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骨折取内固定手术护理常规
【临床路径】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诊疗常规
![【临床路径】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52e578e7e21af45b207a855.png)
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诊疗常规【概述】严格地讲,教科书上并没有“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的概念或诊断,为方便叙述,将下肢各部位(包括大腿,小腿和足部)的骨折,在手术治疗完成后,骨折达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内固定物尚存留于体内者,笼统称之为“下肢骨折术后”。
此时,内固定物多数已成异物,一般需手术取出。
【诊断标准】1、有下肢外伤史及手术内固定治疗病史,局部无肿胀、无疼痛,活动良好,皮肤切口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2、X线片示有内固定物存在,骨折骨性愈合,骨痂改造塑型完成。
【纳入标准】下肢骨折术后,骨折愈合,而且达到内固定物手术取出的临床标准。
【排除标准】1、骨折不愈合及愈合不良者。
2、严重骨质疏松症。
3、切口处严重皮肤病及贴骨瘢痕形成。
4、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
5、创伤性骨髓炎或术区有明显感染灶者。
6、需同时进行关节松解术者。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征: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骨痂重塑完成,下肢功能恢复良好。
(2)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3)术后换药拆线:术后当天拍DRX线片,术后第1、3、5、10天各换一次药,术后第10-12天拆线。
2、药物(1)术前:术前0.5-2小时至术后3日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应用活血化淤药物。
在患肢保护下功能活动。
3、检查(1)术前: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四项、电解质、血糖、血脂、全导心电图、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胸部正位及原骨折部位正、侧位(DR) X线片。
(2)术中:C臂X光机透视。
(3)术后:血常规、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原骨折部位正、侧位(DR)X线片。
【出院标准】1、切口Ⅰ/甲愈合。
2、体温正常、血象正常【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4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0.5%。
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骨折术后(ICD10:*)行****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ICD9CM-*)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6天。
手术室护理操作常规
![手术室护理操作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6c90624b307e87100f6964f.png)
目录1、骨科四肢手术的护理常规2、妇产科手术的护理常规3、泌尿外科手术的护理常规4、脊柱手术的护理常规5、颈部手术的护理常规6、腹部手术的护理常规7、儿科手术的护理常规8、五官科手术的护理常规9、微创手术的护理常规骨科四肢手术的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注意事项1.术前访视(1)心理护理:骨科疾病大多病程较长,且影响肢体活动,病人心理负担往往较重,常有烦躁、焦虑和恐惧。
应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注意语言交流技巧,给予更多的关心;反复讲述手术的必要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病人理解并有心理准备,以取得合作。
(2)评估静脉穿刺部位、手术部位及术中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3)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
3.对于较大或出血较多的手术,需做备血和输血的准备。
4.手术部位的皮肤的特殊准备骨科手术直接关系病人的运动功能,对皮肤的准备要求严格,而且术式多变,常植入内置物,一旦伤口感染关系重大,所以皮肤范围广、清洁水平高,一般术前3天给病人洗澡,然后每天以肥皂水擦洗患肢。
术晨清洁备皮,包括剃毛、剪指(趾)甲后擦洗两遍;再以0.5%碘伏擦拭皮肤,用无菌巾包扎。
5.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
6.了解病人相关训练的情况。
二、手术范围(一)创伤手术手指挤压伤、尺桡骨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间骨折、锁骨骨折、内外踝骨折、胫腓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盆骨折等。
(二)骨性病变手术先天性发育障碍、骨性结核、骨髓炎等。
(三)骨性肿瘤手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腘窝囊肿等。
(四)关节手术关节镜下手术、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肩关节置换、肘关节置换、各种关节成形、关节松解等。
(五)矫形手术肘内外翻纠正术,膝内外翻纠正术、马蹄足纠正、外翻纠正等。
(六)显微骨科手术断指再植、断肢再植、血管神经吻合、神经肌腱探查、选择性脊神经根断裂、神经肌腱松解等。
三、麻醉方法及麻醉所需监测(一)麻醉方法1.局麻适用于腱鞘囊肿、清创缝合、克氏针取出等。
常见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规
![常见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4f099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8.png)
常见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规常见的上肢骨折包括肱骨干骨折、肱骨霞上骨折、尺椀骨干双骨折、楮骨远端骨折;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
一、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豚上2cm 段内的骨折,常见于青年和中年人。
【病因】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
