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学生体育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合集下载

浅谈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

浅谈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

浅谈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我作为一名在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对于“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还是身有体会的:在体育课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那么什么是“运动负荷”?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一、课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

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

心中有学生,就是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

二、及时调节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谈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

谈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
谈体 育课 中的运 动 负荷
申艳 杰
体 育课 的目的在于通 过各 种形式 的身体 练习 ,使学生增 进健 康 ,增 强体质 。从 生理学 的角度来看 ,既使学 生身体 各器官 的工 作能力得到提 高,为 了实现 这一 目的,就要施 以条件负荷。 练 习密 度 、数量 、强度 、时间和完成质 量 ,在 体育课 中决 定 了运动 量的 大小。在 体育课 中运动负 荷的大 小要和 学生 的基 本条 件相适 应 ,运 动负荷 过小达不 到练习 的效果 ,也不 利 于运动技 能 的提高 ,尔运动负荷过大 ,则会对学生 的身体产 生伤害。 体育课 中 ,一般用 每分钟平 均脉搏来衡 量运动 负荷 的大小 , 但 由于心率 的测量 较麻 烦 ,一般 在体育课 的实 际教 学 时 ,常用观 察法 ,主要 从学生 的面色 、呼 吸 、出汗量 、联系积 极性来 观察 。 如 学 生 出现 面色 发红 ,出汗 量较 多 呼吸 幅度 显 著加 大 、运 动不 稳 、精 神 不集 中等现 象 ,为 运动 负 荷过 大 的反 应 ,应减 少运 动
块 砖 以最 快 的速度 从 一楼跑 到四楼 ,测 出 自己的做 功 、功率 和机 械效 率 。实验 由学 生 自己设计 案 ,自己进 行测量 、记 录 、计算 、 设计 表格 填数据 。学 生通过对 自己的 亲身感受 和确凿 数据进行 回 忆 、对 比 、联想 、分析 ,终 于明 白了道 理。这 比我 在课 堂 自己演 示 ,枯燥讲 学要好 得 多。这样 , 在教 师演示 的 同时 ,学生 也可 以 自己动手操 作 , 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注重 理论 联系实际 。使 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 尽 量联系学 生身边 的实物 ,如 “ 摩 擦”一 节 ,教材用 推大衣 柜 的方式导 出 ,教 室里 没有 ,但有 电视柜 ,因此 ,让 学生 推电视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

浅析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及精讲多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体育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魄,培养团队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体育课中,适当的运动负荷和精讲多练对学生的健康和体育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精讲多练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体受到的运动强度和负荷的总和。

体育课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体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体质。

适当的运动负荷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负荷过大会导致学生过度疲劳,甚至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运动负荷过小,则无法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体育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合理的运动锻炼,同时不至于对身体造成伤害。

精讲多练也是体育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精讲多练是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学生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体育课上,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掌握得快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扩展练习,对掌握得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体育课上老师的详细讲解和示范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精讲多练,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体育运动的精髓,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课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来说,体育课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的体能。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体操动作,让学生在欢乐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帮助他们提高体能的也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中培养毅力和意志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课的内容可以更多地围绕各项体育运动进行,帮助学生提高各项技能,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内涵分析作者:高嵘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10期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进行运动练习时必然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其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常常作为我们评判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它应如何定义?对这一基本前提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则直接影响我们对体育课运动负荷本质的把握,也制约着我们将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教学评价参照时的科学性把握。

一、国内有关体育课运动负荷概念定义的简要回顾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体育理论》教材中就已提出了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的概念,但该教材并未对运动负荷做出明确的定义,只在其测定与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方法中重点介绍了脉搏测定方法[1]。

其后从体育理论课程中分化出来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定义为“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的…量‟和…强度‟”;并指出,“动作的质量也会对运动负荷大小有影响”[2]。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体育课心理负荷”有关研究的出现[3][4],其后的于90年代出版的有关学校体育学教材,也相应地增加了体育课心理负荷这一概念[5]。

