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平面一般力系2
平面一般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平面一般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平面一般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引言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力学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力学的平衡可以分为平面力系的平衡和空间力系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平面力系的平衡,并重点关注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平面力系的定义和特点平面力系是指作用在一个平面内的一组力。
平面力系具有以下特点:1. 所有的力和力矩都在一个平面内;2. 力系中的力可以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的不同点上;3. 力系中的力可能会产生力矩。
力矩的概念力矩是指力对旋转物体造成的影响。
它由两个因素确定: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与旋转轴的距离。
力矩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Fd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力的作用点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
力矩的方向可以通过以下规则确定:1. 如果力的作用点在旋转轴上,力矩的大小为零;2. 如果力由旋转轴向外作用,力矩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3. 如果力由旋转轴向内作用,力矩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二力矩式平衡方程的推导在平面力系中,如果力系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力系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必须为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矩为零意味着物体的角加速度为零。
设平面力系中共有n个力,分别记为F1, F2, ..., Fn。
考虑到每个力都可以产生力矩,那么每个力产生的力矩之和为:M1 + M2 + ... + Mn = 0力矩的正负号要根据力矩的方向来确定,根据上述力矩的规则,如果力矩是顺时针方向的,那么取正号;如果力矩是逆时针方向的,那么取负号。
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将每个力的力矩带入上述方程,得到二力矩式平衡方程:F1d1 + F2d2 + ... + Fndn = 0这就是平面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应用实例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假设有一个悬臂梁,上面有一个重物挂着。
悬臂梁的长度为L,重物的质量为m,重物与悬臂梁的连接处距离悬臂梁固定点的距离为d。
2.平面一般力系
在工程中常见的
雨搭
车刀
8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说明
①认为Fi这群力在同一
平面内;
② 将Fi向A点简化得一 力和一力偶;
③RA方向不定可用正交
分力FAy, FAx,表示;
FAy
④ FAy, FAx, MA为固定端 约束反力; ⑤ FAy, FAx限制物体平动,
FAx
MA为限制转动。
9
§3-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 合力矩定理
一、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我们学过: 平面汇交力系 Fx 0
Fy
0
两个独立方程,只能求两个独立 未知数。
力偶系
mi 0
一个独立方程,只能求一个独立未知数。
平面 任意力系
Fx 0 Fy 0
三个独立方程,只能求三个独立未知数。 mO ( Fi ) 0
当: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可求解) 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不定问题(超静定问题)
29
取整体,画受力图.
F
解得
ix
0
FAx FB cos 600 F sin 300 0
FAx 32.89kN
F
解得
iy
0
FAy FB sin 600 2ql F cos 300 0
FAy 2.32kN
M
解得
A
0
M A M 2ql 2l FB sin 600 3l F cos 300 4l 0
30
M A 10.37kN
《平面一般力系习题课》
本章小结: 一、力线平移定理是力系简化的理论基础
力
力+力偶
平面一般力
平面一般力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指的是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任意分布的力系称为平面一般力系。
又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通常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共同作用的情况。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平面一般力系中,所有各力在力系作用的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即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主矢量和主矩都为零。
其平衡方程为:ΣFx=0ΣFy=0ΣMo(F)=0即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中每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都等于零;力系中所有各力对于任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2.平衡方程的应用平衡方程虽然有三种形式,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只能写出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因此,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只能求解三个未知量。
应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解题的步骤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
根据题意,取能反映出未知量和已知量关系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②画受力图。
在研究对象上画出它受到的所有主动力和约束反力。
约束反力根据约束类型来画。
