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克罗恩病一例
克罗恩病临床护理实例分析
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重塑生活方式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03
克罗恩病临床护理实践
患者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
01
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
病例二:患者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总结词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是克罗恩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计划。对于有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碍的患者,应积极给 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此外,还应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指导他们选择高营养、易消化、低刺激性的食 物,避免过度摄入脂肪和纤维的专业素养
1 2
增强护理技能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掌握克 罗恩病的治疗和护理要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的病 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疗信息。
3
注重细节管理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细节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的加强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推广
促进克罗恩病患者诊疗过程中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提高综 合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的运用
通过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克罗恩病患者的跨地区、 跨学科的联合诊治和管理,提升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护理科研与学术交流的促进
护理科研的投入和成果转化
加大对克罗恩病临床护理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和投入,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 转化和应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是指在医疗领域中,不同学科的医疗专家共同参与并协同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针对性的诊疗服务。
这种协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患者的分析和诊断能力,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下面是一个多学科协作诊疗方案的示例,以展示该模式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1.患者门诊初诊环节:-主治医生负责患者的基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初步诊断,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多学科协作。
-如果主治医生认为患者需要多学科协作,会安排患者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并将病历和检查结果上传至电子病历系统。
2.多学科协同讨论会议:-包括主治医生、放射科医生、实验室医生、病理医生、药剂师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参与。
-会议讨论患者的病情、辅助检查结果,并结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制定最终的诊疗方案。
-主治医生负责主持会议,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决策。
3.诊疗方案制定与执行:-根据讨论会议的结论,主治医生制定具体的诊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
-各个学科的专家根据自己的职责,参与制定和执行方案的具体内容。
-医生、药剂师、护士等医疗团队成员共同协作,确保患者按照方案进行治疗。
4.定期会诊和评估:-多学科协作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医疗团队定期召开会诊会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会诊和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其家属,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案的调整。
5.经验分享和团队培训:-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中,不同学科的专家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各自的专业水平。
-通过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讨论,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团队的学习。
-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患者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水平。
-便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减少信息传递和诊治误差。
-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可以提供更全面、综合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增强团队协作和互学互鉴意识,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克罗恩病治愈的案例
克罗恩病治愈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克罗恩病治愈的案例:
案例1:一名31岁的女性,患有克罗恩病多年,经过长期的
治疗和药物控制,她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炎症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
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改善,她成功地使病情维持在稳定状态,最终达到了治愈的效果。
案例2:一名18岁的男性,被诊断患有中度到重度的克罗恩病。
他接受了免疫调节剂和口服药物的治疗,同时采用了营养治疗和饮食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他的病情逐渐减轻,炎症指标也逐渐降低。
最后,经过持续的观察和治疗,他成功地实现了克罗恩病的治愈。
案例3:一名45岁的女性,患有长期的克罗恩病,且病情一
直处于活动状态。
在接受传统药物治疗无效后,她决定尝试生物治疗。
经过几个月的生物治疗,她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炎症指标明显下降。
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她的克罗恩病最终得到了治愈。
总的来说,克罗恩病的治愈是一个复杂且个体差异很大的过程,往往需要综合的治疗策略和长期的观察和治疗。
每个人的治愈过程都是独特的,因此具体的治愈案例会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和综合管理是实现克罗恩病治愈的关键。
肠克罗恩病误诊肠结核一例
中国防痨杂志 2021年 4 月第 43 卷第 4 期C h i n J AntitU b e r c,A p ri l 2021,V〇1. 43,N o. 4•病例报告••419•肠克罗恩病误诊肠结核一例牛海静李艳梅袁宏伟肠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一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ra。
