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烦恼:忠奸难辨、后宫争宠、贪污腐败、地方造反解决:皇权VS相权、中央集权VS地方分权、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一、君主专制的强化(1)秦——汉初: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中外朝(3)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4)隋唐:三省六部制特点:(1)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
(2)“三省”分层决策,互相制衡。
(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
评价:积极: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共同议政可减少决策失误。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消极: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行政效率。
(5)二府三司制评价: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6)一省二院制(相权的反弹)(7)明: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1)废除丞相的原因:1.明朝进行地方体制改革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2.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直接因素)。
2)废除丞相的结果: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巩固了专制统治;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3)内阁的形成和发展:1、明太祖:奠定基础——侍从顾问;2、明成祖:正式确立——参与机务;3、明宣宗:发展——票拟权;4、明神宗:全盛——部权尽归内阁;4)内阁的影响:(1)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宦官参政导致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局面。
(8)清:军机处1、起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密2、职能转变: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总揽军国大事。
3、地位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
上传下达,跪受笔录。
4、特点:①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②速:办事效率高③密:保密性强5、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达到顶峰;③标志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及强化(人民版必修1)
A
•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4、官僚体制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权为基本原则。 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中央官制) 1.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2.西汉:频繁换相,实行“中朝”制度 3.东汉:设尚书台(中台) 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5.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6.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 7.清代:设立军机处 —趋势:皇帝权力逐步强化,宰相权力逐步削弱 乃至被废除。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制度):
3、评价: 1、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 济文化交流 积极: 2、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 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
容易形成暴政、腐败、决策失误 政治:
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局限:经济: 发展 文化: 禁锢人们思想不利于近代科技发展
巩固练习
• C 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 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 B2.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bo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 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 • •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3.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 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4.唐承隋制,置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一人,正三品。《唐会要· 御史台》云: “正朝廷纲纪,举百家紊失。”《新唐书· 百官志》云:“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 正百官之罪恶。”唐御史台的主要职能及设立的根本目的是 A.监察,揭发百官罪恶 B.礼仪,重视社会教化 C.监察,强化皇权统治 D.刑法,维护百姓利益 5.《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 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 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法国
俄罗斯
法国是近代早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典型 代表。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年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形成了绝对 主义王权。路易十四自称为“太阳王 ”,独揽大权,对法国进行高度集权 的统治。
俄罗斯在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 位)和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 年在位)时期,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强 化。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 强了中央集权,使俄罗斯成为一个强 大的军事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则进 一步巩固了君主专制政体,使俄罗斯 成为欧洲第一流的强国。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
发展
中世纪初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封臣对封君承担义务,封君则 保护封臣,这种制度为君主专制 政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教会的影响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具有极高 的权威和影响力,教会通过教义 、仪式等手段加强了对人们的思 想控制,也间接加强了君主的权 力。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
中世纪中后期,商业和城市的兴 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 也为君主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来源 和支持力量,有利于君主专制政 体的巩固。
衰落过程与特点
君主权力的削弱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君主的实际权力 逐渐被削弱,议会等机构的权力得到增强。
01
政治制度的变革
许多国家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光 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
02
03
君主立宪制的出现
一些国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 过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 宪制,如英国、日本等。
奥地利
奥地利在哈布斯堡王朝时期(15261700年),君主专制政体得到发展。 该王朝通过联姻和继承关系,在欧洲 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和影响力,使 奥地利成为欧洲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同时,奥地利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和 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的稳定。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强化民族认同
君主专制政体在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 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
实行民族压迫
在某些情况下,君主专制政体会对少 数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制政体的推动下,各民族之 间的融合进程加速,形成了更为紧密 的民族关系。
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 和财政大权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 司掌握,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制度,作为皇帝的咨询 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了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01
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维护君主的
权威。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容 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高度集权、君权神授、等级森严、思 想控制等。
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
社会安定。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 巩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政治基础
随着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形成,地 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需要强化君权来维护国 家统一。
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严格的皇位继 承制度,确保了君主专制的稳定性。
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
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推 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成熟阶段
汉朝的巩固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 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 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政
秦朝的焚书坑儒
02
秦始皇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和强化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 最怕地方造了反,身家性命也难保。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的确立
特点: (1)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集行政、立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决策具有独断性与随意性; (3)官僚体制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原则,君臣实为主奴。
选官制度 实行时间
依据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世官制 先秦时期 贵族血统
察举制
科举制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时期
从才能、品德变成门第
考试成绩
特点
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 没有参政机会(官职被限
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至 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
正制
是一种考试选官制度,破 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 局面,为中下层知识分子
二、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1、过程: (1)汉武帝限制相权;
(频繁更换宰相,设中朝对抗外朝) (2)唐代分散相权;
(实行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 (3)宋代分割相权;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4)明朝废除宰相;
(权分六部,设内阁) 2、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提供了机会
知识拓展:科举制这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同时它也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效仿,请你分析下科 举制度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 积极影响 ▪ (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人才上升,以严格的考试方式进行选官,体现了公平公正的
精神; ▪ (2)保证了高素质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 ▪ (3) “学而优则仕”,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消极影响 ▪ (1)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家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6 .思考:从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如何 演变的?行省制是什么时候确立的?行省与中央 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秦汉:郡、县两级(后为:州、郡、县); 唐:道、州、县三级; 宋:路、州、县 元: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使权 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当堂检测
DCA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
一、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一)“法令出一”
❖(二)君权和相权之争
(一)“法令出一”:创立皇帝制度,皇帝主宰天 下
❖ 大地在我脚下,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 朕的江山美如画: ❖ 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 国计掌于手中: ❖ 国家的法律、 都取决于皇帝一人意志 ❖ 哪个在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 (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 命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 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 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 的治理。
争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
身。
君权与相权的矛 盾是如何解决的
呢?