约束反力的方向未定时,一般可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反力表示;当约束反力的指向未定时,必须先假设其指向。
如计算结果为正,则表示假设的指向正确;如果计算结果为负,则表示真实的指向与假设的相反。
③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选取适当的平衡方程形式、投影轴和矩心。
选取哪种形式的平衡方程,完全取决于计算的方便与否。
通常力求在一个平衡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量,以免求解联立方程。
在应用投影方程时,投影轴应尽可能选取与较多的未知力的作用线垂直;应用力矩方程时,矩心应选取在两个未知力的交点。
计算力矩时,要善于运用合力矩定理,以便使计算简单。
④解平衡方程,求得未知量。
⑤校核。
列出非独立的平衡方程,以检查解题的正确与否。
平面一般力系
各个力旳作用线全部平行移到作用面内某一点O 。从
而这力系被分解为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这种
变换旳措施称为力系向一点O 旳简化。点O 称为简化
中心。
F1
F2
A1 O
A2
A3
F1
= F2
l1
l2
O
l3
=
F3
F3
R
O
§3–2 平面一般力系旳简化
汇交力系F1、 F2、 F3旳合成成果为一作用 点在点O 旳力R。这个力矢R 称为原力系旳主矢。
§4–1
§3–1力向一点平移
由上述成果能够推广位一般结论: 作用在刚体上旳力能够向任意点平移, 平移后除了这个力之外,还产生了一种 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来旳力对平移点 旳力矩。换句话说,平移前旳一种力, 与平移后旳一种力和一种力偶等效。
§3–2 平面一般力系旳简化
一、力系向简化中心O 简化
应用力旳平移定理,可将刚体上平面任意力系中
阐明如下: R
MO
O
=
R R
Mo
OR A
=
Mo R
O
R
A
AO M 0 R
m0 F
R
R
§3–2 平面一般力系旳简化
4、 R=0,而MO=0,原力系平衡。
综上所述,可见: ⑴、平面任意力系若不平衡,则当主矢主矩均不
为零时,则该力系能够合成为一种力。
⑵、平面任意力系若不平衡,则当主矢为零而主 矩不为零时,则该力系能够合成为一种力偶。
由n个刚体构成旳刚体系统,总共有不多于3n个独
立旳平衡方程。P50 例3-9
§3–3 刚体系统旳平衡问题
4、静定问题 —— 当系统中未知量数目等于或少 于独立平衡方程数目时旳问题。
2.2 平面一般力系
轨道移动的塔式起重机,
机身重G=200kN,作用
线通过塔架中心。最大
x
起重量FP=80kN。为防
止起重机在满载时向右
倾倒,在离中心线 x 处
附加一平衡重FQ,但又 必须防止起重机在空载
时向左边倾倒。试确定
平衡重FQ以及离左边轨 道的距离 x 的值。
解 以整个起重机为研究
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对满
载和空载情况分别考虑。
240
kN
FB
FQ
(x 2) 1360 4
kN
欲使起重机满载时不致向右倾倒的条件为 FA 0
FA
FQ
(2 x) 4
240
kN
0
得 FQ (2 x) 240 (1)
(作用2)在空起载重时机(上F的P 四 0个)力:
构成平面平行力系。
x
n
M A (Fi ) 0
i 1 n
M B (Fi ) 0
i 1
FAx FB cos 600 0
n
Fiy 0
i 1 n
M A (Fi ) 0
i 1
FAy F FB sin 600 0 F AC M FB sin 600 AB 0
FB 0.81kN
解得 FAx 0.40kN FAy 0.30kN
0.5l
0.5l
例 如图所示一可沿
2.2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各力 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 内任意分布的力系。
P
平面平行力系:各力的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并 且互相平行的力系。
2.2.1 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向任意点平移,平移后附
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平移点的
力矩。 Fd F
工程力学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目的是将复杂的力系简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以便分析刚体的平衡状 态。通过力的平移定理,我们可以将平面一般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和一个力矩,或者一 组力和力矩的代数和。这个合力或力和力矩的代数和代表了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简化后的力系更易于理解和分析,有助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Part
平衡条件的推导
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将平面力系中的所有力平移到同一点, 然后根据合力矩为零和合力为零的条件,推导出平面力系的 平衡条件。
Part
04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的推导
01
02
03
力的合成与分解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将力进行合成或分解为多 个分力。
力的投影
将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得 到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STEP 01
分析受力情况
解决静力学问题
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平面 内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 静力学问题。
STEP 03
验证结构稳定性
利用平衡方程,验证结构 的稳定性,确保结构在各 种工况下的安全可靠。
通过平衡方程,分析物体 在平面内的受力情况,判 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Part
03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的概念
平衡条件是一个物理概念,描述的是物 体在力系作用下保持静止的状态,而平 衡方程是一个数学表达式,用于描述这
一状态。
平衡条件是定性描述,而平衡方程则是 定量描述。平衡方程通过数学符号和运 算,将平衡条件的定性描述转化为可求
解的定量关系。
平衡条件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前提,而平 衡方程则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建立 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未知量,得出物体
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的联系
静力学第2章平面一般力系2
23
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各杆均铰接,B端插入地内,P=1000N, E=EB=CE=ED=1m,杆重不计。 求AC 杆内力?B点的反力?