于是,体育课程的负荷这一概念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将其定义为:学生在课中所承受的身心刺激及其值,它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其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能耗[6][7],或者“课中学生心理上所承受各种刺激与强度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注意、情绪、意志等方面的变化,主要以“注意”、“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8]。

然而,九十年代中后期,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术传授的传统体育教学范式受到了诸多质疑或批判,而随着部分学者对观摩课、评优课中与运动负荷有关的“心率曲线”[9]和“心理负荷”概念及其测试评价标准的质疑[10],体育课运动负荷这一概念在步入21世纪后逐渐淡出了学校体育学及其有关的著作和教材。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再认识论文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再认识论文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再认识【摘要】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的要求不尽相同,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在备课时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把握其中的规律,将课的运动负荷设计得尽可能合理些,以促进学生的技能培养。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负荷体育课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没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体育学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体育课也就不称其为体育课了。

因此,体育课要不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原本是不用讨论的,也不容讨论的问题。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弱化之风愈演愈烈,但是当我国有关部门公布学生体能下降的趋势之后,广大教师再一次的关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了。

人们对如何落实新课改又开始进一步反思,新课程标准中,不是分明地提出“身体健康”这一领域目标吗?如果说,前一阶段忽略了,那么今天我们就得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再次重视起来。

运动负荷测定不能忽略,运动负荷还应当作为评价体育课效果的重要指标,这又成为了当今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动态了。

当前,有一种思潮是值得关注的,这就是”改革改来改去,还是回到了过去”。

是这样吗?如果说,在改革进程中,曾有一度我们忽略了对学生科学锻炼的干预,冷落了体育课中运动负荷,该作出反思就得反思,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重新加以审慎思考。

一、体育课的性质与运动负荷的关系体育教学要重视运动负荷和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是正确的,必须坚持的。

在新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倡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和注重整体教学效果是对的,但完全没有必要牺牲某节课运动量和运动密度。

体育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和进行相应的身体素质锻炼的过程。

因此,体育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体育课有着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的要求不尽相同。

比如,体育课在一个教学单元中有先后之分,处在单元前段的新授课和处在单元后段的复习课的运动负荷显然是不一样的。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论文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认识论文

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几点认识关键词: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影响因素安排策略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更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所以体育课上就必须强调适宜的运动负荷。

一、认识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体育课上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

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2.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

练习密度一般与运动负成正比。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组织措施,讲解示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

5.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

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快速跑完6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

三、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另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再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再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新 课 标 要 求全 课 练 习 密 度 要 达 到 3 5 — 4 0 % ,这 是 与 体 育 与
健 康课 程 中“ 以身体 练 习 为 主要 手段 ” 的要 求 相一 致 的 。对 以 下
定 的运 动量 。 教 师还 应 做 到对 每位 学 生 心 中有 数 , 根 据学 生 性
别、 体 质状 况 、 运 动 能力 等方 面 合理 分 组 , 安 排相 应 的 运动 负 荷 。 3 . 2教 学过 程 中及 时 调控 运 动 负荷
趣 .使学 生 从 运动 中体验 到 动作 的 内在 魅 力 和 练 习过 程 中 的愉
1 对 体 育课 合 理 运 动负 荷 的正 确 认识 所谓 运 动 负 荷 , 是指 身 体 练 习过 程 中 , 人体 所 承受 的生理 负
悦心境 , 促 进学 生 形成 运 动爱 好 和 专长 , 促 使 学 生 自觉 和 积极 地 进行 体育 锻 炼 , 并 形成 终 身体 育 的 意识 和 能力 。
摘要 : 科 学合 理 的体 育 运动 负荷对 增 强 学 生体 质 , 掌握 和 提 高运 动技 术 、 技 能, 提 高运 动成 绩 , 防 止伤 害事故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因此 , 要 在体 育课 堂教 学 中安 排 适 宜 的运 动 , 使 学 生 身心在 一 个 适 宜 的运 动 负荷 的教 学环境 中得 到健 康 发展 。
适宜 的运动 负 荷 , 在有 效 地增 强 体 质 的 同时 , 也 能 使 学生 的 学 习 情绪 高 涨 .并 在 运动 中体验 到 成功 感 、愉 快 感 和 自我价 值 感。 教 师在 安 排合 理 的 运动 负 荷 时 , 应 有 意识 地 通 过 丰富 多彩 的 活动 内容 和 形 式多 样 的教 学 方法 。去激 发 和保 持学 生 的 运动 兴

