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与阴阳五行及堪舆学说

合集下载

“阴阳五行”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

“阴阳五行”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

阴阳五行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不仅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其建筑布局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其中,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概念,不仅在医学、农业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也对建筑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阴阳五行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

阴阳五行概述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思想概念,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体系,包括哲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应用于建筑、艺术、文化等方面。

阴阳五行即以五种运动状态为基础,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

阴阳五行相互制约,它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性概念体系。

在中国建筑文化中,人们广泛应用阴阳五行的理念来设计建筑平面图及房间布局。

故宫布局及设计理念故宫原称“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座大型皇家宫殿,建于明朝,共经过14个朝代的建设和修缮,历时600多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故宫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整体布局主要由外廓、内廓和宫殿三个区域组成。

外廓占地约116公顷,是汇集了十二道金刀功夫的“九重城墙”,围合出的庞大的城池。

内廓面积则约为50万平方米,内部主要是三大宫殿、六个院落和一些辅助建筑构成了后宫建筑的核心区域。

故宫整体采用中轴对称的设计理念,融合了阴阳五行的哲学理念,整体布局严谨、和谐、有序。

阴阳五行对故宫布局的影响五行色彩阴阳五行在建筑文化中的运用主要是应用五行色彩。

在故宫建筑中,金色是象征皇权的颜色,汉白玉代表了地方官的威严,木材则是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生存关系,火色展示了皇家荣耀和威严,而水色为皇家特权的象征。

当然,这些具体的颜色,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其含义和运用方式均可能存在差异。

故宫中轴线故宫的主轴线上布局中心性建筑,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通过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开设门户,自外向内依次进入三大殿厅。

古代建筑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古代建筑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古代建筑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建筑中,阴阳五行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理念。

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都贯穿着这个思想,以达到宇宙和谐的目标。

首先,阴阳五行思想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协调。

建筑师们在设计建筑时,会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环境特点,合理使用阴阳五行的概念来调整建筑空间的氛围和气场。

比如在古代中国的建筑中,以木为阴,以火为阳,所以在大门的左侧经常悬挂着“左青龙,右白虎”的对联,来平衡门口的阴阳气场。

其次,在建筑空间的布局与设计中,阴阳五行思想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据史料记载,古代官府和贵族的建筑中常常使用到五行相生的布局法,四周环绕着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空间。

这样的设计法可以起到一种防护和平衡的作用。

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阴阳五行也经常得到运用。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在承重的梁柱、墙壁、房梁等关键部位,常常会按照五行元素的相生相克原则来选材。

比如,正堂主梁和支柱通常用相生的木料,而地炉、厨房等火源附近则用火克木的砖、石等材料,从而形成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的结构构成。

此外,建筑装饰也贯彻着阴阳五行的思想。

比如,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红色被称为“火色”,因为它富有热情和活力。

建筑装饰中常常运用红色来增强建筑的阳气。

而白色则代表阴性,常常用于建筑的屋顶、墙体和门窗等,以为建筑注入更多的阴性元素。

此外,在建筑的室内设计中,阴阳五行思想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古代中国的佛教建筑中,为了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常常采用八卦图案和五行能量图来布置佛龛方位和佛像位置,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风水气场。

总之,阴阳五行思想的应用贯穿于古代建筑的各个层面,对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布局、装饰、室内设计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思想既代表了人们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敬畏,也为古代建筑的形成和演化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建筑之风水)

中国古建筑之风水)

• 谶纬之学中的“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 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往往有图有文,又 称“图谶” • “纬”——“纬”与“经”相对,是儒生们以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神鬼怪迂等思想对儒家经典进行附会、演绎而 成的神秘说教 •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它起始于占卜但高于占卜,易 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 易理:阴阳消长,互补转化。可分为: 变易: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简易:执简驭繁,多样性中 求统一。不易:多样变化之中守常制恒的规律。 易象:是易理的符号化,由--阴爻,—阳爻按天、地、 人的关系组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象 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后来,观察到的事 物越来越广泛,卦与卦的关系也需探讨,进而出现重卦, 即64卦。
阴阳有道,风生水起
——中国建筑的风水
胡灿阳
风 水 学 的 实 际 应 用
坟 墓 ( 阴 宅 ) 的 风 水
住 宅 ( 阳 宅 ) 的 风 水
都 城 皇 宫 的 风 水
风 水 文 化
科学与迷信的杂糅 ——风水文化
风水术的由来 • 中国的风水又称堪舆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 的择吉避凶的术数 •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 枢 言》 • 风水术理论,是以阐释“生气”而架构的 • “风水”一语,最早见于《葬经》:“葬者,乘 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 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 为上,藏风次之”
生者安居之法 ——住宅(阳宅)的风水 • 鲍瑗 “丧病贫苦”、“安宅失宜”的故事 • “住宅方圆四面平,地理观此好兴工。不 论宫商角徵羽,家豪福贵旺人丁”。 “此屋若在大树下,孤寡人丁断不差。招 郎乞子家中有,瘟疫怪物定交加。” • 在风水之说产生之前,中国人就已非常重 视居居住地的选址。在仰韶文化时期,人 们将聚居的原始村落选在邻近水源的河谷 台地上。

五行与建筑传统建筑中的五行应用

五行与建筑传统建筑中的五行应用

五行与建筑传统建筑中的五行应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五行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与布局。

五行理论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相互之间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体现了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谐。

在传统建筑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建筑的形状、朝向、造型、颜色等方面,以求得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五行与建筑传统应用的相关内容。

一、金金属代表着金这一元素,金属性阴性,代表贵族、权威、光明和坚固等象征。

在建筑中,金的代表色是白色和金色,白色代表纯洁和高雅,而金色则代表富贵和荣耀。

在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金色的装饰可以增加建筑的威严和庄重感,而金色的屋顶则象征着财富和权势。