肠克罗恩病发 病原因不明,与免疫紊乱相关[2],呈慢性病程,主要靠口服药 物治疗,目前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升阶梯或降阶梯 治疗如何选择仍存在争议M。
随着病情进展,肠克罗恩病可 并发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需接受外科手术W。
肠克罗恩病 临床症状、检查化验及病理表现均可不典型,易并发结核分 枝杆菌、巨细胞病毒(CMV)等感染,此时更易误诊。
笔者报 道1例肠克罗恩病误诊为肠结核的诊治过程。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间断右下腹痛1年”于2018年5月31曰收治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患者于 2017年5月20日运动后发作右下腹间断钝痛,伴发热,最 高体温39 °C。
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WBC)计数12.38X10V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80. 6%, 血小板(PLT)计数505X10V L。
腹部C T扫描显示:右下腹 炎性包裹,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患者 仍有间断右下腹隐痛,未进行特殊诊治。
2018年5月16日患者于我院进行肠镜检查:升结肠病变:克罗恩病?直肠炎 (图1、2)。
病理:(升结肠)黏膜重度炎症伴溃疡形成,一处 可疑肉芽肿,肠克罗恩病待排除(图3)。
全腹增强CT扫描:升结肠克罗恩病可能(图4)。
体格检查:体温37. 7 °C,脉搏 90次/m i n,呼吸频率18次/m i n,血压120/76 _H g (1mm H g=0. 133 kPa),右下腹可触及一直径约5cm包块,质软,有压痛。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影响。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往往依赖于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全面了解和有效治疗克罗恩病患者。
引入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拓展诊疗思路,提高诊疗效果。
在克罗恩病教学中,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能够汇聚消化内科、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各学科的专家,共同探讨克罗恩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教学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克罗恩病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好的服务。
1.2 研究意义克罗恩病是一种炎症性肠道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医学生通常只接受单一学科的知识培训,无法全面理解克罗恩病的诊疗过程及相关知识。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的引入,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多角度的学习机会。
通过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教学,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克罗恩病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流程。
这种跨学科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研究克罗恩病教学中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的意义重大。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未来的医学教育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对克罗恩病及其他疾病的诊疗能力,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的概念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科的教师和专家组成跨学科团队,针对特定疾病或病例展开合作教学。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克罗恩病是一种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因仍不明确,且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方案也较为复杂。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单一学科或专业领域,难以全面了解和处理克罗恩病的相关问题。
引入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非常必要。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协调,通过整合不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
在克罗恩病教学中,引入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复杂性,学习如何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医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克罗恩病患者的诊疗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诊疗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验证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培养医学人才方面的优势。
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未来医学教育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其他疾病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
【字数要求200】1.3 研究意义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医学生能够在整体性的视角下学习克罗恩病的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效率。
通过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疾病情况。
该教学模式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使他们了解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为将来的医疗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医学生对克罗恩病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研究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以为主题,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文章提出了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在分别探讨了克罗恩病的特点与诊疗挑战、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优势、具体实践经验、临床案例分析以及教学效果评估。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对克罗恩病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强调了未来持续推进多学科协作模式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为克罗恩病教学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克罗恩病,诊疗挑战,协作模式优势,实践经验,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推广与应用,教学积极作用,未来推进重要性。
