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与流程控制研究_2
客户身份识别的流程
客户身份识别的流程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客户身份识别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客户身份识别像啥?就好比你去认识一个新朋友,你得知道他叫啥、从哪儿来、是干啥的吧。
对商家来说也是一样啊,得搞清楚来的这位客户到底是谁,这可太重要啦!你想想看,要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客户的真实身份,那不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容易摔跟头嘛!要是碰到个不怀好意的,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
所以啊,咱得瞪大眼睛,仔细分辨。
首先呢,咱得看看客户提供的证件。
这就像是给客户照个相,把他的信息都给拍下来。
身份证、护照啥的,可都得认真瞅瞅,看看是不是真家伙,别被那些假证给糊弄了。
这要是不仔细,那不就跟盲人摸象似的,啥都没搞明白嘛!然后呢,还得问问客户一些问题。
比如住哪儿啊,工作是啥呀。
这就跟聊天似的,不过可不是瞎聊哦,这是有目的的。
通过这些问题,能更好地了解客户,看看有没有啥不对劲的地方。
要是客户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或者说的前后矛盾,那可得小心喽!这就好比走路的时候感觉脚下有点不对劲,那咱就得停下来看看是不是踩到啥坑啦。
还有啊,观察客户的行为举止也很重要。
一个人的行为往往能透露出很多信息呢。
要是客户鬼鬼祟祟的,或者表现得特别紧张,那是不是得多个心眼儿?这就像看到一只猫突然炸毛了,那肯定是周围有啥让它觉得不安全的东西呀。
再说说现在的科技手段,那可真是帮了大忙啦!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啥的,让客户身份识别变得更准确、更快捷。
这就好比给咱配了个放大镜,能把客户看得更清楚。
总之呢,客户身份识别可不是小事儿,这关系到商家的安全和信誉。
咱可不能马虎,得像侦探一样,把每个客户都了解得透透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商业的海洋里稳稳地航行,不会被那些风浪给打翻了。
咱得把好这道关,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无处遁形,让真正的客户能安心地和咱打交道。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对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问题的思考
经办人 员的身份 ,通过单位介绍信确
定企业和其经办人员在网银开户事宜
而造成 了非面对面业 务中可疑支付 交
银行对 申请电子银行客户的审查 内容 包括客户是否在本 银行开立 结算账 户
或信 用卡账户 ,是 否一 贯遵 守支付结
算纪律 ,是否发生过恶意透 支等不 良
易的漏报和迟报 。 另一方 面, 而 电子银 行交易原始记录 的无纸化也增加 了发
第五 , 明确的政企关 系定位 , 淡 为
马 锡 提 供 了 宽松 的发 展 环 境 。
辉 煌 ,但国有控股公 司与市场体制仍 存 在着 一些与生俱来 的适 应性 方面难 题 。其中 , 如何增加透 明度将是今后在 其治理方面面临的重要课题 。
权力制衡方 面的功能提出质疑 ,批评 为“ 徒具框架 , 有形无神 ” 。
( 作者单位 : 安徽省投 资集团有限
公司)
壤爨 _t
的步伐不 断加快 , 改革跟进 中缺陷 , 但
不 时地被 人为操弄 ,以致演化 出恶性
事件 。中国航空石油集 团的副 总兼 新 加坡上市 公司的总裁陈久霖豪赌金 融 衍生 品 ,在 石油衍生品期权交 易中亏
干预淡马锡和淡联企 业的经营 ,不下
汇国际惯例 、市场规 则和中国国情的 大变 革 ,完成这个变革 需要 观念的更 新 、法律制度的跟进 、商业道 德的提 升、 经理人市场 的建 立 、 企关系的协 政 调、 企业内外监管体系的加强等。在这 方面淡 马锡 结合新加坡 的国情 ,给 我 们上 了一 课。而淡马锡案例对于 国企 改革 的启迪在 于 ,公司治理不仅仅是 个权力架 构 ,其实质是个 以市场 法则 和法律框架为 依据的责任体 系 ,未来 现代企业制度 的设计有待于对市场规 则更深层 的理解 。只有真正将制衡和 问责 机制 、 合同关系 、 监督制度等 引入 公 司治理 ,国有企业才 有可能摆脱多 年来失控 、 失误 、 低效 、 腐败的 纠缠 , 才 能真正做到健康 、 科学 的发展 。■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最新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最新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最新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对金融机构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意义重大。
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即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了解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包括3个方面内容了解客户本人的真实身份;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交易性质.资金来源和用途;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但从目前金融机构开展的客户识别工作情况来看,客户识别工作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社会诚信体系尚处于建设阶段,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建设不健全。
个人信息被一些机构和个人滥用.泄露牟利的报道屡见不鲜,导致客户对金融机构“了解客户”要求存疑虑及反感,普遍不愿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导致金融机构真实.准确收集客户身份信息存在现实困难;同时,客户提供的职业.住所.收入等方面的证明文件也存在权威性.有效性等操作难题,难以做到常态化;同时客户信息在各金融机构间也未能做到有效整合。
二.客户识别缺乏有效核实措施。
目前金融机构采集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主要依靠客户主动提供。
对于职业.联系方式.住址.工作单位地址等私密性较强的信息,若客户未如实提供,金融机构缺少有效核实手段和措施,因此存在相当比例的虚假或不实信息。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建议如下第一,制订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指引,明确信息证明和核实标准,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一是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对职业.联系方式.地址.资金来源等关键信息的证据佐证和核实义务;二是确立各种证件.文件的审查指导性原则和标准,划定真实性和有效性底线,确保客户身份识别基本质量的逐步完善和提高。
第二,构建协调配合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由反洗钱主管部门主导,建立金融机构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查验信息的困难,提高银行业反洗钱效率。
同时,反洗钱主管机关加强信息共享平台中涉及的客户信息的保密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信息泄露,切实保证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正常进行。
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及建议