二、木木属于五行中的阳性元素,代表生命、活力和成长。

在建筑中,木属性通过使用木材和绿色植物来体现。

建筑内部的庭院和大量的绿植可以营造宜人的环境,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同时,在建筑的布局中,尽可能地保留自然的风景和景致,让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三、水水是五行中的阴性元素,代表着流动、柔和和清新。

在建筑中,水通过设置池塘、水槽、喷泉等水景来表达。

水景不仅能够美化建筑环境,还能够营造出水的流动感,给人带来一种平静和宁静的感觉。

此外,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安排落水管和排水系统也是很重要的,以保证建筑的防水性能和环境的整洁。

四、火火属于五行中的阳性元素,代表热情、激情和光明。

在建筑中,火的象征通过使用红色和黄色来表达。

火的色彩可以被用于建筑的装饰、门框、窗户等部位,以营造热情和活力的氛围。

火还可以通过设立火焰塔、火盆等火焰装置来表达,给人一种温暖和喜悦的感觉。

当然,在使用火的元素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出现火灾等意外情况。

五、土土是五行中的阴性元素,代表稳定、实际和安全。

在建筑中,土可以通过使用黄色和棕色来表达。

黄色代表稳定和实际,而棕色则代表连接和融合。

建筑的外立面可以使用黄色的砖墙或者黄色调的涂料,表达出坚固和厚实的感觉。

古代建筑美中的阴阳相成

古代建筑美中的阴阳相成

古代建筑美中的阴阳相成风水中阴阳相成、阴阳合德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着充分体现。

总体上,较正规的官式建筑与公共建筑,主要包括皇宫、庙宇、皇陵、官衙和城门等,一般都严谨、高大,相对表现出阳刚特征;而民居建筑,一般都布景灵活、谦和自然,相对表现出阴柔特征。

从地域来说,北方建筑阳刚之气较重,南方建筑阴柔之气较浓。

如江南农村住宅,多朴素自然、白墙青瓦、依山傍水,与幽林曲溪自然融化,亲切、秀丽而又含蓄。

同一个建筑物单位或建筑群,也有阳刚、阴柔之美的对比。

以北京紫禁城论,总体上有阳刚之美,而以三大殿与左右配殿相比,则前为阳刚,后为阴柔,以三大殿与御花园比较,又前为阳刚,后为阴柔。

北京故宫以乾清门为界的“前朝后寝”的功能划分,就是这种阴阳平衡的理念体现。

外朝为阳,所以三大殿气势恢宏,极呈阳刚之美,其建筑基数也多为阳数,即奇数,如三大殿、五重门,九开间面阔,五开间进深,三层台基等。

内廷为阴,所以布局精巧,体现阴柔之美,其建筑基数也多为阴数,即偶数,如东西合为六宫,左右合为十所,乾清、坤宁两大殿之间,还要来个交泰殿突出一下阴阳交泰、乾坤相通的风水主题。

从其左右分区看,也是一条中轴线将整个故宫分为东阳西阴两半(中国住宅以向南为吉,故左侧为东主阳,右侧为西主阴),太子为阳,因此供其起居学习的文华殿、南三所等都建在东面,历史上有“东宫太子”的俗称,也是沿袭这条原理,后妃为阴,她们居住的寿安宫、慈宁宫等都建在西面。

一般认为建筑为实属阳,庭院为虚属阴;室外为阳,室内为阴;石土为阳,林木为阴;水为阳,山为阴;南为阳,北为阴;高为阳,低为阴;受阳光直射空间为阳,阴面空间为阴;地上为阳,地下为阴。

阴阳相生,阴阳和谐观念,在中国古建筑中无所不在。

在建筑选址方面,一般认为背山面水为佳。

山为阴,水为阳。

背山面水的场地给建筑提供了阴阳相生的环境。

相对来说,庭院场地为阳,树木花草为阴。

场地设计方面,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将建筑、园林或庭院融为一体;建筑为阳,园林、庭院、天井为阴;在庭院中,一般喜欢植树种花。

古代描写建筑方位

古代描写建筑方位

古代描写建筑方位
在古代,建筑方位的描述通常会涉及到风水学和阴阳五行理论。

这些理论认为,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应该根据自然环境和天象来确定,以符合天地之道,达到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建筑方位描述:
坐北朝南:这是最常见的方位描述,表示建筑物面向南方,背后是北方。

在风水学中,南方被认为是阳气最强的方向,因此许多重要的建筑物都会朝向这个方向。

坐东朝西:表示建筑物面向西方,背后是东方。

在某些文化中,西方被认为是神圣的方向,可能与太阳落山的方向有关。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是风水学中的一种方位描述。

青龙代表东方的龙,白虎代表西方的虎,朱雀代表南方的鸟,玄武代表北方的龟。

这种描述方式强调了建筑物的方位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方位角:这是用度数来表示建筑物的方向。