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测定与评估

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测定与评估

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测定与评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经常遇到如何安排运动负荷的问题。

运动负荷过小,学生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小,生理适应性变化也小,机体机能得不到提高,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负荷过大,则会引起学生的身体健康。

因此,恰当地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提高教学质量,弱强学生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如何安排一节课的运动负荷1、根据人体机能活动规律,一节课比较合理的运动负荷就是不规则的从低到高逐渐上升,一般在课的后半部分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课后五至十分钟恢复到课前水平。

2、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以大多数学生的机体水平为准,个别学生区别对待,分别提出不同要求进行调整。

3、根据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材性质的不同组织教法也应不同,始终保持运动负荷适中,使一切练习均在有氧代谢的条件下进行。

二、如何正确测定一节课的运动负荷《体育理论》关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中指出,运动负荷的测定主要有观察法和生理测定法两种,但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1、客观法仅从学生的外部表现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由于没有具体标准,所以不够准确,又较难正确掌握。

应结合《运动医学》中关于“疲劳程度的标志”比较准确又宜掌握。

2、生理测定法比较客观准确。

由于条件限制,通常只采用脉搏测定法。

但脉搏测定法也没有量化标准,只能从绘制的脉搏变化曲线图上分析,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应增加“中学生体育课运动量指数评定表”,有量化标准,比较确切。

详见下表:中学生体育课程运动量指数评定表(摘自《中学体育教学基本知识问答》)三、如何计算和评估一节课的运动负荷1、计算方法:采用《中学体育教学知识问答》中关于“计算运动量指数公式”。

运动量=使用“点算法”计算课中每分钟脉搏平均数。

即:X=[X=课中学生每分钟脉搏频率的平均数。

X+X2+Xn……=上课后一至几次每分钟脉搏数。

n=课中测量脉搏的次数(不包括课前安静状态脉搏的次数。

教学研究:体育课运动负荷如何合理安排与控制

教学研究:体育课运动负荷如何合理安排与控制

体育课运动负荷如何合理安排与控制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的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的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是脉搏测量,最方便的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定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定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2、根据教材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机体引起的变化也有差异。

跑对心肺机能有明显的作用,活动过程中,脉搏的变化也很明显;而体操则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脉搏变化就不那么明显。

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和练习与间歇的时间。

例如,不能100米跑安排跑两次,鱼跃前滚翻也只做两次。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在内容搭配上多加考虑,合理安排身体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的负荷,把握身体重点部位兼顾其他部位,注重身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全面性。

3、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安排运动负荷。

每学期刚开始的几节课,运动负荷要小些,以后逐渐增大。

上午第四节课,负荷量要适当降低,防止低血糖引起昏厥。

冬天天气寒冷,运动引起的消耗相对减少,学生的练习量可以适当增加;夏季炎热,能量消耗大,负荷量应相对减少,防止中暑。

4、运动负荷列入体育课评估指标。

体育教师应当树立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观,体育课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其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运动负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运动负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指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标准要求。

其中,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负荷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意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对中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要求。

二、运动负荷的概念1. 运动负荷的含义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所承受的力量和压力,是体育训练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包括身体对运动强度、时间、频次的适应能力,是评价运动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

2. 运动负荷的分类运动负荷可分为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大类。

生理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反应和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肌肉疲劳等指标;心理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疲劳,包括专注度、意志力等方面的表现。

三、运动负荷与健康1. 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影响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体能的提高,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发育成长。

但如果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 运动负荷对心理的影响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以缓解压力,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强意志力和自信心。

但如果运动负荷过大,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运动负荷1. 加强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和教师应当加强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

2. 科学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和活动根据学生的芳龄、性莂、体质等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课程和活动,控制运动负荷的大小和强度,避免因过重的运动负荷而导致学生受伤或过度疲劳。