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及建议新形势下,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移动支付业务普及率日益提高,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非面对面形式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这些金融产品给客户带来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但同时也增加了金融机构有效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难度,成为当前洗钱风险的高发领域。
一、非面对面业务的基本概述与特征(一)非面对面业务的概念非面对面业务是指以电子化网络为依托,实现银行业务处理后台化、服务虚拟化、客户自助化的新型业务模式,是金融机构利用电脑和通讯技术创新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是柜面业务的延伸和发展。
如银行业务中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以及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等业务。
(二)非面对面业务的特征非面对面业务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客户不用到金融机构网点,而是依托相应的服务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电话、自助终端等办理业务,将传统柜台业务通过非柜面形式办理,实质是虚拟的柜台。
非面对面业务相比传统银行柜台业务具有以下特征:1.客户身份的匿名性和隐蔽性非面对面业务过程中,客户主要通过密码、证书、动态口令、电子签名等电子方式完成身份认证,无需经过机构工作人员的核实。
交易行为发生后,工作人员通过系统仅能查询交易的收付方、交易金额,无法通过审查客户身份证件、签字、笔迹、印鉴等原件,全面、客观1地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难以确认交易操作人的真实身份及交易资金的性质等,客户交易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难以掌握。
无形中增加了银行在落实“了解你的客户”和“了解你的业务”等环节法律义务的难度。
2.交易的便捷性和跨区域性非面对面业务打破了传统柜台业务受理的地域、时间限制,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交易对手可以是本地或其他地方、本行或他行的账户。
非面对面业务流转速度快、交易方式简单等特点易被洗钱分子利用,在多地开办网银账户,通过直接网上银行转账,实现账户资金的“频繁”活动,如“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集中转入,分散转出”等,跨区域性的转账方式,造成交易轨迹模糊,金融机构不易追踪资金的转移路径。
电子货币非面直业务客户身份识别与流程控制
 ̄ 南 d-
HAI NAN NA NCE FI
N0. 2 8. 011 S ra .73 e ilNo2
电子 货币非 面直业 务客 户身份 识别 与流程控制
张 运 燕 : 玉 华 陈
(. 国人 民 银行 琼 海 市 支行 , 南 琼 海 5 10 ;. 国人 民银 行 海 口 中心 支行 , 南 海 口 5 0 0 ) 1中 海 7 4 0 2中 海 7 15
4O . S机。主要安 装在商场 、 店、 P 酒 批发商 品等签约客 支付款 ,O 机 商户根据签购单向银 行办理资金清算 。 PS 截
至 2 1 末 ,国 内联 网商 户 达 到 20万 户 ,O 0 0年 0 P S终 端 达 到 3 0 台 3万
素、 全方位 的安全 防范体系 , 才能坚清壁垒 , 防患 于未然 。 户 。客户发生消 费、 品进 出货 时 , 商 通过银行 卡刷卡方式
货 币 发 展 史 上 有 四次 重 大 意 义 的创 新 ,分 别 为 : 1 ()
直 业 务 基 本 情 况
金属铸币形式 的诞生 ;2 付款承诺—— 支票 的发 明;3 () () 纸币 的发明 ;4 通过支付卡和其他方式实现的 电子货 币 ()
的 出 现 。但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从 贝 壳 到 电 子 货 币 的
代》 希罗多德 ( e dts的论说 ) 。 2 Hr o ) o u I 在 0世纪 6 1 ] 0年代末
到7 0年 代 初 , 纸 币 形 式 发 展 到 电 子 货 币 形 式 , 别 是 从 特 随 着 I—e e 的迅 速 发 展 和 普 及 , n tnt r 电子 货 币 已经 进 入 了 全 新 的 时代 闭 据 中 国银 联 总部 统 计 ,0 1 2月 春 节 黄 。 21 年 金周 期 间 电 子货 币支 付 消 费就 达 7 0多亿 元圈 4 。对 于 一 个 电子 货 币 时 代 的 到 来 , 些 非 面 对 面 的 电 子货 币 业 务 , 这 我 们 应 该 如 何 着 手 和 面 对 , 是 笔 者 将 要 阐述 和研 究 的 主 这 要课题 。 电 子 货 币 是 银 行 机 构 非 面 对 面 业 务 . 指 银 行 和 客 是 户 之 间依 网络 、 线 、 线 通 讯 等 载 体 通 过各 种 新 型技 术 有 无
客户身份识别
客户身份识别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客户身份识别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客户身份识别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术手段,识别客户的真实身份信息,从而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营销方案。
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企业而言,了解客户的个人信息、喜好和需求是开展精确营销的基础。
只有通过客户身份识别,才能将广告和营销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客户群体,提高广告效果和销售转化率。
对于客户而言,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可以从企业中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享受更多的优惠和福利。
因此,客户身份识别不仅是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利益交换,也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客户身份识别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会员制度来实现客户身份识别。
通过让客户填写个人信息并领取会员卡,企业可以获取客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同时,通过会员卡的使用记录,企业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客户的网络行为来进行身份识别。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都离不开网络,因此客户在网络上的行为和偏好成为了识别客户身份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客户的浏览记录、搜索关键词、购买记录等信息,企业可以了解客户的兴趣爱好、购买习惯和消费能力,从而为客户推荐更加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第三方数据平台合作,进行客户身份识别。
第三方数据平台通常拥有大量客户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通过与其合作,企业可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客户信息。
