了这 一 框 架 . 分 学 并
析 和 探 讨 了该 框 架 对 我 国企 业 内部 控 制 和 风 险 管 理 所 带 来 的 影 响和 启 示 。但 是 这 些探 讨极 少 涉及 到 E M 框 架 对 我 国民 间 R
合起 来 , 这样才可 以帮助企业 的管 理者在不 同战略 n
业 的风险容 量相一致的战略 。之后 , 企业在风险容
设定相 关 目标 实现过程 中出现 差异 的风险容 限。并
各 目标 的风 险容限时 , 企业 应考虑相关 目标 的重 要 风险容 限联 系起 来。通过这样 的权衡方式 , 企业就 容量和风险容限之内经营 , 为企业的发 展提供更好 ( ) R 框架在 内部控 制框 架五要素 的基础 一 4E M 要素, 这不 是简单 的改 良, 而是一种理念 上的突破 。
、
E M 框 架 的 目的 与概 要 R
C O发布 EL 框架主要有两个 目的: OS tM 第一 , 希望该框 架 可 以成 为企业董事会 和管理者 用来衡量企 业风 险管 理能力 及 实施情况的一个有效标准 。许 多企业都具备个别 的企业风险管
理机 制 , 由于缺乏一个共 同的基础 与原 则 , 但 企业董 事及管理
层很难评估本身风险管理机制 的效力 , 所以需要一个综合性 的 框 架作 为其评估 的标 准 ; 第二 , 助企业根 据该框 架的 目标和 协
要素 , 建立一个有效的识别 、 衡量 、 有 的主体都面临 不确定性 , O 对 于管理 当局 的挑 战在于确定在追 求增加 利益相关 者价值 的同 时, 准备承 受多少不确定 性。企业风险管理使管理 当局 能够 识 别、 评估和管 理面对不确定 眭的风险 , 它对 于价值创 造和保持
ERM风险管理框架
ERM风险管理框架 —— 知识⼀
⼀、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美国COSO(发起⼈组织委员会)是国际公认的制定内部控制标准的权威机构,其1992年制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已成为业界普遍认可的标准,2004年COSO对内部控制标准进⾏了延伸,推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迅速得到了普及推⼴。
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也称为全⾯风险管理(ERM)框架,其核⼼理念是将企业的风险管理融⼊到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流程等各个环节,并将风险管理第⼀责任⼈锁定为从事经营活动的第⼀⾏为⼈,从⽽将风险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
COSO认为风险管理应发挥6⼤作⽤:衔接风险容量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多重风险、抓住机会、改善资本配置。
⼆、ERM框架有三个维度,
第⼀维是4⼤⽬标,
即战略⽬标、经营⽬标、报告⽬标和合规⽬标;
第⼆维是8⼤要素,
即内部环境、⽬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
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
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公司。
三个维度的相互关系是:8⼤要素为4⼤⽬标服务;各个层级都要坚持4⼤⽬标和8⼤要素。
浅谈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新理念的模式及实施
浅谈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新理念的模式及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把控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一种以风险为导向,以预防和控制风险为目标的审计方式,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文将分析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模式及实施,以期为广大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风险管理理念下的内部审计模式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理念下的审计模式。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关注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审计,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注重的是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方方面面的风险。
在风险管理理念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企业各个部门密切合作,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风险点,通过分析、评估、监控等手段,帮助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模式就是在风险管理的框架下,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流程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2. 数据驱动的内部审计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数据分析在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据驱动的内部审计模式是指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运用各种数据挖掘、风险评估等工具和方法完成审计任务。
数据驱动的内部审计模式将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更快地发现风险点,提前预警,为企业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风险管理建议。
综合风险评估的内部审计模式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全面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风险,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风险管理建议。
1. 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实施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新理念,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团队的建设。
浅谈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新理念的模式及实施
浅谈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新理念的模式及实施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思想和实践的一种内部审计理念和方法,旨在通过将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风险管理建议和审计策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目标的有效实施。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风险管理的整合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需要将风险管理全面地整合到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
具体操作包括,首先要在审计计划制定阶段,将风险评估纳入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筛选;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利用风险评估的结果,对重点审计对象进行更为深入地审计,对涉及较高风险的业务和操作进行详细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最后,在检查和审查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通过评价其有效性和实现程度,提出可行性评价和建议。
二、审计风险评估的深化审计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下,管理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远远超过传统模式,检查的基础数据也有了大量的变化,因此,风险评估需要一个更体系化的方法来分析实际的风险情况。
对于复杂业务和操作,风险评估可以采用更为深入的方法,例如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关键业务、流程和操作进行深入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三、风险管理与审计结合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需要实现风险管理和审计相结合,强调从风险的角度查看业务和操作问题,并从改善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