汉至元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
朝代 汉 唐 宋
主要措施
中、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
中央和地方的 矛盾
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进程
1、汉至宋:郡县制(汉) 道、州、县(唐)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设宣政院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西藏、四川、青海)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总特征——加强皇权,权力高度集中 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进程
以六部分割相权 D.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进程 大地在我脚下,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版必修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帝王权力逐步强化; 2、了解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知道这种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3、掌握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4、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5、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优秀课件
去世
8年3月
下狱死 12年2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狱腰斩 2年2月
昭帝时死 2年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 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 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 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 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 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 说 “田蚡不足与计”。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 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 和外朝,当拜公孙贺为相 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 印绶。此外,武帝还大胆 启用出身寒微的士人做官: 比如从奴隶群众提拔了卫 青做大将军等。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掌管
全国
三司
中
枢
财赋
书
密
的统 计与 支调
度盐户 支铁部
门 下
院
影响: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2.职权过于分散,吏导致户行政礼效兵率低刑,出工现“冗官”
局面。
部部部部部部
①元朝基本上沿袭金宋旧制。
一省二院:中央设中书省(行政)、枢密 院(军事)、宣政院(宗教和西藏)、御史 台(监察)。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 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 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 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汉武帝措施:
1.频繁更换丞相;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 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创立:秦始皇 2.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弊端: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①君国关系
②君臣关系
4.发展:以维护皇权、服务皇帝为基本 原则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人民版必修1)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
监察制度能真正发挥监察职能吗?为什么?
(2)评价 积极:监察体制的逐渐健全,(一定程度防止官员 腐败、贪脏枉法,滥用职权等,)适应了专制主义 王朝统治的需要。
局限: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2、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 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以官举士 成为世族把 权操于上 持政权工具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
读史感悟: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 述观点的看法。
积极作用:(1)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变了世 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2)提高了官员素 质和行政效率。(3)营造了尊师重教的传统, 勤奋读书的氛围。(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消极作用:(1)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2) 阻 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 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省制度的设立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 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 澎湖巡检司
(3)意义:
①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 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时代 地方行政体制
秦汉
魏晋 隋 唐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 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 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你知道右图是那些皇帝吗?他们当中谁的话拥有最绝对 的权威呢? 1、皇权和相权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04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治而言,表现为皇
帝本身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 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表现为全
国军、政、财大权全都归属中央,地方完全 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地方三权集于中
央,又集中央之权于皇帝一个之手。
地方行政区划变化
时间 区划名称 备注
秦朝
汉初 东汉末 唐 宋 元
郡、县 郡国并行 州、郡、县 道、州、县 路、州、县
道、亭 “州”西汉时为监察区
省、路、府、州、县 腹里、宣政院、土司
师古曰:
“《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 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 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地方行政区划变化与管理
时间 区划名称 说明 战国( 战国(秦) 县
秦朝 汉初 东汉末 隋 唐 宋 元
郡、县 郡国并行 州、郡、县 州、县 道、州、县 路、州、县 省、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 “道”初为监察区 道 “州”西汉时为监察区 州
蒙古: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 东北: 辽 阳 行 省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中书省 皇 帝 尚书省 兵部 军政 门下省 刑部 刑狱 政事堂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户部 户籍、土地、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 礼部 礼仪、科举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机构 职能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枢密使,低 长官枢密使, 于宰相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汉代中央 官僚机构
皇 帝 侍 尚 书 令 中 侍 相 夫 常 丞 史 大 尉 御 太
特点: 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保证君 相权一分为三 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 保证君 各部门分工 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 央与地方的关系。 央与地方的关系。 特点: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而 特点: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 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而 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职能: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扰, 职能: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 利益冲突,组织重大工程。 利益冲突,组织重大工程。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_1-课件
1、在古代,下列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者官职(多选)
A秦朝御史大夫和郡监御史 B汉代州刺史和御史大夫
C历代御史台和督察院
D中书省和门下省
2、唐宋改革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是
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B分散宰相权力
C削弱地方权力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3、下列关于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A是元朝开始设置的最高地方行政区域名称 B行政长官总揽地方民政、财政、军事大权 C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边疆 D明朝废除了行省地方行政区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2/28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8日星期 日2021/2/282021/2/282021/2/28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2/282021/2/28Februar y 28, 2021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12:15:2凡 。2021/2/282021/2/282021/2/28Feb-2128-Feb-21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和强化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C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 2006年天津文综: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 , ②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不利选拔真正人才