同时,与第三方数据平台的合作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客户画像分析,为企业的营销决策和战略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当然,客户身份识别也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企业在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过程中,需要保护客户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客户身份识别操作规程
第一节总则一、为规范客户身份辨认行为,防备业务操作风险,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保证业务经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法律、行政法规旳规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应遵循“严格准入、重点辨认、持续关注、具体登记、及时报告”旳原则,严格客户身份辨认。
(一)、严格准入。
严格开立账户或签订合同建立业务关系旳审核。
不得为身份不明旳客户开立匿名或者假名账户,不得为其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
(二)、重点辨认。
重点对客户信息发生变更、交易异常、涉嫌洗钱及恐怖融资、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协查旳犯罪嫌疑人或涉嫌洗钱和恐怖融资分子旳重新辨认以及对非账户规定金额以上旳一次性交易旳审核。
(三)、具体登记。
按规定完整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妥善留存客户信息资料。
(四)、及时报告。
第二节法人类客户身份辨认操作一、开立人民币基本存款账户旳客户身份辨认(一)、资料审核(二)、辨认客户身份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及授权办理业务人员旳身份证件,可通过联网核查系统等措施进行核对。
(三)、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1、对完毕客户身份辨认、符合规定旳客户,在钞票管理系统中完整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2、授权财务人员办理旳,须留存授权办理业务人员旳身份证复印件和名章印鉴,并在预留印鉴卡旳空白处登记授权办理业务人员旳姓名、有效身份证件种类、号码、有效期限。
印鉴卡经多次登记无空白后可规定客户更换印鉴卡。
(四)、开立账户对人民银行批准开立旳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后来,方可对外办理付款业务。
注册验资旳临时存款账户转为基本存款账户和因借款转存开立旳一般存款账户除外。
(五)、资料保存将《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成都银行单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合同》、开户许可证副本、客户预留印鉴、证明文献原件或复印件、身份证件复印件等专夹保管,开户资料按会计档案保管规定旳年限保管。
二、开立其他结算账户旳客户身份辨认(一)、资料审核1、一般存款账户旳审核2、临时存款账户旳审核(1)注册验资资金,应审核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告知书或有关部门旳批文,同步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对注册验资出资人旳身份证件。
浅析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应对措施
下, 传 统身份 识别 方式不能 完全适用 , 而代 之 以密 钥、 证书 、 密码的操作均视为客户本人所 为” 之 类 的格 式条款 , 并不被 认定银行 已经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 在部分案例 中司法机 关甚至要求银行 超越举证能力证明客户泄露 身份 信息 , 直接
规 。目前 , 仅有《 金融机 构客户身份识 别 和客户身 份资料及
非 面对 面的业务创新在为广大客户带来方便 、 快捷 的同 了相当的难 度。本文 接着就 商业银行 非面对 面业务 开展过
非面对 面业 务是 指以电子化网络为依托 , 实现银行 业务 业银行利用 电脑 和通 讯技术 创新 的一 种新型 服务模 式。包
处 理后 台化 、 服务虚拟化 、 客户 自助化的新型业务 模式 , 是商 时 , 也给商业银行有效识 别客户 身份 、 履行反洗 钱义 务带来 括利用计算 机和互 联网开展的银行业 务( 网上银行业务 ) , 利 程中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与难 点进行分析 , 最后提 用 电话等声讯设备 和电信 网络 开展 的银行业务 ( 电话银行业 出相关 的政策建议 。
务) , 利用移动 电话 和无线 网络开展 的银行业务 ( 手机银行业 务) , 以及利 用 A T M终 端和 P O S终 端 , 由客户通过 自助 服务 二、 非面对面 业务 过程 中客户 身份 识 别工 作 的难 点与
问 题
方式完成金融交易 的银行业务等 。
对 于客户身份识别 , 监 管部 门制定 了《 金融 机构客 户身
我 国电子银行专门法律法规很不完善 , 缺乏对 电子 资金 划拨
人员通过审查客户身份证件及其它身份识 别材料如签 字、 笔 和 电子银行交易资金转 移和确认 、 权 利义务 界限划 分 、 风险 迹、 印鉴等方 式 , 全面 、 客观 地对客户 身份进行识 别 , 确保交 责任划分 、 举证责任分配 、 交易记录保存等规 定 , 使蓬勃 发展
互联网支付机构非面对面交易的客户识别与风险控制
互联网支付机构非面对面交易的客户识别与风险控制作者:刘依娜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04期摘要:互联网支付机构的非面对面交易因其快捷性、经济性,保密性、跨地域性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由于其便捷性、隐蔽性、自由性和跨地域性,已成为洗钱犯罪分子利用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履行好。
了解你的客户。
义务,加强对非面对面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和控制,对发挥好反洗钱屏障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非面对面业务中客户身份识别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客户身份识别与风险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非面对面交易客户识别洗钱风险控制欺诈一、互联网支付机构在非面对面业务中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支付领域的非面对面业务主要指客户通过现代化的科技设备或智能移动终端在卡片不存在的环境下进行一宗或多宗在线支付的活动,其身份识别和风险控制的难度远远大于通过传统柜台面对面现金支付或是PoS机进行支付。
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支付方式在便利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主要体现有以下方面:1.反洗钱国际标准大幅度提高,反恐怖融资和防范扩散融资问题突出;2.伴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等使得互联网支付机构面临的洗钱和恐怖融资威胁进一步加大;3.隐私数据大量泄漏,特别是卡号邮箱等的泄漏事件频发。
钓鱼式欺诈比例持续上升;4.欺诈分子的作案手法不断升级、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5.商家面临更大的欺诈风险挑战,通过非面对面互联网支付给商家带来更大的欺诈风险挑战。
二、非面对面客户身份识别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非面对面交易的客户身份识别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商家端风险,二是持卡人端风险。