新形势下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

新形势下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

新形势下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体育课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一、体育课中对运动负荷的认识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二、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学期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可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

在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如在教学开始阶段,运动负荷适当小些;在课结束前,也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

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

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

心中有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

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场地和卫生情况等。

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浅析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

浅析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

浅析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作者:胡依妮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6期摘要:运动负荷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不论是在体育课、平时的锻炼中,还是在专业训练中,都是决定其效果的关键因素。

了解运动负荷是什么、如何安排运动负荷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运动负荷;负荷量;学校体育课程1运动训练负荷相关概念界定1.1运动负荷由于专业背景和理论出发点的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运动负荷”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和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目前国内外对于“运动负荷”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

哈雷在《训练學》中提出:如果一种刺激能够产生训练效果,或者说,能够发展、巩固或保持训练状态,那么这种刺激就叫做“运动负荷”。

徐本力认为,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在承受一定的外部刺激时,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承受的总刺激,并以这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机体内部应答反应程度来反映的。

王英、陆阿明认为,运动负荷应该是人体完成的运动练习的强度与量及其引起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化因素变化与社会心理因素变化程度的综合概念。

它包含运动练习负荷,生理负荷(人体解剖、生理、生化负荷)和心理负荷三个方面综上所述,不同的学者对于“运动负荷”定义的见解是不同的,通过梳理和综合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说法,一类是“刺激说”,一类是“刺激应答说”,还有一类是“工作量说”。

1.2负荷量我国学者对于负荷量的概念界定有很多,但是比较被大家认可的几种概念界定,也是较权威的几种概念界定如下:1984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词典》把负荷量定义为:“指完成练习的数量、次数、组数、时间、距离和重量等”。

田麦久教授认为负荷量为反映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

徐本力在《对负荷量、负荷强度和总负荷的概念、结构体系及科学调控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中对“负荷量”的定义是:“指在持续、连贯的身体活动时间,运动员机体在承受一定外部刺激总量时,所表现出的内部负荷的程度。

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探讨

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探讨

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探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否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及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既能让学生充分锻炼身体,又能让他们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因此,本课题应该引起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标签:体育教学;生理负荷;心理负荷;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是比较复杂的,它除了包含教学的一般规律外,还有其特殊性,学生能够和应该承受多大的运动量,又该如何去承受运动量,是体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1 运动负荷的含义运动负荷,包含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

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1-2]。

在体育教学中,只有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良好的运动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身体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此外运动负荷安排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2 影响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2.1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

例如:50 m快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min,慢跑10 min或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min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

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趣味性体育游戏、投掷等运动强度较小。

2.2 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包括连续活动的总时间、间歇运动时间。

其中,体育课连续运动时间或练习密度(做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如果一节课,学生总是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量就偏大而且易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2.3 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学生身体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做体操技巧运动时,前庭分析器所受的刺激和意志负荷均较大,而运动负荷不大。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实战操作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

而运动则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想要减肥塑身,还是想要改善身体机能,都必须从加强运动开始。

但是,过度运动也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教案实战操作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自我监测技能。

一、运动负荷的概念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进行运动活动时,由于肌肉大量活动而产生的负担和压力。

健康的运动负荷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身体中多余的能量,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和免疫力。

但是,过度运动会使运动负荷增加,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对身体造成损害。

二、自我监测的目的按照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负荷,对自己的运动进行定量化的记录和评估,是自我监测的主要目的。

运动负荷自我监测的目的是为了:1. 避免运动过度造成的伤害和损伤;2. 调整运动负荷,让个人的运动计划更加合理有效;3. 评估个人的运动能力及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更改运动计划;4. 激励个人继续坚持运动。

三、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我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计步器或运动手环来监测。

还有以下的方法可以使用:1. 身体感观:通过感官来评估运动的强度和运动负荷。

比如:通过心跳频率、呼吸频率、汗水的沁湿程度等来自我评估出运动所带来的压力和负荷。

2. 记录运动时间和强度: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因人而异,需要在运动前和运动后计算出运动的时间和运动强度的百分比。