直接暴力常由外侧打击肱骨干中段导致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间接暴力常由于手掌或肘部着地,暴力上传,加之身体倾倒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肱骨中下1/3段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下1/3骨折。
【临床表现】受伤后,上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及功能障碍。
肱骨干可出现假关节活动、骨擦感、患肢缩短等。
肱骨干中下1/3段骨折易发生梯神经损伤,合并梯神经损伤时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椀侧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治疗要点】主要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移位情况,大多数肱骨干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粉碎性、开放性及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肱骨干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
1石膏固定复位后比较稳定的骨折,可用U形石膏固定。
若为中、下段长斜形或长螺旋形骨折,手法复位后不稳定,可用上肢悬垂石膏固定,但有可能因重量太大,导致骨折端分离,宜采用轻质石膏,并在固定中严密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2,小夹板固定用四块合适长度的小夹板分别置于上臂前、内、外、后侧捆扎固定。
在屈肘90。
位用三角巾悬吊。
成人固定6~8周,儿童固定4~6周。
3.康复治疗复位术后抬高患肢,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3周后,开始主动的腕、肘关节屈伸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
6~8周后加大活动量,并作肩关节旋转活动。
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
骨折完全愈合后去除外固定。
内固定物可在半年以后取出,若无不适也可不必取出。
在锻炼过程中,可配合理疗、体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骨折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e1aa24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b.png)
骨折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于骨折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骨
折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
手术前护理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和护理:
1. 定期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和体温,确保病人的身体状况稳定。
2. 确保病人空腹,饮食和饮水的限制时间依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3. 对骨折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4. 预先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手术室。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以促进康复:
1.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和心率,确保病人的情况稳定。
2. 给予病人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手术后的疼痛。
3. 利用合适的固定器材或石膏,保护并稳定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活动。
4.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5. 给予病人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促进骨折的愈合。
6. 通过康复训练帮助病人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能力。
注意事项
在骨折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定期监测病人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感染或并发症。
2. 遵守医生的嘱咐和康复计划,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3. 保持病人的环境整洁和舒适,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自己的康复过程,并提供心理支持。
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对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病人的康复进程。
骨折内固定术的健康教育
![骨折内固定术的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4f3df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f.png)
骨折内固定术的健康教育
《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南》
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它通过内部固定装置将骨折部位稳定起来,促进骨折愈合。
这种手术通常需要术后一段时间的康复和护理。
以下是一些关于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护理与康复的指南:
1. 术后护理
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护理。
这包括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避免感染的发生;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2. 康复锻炼
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骨折部位的愈合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包括关节的活动性训练、肌肉的力量训练等。
这有助于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
3. 饮食调理
饮食对骨折愈合也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术后需要注意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以帮助骨折部位的
