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保护法 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法复习参考

环境法复习参考

选择题第一季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 (ACD )A、主体B、条件C、内容D、客体2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主要有: 等六种制度。

(ABCDE)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许可证制度D、排污收费制度E、经济刺激制度3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的总称它包括 (ABCE)等。

A、土地资源B、矿藏资源C、水资源D、人才资源E、野生生物资源4环境权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形成了 (ABCD)、等基本的法律概念。

A、个人环境权B、单位环境权C、国家环境权D、人类环境权E、地球环境权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 (ABDE)A、选地范围B、选事范围C、适物范围D、适人范围E、适时范围6世界各国在环境资源领域的活动,大都经历了 的道路。

(A)A、 先开发、利用自然,后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B、 先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后开发、利用自然C、 边开发、利用自然,边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D、 边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边开发、利用自然E、 光开发、利用自然,没有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7可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五个: 但CDEF)A、 国家与个人共同保护原则B、 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原则C、 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改善相结合的原则D、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E、 环境责任原则F、环境民主原则8我国土地资源当前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BCDEF)A、耕地后备资源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C、 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D、土地次生盐渍化和潜育化不容忽视E、土壤肥力下降明显F、土地污染加剧,破坏严重9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等。

(ABCE)A、化学危险物品B、放射性物质C、农药D、 霉变粮食E、电磁波辐射10化学危险物品是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规定的分类标准中所列 的、、、、等,共七大类。

(ABCDE)A、爆炸品B、压缩化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D、易燃固体E、毒害品和腐蚀品11国家通过、、、等方式,鼓励人们对环境有益的行为,抑制不利于环境的行为。

(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复习资料

(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2、人类环境的概念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的范围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的范围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

(2)从环境科学的理论来说,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分、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3)人类环境的结构具有相关性。

4、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人伊.海克尔在1866年提出的。

它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生态学的范围已超出了生物学,扩大到其他领域。

生态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与机理。

5、生物放大的定义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6、生态系统的的定义和功能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周而复始地循环,被反复利用的现象。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1)综合性。

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环境保护的范围、对象、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所采取的法律措施也具有综合性。

(2)技术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采取了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综合复习题(附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综合复习题(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为( ) ①实⾏审批制度 ②予以禁⽌ ③征收⼀定的费⽤ ④进⾏监视 2.建设项⽬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件对建设项⽬产⽣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 ①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环境影响报告表 ③环境影响登记表 ④环境现状评价书 3.20世纪⼋⼤公害事件,其中发⽣最多的国家是( ) ①中国 ②美国 ③⽇本 ④英国 4.违反我国《⼤⽓污染防治法》规定,向⼤⽓排放污染物其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和地⽅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 ) ①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 ②缴纳超标排污费 ③停产整顿 ④限期治理并由环保部门处以罚款 5.被誉为财富之母的是( ) ①森林 ②⼟地 ③湿地 ④草原 6.征收基本农⽥以外的耕地超过多少公顷的,应由国务院批准( ) ①70公顷 ②35公顷 ③3公顷 ④10公顷 7.责令排污企业停业、关闭的处罚决定,只能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下列机关作出( ) ①公安部门 ②环境保护部门 ③⼯商部门 ④⼈民政府 8、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其批准单位应当是当地( ) 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②公安机关 ③卫⽣部门 ④⼈民政府 9.下列不属于我国环境资源标准体系的有( ) ①国家环境标准 ②地⽅环境标准 ③环境保护⾏业标准 ④企业标准 10.下列哪⼀标准是认定排污⾏为是否超标、违法 、是否应让排污者承担相应法律义务与责任的根据( ) ①环境质量标准 ②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环境基础标准 ④环境监测⽅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 11.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的范围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和建设项⽬ ②对所有的建设项⽬都要实⾏环境影响评价 ③其中公众参与的⽅式包括论证会、听政会或其他形式 ④对规划实施后还应实⾏跟踪评价 12.排污者向城市污⽔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缴纳污⽔处理费⽤的( ) ①仍应缴纳排污费 ②仍应缴纳超标排污费 ③减半缴纳排污费 ④不再缴纳排污费 13.在我国有权颁布地⽅环境质量标准的是( ) ①省级⼈民政府 ②省会城市⼈民政府 ③县级以上⼈民政府 ④国务院批准的较⼤的⼈民政府 14.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资源资源属于( ) ①集体所有 ②国家所有 ③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④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投资者所有 15.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 ①1年 ②2年 ③3年 ④4年 16.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治区、直辖市⾏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 ) ①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报告 ②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许可 ③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许可 ④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备案 17.⽤地单位因⾮农业建设占⽤耕地,在办理各项审批⼿续、缴纳各项正常费⽤以后超过1年仍未动⼯建设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 ) ①耕地使⽤费 ②闲置补偿费 ③耕地闲置费 ④保护管理费 18.我国《⽔法》规定,国家对⽔资源实⾏的管理体制是( ) ①以流域管理为主、⾏政区域管理为辅 ②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流域管理机构 ③以⾏政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 ④流域管理与⾏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19.除法律规定免责的情形外,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为⼈( ) ①若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 ②若主观上没有过错,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③⽆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④只有从事了违法排污⾏为,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0.2002年l0⽉1⽇起施⾏的《中华⼈民共和国⽔法》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资源的单位和个⼈,应当按照国家取⽔许可制度和⽔资源有偿使⽤制度的规定,向⽔⾏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许可证,并缴纳⽔资源费,取得( ) ①取⽔权 ②⽔资源 ③⽔交易权 ④⽤⽔权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四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的括号内。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目的:合理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根本任务: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元论:①保护人体健康;②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答:①综合性(对象的广泛性、方法的多样性) ;②技术性(各种技术工艺);③社会性(人与自然);④共同性(全球性的问题) 。