1. 引言1.1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克罗恩病是一种持续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具有复发性和慢性进展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
在面对这一挑战时,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于这类疾病综合诊疗的需求。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在克罗恩病教学中展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多学科协作模式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参与病例讨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克罗恩病的教学中,多学科协作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的特点和诊疗挑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综合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推进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2. 正文2.1 概述克罗恩病的特点与诊疗挑战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消化道,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
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常伴有发热和贫血等全身症状。
临床病例中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
临床病例中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越来越复杂,单一医学专业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临床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临床病例中的优势和具体技巧,并且介绍一些成功实施团队合作的案例。
一、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优势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可以将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几个优势:1. 综合性评估:多学科团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互相协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得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优化决策:多学科团队的成员可以共同参与决策,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建议,从而避免个人主观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提高效率:多学科团队合作可以减少患者在不同医生之间的反复就诊,避免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误解和延误,从而提高整体治疗的效率。
4. 具有协同效应:多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相互学习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和交叉融合,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二、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具体技巧要实现有效的多学科团队合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技巧:1. 建立团队共识:团队成员应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并参与制定团队的工作规则和纪律,建立团队的共识和团队精神。
2. 倡导开放性沟通:团队成员之间应秉持开放的沟通态度,鼓励互相交流、讨论和反馈,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汇集。
3. 规划明确的角色和责任:团队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确保在团队合作中发挥最佳作用,并且避免重复劳动或遗漏重要环节。
4. 推崇跨学科学习:团队成员应主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加强跨学科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整体团队的专业素养。
5. 强调持续的团队培训:团队成员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保持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医学科学。
三、成功实施团队合作的案例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以下是其中两个值得关注的案例:1. 癌症治疗团队: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涉及肿瘤学、放射治疗学、外科学、内科学等多个学科。
克罗恩病成功治愈案例
克罗恩病成功治愈案例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常见于年轻人,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甚至成功治愈。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个克罗恩病成功治愈的真实案例,希望能给正在与这一疾病抗争的患者带来一丝希望和信心。
小李,今年28岁,因为长期腹泻、腹痛、贫血等症状,于去年被确诊患上了克罗恩病。
一开始,他选择了传统的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病情反而逐渐加重。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一家专门治疗克罗恩病的医院,并决定前往咨询。
在医院,小李接受了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肠镜检查等。
医生告诉他,克罗恩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基于小李的病情,医生为他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小李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定期复诊和检查。
同时,他也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并适当进行运动和放松身心。
在医生和家人的支持下,小李逐渐恢复了信心,对治愈克罗恩病充满了希望。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李的病情逐渐好转,腹泻和腹痛的次数明显减少,贫血症状也有所改善。
经过一年的治疗,小李再次接受了全面的检查,结果显示克罗恩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病情稳定,甚至出现了部分痊愈的迹象。
医生对他说,“你已经成功战胜了克罗恩病,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预防复发。
”。
小李对自己的治愈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激,他深知这一切离不开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家人的支持。
他决定将自己的治愈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其他克罗恩病患者一些鼓励和帮助。
他说,“只要不放弃治疗,坚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克罗恩病是可以被治愈的。
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
通过小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克罗恩病虽然病情复杂,但并非不可治愈。