在实际操作中,风险管理和审计的衔接应该具体化到具体的要素上,首先需要梳理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再在内部审计中设置相应的审计点和检查标准,以从全面的视角分析风险,并提出定向的改进措施。
此外,审计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也应该参与到风险评估和审计任务中,为审计人员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支持和及时的建议。
综上所述,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以风险管理为理念和方法,结合审计实践,突出风险管理与审计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的一种审计模式。
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方。
风险监控与报告
风险监控
定期对组织的风险状况进行跟踪 和监控,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
风险报告
编制定期风险报告,向上级管理层 汇报组织的风险状况。
风险调整与改进
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效果。
03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ERM和COSO框架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 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也有许多共同点。
ERM更侧重于全面风险管理,而COSO 框架更侧重于内部控制。然而,两者都 强调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更好的风险管理效果,企业可 以将ERM和COSO框架进行整合。通过 整合两个框架,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全面 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企
风险评估方法
包括风险矩阵、敏感性分 析、情景分析等。
风险评级与排序
根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 行评级和排序,以便优先 处理高风险。
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计划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 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
措施。
风险规避
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 生。
风险降低
通过改善管理、加强内 部控制等手段降低风险
的危害程度。
风险转移
增强内部控制和合规性
02
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和合规性的审查和评估,帮助企业或
组织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
提高企业或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03
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企业或组织能够向利益相关
者展示其运营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增强信任和信心。
02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01
02
03
风险识别
★2017论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体系的构建
★2017论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体系的构建【内容提要】全面风险管理(ERM)是在以价值为导向的企业目标确立过程中取代传统风险管理,承担增加公司价值使命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和手段。
ERM框架体系不仅包括我们常说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过程,还应该包括所有支持和保障ERM效率效果的六方面辅助政策和设施,统称为ERM的配套设施,策略、过程和配套设施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ERM);避险策略;风险评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一、全面风险管理(ERM)的内涵国外文献中关于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的词汇还有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Holistic Risk Management、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等。
其中“integrated”的直观解释是“综合的、完整的”,含有“整合”的意思;“holistic”为“整体的、全盘的”之意,其含义强调“整体性”。
而“enterprise”的直译解释为“企业、进取心”,它在本文中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审计或过程的控制,强调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连续有效的控制过程,从管理方法上强调一种连续和综合的方法(consistent and comprehensive),企业的所有风险都应该包含在管理或控制范围内;第二层含义是投资与金融中资产组合“portfolio”的同义词,该含义认为,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是风险的集合体,组合风险不仅依赖于单个风险的性质,还依赖于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合。
[1]关于ERM的定义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整合统一的历程。
主要的定义有:ler (1992)提出的整合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Management)定义[2]认为整合风险管理是一种从整体上考虑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全瞻性的优化组合机制的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小企业危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策分析院别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学生姓名何翘楚学号 013141101指导教师傅红梅职称中级会计师2018 年 4 月15日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信息:课题性质:设计□论文√课题来源:教学√科研□生产□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院别: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姓名:何翘楚学号: 0131411012018 年 4 月 15 日Andrew D. Bailey在《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lAuditing》一文中指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此同时,他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明确定位,即内部审计在公司的治理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运用鉴证、咨询、评估与治理等审计手段达到对企业内审部门的系统化集中治理,从而实现内部审计作为第三方的客观性与独立性。
詹姆斯·罗瑟在《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一文中指出,尽管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各不相同,但是在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大背景下,所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都趋向于追求价值增值为首要目标,并为此实施一系列的内部审计方法与手段。
刘琛(2015) 在《现代危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中指出,现代危险导向审计在21世纪—种新的审计模式出现,将其应用到企业内部审计中可以发挥其具有的职能。
我国的理论基础在现今有了一定建设但还相对落后国际先进水准,在实务界中应用的也很少。