可以使用计步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装置进行记录。

3. 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习惯和身体感觉,进而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四、教案实战操作除了理解自我监测的概念、目的和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战教案充分练习和掌握自我监测的技能。

在实战操作教案中,需要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类型等因素进行监测和记录。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初次运动时,先记录当前体征(如体重、身高、BMI等),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大学体育课教案运动负荷

大学体育课教案运动负荷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数:2学时授课班级:体育教育专业2班任课教师:张三授课时间:2023年3月20日授课地点:体育馆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类型及其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

2. 掌握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和原则。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负荷进行科学训练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导入1. 课堂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有哪些类型?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运动负荷的概念与类型1. 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运动负荷的含义。

2. 介绍运动负荷的类型,如:重量负荷、速度负荷、耐力负荷、力量负荷等。

三、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与原则1. 讲解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包括: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全面训练、动静结合等。

2. 介绍制定运动负荷的原则,如:安全第一、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因人而异等。

四、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动负荷?五、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套运动负荷训练方案。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适合本组队员的训练计划。

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六、总结与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性。

2.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课堂提问: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有哪些类型?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运动负荷的概念与类型(10分钟)1. 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运动负荷的含义。

2. 介绍运动负荷的类型,如:重量负荷、速度负荷、耐力负荷、力量负荷等。

三、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与原则(15分钟)1. 讲解制定运动负荷的方法,包括:循序渐进、个别对待、全面训练、动静结合等。

2. 介绍制定运动负荷的原则,如:安全第一、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因人而异等。

关于小学体育运动负荷设置的思考

关于小学体育运动负荷设置的思考

关于小学体育运动负荷设置的思考李 静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

目前,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设置运动负荷对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设置运动负荷,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完备的教学环境和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

通过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发挥运动负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运动负荷是指运动量,一般情况下,运动负荷包括心理负荷和身体负荷两部分。

目前,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阶段,提倡在体育课程中设置运动负荷。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量和强度的关系要处理适当,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

一方面,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教师要做到适量安排,以练习者能够承受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

进行适当的负荷的体育运动对于学生强健体魄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业压力逐步增加,进行合适负荷的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缓解压力具有积极作用。

1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目前,对于大多数的小学学校,在体育课程教学设置运动负荷时仍然存在问题。

第一方面,教学理念和教学计划保守。

普通小学对体育课程的教学重视度不高,将体育课程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老师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教学为主,缺少科学先进的体育教学计划;第二方面,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不足。

主要表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陈旧,甚至缺少完备的体育教学设备,体育开展场地比较局限。

第三方面,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集体授课为主,教学内容一般设置为课堂常规、热身运动、技能学习和身心放松,体育活动开展模式固化。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过高或过低的运动负荷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或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参与体育活动,并获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生来说,运动负荷应该以课堂游戏和小游戏为主,避免过度竞争和身体上的过大负荷。

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提高学生的耐力和力量。

其次,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运动经验和个人兴趣。

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需要逐步引导他们适应体育运动,并慢慢增加运动负荷。

对于有一定运动经验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设置适当的运动项目和训练计划,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再次,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身体反应。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疲劳、伤病、疼痛等情况。

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防止其继续加重。

如果学生出现身体不适,教师要适时减少运动负荷或暂停体育活动,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负荷和学习压力,合理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

高年级的学生可能有较多的课业和考试任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减少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强度,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休息。

同时,体育活动也可以作为缓解学习压力的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最后,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变化是运动负荷调整和控制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定期组织体检,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如果学生存在慢性疾病或者身体不佳,教师需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适时调整运动负荷,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发布时间:2021-05-13T11:45:40.73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作者:丁长伟[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丁长伟重庆市沙坪坝区山洞小学校 400035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师生及家长深刻地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于正处于身体发育初期的小学生而言,过大的运动负荷会对身体带来损伤,过小的运动负荷又难以达到强健体魄的教育目标,因此怎样确定运动负荷是小学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学生、课程、教学三个角度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方法,以期最大化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指人的身体在体育锻炼中所承受的负荷,包含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两个组成元素。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不仅是安全、科学开展体育活动的保障,更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小学体育教师探究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方法,使体育课程教学既不会违背学生身体发育的客观规律,又能够最大化发挥出强健体魄的教学价值,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根据身心发育特点,安排运动负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身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安排运动负荷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准确把握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围绕学生体质强弱、身体特征、兴趣特点等因素,通过分层分组教学的形式,针对性地安排运动负荷,从而确保运动负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大化凸显体育教学的作用。