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心态,就有望战胜这一疾病。
复杂案例的罕见病诊断与治疗多学科合作的关键
复杂案例的罕见病诊断与治疗多学科合作的关键罕见病是指发病率低于每10万人中患病人数不超过6人的疾病。
由于罕见病的特殊性,其诊断和治疗常常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复杂案例的罕见病诊断与治疗中,多学科合作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多学科合作在罕见病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1. 综合专业知识: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如内科、外科、放射学、病理学等。
单一学科的医生难以全面了解和处理罕见病的复杂情况,而多学科合作可以将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提供更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提供全面评估:罕见病的病情常常复杂多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多学科合作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提供全面的评估,减少漏诊和误诊的风险。
3. 优化治疗方案:罕见病的治疗常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
多学科合作可以将不同学科的专家意见综合起来,制定出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4. 提供全程护理:罕见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的护理和随访。
多学科合作可以提供全程护理,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关怀和支持。
二、多学科合作的案例1. 罕见病的诊断:某患者出现了一系列不明原因的症状,经过多次检查和治疗仍未能确定病因。
医生决定进行多学科会诊,邀请内科、外科、放射学等专家共同参与。
经过综合评估和讨论,最终确定了患者患有一种罕见病,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2. 罕见病的手术治疗:某患者患有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家,包括心脏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科等。
通过多学科合作,手术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 罕见病的康复治疗:某患者患有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肢体功能受损。
康复治疗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的专家,包括康复医学、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
通过多学科合作,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多学科会诊治疗成功案例报导范文
多学科会诊治疗成功案例报导范文英文回答: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s have proven to be highly effective in treating complex medical cases. By bringing together experts from different fields, a comprehensive and well-rounded approach can be taken to address the diverse needs of patients. This collaborative approach has resulted in numerous successful cases, where patients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combined expertise and knowledge of specialists.For instance, consider a patient who presents with symptom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By involving specialist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such as cardiology, neur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 a more accurate and timely diagnosis can be made. Each specialist can contribute their unique perspective and conduct specific tests or examinations to rule out potential causes. Th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an lead to a more accuratediagnosis and subsequently, a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plan.Furthermore, 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s ar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in cases that require complex surgeries or procedures. For example, in cases of cancer, a team consisting of oncologists, surgeons, radiologists, and pathologists can work together to develop a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 This collaboration ensures that all aspects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re considered, leading to amore successful outcome.In addition to medical cases, 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s are also valuable in address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needs of patients. For instance,in cases of chronic illnesses or disabilities, a team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cluding psychologists, social workers, and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can collaborate to provide holistic care. This approach takes into account not only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he patient but also their ment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resulting in improve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中文回答:多学科会诊在治疗复杂医疗案例中被证明非常有效。
多学科团队协作在罕见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多学科团队协作在罕见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罕见病是指发病率低于每20万人中不超过5人的疾病,由于其疾病特殊性和患者数量较少,导致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罕见病治疗中,多学科团队协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在罕见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多学科团队协作的作用1. 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多学科团队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医生、护士、药师、遗传学家、心理学家等,他们共同协作,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更新罕见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迅速,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不断涌现。