1. 解: 选整体研究 ① 受力图 ② 选坐标、取矩心 ③ 列方程为:
F 0, X 0 Fy 0, YB P 0,
x B
YB P 1000 N
由②得
N D Q T2 sin Q 2 P sin 600 Q 3P
7
三、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图示平行力系, 取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则
y
F1
∑Fx≡0 于是,由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 基本形式及二力矩式,得平面平行
F2 Fn
O
力系的平衡方程:
x
∑Fy=0
m
O 0
解:①研究起重机 由 mF 0
50 5 10 YG 50(kN) 2
YG 2 Q 1 P 5 0
28
② 研究梁CD
' mC 0, YD 6 YG 1 0
50 YD 8.33(kN ) 6 ③ 研究整体
F
m F
A
x
0, X A 0
中的未知量的数目最少。 4.列方程求解:应先列只含一个未知量的方程,避免解联立 方程。 此外,计算力矩时要善于应用合力矩定理。
5
二、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图示平面汇交力系,取汇交点O为简化中心,则
m
y
F2
O
O
0
于是,由平面一般力系平衡
F1
方程的基本形式,得平面汇交
x
Fn
力系的平衡方程:
∑Fx=0 ∑Fy=0
理论力学教学材料平面一般力系
①三个独立方程,只能求出三个未知数。
②两投影轴可以不垂直(但不能平行);矩心也可任选,不一定
坐标原点(因为主矢等于零,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③采用那种形式,先列那个方程,应以简便为原则。 23
[例3] 图示起重机,均质梁重Q=4.2kN,荷载W=10kN。不计杆 BC自重,求平衡时A处的反力和杆BC受的力。
:
②不管是向A点简化,还是向其它点简化,简化的最后
结果都是一样的。
21
§2-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由于 R =0 为力平衡 MO=0 为力偶也平衡
所以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力系的主矢 R 和主矩 MO 都等于零,即:
R' ( Xi)2 ( Yi)2 0 M O mO (Fi )0
XA = S ·cos300=17.53×0.866=15.18kN
∑Yi=0,
y
YA - Q - W+S·sin300=0 Y A
S
YA= Q+W - S·sin300 X A =5.44kN
x
QW
以上使用的是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如用二力矩式,则:
mA( F i ) 0,
∑Xi=0,
同前
mB( F i ) 0, 3Q+2W - 6YA=0,YA=5.44kN
合力R 在主矢R'的左侧还是右侧?根据合力R 对简化中心矩的
转向应与主矩MO的转向一致的原则来确定。
17
④ R =0, MO =0,则力系平衡,以后讨论。
因此,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有三种可能结果:
合力、合力偶或平衡..
2.合力矩定理
第2章平面一般力系ppt课件-精品文档
第二章 平面一般力系
§2–1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Biblioteka §2–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2–3 物体系统的平衡 §2–4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2–5 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
2
本章重点: 平面一般力系向平面内任一点的简化和简化结果 的分析,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滑 动摩擦力的特征,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于各分力的矢量和。
以A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将 (a)式向x、y轴投影: 由矢量和投影定理:
(a)
平面汇交力系可合成为通过汇交点的合力,其大小和方向等
R Y Y ... Y Y y 1 2 n i
10
R X X ... X X x 1 2 n i
R R X Y i i 合力的大小: R
它是不是原力系的合力?),用R ' 表示,即 R '
F
i
15
主矢作用在简化中心O点,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为什么?)。 (3)将平面力偶系合成: F '1 R' m1
F '2
=
m2 mn
=
MO ( c)
F 'n ( b) (a) 得到作用于力系平面内的一力偶,其力偶矩为:
MO =m1+m2+…+mn
m ( F ) m ( F ) ... m ( F ) 1 2 n m ( F i) O O O O
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之矩的代数和称为力系对简化中心 的主矩 (它是不是合力偶?)