如何将该先进的内部审计模式投入到实践中,这是我国内审部门专家学者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
张鹏艳(2016)在《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危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中指出,基于价值增值的危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传统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变革,将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工作重心也由事后的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审计,审查对象不再是单一的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审查,而是上升到公司治理和危险治理的层面,内部审计职能也由传统的监督和评价扩展为监督、评价、确认和咨询。
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_李巧云
管理能力,也实现了审计价值,湘钢监察审计部连续两届成功地 被评为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三、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模式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 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以风 险管理为标志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企 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 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 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 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 助 企 业 管 理 风 险 ,实 现 企 业 价 值 增 值 的 独 立 、客 观 的 确 认 和 咨 询活动。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风险导向外部审计的差异 虽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都高度重视对审计客体 的风险评估,但是风险导向的内涵、目标和范围在内部审计和外 部审计中是完全不一样的。 1、两者的内涵不同。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内部审计的主体 组 织 的 内 部 控 制 为 基 础 、同 时 考 虑 公 司 治 理 在 内 的 、以 组 织 整 体 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一种审计。 这里的风险突出的是审计对象的 含义。 而风险导向外部审计是指审计主体在进行审计程序时,首 先评估企业的风险, 然后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确定审计的重 点,从而决定审计资源的分配,进而确定余额测试和交易测试的 内容。 这里的风险导向实质是一种审计策略。 2、两者的目标不同。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对风 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 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而风险导向外部审 计的目标则在于通过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来服务于审计 主体,维护审计主体自身的利益。 3、风险范围不同。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的风险是针对组织所 有目标、所有管理层次的 各种 性质 的 全部 风险 ,即 ERM 中 关注 的 全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报告风险、遵循风险和经营风险。 而风 险导向外部审计中的风险只是与企业报告的编制流程相关的、影 响企业报表公允性的内部控 制失 效风 险, 即 ERM 关注 的 报告 风 险中的财务报告风险。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 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目标、 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它 规定了如何分配审计资源,如何控制审计风险、规划审计程序,如 何搜集审计证据,如何形成审计结论等问题。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 内部审计要成为企业价值链上一个 必 要 的 环 节 ,其 目 标 就 应 当 与 企 业 的 目 标 保 持 一 致 。 国 际 内 部 审 计 师 协 会 通 过 并 于 2004 年 1 月 1 日 实 施 的 《内 部 审 计 实 务 标 准》导言中关于内部审计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 确 认 和 咨 询 活 动 ,旨 在 增 加 价 值 和 改 善 组 织 的 运 营 。 它 通 过 应 用 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 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从这一定义中可以认识到内部审 计是一项确认和咨询活动,是为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实现组织 的目标服务的。 与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不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更 注重与企业目标的直接关联, 在创造价值的企业目标作用下,内 部审计目标是降低风险,增加价值。 不仅仅是降低审计风险,而且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讨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风险的不断增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的风险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迫切需求。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为了保护财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规性和真实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控制和程序措施。
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多是以规则和程序为导向,而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这种内部控制体系更加注重对各种风险的评估、识别和管理,以有效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深入探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通过分析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概念、风险评估与识别、风险应对和控制、内部控制框架的选择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等方面,探讨其优势、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构建更加高效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而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则更加强调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研究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等,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减少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内部流程和机制的完善,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的发生概率。