多学科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他们可以及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更新。
这有助于提高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罕见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多样,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同。
多学科团队的成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遗传背景、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多学科团队可以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意义1. 提高治疗效果罕见病的治疗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病因不明、诊断困难、治疗方法有限等。
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的观点和建议,多学科团队可以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降低医疗风险罕见病的治疗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药物和技术,这些药物和技术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多学科团队的成员可以共同评估治疗的风险和益处,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医疗风险。
此外,多学科团队的成员可以共同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治疗的不良影响。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和训练。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他们对多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特别对于克罗恩病这种多学科性的疾病来说,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常常影响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病因复杂,病情千变万化。
治疗克罗恩病的过程中,需要涉及消化内科、外科、影像学、病理学、营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各个学科独立进行教学,学生只能在各个学科之间进行单向的知识迁移。
而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提供多方位的教学和训练。
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下,克罗恩病的教学可以由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消化内科的专家可以介绍克罗恩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以及内科治疗的基本原则;外科的专家可以介绍克罗恩病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和手术并发症的管理;影像学的专家可以介绍克罗恩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病理学的专家可以介绍克罗恩病的病理标本的处理和解读;营养学的专家可以介绍克罗恩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和营养支持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专家可以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讨论案例,分享各自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可以在一个综合的学习环境中,从不同学科的专家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可以在模拟的临床场景中进行实操训练,学会如何与不同学科的专家合作,如何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如何制定治疗方案,如何进行手术操作等。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在克罗恩病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何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管理病情。
这对于他们将来的临床实践非常重要,因为在真实的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需要与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引言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慢性疾病教学中,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模式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克罗恩病是一种具有复杂多样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治疗难度大。
在克罗恩病的教学实践中,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模式的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的概念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是指在医学教学中,通过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与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服务。
这种协作模式涉及到不同学科的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各种专业人员,他们通过互相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医疗服务。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模式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更全面地制定治疗计划,并能够更全面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
二、克罗恩病的特点克罗恩病是一种影响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
克罗恩病主要影响到小肠和大肠,病人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发热等。
由于病因不明,克罗恩病的治疗十分困难,且容易反复发作。
虽然目前对于克罗恩病的治疗已经有了不少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克罗恩病的确诊难度大,治疗方案不统一,易于并发症等等。
加强克罗恩病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充分理解病情在克罗恩病的教学中,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理解病情。
由于克罗恩病的病因不明,病情复杂,故难以从单一学科视角充分理解患者的病情。