例如,“位于东偏南30度”表示建筑物面向东方,并向南偏移30度。

除了以上常见的方位描述外,古代的建筑方位还可能与宗教、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

例如,某些文化可能会将特定的神灵或吉祥物象与建筑物的某个方向相关联。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阴阳五行系统理论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阴阳五行系统理论
d ai t o eg t ms h n y g a d Wu i g t u h s h v e a e n o c n i e ain a d e ngwi 1f r in i l l e .t e Yi — a n n x n ho g t a e be n tk n i t o sd r to n h tr g n o lme t h v b e a o td, whih o l e n fo t e ee e e use e n s a e e n d p e o c c u d be s e r m h Bud hs c i cu e i d it a ht t r n r e
tel ot o ieun( u da g o r ad d e ig ) d gtso B in n h adcp f h yus fShy a q a rnl cut r w ln s a a e i a d te l sae o a e y l n e f jg n
t n , e lc t n o u l i g n h t i t n o a u a n i n n sa o n u l i g ,a d i tk s i s t o ai f i n sa d t eu i z i f t rle v r me t r u d b i n s n t a e o h o b d la o n o d
n in i a a c e tCh n .
Ke r s n c n C ieeb i ig Y nY n d Wu ig f eee e t)yt y Wo d :a i t h s ul n ; i— a ga x ( v l n ss m;B o e n d n n i m s e ok o f
S z o ad n se a l s I e p o e so c n t cin o ce t h n s ul i g , s e il u h u g r e sa x mp e . n t r s r o s u t fa in ie e b i n s e p c a y i h c f e r o n C d l n

从中国传统建筑浅谈阴阳五行学说

从中国传统建筑浅谈阴阳五行学说

从中国传统建筑浅谈阴阳五行学说摘要: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之一,是古代解释自然界阴阳两种物质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理论根据及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哲学概念。

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围、寺观、陵基,以至道路、桥梁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传统建筑;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在阴阳五行学说中采用的逻辑物化思维艺术,不仅在人类的认识史上空前绝后,具有无可复加接近绝对真理的水准,而且所借用的物化也相当贴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之所以如此,对数千年来人们为什么一直只是在她的物化之物上做文章也就不难理解了。

古代关于方位的说法有着多重含义:东、南、西、北、中,既表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又寓意季节。

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还表示属性,东属龙、西属虎、南属凤、北属龟。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戏曲中,也常可以见到或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朱雀即孔雀,至于玄武有各种说法,有的地方认为玄武即龟,寓意长寿。

封建时代流传了许多五行相克的禁忌,其中有些还是有实用价值的。

例如向阳、背风、地势高朗及远避不洁的空气和水源等,但是大多被巫师们迷信化了。

我国古代关于”数”的概念是源于阴阳学说的。

奇表阳、偶表阴。

人们喜阳恶阴,故房屋的开间常为一、三、五、七、九间,极少用偶数。

修造阁楼或佛塔,层数也以单数居多,以寓属阳。

到明清时代,数宇又与吉凶祸福相联。

流传于民间建筑工匠中的《鲁班经》云“台阶的步数宜单不宜双.帷一步、三步、五步、七步、十一步吉,余凶。

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中国古代人在科学技术都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成就了中国许多建筑奇迹,也使中国走上木建筑为主流的设计道路;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走的是发展承重墙式砖石建筑为主流的道路。

那么,为什么中国建筑采用木结构,而不是砖石结构,这也是与中国人早期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

道家把建筑看成五行要素中的“木”;木出于土地,入于阳光,承天之雨露,向阳而生。

承地之养育,入阴而生,为阴阳和合产物,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征。

在易经八卦中;震为雷,方位为东,五行为木。

木属阳,是人生少年,是出生、生长和统一的象征。

古代哲学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筑为人所居,乃天地之气。

中国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黄土、树木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其有机物,及有生命的物体,含有生命的再生。

有无放射物,建筑与人气交流而旺盛。

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木材做主要建筑材料,是合理的选择,是理性主义哲学的必然结果。

也是建筑文化现象中物的体现。

符合易经“载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或易学的风水理念。

砖石结构未能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结构,一因砖石材料成本高,耗资多,砖得经过烧制,得消耗大量的木材或煤炭资源。

石得开凿山体,耗工费时,成本高。

所以,仅用于皇家的重要建筑或皇家贵族的陵墓,以及军事防御性建筑。

其次是富商和富豪地主阶层。

用于宅第私家园林。

待其材料廉价之后得以普及,才能用于百姓最低阶层。

阴阳五行认为,砖石属性为土,土有阴阳之分。

土能生金,及各类金属都藏在其内。

金属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产生危害。

尤其是天然石材,属生土。

砖是来源于土,是经过烧制,已成熟土。

生土为阴,熟土为阳。

石材多用于陵墓建筑,砖材料多用于地面建筑。

石材建筑为无机物,及无生命力特征。

砖材料建筑为有机物,有生命力特征。

古人把有机物的生死看成是生命的转化。

是一种新的生命的萌发。

我们从古建筑中可以看到,凡是石材建筑仅用于陵墓和纪念性建筑。

结合实例谈谈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文化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运用

结合实例谈谈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文化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运用

结合实例谈谈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文化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运用一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

(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

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

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

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

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

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

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

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

从殷商之际的宫室遗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河流与居住环境之关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两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

这里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转而向东流去。

就在这条河流的两岸,其南岸河湾处的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宫室的所在地;宫室的西、南、东南以及洹河以东的大片地段,则是平民及中小贵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带则为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宫室区、民居区还是生产区、陵墓区,它们都是位于河水曲折怀抱之处,这充分证明了后世风水学中追求“曲则贵吉”理念源远流长。

阴阳五行在建筑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在建筑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在建筑中的应用一、引言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建筑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阴阳五行的概念入手,探讨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二、阴阳五行的概念1. 阴阳阴阳是指事物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阴阳可以体现为室内和室外、明暗、冷暖等对立面。

2. 五行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和土,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属性和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五行可以体现为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等方面。

三、建筑中阴阳五行的应用1. 建筑布局与方向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在建筑布局与方向上要注意均衡和谐。

比如,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九宫八卦”布局法,以达到平衡和谐之效果。

2.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也要考虑到五行理论。

比如,在传统建筑中常用红色砖瓦和青色琉璃瓦,因为红色属于火行,而青色属于木行,这样可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3. 色彩搭配色彩也可以根据五行理论来搭配。