研究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稳健的治理结构,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监督机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研究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改善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研究意义】2. 正文2.1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概述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指组织为了有效管理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企业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构建
企业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构建企业内部审计是为了管理层提供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独立且客观的评估和报告,以支持决策制定和战略执行。
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并提供在业务和运营中所面临的风险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并增加企业价值。
在这样的环境下,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不断增加,包括市场风险、供应链风险、技术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和环境风险等。
因此,企业应该基于风险导向来构建内部审计体系,确保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1. 风险评估:企业应该开展面向业务和运营的风险评估活动,以识别和量化可能面临的风险。
风险评估应该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环境,覆盖企业在运营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综合考虑外部和内部的影响因素。
企业还应该开展定期的风险评估活动,以确保评估结果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相一致。
2. 内部控制评估:企业应该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开展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估活动,以确保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评估应该针对企业整体、核心业务和重要业务过程进行,并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
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时,企业应该参考国内外通行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标准,例如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Sarbanes-Oxley法案等,以确保评估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 风险报告:企业应该基于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估结果开展相关的风险报告,以提供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信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
风险报告应该包括风险评估结果、内部控制评估结果、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风险防范和控制策略、风险监测和反馈机制等内容,并应该采用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形式,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读性。
4. 风险治理:企业应该通过相关的风险治理活动,确保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的增长。
风险治理应该涵盖企业整个运营和业务过程,并应该基于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治理策略和措施。
ERM框架下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 —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将内部审计定义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在其发布的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中对内部审计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 客 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 运作效率。 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 控制和治 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 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 从IIA对内 部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到内部审计的范围已延伸到企业风险管理, 该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针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 进行评价和改善所必需的, 过去内部审计主要限于财务控制, 目的 在于保护资产的安全,保证财务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以及对外提供 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现在内部审计范围扩大了, 要求内部审计部门 对本企业有效经营、 遵守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检查, 并将内部控制 的范围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性质和程度进 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事实表明, 风险管理已发展成为内部审计的一 项重要内容。 一是内部审计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从内部审 计发展趋势来看, 内部审计不仅越来越关注风险, 同时也是风险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更强调确认经营风险是否得到有效
统融入到整个企业的运做过程中。 在沟通环节, 企业的风险管理要 将风险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内部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的控制措施。 风险信息沟通是双向的,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评价 及时地传达给相关人员。 八是内部 报告系统证明风险信息被准确、 审计在监督的作用。 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应当建立监督机制, 这种 监督是对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和各组成部分绩效进行评价的过程。 内部审计人员因为其独立性、 专职性、 有效性、 权威性在绩效评价 中具有中立的地位, 所作出的评价比较客观, 可将监督工作真正落 实在实处,并将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传递到管理层和董 事会,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建设职能。 参考文献: [1] 刘志远: 《高级财务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2] 杨雄胜: 《高级财务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审计》 中国财政 , 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4] 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 《 》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编辑 代 娟 )
基于ERM新框架的S公司风险管理问题
通过多种方法全面识别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风险, 并进行评估。
风险应对措施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 施。
风险监控与报告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报告风险状况,及时应 对风险变化。