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可以集中不同学科的专业力量,来全方位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胃肠科医生可以通过胃镜检查、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来了解病情;营养师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来了解可能的饮食原因;心理医生可以通过谈话等手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护士可以通过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等。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1. 简介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未明,以肠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便秘和贫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由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不明,治疗方法有限,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已成为推动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有效途径。
2.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定义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是指以医生、护士、营养师、社会工作者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为核心组成一个团队,协同工作,共同提供医疗、护理、营养、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服务,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每个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此外,通过团队内部的协调合作,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3.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3.1 医生医生是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主要负责制定治疗计划、护理方案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对于初次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医生应该为其做好系统评估,了解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
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注意药物的种类、用量和疗程。
应避免使用过多的抗生素,以免加重肠道菌群失衡,引起更严重的症状。
•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若患者病情加重,应及时参考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调整治疗方案。
3.2护士护士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主要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记录和数据统计等工作。
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护士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日常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合理安排饮食。
避免患者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
•物理护理。
帮助患者规律排便、清洁肛周、适当按摩腹部,缓解腹痛和不适感。
•依从性护理。
教育患者遵守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定期复查治疗效果等。
精诚合作,再创佳绩附属医院肿瘤二科多团队合作根治一例
精诚合作,再创佳绩附属医院肿瘤二科多团队合作根治一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
精诚合作,再创佳绩。
我院肿瘤二科又一次成功救治一名因布加氏综合征诱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43岁女性患者,在20年前被确诊为“布加氏综合征”。
因病情进展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经120急诊来我院救治,入院后急诊科依托“消化道出血多学科诊疗(MDT)”平台马上启动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模式,消化内科进行内镜下止血,随后急诊重症监护室维持基础生命体征,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肿瘤二科治疗原发性疾病“布加氏综合征”。
在肿瘤二科主任沈艳峰带领下,在主管医师侯峰岩及微创介入治疗组和导管室的通力合作下,为局麻患者行经皮下腔静脉血管开通成形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2天患者即可下床,术后第5天完全康复,目前已顺利出院。
什么是布加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BCS)由各种原因所致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一种肝后门脉高压症。
急性期病人常见消化道出血、右上腹痛、迅速出现大量腹腔积液、黄疸、肝大,肝区有触痛,少尿。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2)︰1,年龄在2.5~75岁,以20~40岁为多见。
治疗方法分为:外科、内科、介入治疗;内科治疗:以药物治疗纠正部分并发症及内环境,治标不治本;外科分为:(1)隔膜撕裂术(2)下腔静脉-右心房分流术(3)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分流术;外科治疗因均需要开胸、开腹创伤较大,近几年逐渐被微创介入治疗替代;介入手术治疗: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外科个案护理比赛优秀案例
外科个案护理比赛优秀案例
赛前,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先进行科内选拔,最终由13名参赛选手代表科室比赛。
赛中,选手们从背景、病史汇报、高级健康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效果评价、护理体会等方面展开陈述,将循证思维贯彻于临床的护理工作中。
来自外科小莹讲解“一例溺水行复苏后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
护理”,通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多学科的合作,患儿的吞咽功能得到恢复;儿内一科小霞讲述的“一例克罗恩病的护理”令人思考良多,该科室收治的首个“克罗恩”患儿,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学习,在梁意妹护士长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
来自妇科的选手小玲,讲述科室护理人员通过一例病人肌注黄体酮出现不良反应,成立循证护理小组,解决患者实际问题;新生儿科小雯讲述科室通过一例先天性肛门闭锁肠造口开展了第一例延续护理,教会患儿家属更换造口袋等家庭护理,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克罗恩病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和临床特征。
由于其临床表现和病程复杂多变,需要利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包括多位教师协调合作、临床案例研究、现场观察和实践操作。
教师团队由内科医师、外科医师、放射科医师、病理医师、营养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组成,通过讨论、研究和实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中,教师们可以共同讲解克罗恩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同时,教师们还可以邀请病例患者亲自到现场,以便学生直接了解病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通过多学科协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细节和技巧。