对于互联网支付机构来说,无论是商家还是持卡人均是互联网支付机构在非面对面交易的客户,而这些客户因身份识别带来的风险主要有:1.商家作为互联网支付机构的客户在接入审核时,提供虚假身份证、虚假交易网址等其他虚假信息。
交易后不发货或不提供服务,这些都使机构面临声誉与合规风险。
浅议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
浅议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垒墼曼鳖鎏兰!INANCEANDECONOMY浅议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奠王劲夫非面对面业务是一种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金融业务.由于其匿名性和隐蔽性,已成为洗钱犯罪分子利用的主要渠道之一.金融机构如何履行好"了解你的客户"义务,加强对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和控制,对发挥好反洗钱屏障作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非面对面业务中客户身份识别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客户身份识别向加强型转变的有效途径.【关键词]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监测与预警f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69X(2009)l1-0087-02王劲夫,中国人民银行永修县支行.(江西永修33o3oo)非面对面业务是相对银行柜面业务而言的一种借助网络技术将银行业务运用到互联网上.开设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客户通过计算机或智能移动终端,使用H兀IP或WAP协议发出支付指令.从而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金融业务.非面对面业务由于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快捷方便易行的特点,已成为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由于非面对面业务的匿名性,隐蔽性及金融机构对非面对面业务监测和预警技术手段,业务准人的审核与检查以及客户身份识别技巧等方面的滞后,已使其成为洗钱犯罪分子利用的主要渠道之一.作为反洗钱第一道屏障的金融机构,如何履行好"了解你的客户"义务,加强对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和控制,对发挥好反洗钱屏障作用至关重要.一,非面对面业务中客户身份识别的主要特点目前,银行开办的非面对面业务的种类主要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POS机,ATM自助服务,多媒体自助终端等,可为客户提供现金,转账,个人汇款,缴费,投资理财,网上购物以及账务查询等多项服务功能. 为有效识别,监测客户洗钱风险,金融机构提供非柜台方式服务时,采取客户证书,动态口令卡,静态密码等身份认证措施和技术保障手段.依托反洗钱可疑交易数据监测系统.达到识别客户身份的目的.(一)非面对面客户身份信息管理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可疑交易识别系统等有关系统实现有效链接,从技术保障上实现了反洗钱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客户如在网上进行自助注册录入,提交简单的身份信息时,电子银行服务系统即刻对客户的身份信息与原柜面注册身份信息的一致性进行验证.如属自助注册非签约客户.电子服务仅有单一的账户查询功能.(二)非面对面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必须基于柜面服务客户身份初次识别的基础上,这也是对客户自助注册非面对面电子服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开通各类客户电子渠道服务或追加签约账户时,客户须在柜面填写申请表格,提供实名制账户,身份证件原件.同时客户必须通过刷卡(或存折)验证客户信息和密码,签约账户实行交易限额控制管理.手机银行客户信息与手机号码唯一绑定.所有交易必须在客户本人手机上进行. (三)大额和可疑交易资金的监测与预警,延伸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流程.金融机构已建立了"三级分析,两级审核,一级报送"为主的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管理模式.发现客户资金交易行为异常的,系统自动预警到反洗钱合规管理员及网点,要求再次识别客户身份,对相关数据信息补录,分析,筛选并上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监测系统功能缺失,缺乏对非面对面业务的重点监测和预警技术手段.目前,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系统,基本上是依据《反洗钱法》等"一法四规章" 对可疑交易数据的指标和情形规定,设置系统参数,对每丽87金融与经济嬲."日的所有交易数据进行筛选.系统监测到的可疑交易信息由上级行通过系统预警,返回,各分支机构的相关部门或网点对预警交易的相关信息进行补录或甄别,确认.一般来说,非面对面业务依托计算机或智能移动终端,使用HTI'P或WAP协议发出支付指令,快速实现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的特点,被洗钱犯罪分子可能利用的空间极大. 从这个角度看,金融机构对非面对面业务的监测力度应大于对柜面业务的监测,客户身份的识别也应该是逐层深入的识别,分析和判断.调查显示,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可疑交易数据监测系统.只是对交易金额与情形的监测和预警,缺乏对柜面或非柜面业务种类的监控,区分手段.特别是不能实现对非面对面业务的客户通过电子服务窗口设置正常类,关注类,可疑类,禁止类不同标识.当前非面对面业务品种层出不穷,系统功能的缺陷,单纯的数据推理和情形分析,很难全面实现对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的识别以及账户实际控制人的了解,金融机构也无法适时调整非面对面业务客户交易种类与额度以及最大限度地控制洗钱风险.(二)客户准人流程简单,缺乏对非面对面业务准入的审核检查过程.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具有交易数量大,流动速度快,隐匿性强,支付交易无纸化等特点,因此也会对控制和侦查洗钱犯罪工作增加较大的困难.从永修辖内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控制流程发现,非面对面业务的准人只需通过柜面申请与核准后,就可开通,使用电子服务窗口和功能.涉及到的岗位也只是网点的柜员与会计主管岗,而未经过银行电子服务相关管理和监督部门的系统性的审核与检查.虽然各金融机构都指定了具体负责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工作的部门. 但客户准人控制流程的不完善.说明反洗钱监管工作滞后和被动,组织形式松散.业务管理的视角和重点只放在业务安全管理和操作风险防范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非面对面业务的反洗钱工作控制体系.如某一客户的资金交易被本机构反洗钱资金监测系统预警后,网点或相关管理部门才对客户身份进行事后的分析和关注.这种业务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由于盲目拓展业务和发展客户而引发洗钱风险.(三)客户身份信息缺失,全面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不够.通过对非面对面电子服务窗口客户身份信息注册内容的观察和了解发现.非面对面业务电子服务窗口要求客户提供的身份信息内容简单.