比如,在室内设计中,红色代表火行、黄色代表土行、蓝色代表水行、绿色代表木行、白色代表金行。

在搭配时要注意平衡和谐。

4. 灯光设计灯光设计也要考虑到阴阳五行的理论。

比如,在室内灯光设计中,暖黄色灯光属于火行,而冷白色灯光属于金行,两者要合理搭配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5. 室内摆设室内摆设也可以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进行。

比如,在客厅中放置一盆绿色植物可以增加木气,而在卧室中放置一盏暖黄色台灯则可以增加火气。

四、结语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在建筑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建筑布局与方向、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灯光设计、室内摆设等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阴阳五行的理论。

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建筑宅基之学与阴阳五行

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建筑宅基之学与阴阳五行

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建筑宅基之学与阴阳五行中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有着深厚的风水和建筑宅基之学的传统。

这一学说与阴阳五行相结合,不仅影响了古代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宅基之学,以及其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一、风水学的起源与发展风水学,又称为堪舆学或地理学,起源于中国古代。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与人居关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作用。

风水学认为地理环境会对人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改变人们的运气和命运。

古代中国人认为,山脉、水流、土地等地理要素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和气场,它们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根据风水学的理论,选择适宜的地点修建建筑,可以改善人们的运势和生活境况。

因此,古代中国人在建筑宅基的选择上非常讲究,不仅要考虑自然环境,还要结合阴阳五行的原则。

二、建筑宅基之学的基本原则建筑宅基之学,是风水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建筑的规划、设计、布局和装饰等方面。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建筑宅基的选择与建筑的稳定、吉祥、繁荣密切相关。

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宅基之学原则,以确保建筑的吉祥与繁荣。

1. 方位与朝向:古代中国人认为,建筑的方位和朝向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运气和命运。

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不同的方位和朝向具有不同的能量。

例如,南方朝向可以得到阳光和暖气,被认为是繁荣和发展的方向。

而东方朝向则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2. 地形与山水:古代中国人相信,山水具有能量和灵气。

在选择建筑宅基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考虑周围的山脉、水流和地势等因素。

山脉可以抵挡恶劣的风,水流可以带来清新的气息。

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和山水,可以创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3. 宅门与走向: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宅门是人居之所的重要入口。

宅门的位置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宅内的运气和气场。

根据风水学的原则,宅门应该宽敞明亮,并且面向正门和街道。

这样可以让正能量和财气流入宅内,带来好运和繁荣。

金木水火土五行与古代建筑风格的关系

金木水火土五行与古代建筑风格的关系

金木水火土五行与古代建筑风格的关系在古代建筑中,五行理论与建筑风格的关系密切。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与规划中。

五行理论认为,世界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互相依存,构成了世界的平衡与和谐。

而古代建筑风格也深受五行理论的影响,不同的建筑风格在设计中注重平衡、和谐与自然。

金木水火土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之道的追求。

以下是对金木水火土五行与古代建筑风格关系的分析:1. 金与宫殿建筑:金行代表智慧、权力与财富,与宫殿建筑的关系密不可分。

宫殿建筑气势恢宏,金壮华丽,巍峨的建筑结构和宏伟的规模彰显了金行的特质。

例如,中国的紫禁城是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富丽堂皇的建筑风格展现了金行的豪华和尊贵。

2. 木与庭园建筑:木行代表生机与生长,与庭园建筑的关联度高。

庭园建筑重视自然之美,注重绿色植物的植被布局,充分利用树木来提供阴凉与绿化,创造出富有生机与和谐之美。

例如,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常采用树木和花卉来装点庭园,表达出对自然生命力的崇尚。

3. 水与宜居建筑:水行代表流动与变化,与宜居建筑的关系密切。

在古代建筑中,考虑到人们对水的依赖和喜好,宜居建筑通常附近都有水源,如河流、湖泊或池塘。

水的存在为建筑提供了清凉和美丽的景观,并且也带来柔和的湿度和舒适感。

例如,中国的传统四合院建筑中常常有庭院和水池,增添了居住环境的宜人氛围。

4. 火与寺庙建筑:火行代表热情与活力,与寺庙建筑的关系紧密。

寺庙作为宗教场所,常常采用热情奔放的建筑风格,火行元素能够为其带来神圣与庄严的氛围。

例如,日本的寺庙建筑以鲜红的色彩和燃烧的火焰为特点,给人以安宁和力量的感觉。

5. 土与民居建筑:土行代表稳固与实在,与民居建筑的关系密不可分。

古代建筑注重以土地为基础,采用了一些耐久且功能实用的材料,如砖石、土坯等。

这些材料使居住环境更加安全稳定,并与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

五行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关系

五行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关系

五行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关系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不仅在结构设计上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在风水学中与五行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建筑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建筑的稳定性和与环境的和谐。

本文将探讨五行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关系。

一、金、木、水、火、土的象征意义五行理论源于古代中国对自然界观察的总结,将自然界的物质分为五个基本要素,即金、木、水、火、土。

每个元素都代表着不同的性质和象征意义。

金象征贵族、权力和稳定,木象征生命力和成长,水象征流动和清凉,火象征热情和活力,土象征稳定和守护。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五行的象征意义得到了广泛运用。