例如:在开展小学低学段体育教学时,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1、2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儿童阶段,受年龄和心智发育等因素的限制,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难以掌握动作较为复杂、能力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学习动力也主要以好奇心和生理本能为主,因此教师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可以以爬越、躲逃、追捕等侧重基础运动能力培养的体育游戏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严格控制体育游戏的活动时间,避免运动负荷过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 与体育 与健康 课程 中 “ 以 体练 习为主要 手段 ”的要 求相 一
致 的。对以 下两种情 况应 根据 实 际需要 另行 确定指 标 :部 分 以掌 握 知识 技能 为主 的体育课 .其 练 习 密 度 不 能 达 到 3 % ;速 度 型 和 0 力量型爆 发力 的练 习 , 如跳远 、 跳
班 进行分 层教 学 ,使 学生所 承受 的运 动负 荷体 现 出差 异性 ,以满 足不同层 次学 生的需 求 。在教学 过 程 的不 同 阶段 ,要 对不 同的 主
运 动时具 体负荷 重量 、速度 和距 离等; 一种为 生理数据 , 例如运 动
时的心 率 、 血输 出 量 、 活 量 、 心 肺
魅 力和 练 习过 程 中 的愉 悦 心 境 ,
不 到锻 炼 身 体 和 增 强 体 质 的 目 的 ,学 生也 很难 在运动 中体验 到 运 动的 内在魅 力 及练 习过 程 中的 快乐 。教师 要根据 人体 的生理 变
化规律 和心 理变 化规律 ,依据 教
促 进 学 生形 成 运 动爱 好 和 专 长 , 促 使学 生 自觉 和积 极地进 行体 育 锻炼 ,并形成 终身 体育 的意识 和
心 率一般 会高 出 10次/ ; 3 分 以太 极拳 为代 表的养 生运动 ,负 荷强 度 较小 , 宜 以平 均心 率 10次/ 不 3 分 为指标 ,以单双 杠 和投掷 等为 材 内容 和学生 实际 ,合理 确定运 动负荷 。对此 , 要着 眼于学生的身 体健 康和 心理健康 , 坚持 “ 康第 健 ”的原 则 ,以促 进学 生健康 成
律 的 ,同时也反 映 了体育课 三个 阶段的合 理性 。心率 曲线 图还有
习所 用的力 量大小 和机体 的 紧张 程度 。影响 运动强 度 的主要 因素
是练 习时 的速度 和负重 量。体 育 课运 动负荷 所依据 的测定 数据 主 要是 全课平 均心率 和全课 练 习密 度及心率 曲线图 。全课平 均心率
经验 ,以增强 自己在教学 过程 中 对运动 负荷 的调控 能力 ,尽可 能 使 每节课的运动负荷趋 于合理 。 23合 理 的运 动 负 荷应 关 注 . 学 生的个体差异与 不同需求 对于 学生 的个体 差异 与不 同
需 求 , 师要 做到心 中有数 。在 教 教 学 过程 中 ,可选 取一 部分 中等 体
☆ 学楼锥裔。 簿蓠 学
最 佳 的心 率 区间 为 10 10次/ 2~4 分 。平均心率 10次/ 3 分正好位 于 最 佳有 氧代谢 区间 的 中点 ,这是 具 有有氧代 谢 特征 的指标 。而青 少 年的心肺 功 能是 学校 体育 发展 的重点 , 因此 , 指标 可作 为衡量 该 体 育 课 运 动 负 荷 强 度 的 通 用 指 标 。但对激 烈的球类 比赛 和跑 步 ,
高、 掷、 投 引体 向上 , 其肌 肉牵 张 强度大 , 习时 间短 , 练 其练 习密 度
也 不能达 到 3 %。常 态心率 曲线 0 图从正 常心率开 始 , 逐步 升高 , 达 到一 定 高度 并 持续 一 段 时 间 , 再 逐 渐下 降。这是 符合 人体运 动规
肺通 气量 、最大耗 氧量 和血乳 酸
教 师在 安 排合 理 的 运 动负 荷 时 , 应有 意识地通 过 丰富 多彩 的活动 内容 和形 式 多样 的 教 学方 法 , 去
和全课 练习 密度能较 为全 面地 反 映体 育课运 动负荷 的强度 ,因而 成为 测定体育课 运 动负荷 的两 个 重要 指标 。新课 标要 求全课 平均
育 运 动 能 力 的 学 生 为 基 准 ,对 全
运动 负荷是 指身体 练习 过程 中 , 体所承受 的生理 负荷 , 人 简单
说 ,即机体 的用 力程 度和紧 张程 度 , 体越 用 力 , 紧张 , 机 越 负荷 也 就越 大 。衡 量 负荷 的 大小一般 用 两种数据 : 一种 为物理 数据 , 例如