愈合。
同时,应避免过多摄入含糖、盐等不利于愈合的食物。
4. 心理护理
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疼痛、失能、社交障碍等问题,需要得到家人和医生的支持和鼓励。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这有助于促进康复。
总之,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护理与康复需要患者和家人的共同努力,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护理和康复锻炼,从而尽快恢复健康。
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骨折病人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ca881aefad6195f302ba614.png)
一.骨折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prn;3. 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4. 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5. 准确记录出入量;二.骨折部位的处理:1. 妥善固定骨折部位于功能位,绷带加压包扎止血;2. 注意伤口有无活动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的加重;3. 如使用止血带则应注意1~2小时放松3~5分钟,注意患肢血循环;4. TAT测试,使用TAT;5. 镇痛以稳定病人情绪,并且避免过多移动患肢;6. 清洁伤口周围皮肤,肢体肿胀较剧烈时应剪开衣袖或裤管,一切操作都要谨慎轻柔;7. 病人要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告诉病人和家属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术;剪开污染的衣裤,换上清洁衣裤;取下假牙、眼镜等;给予术前药;8. 病人如意识清醒应配合抢救及治疗:避免各种管道的脱落,避免躁动;有异常不适及时告诉护士;及时告诉护士疼痛性质及部位;避免绷带或止血带脱落;三.心理安慰及健康教育:1. 简要告知病人及家属采取的抢救措施(如包扎、固定、使用止血带等)的目的,教育家属保持冷静配合抢救,并根据情况留陪护;2. 安慰病人,减轻其恐惧感;3. 医护人员送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的医生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前后整体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常规:1.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2. 让病人对病情和手术方案有所了解,使其恐惧和紧张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根据病情落实陪护;3. 讲解此类手术的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增强患者信心;4. 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者给镇痛剂,协助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测定并记录生命体征;5. 注意避免受凉,要教会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练习使用便器,知道禁饮禁食时间;6. 进行有关疾病的卫生宣教,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完成手术;7. 术前备皮,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遵守医嘱使用术前药,带病历药品进手术室8. 医护人员护送病人到手术室,贵重物品交给家属或护士保管,手术室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和安慰病人;二.术后护理常规:1. 介绍手术情况、护理内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识,使病人及家属对术后护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在需要时给予止痛剂,尽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2. 安慰病人及家属,随时提供治疗信息让其了解恢复情况,解除恢复期的各种顾虑;3. 合理膳食,增强营养,保证睡眠;4. 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情况,鼓励自解小便,必要时导尿术后平卧6小时,定时更换体位;重点观察神经根症状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病情出现特殊情况由主管医生和护士解释原因并及时处理;5. 让病人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介绍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预防和;术后3周后行腰背肌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主动活动双下肢关节肌肉,做直腿抬高锻炼坚持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345c247c5da50e2524d7f68.png)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无意的创伤、剧痛、肢体畸形、功能障碍,使病人产生恐惧、焦灼、吃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并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对病人神志、生命体征的观察,病情危重并发休克时遵医嘱快速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并确凿记录出入量。
3、疼痛护理:
(1)加强观察,分辨疼痛的原因。
(2)针对例外的疼痛原因,对症处理,切忌盲目给予止痛剂。
(3)药物镇痛。
(4)疼痛轻者,通过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
,
(5)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动作柔和,在移动病人前先做好解释工作,在移动过程中重点托扶损伤部位。
4、采取适合的体位,合适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并保持功能位。
5、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有无肢端剧痛、麻木、皮温降低、苍白等现象,如有适应及时对症处理。
6、预防感染:遵医嘱及时处理开放伤口,并应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