比如,使用金色的琉璃瓦作为屋顶覆盖物,不仅为建筑增添了光彩,同时也象征着富贵和权力。

使用木材作为结构材料,则代表着建筑的生命力和成长。

而水景的运用,则能带来流动的气场和清凉的感觉。

二、五行与建筑气场的调和在风水学中,五行理论被运用到建筑气场的调和中。

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调整建筑的气场和助力风水。

首先,根据相生关系,如果建筑面临北方,可以在南方设置一个大型的水景,以水来调和气场,增加生旺的元素。

如果建筑所在的地理位置面临南方,可以在北方设置高大的建筑物或者山体,以土来补充生旺的力量。

其次,相克关系也需要考虑。

比如,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避免火与金的冲突。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红色元素,而增加金色和水色的运用,以抵消火的负面影响。

三、五行与建筑材料的选择五行理论还可以指导建筑材料的选择。

根据五行的象征意义,可以选择相应的材料来体现建筑的特点和寓意。

金素以其稳定性而为人所喜爱,因此,在建筑的基础设施中,可以选择一些金属材料,如铜、铁等。

这些金属材料既能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又能体现建筑的坚固和力量感。

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象征着生命力和成长,适合用在建筑结构和家具上。

浅谈紫禁城建筑与风水奥秘,阴阳五行风水之谜

浅谈紫禁城建筑与风水奥秘,阴阳五行风水之谜

浅谈紫禁城建筑与风水奥秘,阴阳五行风水之谜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禄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黄色琉璃瓦屋顶,蓝色护城河和红色围墙把它与外界隔开。

外朝为阳区,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左右两侧分列文华、武英两组宫殿。

内延宫为阴区,进中路乾清门,便是后三宫里。

分别为,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

故宫的阴阳布局故宫的这种布局是与阴阳宇宙有密切相关的。

过景运门、乾清门、隆宗门的一条东西中轴线将宫殿分为前后阴阳两区,外朝属阳区,其中太和殿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后期是最为尊贵的,属于“阳中之阳(太阳)”,保和殿位于前三殿最后,谓“阳中之阴(少阳)”,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中间,可谓“中阳(阳明),三大殿均有“和”字,是体现天地阴阳和谐,万物有序,国泰民安的恰当用词,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宫的设计者将故宫最重要的部分,用汉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

内延宫为阴区,其中乾清宫出自乾卦,《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生,乃统天。

”坤宁宫,出自坤卦,《彖传》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交泰卦出自泰卦,泰卦是有乾卦和坤卦合成,乾下坤上,乾内坤外。

《彖传》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共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

《彖传》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之道即阴阳之道,天地交泰,阴阳合体,万物有序寓意其中。

外朝为阳区,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左右两侧分列文华、武英两组宫殿。

内延宫为阴区,进中路乾清门,便是后三宫里。

分别为,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

故宫布局的理念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过景运门、乾清门、隆宗门的一条东西中轴线将宫殿分为前后阴阳两区,外朝属阳区,其中太和殿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后期是最为尊贵的,属于“阳中之阳(太阳)”,保和殿位于前三殿最后,谓“阳中之阴(少阳)”,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中间,可谓“中阳(阳明),三大殿均有”和字,是寓意天地阴阳和谐,万物有序,国泰民安。

古建筑与阴阳五行及堪舆学说

古建筑与阴阳五行及堪舆学说

古建筑与阴阳五行及堪舆学说兰溪市博物馆陈星中国的古建筑,源远流长。

从河姆渡木榫结构房屋开始,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血脉相承。

中国的古建筑,历来以木骨架结构为主,又兼地处东亚大陆,气候复杂,不得不与飓风、沙暴、洪水、寒流作斗争,其中火患又是建筑毁灭的重大因素,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认为这些都是由冥冥之中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的,与建筑的定位、朝向等等密切相关,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讲究阴阳风水的堪舆学,几乎与中国的古建筑相终始。

堪舆一语,据东汉许慎注:“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张晏说:“堪舆,天地总名也。

”引申为阴阳风水。

堪舆学的起源很早。

中国位于北温带,为了取暖,居室最理想的朝向应是朝南。

《周礼》说:“唯王建国,辨方正位。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

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辩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

原隰之名物。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周礼·考工记》“置槷(标准)以悬,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诗经·豳风七月》:“塞向瑾户”,向是朝北的颤窗,户是朝南的。

《诗经·大雅·绵》说古公父,率周人迁岐,“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是说卜龟得兆,然后筑室。

至公刘迁豳,公刘乃“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源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阳,于豳斯馆,止基乃理。

”意思是说公刘测日影以定方向,观察山冈的南北和水源,才筑室于豳。

这可以视为堪舆学的滥觞。

至战国时代,出现了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楚筑章华于前,赵筑丛台于后的大兴土木的局面,同时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应用到建筑上,就发展成为堪舆学。

《史记·历书》:“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封禅书》:“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五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之瑞,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阴阳五行系统理论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阴阳五行系统理论