在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中,临床案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临床案例研究可以完整呈现病人的病史、症状、检查结果、处理过程等等,通过与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的讨论和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克罗恩病的特点,并掌握具体的治疗方案。
教师们还可以邀请营养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罗恩病的治疗及管理方面的知识。
实践操作是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们根据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操作锻炼,从而掌握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能。
同时,由于克罗恩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因此在实践操作环节中,教师们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克罗恩病患者的长期治疗和管理。
综上所述,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克罗恩病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临床表现也不一致。
针对克罗恩病的教学需要多学科合作,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在克罗恩病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全面和多角度的教学内容。
由于克罗恩病的复杂性,单一学科的教学很难做到全面和多角度的讲解,容易造成学生对克罗恩病的认识不全面和片面。
而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可以将不同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共同参与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对克罗恩病进行讲解,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
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具体和实践的教学案例。
克罗恩病的治疗过程复杂,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教学模式,可以将真实的病例引入到教学当中,供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和实践技巧。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罗恩病的治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6・临床内科杂志 2019 年 3 月第 36 卷第 3 期 J Clin Intern Med,March 2019 , Vol. 36, No. 3•临床诊治经验与教训•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克罗恩病一例印安宁 袁静萍付涛谢宝君 于红刚 丁一娟[关键词]克罗恩病;多科学团队克罗恩病(CD )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不典型,易误诊误治。
我们对1例首发症状为腹痛、首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进行多学科团队(MDT )诊治.最终诊断为CD 并给予恰当治疗, 其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现报道如下一、病例介绍(1) 外院诊治经过:患者,男.18岁,2014年行痔疮手术 2015年5月因“脐周隐痛10天”于外院检查,多次查血常规提示: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CRP )均明显增 高;红细胞沉降率(ESR )增快;结核菌素试验(PPD )和结核感染T 细胞斑点试验(T-SPOT ) ( - );CT 检查提示部分肠管扩张积气、肠管间隙模糊、少量腹腔、盆腔积液;超声检査提示右下腹 不均质冋声团(炎性可能,不排除脓肿形成)、腹腔积液;腹腔积液常规和生化检查不支持结核,为草绿色浑浊积液,渗出液性 质,未检出真菌抱子、菌丝,未检出细菌、未发现抗酸杆菌,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胃、肠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回肠末端黏膜 可见片状粗糙不平、呈结节样隆起,肠镜病理检査提示黏膜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部分区域见淋巴滤泡形成.诊断为:急性 阑尾炎穿孔并周围脓肿形成予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虽间断出现低热,但腹痛缓解,复査CT 提示:腹腔、盆腔积液量较前好 转,之后出院-(2) 我院诊治经过:患者于2017年5月和6月两次因出现“下腹痛伴低热”,行超声检查均提示右下腹混合性光团(肿大 阑尾),行抗感染治疗厉症状好转出院2017年8月因相同症状 第3次入院,考虑“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病理检查提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伤口 I 期愈合.2017年9月患者因相同症状第4次入院,CT 检査提示:阑尾术后改变,回肠广泛管壁增厚管腔积气并可见液气平面,右侧肾盂、输尿 管扩张,遂转入消化内科:转科后完善相关检查,小肠CT 检查 提示右下腹盆腔回肠、乙状结肠感染性病变,伴肠粘连、肠梗 阻,右侧输尿管受累梗阻、右肾积水;小肠镜提示结直肠黏膜未见异常,进境至回肠末端50「m,可见散在分布不规则、大小不一 的溃疡(图1),肠腔扭曲,进镜困难;病理检查提示“黏膜组织 呈慢性炎症伴糜烂、局灶黏膜表面绒毛缩短,个别隐窝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隐窝脓肿和肉芽肿形成,炎症性肠病不能除夕卜” :WBC 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ESR 、CRP 均增加;胸部CT 检查、盆腔MR1检查、PPD 、T-SP ()T 、术前病原检查(乙型病毒性 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和HIV )、血EB 病毒、血巨细胞病 毒、大便培养均(-)综合患者病史和检査,诊断为:回肠溃疡性质待查:CI )可能性大(冋肠型、非狭窄非肚痿、活动期中度)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CD 升阶梯和降阶梯治疗方案利弊 后,给予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商品名:类克)300mg 治疗,患者腹痛部分缓解出院 患者于2017年10月因“间断腹痛6月加 重3天,发现腹部包块2天”(图2),第5次入院。
图1患者小肠镜检査结果:进镜至冋肠末端50 cm,可见散在分布不规则、大小不一的溃疡图2患者第5次入院时腹部包块情况:可见-大小约5 cm x3 cm 鸡蛋大小包块.表面发红,质稍硬,移动度小,中间可见脓性分泌物图3患者阑尾标本病检结果:提示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萎缩和扭曲、深达黏膜下层的溃疡呈缝隙状以及肠病全层炎症,伴充血水肿(HE 染色,x40)图4患者小肠CT检査结果:提示门脉期冠状面显示空肠静脉、回肠静脉及回结肠静脉耒梢¥1:小血管迂曲增粗,排列呈“梳齿状改变”DOI :10.3969/j. issn. 1001-9057.2019.03.020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印安宁、于红刚,T -•娟),病理科(袁静萍),胃肠外科(付涛),放射科(谢宝君)通迅作者:丁一娟,E-mail :ilingyijuan88@ 163.com临床内科杂志2019年3月第36卷第3期J Clin Intern Med,March2019,Vol.36,N<>.3•207•二、MI)T讨论及治疗1.诊断正确吗?病理科:对阑尾切除标本和小肠镜活检标本进行重新阅片.虽无典型的IK F酪样肉芽肿.