主矩一般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why?)。
16
过O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由矢量和投影定理,得主矢在x、y轴
=
工程力学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修改2
(a)
Fy 0 FAy P F FT sin 0 (b)
M A(F) 0
FT
sin
l
P
l 2
F
a
0
(c)
§4-5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Fx 0, FAx FT cos 0 Fy 0, FAy P F FT sin 0 M A(F ) 0, FT sin l 0.5l P F a 0
平面一般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 中各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此为合力矩定理.
MO FR MO MO Fi
各力对同一点的矩可以用这些力的分量(x轴和y轴) 对同一点的矩代数和.
§4-5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平面一般力系的作用下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 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任意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Fx 0 Fy 0
MAF 0
由(c)式解得 由(b)式解得
FAx 0
(a)
qa F1 FAy FB 0
(b)
M
qa
a 2
F1
2a
FB
a
0
(c)
FB 12kN
FAy F1 qa FB 20kN / m 0.8m 20kN 12kN = 24kN
Fn Fn
M1 MO (F1)
... M2 MO(F2)
Mn MO (Fn )
§4-3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主矢与主矩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的限制条件
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的限制条件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力系,而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就是描述平面内受力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的限制条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是描述平面内受力系统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在平面内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在这个概念中,我们需要考虑两个主要的限制条件,即力的平衡和力的矩平衡。
力的平衡是指受力系统内各个力的合力为零的情况。
这意味着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合力都为零。
通过力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另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是力的矩平衡。
力的矩平衡是指受力系统内各个力对物体产生的力矩的合力为零的情况。
在力的矩平衡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各个力对物体产生的力矩,来确定物体的平衡位置和受力情况。
除了力的平衡和力的矩平衡外,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还有一些其他的限制条件。
其中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是力的方向。
在平面内受力系统中,力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力的方向将直接影响到力的合力和力矩的计算。
因此,我们需要确保对力的方向有准确的认识,以便正确地应用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
另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是力的大小。
在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中,我们需要考虑各个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受力情况的影响。
通过正确地计算各个力的大小,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平衡和受力情况,从而更好地应用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的限制条件包括力的平衡、力的矩平衡、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等方面。
通过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限制条件,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平面内受力系统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平面内受力的情况。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的限制条件,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一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工程力学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修改2
平面一般力系
§4-1 工程中的平面一般力系问题 §4-2 §4-3 §4-4 §4-5 §4-6 力线平移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主矢与主矩 简化结果的分析 合力矩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四章 【本章重点内容】 力线平移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解:(1)以梁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 分布载荷q的合力为F2, 作用在OA的中点.