一、 深受阴阳五行系统影响的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布局
这里首先要澄清什么是阴阳五行系统。阴阳 五行系统指的是阴阳系统和五行系统, 二者相互独 立而又联系紧密。阴阳系统起源于周朝 , 而 周易 ! 就是以阐述阴阳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所谓阴就是 指阴爻 # ∃, 阳是指阳爻 # ∃, 阴与阳由太极 而来 , # 太极生两仪 ∃, # 两仪 ∃就是指阴阳两仪。阴 和阳把宇宙万物分成两类, 如地为阴, 天为阳 ; 女为 阴, 男为阳 ; 水为阴 , 火为阳等等。阴阳把万事万物 分为两类的同时, 每一具体事物也是阴和阳的复合 [ 2] 体, 老子曰 : # 万物抱阴负阳 ∃ 就是此意。阴阳交 合, 万物乃成, 世事易变却终不离其序。在图 1 中,
[ 4]
60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 年
因此中国人历来对东南方向有一种心理上的好感。 从性情上说 , # 大门不与正房相对也符合中国人喜 [ 5] 隐蔽的性格。 ∃ 这是阴阳五行系统对中国古代建 筑空间的重要影响。 阴阳五行系统对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另一个 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建筑的选址和自然资源的利用 上。如阴阳理论所揭示的那样 , 万物皆为阴阳的复 合体, 天人同一, 人物相和。阴阳相调是中国古人 所孜孜追求的境界。这种追求同样突出地反映在 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选址以及对水土资源的利用和 布局上 , 且以南方的园林为代表。而提及园林, 历 史上有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说法。苏州园林数目众 多 , 如拙政园、 网师园、 留园等等, 而其中的留园在 # 风水 ∃角度上颇能体现阴阳五行系统在园林选址 及水土资源上的实际运用 , 故本文有选取留园作为 典范。 2 留园始建于明代嘉庆年间, 总面积 2hm ( 30 余 亩 ) , 分 4 个景区。主体是中部, 以原来寒碧山庄为 基础修建而成 , 其大体布局 为: # 中部以 大水池为 主 , 东南 侧建 筑较为 密集 , 西 北侧 以假 山树 木为 [ 6] 主。 ∃ 留园的这一建筑空间布局并非建造者的心 血来潮 , 而与阴阳系统中的八卦方位渊源极深。在 周易 !后天八卦中乾卦主西北方向 , 乾卦卦象曰 : [ 7] # 乾, 天也 , 故称 乎父 , 为君 , 为 父。 ∃ 在 梅 花易 数 !中 , 乾卦在地理上主 # 西北方, 京都、 大郡、 形盛 [ 3] 之地、 高亢之所 ∃ 。故乾位为尊位所在, 可引申为 祖 , 在风水上西北方向就成为龙脉, 即太祖山之所 在。因此留园选址以西北方向有山之地 , 以应八卦 之乾位。西北之山向东南延伸, 就所谓 # 龙脉 ∃流注 于 # 龙穴 ∃之说, 所以留园中部掘地为水池。园中建 筑设在东南方向这一点在前面谈及四合院时已有 所涉及, 八 卦中巽卦主东 南方向, 为风, 风从东南 入 , 直奔中央之龙穴, 是大吉之意。留园的整体布 局除源于八卦系统外, 在实际上也颇具实用性, 西 北有山在, 西北高东南低, 冬可挡西北寒风, 春夏又 无碍南风吹拂, 背阴向阳, 中部水池朝阳 , 冬暖和夏 凉爽, 居者自然舒适自趣了。这里最后附带说明一 点是留园空间布局所体现出来的阴阳五行运用并 非留园独有 , 在其他 园林景观 布局上也 可寻其踪 迹 , 如以水趣为主的网师园其水景同样居于园区中 部的所谓 # 龙穴 ∃之位。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与风水的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与风水的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与风水的关系:
阴阳五行说,是中华民族通过观察和思考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想观念。

其中的风水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北京紫禁城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在色彩方面,故宫的宫墙以及柱子使用红色,象征着光明正大;屋顶采用黄色,象征中央,故宫东部的屋顶使用绿色,象征生命力,向上生长,因此皇子都居住在东边,西宫作为太后的专属方位,象征清净,天安门至墙门不栽树,其意义为南方属火,在此不利于有木材建筑。

中国人选择了土木作为数千年不变的建筑材料,认为土木是有机体构成的,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动是永恒的,静是相对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都是采用利于抗震,这充分地体现了老子所提倡的“以柔克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广州陶粒广东陶粒 编辑:ejdnchh。

汉代建筑为何以阴阳五行为指导?“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内在气度

汉代建筑为何以阴阳五行为指导?“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内在气度

汉代建筑为何以阴阳五⾏为指导?“⾮壮丽⽆以重威”的内在⽓度引⾔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个⾼峰。

当时⾼层建筑⽐较少,多室建筑明显增多,庭院式布局基本定型,这⼀建筑风格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紧密结合,且满⾜了各种社会⽅⾯需要,因此中国的建筑体系已经⼤致形成。

西汉初年,中国⼤地再现了昔⽇的祥和与欢笑——中国从此进⼊了⼀个相对较长的繁荣时期。

由于国家的统⼀和社会的稳定,科学技术和⽂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汉代可以称为中国建筑的青年时期。

建筑业⼗分活跃,史料中关于汉代建筑的记载很多,建筑组合和结构加⼯也越来越完善,这直接影响了近两千年来中国民族建筑的发展。

汉代已经出现了⽊结构,汉代的游廊或寺院、外门、巨⽯阵和墓室的⽃拱都是⽊构部分的真实写照。

寺前⽯阙和陵墓都忠实于⽊结构的造型雕刻,体现了⽊结构的⼀些结构细节。

⼀、汉代典型的⽊构建筑宫室西汉末年,台榭逐渐减少,楼阁开始兴起。

战国以来,⼤规模修建台榭促进了结构技术的发展,有迹象表明,在宫殿建设上逐渐采⽤了横梁。

在许多⽯质建筑中,都有⼀种井盖或⽃拱结构,井⾝或⽃拱结构有层有底。

从壁画和⽯刻画像上描绘的许多仪式或宴会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厅的内部⾼度相对较⼩,只有柱间挂窗帘,没有门窗。