7、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8、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
硬、肌肉萎缩、废用综合征等的发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四肢骨折护理常规
![四肢骨折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a0c096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5.png)
四肢骨折护理常规
1、评估肢体末梢血运和肿胀程度。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股骨
颈骨折和末梢血运不良者除外。
2、患肢牵引者按牵引术的护理常规护理。
3、石膏固定者按石膏绷带固定术的护理常规护理。
4、手术患者按骨科手术前、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5、定时更换体位,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
多食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6、增加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钙、易消
化食物。
7、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种定制锻炼计划,循序
渐进。
8、出院指导术后6〜8周复查,摄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者,可利
用助行支具逐渐负重。
术后根据X线片及具体情况决定取出内固定。
避免跌倒再次受伤。
内固定取出手术配合
![内固定取出手术配合](https://img.taocdn.com/s3/m/1c79166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9.png)
根据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 等,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 针灸、心理疏导等,以缓解疼痛。
伤口护理注意事项
伤口清洁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和感染,定期更 换敷料。
伤口观察
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出现红肿、疼痛、 渗液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情况
注意手术部位出血、渗血情况,及时 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遵守手术室无菌原则
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监督手术人员无菌操作
监督手术医生、助手等人员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手术部位 。
无菌物品管理
负责无菌物品的领取、保管和使用,确保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
推广优秀经验
将内固定取出手术中的优秀经验和做 法进行总结和推广,促进医疗质量的 持续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它通常用于骨折切开复位术及 切骨术,以保持折端的复位。
内固定物在骨折愈合后需要取 出,以避免长期留置引起的并 发症。
取出内固定原因及适应症
01
骨折已完全愈合,内固 定物不再需要支撑和稳 定作用。
02
内固定物引起疼痛、感 染、松动、断裂等并发 症,需要取出以缓解症 状。
03
患者因个人原因(如金 属过敏、心理因素等) 要求取出内固定物。
定期随访和复查安排
定期随访
术后定期安排患者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功能锻炼 进展。
影像学检查
根据需要安排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以评估骨折愈 合情况和内固定物的位置。
内固定取出术护理常规
![内固定取出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002860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d.png)
内固定取出术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按骨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
1、体位: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6小时,取四肢内固定者应抬高患肢。
2、饮食指导:给予营养清淡易于消化食物。
3、生活指导:注意保暖,避免意外损伤,术后各种导管应妥善固定,尽早排尿,若6小时仍未排尿,给予诱导措施,若无效,则导尿。
并给予留置导尿护理
3、功能锻炼:上肢手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下肢手术后,应经常活动上半身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还可做踝关节及趾关节的屈伸运动,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
4、镇痛泵护理。
健康教育
1、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有红肿热痛及时就诊。
2、注意安全,避免摔伤、跌倒等引起再次骨折。
3、加强营养劳逸结合。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a8a1bcf121dd36a32d828a.png)
骨科病人术后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一)、床单位准备:1、按麻醉种类要求准备床单位,臀下及患肢切口处垫一次性中单,避免切口渗血污染床单。
2、根据病情、手术及麻醉的需要准备用物。
如大手术后需要准备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全麻病人还需要准备负压吸引器、急救车等抢救用物;股骨颈骨折术后准备中立位丁字鞋;显微外科术后需要准备烤灯。
(二)、交接病人的护理1、皮肤护理(1)、术后重点检查骶尾部及骨突部位皮肤有无压伤。
(2)、取俯卧位手术的,应检查两侧髂前上棘及面颊部皮肤有无压伤。
(3)、四肢骨折手术应检查扎止血带部位皮肤有无损伤。
(4)、术中牵引复位患者应检查会阴皮肤有无挤压充血。
2、管道交接(1)、伤口引流管:注意保持通畅,防止脱出、打折,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并准确记录。
(2)、静脉留置套管针:检查套管针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漏、脱出,固定是否牢靠,根据病情和病人情况调节滴速。
(3)、留置尿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尿管。
2)、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位,防止逆行感染。