约束反力FAy,FB
(2)列平衡方程
Fx 0 Fy 0
FAx 0 (a)
qa F1 FAy FB 0
(b)
§4-5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2)列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
M A F 0
§4-5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除了
前面所表示的基本形式外,还有其他形式,即还有二力矩 式和三力矩式.
二矩式
Fx 0( Fy 0) M ( F ) 0 A M B (F ) 0
其中A、B两点的连线不能与x轴(或y轴)垂直.
由(c)式解得 由(b)式解得
FAx 0
(a) (b)
qa F1 FAy FB 0
a M qa F1 2a FB a 0 (c) 2
FB 12kN
FAy F1 qa FB
20kN / m 0.8m 20kN 12kN = 24kN
主矢 FR
Fi
=
主矩 M O
M O (Fi )
=
第2章平面一般力系2-精选
解 S 2 8 得 .6k 6 ,S N 1 1k 0 压 N ) (
Xi 0, S 4 c3 o 0 0 S s 1 'c3 o 0 0 0 s
Yi 0, S 3 S 1 's3 in 0 0 S 4 s3 in 0 0 0
S4 Pha
Yi 0, YAS5sinP0 S5 0
Xi 0,
S 6 S 5 co S 4 s X A 0S 6
Pa h
截取截面应注意:
①截断的杆中要包含要求的内力 ;
②对于平面桁架,截断的杆数一般不得超过三根;
③一定要把桁架至少分成两部分(要一刀两断,不要藕断丝连
25
[例5] 已知:连续梁上,P=10kN, Q=50kN, CE 铅垂, 不计梁重 求:A ,B和D点的反力。
解:①研究起重机 由 m F(Fi)0 Y G 2 Q 1 P 5 0
YG50(kN)
26
② 研究梁CD
m C ( F i) 0 ,Y D 6 Y G '1 0
7
工程中常见的桁架简化计算模型
8
计算桁架的两种方法:
一、节点法:桁架平衡,则每个节点也平衡。每个节点受汇
交力系作用,逐个以节点为研究对象,用汇交力系的平衡条
件求出杆作用于节点上的力,然后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
律,就可得出杆的内力。
[例12]如图,已知:P=10kN,求各杆内力。
解:1.研究整体,求支座反力
解:(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mA(Fi)0,
Q(50 r)15P010N0E0
NE 110N0
(2)以HK(带滑轮及重物)
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建筑力学)
大小和转向与作用点的位置有关。
O点可选择在物体上的任意位置
,而F′的大小都与原力相同。而附
加力偶矩的力臂d值因作用点位置的
不同而变化。
2)力的平移定理说明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一个力可以和
作用于另外一点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等效,反过来也可将同
平面内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化为一个合力。
都可简化成平面一般力系问题处理。
平面一般力系
第一节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
一、力的平移定理
o
A
M
F
F’
F
o
F’’
F’’
A
由此可见,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力可以平移到此物体上的
任一点,但必须附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
点的矩,这就是力的平移定理。此定理只适用,须注意下列两点:
3.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4.熟练应用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重点:
应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难点是应用平衡
方程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是指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但不全
交于一点,也不全互相平行的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是工程中最常见的力系,很多实际问题
小等于该荷载图的面积,方向与分布荷载同向,其作用线通
过该荷载图的形心。
例如若梁上作用的线均布荷载的集度为q,梁长为l,则其
合力 的大小即为
=ql
合力 的作用线位于梁中心C处,作用线方向垂直向下。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
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平移定理。
2.了解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及其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x
0,
FAx FCx 0
FAy FCy G 0
FAx
G
A
F
E
y
0,
C
FAy F’Cy F’Cx C F
M F 0,
FAx 6 m FAy 6 m G 5 m 0
4.再取BC段为研究对象,
G FBx B FBy
受力分析如图。
5.列平衡方程。
例题
D
例 如图所示,已知重力G,
DC=CE=AC=CB=2l;定滑轮
A
K
C B Ⅰ
半径为R,动滑轮半径为r, 且R=2r=l, θ=45° 。试求:A, E支座的约束力及BD杆所受 的力。
Ⅱ
E
G
D
解:
1. 选取整体研究对象,受
FA
A
力分析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B
K C
Ⅰ
M E F 0, F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例题
例 三铰拱桥如图所示,由左右两段借铰链C连接起来,又 用铰链A,B与基础相连接。已知每段重G = 40 kN,重心分别 在D,E处,且桥面受一集中载荷F =10 kN。设各铰链都是光 滑的,试求平衡时各铰链的约束力。尺寸如图所示。