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要是官吏选不好,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 2006年天津文综: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 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B
. 2006年江苏 :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 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 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
B
. 2001年江西 :下列各项中,在选官方面体 现了大族特权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C
. 2003年春文综: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 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 2003年春文综: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 后果是
课标要求:
•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 史实;
•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创立: 秦始皇
2.特点: 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
②皇位世袭 3.弊端:①有独断性、随意性;
②不利国家决策,国家、 政治成为一人的
4.发展原则: 维护皇权、服务皇帝
默读教 材“法 令出 一”, 完成左 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特征有 A.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 B.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 C.地方推行州郡县三级制 D.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 5、北宋初年,为制约宰相 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B.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C.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 D.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6、 唐朝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部门的三 省六部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户部 B、中书—门下—尚书—工部
A、中央严格控制地方; B、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较为稳定。地 方缺少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的依赖性大,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巩固练习:
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 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 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相权是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 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必然措施。
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哪些削弱相权措施呢?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吏部 中书省 户部 草拟 礼部 执行 兵部 审议 刑部 工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1、此二句话分别形容谁?
2、二者会不会产生矛盾? 汉景帝时,窦太后期望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汉景 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计之。”于是与丞相周亚夫商议, 周亚夫以高帝刘邦“非有功,不得侯”的预先约定予以 坚定的拒绝。汉景帝默然而有沮丧之色,无可奈何。最 终等到周亚夫去世之后,王信才得以封侯。
一、君权与相权 一对矛盾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 府
机构 职能
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 枢密院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长官行宰相职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枢密使,低于 宰相
官职及权利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副 相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之一。
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受笔录
思考:1、以上三幅图各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 2、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变化?
A.专制主义皇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断强化
B.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中央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2、史料记载,汉武帝在位54年,先后 用“相”12人。以下属于他为了同一 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立皇帝制度B、设立中书省 C、设立“中朝” D、增设“参知政事” 3、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 制度,这个监察制度就是 A.刺史制度 B.察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设立“中朝”机 构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 权独尊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活学活用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 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 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 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门下—尚书—吏部
D、门下—尚书—中书—工部
7、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时期的郡县制 ②加强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加强多民族 的统一国家的统一 ④成为后世地方行政 区划的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 承祖上的权位,这种选官制度被称为 A.宗法制 B.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 举制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中央:
秦朝: 地方: 监御史
御史大夫
1.演变
汉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 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
地方:
(州)刺史
2.评价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
监察制度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及其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 需要。
第 3 课 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忠 奸 难 辨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腐 败 难 治 官 吏 难 选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地 方 难 管
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君权与相权 2、监察制度 3、选官制度 4、地方制度
四、地方行政制度
列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沿革
时期 唐 宋 元 明 清 地方管理制度 道、州、县三级制 路、州、县三级制 行省 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三极 省、道、府、县四级 秦汉 (州)、郡、县二级制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 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元朝行省的设置
由于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未能对皇权作出 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 统受到严重破坏.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秦汉至 实行时间 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隋唐至 先秦时期 积极作用: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明清时期 魏晋南北朝 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B、为 才能、品德到门 世袭 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 考试成绩 依据 第 基础。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下层人士一 体现封闭的特征。 D、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中下层地主 般没有参政 以官举士,百姓 消极作用: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 知识分了提 备注 机会 不得参与。 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 供了机会。 进步。 ——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 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 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全面认识科举制? 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封建社会)?
中央政治制度:
趋势: 不断地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特点:P13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的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 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地方政治制度:
趋势: 中央日益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 特点:
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行省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什么?
A、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B、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C、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D、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 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作用。 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