个人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主要有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联系方式等:单位客户身份信息主要有单位名称,持卡人的身份证件种类,号码等,与《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的个人,单位的身份基本信息内容相比较发现,客户重要身份信息缺失内容较多.使非面对面业务客户信息不完整,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三,客户身份识别向加强型转变的有效路径(一)优化系统功能,消除客户资源割裂而导致业务创新管理滞后的弊端,为金融机构各个部门的合规运作, 风险防范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一是向基层和网点开放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管理系统的用户权限,建立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信息模块和查询功能,便于各部门反洗钱日常合规工作中的风险提示.避免业务拓展和客户发展中的盲目性,对有风险预警的客户减少业务往来,或终止业务往来,对潜在风险客户及早采取风险转移,风险分散或风险回避等,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风险预警和反洗钱资金监测系统优势,实现对非面对面支付交易的实时监控,过程监控和事后追踪功能.二是大力推广数字证书,电子签名来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和认证,建立非面对面业务资金交易监测体系,提高非面对面业务监控技术手段,使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24小时电子化服务的同时,实现维护银行信用和客户信心的双赢.(二)细化业务准人流程,设置非面对面业务的反洗钱监测岗,加强对非面对面业务注册准入的审查.按照自控,互控和监控的原则设计优化非面对面业务的操作流程.使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有机衔接,通过实施系统,精确,细致,分层的控制行为,使非面对面业务的高效,便捷的流程能够适应反洗钱工作需要.(三)加大技术投资,优化电子化服务系统的业务功能和客户身份基础信息架构,确保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同时,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 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多样性,增加了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复杂性,应将非面对面电子化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由标准型向加强型转变,建立电子服务客户风险评估机制.对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的主要因素设置参数,用以评价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实现主动识别风险, 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风险管理, 审慎经营的目的以及商业拓展的需要出发,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从根本上了解非面对面业务客户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达到客户身份识别更高层次的解释和归总.。
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除了包括传统的ATM机业务外,还包括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非面对面业务发展迅速。
以某市为例,今年1-8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非面对面业务总量占全部业务总量的52.8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非面对面业务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但从目前商业银行在这领域的反洗钱工作情况来看,尚未达到有效防范洗钱风险的发生,由此蕴含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此,我们从本辖区实际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洗钱风险和薄弱环节,并提出若干建议和设想。
一、网上银行业务反洗钱存在的问题(一)非面对面业务的客户的身份识别方式未考虑其业务的离柜性,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柜台业务。
一是与客户提供非面对面业务时,往往以满足于原来的客户的身份识别水平,而没有考虑非面对面业务的特殊性,特别是对客户的身份变化、建立业务关系的目的、动机等了解不够。
二是对网上银行客户缺乏实质性识别要求。
仅仅满足于一般的客户身份识别水平,而并没有从了解账户的实际控制人这一要求出发,加强对客户的身份识别工作。
(二)银行在非面对面业务中未能结合客户的职业、身份特点、财务状况,准确地分析和识别可疑交易。
我们在实际中发现,部分非面对面业务的客户,如果要逃避监管部门的监管,往往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刻意避开监管部门的视线。
如我们对用于网上赌博资金转移的某一账户分析中发现,该客户往往采取分散转入的方式,通过ATM机以小额取现的形式实现资金的转移。
如果简单套用可疑交易的标准,其交易并无可疑之处,但如果结合客户的身份特点,其交易的频率、金额、流向就非常可疑。
但银行却因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不到位,而无法准确地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此交易的可疑之处。
(三)当前银行普遍使用的数据后台集中、分级管理的模式不利于非面对面业务的专项监测。
仅就网上银行而言,据了解,目前各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数据一般由其总行或指定的数据中心进行集中保存,基层行对于本地客户的业务信息只能查询和打印而不能使用,这便利基层行对网上银行业务资金交易无法直接进行电子自动监测、分析。
优先客户的身份识别方式及核对流程
优先客户的身份识别方式及核对流程概述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在处理客户业务时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客户信息的安全性,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身份识别方式及核对流程。
一、身份识别方式1. 身份证件核对在办理账户开立、交易、业务变更等事务时,客户须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
工作人员应仔细核对所出示身份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确认证件上的姓名、照片、签发机构等信息与柜面界面或系统记录一致。
2. 非面对面识别对于非面对面业务办理,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进行,我们将依据客户提供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账号、密码、验证码等。
二、核对流程1. 登记客户信息在客户办理相关业务前,工作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等。
并确保登记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误录导致的核对错误。
2. 身份证件核对流程(1) 工作人员核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件,确保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工作人员将客户的身份证件信息输入系统,并与客户提供的文件或系统记录进行核对,确保一致性。