长。
2 合 理运 动 负荷 要 以学 生 . 2
发 展 为 中心 学生 运 动 负 荷过 大 或 过 小 ,
都不 利于教 学 目标 的达成 ,不利 于学 生的健 康成 长 。在体 育课 的 教学 中 , 要保证 合理 的运 动负荷 , 坚持 以学生 发展 为中 心 。并采 用 脉搏测 量 、询问 和观察 等方 法测 量运 动负荷 ,重视 学生 的主观 感 受 ,准 确地 了解学 生所 承受 的运
动负荷 的大小 , 以便适 时调整。在 此基础 上 , 师要 不断 总结 , 累 教 积
代表 的肌 肉力量性 运 动 ,对 心血 管 系统要求 较低 ,用平 均心 率难 以反 映其负 荷强度 ; 以发展平 衡 、

1 正确 认识 体育 课合理 的运 、
动 负 荷
敏 捷 、 韧 、 调 为主 的运 动 , 柔 协 因 为 以神 经肌 肉协调 控制 为主要 特 征 ,用 平均心 率也 难 以反映其 负 荷强度 。新课 标要 求全课 练 习密 度要达 到 3 %, 0 这也有 其合理 性 。
双 峰型 、 高后 低型 和前低 后高 前 型等模 式。
2 合理运动 负荷 的基本要求 、 21合理 运动负荷要 坚持 “ . 健 康第一 ” 的原则 学 生运 动负 荷过大 ,容 易造 成身 体疲劳 , 至 引起伤 害事故 , 甚
增 强体质 的 同时 ,也 能使学 生 的 学 习情 绪 高涨 ,并在运 动 中体验 到成功 感 、 愉快 感和 自我 价值感 。
能 力。
心 率 区 间是 1O lO次/ , 1— 5 分 其

1 - 8
含量 等。 运动负荷 包括 运动量 和运 动 强度 。影 响运动量 的主 要因素是 练 习的次数 、 时间 和总重量 等 。 总 运动 强度是 指单位 时间 内完成练
体进 行具体 测量 , 适时 调整 , 并 从
而 做到 因材施 教 ,使 全体学 生都 能达 到合理 的运动 负荷 。 24 合理 的运 动负 荷 应 能激 . 发 学 生 的运 动 兴 趣 适 宜 的运 动负 荷 ,在有效 地
心 率 要 达 到 10次 / 左 右 , 是 3 分 这 有 其 合 理 性 的 。 因 为 有 氧 锻 炼 的
使学 生感 到厌烦 和畏惧 ,并 使欲
望 受 到 压 抑 ; 动 负 荷 偏 小 , 达 运 则
激 发和 保 持学 生 的运 动兴 趣 , 使 学生从 运动 中体验 到动作 的 内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