3、外国环境法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的特征答:发展阶段:一、加强国家环境管理;二、完善污染防止立法。

完备阶段: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二、制定环境基本法;三、加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四、完善环境法体系。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依据答:必要性:一、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必须由国家来履行其职能;二、国家环境管理运用的各种手段中,法律手段特别重要;三、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需要全面保护和整体调整。

可能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即人类生存环境。

5、生态规律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运用答:一、物物相关。

注意对每一种环境要素的保护及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影响。

"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二、相生相克。

向某一生态系统引进原生态系统没有的物种或人为的消灭某一物种的行为的限制。

"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检疫。

"三、能流物复。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和鼓励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

"控制有毒有害物质"四、负载定额。

以产定供,污染物排放量。

五、协调稳定。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护森林、植被等。

六、时空有宜。

根据地区特点实行区域性原则,地方法规优先原则。

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答:可持续发展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中提出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自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自学考试复习资料Word版

第一章绪论环境法学分为:第一部分环境法总论;第二部分污染防治法;第三部分自然资源保护法;第四部分国际环境保护法。

第一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一、环境的一般概念二、人类环境的概念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所讲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的、为主体的,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比如大气、土壤、水、阳光。

也称为生境。

三、人类环境的分类在环境科学中一般按环境的形成、环境的功能、环境的范围、环境的要素等作了不同的分类,按照环境的形成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比如:大气、水、阳光、、日光辐射、生物;人工环境也称人为环境或者是经人工改造过的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比如:城市、居民点、、水库、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按照环境的功能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比如:居民区、北京的各个环;生态环境,比如:北京的生态环境不好,很恶劣:北京的沙尘暴、北京的水资源的缺乏;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等。

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还可以把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等。

环境科学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来看待的,它的概念和范围是明确具体的,不能用环境科学中的水圈、生物圈等抽象的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保护的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的列举出来。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就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前重点复习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前重点复习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前重点复习一、选择题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属于报国务院环保部审批的项目:(1)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2)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项目;(3)国务院审批的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3•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的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2)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对违反者,责令限期拆除,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3)禁止在饮用水水源—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对违反者,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个人违反的可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4)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对违反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4•海洋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1)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

(2)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3)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外国籍船舶造成的污染事故登轮检查处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复习重点教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复习重点教程

第一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一、环境的一般概念二、人类环境的概念“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

三、人类环境的分类〔一〕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二〕按照环境的功能,可以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我国宪法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

〔三〕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四〕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把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包括海洋环境、湖泊环境、河流环境等〕、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如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地质环境等。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我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五、自然资源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