据⽂献记载,西汉宫殿多属车⾏道,⽽未央宫则在西⾯横穿城池,建章宫。

可见当时的宫殿多为亭台楼阁。

因此,它们必须通过阁楼⼩径连接起来。

即使在城市内外,他们也相互沟通,互相间存在着联系。

楼阁⽊结构建筑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结构建筑体系成熟的标志之⼀。

东汉中后期墓葬中,经常有三四层的⽅形阁楼,每⼀个阁楼都有⼀个⽃拱⽀撑,桶拱上有腰檐,建筑物分为⼏层。

这种在屋檐上加栏杆的⽅法,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就有过。

在汉代,它被⽤在⽊结构中,以满⾜遮荫、避⾬和靠篱笆向外看的要求。

各层次的屋檐都有改进,使外观稳重多变,并创造出真实与虚拟的对⽐,创造出⼀种独特的中式阁楼风格,也为后代的阁楼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样板。

“阴阳五行”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

“阴阳五行”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

“阴阳五行”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阴阳五行”对故宫建筑布局的影响摘要:《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深受易学思想的影响。

以传统宫殿建筑的代表--故宫,阴阳五行思想深入其中。

以《周易》思想为根基,追踪故宫建筑中所深寓的哲学意蕴,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根源和卓异品貌,对当前中国建筑文化的守护和发展来说,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易学,阴阳;故宫中国哲学,源远流长。

纵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先秦百家之学、秦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这样几大阶段。

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发端,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公元前11世纪的殷周之际,《周易》古经成型,《周易》古经中出现了中国哲学所特有的阴阳观念和变易观念,对后世哲学与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历朝历代对它遵循不悖,宫殿建筑是最典型、最集中地代表。

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最丰富的哲学理念,要领会它的丰富内涵,必须首先分析其哲学基础。

一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天人之学,也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

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天人关系,实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易学最早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

《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与阴阳五行及堪舆学说兰溪市博物馆陈星中国的古建筑,源远流长。

从河姆渡木榫结构房屋开始,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血脉相承。

中国的古建筑,历来以木骨架结构为主,又兼地处东亚大陆,气候复杂,不得不与飓风、沙暴、洪水、寒流作斗争,其中火患又是建筑毁灭的重大因素,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认为这些都是由冥冥之中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的,与建筑的定位、朝向等等密切相关,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讲究阴阳风水的堪舆学,几乎与中国的古建筑相终始。

堪舆一语,据东汉许慎注:“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张晏说:“堪舆,天地总名也。

”引申为阴阳风水。

堪舆学的起源很早。

中国位于北温带,为了取暖,居室最理想的朝向应是朝南。

《周礼》说:“唯王建国,辨方正位。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

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辩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

原隰之名物。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周礼·考工记》“置槷(标准)以悬,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诗经·豳风七月》:“塞向瑾户”,向是朝北的颤窗,户是朝南的。

《诗经·大雅·绵》说古公父,率周人迁岐,“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是说卜龟得兆,然后筑室。

至公刘迁豳,公刘乃“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源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阳,于豳斯馆,止基乃理。

”意思是说公刘测日影以定方向,观察山冈的南北和水源,才筑室于豳。

这可以视为堪舆学的滥觞。

至战国时代,出现了七雄并争,竞相高以奢丽,楚筑章华于前,赵筑丛台于后的大兴土木的局面,同时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应用到建筑上,就发展成为堪舆学。

《史记·历书》:“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封禅书》:“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五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之瑞,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

《史记·日者列传》说:“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

”可见西汉时已有堪舆家这一名目。

《汉书·艺文志》载有《堪舆金匮》十四卷、《宫宅地形》二十卷,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并介绍说:“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

”从战国时燕人邹衍开始,经汉代司马季主、严君平、晋代郭璞等人的添加附会,至隋唐时的袁天纲、李淳风,堪舆学发展到登峰造极。

堪舆学与周代的礼制结合起来,成为古代建筑设计上的一种出发点,举凡城市、宫殿、陵墓、寺观、民居的定位形制及色彩装饰,无不贯彻了阴阳五行和堪舆学的种种原理。

要研究欣赏中国建筑艺术,就不能不对堪舆学有所了解。

一、城市设计都城是帝王子孙的万世基业,在风水的选择上,尤其慎重。

《周礼》:“唯王建国,辨方正位。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这就奠定了中国历代都城的格局。

明代的北京城,布置了一条长达八公里的中轴线,堪称世界城市设计中最壮丽的作品。

《诗经·定之方中》:“定之方中,揆之以日。

”注云:“定,营室也。

方中,昏正四方也。

以知东西南北。

”是说以营室星和日影来确定正南。

据《史记》记载,武王灭纣,“定天保,依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

”及成王时,“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

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秦文公时,至氵开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

”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

至秦德公既立,“卜居于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

磉狗邑四门,以御蛊灾。

”汉代的长安城,南北两边都是不规则的折线,北城作南斗形,南城作北斗形,号称斗城,除了与河流的流向配合外,显然有风水之说的因素在内。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唐朝和清朝以外,每一个新朝建立,都要毁灭前代的都城,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其原因就在于要破坏前代的所谓“王气”。

最典型的是明军攻破元大都时,毁灭了当时世界上最壮丽的“汗八里城”。

到明成祖营建北京时,还在元大都宫殿的遗址上用挖护城河的泥造了一座景山,以镇压元人的“王气”。

在城门的命名上,也同样体现了阴阳风水的学说,如唐长安的宫城,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东为春明门,西为金光门。