(3) 工作人员将核对结果记录在系统中,包括核对时间、核对人员、核对结果等信息。
3. 非面对面识别流程(1) 工作人员在非面对面业务办理过程中,仔细核对客户提供的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账号、密码、验证码等。
(2) 工作人员将核对结果记录在系统中,包括核对时间、核对人员、核对结果等信息。
总结优先客户的身份识别方式及核对流程是确保金融机构业务合规性和客户信息安全的重要步骤。
我们将严格按照上述方式和流程进行身份识别和核对,以保护客户利益和维护金融机构的声誉。
金融类公司“非面对面业务”的风险控制
金融视线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03.059金融类公司“非面对面业务”的风险控制——以寿险公司为例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分公司 王维宗摘 要:非面对面业务作为各国金融单位业务中飞速发展的项目之一,在领衔金融机构便利交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各寿险公司也受益其中,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质,也增加了被犯罪分子利用而造成洗钱的风险。
在互联网+保险业务大环境下,客户的账户业务都将是通过远程系统进行,客户的识别已非现场面对面进行;客户交易也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完全突破了常规模式。
本文通过正视我国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上的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泰康人寿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运营的实际情况提出论述内容。
关键词:寿险公司 反洗钱 非面对面 身份识别和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a)-059-021 非面对面身份识别的定义及寿险公司的实际现状文章伊始,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客户身份识别和非面对面客户身份。
首先客户身份识别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服务时,要求客户出示真实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件,进行核对并登记,且不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等制度。
该项制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金融机构各类洗钱风险,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如此在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中进行了互通有无的联络对国家的金融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业中出现了非面对面金融业务。
非面对面金融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与其客户在业务关系确立之后,通过网络等非面对面途径向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
目前保险机构与客户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金融业务的办理。
保险行业中非面对面业务的出现,给各大寿险公司的业务办理带来了便利,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与此同时,有部分犯罪分子在保险金融行业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洗钱犯罪活动给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客户身份识别管理办法
客户身份识别管理办法为确保反洗钱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xx投资者实名制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客户身份的基础识别xx销售人员与客户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时,应遵守公司客户管理的相关规定,了解并获取客户真实情况:(一)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二)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三)确认客户提供的证明文件和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取得完整的客户资料并进行审核和信息登记(五)如果为客户提供非面对面方式的服务,应:1.采取有效的强化识别措施,对客户信息进行二次确认2.身份认证、IP地址确认3.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交易额度限制第二条客户身份的重新识别出现以下情况时,公司重新识别客户:(一)客户要求变更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
(二)客户行为或者交易情况出现异常的。
(三)客户姓名或者名称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依法要求公司协查或者关注的犯罪嫌疑人、洗钱和恐怖融资分子的姓名或者名称相同的。
(四)客户有洗钱、恐怖融资活动嫌疑的。
(五)公司获得的客户信息与先前已经掌握的相关信息存在不一致或者相互矛盾的。
(六)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点的。
(七)公司认为应重新识别客户身份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客户身份的持续识别反洗钱工作岗位应监控客户的交易情况,并对客户信息进行持续跟进:(一)根据客户交易行为和交易规律的变化,及时补充和修订客户的基本信息和资料。
(二)对可疑交易和可疑客户,重新识别,确认可疑交易或可疑行为的原因,修订客户的身份资料,调整客户风险等级。
(三)根据客户的特点或帐户的属性,考虑地域、业务、行业、是否外国政要等因素,合理制定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深入开展客户风险分类工作。
(四)根据分类结果,取消或拒绝受理禁入类客户。
(五)加大对高、中风险客户的关注力度。
第四条客户尽职调查反洗钱工作岗位应对客户交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可疑客户执行调查如下:(一)持续重点关注高中风险客户。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根据2006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我行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具体条款如下:
第一条客户身份识别,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和关注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实际收益等。
并登记。
(二)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者身份证明文件;
(三)回访客户或实地查访;
(四)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
(五)要求客户完整填写业务合同、单据或凭证;
(六)寄送商业信函或发送电子邮件;
(七)电话联系;
(八)关注和分析客户的资金交易情况;