有限资源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可更新资源,即可以更新再被利用的,如土壤、淡水、动物、植物等。

另一类是不可更新资源,是指数量有限又不可再生,终究会被用尽的资源,如煤、石油、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等。

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竭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等。

除海洋外,目前还没有把它们作为自然资源立法的保护对象。

六、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举几个明显例子说明生物和人类平安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开展。

1、地表大气中氧的形成。

一切动物离开氧气便不能生存。

地球外表是最早同金星一样,只有二氧化碳,氧是地球大量覆盖了绿色植物〔主要是森林〕以后制造的。

大气中的氧大约有四分之三是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用来供应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需要。

这说明氧是次生的,有了氧气、才有动物和人类。

氧的形成是生物向高级阶段演化的必要条件。

2、臭氧层的形成。

臭氧层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它可以阻挡和吸收对生物有强大杀伤力的太阳紫外线。

它是生物和人类的“保护伞〞和“宇宙服〞。

3﹑对人体血液成分所作的科学测定说明:人体血液含有六十多种化学元素,而且其平均含量同地壳各种元素的含量在比例上惊人的近似。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1. 国家对环境与资源管理除了遵循国家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应遵守的特殊原则有( A. 综合性原则 B. 区域性原则 C. 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D. 预测性原则E. 技术性原则2.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必须( )A. 由政府政策决定 B. 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特有 C. 体现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中 D. 适用于所有的法律部门 E.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其具体规定包括( )A. 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C.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D.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E.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向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 4. 适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固体废物包括( )A. 工业固体废物B. 城市生活垃圾C. 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D. 危险废物E. 放射性固体废物5. 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污染海洋环境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可以由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的生态破坏情形是()A.破坏海洋生态 B.破坏海洋工程 C.破坏海洋保护区 D.破坏海洋水产资源 E.破坏海岸工程6. 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 )A. 可使用性 B. 相对性 C. 整体性D. 地域性 E. 有限性7. 依照我国《水法》规定,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资源是( )A.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地下水 B. 流经农村集体组织的河流中的水 C. 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 D.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湖泊水E.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中的水8. 国际环境法实施手段中的“命令-控制措施”包括( )A.环境标准 B.环境影响评价 C. 风险评估 D. 许可证 E. 限制或禁止性措施二、单项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环境要素范围是( )A. 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一切环境要素B. 科学研究证明对人类生存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要素C. 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空间和物质构成的环境要素D. 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影响且人类行为可以影响、调节或支配的环境要素2. 率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文献是( )A. 《里约宣言》B. 《我们共同的未来》C. 《21世纪议程》D. 《增长的极限》3. 我国《宪法》第一次规定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是在( )A. 1954年 B. 1972年 C. 1978 D. 1982年4. 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 )A.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B.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 《固体废物综合排放标准》5.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专项规划的是( )A. 海域建设规划B. 土地利用规划 C. 城市建设规划 D. 区域开发规划6. 单位或个人通过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买卖、出租、承包等取得自然资源使用权的方式属于( )A. 确认取得 B. 授予取得 C. 转让取得 D. 开发利用取得7. 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A. 环境质量标准B. 污染物排放标准 C. 环境方法标准 D. 环境基础标准8.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污染危害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处理和司法解决等程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法的基本特征:(一)法的产生要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二)法是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的构成: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三)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制裁分为两类:司法制裁和行政制裁。

2、我国法的渊源及其表现主要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五种制定法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和共同性四大特征。

(多选或简答)综合性: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通过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第来协调人同自然的关系。

社会性:解决人同自然的矛盾。

共同性:污染没有国界的限制,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5、可以从理论上把环境法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包括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多数国家主张环境法的最终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的健康,其次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即“目的二元论”。