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定期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 进风险管理效果。
03
S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分析源自S公司概况成立时间
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企 业。
业务范围
涵盖金融科技、支付、财富管理等多元化业 务。
员工规模
拥有超过5000名员工,总部位于北京。
S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风险管理工具
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风险矩 阵、蒙特卡洛模拟等。
风险管理体系
S公司已建立初步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 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环节。
目标设定
明确组织战略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确定风险管理策 略。
事件识别
全面识别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内外部风险事件。
ERM新框架的核心要素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 定风险级别和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和措施。
控制活动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执行。
S公司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 范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需求。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针对性 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为S公司优化风险管理提供 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主要基于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缺乏对S公司风险管理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和局限性。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上市公司正在面临着企业内外的各种风险与挑战,需要满足新的管理要求,尤其应该加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在在内部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作用显著。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式,从内部审计定义、历史演变、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定义等方面详细说明,随后对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模式、特征、对象、职能及程序等概念进行辨析,希望能为其他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标签: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导向一、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概述(一)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内涵本文认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实质是以风险评估作为最基本的方法,制定系统规范的审计计划,按照企业面临的风险重要性程度,合理分配内部审计资源,有侧重地开展审计工作,达到内部审计改善风险管理、全面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
其重点是要在审计过程中贯彻风险评估,优化资源配置。
(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特征1、风险评估为审计工作的核心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按照“控制—风险—目标”的工作思路展开内审工作,具体为首先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对企业相应的内部控制水平与质量做出判断,试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即控制风险较高的环节,然后采取措施针对性地加强相应的控制,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虽然也能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但是耗费大量的资源,取得的效果却并不一定尽如人意。
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则是采取不同的审计思路,即遵循“目标—风险—控制”的工作思路。
第一,充分了解企业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目标,随后针对既定的目标,判断是否存在某些风险因素会带来不利效应以及企业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能够将风险降低到较低水平,从而对企业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有效进行进一步评估,并附相关的建议。
新的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不断地评估,意味着风险评估以及成为目前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帮助企业,尤其是内部审计人员更加及时地发现风险信息,并提出降低相关风险的建议,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战略价值。
达信:深度解读COSO新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
达信:深度解读COSO新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2016年6月,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发布了新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和绩效的实现”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Aligning risk with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04年COSO正式公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ERM)以来第一次对ERM框架进行修订和完善,更确切的说是对ERM框架大刀阔斧的进行了重新构思和设计。
新版ERM框架已经于2016年9月30日截止全球范围内收集反馈意见,并计划于2017年第一季度正式公布。
1. 新版ERM框架出台的背景众所周知,在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领域,COSO组织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1992年出版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以来,作为在美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框架,不仅得到了美国证监会的认可,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被众多国家相关企业和上市公司监管机构采用和推广,如中国财政部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即采用了COSO 组织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要素和内容。
2000年以来,企业界在实施了十来年内部控制框架之后,发现即便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仍然会出现企业倒闭、破产、经营失败或预期不达标等风险损失案例,所以COSO组织开始从更高的一个角度来思考企业的管理活动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体系确实对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合理的保障(从实践经验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经营和合规两个目标的支持力度并没有像财务目标那样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企业需要从整合风险管理的角度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合理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理论框架建立