3)、定时检查尿管是否通畅,观察尿液颜色、量、性质,并准确记录。
4)、尿道口护理。
5)、夹闭尿管,每2-3小时开放一次,训练膀胱正常收缩功能。
3、病情交接(1)、手术后病人安置正确的卧位后,首先判断神志是否清醒。
(2)、测量生命体征,全麻病人应监测呼吸情况。
(3)、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
(4)、检查肢体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功能,保持肢体功能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5)、了解术中病情及出血情况,根据术中失血量、生命体征、术后尿量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调节输液速度。
(三)、麻醉术后护理1、全麻术后护理(1)、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低流量氧气吸入,2升/分,禁食水。
(2)、判断病人意识情况,未清醒者应设专人看护,监测病人呼吸,观察有无舌后坠、呼吸道有无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痰,防止窒息的发生。
(3)、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强度等,如有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内固定取出术后护理查房
![内固定取出术后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268c34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2.png)
内固定取出术后护理查房内固定取出术后护理查房是指对内固定物进行取出手术后的护理工作。
内固定物主要指用于骨折治疗的金属螺钉、金属板等。
内固定物取出手术是为了去除治疗期已经完成、不再需要的金属物,以恢复患者的正常骨骼功能。
本文将从术后护理的常规内容、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共计1200字。
术后护理查房是术后护理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及时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
具体的术后护理查房内容如下:1.患者病情观察:包括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肿胀情况、皮肤红肿或渗液等。
需注意是否有感染征象,如红肿、渗液、局部温度升高等。
2.活动能力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恢复了正常的活动能力。
检查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力以及步态等,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
3.疼痛观察和评估:询问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疼痛的表现。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及时有效的镇痛治疗。
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肢端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如更换敷料、禁忌运动等。
5.伤口护理:根据医嘱和伤口情况,进行伤口护理。
包括更换敷料、伤口清洁、消毒等。
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6.患者心理关怀:术后患者常常存在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增强信心。
此外,术后护理查房中还需要查房记录,记录患者的病情观察结果、处理措施和护理效果等,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益的信息。
术后护理查房的关键点包括:及时观察和识别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正确处理并发症,如更换敷料、禁忌活动等;实施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积极与医生沟通,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争取及时采取措施。
术后护理查房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骨折内固定装置拆除术的护理配合
![骨折内固定装置拆除术的护理配合](https://img.taocdn.com/s3/m/2be4d6a7f242336c1fb95ea5.png)
骨折内固定装置拆除术的护理配合骨折内固定装置拆除术属于骨科的小手术,然后在临床上却经常遇到工具不配套无法拆除、钢丝断裂、螺钉滑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手术进程和疗效。
怎样预防及减少拆除术中所遇到的问题,缩短手术时间,本次研究从护理角度出发,观察了骨折内固定装置拆除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配合对手术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对象均是于2013年0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科的150例患者,男80例,女70例,年龄10~60岁,平均(30±6.5)岁,其中肱骨骨折术后37例,桡骨骨折术后24例,股骨骨折术后34例,足部骨折术后55例;内植物拆除时间:术后6~12月89例,13~18月42例,19~24月19例。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男42例,女33例,对照组男38例,女37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1.2.1观察组采用全麻32例,局麻22例,椎管内麻醉21例。
对照组采用全麻30例,局麻25例,椎管内麻醉20例。
两组患者术前护理一样,手术均取仰卧位麻醉后在原手术切口进入[1],取出股骨和根骨的內置物,拆除交锁髓内钉,使内固定装置显露,用预先准备好的器械拆除内固定装置,最后用X线机透视保证无残留物,并清点取出装置数量、手术器械及材料,结果准确后缝合切口。
1.2.2对照组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增加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配合。
1.3护理配合1.3.1术前护理1.3.1.1术前准备患者术前进行血液常规分析,血清四项检查,心、肝、肾等功能检查,及手术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1.3.1.2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用易懂的语言告知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减少患者的不安和疑虑,稳定情绪。