(九)与已知的犯罪分子或恐怖组织、个人名单进行比对;
(十)其它可依法采取的措施。
第四条对下列情形,我行员工应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一)对于高风险客户或者高风险账户持有人,我行员工应当了解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加强对其金融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
(二)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我行员工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第五条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如与其他系统内规定出现矛盾,以该办法为准执行。
第六条本制度由xx支行反洗钱领导组负责解释、修改,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网上银行业务客户身份识别与流程控制
甘肃金融GANSU FINANCE 2010·1金融实务G A N S U F I N A N C E网上银行及其发展(一)网上银行的概念网上银行又称为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和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
可以说,网上银行系统是银行业务在Internet上的延伸。
网上银行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而带来的新兴业务。
犯罪分子运用网上银行进行洗钱活动的潜在工具主要是智能卡,包括信用卡、借记卡等,随着智能卡性能的不断优化,衍生出的现代电子支付手段如电子钱包或电子钱也被证实可以应用于洗钱犯罪。
它们洗钱的机理大致都相同,主要是因为这些网上银行业务的办理一般都不需要客户与银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易,而是可以直接通过终端设备,如电脑、ATM机或其他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资金的存储和转移,绕过银行的监管,达到洗钱的目的,尤其是一些可以进行跨国支付的智能卡,更是为犯罪分子洗钱提供了方便、快捷而且安全的洗钱渠道。
(二)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我国网上银行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几年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
截至2003年底,在国内正式建立网站的商业银行达到41家,开展交易型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达到31家,其中中资商业银行21家;网上银行的企业客户已超过6万个,个人客户也超过4000万个。
2007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达245.8万亿元,较2006年增长163.1%,其中企业网银占93.6%。
2007年,个人网银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企业网银的增长速度,到2009年,各大商业银行网上业务交易量普遍超过总业务量的20%,网上银行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
反洗钱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洗钱活动,有权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举报。
(对)2.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要求金融机构协助、配合打击洗钱活动的,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协助、配合。
(对)3。
反洗钱行政调查包括书面调查和现场调查两种形式.(对)4。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指中国人民银行。
(对)5。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是金融机构根据反洗钱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制定的。
(对)6.按照《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的规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对)7.金融机构必须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机构。
(错)注:金融机构不一定要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机构,也可以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
8.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对)9.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对)10.跨境汇款人没有在本金融机构开户,金融机构无法登记汇款人账号的,可登记并向接收汇款的境外机构提供交易流水号或汇款凭证号。
(对)11.境外汇款人住所不明确的,境内金融机构可登记资金汇出国名称。
(错)注:境外汇款人住所不明确的,境内金融机构可登记资金汇出地名称。
12.当自然人客户存入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时,银行应当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对)13.按照反洗钱法律规定,当小王续存入8千美元活期存款时,银行必须核对其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错)注: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 5 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才需要核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14.金融领域的反洗钱立足于防范。
(对)15.营业机构对本单位客户风险等级判定为高风险级别的客户,应每月对其交易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对)16.营业机构对本单位客户风险等级判定为高风险级别的客户,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审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与流程控制研究
一、银行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基本情况
(一)银行机构非面对面业务类型
据统计,现有各银行机构所使用的非面对面业务大致以下五种: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POS机、ATM机。
1、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网络虚拟柜台向客户提供一系列银行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高效地办理非现金业务。
不论是个人客户或企业客户,随着加密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越来越成为广大客户优先选择的对象。
2、电话银行:电话银行是近年来国外日益兴起的一种高新技术,它是实现银行现代化经营与管理的基础,它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把用户与银行紧密相连,使用户不必去银行,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通过拨通电话银行的电话号码,就能够得到电话银行提供的服务。