内部审计理论框架建立本文将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和特征开始讨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尝试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框架。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业务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业务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
”靳建堂(2005)在《风险导向审计初探》一文中指出,风险管理审计是建立在全面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这种方法作为成功的全面风险管理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层的风险承受度、关键风险衡量指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纵观上述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定义的研究,比较一致的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的革新,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但更多的是从审计技术、流程和内容来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
李璇(2007)指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整合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指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内,企业各层级审计主体在优化配置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责、权、利,高效地实现审计目标的视角下,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能力合理配置为基础,以公司各职能机构的有机协调为路径,以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创新为手段,以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在公司内的传播为核心,以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一种内部审计模式。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吸收了其他几种审计方法的优点,同时也考虑了关键经营目标、管理层风险承受水平以及关键风险计量和绩效指标。
1.系统性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部分,在企业核心能力的生成和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生成是企业内部审计资源、能力和环境有效整合的连续一体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RM 是 内部 审 计 的 新 内容 和 新 领 域 。
管理者在 没有采取 任何 会改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 影响措施情况下 , 或 企业所面
临的风险及 应对方 案 ) 再用评估技术确定企业 的剩余风险 ( , 采取 了有关风险管 理措施后应存在 的风 险 ) 应对风险 。 般来讲 , 。 一 . 风险的应对 可分为规避风 险 、 减
少风险 、 担风险和接受风险 四类 。应根据这 四类风险来制定不 同方案 , 在风 共 并
通, 还包括将相关信息与企业外部相关方 的有效沟通和交换 , 为企业风险管理 的运行提供重要信息 。监督 。指评估风 险管理要素 的内 容和运行 , 以及评价某一时期 的执行质量过程 。目前有一 种监 督方式即持续监督和个别评估 。通常又是两者结合使用。学术 界普遍认
关键词 : 风险导 向 内部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 E M框 架产 生背景及框 架构成 要素 R
一
、
( )R 一 E M框 架产生背景 19 9 4年 C S O O颁布 了《内部控 制— —整体框架 》, 以帮助企业及其他 主体评估并改善 内部控 制体系。
此后 , 该框架广泛应用于政策 、 规则制定 及管制中 , 众多 企业应用该框 架以更好 地控制其实现预定 目标过程 中的活动 。 “ 在 安然 ”、 世 “
维普资讯
财佘 通讯 ・ 学术 2 0 年第 2 08 期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 M框架分析 R
路媛媛
(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袁
洋
四川 成都 6 0 7 10 4)
摘要 : 经济全球化使企 业面临更 多的风 险, 为企业管理组成部分 的 内 审计 , 作 部 更应该参与企业 风险风险
八 个要 素都是为企业 的四个 目标服 务的; 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 同样 的四个 目标 ; 每个层次都必须从 以上八个方面进行风 险管理 。 风 险管理要素 的具体含义如下 : 内部环境。是其他风险管理要素 的基础 , 即为组织 内的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提供基础 。构成
主要有 : 风险管理哲学 、 风险文化 、 懂事会 、 诚信和道德观 、 能力承诺 、 管理哲学 和经营风险 、 险偏好 、 风 组织结构 、 权力 和责 任分 配 、 人力 资源政策与实践等。目标设定 。 企业风险管理必须先有 目标 , 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 目标实现 的潜在事项 。 企业 的 目标可 以分成 四类 , 即: 战略 目标 、 经营 目标 、 报告 目标和合规 目标 。企业 这些 目标既相互区别 , 又相 互重 叠 , 以明确不 同的需要 。事 件识别 。指识别影响 可 事件 的内外部因素 。事项识别技术既针对过去 , 又针对 未来。潜在事项 , 对企业 可能有 正面影响 , 也可能有 负面影 响 , 或者两种影响同
通”等一系列公司丑 闻与财务 舞弊之后 , 美国颁布 了《 0 2年萨班斯奥 克斯 利法案 》 类似 的立 法。C S 20 及 O O委 员会在 2 0 0 4年颁布 了 《 企业风 险管——整体框架 》 ( nepi ik n gm n tga d rme ok E M) E t r e s ae e tnert a w r , R 。 r s R Ma I eF ( ) RM的定义及 构成要 素 C S 二 E O O委员会提出 , 业风险管理是企业董事会 、 企 管理层 和其 他员 工共 同参与的过程 , 用于企业 的 战略制定和企业 各个部 门和各项经营活动 , 用于确认 可能影响企业 的潜 在事项 , 并在 其风险偏好范 围内管理风险 , 从而对企业 目标实 现提供合理保证 。 根据 C S O 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全面风险管理架构是三维立体矩形 : 第一 维是 企业 目标 , 包括 战略 目标 、 经营 目标 、
时存在 。 潜在负面影响 的事项是风险 , 管理者应对其评估和建立应对方案。正面
影 响则是机会 , 之所 以要识别就 是为了抓 住机遇 ; 或者是为 了明确其在风险评估
和应 对阶段弥补风险对企业影响 , 即衡量利 益得 失。 评估 风险。 使企业 了解潜在 事项对企 业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 以及是 如何 影响企业 目标 的实现等。 评估 的 方法通 常是定 性分析技术和定量 分析技术的组合 。一般 是先确定 固有风 险 ( 指
险容忍度和成本效益原则 的前提下 ,考虑每 个方 案如何 影响事件 发生 的可能性
资 料 来 源 : O O E t pieRs ng m n—ne rtd C S ne r i Ma ae e tIt ae r s k g
F a e ok ( x c t e u ma ) 0 4 W W c s,r r m w r E e ui m  ̄ 2 0 W . o g vS o o
和事项对企业 的影响 , 并设 计和执行风险应对方案。控制活动。指有助于保 证风 险应对方案得到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 。 管理 当局应对企业所有 系统进行控制 , 包
括对信息 系统 的控 制。 信息 与沟通 。 自 来 企业 内部 和外部 的信息必须 以一定 的格
式 和时间问隔进行确认 、 捕捉和传递 , 以保证企业 的员工能够执行 各 自的职责 。广义 的沟通包括企业 内 自上而下 遵循 性 目 ; 标 第二维是全 面风险管理要素 , 内部 环境 、 包括 目标制定 、 事项识别 、 险评 估 、 风 风险反 应 、 活动 、 控制 信息和沟
通、 监督 ; 三维是企业 的各 个层级 , 第 包括整个企业 、 职能部门 、 各 各条业务线及下属 各子公 司。这 三个 维度的关系是 , 全面风险管理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