1.3.1.3器械准备器械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应尽快将手术台上患者拆除内固定装置所需器械进行消毒准备。
为应对手术中出现的断钉、滑牙等问题,同时准备滑牙螺钉取出器、电钻、断钉取出器等辅助工具。
四肢钢板内固定术护理常规
![四肢钢板内固定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dbaa007aef8941ea66e05bf.png)
四肢钢板内固定术护理常规
【麻醉方式】
根据不同部位采取麻醉麻醉方式
【手术器械】
骨科器械、内固定材料
【手术体位】
平卧位、必要时患侧垫高
【手术切口】
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选择不同切口
【手术配合】
1、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铺无菌单:洗手护士提前20分钟洗手,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所有器械、纱布、缝针,递卵圆钳夹碘伏棉球消毒皮肤,协助术者铺单。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递22刀切开,弯钳或电凝止血。
3、显露相应的肌肉及神经:沿肌缘作肌膜切口,甲状腺拉钩牵开术野,橡皮片牵引保护神经,递23号刀切开肌膜。
4、暴露骨折端:递四爪拉钩拉开肌肉,骨膜剥离子剥离骨膜,两把胫骨牵开器将周围软组织压向后方使骨折端完全显露。
5、清除髓腔及断端处血凝块:递刮匙刮除血凝块,断端以骨蜡止血。
6、复位后钢板固定:用鹅头钳等器械固定骨折端,选用合适的
钻头,电钻打孔,测深器测量深度,选合适螺钉以改锥拧入。
7、确认固定效果后,洗手护士与巡护护士共同清点用物,冲洗伤口,逐层关闭伤口:C型臂下显示,骨折对合完好,彻底冲洗伤口,止血,大圆针7号线缝合,再次清点用物,酒精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大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大皮针1号线缝合皮肤,再次消毒切口皮肤,纱布或伤口贴覆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肢骨折取内固定手术护理常规
术前准备
1 ) 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
2 ) 使病人有思想准备,能主动配合治疗。
向病人介绍麻醉和手术情况。
介绍手术后体位、饮食、注意事项等,嘱咐吸烟病人术前禁烟以减少术后咳嗽、咳痰和肺部并发症。
3)皮肤准备:术前应洗澡和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4 ) 胃肠道准:遵嘱禁食水,必要时清洁灌肠。
5 ) 膀胱的准备:病人人手术前应解小便排空膀胱。
6 ) 手术前晚及术晨的准备:手术前,根据病人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保证充足睡眠;手术晨对全部准备工作进行复查、核实,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等,除急症手术外应推迟手术日期;手术前,根据医嘱予麻醉前用药;登记并保管病人的重要财物。
病人的假牙应取下,以免麻醉或手术中脱落或误吸。
术后护理
1 ) 观察术后病情变化。
要定时观察病人的面色、意识,测量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
2 ) 安置体位和协助病人活动:应根据麻醉、手术和病人状态,安置适当体位,原则上体位
应当保持良好的呼吸和循环(包括患肢局部循环)、有利于引流(外引流和内引流)、而且使病人比较舒服。
在病情许可时,要协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促进功能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
3)镇痛和镇静:较轻的疼痛可用安置体位、固定伤口、镇静催眠药等方法处理,较重的疼痛可能是并发症(感染、缺血等)的症状,应通知医师详细检查。
4 ) 伤口和引流管的处理: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挤压,并观察色、质、量。
5 ) 术后基础护理:帮助病人进食,排大小便,洗漱
术后特殊观察要点
(1)术后血循环障碍的观察:
1 ) 引起患肢血循环障碍的原因有:绷带石膏包扎过紧,患肢严重肿胀,术中造
成血管损伤。
2 ) 血液循环障碍,轻者造成局部压疮,重者可引起骨筋膜综合症,导致肢体坏死,使骨科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2)术后感染征象的观察:伤口感染多在术后3—7天表现明显,如出现伤口疼痛或呈脉搏跳动一致的搏动性疼痛,局部红、肿、压痛,一旦形成脓肿则局部出现波动感。
康复训练
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上肢锻炼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中心,同时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下肢锻炼以围绕负重、站立、行走为中心;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
出院指导
(1)出院计划的制定内容:①卧位: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
②饮食:高蛋白易消化,含纤维素的食物。
③休息。
④药物:对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的病人,出院前应带好出院带药,并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停药指征。
⑤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功能锻炼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非常重要。
⑥门诊随访
(2)骨折愈合后再骨折预防措施:①严格遵守下床活动及负重时间:病人内固定物取出后,大多出院回家,出院前要向病人手术的情况及预后,结合临床资料向病人说明下床活动的时间、过早下床及负重的危害、可能发生再骨折的原因。
嘱病人内固定物取出1个月后,开始下床逐渐负重。
在此期间在床上进行步负重的四肢关节功能锻炼,如在床上让病人行下肢的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及行髋、膝及足、踝等诸关节的伸屈活动,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促进骨折周围肌力的恢复。
不允许无限量的活动,避免过于强烈的运动,禁止在床上跳跃以及负重下蹲等运动。
②防止骨折部位再损伤,要注意适当保护患肢,避免外力作用于该部位。
③对并发症或不利因素的处理:对于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的因素,如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废用性因素、酗酒有以及不恰当地应用药物,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禁止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术后继续按方案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