就一般的中小城市的选址来讲,也是非常讲究的。

以浙江兰溪古城为例,据《光绪兰溪县志·形胜》记载:“兰溪由金华玉壶山翔舞起伏,直走大河之滨,融结为县治,后枕层峦,前挹九峰,西北则寿昌。

建德诸山排衙列乾,周回环拱,兰阴一山,屹立横亘,近如屏障,衢、婺两港皆数百里奔流至此,汇成巨渊,水陆通途,南出闽广,北入吴会,故形胜甲浙东。

”从实际来看,兰溪古城位于三江之汇,挂榜山(即大云山),青龙山(即金钟岭)回环左右,山河襟抱,正是综合了堪舆学上的飞龙饮水、金凤归巢之形。

城以海拔1300余米的金华山主峰大盘山为祖山,以金台尖为来龙,具山林川谷之美,层峦朝拱,气象尊崇。

城内又以天福山作为来龙的结穴,实际上起到一种内聚中心的作用。

同时地势高敞,有利于防洪。

兰溪于唐咸亨五年建县,为衢、婺之门户,杭严之屏蔽,地理位置颇为重要。

在沿江一带远眺,则有兰荫山如锦屏,如笔架,如卧龙,隔江相对,有浮桥可渡,正符合风水学上案山的要求。

城东大云山原有能仁,同仁二塔,溪西排岭有辅仁塔,乘舟溯江而上,首先映入眼中的是三塔。

最有特色的是横贯全城的官塘。

官塘实乃一条小河,引后山溪之水从城北水阙门入城,经今人民路一带,从城南出城注入荷花塘,河上架着思亲、庆成等大小七八座桥梁,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又有官井亭,阁老亭等亭阁庙观点缀期间,真是典型的“水巷水桥多,人家尽枕河”、“岸上垂扬水上楼”的江南风光。

按风水学说,北水南流,能给城市带来巨大的财富,实际上当时箬篷小船可直接驶入商家作坊门口作交易,益于古城工商业的繁盛。

二、帝王的居室和宗庙宫殿的建筑几乎与都城同时。

同样离不开堪舆学。

帝王迷信堪舆的,代不乏人。

《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献公时,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而祀白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时代候星气者至三百人,“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名为信宫为极庙,象天极。

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乃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为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颠以为阁。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史记》说:“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

”很可能是拆迁重建了六国的宫殿,其用意显然是为了把六国的王气集中到咸阳来。

汉高祖七年,萧何依龙首山作未央宫,“壮丽以重威。

”文帝时,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

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

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

於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

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

”武帝时,听方士公孙卿君言,作柏梁台、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又作通天茎台,取甘露玉屑服食,以为可得长生。

又听了公孙卿“仙人好楼居”的话,在长安大兴楼观,出土的汉代陶阁楼,模型很多,有三至四层的,可见当时造楼风气之盛。

其后柏梁灾,有人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

”於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

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

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其后武帝东巡,以迎仙人。

武帝乃作五城十二楼于海上,命曰迎年。

济南人公王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圈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以西南入,命曰昆仑。

于是武帝命作明堂于汶上。

据《礼图》记载: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作明堂,上圆下方,十二堂法日辰,九室法九州。

室八窗,八九七十二,法一时之王,室有十二户,法阴阳之数。

又据《白虎通》:“天子立辟雍,辟者象璧,圆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

”这种形制一直影响到明清天坛祈年殿皇穹宇和国子监内辟雍的设计。

古人正都邑、立室家,未有不择地者。

再如宋哲宗“素精测验,常置《已己占》在侧。

士木华侈,靡费金宝,何可计数,中殿宇用金箔一十六万余片。

”《履园丛话》:初宋徽宗未有子嗣,听方士刘混康言,东城东北形势增高,富有多福多寿之祥。

政和七年,遂命户部侍郎孟揆,于上清宝录宫之东筑为山林,象曰万岁山,周十余里。

求天下奇花异木,太湖灵璧、珍禽异兽以进,号花石纲,飞楼繁阁,瑶岛琼台,雄奇壮丽于斯为极。

在国之艮方,号艮岳。

三、在地方和民间的影响由于历代帝王的提倡,上行下效,影响到地方和民间,凡官衙、寺观、学宫,王公府弟及民间村落、住宅,无不讲究风水。

早期最明显的是毫无例外地布置一条中轴线,如学宫,中轴线上依次为棂星门,庙门、大成展、明伦堂、尊经阁等。

儒家著作就有这方面的记述,如《礼记》:“南向北向,西方为上。

”《尔雅》:“西南隅谓之奥,尊长之处也。

不西益,难动摇之尔,”《风俗通》:“宅不西益,俗说西者为上。

上益宅者,妨家长也。

”《论衡·四纬》:“俗有大讳四,曰讳西益宅。

西益室谓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

《左传》:“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不祥。

”《涧时》:“世俗起土兴功,岁月有所食,所食之地必有死者。

”《诸术》:“阁室术曰: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

”“坎宅巽门”之类的术语,在古籍中比比皆是,至于一般的堪舆书中,这一类的讲究就更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隋唐以后,各地塔的兴建除了佛教的意义外,有许多还有风水的意义。

在一个县城里,由于地势不好,如没有高山或东南、西南等一个方向地势低洼,空缺,必然要建设一座文峰塔以补充之。

封建社会科举的风气,为期望本地文人都能中举,亦在县城建造文峰塔,以象征本县能出人材。

有的地方所称的文笔塔,文光塔等,都属这类建筑。

塔的式样变化多端,有的干脆设计成状元大笔的模样,如山西河曲文笔塔建于清朝隆年间,圆型,象一支朝天大笔,也叫文笔塔,远远望去肃然屹立,使原来平淡的天际线上奇峰突起,足以平添山河景色。

历来赢得人们衷心的喜爱。

有的还在塔的附近开掘湖池,兴建亭阁以象征砚池和笔架、墨碇之类,如浙江浦江县的龙峰塔下,就开凿一池,以象征墨砚塔影浸入池中,活象以笔蘸墨。

文峰塔的位置,一般常在县城的东南或西北方向,这也与古代“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传说有关。

在村落的选址上,以兰溪诸葛村为例,就诸葛村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朝向、景观等方面而言,在古代都是堪称理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