但是存在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萎缩和扭曲、裂隙状溃疡及透壁性炎等改变,基本符合CD表现(图3)放射科:小肠CT检查表现为“右下腹盆腔回肠广泛管壁增厚管腔积气并可见液气平面,增强扫描肠壁呈分层强化,黏膜层明显强化,黏膜下层水肿,强化减弱,肠系膜根部"1■见片状渗出影,脂肪密度增高,并可见增大淋巴结影「门脉期冠状面显示空肠静脉、回肠静脉及回结肠静脉末梢直小血管迂曲增粗,排列呈’梳齿状改变’”,符合CD活动期改变(图4)胃肠外科:CD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常被误诊为外科疾病,如有16.3%的患者首诊时因误诊为阑尾炎而接受外科手术,术后确诊为CD2,约10%患者在接受阑尾切除术后出现腹部症状最终确诊为CI)-CD好发部位为末段回肠及回盲部,与阑尾炎的发病部位重叠,故均有较高的右下腹痛发生率,但CI)发病部位存在16%的回盲部以外病变*,其右下腹痛发生率较阑尾炎低同时CD发生部位的神经支配投射区域并不局限于脐周,较少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消化内科:对既往病史和客观检查分析后,排除了肠结核、肠白塞病、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炎、药物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肠炎、以肠道病变为突岀表现的风湿性疾病、肠道恶性淋巴瘤等:按照CI)诊断“疑诊、拟诊、确诊”三步骤对该病例进行诊断"青年男性,有腹痛、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并有腹腔脓肿,是“疑诊”结合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拟诊”;重新阅片发现病理表现基本上符合CD,且排除肠结核,是“确诊”。
2. 原治疗方案合适吗?消化内科:新版共识指出.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治疗适用于非狭窄非穿透型CD7患者有预测疾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病变范围广、年龄<40岁),可早期应用类克'•病理科重新阅片后得岀的结论支持患者使用类克在诱导缓解阶段,患者症状一度好转,但是病情很快复发,并出现腹腔脓肿.上述治疗方案失败我们仔细分析失败原因,不是治疗方案有误,而很可能是出现纤维狭窄或复杂痿管,此时类克治疗的失败率会增加”腹腔脓肿已不是类克适应证,外科干预迫在眉睦胃肠外科:CD手术适应证包括肠梗阻、穿孔、药物无法控制的消化道大出血等急性并发症;腹腔脓肿、痿管形成和癌变等慢性并发症;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对于合并腹腔脓肿及肠痿的CD患者,关键在于即刻行腹腔脓肿充分引流,早期穿刺引流可降低手术率及造口率:目前患者有手术适应证"3.下一步治疗:行腹腔脓肿清理+小肠双腔造口术,手术标本病理检查提示符合CD术后2个月患者体重增加5kg,造口通畅,无腹痛、发热,进食可「拟一期手术后6个月行二期造口还纳术:三、讨论CD由消化内科医师Crohn及其同事于1932年首先描述",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均町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行半结肠;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CD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牛:活坏境和膳食组成发生巨大变化,其发病率明显提高.但临床匕对本病的认识亟待进一步加强患者在外院和我院首诊皆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后仍有症状,再次行腹部CT检查发现阳性改变后转至消化内科;至此,该患者的诊断方向由外科转向内科.我们高度怀疑患者可能罹患CD;最后依据客观检查和病史,诊断为CD类克治疗后病情一度好转.但诱导缓解还未完成,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此时我们认为应该开展MDT讨论以明确诊治方案’其结果是之前诊断和治疗措施基本止确.但药物治疗已不能控制病情,决定行手术首先解除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通过该病例.我们认识到:(1)青年患者、慢性腹痛、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一定要排除肠道慢性炎症疾病,不能轻易认为是单纯的外科疾病,提高外科医师对CD的认识很有必要;(2)部分CD患者,降阶梯治疗虽能让患者最大获益,但有时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病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增加原治疗方案的成功率,应该充分认识并有效推广"";(3)涉及到多学科的慢性疑难疾病,应尽早开展MDT讨论,既能明确诊断、降低医患纠纷风险,亦能让患者更多获益;(4)当内科治疗尤法控制病情变化时,外科治疗介入应该果断参考文献J: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J],中华消化杂志,2018,38(5):292-311._2]Pec-han J,Prochotsk y A,Prikazska M.Crohn's disease and)torns of appendicitis[J].Bratisl Lek Listy,1996,97(1):28-30.3]Radford-Smilh GL.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appendectoniv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IBD[J.Inflanini Bowel Dis,2008,14(Suppl2):s72-s74.Annunziata ML.Caviglia R,fapparella LG,et al.I pprr gastrointestinal involvement of Crohn's disease: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role of upper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tic work-up[J.Dig Dis Sci,2012,57(6): 1618-1623.[5]陈芳,吴晖,武芸,等•误诊为阑尾炎的克罗恩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0):792-795.6:曹倩•抗肿瘤坏死因子a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的关键问题:再读共识]J•协和医学杂志,2017,8(4-5):207-209.[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抗肿瘤坏死因子a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J]•协和IK学杂志.2017,8(4-5):239-243.8J Gomollon F,Dignass A,Annese\,et al.3rd European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rohn's disease 2016:Part):Diagnosis and Medical Management j.J Grohns Colitis, 2017,11(2):3-25.[9]Amiot A,Setakhi*V,Seksik P,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enterofutaneousfistula in pati(Mits with Crohn's disease treated with anti-TNF therapy:a cohort study from the GETAII)J.Am J Gastroenterol,2014,109(9): 1443-1449.10]Xie、.Zhu,Li N, et al.The outcome of initial percutaneous(I ni i n a ge* versus surgictil drainage for intra-abdorninal abscesses in Crohn*s disease [J].Int J Colorectal Dis,2012,27(2):199-206.11]Crohn BB,Ginzburg L,Oppenheimer GD.Regional ileitis:a pathologic and clinical entity.1932;J.Ml Sinai J Med,2000,67(3):263-268.〔12]孙静,朱维铭•我国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3):215-216.[13]张韵婷,季梦遥,董卫国.克罗恩病的营养支持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16,33(11):790-792.(收稿时间:2018-10-09)(本文编辑:张敏)。