也有的国家,如日本、匈牙利等法律规定,环境法的唯一目的是保护人群健康,即“目的一元论”。

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和内容的社会关系。

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简答或论述):主体、内容和客体。

★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称“权义主体”或“权利主体”。

★内容: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资料总结
2、环境法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有两个重要特点:
(1)从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的部门法;(2)使环境法对象和范围更加广泛。
3、环境法的完备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二、我国成立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1、1951年颁布《矿业暂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矿产资源保护法规。
2、1954年《宪法》第一次把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规定为国家所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复习资料总结
———————————————————————————————— 作者:
———————————————————————————————— 日期: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绪论
一、人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1、按环境的形成——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最常用的分类)
3、1956年《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第一次提出了应防止污染地下水。
4、1956年《工厂安全卫生规程》,是我国第一个对防治工业污染作出规定的法规。
5、1973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6、1974年《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是我国第一个防治沿海水域污染的法规。
8、规定了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1、土地利用规划法。2、污染防治法(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
3、自然保护法。4、环境行政管理法。
四、环境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样品标准。
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2、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
四、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德国人伊。海克尔于1866年提出)。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3. 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4.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5.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6. 违反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8.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

9.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10.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

11.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12.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13. 提起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14.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15.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16.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17.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18.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19.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20.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包括: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主要任务是(C)。

A.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B.防治机动车船污染C.防治煤烟型污染D.防治臭氧层破坏2.能起到正反两面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B)。

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3.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A.风景名胜区B.人文遗迹C.城市环境D.自然保护区4.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现行政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C)。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1994年的《中国21世界议程》D.2000年的《立法法》5.下列哪种环境标准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 (C )A.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境质量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6.自然保护区内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B)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外围地带7.根据《生产清洁促进法》的规定,有权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超标或者污染排放总量超过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政府部门是(B)A.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B.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C.县级人民政府经济综合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8.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是(B)A.自然环境的破坏B.环境污染C.大气污染D.水土流失9.在国际环境法律中(D)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A.国家机关B.联合国C.不同社会D.国家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必须把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这就使环境与保护法成为一个(C)极强的法律部门。

A.综合性B.共同性C.技术性D.社会性11.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C)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12.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B)。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以下哪一年出台的?A. 1979年B. 1989年C. 1999年D. 2009年答案:C. 1999年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A. 加强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B. 促进经济发展,忽略环境问题C. 鼓励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D. 限制国内企业的发展答案:A. 加强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3. 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是违法的?A.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B. 合法开采矿产资源C. 使用环保设备减少污染排放D. 私人种植花草树木答案:A.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鼓励采取的措施包括:A. 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B. 不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C. 放宽对企业的环保标准D. 鼓励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答案:A. 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对恶意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可以进行以下哪种处罚?A. 行政处罚B. 没有任何处罚C. 警告一次,再犯进行起诉D. 暴力处罚答案:A. 行政处罚二、问答题1. 请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依法管理,加强监督;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这些原则确保了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的规范和可持续性,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请简要解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答案: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计划、方案和政策等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测和评估环境变化,减少环境破坏;提供参考意见,优化方案设计;促进公众参与,增加决策透明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3.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企业的管理措施。

答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企业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设立环境保护基金,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制定并执行环境标准,明确企业的环保要求;推行经济手段,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知识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知识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①基本定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呢,简单说就是为了保护环境还有资源,国家制定的一堆规则。

保护环境包括像空气、水、土地这些,资源呢,像森林、矿产之类的资源都涵盖在里头。

它规定了人们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让环境和资源不被过度破坏。

②重要程度:在现在这种全球环境问题很严重的情况下,它可太重要了。

要是没有这个法,那企业就会为了挣钱无限度地排污、乱开采资源,咱们的生活环境会变得超级糟。

在这个学科里,它也是核心内容之一,就像房子的承重墙一样,整个环境学科的规则性都靠它撑着呢。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基本的环境知识,像是自然界里哪些东西是宝贵的资源,像水对万物的重要性这种。

还有对社会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也很必要,毕竟这个法得在社会里执行。

比如知道企业是怎么运作的,人们平时的生活方式对环境有啥影响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中用处可多了。

像咱们常见的禁止工厂乱排污水到河里,靠的就是这个法。

又比如森林被乱砍乱伐,执法部门能依据它来处罚。

要是有这个法,环境就有人撑腰,子孙后代也能有好的环境生活。

就好比家里订了规矩才能井井有条,地球这个大家也需要这个法来维护秩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整个环境学科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处在规范整个环境相关事务的核心位置。

周围串连着像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环境影响评价这些周边的知识点。

②关联知识:和环境生态学相关,因为保护法得根据生态学原理来制定规则,什么样的生态平衡需要维护这些都有关。

和资源管理学也有关联,毕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得靠它来规范。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有点难。