6m 6m
F
D C
3m 1m
E
G
A
G
B
6m
30°
q
2
FB
A
F
y
0 ,
MA
FAx
F cos 30 FB FAy 0
FAy= 0.58 kN
FAy
C
2 E
30° F
2
M F 0,
A
M
D 2
M A M 2q 1
B
30°
4 FB cos 30 F sin 30(2 2 sin 30) F cos 30 2cos30 0
0,
FAx 0
Ay
C
2a
F 0, F M F 0,
y A
q 2a G FB 0
G
4a
FB 4a G 2a q 2a a M 0
4. 联立求解。
FAx 0, FB FAy G 3 qa 4 2
3 1 G qa 4 2
FAy
F
x
0,
FAx FBx 0
FAy= 42.5 kN ,
FBy= 47.5 kN
D
FAx FBx 0
2.取AC段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列平衡方程 FAx
FCy FCx
G
M F 0 ,
C
6 FAx 6 FAy 5G 0
F F
x
0 ,
FAx FCx 0
FAy FCy G 0
FAy
y
0 ,
解得 FAx= 9.2 kN , FCx = 9.2 kN , FCy= 2.5 kN
另解: 1.取AC段为研究对象。
6m
6m
F
D C
3m 1m
2.受力分析如图。
FCy
D C
E
G
A
G
B
6m
FCx
G FAx
A
FAy
FCy
D
3.列平衡方程。
C FCx
F
x
A
0, FAx FBx FE 0
FBx
FBy
M F 0,
2r FBx 2r FBy rFE 0
FBy 2G
联立求解可得
FBx 1.5G,
例题
例3-14 如图所示水平横梁AB,
y
q C
2a
A 端为固定铰链支座, B 端为
M B
x 4a
F
B
2m
60°
C
M
E
4m
A
4m
2m
2m
2m
D
错解分析
B
F
E 60 C ° M 4m
解:1.先取CD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
C FC M D FD
A
2m
4m
2m
2m
2m
D
4m 2m
M 0,
M FD 4 2 0
2 2
FD = 8.95 kN
F
B E 60 C ° M 4m 4m 2m 2m 2m D
2013-10-8
F cy F
cx
结论:物体系为静定结构。
12
§4-8 物体系的平衡
1.一般步骤:
1)灵活选对象,先求未知量
“先整体,后局部” 或 “先局部、后整体” 2)正确画受力图,注意力系的等效条件 3)巧取矩心、投影轴、尽量避免联立方程 常选未知力交点矩心、与多个未知力垂直的投影轴。 2. 例题
F cy F
2013-10-8
cx
11
§4-7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已知图示物体系上的各力M、q、F, 判断物体系是否是静定问题。
解: AC、CD、B杆组成物体系。
B杆为二力杆,力为FB, 分别画AC、CD杆的受力图。 AC杆的受力图,约束力5个, CD杆的受力图,约束力3个, 未知力数为6个, 两个物体的平衡方程数为6个。
F F
F’Cy
P
x
0,
0,
C
FCx FBx 0
FCy FBy F G 0
F’Cx C
F E G
y
M F 0,
F 3 m G 5 m FBy 6 m FBx 6 m 0
6.联立求解。
FBx
B FBy
FAx= -FBx = FCx = 9.2 kN FAy= 42.5 kN, FBy= 47.5 kN , FCy= 2.5 kN
例题
例 组合梁AC和CE用铰链C相连,A端为固定端,E端为活动铰 链支座。受力如图所示。已知:l=8m,F=5kN,均布载荷集度 q=2.5kN/m,力偶矩的大小M=5kN· m,试求固端A、铰链C和支 座E的反力。
F
A H B
l/8 l/8
q
C
l/4 l/4
M
E D
l/4
解:
1.取CE段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K
C
B Ⅰ
2. 选取DEC研究对象,受力分 析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
E
Ⅱ
M F 0,
C
D
FDB
G
FDB cos 45 2l FK l FEy 2l 0
FK 解平衡方程
K
FCx C
G FK 2
FCy
FDB
FEy E
FEx
3 2G 8
例题
例 A,B,C,D处均为光滑铰链,物块重为G,通过绳 子绕过滑轮水平地连接于杆AB的E点,各构件自重不计, 试求B处的约束力。
MA= 30 kN·m
FA= -12.5 kN
例题
例 如 图 已 知 q=3 kN/m , F=4 kN , M=2 kN·m 。
CD=BD, AC=4 m,CE=EA=2 m。各杆件自重不计,试求A
和B处的支座约束力。
C
2 E
2 D
F
M 2 30° B
q
2
A
解:1.取B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2013-10-8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Fy 0 各力不得与投影轴垂直 M A 0
M A 0 M B 0
A, B 两点连线不得与各力平行
2013-10-8
2
2013-10-8
3
分布荷载
2013-10-8
4
固定端约束及其约束力
2013-10-8
5
在刚体上A,B,C三点分别作用三个力各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大小恰好与△ABC的边长成比例。问该
力系是否平衡?为什么?
2013-10-8
6
力系如图所示,问力系向点A和B简化的结果是
什么?二者是否等效?
2013-10-8
7
§4-7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2013-10-8
静定问题
静不定问题
8
§4-7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2.再取BC为研究对象,受 力分析如图。
A
2m
F
x
0:
F B
FC ′
F cos 60 FB cos FC cos 0
FB = 15.5 k N
FB 2m
60 °
E 2m
C
F
B
E 60 C °
M
正确解答
A
2m
解:1.先取BC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
D
4m 4m 2m F 60 C FCx ° 2m 2m
例题
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M F 0,
A
6m
6m
11G 9 F G 12 FBy 0
3m 1m
F
D C
FBy= 47.5 kN
E
M F 0,
B
6m
G
A
G
FAx
FBx FBy B
11G 3F G 12 FAy 0
FAy= 42.5 kN
Ⅱ
x
FA 2 2l G
5 l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