3、手机银行:手机银行也可称为移动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
手机银行既是产品,又是渠道,属于电子银行的范畴。
银行通过提供手机银行这种产品,为客户提供银行服务。
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手机银行的运用场景和前景却是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其核心概念在于移动商务的不断发展,致使移动金融需求不断提升,其广阔的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4、POS机:POS在金融领域应用分两种,一种是网点POS,
另一种是商户POS。
网点POS主要用来取现、存款、转帐之用,商户POS主要用在超级市场、宾馆、商场、酒店、书店、食堂等特约商户处作为消费、收费之用。
5、ATM机:它是一种高度精密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利用磁卡或智能IC卡储存用户信息并通过加密键盘(EPP)输入密码然后通过银行内部网络验证并进行各种交易的金融自助设备。
ATM的出现减轻了银行柜面人员的工作压力,更为人类提供了安全方便的金融服务体验。
ATM的功能主要包括:现金取款、现金存款、余额查询、本行或异行转账、修改密码等基本功能;有些多功能ATM还提供诸如存折打印、对账单打印、支票存款、信封存款、缴费、充值等一系列便捷服务。
(二)银行机构非面对面业务特点
1、交易过程的便捷性:
银行经营提供的是服务,然而服务是与渠道分不开的,基于渠道的发展和规模拓展,使得银行能够创造价值,其所提供各种服务的交易便捷性是促进银行非面对面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便捷性表现在:与传统银行服务相比,非面对面服务可以帮助银行解决建立网点的成本和处理小额交易的成本两大问题,降低低收入人群和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并保证获得提供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特别适合偏远山区和成本偏高地区的使用者。
2、交易主体的隐蔽性:
非面对面银行服务的隐蔽性主要表现在:在银行柜台完成首次身份验证通过后,通过密码、密钥、短信验证码等加密手段进
行身份识别,不论时间地点,客户均可以通过非面对面服务渠道进行交易,在时间及空间上其不确定性程度很高。
基于这种交易时间及空间的不确定性,犯罪份子往往会逃过银行的可以交易的监管,达到洗钱等犯罪目的。
非面对面业务具有实时、交易量大、客户类型及主体复杂的特点,银行对以上交易的实时、全面、持续的交易监控及分析难度较大,其交易隐蔽性的特点使得非面对面服务无疑是风险和隐患的重灾区。
3、交易环境的多变性:
交易环境的多变性主要是交易的安全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交易对手及交易人员的多变性,非面对面交易渠道的交易主体人员众多、情况复杂,特别是pos商户等第三方操作人员对信用卡套现、客户的身份识别及交易的安全性理念较差,是交易环境安全性的重大威胁。
二是交易设备及环境的安全性,主要是ATM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自助设备,ATM机具的安全环境、网络病毒、流氓软件、诈骗网站、钓鱼网站等不确定因素加上客户的防范意识和知识水平对交易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交易信息的开放性:
由于非面对面业务交易时,没有银行人员参与,信息传递渠道和路径即交易环境存在在不确定因素和信息安全因素较大,包括软件环境和物理硬件等各方面。
二、银行机构当前非面对面业务客户的身份识别措施
1、建立业务阶段
目前非面对面业务一般由客户前往银行办理签约手续,通过受理机构审核(包括客户身份识别、相关客户资料审核)确认无误后,由银行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进行设置,即为客户开通了相关的功能。
从客户准入及控制流程来说,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较低,缺乏高效的技术手段和严密的流程制度来保证客户身份的真实性。
对个人客户,目前银行机构柜台主要依靠客户的身份证及联网核查与客户本人进行比对,来确认客户的身份。
对法人客户而言,是通过对客户的合法性手续及其预留印鉴、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样本等手段来确认客户身份。
2、发生交易阶段
在非面对面业务中,POS机、ATM机、电话银行业务则更为简单,银行机构的身份识别仅限实体交易介质信息(各类存单、存折、银行卡类)和客户输入信息的识别。
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业务在交易阶段往往需要更多层次的身份识别流程。
一般需要客户动态口令牌、K宝、手机验证码,再加上正确的客户号码和密码即可以默认客户身份真实。
3、出现问题阶段
当非面对面交易出现问题后的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人员监控,即相关人员在分析数据或按期走访巡查时,发现情况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二类是利用高智能的科技手段,先进的数据挖掘等识别技术等去甄别、判断、筛选可疑交易;三类是筛选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送系统自动监控来进行锁定可疑客户。
三、当前银行机构对非面对面业务落实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
难点
1.交易流程控制难。
非面对面业务交易采用离柜交易方式,其身份识别手段只能依靠申请业务办理设定的身份认证信息来确认,一旦客户信息泄露,银行根本无法识别交易的实际控制人。
2.银行内部控制难。
目前各银行对非面对面业务身份识别的监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内部管理及控制上具有分割性,多级部门多条线的管理。
部门及条线间职能的交错,在工作中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合力。
3.经办人员提升素质难。
由于银行人力资源有限,经办人员缺乏资金,缺乏专业培训,领导及管理人员重业务发展,轻管理培训,使工作重心失衡,成为阻碍因素。
四、对加强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意见和建议
1.加快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的出台。
我国的非面对面金融服务发展速度迅速,法律法规建立严重滞后于实际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网络金融的发展,对业务交易中出现的问题都很难裁定。
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并根据国内实际业务发展情况修订法律法规,对市场准入规则、监管要求、安全认证等作出具体的指引。
特别是网络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交易平台应加强监管,确保其业务发展在制度框架内运行。
2.优化业务流程,调整操作环节。
银行机构要根据各种非面对面业务的不同特点,细化内部业务流程,适当增加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操作环节,提高自行防范风险意识,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排查的业务流程并严格执行。
3、加大科技投入,创新识别手段。
近年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非面对面业务的控制,完全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手段来加强,比如说通过密码、验证码、经办人预留银行指纹、实时视频留影等结合的方式来加大对客户的身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