首先,它的条文特别多,而且还得理解每个条文背后的立法目的。

比如说对于一些处罚条款,为啥要这么定,这需要理解很多相关知识。

- 关键点:要重点理解不同环境要素和资源对应的各种保护规定。

像土地保护和海洋保护规则差别就很大,要搞清楚到底咋回事。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特别重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题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题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哪一项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原则B. 谁污染谁治理原则C.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D. 可持续发展原则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能?A. 拟定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B. 制定环境保护行政法规C. 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D. 组织和协调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国内履约工作3.根据《环境保护法》,关于排污费,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排污费的征收标准由国家规定B. 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C. 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D.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排污者返还排污费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进行事先的调查、预测和评价,下列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仅限于建设项目B. 所有建设项目均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仅适用于建设项目的规划阶段D.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避免与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复5.下列关于“三同时”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B.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C.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D. “三同时”制度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6.下列关于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所有建设项目均须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B.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C.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是不要式行政行为D.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是一种内部行政行为7.关于限期治理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 限期治理的对象包括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染源B. 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污染物排放符合限期治理决定规定的排放要求C. 限期治理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D. 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不得建设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8.下列关于排污许可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B.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C.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D. 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9.关于环境行政处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 环境行政处罚只能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B. 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不包括责令停产整顿C. 环境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D. 环境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离原则10.下列关于环境行政复议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环境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B. 对不符合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C. 环境行政复议期间涉及专门事项需要鉴定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D. 环境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不得进行调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__________原则”。

环境资源法 复习

环境资源法 复习

名词解释:1.原生环境: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使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和发展的现象。

2.次生环境:又称第二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而使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4.三同时制度:指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这项制度在环境法律关系的调整时间顺序中仅次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先于其他制度。

5.环境责任原则:也称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也曾被简称为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这项原则是指,人们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自然资源造成减损,即应承担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6.公众参与原则:亦称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环境民主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环境法通过各种法定的形式和途径确立公众在参与环境管理与保护中的资格,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

公众参与原则是保障环境正义、提高环境效益的具体要求。

7.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入了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以至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长和发展的现象。

8.环境破坏: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环境效应.9.污染者负担: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10.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1.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法律规范在确认和调整人们与环境有关的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以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环境资源法复习资料

环境资源法复习资料

环境资源法复习资料题型:选择题10个,10分;名解5个,20分;简答5个,30分;论述1个,20分;案例分析2个,20分一、名词解释1、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资源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

2、固体废物及其三化原则: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的废弃物质。

三化原则是指对固体废物采取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措施。

3、排污收费制度:是有关征收排污费的对象、范围、标准以及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等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称。

4、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5、环境资源监管体制:是指国家进行环境资源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职权机构及这些组织和职权的运行方式。

广义上讲,包括立法体制、司法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狭义上讲,专指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体制。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某项人为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7、环境质量标准:是指质量参数的项目与标准值,主要是对各类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含量的最高限额所作的规定。

8、疫学因果关系说:是指就疫学上可能考虑的若干因素,利用统计的方法,调查各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选择相关性较大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判断与结果之间有无联系。

9、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10、环境资源问题:广义上讲,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

11、环境资源行政责任:是指环境资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环境资源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12、环境资源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资源的严重污染破坏、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已构成犯罪所必须承担的法律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保护法
复习
第一章 导论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分类 3.环境问题及类型
1、概念
1、环境
( P1)
环境: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 事物。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 一样。

环境保护法学所称 的环境

《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 环境,是指: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 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 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属社会 法范畴。
4.环境法的目的P28
一元目的论 二元目的论
5.环境法的体系P35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单行法 环境行政法规 环境部门规章 地方性环境法规和政府规章 环境标准 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第三章 环境法律关系P44

刑罚 依照刑法规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 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十章 环境侵权救济

环境侵权P221 因人为活动导致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 坏,而对他人人身、财产或者环境权益造 成损害或损害危险的事实。
第十一章 国际环境法

概念 主体 客体
第四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预防Fra bibliotek主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环境责任原则
请掌握这些原则的概念
协调发展原则中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论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国际上 曾出现过三种不同的模式: 环境保护优先论 经济法展优先论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优先论
免责事由:P203
2.环境刑事法律责任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 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 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 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 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构成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 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 有毒物质或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 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 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客体是国家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属于破 坏环境资料的犯罪。



当时通过计算机模拟,五种增长趋势到本世 纪初会达到极限。

由于人类与环境系统存在着发展的无限性和地球 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的矛盾,如果增长不停止而达 到极性时,便会导致全球性危机和人类社会的突 然瓦解。

因而,他们提出“必须把经济增长限制到 零”,

即所谓“零增长论”。
第六章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P104

原因:
发达国家都经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这实 际是以全球的资源环境容量为基础,通过向发展中 国家汲取资源和转移污染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的平衡。 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曾不顾后果地向环 境过度索取,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并在环境中累积, 直到现在。 发达国家在资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方面不论是总量 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 口只占世界人口的25%,却消耗了世界资源的80%, 在全球排放的臭氧层耗损物质中,发达国家排放量 占84%,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0%。 全球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从历史和现状上看, 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因而应负主要责任。

原则践行措施 发达国家:在承担全球环境保护的责任上, 发达国家要肩负起比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节 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责任,且发达国家应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节能减排技术和资金支 持。 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则应坚持 权利与义务相平衡原则,在力所能及的范 围内承担保护本国及国际环境的责任。

1.环境法的特征

P24
法律性与科学技术性相结合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 多元主体与多重责任相结合
2.环境法的调整对象P21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 -----------在开发利用、保护环境过程中产生的 各种社会关系。 -----------是区别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重要 依据。

3.环境法的本质P2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同时制度 环境许可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清洁生产制度 生态补偿制度 掌握所有基本制度的概念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资源的分类
自 然 资 源
耗 竭 性 资 源 非 耗 竭 性 资 源
可更新资源
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能被重复利用的,如黄金 不可更 新资源 不能被重复利用的,如化石燃料



国家主权原则 资源共享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国际合作原则 预防原则 掌握每个基本原则的含义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含义
即在保护全球环境的国家责任问题上实行 “共同但有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原则。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保 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 共同责任。但是,在对国际环境应负的责 任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 是有区别的。
2、环境的分类(p2)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可 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 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 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是指水、大气、生物、 阳光、岩石、土壤等。 人工环境要素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 环境要素,它包括房屋、公共服务设施、 交通、长城、绿化面积等。
提出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工业化国 家相继出现污染和公害事件的背景下提 出的。 代表------罗马俱乐部,1972,发表研究报 告《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的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由
人口激增、加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源 消耗和环境恶化 五种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这五种趋势都按一定的指 数增长。 五种增长的启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要求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品,进而使耕 地和工业生产量也以指数增长, 工业增长使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排入环境的 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它们是人口增长和工业增长 的双重产物,因而其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和工业 增长更快。
3.环境问题及类型(p3)


概念: 指因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 破坏和环境污染,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破坏
第二章 环境法的含义
知识点: 1.环境法的特征 2.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3.环境法的本质 4.环境法的目的 5.环境法的体系



1.国际环境问题的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国际环境会议 4.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5.主要的国际环境条约
1.国际环境问题的分类
区域环境问题:莱茵河、多瑙河等跨国河道污染
全球环境问题:海洋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
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P251
3.国际环境会议P256
恒定性资源 亚恒定性资源
如太阳能 如风能、降水 如大气、水能
易误用及易污染的资源
第九章 环境法律责任

1.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2.环境刑事法律责任
1.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归责原则------环境破坏 过错责任原则 环境污染 无过错责任 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原因: (1)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 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 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2)打破过错原则的直接原因就是近现代大型危险性工业和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为这些具有危险性的工业,在经营者 无过错的情况下,也可能给他人造成损害,如果恪守传统的 过错原则将造成对受害者合法权益的侵害,则对保护受害者 的合法权益不利,这是不公平的; (3)环境污染损害大多数都不是出于污染者的故意或过失, 且其危害范围相当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无过错原则从环境 污染的危害结果出发,不考虑加害者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 意在保护环境和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它体现了社会的公平。
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环境宣言 》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P259 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 原则声明》等五个体现可持续发展新思想、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文件。

4.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